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论嵇康诗文中的儒道之争
1
作者 张婷婷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95-98,共4页
嵇康生活在政治制度极为黑暗的魏晋之交。当时的司马氏集团用儒家忠孝思想麻痹世人,这使得部分士人感到极度失望,于是开始用清谈玄学来抒发内心不平,希望通过超脱现实、远离尘世的思想来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因而,嵇康诗文中既有老庄优游... 嵇康生活在政治制度极为黑暗的魏晋之交。当时的司马氏集团用儒家忠孝思想麻痹世人,这使得部分士人感到极度失望,于是开始用清谈玄学来抒发内心不平,希望通过超脱现实、远离尘世的思想来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因而,嵇康诗文中既有老庄优游容与的生活方式,也有孔孟关注现实的忧患意识。儒道两种思想意识的冲突构成嵇康思想中不可开解的内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诗文 清谈玄学 优游容与 外物累心 儒道之争
下载PDF
士大夫化的维摩居士:佛教中国化的一个侧影
2
作者 杨吉华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34,共11页
作为佛教中国化的一个侧影,士大夫化的维摩居士形象从儒佛冲突的调和、佛道精神的沟通和佛教自身的变革3个层面呈现了佛教中国化的内在可能性逻辑,其入世修行、逍遥应世、道德自救等行为方式对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处世心态、人格理想... 作为佛教中国化的一个侧影,士大夫化的维摩居士形象从儒佛冲突的调和、佛道精神的沟通和佛教自身的变革3个层面呈现了佛教中国化的内在可能性逻辑,其入世修行、逍遥应世、道德自救等行为方式对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处世心态、人格理想模式追求、人生境界追求和艺术创作等产生积极影响。以“在家修行”和“在欲行禅”方式而获得精神解脱的维摩居士,通过自身道德行为规范,将佛教的他力救赎与自力救赎有机地融入社会规范中,从根本上消除出家修行与世俗生活的对立,实现了自我人生境界“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的相互衔接,既较好地调适了儒佛之间的道德伦理冲突,又在与道家追求逍遥自由的最高精神沟通中,破除世俗社会对佛教“出世”概念的狭义化理解,突出彰显中国化佛教既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意义、又充分关注现实人生解脱之道的特点。由此,士大夫化的维摩居士也以实际行动为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开启了一条心出世而身入世的新人生模式,并为他们将相对抽象的佛禅义理上升为对自我人生实践的内在超越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摩居士 士大夫化 佛教中国化 居士佛教 佛儒冲突 佛道精神 道德自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