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cal response and microscopic damage mechanism of pre-flawed sandstone subjected to monotonic and multilevel cyclic loading:A laboratory-scale investigation 被引量:7
1
作者 Kesheng Li Shengqi Yang +3 位作者 Chuanxiao Liu Yun Chen Guanglei Zhang Qing M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1487-1510,共24页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and acoustic emission(AE)characteristic of pre-flawed sandstone under both monotonic and multilevel constant-amplitude cyclic loads.Specifically,we explored how c...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and acoustic emission(AE)characteristic of pre-flawed sandstone under both monotonic and multilevel constant-amplitude cyclic loads.Specifically,we explored how coplanar flaw angle and load type impact the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behavior and microscopic damage mechanism.Results indicated that being fluctuated before rising with increasing fissure angle under monotonic loading,the peak strength of the specimen first increased slowly and then steeply under cyclic loading.The effect of multilevel cyclic loading on the mechanical parameters was more significant.For a single fatigue stage,the specimen underwent greater deformation in early cycles,which subsequently stabilized.Similar variation pattern was also reflected by AE count/energy/b-value.Crack behaviors were dominated by the fissure angle and load type and medium-scale crack accounted for 74.83%–86.44%of total crack.Compared with monotonic loading,crack distribution of specimen under cyclic loading was more complicated.Meanwhile,a simple model was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damage evolution of sandstone under cyclic loading.Finally,SEM images revealed that the microstructures at the fracture were mainly composed of intergranular fracture,and percentage of transgranular fracture jumped under cyclic loading due to the rapid release of elastic energy caused by high loading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STONE Pre-existing coplanar flaws Multilevel constant-amplitude cyclic loading Mechanical behavior Microscopic damage mechanism
下载PDF
Performances of fissured red sandstone after thermal treatment with constant-amplitude and low-cycle impacts
2
作者 Yongjun Chen Tubing Yin +3 位作者 P.G.Ranjith Xibing Li Qiang Li Dengdeng Zhuang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561-587,共27页
In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s,it is increasingly common to encounter fractured rocks perturbed by temperatures and frequent dynamic loads.In this paper,the dynamic behaviors and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red sandston... In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s,it is increasingly common to encounter fractured rocks perturbed by temperatures and frequent dynamic loads.In this paper,the dynamic behaviors and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red sandstone considering temperatures(25℃,200℃,400℃,600℃,and 800℃)and fissure angles(0°,30°,60°,and 90°)were evaluated under constant-amplitude and low-cycle(CALC)impacts actuated by a modified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system.Subsequently,fracture morphology and second-order statistics within the grey-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were examin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Meanwhile,the deep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were conducted through the synchronous thermal analyzer(STA)test,numerical simulations,one-dimensional stress wave theory,and material structure.The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s between response variables and interactive effects of independent variables were established using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RSM).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fatigue strength and life diminish as temperatures rise and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fissure angles,while the strain rate exhibits an inverse behavior.Furthermore,the peak stress intensification and strain rate softening observed during CALC impact exhibit greater prominence at increased fissure angles.The failure is dominated by tensile damage with concise evolution paths and intergranular cracks as well as the compressor-crushed zone which may affect the failure mode after 400℃.The second-order statistics of GLCM in SEM images exhibit a considerable dependence on the temperatures.Also,thermal damage dominated by thermal properties controls the material structure and wave impedance and eventually affects the incident wave intensity.The tensile wave reflected from the fissure surface is the inherent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the angle effect exhibited by the fatigue strength and life.Ultimately,the peak stress intensification and strain rate softening during impact are determined by both the material stru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 sandstone Temperature FISSURE constant-amplitude and low-cycle(CALC) impact Fatigue failur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RSM)
下载PDF
混凝土多轴等幅疲劳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赵东拂 赵润东 +2 位作者 常陆华 宋玉普 韩箫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7-303,共7页
利用大型多轴疲劳试验机,进行了双轴拉-压、三轴拉-压-压等幅循环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疲劳性能研究.分析了不同侧压比、不同应力水平下混凝土的多轴等幅疲劳破坏形态、疲劳强度以及残余应变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应力水平-疲劳寿命(S-N)曲线... 利用大型多轴疲劳试验机,进行了双轴拉-压、三轴拉-压-压等幅循环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疲劳性能研究.分析了不同侧压比、不同应力水平下混凝土的多轴等幅疲劳破坏形态、疲劳强度以及残余应变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应力水平-疲劳寿命(S-N)曲线及其表达式.结果表明:在等幅疲劳荷载下,混凝土多轴疲劳破坏形态与侧压比无关;残余应变呈三阶段发展规律,受侧压比影响较大,几乎与应力水平无关.定义相对残余应变为损伤变量,建立了损伤演变方程,为混凝土多轴等幅疲劳试验研究及疲劳损伤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双轴拉-压疲劳 三轴拉-压-压疲劳 疲劳强度 疲劳损伤 等幅
下载PDF
定侧压混凝土双轴等幅拉压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劲松 宋玉普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3-128,共6页
针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在使用荷载下出现的双轴拉-压疲劳状态,通过自行改造的MTS试验机对定侧压下混凝土等幅拉-压疲劳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在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单轴拉-压疲劳的结论给出了该种疲劳状态下混凝土的S-N关系... 针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在使用荷载下出现的双轴拉-压疲劳状态,通过自行改造的MTS试验机对定侧压下混凝土等幅拉-压疲劳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在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单轴拉-压疲劳的结论给出了该种疲劳状态下混凝土的S-N关系和双轴疲劳强度包络线。根据试验过程中实测的应力-应变数据分析了混凝土的变形性能,提出了疲劳总应变、第二阶段应变率及疲劳变形模量与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定侧压作用下混凝土拉-压疲劳破坏形态与侧压水平无关;侧压降低了混凝土拉-压疲劳强度,侧压水平越高其降低得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定侧压 双轴 等幅 拉压疲劳
原文传递
Fatigue Properties of Plain Concrete under Triaxial Constant-Amplitude Tension-Compression Cyclic Loading 被引量:1
5
作者 宋玉普 曹伟 孟宪宏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5年第2期127-133,共7页
Fatigue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tapered plain concrete prism specimens under tri axial constant-amplitude tension-compression cyclic loading. The low stress of the cyclic loading was taken as 0.2f c and the upper st... Fatigue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tapered plain concrete prism specimens under tri axial constant-amplitude tension-compression cyclic loading. The low stress of the cyclic loading was taken as 0.2f c and the upper stress ranged from 0. 20f t to 0.65f t. Three constant lateral pressures were 0.1f c, 0.2f c and 0.3f c respec tively.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 th ree-stage evolution rule of the fatigue stiffness, maximum(minimum) longitudina l strain and damage were analyzed, and a unified S-N curve to calculate fati gue strength factors was work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tigue strength and fa tigue life under triaxial constant-amplitude tension-compression cyclic loadin g are smaller than those under uniaxial fatigue condition. Moreover, the secondary strain creep rate is related to the fatigue life, a formula for describing thei r relation was derive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is paper can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the fatigue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triaxial constant-amplitude tension-compression cyclic loading fati gue strength fatigue life.
下载PDF
常幅循环荷载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疲劳方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磊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6年第6期42-44,共3页
国内外对素混凝土及钢材单一材料的疲劳方程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但由于钢筋混凝土之间的共同作用,钢筋混凝土构件层面的疲劳方程研究成果尚不多见。论文基于两种材料的疲劳方程,结合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截面... 国内外对素混凝土及钢材单一材料的疲劳方程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但由于钢筋混凝土之间的共同作用,钢筋混凝土构件层面的疲劳方程研究成果尚不多见。论文基于两种材料的疲劳方程,结合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截面基本力学原理,从理论上探讨了钢筋混凝土梁构件层面的疲劳方程,并与已有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幅应力 疲劳方程 钢筋混凝土 受弯构件
下载PDF
混凝土高周疲劳损伤的性能劣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欧进萍 林燕清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5-22,共8页
首先进行了混凝土在单级和两级等幅轴压重复应力作用下的高周疲劳试验,进一步验证和揭示了混凝土疲劳损伤发展三阶段规律的普遍性和级间相似性;其次,从工程实际应用出发,定义了单级和两级等幅疲劳剩余静载极限强度和刚度衰减率的表... 首先进行了混凝土在单级和两级等幅轴压重复应力作用下的高周疲劳试验,进一步验证和揭示了混凝土疲劳损伤发展三阶段规律的普遍性和级间相似性;其次,从工程实际应用出发,定义了单级和两级等幅疲劳剩余静载极限强度和刚度衰减率的表达式,并由试验数据得到了相应的经验公式;最后将上述公式推广到了混凝土的多级等幅疲劳加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损伤 回溯法 多级等幅疲劳 混凝土结构 试验
下载PDF
临界应力比下M24高强螺栓的常幅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焦晋峰 贾朋朋 +2 位作者 刘勇 刘建秋 雷宏刚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9-755,共7页
针对材质为35 K的8.8级M24高强螺栓进行了3个试件静力拉伸试验和15个试件临界应力比下(R=0.8)的轴心“拉-拉”常幅疲劳试验,拟合了应力-循环次数曲线(即S-N曲线),选取典型试件疲劳断口进行宏观和微观分析,并与基于国家标准GB 50017-201... 针对材质为35 K的8.8级M24高强螺栓进行了3个试件静力拉伸试验和15个试件临界应力比下(R=0.8)的轴心“拉-拉”常幅疲劳试验,拟合了应力-循环次数曲线(即S-N曲线),选取典型试件疲劳断口进行宏观和微观分析,并与基于国家标准GB 50017-2017相关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疲劳试验数据离散性大,对应循环破坏次数整体偏低,但均在95%置信区间内,拟合的S-N曲线基本反映不同应力幅下试件的疲劳寿命;螺栓试件常幅疲劳破坏均起始于螺纹齿根处,疲劳失效由多点疲劳源扩展形成线状疲劳源,断口韧窝特征明显;对比试验结果和国家标准规定允许的疲劳建议值,2×10^6次循环对应的疲劳强度为标准建议值的1.3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应力比 高强螺栓 常幅疲劳 疲劳断口 S-N曲线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性能研究现状 被引量:8
9
作者 杨鸥 张晓非 +1 位作者 霍静思 陈俊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5-95,共11页
对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论述了等幅疲劳荷载下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疲劳性能及疲劳加载后的静力性能,对控制其疲劳破坏形态的影响因素以及在疲劳加载过程中的受力筋应变变化、裂缝开展和挠度变化规律进行了总结... 对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论述了等幅疲劳荷载下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疲劳性能及疲劳加载后的静力性能,对控制其疲劳破坏形态的影响因素以及在疲劳加载过程中的受力筋应变变化、裂缝开展和挠度变化规律进行了总结。讨论了变幅疲劳荷载下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疲劳寿命及加载顺序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分析了变幅疲劳加载过程中的刚度退化,同时对腐蚀后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疲劳性能进行分析,总结了钢绞线、普通钢筋腐蚀损伤对试验梁疲劳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及疲劳寿命的影响。在对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疲劳性能研究的方向。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破坏始于受力筋疲劳断裂,受压区混凝土一般不会发生破坏,变幅疲劳加载及腐蚀损伤对其疲劳性能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梁 等幅疲劳 变幅疲劳 疲劳性能 腐蚀
下载PDF
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等幅受压疲劳变形 被引量:4
10
作者 崔凯 徐礼华 池寅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55-761,共7页
对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HFRC)开展单轴等幅循环受压疲劳变形试验,以探究应力水平对HFRC疲劳破坏形态、疲劳应力-应变曲线、疲劳耗能能力以及极限疲劳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HFRC的疲劳破坏形态为剪切破坏,具有延性破坏特征;HFRC... 对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HFRC)开展单轴等幅循环受压疲劳变形试验,以探究应力水平对HFRC疲劳破坏形态、疲劳应力-应变曲线、疲劳耗能能力以及极限疲劳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HFRC的疲劳破坏形态为剪切破坏,具有延性破坏特征;HFRC的疲劳累积耗能和极限疲劳变形随着应力水平的降低而增加;建立了考虑存活率的HFRC应力水平-极限疲劳变形方程,能够定量描述HFRC在任意疲劳荷载作用下的极限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聚丙烯混杂纤维 等幅循环受压 疲劳变形 应力水平-极限疲劳变形方程
下载PDF
陆地风电空心锥形基础水平循环承载特性研究
11
作者 梁昊 吴宇旗 李大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6-314,共9页
通过开展砂土中等幅值和变幅值循环加载模型试验,针对空心锥形基础累积位移、转角和水平刚度进行研究。等幅值加载过程中,空心锥形基础沿加载方向减速移动,最终达到稳定状态;基础尺寸和荷载幅值对累积水平位移和转角影响显著,当荷载幅值... 通过开展砂土中等幅值和变幅值循环加载模型试验,针对空心锥形基础累积位移、转角和水平刚度进行研究。等幅值加载过程中,空心锥形基础沿加载方向减速移动,最终达到稳定状态;基础尺寸和荷载幅值对累积水平位移和转角影响显著,当荷载幅值δ_(b)为0.2和0.5时,位移量和倾角随底板直径的增大而增大,而当δ_(b)为0.8时,位移量和倾角随底板直径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当δ_(b)为0.2、0.5和0.8时,水平刚度随底板直径的增大分别降低39%、59.7%、43.9%。变幅值加载过程中,空心锥形基础在幅值逐级增加时沿加载方向加速移动,水平刚度随基础底板直径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幅值逐级递减时沿加载方向减速移动,水平刚度随基础底板直径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位移量和倾角在幅值逐级递增时最大,逐级递减次之,等幅值加载最小。通过对无量纲化累积转角拟合,提出等幅值累积转角计算公式,经验证,计算公式与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风电场 基础 循环荷载 等幅值循环 变幅值循环 累积位移
下载PDF
地震荷载作用下土体变形试验研究
12
作者 孟凡超 袁晓铭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7-163,共7页
为研究不规则地震荷载对土体变形特性的影响,对砂土试样开展了系统的动三轴试验。试验中分别对3种不同密度砂土试样施加了4条具有不同峰值的不规则地震应力时程及其循环次数为20周的等幅正弦荷载,以便开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荷... 为研究不规则地震荷载对土体变形特性的影响,对砂土试样开展了系统的动三轴试验。试验中分别对3种不同密度砂土试样施加了4条具有不同峰值的不规则地震应力时程及其循环次数为20周的等幅正弦荷载,以便开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荷载及其等幅循环荷载输入下,砂土试样的应变增长曲线差异显著,荷载类型及荷载波形是影响土单元应变时程发展特征的主要因素。考虑荷载不规则性得到的修正系数受荷载类型和砂土相对密实度的影响,不受输入荷载动应力幅值大小及砂土类型的影响。最后针对地震荷载下土单元变形的计算,给出了以常规的等幅三轴变形试验为依据的估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荷载 变形特性 等幅往返荷载 修正系数 估算方法
下载PDF
屈曲约束支撑等幅疲劳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可鹏 李国强 +2 位作者 刘玉姝 郭小康 孙飞飞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434-439,共6页
屈曲约束支撑(BRBs)是一种有效的抗震耗能构件,具有拉压性能相当,滞回曲线饱满稳定,耗能性能优异等优点。本文通过对国产BRB进行疲劳试验分析,从等幅疲劳角度评估了其低周疲劳性能。等幅荷载作用下,BRB构件的疲劳寿命与应变幅满足Manson... 屈曲约束支撑(BRBs)是一种有效的抗震耗能构件,具有拉压性能相当,滞回曲线饱满稳定,耗能性能优异等优点。本文通过对国产BRB进行疲劳试验分析,从等幅疲劳角度评估了其低周疲劳性能。等幅荷载作用下,BRB构件的疲劳寿命与应变幅满足Manson-Coffin公式,累积塑性变形(CPD)与应变幅也满足类似规律。最后,根据国产BRB的性能,引入结构可靠度理论,得到了具有不同保证率的容许疲劳寿命曲线与容许CPD曲线,为屈曲约束支撑的损伤评估提供了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约束支撑 累积塑性变形 等幅疲劳 结构可靠度 容许疲劳曲线
下载PDF
饱和南京细砂孔压增量模型的普适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炳辉 陈国兴 李方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0年第5期487-496,共10页
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砂土的孔压增长规律是土动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基于笔者在给定相对密度、均等固结条件下饱和南京细砂的不排水等幅循环三轴试验结果建立的孔压增量模型,进一步进行了不同相对密度、不同固结比务件下饱和南京细砂的... 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砂土的孔压增长规律是土动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基于笔者在给定相对密度、均等固结条件下饱和南京细砂的不排水等幅循环三轴试验结果建立的孔压增量模型,进一步进行了不同相对密度、不同固结比务件下饱和南京细砂的不排水等幅循环三轴试验,将上述均等固结的孔压增量模型拓展为适用于不同相对密度、均等和非均等固结条件的孔压增量模型。采用拓展后的孔压增量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通过该孔压增量模型预测验证试验的孔压与验证试验测试的孔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该孔压增量模型具有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南京细砂 孔压增量模型 非均等固结 相对密度 等幅循环三轴试验
下载PDF
电扫描恒差比幅测向精度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振才 林志远 《现代电子技术》 2005年第17期3-4,8,共3页
电扫描多波束恒差比幅测向体制在现代雷达截获接收机中有着广泛应用。他是由微波开关依次快速接通各个天线,通过比较相邻天线接收通道上信号幅度的大小来实现测向的。文章首先以任两个相邻天线和全向参考天线接收及信号处理过程,详细推... 电扫描多波束恒差比幅测向体制在现代雷达截获接收机中有着广泛应用。他是由微波开关依次快速接通各个天线,通过比较相邻天线接收通道上信号幅度的大小来实现测向的。文章首先以任两个相邻天线和全向参考天线接收及信号处理过程,详细推导了电扫描恒差比幅测向方程。然后以该方程为基础,根据该方程中各个观测量相互独立的特点,方位测量误差的均方根值可由测向方程的全微分求得,并将其作为电扫描恒差比幅测向的精度,由该精度公式可以看出,电扫描恒差比幅测向有很高的精度,并且在不同的角度上,其精度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截获系统 恒差比幅测向 精度分析 天线
下载PDF
不同加载模式下弯剪破坏RC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绩超 贡金鑫 +2 位作者 仇建磊 熊亮军 李鑫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9-517,共9页
为研究不同地震荷载对钢筋混凝土(RC)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单调、标准变幅循环和等幅低周疲劳加载对9个轴压比分别为0.05和0.15的RC桥墩进行拟静力试验,考察了不同加载模式下RC桥墩的破坏特征,对比分析了其强度和刚度退化、滞回... 为研究不同地震荷载对钢筋混凝土(RC)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单调、标准变幅循环和等幅低周疲劳加载对9个轴压比分别为0.05和0.15的RC桥墩进行拟静力试验,考察了不同加载模式下RC桥墩的破坏特征,对比分析了其强度和刚度退化、滞回耗能及残余变形,最后回归了弯剪破坏型RC桥墩低周疲劳寿命与位移角的关系.结果表明:低周疲劳荷载下,随位移幅值的增大,试件残余变形和平均单周耗能均增加,加载循环次数减少且强度和刚度退化严重,在临近破坏时退化最显著;随轴压比的增大,平均单周耗能和累积耗能均增加,但残余变形减小,试件塑性变形能力减弱.单调荷载下试件延性最好,变幅循环和等幅低周疲劳荷载均会削弱试件变形性能,随低周疲劳加载位移角的增加,试件的强度和刚度明显退化,低周疲劳寿命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桥墩 标准变幅循环荷载 等幅低周疲劳荷载 累积耗能 疲劳寿命
下载PDF
梯级等幅周期循环荷载作用下双裂隙黄砂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克升 刘传孝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45-1958,共14页
为研究不同动态加载频率下含预制共面双裂隙黄砂岩的力学性质和破坏特征,通过梯级等幅循环加卸载试验,借助声发射和高倍扫描电镜等设备,详细分析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特征,探讨整个加载过程中声发射参数的演化规律,并基于试样破坏断口... 为研究不同动态加载频率下含预制共面双裂隙黄砂岩的力学性质和破坏特征,通过梯级等幅循环加卸载试验,借助声发射和高倍扫描电镜等设备,详细分析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特征,探讨整个加载过程中声发射参数的演化规律,并基于试样破坏断口处的微观构造,阐述动态加载频率对其疲劳损伤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频率增加,试样的峰值强度、疲劳寿命和轴向应变均呈现增长趋势;(2)试样疲劳应变曲线随时间增加呈现周期性的梯级波动增长,且在岩样破坏前出现突增现象;(3)随着频率增加,声发射累计振铃计数呈二次函数增长,在高频条件下,试样破坏前监测到较高的振铃计数;(4)试样宏观破坏模式受预制裂隙和加载频率共同影响,裂纹萌生于预制裂隙尖端并逐渐向两端扩展,裂纹数目随频率增加而增长,在低频条件下,萌生于预制裂隙内尖端的翼裂纹更易汇合导致岩桥贯通;(5)随着频率增加,试样破坏断口的微观构造特征由沿晶断裂为主演化为沿晶断裂、穿晶断裂和解理断裂共存,最终向穿晶断裂为主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共面双裂隙 梯级等幅疲劳加载 加载频率 声发射 微观损伤机制
原文传递
8.8级M24高强螺栓的常幅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翟彬 刘勇 +2 位作者 商文念 张继亮 焦晋峰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2-127,共6页
为研究8.8级高强螺栓“轴心拉-拉”常幅疲劳性能,对材质为35K的M24高强螺栓进行了3个试件静力拉伸试验和15个试件(应力比为0.3)的常幅疲劳试验,拟合了S-N曲线,对代表性试件疲劳断口进行宏观和微观分析,并与基于GB 50017—2017《钢结构... 为研究8.8级高强螺栓“轴心拉-拉”常幅疲劳性能,对材质为35K的M24高强螺栓进行了3个试件静力拉伸试验和15个试件(应力比为0.3)的常幅疲劳试验,拟合了S-N曲线,对代表性试件疲劳断口进行宏观和微观分析,并与基于GB 50017—2017《钢结构设计标准》相关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疲劳试验数据总体较为离散,但均在95%置信区间内,拟合的S-N曲线基本反映不同应力幅下试件的疲劳寿命;试件缺口效应明显,尤其在螺栓螺纹齿根处,应力集中程度严重,点状疲劳源易扩展形成线状疲劳源,断口韧窝特征明显;相比标准建议值,试验所得2×106次对应疲劳强度为其1.6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8级 高强螺栓 常幅疲劳 疲劳断口 S-N曲线
原文传递
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单轴受压疲劳寿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凯 徐礼华 +2 位作者 池寅 李力剑 李雪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38,共13页
考虑钢纤维体积掺量及长径比、聚丙烯纤维体积掺量及长径比、应力水平5个因素,设计制作36组混凝土试件,通过单轴等幅疲劳受压试验研究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HFRC)的疲劳寿命。基于疲劳试验数据,分析HFRC疲劳受压全过程,探讨纤维特... 考虑钢纤维体积掺量及长径比、聚丙烯纤维体积掺量及长径比、应力水平5个因素,设计制作36组混凝土试件,通过单轴等幅疲劳受压试验研究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HFRC)的疲劳寿命。基于疲劳试验数据,分析HFRC疲劳受压全过程,探讨纤维特征参数对混凝土试件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建立考虑纤维特征参数的P-S-N疲劳方程。研究结果表明,HFRC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为剪切破坏,呈现出延性特征;HFRC疲劳变形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快速增长阶段、稳定发展阶段、疲劳破坏阶段;混杂纤维在提高混凝土疲劳寿命方面优于钢纤维或聚丙烯纤维,体现出正混杂效应;文章提出的疲劳方程与文献中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能够真实地预测HFRC的疲劳寿命。研究成果可为今后混杂纤维混凝土结构抗疲劳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等幅疲劳受压 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 疲劳寿命 正混杂效应 疲劳方程
下载PDF
避雷针构架结构端板连接高强螺栓常幅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勇 魏珍中 +2 位作者 张继亮 雷宏刚 焦晋峰 《空间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9-86,共8页
为研究避雷针构架结构端板连接处高强螺栓的疲劳性能,对材质为35K的8.8级M24高强螺栓进行了3个试件的静力拉伸试验和15个试件(应力比为0.5)的“轴心拉-拉”常幅疲劳试验.拟合了应力-循环次数曲线(即S-N曲线),选取典型试件疲劳断口进行... 为研究避雷针构架结构端板连接处高强螺栓的疲劳性能,对材质为35K的8.8级M24高强螺栓进行了3个试件的静力拉伸试验和15个试件(应力比为0.5)的“轴心拉-拉”常幅疲劳试验.拟合了应力-循环次数曲线(即S-N曲线),选取典型试件疲劳断口进行宏观和微观分析,并与《钢结构设计标准》中疲劳相关条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疲劳试验数据整体较为离散,但均在95%置信区间内;拟合的S-N曲线基本反映不同应力幅下试件的疲劳寿命;试件缺口效应明显.尤其在螺栓螺纹齿根处,应力集中程度严重,点状疲劳源易扩展形成线状疲劳源,断口韧窝特征明显.对比试验结果和标准建议公式计算结果,2×10;次循环次数对应疲劳强度为标准建议值的1.7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雷针构架 高强螺栓 常幅疲劳 疲劳断口 S-N曲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