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反向混淆”概念之不必要 被引量:10
1
作者 董晓敏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51,共5页
"反向混淆"是来自美国法的概念,通常的商标侵权是将在后使用人的商品误认为在先商标权人的,谓之"正向混淆",而"反向混淆"则指将在先商标权人的商品误认为在后使用人的。我国商标法理论和实践中似乎越来... "反向混淆"是来自美国法的概念,通常的商标侵权是将在后使用人的商品误认为在先商标权人的,谓之"正向混淆",而"反向混淆"则指将在先商标权人的商品误认为在后使用人的。我国商标法理论和实践中似乎越来越多地关注和认可了"反向混淆"的概念。从商标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从我国法与美国法的不同,以及从"混淆可能性"判断为法律问题而非事实问题三个层面论述了在我国目前的商标法理论框架以及司法实践中,"混淆可能性"的概念足以解决相关问题,"反向混淆"概念既缺乏存在的理论和逻辑前提,也没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混淆” 混淆可能性 仿冒
下载PDF
实际混淆因素在商标混淆侵权判定中的作用及适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姚鹤徽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30-38,共9页
在商标侵权诉讼中,商标权人需要证明消费者存在混淆可能性,但并不需要证明消费者发生了实际混淆。商标法舍弃实际混淆,而将混淆可能性作为商标侵权的判定依据,根本原因在于实际混淆的证据较难取得。实际混淆尽管没有成为商标混淆侵权的... 在商标侵权诉讼中,商标权人需要证明消费者存在混淆可能性,但并不需要证明消费者发生了实际混淆。商标法舍弃实际混淆,而将混淆可能性作为商标侵权的判定依据,根本原因在于实际混淆的证据较难取得。实际混淆尽管没有成为商标混淆侵权的判定标准,但其依然在混淆侵权判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重要性不能被夸大,法院在混淆侵权判定中不应仅仅依据原告提出了实际混淆证据就判定被告侵权成立,因为实际上存在不具合理谨慎注意力的消费者误买误购情形。法院在运用实际混淆证据时,要结合具体案情,分析实际混淆证据的种类、实际混淆所涉及的主体以及实际混淆证据的数量,考察实际混淆证据能否证明消费者存在混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混淆 混淆可能性 商标侵权 消费者
下载PDF
实质解释视域下的假冒注册商标罪研究——以商标侵权“混淆可能性”标准为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永升 冯文杰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39-46,共8页
仅仅形式化地解释《刑法》第213条的文字含义,无法合理界定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实质内涵,亦无法理性地将值得科处刑罚的假冒行为与不值得科处刑罚的假冒行为梳理出来。目光在规范与事实之间必须多次往返,方可以理性界定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实... 仅仅形式化地解释《刑法》第213条的文字含义,无法合理界定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实质内涵,亦无法理性地将值得科处刑罚的假冒行为与不值得科处刑罚的假冒行为梳理出来。目光在规范与事实之间必须多次往返,方可以理性界定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实质内涵。质言之,必须以实质解释的立场界定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真正法益,并结合假冒型商标侵权"混淆可能性"标准、TRIPS协议视域下的商标权刑事保护体系,对假冒商标行为的罪与非罪做出合理的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冒注册商标罪 实质解释论 混淆可能性 罪刑法定
原文传递
我国注册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的理论反思——以2009年以来的35份裁判文书为样本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维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9-25,78,共8页
2009年以来,跨类混淆的理论基础、注册驰名商标跨类保护的边界以及"搭便车"的体系归属,是驰名商标淡化机制法律适用中的三个典型问题。其答案可概述如下:跨类混淆立足于混淆理论,《商标法》第13条第1款和第3款应作修正;混淆... 2009年以来,跨类混淆的理论基础、注册驰名商标跨类保护的边界以及"搭便车"的体系归属,是驰名商标淡化机制法律适用中的三个典型问题。其答案可概述如下:跨类混淆立足于混淆理论,《商标法》第13条第1款和第3款应作修正;混淆理论与淡化理论之间既有排斥又有兼容关系,应通过"相当程度的联系"来划定淡化保护机制的边界;"搭便车"具有独立于"淡化"之外的清晰涵义,这类行为不宜由商标法调整,应进入反不正当竞争法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淡化 跨类混淆 联系可能性 搭便车
下载PDF
商标权注册取得制度的体系性理解及其制度异化的纠正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伟光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6-109,共14页
商标权注册取得制度使得注册商标权内容法定化、客体固定化和权利信息公示化,解决了在商标权使用取得制度中由于商誉的事实性、变化性和抽象性所导致的商标权的不确定性问题。在商标权注册取得制度中,"标识性混淆的可能性"是... 商标权注册取得制度使得注册商标权内容法定化、客体固定化和权利信息公示化,解决了在商标权使用取得制度中由于商誉的事实性、变化性和抽象性所导致的商标权的不确定性问题。在商标权注册取得制度中,"标识性混淆的可能性"是判断权利的边界以及是否侵权的常态标准,而"商誉性混淆的可能性"只是在注册商标权无法覆盖的情况下才作为判断商誉边界的标准。注册商标权以注册商标为直接权利客体,其制度目的是保护其所承载的商誉。当注册商标权制度的实施与其保护商誉的目的背离时便产生了制度异化。应该从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民法的整个体系来理解商标权注册取得制度并解决其制度异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权注册取得制度 标识性混淆的可能性 商誉性混淆的可能性 商标权 商标法
下载PDF
基于多阈连续条件随机场的标签推荐 被引量:2
6
作者 吴丹 苏一丹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12-1315,共4页
标签推荐系统的推荐结果质量不高,会影响和误导用户对资源的查找与定位,甚至引发信息迷航的现象。为了提高推荐结果的准确度和覆盖度,提出的多阈连续条件随机场模型,不仅保持了条件随机场无须对数据作独立性假设且能避免标注偏执问题的... 标签推荐系统的推荐结果质量不高,会影响和误导用户对资源的查找与定位,甚至引发信息迷航的现象。为了提高推荐结果的准确度和覆盖度,提出的多阈连续条件随机场模型,不仅保持了条件随机场无须对数据作独立性假设且能避免标注偏执问题的优势,同时还使用标签间共现率、语义相似度和用户相似度三重阈提取特征,一并挖掘出显性和隐性标签,充分结合用户差异性,通过最大似然估计法迭代计算模型参数,建立模型来推荐标签。在BibSonomy数据集上测试表明该方法可行,实验效果与基于连续条件随机场模型、最大熵模型方法对比显示了本模型推荐的标签更精准、更全面;本模型在标签推荐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迷航 标签推荐 隐性标签 多阈连续条件随机场 最大似然估计
下载PDF
互联网商标侵权认定中“初始兴趣混淆”理论的运用疑思——评“沃力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诉八百客(北京)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等侵犯商标权案”
7
作者 于焕超 《电子知识产权》 2016年第10期61-70,共10页
本文所涉案例是"初始兴趣混淆"理论在我国商标法司法实践中的有益尝试。但是,其理论基点有待重新反思。从"初始兴趣混淆"理论的构成要件出发,如果侵权内容存在"明确标示"的,应认定不存在混淆可能性。同时... 本文所涉案例是"初始兴趣混淆"理论在我国商标法司法实践中的有益尝试。但是,其理论基点有待重新反思。从"初始兴趣混淆"理论的构成要件出发,如果侵权内容存在"明确标示"的,应认定不存在混淆可能性。同时,考察商标法制度的发展动态,未来已不适合继续用商标侵权制度规制"初始兴趣混淆"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一个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兴趣混淆 混淆可能性 商标侵权 反不正当竞争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