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8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山植物叶片δ^(13)C的海拔响应及其机理 被引量:51
1
作者 史作民 程瑞梅 刘世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901-2906,共6页
植物 1 3C的分辨研究已成为植物生态学和全球碳循环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植物 1 3C的分辨是环境和生物因子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 ,海拔梯度变化不仅可以造成植物生存环境的变化 ,而且还可以造成植物形态和生理特征的变化 ,因此 ,高山植物 ... 植物 1 3C的分辨研究已成为植物生态学和全球碳循环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植物 1 3C的分辨是环境和生物因子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 ,海拔梯度变化不仅可以造成植物生存环境的变化 ,而且还可以造成植物形态和生理特征的变化 ,因此 ,高山植物 1 3C分辨随海拔的变化为深入揭示植物 1 3C分辨的环境和生物因子的作用机理提供了非常理想的研究条件。在简单介绍植物 1 3C分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对目前国际上高山植物 1 3C分辨的海拔响应研究进行了述评。重点介绍了随海拔变化的大气 1 3C组成、温度、气压、水分等环境因子和植物叶片的气孔导度、羧化效率、氮含量和叶肉细胞导度等生物因子对高山 C3植物 1 3C分辨的影响 ,指出高山植物 1 3C分辨的海拔响应机理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植物 碳同位素比例 海拔响应 叶肉细胞导度 机理
下载PDF
节水灌溉条件下夏玉米气孔导度与光合速度的关系 被引量:26
2
作者 梁宗锁 李新有 康绍忠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1-105,共5页
以夏玉米为材料,在人工测试坑控制的3个灌水量下,进行气孔导度与光合速度关系的研究:在高中低3个灌水量下各生育期光合速率P。差异最大的为抽雌──吐丝期,而灌浆期差异最小,Pm与气孔导度Cs具有很好的平行关系,同时对不同... 以夏玉米为材料,在人工测试坑控制的3个灌水量下,进行气孔导度与光合速度关系的研究:在高中低3个灌水量下各生育期光合速率P。差异最大的为抽雌──吐丝期,而灌浆期差异最小,Pm与气孔导度Cs具有很好的平行关系,同时对不同光照P与Pm、Cs和胞间CO2Ci,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气孔对光合速率的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气孔导度 光合速度 节水灌溉
下载PDF
聚合物/炭黑复合材料PTC特性的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席保锋 刘辅宜 +1 位作者 徐传骧 陈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5-28,共4页
关于聚合物/炭黑复合材料PTC特性的机理研究,提出了许多理论模型。文中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模型,即(1)导电链与热膨胀模型,(2)隧道导电模型,(3)炭粒聚集态结构变化及迁移模型,(4)欧姆导电机理及相变模型等进行分析... 关于聚合物/炭黑复合材料PTC特性的机理研究,提出了许多理论模型。文中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模型,即(1)导电链与热膨胀模型,(2)隧道导电模型,(3)炭粒聚集态结构变化及迁移模型,(4)欧姆导电机理及相变模型等进行分析和讨论。指出了各种模型的特点与缺陷,认为进一步研究PTC现象的机理,完善相应的理论模型,是该领域中一项长期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炭黑 导电机理 高聚物 PTC
下载PDF
施受主杂质Nb,Mn共掺BaTiO_3陶瓷的制备方法及其PTC特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平 田玉明 冷叔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94-96,共3页
采用固相法制备施主杂质 Nb和受主杂质 Mn共掺的 Ba Ti O3 陶瓷 ,应用固体物理的无序系统理论解释了 Ba Ti O3 陶瓷的半导化机理 ,并以此为指导选择了较合适的施主 Nb的掺杂量。讨论了受主杂质 Mn的摩尔浓度与陶瓷
关键词 钛酸钡陶瓷 掺杂 PTC特性
下载PDF
微乳液变型及W/O型导电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薛美玲 张积树 +2 位作者 于永良 蔺玉胜 陈宗淇 《青岛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第1期21-26,共6页
对由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EO9、煤油、水(盐水),正己醇所形成的微乳液在不同水油比下的电导率进行了测定,由此而研究了液滴形状随水油比的不同而发生的一系列变比。发现液滴形状的变化正是导致体系电导率上升的原因之一。并研究... 对由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EO9、煤油、水(盐水),正己醇所形成的微乳液在不同水油比下的电导率进行了测定,由此而研究了液滴形状随水油比的不同而发生的一系列变比。发现液滴形状的变化正是导致体系电导率上升的原因之一。并研究了盐类离子半径、温度对微乳液滴变型及体系电导率的影响,在此微观基础上,揭示了AEO9/煤油/正己醇/水体系w/o型微乳液的导电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变型 电导 导电机理 W/O型
下载PDF
基于电容和电导特性分析GaN蓝光发光二极管老化机理 被引量:7
6
作者 陈焕庭 吕毅军 +3 位作者 陈忠 张海兵 高玉琳 陈国龙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700-5704,共5页
采用正向交流小信号方法测试和分析老化前后GaN发光二极管(LED)的电容-电压特性,结合串联电阻、理想因子、隧穿电流参数讨论负电容以及电导变化情况.基于L-V曲线定性分析老化前后负电容的阈值电压,老化之后样管的受主浓度降低,辐射复合... 采用正向交流小信号方法测试和分析老化前后GaN发光二极管(LED)的电容-电压特性,结合串联电阻、理想因子、隧穿电流参数讨论负电容以及电导变化情况.基于L-V曲线定性分析老化前后负电容的阈值电压,老化之后样管的受主浓度降低,辐射复合概率下降,大量缺陷以及非辐射复合中心出现,对载流子俘获作用增强,造成负电容降低.反向偏压以及小正向偏压下,隧穿效应导致老化之后样管的电导增大;正向偏压大于2.2V区域,考虑串联电阻效应,老化后样管电导减小.在分析LED电容-电压、光输出、电学特性曲线与老化机理基础上,通过实验论证以及理论解释表明,负电容以及电导特性可作为分析LED老化特性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发光二极管 负电容 电导 老化机理
原文传递
土壤含水量对苜蓿和沙棘气孔导度与叶水势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振 元慕田 +2 位作者 曹琪琪 刘涛 肖辉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7-43,共7页
苜蓿和沙棘是西北干旱荒漠区重要的植物,然而,二者的节水和抗旱机理仍有不被理解之处。为揭示植物叶片气孔导度(G_s)、叶水势(ψ_L)对水分胁迫的响应规律,将苗期苜蓿与沙棘分别进行了水分胁迫的盆栽试验,根据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 苜蓿和沙棘是西北干旱荒漠区重要的植物,然而,二者的节水和抗旱机理仍有不被理解之处。为揭示植物叶片气孔导度(G_s)、叶水势(ψ_L)对水分胁迫的响应规律,将苗期苜蓿与沙棘分别进行了水分胁迫的盆栽试验,根据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比例设置了充分供水(CK)、轻度水分胁迫(LD)、中度水分胁迫(MD)和重度水分胁迫(HD) 4个处理。结果表明:在不同胁迫梯度下,沙棘G_s与ψ_L日变化规律一致,分别为近"M"和近"V"型曲线;而苜蓿的日变化规律不一致。两种植物的G_s与ψ_L日平均值均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而降低,且沙棘G_s、ψ_L日均值均大于苜蓿。2种植物G_s、ψ_L与叶片相对湿度(RHL)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沙棘Gs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呈显著的负二次相关关系,且G_s最大值为(CK:432. 02,LD:384. 32,MD:335. 94,HD:307. 73 mmol/(m2·s));苜蓿Gs仅在CK时与PAR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在胁迫处理下与PAR无显著相关性。不同水分条件下沙棘ψ_L与叶片温度(T_L)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苜蓿则均无显著相关性。沙棘G_s、ψ_L随RH_L、T_L、PAR变化率比苜蓿大87%~203%。综上,沙棘对干旱胁迫环境有更强适应性,苜蓿对水分胁迫的响应规律更为复杂。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沙棘与苜蓿苗期对干旱胁迫环境的适应性,为荒漠地区植被恢复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沙棘 气孔导度 叶片水势 响应规律
下载PDF
半导电屏蔽材料对高压XLPE电缆绝缘电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徐曙 张成巍 +6 位作者 张繁 胡力广 侯帅 胡晨 展云鹏 朱闻博 冯宾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4-39,共6页
为研究半导电屏蔽材料对高压XLPE电缆绝缘中电荷输运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选用国内外3种不同型号的半导电屏蔽材料配合同一XLPE绝缘,模拟实际电缆结构试制了屏蔽-绝缘-屏蔽的三明治结构试样,并对其进行高场强电导测试以及空间电荷测量。结... 为研究半导电屏蔽材料对高压XLPE电缆绝缘中电荷输运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选用国内外3种不同型号的半导电屏蔽材料配合同一XLPE绝缘,模拟实际电缆结构试制了屏蔽-绝缘-屏蔽的三明治结构试样,并对其进行高场强电导测试以及空间电荷测量。结果表明:屏蔽层的引入使绝缘内部的电导方式发生了改变。相较于纯XLPE绝缘试样,含屏蔽层配合的绝缘试样电荷注入明显增加,其中进口屏蔽料配合的试样绝缘-屏蔽界面对电荷注入的抑制能力较强,电荷注入程度较弱。电荷注入会对空间电荷在绝缘内部的积聚程度产生影响,其中,含国产屏蔽料配合的试样的空间电荷积聚较为严重,含进口屏蔽料配合的试样空间电荷积聚程度较轻。此外,空间电荷测量还需要注意因试样结构的特殊性带来的阻抗不匹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电屏蔽料 绝缘-屏蔽界面 电导机制 空间电荷 阻抗匹配
下载PDF
SnO_2-K_2O-LiZnVO_4系材料湿敏性能及导电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胡素梅 陈海波 傅刚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7-360,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SnO2-K2O-LiZnVO4系湿敏粉体,考察了液相掺杂K+对材料湿敏特性的影响,并用直流特性法对材料的导电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K+液相掺杂可使材料具有低湿电阻小,灵敏度适中的特性。直流特性法分析表明,材...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SnO2-K2O-LiZnVO4系湿敏粉体,考察了液相掺杂K+对材料湿敏特性的影响,并用直流特性法对材料的导电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K+液相掺杂可使材料具有低湿电阻小,灵敏度适中的特性。直流特性法分析表明,材料属电子-离子混合导电机制,且离子电导成分越多材料的湿敏特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敏性能 导电机理 直流特性法
原文传递
高性能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制备及其导电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江潮 于爱芳 祁琼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85-390,共6页
详细介绍了在SiO2和高kHfO2介质层上制备并五苯薄膜晶体管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利用原子力显微技术(AFM)和静电力显微技术(EFM)研究了并五苯分子初始生长模式,揭示了衬底形貌、表面化学性能(包括化学清洗和聚合物层修饰)对有机半导体成膜... 详细介绍了在SiO2和高kHfO2介质层上制备并五苯薄膜晶体管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利用原子力显微技术(AFM)和静电力显微技术(EFM)研究了并五苯分子初始生长模式,揭示了衬底形貌、表面化学性能(包括化学清洗和聚合物层修饰)对有机半导体成膜结构和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性能之间的关联,包括晶体管迁移率、开关比和阈值电压等;针对并五苯初始生长成核模式的差异,分析了不同岛(畴)间畴边界对载流子在有机薄膜内输运的影响,有助于理解有机半导体薄膜导电机理。通过优化和控制介电层和有机半导体薄膜层的界面化学性质,在SiO2介质层上成功制备出迁移率为1.0cm2/V.s、开关电流比达到106的OTFT器件;在高kHfO2介质层上获得的OTFT器件的工作电压在-5V以下,开关电流比达到105,载流子迁移率为0.6cm2/V.s;器件性能指标已经达到目前国际上文献报道的最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薄膜晶体管 并五苯 初始生长模式 导电机制
下载PDF
熔渣电导率测定方法及其准确度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武星研 李万明 +2 位作者 李世森 野赵鑫 臧喜民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1-10,42,共11页
熔渣电导率是影响电渣重熔的重要物性参数,准确测定熔渣的电导率对优化电渣重熔工艺和降低电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熔渣的导电机理,介绍了交流四探针法、新四电极法、模型估算电导率法等熔渣电导率测定方法,论述了影响这些方法准... 熔渣电导率是影响电渣重熔的重要物性参数,准确测定熔渣的电导率对优化电渣重熔工艺和降低电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熔渣的导电机理,介绍了交流四探针法、新四电极法、模型估算电导率法等熔渣电导率测定方法,论述了影响这些方法准确度的主要因素,总结了温度、渣系成分对电导率的影响规律,讨论了制约电导率测量准确性的主要困难,给出了不同方法测定熔渣电导率的推荐参数,并对未来电导率测量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渣电导率 电导机理 交流四探针法 新四电极法 电导率计算模型
下载PDF
Conductance switching mechanism of Rose Bengal organic thin films in ambient conditions
12
作者 蔡莉 郭海明 +3 位作者 朱熙 杜世萱 时东霞 高鸿钧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4期1622-1626,共5页
The molecular thin films of Rose Bengal (RB) embedded in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matrix are fabricated by using the spin-coating technique. The macroscopic current-voltage (I-V)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film shows ... The molecular thin films of Rose Bengal (RB) embedded in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matrix are fabricated by using the spin-coating technique. The macroscopic current-voltage (I-V)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film shows that the RB molecule has two conductance switching states with a high ON/OFF ratio in ambient conditions. The infrared spectra indicate that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s can form in the RB thin films after their hydrolysis in air. With the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hydrogen bonds will be destroyed in concomitance with the conformational change when the RB molecule switches to its high-conductance state after applying a vol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e Bengal conductance transition mechanism
下载PDF
Kinetics mechanism of microwave sintering in ceramic materials
13
作者 HAO HongShun XU LiHua +2 位作者 HUANG Yong ZHANG XiaoMeng XIE ZhiPe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9期2727-2731,共5页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sintering model incorporat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microwave sintering, the ionic conductance diffusion mechanism in microwave sintering was studied. A flat-ball model was presented to descri...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sintering model incorporat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microwave sintering, the ionic conductance diffusion mechanism in microwave sintering was studied. A flat-ball model was presented to describe the kinetics process in microwave sintering, and was applied to the sintering process of TZP and ZrO2-Al2O3 ceramic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hrinkage rate of materials in microwave sintering is proportional to t2/3 and r-4/3, respectively, where t is the sintering time and r is the particle radius. Whereas, the shrinkage rate of materials in conventional sintering is proportional to sintering time t2/5. Our model suggests that microwave sintering is faster than conventional sintering, which shows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in sintering process of TZP and ZrO2-Al2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WAVE SINTERING IONIC conductance KINETICS SINTERING mechanism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储层饱和度测井评价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雨龙 张冲 +3 位作者 朱林奇 刘敬强 程媛 郭聪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0-95,共6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域石盒子组致密砂岩气储层为例,研究了其饱和度测井评价方法。宏观上基于岩屑石英砂岩及岩屑砂岩,微观上基于残余粒间孔及溶蚀-粒间孔,结合岩样薄片显微分析资料、岩电试验资料以及网络模型数值模拟结果,分析获得致... 以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域石盒子组致密砂岩气储层为例,研究了其饱和度测井评价方法。宏观上基于岩屑石英砂岩及岩屑砂岩,微观上基于残余粒间孔及溶蚀-粒间孔,结合岩样薄片显微分析资料、岩电试验资料以及网络模型数值模拟结果,分析获得致密气储层的导电规律:地层因素F、孔隙度φ与电阻率指数I、含水饱和度Sw的关系由于岩性及孔隙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岩屑砂岩因其岩屑成分及孔隙类型的复杂性,增加了岩石的导电难度,在同等条件下,地层因素及电阻率指数均高于岩屑石英砂岩;电阻率指数与含水饱和度呈现指数关系,而非Archie模型的乘幂关系。在此基础上,分类型建立了可变胶结指数(m)的改进Archie模型,并应用于石盒子组致密气储层饱和度测井评价,结果显示饱和度计算值的绝对误差小于5%,验证了该测井评价方法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储层 含水饱和度 导电规律 改进Archie模型
原文传递
K_2O-SnO_2-LiZnVO_4系湿敏陶瓷电性能的复阻抗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素梅 陈海波 傅刚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0-52,共3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K2O-SnO2-L iZnVO4系湿敏陶瓷材料,考察了液相掺杂K+对材料湿敏特性的影响,通过复阻抗分析方法,研究了材料的电性能,并进一步分析了试样在不同湿度中的导电机理和等效电路。结果表明:K+液相掺杂的摩尔分数为10%时可...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K2O-SnO2-L iZnVO4系湿敏陶瓷材料,考察了液相掺杂K+对材料湿敏特性的影响,通过复阻抗分析方法,研究了材料的电性能,并进一步分析了试样在不同湿度中的导电机理和等效电路。结果表明:K+液相掺杂的摩尔分数为10%时可使材料具有低湿电阻小,灵敏度适中的特性。复阻抗分析表明:试样的电容在低频范围随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增大,但高频范围几乎不随相对湿度变化,且试样在低湿时主要以电子导电为主,高湿时以离子导电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敏陶瓷 K^+液相掺杂 复阻抗分析 导电机理
下载PDF
本征α-Si∶H MIS结构电导机制
16
作者 刘坤 褚君浩 +2 位作者 孙剑 李标 汤定元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35-341,共7页
利用本征α-Si:H薄膜材料制成了Al-Si(1-x)Nx-a-Si:H金属-绝缘体-半导体结构,用高精度差分电容谱仪在50℃和暗背景条件下测量了这种结构的变频电容谱及变频电导谱。讨论了该MIS结构中可能存在的电导机... 利用本征α-Si:H薄膜材料制成了Al-Si(1-x)Nx-a-Si:H金属-绝缘体-半导体结构,用高精度差分电容谱仪在50℃和暗背景条件下测量了这种结构的变频电容谱及变频电导谱。讨论了该MIS结构中可能存在的电导机制,计算了禁带态能谱并根据修正后的实验结果得到了其俘获电子的时间常数及截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Si∶HMIS结构 电导机制 俘获时间 俘获截面 禁带态密度
下载PDF
SnO_2湿敏陶瓷伏安特性分析及其导电机理
17
作者 胡素梅 陈海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5-357,404,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SnO2-LiZnVO4系湿敏粉体,考察了液相掺杂LiZnVO4和环境的相对湿度(RH)对材料伏安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iZnVO4的添加量和环境的相对湿度(RH)对材料伏安特性有较大影响。当LiZnVO4添加量为10mol%时,试样伏安特性...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SnO2-LiZnVO4系湿敏粉体,考察了液相掺杂LiZnVO4和环境的相对湿度(RH)对材料伏安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iZnVO4的添加量和环境的相对湿度(RH)对材料伏安特性有较大影响。当LiZnVO4添加量为10mol%时,试样伏安特性的非线性最明显,对应的感湿灵敏度也最好。高湿和低湿时的伏安特性和直流充放电特性都表明,该材料在低湿区主要导电载流子是电子;在高湿区,其主要导电载流子是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2-LiZnVO4系 伏安特性 直流充放电特性 导电机理
下载PDF
叶片结构的水力学特性对植物生理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18
作者 龚容 高琼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0-308,共9页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水分在叶片中的运输路径,而对叶脉结构及其生态学意义研究甚少。近年来关于叶片叶脉结构、气孔结构的功能及叶片水力学特性的意义研究已经成为植物生理生态的研究热...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水分在叶片中的运输路径,而对叶脉结构及其生态学意义研究甚少。近年来关于叶片叶脉结构、气孔结构的功能及叶片水力学特性的意义研究已经成为植物生理生态的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叶脉的结构性状的指标(叶脉密度、直径、间距等),叶片水力学结构特性对植物生长、水分运输、气体交换、光合作用等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与植物对干旱适应性之间的关系。叶脉结构是决定叶片生理功能的基础,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应分析比较不同种类植物叶脉结构形态与导水、光合、呼吸、同化作用之间的关系,建立植物茎干-枝-叶系统水力传导的机理性模型,用以探索不同植物功能结构和高效用水生理生态学机制,据此评估不同种类植物在未来气候情景下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脉网络结构 导水率 干旱适应性 生理功能 生理生态学机制
原文传递
导电胶固化过程中导电网络形成的机理 被引量:22
19
作者 高玉 余云照 《粘接》 CAS 2004年第6期1-3,共3页
研究了环氧树脂导电胶固化过程中电阻的变化与电板之间距离的关系,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如下观点:导电胶在固化过程中由不导电变为导电,是由于导电填料颗粒凝聚成为导电团簇并进一步形成导电网络。固化时体积收缩固然对电阻降低有一定贡献... 研究了环氧树脂导电胶固化过程中电阻的变化与电板之间距离的关系,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如下观点:导电胶在固化过程中由不导电变为导电,是由于导电填料颗粒凝聚成为导电团簇并进一步形成导电网络。固化时体积收缩固然对电阻降低有一定贡献,但是和导电团簇形成相比它的重要性是第二位的。银粉颗粒凝聚形成导电网络与吸附在表面上的分散剂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胶 环氧树脂 导电机理
下载PDF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imitive CO_(2) concentrating mechanism in PEPC transgenic rice 被引量:12
20
作者 焦德茂 匡廷云 +4 位作者 李霞 戈巧英 黄雪清 郝乃斌 白克智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3年第4期438-446,共9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assimilation and high-level expression of the maize PEPC in PEPC transgenic rice was studied by comparison to that in the untransformed rice, japonica kitaake.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assimilation and high-level expression of the maize PEPC in PEPC transgenic rice was studied by comparison to that in the untransformed rice, japonica kitaake.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photosynthetic rates in PEPC transgenic ric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untransformed rice, but the increase of stomatal conductance had no statistical correlation with that of photosynthetic rate. Under high levels of light intensity, the protein contents of PEPC and CA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refore the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was increased greatly (50%) with atmospheric CO2 supply. While CO2 release in leaf was reduced and the compensation point was lowered correspondingly under CO2 free conditions. Treatment of the rice with the PEPC-specific inhibitor DCDP showed that overexpression of PEPC and enhancement of carbon assimilation were related to the stability of Fv/Fm. Labeling with 14CO2 for 20 s showed more 14C was distributed to C4 primary photosynthate asperate in PEPC transgenic rice, suggesting that there exists a limiting C4 photosynthetic mechanism in leav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rimitive CO2 concentrating mechanism found in rice could be reproduced through metabolic engineering, and shed light on the physiological basis for transgenic breeding with high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PC transgenic rice phosphoenopyruvate CARBOXYLASE (PEPC) carbonic ANHYDRASE (CA) STOMATAL conductance CO2 CONCENTRATING mechanis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