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裂变径迹分析探讨房山岩体地质热历史 被引量:11
1
作者 翟鹏济 张峰 赵云龙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8-192,共5页
测定了房山岩体内部相的花岗闪长岩中磷灰石和榍石的裂变径迹年龄和磷灰石自发和诱发裂变封闭径迹长度。根据磷灰石自发裂变封闭径迹平均长度和年龄对岩体热历史进行了模拟和探讨,长度分布模拟特征和参数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并依据磷... 测定了房山岩体内部相的花岗闪长岩中磷灰石和榍石的裂变径迹年龄和磷灰石自发和诱发裂变封闭径迹长度。根据磷灰石自发裂变封闭径迹平均长度和年龄对岩体热历史进行了模拟和探讨,长度分布模拟特征和参数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并依据磷灰石和榍石裂变径迹年龄和封闭温度探讨了岩体的冷却和上升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分析 磷灰石 榍石 长度分布 热历史 北京 花岗闪长岩
下载PDF
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研究东濮凹陷白庙地区的热历史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立志 冯石 王世成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8-43,共6页
本文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恢复东濮凹陷白庙地区下第三系热演化史。10个岩心或岩屑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和封闭径迹长度分布数据表明,该区的热历史为升温(早沉积期)—降温(抬升期)—再升温(再沉积期)。早期升高的古地温与... 本文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恢复东濮凹陷白庙地区下第三系热演化史。10个岩心或岩屑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和封闭径迹长度分布数据表明,该区的热历史为升温(早沉积期)—降温(抬升期)—再升温(再沉积期)。早期升高的古地温与今地温相差不大;沙—段内火成岩的侵入使围岩除受埋藏增温热作用外,还受岩浆侵入附加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磷灰石 第三纪 地史 热演化史
下载PDF
从磷灰石封闭径迹长度探讨北京房山岩体地质热历史 被引量:1
3
作者 翟鹏济 赵云龙 《铀矿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4-26,8,共4页
笔者测定了房山花岗岩中磷灰石诱发裂变封闭径迹长度共223条,平均长度为16.14±0.74μm,长度分布直方图表现为窄而对称;测定自发封闭径迹长度共187条,平均长度13.04±1.76μm,其长度分布直方图... 笔者测定了房山花岗岩中磷灰石诱发裂变封闭径迹长度共223条,平均长度为16.14±0.74μm,长度分布直方图表现为窄而对称;测定自发封闭径迹长度共187条,平均长度13.04±1.76μm,其长度分布直方图变宽,长度误差增大。表明房山岩体抬升是缓慢的冷却过程,由13μm的平均自发长度推知其古环境温度最高约为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封闭径迹长度 热历史 花岗岩 房山岩体
下载PDF
Thermal History of Rocks in the Shiwandashan Basin, Southern China: Evidence from Apatite Fission Track Analysis
4
作者 WangXinwei WangXinwen MaYongsheng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5年第1期29-37,共9页
Based on interpretations of the apatite fission track analysis data for 10 outcrop samples and forward modeling of confined fission track length distributions, the thermal history of rocks in the Shiwandashan basin ... Based on interpretations of the apatite fission track analysis data for 10 outcrop samples and forward modeling of confined fission track length distributions, the thermal history of rocks in the Shiwandashan basin and its adjacent area, southern China, has been qualitatively and semi quantitatively studied. The results reflect several features of the thermal history. Firstly, all the samples have experienced temperatures higher than 60-70 ℃. Secondly, the time that the basement strata (T 1 b ) on the northwestern side of the Shiwandashan basin were uplifted and exhumed to the unannealed upper crust (with a paleogeotemperature of below 60-70 ℃) is much earlier than the basement rocks ( γ 1 5) on the southeastern side of the basin. Thirdly, the thermal history of samples from the basin can be divided into six stages, i.e., the fast burial and heating stage (220-145 Ma), the transient cooling stage (145-135 Ma), the burial and heating stage (135-70 Ma), the rapid cooling stage (70-50 Ma), the relatively stable stage (50-20 Ma) and another rapid cooling stage (20 Ma to pres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atite fission track analysis forward modeling of confined fission track length distribution thermal history Shiwandashan basin.
下载PDF
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十万山盆地的地热史 被引量:5
5
作者 汪新伟 汪新文 韩效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5-390,412,共7页
通过对十万山盆地及邻区磷灰石裂变径迹样品的表观年龄特征和封闭径迹长度分布特征的分析与正演模拟 ,定性 -半定量地研究了该区相关岩石组合的地热演化史。结果表明 :所有样品均经历了 6 0~ 70℃以上的古地温 ;盆地北西侧的基底地层 (... 通过对十万山盆地及邻区磷灰石裂变径迹样品的表观年龄特征和封闭径迹长度分布特征的分析与正演模拟 ,定性 -半定量地研究了该区相关岩石组合的地热演化史。结果表明 :所有样品均经历了 6 0~ 70℃以上的古地温 ;盆地北西侧的基底地层 (T1b)比盆地南东侧的基底岩系 (γ15)隆升剥蚀到达浅部 (低于 70℃的不退火温度 )的时间要相对早得多 ;盆地内样品的古温度史表明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致使区内古地温场经历了 6个阶段 ,即晚三叠世 -晚侏罗世的快速埋藏增温阶段、晚侏罗世末 -早白垩世初的短暂降温阶段、白垩纪的再次埋藏增温阶段、晚白垩世末 -古新世的快速降温阶段、始新世 -渐新世稳定阶段和中新世以来的快速降温阶段 ,区内烃源岩演化历史比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十万山盆地 磷灰石 裂变径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