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头碱对培养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Connexin43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章诗伟 任杰林 +3 位作者 张黎 李强 刘艳 刘良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92-95,146,共5页
目的建立细胞水平的染毒模型,观察乌头碱对心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Cx43)的影响。方法实验分0.25、0.5、0.75、1.0、1.5和2.0μmol/L等6个不同浓度乌头碱染毒组,运用蛋白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及对照组心肌细胞Cx43蛋... 目的建立细胞水平的染毒模型,观察乌头碱对心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Cx43)的影响。方法实验分0.25、0.5、0.75、1.0、1.5和2.0μmol/L等6个不同浓度乌头碱染毒组,运用蛋白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及对照组心肌细胞Cx43蛋白磷酸化状态的改变。结果蛋白印迹检测显示,不同浓度染毒组心肌细胞中Cx43蛋白总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0.5μmol/L乌头碱染毒后,Cx43开始出现脱磷酸化;当染毒浓度达到1.0μmol/L后,Cx43脱磷酸化显著,且1.5及2.0μmol/L染毒效果和1.0μmol/L染毒组相当。免疫荧光分析结果提示乌头碱作用后,心肌细胞Cx43蛋白在羧基端第368位点丝氨酸残基(Ser368)发生明显的脱磷酸化。结论一定浓度的乌头碱能诱导心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x43发生显著脱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理学 细胞培养 乌头碱 connexin43 蛋白质磷酸化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对皮质酮介导原代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任倩 夏聪媛 +1 位作者 王真真 陈乃宏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10-1415,共6页
研究人参皂苷Rg1对皮质酮介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索。分离培养原代海马和前额叶皮质区星形胶质细胞,给予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模拟应激条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Rg1对Cx43磷酸化水平的... 研究人参皂苷Rg1对皮质酮介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索。分离培养原代海马和前额叶皮质区星形胶质细胞,给予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模拟应激条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Rg1对Cx43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利用Cell Counting Kit(CCK8)方法检测Rg1对细胞生存率的影响考察及蛋白酶抑制剂是否影响Rg1对细胞生存率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g1显著降低CORT介导的Cx43磷酸化水平升高。与CORT(200μmol·L-1)组相比,人参皂苷Rg1(10μmol·L-1)可显著增加海马和前额叶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生存率;人参皂苷Rg1的保护作用在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可被蛋白激酶Src抑制剂PP2、p38抑制剂SB203580及Akt的抑制剂BAY1125976抑制,而在前额叶皮质星形胶质细胞仅可被Src抑制剂PP2和Akt的抑制剂BAY1125976抑制。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g1可显著减轻CORT所致的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通道蛋白Cx43活性的降低,并通过激活Src、p38与Akt信号通路发挥抗皮质酮损伤的作用,这种作用在海马和前额叶皮质存在脑区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星形胶质细胞 皮质酮 缝隙连接蛋白 蛋白激酶
原文传递
Nogo蛋白的羧基端与连接蛋白26相互作用及在小鼠内耳中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肖自安 谢鼎华 +3 位作者 胡鹏 夏昆 蔡芳 潘乾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2-496,共5页
目的筛选和鉴定连接蛋白26(connexin 26 ,CX26)的相互作用蛋白质,并分析其在小鼠耳蜗的表达,探讨CX26在胞内核糖体合成后的运输、装配和在胞膜形成间隙连接的生理过程中可能相关的蛋白质。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CX26的相互作用蛋... 目的筛选和鉴定连接蛋白26(connexin 26 ,CX26)的相互作用蛋白质,并分析其在小鼠耳蜗的表达,探讨CX26在胞内核糖体合成后的运输、装配和在胞膜形成间隙连接的生理过程中可能相关的蛋白质。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CX26的相互作用蛋白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扩增正常人GJB2 (CX26)全长编码区,基因重组的方法定向克隆于第3代酵母双杂交系统的诱饵质粒pGBKT7 ,用构建的诱饵pGBKT7/CX26筛选人胎脑cDNA文库,获得CX26的相互作用蛋白质的初步阳性克隆,再用这些克隆分别与CX26酵母双杂交去除假阳性。对阳性克隆的插入子DNA进行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方法分析相互作用蛋白质编码基因的mRNA在小鼠内耳的表达。结果 1个阳性克隆的插入子DNA全长867 bp,前525 b为编码区。DNA序列及编码读框均与Nogo蛋白的编码基因RTN4的编码区终止密码子前525 bp(包括终止密码子)及终止密码子后非翻译区238 bp完全相同,编码Nogo蛋白的3个异构体Nogo-A、Nogo-B和Nogo-C的羧基端的174个氨基酸残基。RT-PCR分析示RTN4的mRNA在小鼠内耳表达。结论 Nogo蛋白的羧基端与CX26相互作用,Nogo蛋白在内耳表达。Nogo可能参与了CX26蛋白在内耳细胞的转运或间隙连接功能的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蛋白26 酵母双杂交 相互作用蛋白质 NOGO蛋白 内耳
原文传递
表皮生长因子通过间隙连接蛋白调控小鼠卵母细胞成熟的研究
4
作者 张桢 田霄峰 +2 位作者 陈杰 温碧超 马玉珍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18-626,共9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促进卵母细胞成熟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性未成熟昆明白实验小鼠未成熟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和成熟COCs中11种间隙连接蛋白(Cx)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确定...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促进卵母细胞成熟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性未成熟昆明白实验小鼠未成熟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和成熟COCs中11种间隙连接蛋白(Cx)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确定Cx43在未成熟/成熟COCs及卵母细胞中的表达部位;将未成熟COCs培养于0μg/L、1μg/L、10μg/L、50μg/L EGF培养基中观察其成熟率;将未成熟COCs培养于10μg/L EGF培养基中,观察0 h、4 h、8 h、12 h、16 h、20 h和24 h时间点的成熟率;将未成熟COCs和去颗粒细胞未成熟COCs分别培养于10μg/L EGF培养基中24 h,观察其成熟率;将未成熟COCs培养于10μg/L EGF培养基并分别加入0μg/L、0.1μg/L、1μg/L、10μg/L EGF受体(EGFR)抑制剂(AG),培养22~24 h后观察EGFR对EGF的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未成熟COCs培养于10μg/L EGF培养基10 min、30 min、1 h和2 h后Cx43的磷酸化水平。结果RT-PCR结果显示,在小鼠未成熟/成熟COCs中Cx43和Cx45高表达。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Cx43在未成熟COCs中表达于颗粒细胞的细胞膜上,在未成熟卵母细胞的细胞膜和透明带上也有高表达,且呈簇状分布;在成熟的COCs中Cx43在颗粒细胞膜上的表达量降低,在成熟卵母细胞中Cx43的表达量减少,且为均匀分布于细胞膜上,在透明带上不表达。培养于10μg/L EGF中的小鼠未成熟COCs的卵母细胞成熟率最高,达86.9%,显著高于其他不同浓度组(P<0.05)。在10μg/L EGF中培养24 h对小鼠未成熟COCs促进成熟的作用最显著,卵母细胞成熟率达86.2%,显著高于其他不同时长组(P<0.05)。将未成熟COCs去颗粒细胞后,培养于10μg/L EGF培养基中24 h后,未成熟COCs的卵母细胞成熟率没有显著变化(P>0.05)。EGFR特异性抑制剂AG能有效逆转EGF促进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的作用,即抑制卵母细胞成熟,且1μg/L AG对EGF作用的逆转效果最显著(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间隙连接蛋白 蛋白质磷酸化 卵母细胞成熟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修饰组”研究砂炒炮制对穿山甲蛋白质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睿 刘逊 +1 位作者 赵明 段金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3416-3423,共8页
目的基于蛋白质、肽类物质组成及修饰组成的变化,研究砂炒炮制对穿山甲物质基础的影响。方法采用Nano LC-MS/MS对炮制前后穿山甲蛋白质、肽类组成及变化进行分析鉴定,对鉴定的蛋白质、肽类发生的脱酰胺修饰与氧化修饰进行比较。结果穿... 目的基于蛋白质、肽类物质组成及修饰组成的变化,研究砂炒炮制对穿山甲物质基础的影响。方法采用Nano LC-MS/MS对炮制前后穿山甲蛋白质、肽类组成及变化进行分析鉴定,对鉴定的蛋白质、肽类发生的脱酰胺修饰与氧化修饰进行比较。结果穿山甲主要由角蛋白、连接蛋白、桥粒蛋白等结构蛋白及促进角质致密结构形成的异构酶类组成。穿山甲经炮制后,可溶性蛋白质、肽类的鉴定数量未见明显变化,难溶性蛋白质鉴定数量显著降低;炮制后蛋白质、肽类的脱酰胺修饰数量显著增加;炮制后I型、II型角蛋白的鉴定肽段数量显著增加,Asn与Gln发生脱酰胺修饰的数量显著增加;穿山甲炮制前后鉴定肽段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及亲疏水性无显著变化。结论尽管炮制会降低穿山甲整体蛋白质鉴定的数量,但可显著增加角蛋白的鉴定肽段数量,可显著提高蛋白质、肽类成分的脱酰胺修饰数量。结果提示炮制过程有利于角蛋白等结构蛋白的蛋白质、肽类成分的溶出与释放。为穿山甲物质基础研究,炮制对角质类动物药物质基础的影响研究等提供依据,也为穿山甲替代资源寻找与评价提供研究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山甲 蛋白质组 修饰组 物质基础 脱酰胺修饰 砂炒炮制 蛋白质 Nano LC-MS/MS 肽类 角蛋白 连接蛋白 桥粒蛋白 结构蛋白 异构酶
原文传递
间隙连接蛋白43羧基端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君 卞修武 余时沧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91-397,共7页
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是间隙连接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参与体内众多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调控。结构上,该蛋白由氨基端、跨膜结构及羧基端三部分组成,其羧基端上存在大量蛋白结合位点。通过这些位点,CX43能够与不同的蛋白发... 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是间隙连接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参与体内众多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调控。结构上,该蛋白由氨基端、跨膜结构及羧基端三部分组成,其羧基端上存在大量蛋白结合位点。通过这些位点,CX43能够与不同的蛋白发生相互作用:一方面,影响CX43自身的磷酸化状态,从而调控其降解、亚细胞定位以及装配等过程;另一方面,CX43羧基端还能够通过某些特定的结合位点,调控其他蛋白分子的功能状态,从而影响信号转导,调节细胞的生物学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该蛋白的羧基端(carboxyl terminal)显著地影响肿瘤细胞/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该文就CX43羧基端的结构特点、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位点、调控肿瘤细胞/肿瘤干细胞增殖、迁移、自我更新和成瘤能力的作用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连接蛋白43 羧基端 蛋白相互作用 肿瘤干细胞 增殖 迁移
原文传递
骨癌痛吗啡耐受疼痛模型大鼠脊髓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通路、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冯鹏玖 张爱民 +3 位作者 苏明 蔡海 赵秀霞 冉娅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23期3017-3022,共6页
目的探讨骨癌痛吗啡耐受疼痛(BPT)模型大鼠脊髓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通路、炎症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骨癌痛组、BPT组、BPT+阴性对照-小干扰RNA(siRNA)组(BPT-CS... 目的探讨骨癌痛吗啡耐受疼痛(BPT)模型大鼠脊髓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通路、炎症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骨癌痛组、BPT组、BPT+阴性对照-小干扰RNA(siRNA)组(BPT-CS组)、BPT+Cx43-siRNA组(BPT-CXS组)。在大鼠左后肢胫骨上端进行穿刺后,假手术组骨髓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其余4组髓腔内注射鼻咽癌HONE1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机械刺激回缩阈值(MWT)显著改变后,BPT组、BPT-CS组和BPT-CXS组大鼠给予皮下注射吗啡建立BPT模型,而骨癌痛组皮下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MWT显著改变后,BPT组、BPT-CXS组、BPT-CS组大鼠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Cx43-siRNA、阴性对照-siRNA。MWT显著改变后处死各组大鼠取L4~6脊髓组织,检测Cx43、cAMP、PKA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1)骨癌痛建模后7 d,其他4组大鼠的MWT均低于假手术组(均P<0.05);在建立BPT模型后9 d起,BPT-CXS组、BPT组、BPT-CS组大鼠的MWT均低于骨癌痛组(均P<0.05);在siRNA干预后6~9 d,BPT-CXS组的MWT低于骨癌痛组,但高于BPT组和BPT-CS组(均P<0.05),而BPT组和BPT-C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4组大鼠脊髓Cx43、cAMP、PKA蛋白表达水平以及TNF-α、IL-1β水平增加(均P<0.05);与骨癌痛组比较,BPT组、BPT-CS组和BPT-CXS组以上指标表达水平增加(均P<0.05);与BPT组比较,BPT-CXS组的以上指标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BPT模型大鼠脊髓Cx43蛋白表达上调,抑制其表达可能是逆转BPT的重要途径;脊髓Cx43通过调节cAMP/PKA通路进而促进促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表达,可能是BPT发生的关键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吗啡耐受 缝隙连接蛋白43 环磷酸腺苷 蛋白激酶A 炎症 小干扰核糖核酸 大鼠
下载PDF
连接蛋白26与神经内分泌特异蛋白的羧基端相互作用
8
作者 肖自安 谢鼎华 +4 位作者 黄亮群 施小六 夏昆 杨曙 夏家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1-404,418,共5页
目的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和鉴定连接蛋白 2 6 (connexin 2 6 ,Cx2 6 )的相互作用蛋白质。方法 :以正常人DNA为模板 ,PCR扩增Cx2 6 (GJB2 )全长编码区作为诱饵 ,基因重组法定向克隆到第 3代MatchMakerGal4双杂交系统的 pGBKT7质粒 ... 目的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和鉴定连接蛋白 2 6 (connexin 2 6 ,Cx2 6 )的相互作用蛋白质。方法 :以正常人DNA为模板 ,PCR扩增Cx2 6 (GJB2 )全长编码区作为诱饵 ,基因重组法定向克隆到第 3代MatchMakerGal4双杂交系统的 pGBKT7质粒 ,用构建的pGBKT7 Cx2 6质粒筛选人胎脑cDNA文库 ,获得的阳性克隆的插入子为Cx2 6的相互作用蛋白质 (猎物 ) ,将Cx2 6和筛选到的相互作用蛋白再一对一回复进行酵母双杂交实验 ,去除假阳性。对阳性克隆插入子的DNA序列进行测序 ,在GenBank中作匹配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1个阳性克隆的插入子与神经内分泌特异蛋白 (neuroendocrinespecificprotein ,NSP)羧基端的 1 4 5个氨基酸残基序列一致 ,阅读框无移位。结论 :Cx2 6与NSP的羧基端具有相互作用 ,NSP可能在Cx2 6蛋白的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蛋白 连接蛋白 神经内分泌 白质 质粒 胎脑 人胎 阳性克隆 猎物 酵母双杂交
下载PDF
致密化相关基因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时海 薛林涛 +2 位作者 黄华 石德顺 李湘萍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80-283,共4页
桑椹胚致密化是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与胚胎质量密切相关。已有研究发现体内外发育的胚胎表现明显不同的致密化过程,缝隙连接蛋白、上皮钙调素蛋白基因的表达也有差异。本文针对致密化相关基因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一... 桑椹胚致密化是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与胚胎质量密切相关。已有研究发现体内外发育的胚胎表现明显不同的致密化过程,缝隙连接蛋白、上皮钙调素蛋白基因的表达也有差异。本文针对致密化相关基因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一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致密化 缝隙连结蛋白 上皮钙调素蛋白 基因表达与胚胎发育
下载PDF
连接蛋白参与胚胎植入与子宫内膜蜕膜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管凤丽 张玉倩 +1 位作者 陈静 杜惠兰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9-203,共5页
目前胚胎种植成功率为30%~40%,并有研究证实有50%~75%的妊娠失败源于胚胎植入的异常。胚胎植入是正常妊娠建立的一个关键环节,子宫内膜容受性受损与子宫内膜间质蜕膜化失败是导致胚胎植入失败的主要原因。胚胎植入涉及一系列信号分子及... 目前胚胎种植成功率为30%~40%,并有研究证实有50%~75%的妊娠失败源于胚胎植入的异常。胚胎植入是正常妊娠建立的一个关键环节,子宫内膜容受性受损与子宫内膜间质蜕膜化失败是导致胚胎植入失败的主要原因。胚胎植入涉及一系列信号分子及细胞因子参与,许多研究证实缝隙连接蛋白参与胚胎植入及子宫内膜蜕膜化的调控。本文就连接蛋白在胚胎植入前子宫内膜容受性、内膜蜕膜化、血管重塑及植入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不孕症、反复植入失败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为药物研发提供新的研究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蛋白 胚胎植入 蜕膜化 子宫内膜容受性
原文传递
电针足三里穴促胃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杨琦 黄裕新 +3 位作者 李慧艳 陈慧群 秦明 王景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62-465,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穴促胃动力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电生理学方法同步观察电针不同穴位后胃电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荧光双重标记胃电起搏区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与缝隙连接蛋白43(CX43)、ICCs与ERK的方法 ,观...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穴促胃动力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电生理学方法同步观察电针不同穴位后胃电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荧光双重标记胃电起搏区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与缝隙连接蛋白43(CX43)、ICCs与ERK的方法 ,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引起胃电起搏区ICCs的变化、与ICCs信息传递相关的CX43的变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家族中的ERK的变化情况。结果电针足三里穴对胃电有明显影响。电针足三里穴可使胃电频率及波幅增高;电针足三里穴可显著激活胃ICCs表达及与ICCs信息传递密切相关的CX43的表达;电针足三里穴能促进胃ICCs调节胃运动的细胞信号转导的MAPK途径中ERK的表达。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胃电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电针足三里穴促进胃运动的机制可能通过激活ICCs而产生显著电生理活动,通过ICCs及SMC之间的缝隙连接蛋白传递达到平滑肌进而调节胃运动。这一作用的完成,可能是通过ICCs信号转导MAPK途径中ERK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穴位 缝隙连接蛋白CX43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下载PDF
Cx43、Skp2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12
作者 胡叶青 刘元姣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4-109,共6页
背景与目的: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是间隙连接蛋白家族的主要成员,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下降。它在许多细胞系以依赖间隙连接(Gapjunction)的途径发挥抑癌作用。最近研究发现它还可能通过抑制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 kinase... 背景与目的: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是间隙连接蛋白家族的主要成员,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下降。它在许多细胞系以依赖间隙连接(Gapjunction)的途径发挥抑癌作用。最近研究发现它还可能通过抑制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 kinase associated protein2,Skp2)的表达而起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Skp2是F鄄box蛋白家族的成员,它能特异性识别并促进某些调节G1期进程的关键性细胞周期调节物的降解,在许多肿瘤中表达升高。本研究检测Cx43和Skp2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它们的表达与卵巢癌发展的关系,以及这两种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81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外科手术石蜡标本(良性13例、交界性12例、恶性56例),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Cx43和Skp2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它们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结果:Cx43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良性、交界性及恶性肿瘤中阳性率分别为84.6%、66.7%和33.9%,经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其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良性肿瘤(P<0.01)和交界性肿瘤(P<0.01),在不同年龄及组织类型的卵巢癌中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中低度分化组、Ⅲ~Ⅳ期组及有淋巴结转移组分别明显低于高分化组(P<0.05)、Ⅰ~Ⅱ期组(P<0.05)及无淋巴结转移组(P<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CX43 SKP2 病理分级 临床分期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关注先天性白内障的疾病相关基因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姚克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1-484,共4页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期视力损害的首要病因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相关基因的研究从致病基因定位及突变的筛查,逐渐发展到致病基因突变的机制探索.围绕先天性白内障相关基因研究的主题,本文着重对晶状体蛋...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期视力损害的首要病因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相关基因的研究从致病基因定位及突变的筛查,逐渐发展到致病基因突变的机制探索.围绕先天性白内障相关基因研究的主题,本文着重对晶状体蛋白、缝隙连接蛋白、主要内源性蛋白基因等常见候选基因对白内障影响的机制进行归纳,并对先天性白内障相关基因在眼球发育过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表观遗传学等其他领域的拓展研究进行阐述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基因突变 晶状体蛋白 缝隙连接蛋白 主要内源性蛋白 表观遗传学
下载PDF
β_2受体对心肌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调节 被引量:7
14
作者 夏益 张萍 +3 位作者 宋娆 吕志珍 张幼怡 郭继鸿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β-肾上腺素受体(β-AR)亚型对心肌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 43(Cx43)表达及功能的调节。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技术和划痕标记示踪技术(SLDT)观察心肌细胞Cx43的表达和功能变化。结果给予异丙基肾上腺素(ISO)刺激5min,即可明显增加心... 目的探讨β-肾上腺素受体(β-AR)亚型对心肌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 43(Cx43)表达及功能的调节。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技术和划痕标记示踪技术(SLDT)观察心肌细胞Cx43的表达和功能变化。结果给予异丙基肾上腺素(ISO)刺激5min,即可明显增加心肌细胞非磷酸化Cx43的表达,同时促进荧光染料在细胞间的扩散;选择性β2-AR拮抗剂ICI 118551,可完全拮抗异丙基肾上腺素所诱导的该作用。结论异丙基肾上腺素主要通过刺激β2-AR参与调控Cx43,这可能是β2-AR诱导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43 缝隙连接蛋白 β2 肾上腺素受体 心肌细胞
下载PDF
工频磁场辐照导致细胞连接蛋白Cx43的异常移位 被引量:6
15
作者 曾群力 胡根林 +3 位作者 姜槐 付一提 毛国根 鲁德强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0-262,F003,共4页
目的 研究 5 0Hz正弦磁场对细胞连接蛋白Cx4 3移位的影响 ,以探索极低频磁场 (ELFMF)抑制细胞间隙连接通讯 (GJIC)的机制。方法 用 5 0Hz、0 .8mT的正弦磁场和 (或 )十四酰基咐哌醇酯 (TPA ,5ng/ml)对培养的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 (CHL... 目的 研究 5 0Hz正弦磁场对细胞连接蛋白Cx4 3移位的影响 ,以探索极低频磁场 (ELFMF)抑制细胞间隙连接通讯 (GJIC)的机制。方法 用 5 0Hz、0 .8mT的正弦磁场和 (或 )十四酰基咐哌醇酯 (TPA ,5ng/ml)对培养的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 (CHL)处理 2 4h(其中TPA处理 1h)。采用间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连接蛋白Cx4 3定位的测定 ;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胞浆和核内Cx4 3蛋白的含量。结果 正常组细胞间连接处有明亮的点状标记 ,连接成线 ;TPA处理组、0 .8mT正弦磁场单独作用组及 0 .8mT正弦磁场联合TPA处理组细胞的连接处标记斑点均较正常组减少 ,大量Cx4 3蛋白标记斑点出现在胞浆内 ,且在核附近聚集。各组核内Cx4 3蛋白条带很淡 ,而胞浆内Cx4 3蛋白含量ELF组 (2 .0 3± 0 .89)和TPA组 (2 .4 3± 0 .82 )明显增加 ,与正常组 (1.0 4± 0 .17)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5 0Hz正弦磁场直接和 (或 )协同TPA抑制体外培养细胞GJIC功能与细胞连接蛋白Cx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频磁场 连接蛋白CX43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细胞缝隙连接通讯 生物学效应 工频磁场 异常移位
原文传递
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恢复期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开令 周颖 +3 位作者 闫福曼 周乐全 刘玉莲 刘微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49,共7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恢复期提高突触可塑性的机制研究。方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补阳还五汤联合缝隙连接蛋白43(Cx43)抑制剂(Gap26)组,补阳还五汤每天灌胃2...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恢复期提高突触可塑性的机制研究。方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补阳还五汤联合缝隙连接蛋白43(Cx43)抑制剂(Gap26)组,补阳还五汤每天灌胃2次(16 g·kg^-1),Gap26于术后第3天腹腔注射,每天1次(25μg·kg^-1);7 d后取材,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缺血侧海马突触和缝隙连接超微结构的改变,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缺血侧海马突触素(SYN),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结果:电镜下观察到假手术组突触结构完整、清晰,突触数量多,缝隙连接结构清晰;模型组缺血侧海马突触结构溶解,突触数量减少,缝隙连接消失,存在较大间隙,与假手术组比较,SYN,GAP-43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P<0.01);补阳还五汤组缺血侧海马突触结构较清晰,突触数量增多,缝隙连接结构较完整,与模型组比较,SYN,GAP-43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P<0.01);而联合使用Gap26后缺血侧海马突触数量较补阳还五汤组减少,仅可见少量结构完整的缝隙连接,补阳还五汤增强SYN,GAP-43的作用被明显抑制(P<0.05,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恢复期缺血侧海马突触可塑性,其机制可能与增加Cx43的表达促进对SYN,GAP-43的干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脑缺血再灌注 缝隙连接蛋白43(Cx43) 突触结构可塑性 海马突触素(SYN) 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
原文传递
Mutation Analysis of Gap Junction Protein Beta 1 and Genotype-Phenotype Correlation in X-linked Charcot-Marie- Tooth Disease in Chinese Patients 被引量:6
17
作者 Bo Sun Zhao-HuiChen +4 位作者 Li Ling Yi-Fan Li Li-Zhi Liu Fei Yang Xu-Sheng Hu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9期1011-1016,共6页
Background: Among patients with 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CMT), the X-linked variant (CMTX) caused by gap junction protein beta 1 (GJB1) gene mutation is the second most frequent type, accounting for approxi... Background: Among patients with 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CMT), the X-linked variant (CMTX) caused by gap junction protein beta 1 (GJB1) gene mutation is the second most frequent type, accounting for approximately 90% of all CMTX. More than 400 mutation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GJB1 gene that encodes connexin 32 (CX32). CX32 is thought to form gap junctions that promote the diffusion pathway between cells. GJB1 mutations interfere with the formation of the functional channel and impair the maintenance of peripheral myelin, and novel mutations are continually discovered. Methods: We included 79 unrelated patients clinically diagnosed with CMT at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General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 2012, to December 31, 2015. Clinical examination, nerve conduction studies, and molecular and bioinformatics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identify patients with CMTX 1. Results: Nine GJBI mutations (c.283G〉A, c.77C〉T, c.643C〉T, c.515C〉T, c.191G〉A, c.610C〉T, c.490C〉T, c.491G〉A, and c.44G〉A) were discovered in nine patients. Median 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ies of all nine patients were 〈 38 m/s, resembling CMT Type 1. Three novel mutations, c.643C〉T, c.191G〉A, and c.610C〉T, were revealed and bioinformatics analyses indicated high pathogenicity. Conclusions: The three novel missense mutations within the GJB1 gene broaden the mutational diversity ofCMT1X. Molecular analysis of family members and bioinformatics analyses of the afflicted patients confirmed the pathogenicity of these mu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nexin 32 ELECTROPHYSIOLOGY Gap Junction protein Beta 1 Genetic Mutation X-linked 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原文传递
心脏连接蛋白43羧基末端相互作用蛋白的酵母双杂交筛选 被引量:5
18
作者 梁庆 林吉进 李玉光 《心脏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80-285,共6页
目的研究心脏连接蛋白43(Cx43)羧基末端与哪些心肌细胞内蛋白质存在相互作用。方法①通过PCR方法得到编码心脏Cx43羧基末端(AA235-382)的cDNA片段,并在其两端分别加上EcoRI和BamHI酶切位点,应用EcoRI/BamHI酶切PCR产物及pGBKT7空载体,... 目的研究心脏连接蛋白43(Cx43)羧基末端与哪些心肌细胞内蛋白质存在相互作用。方法①通过PCR方法得到编码心脏Cx43羧基末端(AA235-382)的cDNA片段,并在其两端分别加上EcoRI和BamHI酶切位点,应用EcoRI/BamHI酶切PCR产物及pGBKT7空载体,凝胶分离后应用T4连接酶进行连接;②通过化学转化法将pG-BKT7-Cx43-CT转化酵母菌AH109;③通过“尿素/SDS”法从被转化的酵母菌中提取蛋白质;④应用抗C-myc抗体,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诱饵”蛋白的表达(即Gal4-BD-C-myc-Cx43-CT融合蛋白);⑤检测”诱饵”蛋白自我激活报告基因与否后,将已被“诱饵“质粒转化的AH109与人心脏cDNA文库进行杂交,筛选阳性克隆分离阳性克隆中的cDNA,并测序。结果①诱饵载体测序结果证明pGBKT7中的“Gal4 DNA binding domain-C-myc”与Cx43的羧基末端在同一读框中;②“诱饵”质粒转化AH109酵母菌成功率100%;③从被转化的AH109中能提取到浓度满意的总蛋白;④Western blot能检测到特异性条带,其位置与Gal4-BD-C-myc-Cx43-CT的分子量相当;⑤“诱饵”蛋白不能自激活报告基因Ade2和Mel1,但可自激活His3,5mmol/L的3-AT可有效抑制“诱饵”蛋白本身自激活报告基因His3,以利于下一步的杂交筛选,筛选得到10个准阳性克隆。结论心脏连接蛋白43羧基末端能与心肌细胞中的多种蛋白质存在相互作用,这些蛋白质可能参与对间隙连接通道的功能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隙连接通道 连接蛋白43 心律失常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下载PDF
间隙连接蛋白43的磷酸化调节在卵巢上皮性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醒 廖秦平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间隙连接蛋白43(Cx43)、非磷酸化Cx43及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探讨Cx43的磷酸化调节在卵巢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9例化疗敏感(化疗敏感组)和28例化疗耐药(化疗耐药组... 目的通过检测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间隙连接蛋白43(Cx43)、非磷酸化Cx43及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探讨Cx43的磷酸化调节在卵巢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9例化疗敏感(化疗敏感组)和28例化疗耐药(化疗耐药组)卵巢癌患者癌组织中以及PKC抑制剂——星孢菌素处理后的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SKOV3/DDP细胞中Cx43、非磷酸化Cx43及PKC蛋白的表达,并采用三磷酸腺苷一生物荧光肿瘤药敏实验(ATP—TCA)检测SKOV3/DDP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1)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化疗耐药组Cx43和非磷酸化Cx4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和14%)明显低于化疗敏感组(分别为83%和59%,P〈0.05);化疗耐药组PK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化疗敏感组(分别为64%和31%,P〈0.05)。卵巢癌组织中,PK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Cx43、非磷酸化Cx4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626和-0.714,P〈0.05)。(2)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星孢菌素处理后SKOV3/DDP细胞中PKC蛋白的表达强度减弱,Cx43及非磷酸化Cx43蛋白的表达强度增强,随着星孢菌素处理时间的延长,Cx43蛋白的表达强度进一步增强。(3)ATP—TCA检测显示,体外培养的SKOV3/DDP细胞对紫杉醇和顺铂均耐药;紫杉醇和顺铂分别联合星孢菌素处理后细胞敏感度增加,其中联合低浓度(1×10^-8mol/L)星孢菌素者为中度敏感,联合高浓度(1×10^-7mol/L)星孢菌素者为高度敏感。结论PKC通过对Cx43的磷酸化作用导致Cx43蛋白的表达下降,降低卵巢癌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这种效应可以被星孢菌素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连接蛋白43 蛋白激酶C 磷酰化 药物筛选试验 抗肿瘤
原文传递
中国人常见GJB2基因突变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延平 张元丁 +6 位作者 李丽娜 马磊 孙玉蕊 张宗霖 刘金伟 邓惠严 祝威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724-727,共4页
目的:构建中国人常见GJB2基因突变235de1C、299-300delAT和176de116bp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寻找体外研究GJB2基因缺失突变致聋机制的有效途径。方法:用体外定点突变法构建235de1C、299-300delAT和176de116bp... 目的:构建中国人常见GJB2基因突变235de1C、299-300delAT和176de116bp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寻找体外研究GJB2基因缺失突变致聋机制的有效途径。方法:用体外定点突变法构建235de1C、299-300delAT和176de116bp突变全序列与EGFP表达载体,以此为模板PCR扩增突变有效表达序列,将PCR产物连接到pMD19-T载体中,EcoRI/BamHI双酶切克隆载体,测序鉴定序列正确性后,将酶切产物插入pEGFP-N1载体中,脂质体转染HEK293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表达的融合蛋白。结果:GJB2基因突变235de1C、299-300delAT和176de116bp在HEK293细胞中高效表达,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质中。结论:成功构建了中国人常见GJB2基因突变235de1C、299-300delAT和176de116bp与EGFP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致聋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隙连接蛋白26 突变 绿色荧光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