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用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21
1
作者 涂平 郑和义 +8 位作者 顾恒 徐金华 王秀丽 陈伟 李军 陈昆 陆小年 王宏伟 朱学骏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观察外用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随机、开放、CO_2激光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分为ALA-PDT试验组和CO_2激光对照组,疗程最多3周。末次治疗后第1周进行疗效评价,第4、8和12周观察复... 目的观察外用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随机、开放、CO_2激光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分为ALA-PDT试验组和CO_2激光对照组,疗程最多3周。末次治疗后第1周进行疗效评价,第4、8和12周观察复发率。治疗前及末次治疗后1周进行实验室检查,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5个中心共入组尖锐湿疣患者453例,其中442例完成全部随访(试验组331例,对照组111例)。在末次治疗后1周,试验组和对照组疣体清除率分别为98.42%和100%(P>0.05),两组男性尿道口部位的疣体清除率分别为99.43%和100%(P>0.05)。试验组治疗后总复发率(10.77%)较对照组(33.33%)显著降低(P<0.0001),其中男性尿道口部位的疣体复发率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53%和36.36%,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试验组及对照组均未发生系统不良反应。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在试验组为7.67%,主要为轻微糜烂;对照组53.57%,主要为溃疡、疼痛,其中瘢痕14例次。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外用ALA-PDT疗法治疗尖锐湿疣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安全性好。特别适用于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氨基酮戊酸 光化学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随机、双盲、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96
2
作者 顾恒 曾凡钦 +12 位作者 郭在培 彭振辉 毕志刚 朱学骏 陈昆 郭庆 张谊之 闫乎铃 张美华 韩钢文 常宝珠 刘训荃(指导) 王家璧(指导)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01-504,共4页
目的了解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肛周和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受试者每周3次外搽研究药物,疗程8周。疣体完全消退者继续随访1月以观察复发率。结果共有258例肛周及外生殖器尖锐... 目的了解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肛周和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受试者每周3次外搽研究药物,疗程8周。疣体完全消退者继续随访1月以观察复发率。结果共有258例肛周及外生殖器尖锐湿疣患者参加本次研究,其中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组129例,安慰剂对照组129例。治疗后2、4、6、8周的痊愈率在治疗组分别为12.30%、32.79%、50%及60.66%,对照组分别为4.88%、14.63%、19.51%及26.02%,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疗后2、4、6、8周的有效率在治疗组分别为36.89%、59.84%、68.03%及70.49%,对照组分别为13.82%、26.83%、32.52%及32.52%,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治疗组74例痊愈患者经随访1月后有4例复发,复发率为5.4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给药部位局部不良反应包括:红斑60.94%、水肿31.26%、糜烂42.96%、溃疡4.68%、灼热20.32%、疼痛36.72%、瘙痒17.18%。无系统不良反应。结论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肛周和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疗效好,安全性好,使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喹莫特乳膏 尖锐湿疣 欣利迪 临床疗效 安全性 随机研究 双盲研究 平行对照
原文传递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与CO_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被引量:96
3
作者 王宏伟 王秀丽 +1 位作者 过明霞 刘放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74-675,共2页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与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采用ALA-PDT与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各30例。结果:光动力组患者痊愈率为63.3%(19/30),复发率为15.8%(3/19);CO2激光组痊愈率为100.0%(30/30),复发率为60.0%(...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与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采用ALA-PDT与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各30例。结果:光动力组患者痊愈率为63.3%(19/30),复发率为15.8%(3/19);CO2激光组痊愈率为100.0%(30/30),复发率为60.0%(18/30)。结论:CO2激光组痊愈率高于光动力组,特别是一次性去除疣体方面;光动力组在复发率及安全性方面明显优于CO2激光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激光 CO2
下载PDF
尖锐湿疣患者的抑郁情绪和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59
4
作者 朱武 张其亮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6-277,共2页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抑郁情绪障碍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对60例CA患者进行情绪评定,并比较分析了抑郁者与无抑郁者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产生白介素2(IL-2)的能力、天然杀伤(NK)细胞活性。结果CA患者...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抑郁情绪障碍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对60例CA患者进行情绪评定,并比较分析了抑郁者与无抑郁者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产生白介素2(IL-2)的能力、天然杀伤(NK)细胞活性。结果CA患者的S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为43.33%。CA患者中治疗时间长者(>3个月)比治疗时间短者(≤3个月)抑郁均分显著增高(P<0.05)。具有抑郁情绪障碍者,PBMC产生IL-2的能力、NK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CA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情绪障碍问题,且抑郁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抑郁情绪 细胞免疫功能 并发症 天然杀伤细胞活性
原文传递
2008-2016年中国性病监测点尖锐湿疣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57
5
作者 岳晓丽 龚向东 +7 位作者 李婧 滕菲 蒋宁 门佩璇 王建 王雅洁 陈祥生 顾恒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 了解中国尖锐湿疣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6年中国105个国家性病监测点报告的尖锐湿疣病例资料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 尖锐湿疣的报告发病率从2008年29.47/10万下降到2016年2... 目的 了解中国尖锐湿疣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6年中国105个国家性病监测点报告的尖锐湿疣病例资料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 尖锐湿疣的报告发病率从2008年29.47/10万下降到2016年24.26/10万,年均下降2.21%。不同监测点报告发病率差异较大,最高可达207.36/10万,最低 〈 1/10万。高发监测点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江地区和西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报告发病率较低的监测点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中部地区,少数农村监测点无病例报告。2008—2010年女性报告发病率高于男性,2011—2016年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呈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0.97∶1上升至2016年的1.11∶1。高发年龄段为20~39岁的性活跃人群,以25~29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最高(68.78/10万 ~ 91.12/10万)。综合医院报告病例数最多,占60.44% ~ 79.48%,其次为皮肤性病专科医院、妇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结论 中国性病监测点尖锐湿疣发病总体上呈稳中有降趋势,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一些低发地区监测点仍呈增长趋势,应引起重视,根据其流行特定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性传播疾病 流行病学 人群监测 发病率
原文传递
二氧化碳激光联合α-干扰素栓阴道用药治疗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被引量:56
6
作者 黄跃深 程新旺 卜少庸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评估免疫疗法联合二氧化碳(CO2)激光治疗生殖道尖锐湿疣的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用CO2激光联合α-干扰素阴道用药治疗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60例(治疗组),并与60例单用CO2激光(对照组)相比较。结果两组治愈复发率... 目的评估免疫疗法联合二氧化碳(CO2)激光治疗生殖道尖锐湿疣的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用CO2激光联合α-干扰素阴道用药治疗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60例(治疗组),并与60例单用CO2激光(对照组)相比较。结果两组治愈复发率分别为6.67%、31.67%,前者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O2激光联合干扰素栓阴道用药治疗生殖道尖锐湿疣能提高治愈率,有效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女性生殖道 CO2激光 Α-干扰素 治疗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治疗尿道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3
7
作者 王秀丽 王宏伟 +2 位作者 过明霞 Herbert Stepp Reinhold Baumgartner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85-688,共4页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尿道尖锐湿疣的最适ALA浓度和最佳敷药时间。方法将60例尿道尖锐湿疣患者分为0.5%、1%、3%、5%和10%ALA五组,分别在敷药1、3、5、7h时取材,进行原位定量原卟啉Ⅸ检测、常规组织病理检查和...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尿道尖锐湿疣的最适ALA浓度和最佳敷药时间。方法将60例尿道尖锐湿疣患者分为0.5%、1%、3%、5%和10%ALA五组,分别在敷药1、3、5、7h时取材,进行原位定量原卟啉Ⅸ检测、常规组织病理检查和杂交捕获试验检测高危型、低危型HPV DNA。结果经不同浓度和时间的ALA湿敷后,皮损局部的表皮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原卟啉Ⅸ砖红色荧光,荧光基本上分布于表皮全层,而真皮几乎见不到原卟啉Ⅸ荧光。原位定量原卟啉Ⅸ荧光强度在敷药3h时已经明显升高,在5h时到达最高峰,7h时再次下降为3h时的水平。随着ALA浓度的增高,其组织中原卟啉Ⅸ的荧光强度逐渐增高。经统计学分析,5%和10%ALA组原卟啉Ⅸ荧光强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HPV DNA杂交捕获试验结果显示,尿道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标本中低危型HPV DNA 100% (60/60)阳性,18.3%(11/60)病例同时检测出高危型HPV DNA。结论ALA-PDT治疗尿道尖锐湿疣的最佳ALA浓度为5%或10%,最佳敷药时间为3-5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氨基酮戊酸 原卟啉类 光化学疗法
原文传递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局部免疫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36
8
作者 张云凤 缪飞 +3 位作者 王宏伟 吕婷 李晶晶 王秀丽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09-312,共4页
目的探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局部免疫反应。方法分别采用体外细胞共培养体系和在体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研究。将前期建立的稳定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6E7蛋白HaCaT细胞株即HPVl6E7/HaCaT细胞作为HPV感染角质形成细胞... 目的探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局部免疫反应。方法分别采用体外细胞共培养体系和在体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研究。将前期建立的稳定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6E7蛋白HaCaT细胞株即HPVl6E7/HaCaT细胞作为HPV感染角质形成细胞模型,将ALA—PDT处理后的HPVl6E7/HaCaT细胞与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经Transwell小室共培养,3h后观察PBMC的趋化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10例尖锐湿疣患者光动力前及光动力后1、2、3、48h时,皮损中CD4+T细胞、CD8+T细胞、CD68+巨噬细胞的数量及CD47CD8+T细胞数比值变化情况。结果与ALA—PDT处理后的HPVl6E7/HaCaT细胞共培养3h后,PBMC有明显趋化现象。临床标本免疫组化结果显示,48h时CD4T细胞、CD8+T细胞数量及其比值明显升高(P〈0.05),而CD68+巨噬细胞在3h及48h均升高(P〈0.05)。结论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过程中,可诱导机体产生局部抗病毒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氨基酮戊酸 光化学疗法 免疫
原文传递
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4
9
作者 张钰颖 宋晓彬 +5 位作者 郝世超 欧龙 马佳平 符健 韩耀风 周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3-447,453,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内地尖锐湿疣(CA)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系统检索Pub Med、Science Direct On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关于我国内地CA患者HPV检测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为1990年1月—... 目的了解我国内地尖锐湿疣(CA)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系统检索Pub Med、Science Direct On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关于我国内地CA患者HPV检测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为1990年1月—2013年12月。根据样本量对各文献HPV感染率进行加权合并,计算CA患者的HPV及各基因型合并感染率,并分析不同研究年份、研究地区CA患者的HPV合并感染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A患者感染/检出HPV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文献67篇,累计CA患者10 757例,感染HPV 9 328例(86.7%)。CA患者的HPV合并感染率为95.7%〔95%CI(95.2%,96.2%)〕,其中合并感染率较高的前3种基因型为HPV6/11〔81.2%,95%CI(77.1%,85.2%)〕、HPV6〔43.8%,95%CI(35.2%,52.5%)〕、HPV11〔38.3%,95%CI(32.8%,43.8%)〕。1990—2003、2004—2013年CA患者的HPV合并感染率分别为96.6%〔95%CI(95.8%,97.5%)〕、94.6%〔95%CI(94.0%,95.3%)〕;东、中、西部患者的HPV合并感染率分别为95.1%〔95%CI(94.4%,95.7%)〕、91.7%〔95%CI(89.3%,94.1%)〕、96.5%〔95%CI(95.4%,9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年份、研究地区、标本类型、诊断方法是CA患者感染/检出HPV的影响因素(P<0.05)。对不同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年份、研究地区、标本类型、诊断方法是CA患者感染/检出HPV6的影响因素,研究年份、研究地区为西部、标本类型、诊断方法是CA患者感染/检出HPV11的影响因素,研究地区为中部、标本类型是CA患者感染/检出HPV16的影响因素,研究地区、标本类型、诊断方法是CA患者感染/检出HPV18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我国内地CA患者的HPV感染以HPV6、HPV11基因型为主,感染率近10年来有所下降,东部地区感染率较高。病理检查确诊、采用剥落细胞进行DNA检测,可以提高CA患者的HPV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患尖锐湿疣孕妇分娩方法及其治疗的探讨 被引量:33
10
作者 廖元兴 王俊杰 谢卫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6-27,共2页
报告用保守-剖宫分娩法治疗13例孕妇尖锐湿疣,结果全部痊愈。经1~9年的随访观察,无1例复发。她们所产的6男7女发育正常。结果表明,保守-剖宫分娩疗法既简单、方便、无痛苦,又避免了其它创伤性治疗对母婴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对患尖... 报告用保守-剖宫分娩法治疗13例孕妇尖锐湿疣,结果全部痊愈。经1~9年的随访观察,无1例复发。她们所产的6男7女发育正常。结果表明,保守-剖宫分娩疗法既简单、方便、无痛苦,又避免了其它创伤性治疗对母婴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对患尖锐湿疣而又需要生育的孕妇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腹产 尖脱湿疣 孕妇 治疗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在尖锐湿疣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1
作者 王秀丽 王宏伟 +3 位作者 张玲琳 过明霞 苏丽娜 陶纪宁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96-300,共5页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诊断(ALA—PDD)在人乳头瘤病毒(HPV)相关性疾病中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ALA乳膏应用于36例临床诊断为尖锐湿疣患者的皮损及其周围2cm区域,2h后进行荧光光动力诊断。同时对患者皮损、亚临床皮损...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诊断(ALA—PDD)在人乳头瘤病毒(HPV)相关性疾病中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ALA乳膏应用于36例临床诊断为尖锐湿疣患者的皮损及其周围2cm区域,2h后进行荧光光动力诊断。同时对患者皮损、亚临床皮损、皮损周围0.5cm和2cm处分别进行醋酸白试验、取材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及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PVDNA。结果36例患者经组织病理确诊为尖锐湿疣者30例、鲍恩样丘疹病5例、脂溢性角化病1例(剔除病例)。30例尖锐湿疣和5例鲍恩样丘疹病患者皮损出现PpIX砖红色荧光;28例患者亚临床皮损也呈现砖红色荧光。17例皮损周围0.5cm和5例2cm处HPV潜伏感染部位也出现PpIX荧光。黏膜部位、炎症浸润和组织糜烂部位易产生非特异性荧光。结论ALA—PDD对尖锐湿疣、鲍恩样丘疹病皮损和亚临床皮损诊断及HPV潜伏感染的定位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而黏膜部位、炎症浸润和组织糜烂部位不适宜进行荧光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氨基酮戊酸 光化学疗法
原文传递
尖锐湿疣皮损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吕晓萍 李体远 +5 位作者 戴勇 童秋生 熊峰 李放娟 季卉 许小庄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2154-2156,共3页
目的探讨外生殖器及子宫颈尖锐湿疣患者皮损脱落细胞或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1种基因型别的分布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取子宫颈及生殖器尖锐湿疣疣体脱落细胞或尖锐湿疣组织,经PCR扩增后其产物与11种常见HPV亚... 目的探讨外生殖器及子宫颈尖锐湿疣患者皮损脱落细胞或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1种基因型别的分布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取子宫颈及生殖器尖锐湿疣疣体脱落细胞或尖锐湿疣组织,经PCR扩增后其产物与11种常见HPV亚型探针进行导流快速反斑点印迹杂交。结果132例尖锐湿疣患者标本中,经PCR扩增并通过通用探针杂交分析后,有123例标本HPV DNA阳性93%。PCR阳性标本中,112例成功分型。高危型HPV16、18、31、33、52、58和66分别检出42例(31.8%)、22例(16.7%)、9例(6.8%)、6例(4.5%)、18例(13.6%)、17例(12.9%)和5例(3.8%)。低危型HPV6、11、53型分别检出55例(41.7%)、75例(56.8%)和7例(5.3%)。危险度待定HPV亚型CP8304检出率为4.5%(6/132)。有63.9%患者存在2~5型、高危/低危型HPV交叉感染,二重、三重、四重和五重型别感染检出率分别为31.8%(42/132)、26.5%(35/132)、4.5%(6/132)和1.5%(2/132)。结论HPV感染趋于多重化;HPV11、6、16型感染仍然是尖锐湿疣发病的主要型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人乳头状瘤病毒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尖锐湿疣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王秀丽 缪飞 +3 位作者 张玲琳 过明霞 张海卿 王宏伟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94-697,共4页
目的 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宫颈尖锐湿疣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采用ALA-PDT对45例宫颈尖锐湿疣患者进行治疗,每2周治疗1次,治疗1~4次后判断临床疗效.对照组采用CO2激光对35例宫颈尖锐湿疣患者进行治疗,... 目的 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宫颈尖锐湿疣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采用ALA-PDT对45例宫颈尖锐湿疣患者进行治疗,每2周治疗1次,治疗1~4次后判断临床疗效.对照组采用CO2激光对35例宫颈尖锐湿疣患者进行治疗,两组随访时间均为3个月.结果 治疗组45例患者中,3例经1次ALA-PDT治疗、6例2次治疗、20例3次治疗、15例4次治疗获得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为97.8%(44/45);复发3例,复发率6.8%(3/44).对照组30例患者一次性去除疣体,5例分批治疗,完全缓解率为100%(35/35),复发率为31.4%(11/3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完全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x2=6.497,P<0.05).治疗组几乎所有患者在红光照射期间出现轻度下腹部坠胀感,但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和瘢痕形成.对照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出血、糜烂、浅溃疡和瘢痕.结论 ALA-PDT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等优势,可作为治疗宫颈尖锐湿疣的治疗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酮戊酸 光化学疗法 尖锐湿疣 子宫颈
原文传递
尖锐湿疣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检测 被引量:22
14
作者 郭红卫 钱起丰 吴志华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56-257,共2页
目的检测尖锐湿疣(CA)患者CD3+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分析Th1细胞因子和Th2细胞免疫活动。方法首先用刺激物刺激细胞,增加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然后加入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最后应用流式细胞... 目的检测尖锐湿疣(CA)患者CD3+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分析Th1细胞因子和Th2细胞免疫活动。方法首先用刺激物刺激细胞,增加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然后加入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最后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特异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CA患者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白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2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显著降低,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10表达水平较正常人对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A患者Th1型反应模式处于弱势状态,相对地Th2型反应模式处于优势状态,Th1/Th2平衡失调,Th1/Th2平衡向Th2方向漂移。CA患者体内Th2型细胞因子模式占优势状态,可能是病毒发生免疫逃逸引起免疫损伤的一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TH2细胞因子 检测 TH1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儿童复发性喉乳头状瘤样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王挥戈 林心强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1-425,共5页
目的 探讨儿童喉乳头状瘤样病变 (juvenilrecurrentlaryngealpapillomatosis,JRLP)的治疗方法及儿童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 (juvenileonsetrecurrentrespiratorypapillomatosis,JORRP)与小儿喉尖锐湿疣 (infantilelaryngealcondylomaacu... 目的 探讨儿童喉乳头状瘤样病变 (juvenilrecurrentlaryngealpapillomatosis,JRLP)的治疗方法及儿童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 (juvenileonsetrecurrentrespiratorypapillomatosis,JORRP)与小儿喉尖锐湿疣 (infantilelaryngealcondylomaacuminatum ,ILCA)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 1994年 3月~ 2 0 0 2年 3月诊治的 4 4例JRLP的临床资料。结果  4 4例中普通组织病理学诊断为ILCA 2 8例 ,JORRP 16例 ;采用斑点杂交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率达 4 2 / 4 4。JRLP患儿平均初诊时间 1 6岁 ,平均手术次数 5 3次 ,平均手术间隔期 2 4个月 ;在总共 2 33次手术中 ,各种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3 9%。目前 ,长期缓解 18例 ,正在随访的有 11例 ,失访 10例 ,死亡 5例。手术加有治疗目的的气管切开 (延长手术间隔期 )和手术加中药两种治疗方式效果较好。JORRP和ILCA存在广泛的共性。结论 深入研究JORRP和ILCA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应尽量避免用气管切开术来缓解JRLP所引起的喉梗阻 ,手术加有治疗目的的气管切开术和手术加中药治疗两种治疗方式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复发性 喉乳头状瘤 病变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对病灶乳头瘤病毒复制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王辉 赵学良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39-741,共3页
目的 检测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方法(ALA-PDT)治疗前后,尖锐湿疣患者病灶局部人乳头瘤病毒(HPV)6/11型DNA载量的变化.方法 选择电离子去除疣体后HPV6/11阳性患者分为两组,光动力组32例采用ALA-PDT治疗,对照组29例不治疗.3个月后用荧光定... 目的 检测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方法(ALA-PDT)治疗前后,尖锐湿疣患者病灶局部人乳头瘤病毒(HPV)6/11型DNA载量的变化.方法 选择电离子去除疣体后HPV6/11阳性患者分为两组,光动力组32例采用ALA-PDT治疗,对照组29例不治疗.3个月后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病灶局部HPV6/11型DNA载量.结果 3个月后光动力组29例中有26例HPV DNA阴转(89.7%),对照组19例中有13例HPV DNA阴转(68.4%);光动力组HPV DNA载量为(1.70×105±7.86×105)拷贝/ml,对照组HPVDNA载量为(1.27×106±2.21×106)拷贝/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A-PDT能降低尖锐湿疣患者病灶局部HPV病毒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光化学疗法 人乳头状瘤病毒
原文传递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尖锐湿疣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3
17
作者 尹光文 刘聪 +2 位作者 王小云 张华 王梦奇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研究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尖锐湿疣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56例尖锐湿疣患者ALA-PDT治疗前及第1次治疗后1周... 目的研究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尖锐湿疣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56例尖锐湿疣患者ALA-PDT治疗前及第1次治疗后1周皮损各1份,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尖锐湿疣组织角质形成细胞中VEGF及PCNA的表达情况。分别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分析治疗前后VEGF与PCNA蛋白表达率和表达强度的差异,采用Spearman分析检验VEGF及PCNA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ALA-PDT治疗前尖锐湿疣组织角质形成细胞中VEGF和PCNA表达率分别为71.43%(40/56)、73.21%(41/56),治疗后分别为44.64%(25/56)、41.07%(23/46)。治疗前后VEGF和PCNA的表达率(χ^2值分别为8.25、11.81,均P<0.05)及表达强度(H值分别为11.29、12.22,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LA-PDT治疗前后尖锐湿疣组织VEGF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202、0.273,均P<0.05)。结论ALA-PDT治疗后尖锐湿疣组织中VEGF和PCNA表达下降,这可能是其治疗尖锐湿疣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光动力疗法 氨基酮戊酸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增殖细胞核抗原
原文传递
尖锐湿疣病损组织粗提蛋白对树突状细胞免疫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芦桂青 程浩 +4 位作者 吴金民 张在云 方向明 王琦 赵可佳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病损组织粗提蛋白对树突状细胞免疫表型的影响。方法贴壁法分离脐血和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特异性表面分子的表达。结果rhGM鄄CSF、rhIL鄄4和LPS可诱导脐血和外周血来源的单核细胞分化为成熟的...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病损组织粗提蛋白对树突状细胞免疫表型的影响。方法贴壁法分离脐血和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特异性表面分子的表达。结果rhGM鄄CSF、rhIL鄄4和LPS可诱导脐血和外周血来源的单核细胞分化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尖锐湿疣病损粗提蛋白刺激后的树突状细胞高表达CD86穴脐血91.7%熏外周血88.6%雪和HLA鄄DR穴脐血88.4%熏外周血85.0%雪熏而包皮刺激组的CD86和HLA鄄DR的表达较低穴CD86押脐血87.1%熏外周血77.2%;HLA鄄DR押脐血68.0%熏外周血59.7%雪,空白对照组的CD86表达更低穴脐血83.5%熏外周血62.4%雪,HLA鄄DR的表达介于前两者之间(脐血72.7%熏外周血68.3%)。结论尖锐湿疣病损粗提蛋白使树突状细胞部分抗原递呈相关分子表达呈上调趋势,提示尖锐湿疣粗提蛋白可能增强树突状细胞的抗原递呈功能并进而促进T细胞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损组织 粗提蛋白 尖锐湿疣 树突细胞 免疫表型分型
原文传递
温热对HPV感染皮肤中朗格汉斯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3
19
作者 李晓东 高兴华 +5 位作者 金力 王雅坤 洪玉晓 乌韦苏 王晓琴 陈洪铎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温热条件处理后的正常皮肤,尖锐湿疣皮损组织中朗格汉斯细胞(LC)的形态、数量及迁移。方法利用37℃、42℃、45℃不同的温热条件处理置于培养液中的离体尖锐湿疣皮损(16例)和正常皮肤组织(15例),采用免疫组化和流式... 目的探讨不同温热条件处理后的正常皮肤,尖锐湿疣皮损组织中朗格汉斯细胞(LC)的形态、数量及迁移。方法利用37℃、42℃、45℃不同的温热条件处理置于培养液中的离体尖锐湿疣皮损(16例)和正常皮肤组织(15例),采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测定LC形态、数量和迁移的变化。结果表皮中LC数量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减少,正常皮肤组织表皮内LC数量分别为:782.40±114.88(37℃),649.44±119.40(42℃),510.88±118.64(45℃);疣体组织表皮内LC数量分别为:646.04±135.67(37℃)、489.38±118.19(42℃)、387.93±110.15(45℃);LC树突变短、减少或消失。温热促进LC迁移至培养液中。不同温度下,游走的LC表达CD1a的数量不同,正常皮肤组织游走至培养液中LC表达CD1a的比率分别是0.19%±0.18%(37℃),0.89%±0.19%(42℃),1159%±0.28%(45℃);尖锐湿疣组织分别为0.62%±0.31%(37℃),2.31%±0.54%(42℃),6.33%±0.98%(45℃)。结论温热能够促进LC的迁移,籍此有可能增强LC在免疫应答中的抗原提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诱发 尖锐湿疣 朗格汉斯细胞
原文传递
尖锐湿疣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0
作者 解方 李承新 《传染病信息》 2015年第3期175-178,共4页
尖锐湿疣是我国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目前认为其发病原因是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以及机体局部和系统的免疫功能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或调节异常主要表现为T淋巴细胞免疫异常、树突状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免疫活性降低、Toll样受体... 尖锐湿疣是我国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目前认为其发病原因是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以及机体局部和系统的免疫功能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或调节异常主要表现为T淋巴细胞免疫异常、树突状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免疫活性降低、Toll样受体的表达变化等方面。尖锐湿疣的免疫学发病机制的研究对于尖锐湿疣的预防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尖锐湿疣发病的免疫学机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乳头状瘤病毒科 免疫 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