期刊文献+
共找到39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稳定流巷道火灾试验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6
1
作者 傅培舫 周怀春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7-10,共4页
介绍了巷道火灾试验系统的构成 ,测定燃烧区膨胀热阻时测点位置的确定方法 ,火灾时期烟气温度、壁温及岩体温度、烟流中 CO2及 O2 体积分数、沿程压力和风速等的测试方法及测试仪表精度 ,系统抗干扰方法 ,数据采集和处理软件的功能以及... 介绍了巷道火灾试验系统的构成 ,测定燃烧区膨胀热阻时测点位置的确定方法 ,火灾时期烟气温度、壁温及岩体温度、烟流中 CO2及 O2 体积分数、沿程压力和风速等的测试方法及测试仪表精度 ,系统抗干扰方法 ,数据采集和处理软件的功能以及测试系统的调试方法。系统采用无补偿导线经济地解决了巷道燃烧区测温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的方法 ,使测温系统误差由过去的 10 %左右下降到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巷道火灾 系统构成 测试仪表 测试方法 数据处理
下载PDF
试论高校数学公共课教材的构成
2
作者 王玉杰 《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B12期102-104,共3页
根据高校数学公共课教育的价值和本质,从数学教育学的角度出发,对高校数学公共课教材的构成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高校数学公共课教材的选材依据、教材内容的编排原则和理论体系安排,希望能对高校数学公共课教材的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校 数学公共课 教材构成 数学教育学 选材依据 编排原则 理论体系 年龄特征 哲学标准 科学系统性
下载PDF
构成教育的历史反思 被引量:2
3
作者 董庆波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0年第5X期142-144,共3页
中国的构成教育在20世纪70年代末被片断性地引入,在当时它缺乏与之密切结合的工业与商业背景,因此多年来只是当作传统艺术与设计教学的点缀性的实验,这与历史上包豪斯基础教学体系以及后来的乌尔姆教学体系乃至当下西方设计院校的构成... 中国的构成教育在20世纪70年代末被片断性地引入,在当时它缺乏与之密切结合的工业与商业背景,因此多年来只是当作传统艺术与设计教学的点缀性的实验,这与历史上包豪斯基础教学体系以及后来的乌尔姆教学体系乃至当下西方设计院校的构成教学体系相差甚远。当下中国构成教育规模日益庞大和走向深入,这也意味着中国具备了与国际艺术与设计教育接轨的一切环境与条件,这为其中一环的构成教育的发展创新提供了更为切实的时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构成教育 包豪斯 现代艺术思想 乌尔姆体系
原文传递
CDMS-9800除鳞泵在线监测诊断系统原理
4
作者 赖斌 《四川冶金》 CAS 2004年第3期43-45,共3页
针对攀钢 1 4 5 0热轧板厂三期技改后高压除鳞泵故障诊断 ,介绍了CDMS - 980
关键词 高压除鳞泵 故障诊断 在线监测 CDMS-9800系统 轧钢
下载PDF
论我国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 被引量:76
5
作者 韩大元 刘松山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9-77,共9页
检察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检察机关在国家政权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检察机关的历史作用、理论基础、法律性质以及检察权的性质等方面有待深入研究 ,我们应正确认识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 。
关键词 检察机关 宪法地位 法律监督 检察权 制度设计
原文传递
村级治理的“行政化”与村级治理体系的重建 被引量:56
6
作者 朱政 徐铜柱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130,共10页
在当下中国农村,村级治理行政化的趋势愈加显著;其背后的问题是现有实践与村民自治制度的背离,以及村级治理体系的混乱。既有研究多聚焦在村级治理的微观制度、运作机制方面。但如果将视野放宽,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基层社会"构成"... 在当下中国农村,村级治理行政化的趋势愈加显著;其背后的问题是现有实践与村民自治制度的背离,以及村级治理体系的混乱。既有研究多聚焦在村级治理的微观制度、运作机制方面。但如果将视野放宽,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基层社会"构成"与"整合"的重要政制问题。通过对当下村级治理行政化的实践类型、成因与制度后果的分析,以及历史上中国基层社会组织、动员、秩序维护的几种"理想类型"政制方案的考察,可以获得对基层社会治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个宏观约束条件:农村的战略定位、国家基础能力和意识形态塑造。依此分析框架,对于村级治理体系的重建,可以提出一个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方案,形成"行政—基层党组织—自治"的三元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制 村级治理行政化 治理体系 基层党组织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岩土本构模型辨识 被引量:30
7
作者 高玮 郑颖人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2,共4页
通过对岩土本构模型辨识机理的分析 ,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本构模型辨识方法 ,并用两个工程实例对该法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岩土力学 遗传算法 岩土本构模型 系统辨识
下载PDF
高应力软岩巷道可接长锚杆让压支护技术 被引量:37
8
作者 王飞 刘洪涛 +3 位作者 张胜凯 孙建辉 李育吉 蔡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66-1673,共8页
高应力软岩巷道的塑性区范围和变形量均较大,其稳定型控制需要支护材料具备良好的延伸性能及深部锚固特性。基于'高阻让压'而研发的可接长锚杆长度大于4 m、延伸率为17%,破断载荷为195 kN,能够适应此类巷道的变形破坏特征。根... 高应力软岩巷道的塑性区范围和变形量均较大,其稳定型控制需要支护材料具备良好的延伸性能及深部锚固特性。基于'高阻让压'而研发的可接长锚杆长度大于4 m、延伸率为17%,破断载荷为195 kN,能够适应此类巷道的变形破坏特征。根据支护材料和围岩的变形破坏特征,分别建立了可接长锚杆和'锚杆+锚索'支护系统的本构模型,结果表明:为保证支护结构稳定,避免支护系统本构模型失稳后应变量剧增,支护系统本构模型的应变上限不能超过支护元件的最大应变量;可接长锚杆能够能提供远大于锚索的让压距离,保障软岩巷道支护系统的支护强度和稳定性。试验条件下,可接长锚杆的平均支护阻力约为170.2 kN,顶板0~4 m内围岩理论变形量为264 mm,与工程实际变形量比较接近,起到了对高应力软岩巷道顶板的让压支护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接长锚杆 让压支护 软岩巷道 本构模型 支护系统
下载PDF
宪法体制视角下的党内法规体系化 被引量:19
9
作者 刘茂林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83,共11页
党内法规是党自身活动与领导活动的制度化体现,其体系化关系到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党内法规建设历程表明其目标在于实现党的领导的现代化,体现出政治逻辑与法治逻辑。前者要求保持党自身的先进性及其领导地位,后者则要求党... 党内法规是党自身活动与领导活动的制度化体现,其体系化关系到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党内法规建设历程表明其目标在于实现党的领导的现代化,体现出政治逻辑与法治逻辑。前者要求保持党自身的先进性及其领导地位,后者则要求党的自身活动与领导活动通过党内法规的制度化形态,在中国宪法体制中得以更好实现。以此审视党内法规,发现其在内容和实施机制上具有道德色彩、在功能上关联于宪法体制中党的领导的有效实现、在形态上具有国家法律体系相似的形式化特征。实现其体系化的方法是,将其道德色彩以及与宪法体制的关联作为实质指引,以国家法律体系化的技术作为形式标准。在形式与实质标准的指引下,党内法规体系由基本精神、基本原则和具体规范构成,基本精神和原则需要体现出实质标准,具体规范则需要形式化的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体系化 宪法体制 法治逻辑 党的领导
原文传递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与中国宪法体制发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茂林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7年第4期1-8,共8页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涉及宪法体制下国家权力体系的发展,是改革与中国宪法发展这一理论命题在当下的现实呈现。在以人大制度为核心的宪法体制下,多元的权力包容体系为创设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国家监察权提供了宪法空间。按照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涉及宪法体制下国家权力体系的发展,是改革与中国宪法发展这一理论命题在当下的现实呈现。在以人大制度为核心的宪法体制下,多元的权力包容体系为创设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国家监察权提供了宪法空间。按照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思路,即将创设的国家监察委员会或者国家监察权,在宪法体制中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而不同于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其他国家机关;将与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形成分工和协作关系,实现国家监察权力的全覆盖;同时,将整合现有的行政监察权、部分检察机关职权以形成新的国家权力类型。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关系到中国宪法体制发展,需要通过宪法修改、相关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实现对改革成果的确认。与此同时,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也反映出中国宪法体制发展的路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宪法体制 国家权力 监察权 合宪性
下载PDF
面向精细化治理的城市画像:构成要素与应用体系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杜智涛 李纲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51,共9页
[目的/意义]城市画像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必要技术和实现前提,本文旨在剖析城市画像在现代城市治理中的作用机制与实现模式。[研究设计/方法]通过对构建城市画像所必需的城市数据、城市计算和基于可视化的人机交互三种关键要素进行梳理;... [目的/意义]城市画像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必要技术和实现前提,本文旨在剖析城市画像在现代城市治理中的作用机制与实现模式。[研究设计/方法]通过对构建城市画像所必需的城市数据、城市计算和基于可视化的人机交互三种关键要素进行梳理;并着眼于城市发展的系统性、多样性与复杂性,对城市画像在城市精细化治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论/发现]提出了一个由'资源-领域-实现'三个维度所构成城市画像应用体系,揭示出城市画像在城市精细化治理中的应用过程,是一个以数据为核心,整合城市各功能构面、各部门资源,进行前瞻性预见、科学化决策、精准化治理以及面向未来的城市变革过程。[创新/价值]建立了城市画像与城市治理之间的逻辑关联,为城市画像的构建与应用提供了清晰思路,也为城市治理拓宽了新的研究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精细化治理 城市画像 构成要素 应用体系
下载PDF
环境法体系合宪性审查的原理与机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震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33,共11页
为了确立环境法在法律体系中的独立地位、解决环境法体系内部概念和规范不一致的问题,我们需要对环境法体系进行合宪性审查以实现环境法体系质效的提升。环境法体系的合宪性审查,除了审查环境法体系可能的宪法性瑕疵,更主要的是在遵循... 为了确立环境法在法律体系中的独立地位、解决环境法体系内部概念和规范不一致的问题,我们需要对环境法体系进行合宪性审查以实现环境法体系质效的提升。环境法体系的合宪性审查,除了审查环境法体系可能的宪法性瑕疵,更主要的是在遵循宪法依据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宪法规范,实现宪法和环境法规范的交互影响及体系性融贯。通过程序与实体相结合、技术与内容相结合、体系和条款相结合以及审查和融贯相结合,厘清环境法体系与宪法的关系,明晰环境法体系中基础性概念内涵,趋使环境法体系及制度更科学合理,实现环境法体系的分类科学化、事项完备化以及制度实效化,打造以宪法为直接依据、环境基本法和环境部门法梯级分明的环境法体系,在宪法与环境法规范的交互影响乃至体系性融贯的基础上既发展环境法也发展宪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体系 宪法 合宪性审查 标准手段 审查焦点 体系发展
原文传递
论我国统一合宪性审查制度的构建 被引量:16
13
作者 秦前红 周航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0-128,共9页
确保法制统一,有效地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实现这一目标极为重要的是确保法律以及其他规范符合宪法。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这将有利于我国合宪... 确保法制统一,有效地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实现这一目标极为重要的是确保法律以及其他规范符合宪法。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这将有利于我国合宪性审查制度和实践的发展。从我国现实出发,在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两套系统中整体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在不同的监督机关之间实现制度整合,构建统一的合宪性审查制度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所要面临的现实课题。充分发挥既有制度的作用,并充分考虑我国政党制度运行的特点,推行由统一的机构行使合宪性审查权将会有利于合宪性审查工作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宪性审查 制度完善 宪法和法律委员会 制度构建
原文传递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岩土流变本构模型辨识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沅江 潘长良 +1 位作者 曹平 王文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27-1034,共8页
岩土流变是岩土工程失稳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系统辨识的角度 ,首先将岩土材料流变本构的一般微分方程通式按实际的采样周期转化为线性时不变SISO系统的离散差分方程格式 ,构建了用于岩土流变本构模型辨识的BP神经网络模型 ;然后探讨... 岩土流变是岩土工程失稳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系统辨识的角度 ,首先将岩土材料流变本构的一般微分方程通式按实际的采样周期转化为线性时不变SISO系统的离散差分方程格式 ,构建了用于岩土流变本构模型辨识的BP神经网络模型 ;然后探讨了该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岩土流变本构模型辨识的基本步骤以及其网络结构参数 (输入层神经元数和网络连接权值 )与SISO流变系统差分方程模型参数间相互转化的算法原理 ,并据此在Matlab软件平台中编制了BP网络辨识算法的相应程序CYJ1.M ;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材料 本构模型 系统辨识 人工神经网络 岩土流变 岩土工程 失稳破坏
下载PDF
中国宪法体制的规范结构 被引量:13
15
作者 秦小建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5-69,共15页
对应于民众对国家的"泛道德化"理解,整体性"国家"观念大范围存在国家治理实践中。这一观念将国家视为抽象的整体,将具体国家机关看作整体国家的化身。这一观念误解,遮蔽了国家组织原理,忽视了国家体制的结构分化对... 对应于民众对国家的"泛道德化"理解,整体性"国家"观念大范围存在国家治理实践中。这一观念将国家视为抽象的整体,将具体国家机关看作整体国家的化身。这一观念误解,遮蔽了国家组织原理,忽视了国家体制的结构分化对导入公民诉求、回应社会压力、建构自足秩序的宪法功能。宪法对现代国家的构造,遵循"人民主权—代议政治—国家机构—公民"的规范逻辑,构造由主权结构、治理结构、基础结构等构成的宪法体制。现行宪法关于社会主义中国的规范逻辑和组织结构还不甚清晰。作为中国宪法体制的构成,执政党领导人民的主权结构规范化,以人大为中心的政体及治理结构优化,以及由社会建设推动的基础结构塑造等议题,均力图推进社会主义国家形态与现代化愿景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国家目标统摄下的融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体制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主权结构 治理结构 基础结构
原文传递
中国宪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历史建构 被引量:8
16
作者 韩大元 姜秉曦 《中外法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65-885,共21页
历史主义是构建、识别、塑造宪法学知识的体系性、自主性与中国性的重要途径。中国宪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端赖于宪法学研究的历史转向。通过对百年来宪法学文献的全面梳理,可以发现中国宪法学沿着知识发生学的演进脉络,逐渐形成了以... 历史主义是构建、识别、塑造宪法学知识的体系性、自主性与中国性的重要途径。中国宪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端赖于宪法学研究的历史转向。通过对百年来宪法学文献的全面梳理,可以发现中国宪法学沿着知识发生学的演进脉络,逐渐形成了以学术体系、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为主干的知识框架。其中,学术体系是知识体系的核心,包括以“宪法”为起点的概念体系,以“立宪主义”为内核的原理体系和以“解释学”为根基的方法体系。学科体系是知识体系的根本依托,由中国宪法学等传统学科,部门宪法学等法学内部交叉学科,以及科技宪法等新兴交叉学科共同构成。话语体系则代表了知识体系的价值凝练与传播,已基本形成了以社会主义为内核的价值共识,但在国际话语权方面尚显薄弱。随着中国宪法学自主知识框架的基本形成,如何在此基础上扎实推进宪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积累中国自主的宪法学知识将成为未来宪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义 宪法学 知识体系 自主性 主体性
原文传递
论检察权的宪政地位 被引量:10
17
作者 石茂生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3-57,共5页
检察权宪政地位主要指检察权在一个国家宪政制度或政治制度中的定位和地位。研究检察权问题,健全检察制度,首先必须对检察权的宪政地位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本文从文本性规定和实践性内容两个方面对我国检察权宪政地位作了分析,认为中... 检察权宪政地位主要指检察权在一个国家宪政制度或政治制度中的定位和地位。研究检察权问题,健全检察制度,首先必须对检察权的宪政地位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本文从文本性规定和实践性内容两个方面对我国检察权宪政地位作了分析,认为中国检察权是一种独立的基本国家权力,它与行政权、审判权相并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权 宪政制度 国家权力
下载PDF
论依宪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被引量:11
18
作者 姜明安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1,共11页
依宪治国与依法治国均是新时代我国的治国方略,二者具有紧密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依宪治国主要确定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依法治国主要确定治国理政的途径、手段;依宪治国为依法治国确定目标、方向,依法治国为依宪治国提供保障;依宪治... 依宪治国与依法治国均是新时代我国的治国方略,二者具有紧密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依宪治国主要确定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依法治国主要确定治国理政的途径、手段;依宪治国为依法治国确定目标、方向,依法治国为依宪治国提供保障;依宪治国主要解决国家权力的配置方式以及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宏观设计问题,依法治国主要解决国家权力的具体行使方式以及公民权利具体实现途径的问题;依宪治国和依法治国都要求执政党依宪执政,但依宪治国与执政党依宪执政有更密切的联系;依宪治国保障机制的主要方式是特设的合宪性审查制度,依法治国保障机制的主要方式是一般的合法性审查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 宪制 法治
原文传递
我国家庭教育国家立法的宪法依据 被引量:11
19
作者 倪洪涛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88,共8页
我国《宪法》第19条第1款作为国家教育目标设定的总纲条款,对国家特别是立法者课以了适时创制家庭教育法的宪法义务。尽管该条款具有政策性和原则性的规范特征,但其在福利国背景下的立法导向和责任指引亦相当显见。《宪法》第46条是公... 我国《宪法》第19条第1款作为国家教育目标设定的总纲条款,对国家特别是立法者课以了适时创制家庭教育法的宪法义务。尽管该条款具有政策性和原则性的规范特征,但其在福利国背景下的立法导向和责任指引亦相当显见。《宪法》第46条是公民接受(家庭)教育的基本权利条款。在未成年公民家庭教育问题上,父母是私法上的义务主体,国家是公法上的义务主体,而权利主体只能是未成年公民。同时,成年家庭成员面对国家也理应是家庭教育权利主体。因为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教育和共同成长的社会机制。《宪法》第49条是婚姻家庭的制度性保障条款,也是我国家庭教育及其国家立法宪法依据的核心条款。不从“制度”及其载体上理解和把握“家庭”这一特定宪法范畴,家庭教育法律关系--家国之间、父母子女之间、成年家庭成员相互之间形成的--的内在冲突与矛盾就无法得以体系性化解,家庭教育的立法边界,即国家介入家庭教育事务的权力疆域也就难以勘定。制度性保障理论加诸国家一项立法责任,其实质并非制度的“现状保障”,而是制度的“本质内涵保障”。家庭教育国家立法不得掏空家庭的制度核心,废弃家庭教育的精神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法 宪法依据 制度性保障
下载PDF
城市街头摊贩治理之道——基于纽约街头摊贩治理的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笪素林 王可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79,共8页
纽约的摊贩治理策略是对摊贩群体生存智慧和宪法权利的尊重与保障,也是对其他群体正当利益和合理诉求的维护与回应,是政府、社会、企业和公民之间合作共治的产物。基于纽约街头摊贩治理的分析,可以发现,摊贩治理的有效性有赖于三个条件... 纽约的摊贩治理策略是对摊贩群体生存智慧和宪法权利的尊重与保障,也是对其他群体正当利益和合理诉求的维护与回应,是政府、社会、企业和公民之间合作共治的产物。基于纽约街头摊贩治理的分析,可以发现,摊贩治理的有效性有赖于三个条件:一是广泛的公众参与,二是有效的集体行动,三是由周全、细密的法规体系和专业、独立的监管机构与刚柔并济的执法策略构筑的良好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头摊贩 宪法权利 社会参与 治理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