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对抗到妥协:中美《望厦条约》签约过程研究
被引量:6
- 1
-
-
作者
仇华飞
-
机构
同济大学法政学院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
-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6-74,共9页
-
文摘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美国国内在对华贸易问题上有过短暂的争论,争论焦点在于美国在华利益是凭中国皇帝的恩准,即"一体通商",还是美国应有同英国一样"庄严的条约"。最终,坚信条约派取得胜利。美国政府派遣顾盛使团前来中国,要求清政府以中美签订条约的形式,保证美国在华利益。谈判签订《望厦条约》,中美双方经历了从对抗到妥协的发展过程。以耆英为首的清政府谈判代表团基本上做到了据理力争,期望通过努力尽量减少条约给国家利益造成太多的损失,但鸦片战争后的国际环境使清政府无法拒绝美国政府提出的"机会均等,利益均沾"的要求。条约的签订为美国在远东地区推行经济扩张政策提供了重要基础,也是美国首次有了明确的对华政策。
-
关键词
《望厦条约》
中美关系
顾盛
耆英
-
Keywords
confrontation and compromise
Sino-American Wangxia Treaty
Gushing
Qi Ying
-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第三波”民主化转型中政治势力博弈模式分析
被引量:5
- 2
-
-
作者
田雪梅
-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
出处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25-130,共6页
-
基金
西南交通大学校基金项目(2008C25)
-
文摘
"第三波"民主化转型中的政治势力可分为体制维持派和体制改革派、反体制稳健派和反体制激进派。它们以其不同力量对比,形成三种博弈模式:以西班牙"主动变革、安抚和磋商型"为代表的博弈,适合情况为政府力量强大且体制改革派处于优势地位;以菲律宾"政变与暴力型"为代表的博弈,适合情况为体制维持派反对任何变革,反对势力强大且反体制稳健派占优势;以韩国"对峙与妥协型"为代表的博弈,适合情况为政府和反政府间以及内部各派之间势力均衡。此外,军队的职业化和专门化以及政党体系的制度化是实现民主化转型的充分条件。
-
关键词
“第三波”
民主化转型
政治势力
博弈模式
主动变革
政变与暴力
对峙与妥协
政治精英
-
Keywords
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political factions
mechanics game
initiative reform
coup and violence
confrontation and compromise
political elite
-
分类号
D082
[政治法律—政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