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性粉煤灰处理造纸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于晓彩 王恩德 王武名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14-816,共3页
用HCl、H2SO4等试剂对粉煤灰进行改性,制得粉煤灰吸附混凝剂,研究了改性粉煤灰对造纸废水处理的一般规律·结果表明,以φ(HCl)∶φ(H2SO4)=1∶3的混合液为改性剂改性的粉煤灰对造纸废水具有良好的吸附混凝性能,在废水COD浓度为800~... 用HCl、H2SO4等试剂对粉煤灰进行改性,制得粉煤灰吸附混凝剂,研究了改性粉煤灰对造纸废水处理的一般规律·结果表明,以φ(HCl)∶φ(H2SO4)=1∶3的混合液为改性剂改性的粉煤灰对造纸废水具有良好的吸附混凝性能,在废水COD浓度为800~1500mg/L,改性粉煤灰用量为25g/100mL,粉煤灰的粒径范围为74~83μm,pH为9~12的实验条件下,COD、BOD、悬浮物、色度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1 5%、80 7%、99 1%、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改性 吸附作用 混凝作用 造纸废水
下载PDF
GM(1,1)与Verhulst模型在地基沉降预测中的适用性比较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庆伟 肖建清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6-720,共5页
为比较灰色Verhulst模型和GM(1,1)模型在地基沉降预测中的适用性,对某工程实例复合地基的沉降进行分析,并与实测沉降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灰色Verhulst模型比GM(1,1)模型更适用,Verhulst模型预测结果更接近实测值,预测精度也更高;Verh... 为比较灰色Verhulst模型和GM(1,1)模型在地基沉降预测中的适用性,对某工程实例复合地基的沉降进行分析,并与实测沉降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灰色Verhulst模型比GM(1,1)模型更适用,Verhulst模型预测结果更接近实测值,预测精度也更高;Verhulst模型不仅能够预测最终沉降量,也能很好地反映全过程的沉降与时间的关系.两种灰色模型中,Verhulst模型预测精度高,更适合应用于地基沉降预测,值得在实际工程中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沉降 灰色理论 沉降预测 VERHULST模型 GM(1 1)模型 固结 全过程 精度
下载PDF
高温闪速炉炉结爆破拆除 被引量:13
3
作者 唐信来 雷玲 孙向阳 《爆破》 CSCD 2008年第4期77-78,95,共3页
叙述对吹炼炉炉结高温凝结物的爆破拆除,施工与安全防护。重点分析了在保证不停产情况下对炉结进行爆破,如何对炸药雷管有效实施隔热,以保证爆破能顺利进行。从实践中找到了解决的方法,确保了爆破安全,圆满完成了爆破任务。
关键词 高温爆破 隔热法 凝结物
下载PDF
新型注浆材料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胡安兵 徐会文 杨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0-213,共4页
以各种水利枢纽设施的治理为研究对象,在理论上对一种新型注浆材料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并在实验室内对这种浆材的粘结性、流动性、渗透性、固结体的抗压抗折强度、毒性、腐蚀性等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工作,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这些对... 以各种水利枢纽设施的治理为研究对象,在理论上对一种新型注浆材料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并在实验室内对这种浆材的粘结性、流动性、渗透性、固结体的抗压抗折强度、毒性、腐蚀性等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工作,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这些对以后或类似的研究工作都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浆材料 试验研究 渗透性 固结体 强度
下载PDF
科技论文摘要写作中的一些问题及辨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雅琴 蒋菡 苏亚志 《现代情报》 2004年第1期178-178,181,共2页
科技论文的摘要多选用报道性摘要 ,要反映出科技论文的目的、方法及主要结果与结论。摘要中经常存在着如下问题 :摘要与前言混淆 ,摘要写成内容提要 ,摘要中出现了评论内容。编辑工作者应重视摘要的质量 ,使摘要做到规范化。
关键词 科技论文 论文写作 摘要 前言 内容提要 规范化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具象化教学的路径构建 被引量:6
6
作者 徐俊蕾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0期41-47,共7页
认知观的嬗变推动着课程教学从“离身”走向“具身”,从抽象走向具象。开展具象化教学,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可感知、可实践的具象,引学生个体经验入教学过程,多维地耦合具象与抽象,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认知观的嬗变推动着课程教学从“离身”走向“具身”,从抽象走向具象。开展具象化教学,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可感知、可实践的具象,引学生个体经验入教学过程,多维地耦合具象与抽象,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是思政课适应信息时代学生认知和信息接受特点的重要探索。构建具象化教学路径需要推进教学内容具象化、选择具象形式及融入方式、建设具象化教学场域、探索具象化教学育人路径和实施具象化教学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 具象 高校思政课 具象化教学
下载PDF
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加筋路堤边坡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郭存鸽 杨有海 刘永河 《路基工程》 2010年第1期101-103,共3页
采用荷兰土工有限元软件PLAX IS,建立了未加筋路堤、等间距加筋路堤和不等间距加筋路堤三种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路堤在三种情况下的稳定安全系数、坡脚水平位移、路堤中心地基与路堤顶部的竖向位移,并比较三种模型的计算结果。
关键词 PLAXIS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固结 等间距加筋路堤 不等间距加筋路堤
下载PDF
Early diagenetic growth of carbonate concretions in the upper Doushantuo Formation in South China and their significance for the assessment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被引量:6
8
作者 DONG Jin ZHANG ShiHong +4 位作者 JIANG GanQing ZHAO QingLe LI HaiYan SHI XiaoYing LIU JunLa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9期1330-1339,共10页
Mineralogical and tex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ganic carbon composition of the carbonate concretions from the upper Doushantuo Formation (ca. 551 Ma) in the eastern Yangtze Gorge area reveal their early diagenetic (... Mineralogical and tex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ganic carbon composition of the carbonate concretions from the upper Doushantuo Formation (ca. 551 Ma) in the eastern Yangtze Gorge area reveal their early diagenetic (shallow) growth in organic-rich shale. High organic carbon content (up to 10%) and abundance of framboidal pyrites in the hosting shale suggest an anoxic or euxinic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Well-preserved cardhouse clay fabrics in the concretions suggest their formation at 0-3 m burial depth, likely associated with microbial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 and 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 Gases through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 and/or from methanogenesis created bubbles and cavities, and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 at the sulfate reduction zone resulted in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filling in bubbles and cavities to form spherical structures of the concretions. Rock pyrolysis analyses show that the carbonate concretions have lower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content but higher effective carbon than those in the host rocks. This may be caused by enclosed organic matter in pores of the concretions so that organic matter was protected from further modification during deep burial and maintained high hydrocarbon generating potential even in over-matured source rock. As a microbialite sensu latu, concretions have special growth conditions and may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on the microbial activities in depositional and early burial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shantuo Formation CARBONATE concretion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原文传递
华光礁出水瓷器表面黄白色沉积物的分析及清除 被引量:9
9
作者 包春磊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08-1112,1141,共6页
为了对"华光礁I号"沉船出水陶瓷器表面黄白色沉积物进行了结构和化学组分的确定,以青白瓷为例,通过利用X射线荧光(XRF)、X射线衍射分析(XRD)分析方法,确认黄白色沉积物主要以碳酸盐类的文石、方解石为主。总结了出水陶瓷表面... 为了对"华光礁I号"沉船出水陶瓷器表面黄白色沉积物进行了结构和化学组分的确定,以青白瓷为例,通过利用X射线荧光(XRF)、X射线衍射分析(XRD)分析方法,确认黄白色沉积物主要以碳酸盐类的文石、方解石为主。总结了出水陶瓷表面沉积物的病害,研究了不同的化学试剂对沉积物进行清洗去除实验,对反应时间、浓度进行了分析,根据对陶瓷器损伤最低的原则,选择3%的苹果酸、5%的二乙三胺五乙酸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作为出水瓷器文物表面黄白色沉积物的清洗去除试剂。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海洋出水陶瓷器的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水瓷器 沉积物 瓷器损伤 清洗实验
下载PDF
贵州关岭上三叠统瓦窑组中碳酸盐岩结核形成的生物作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尚彦 王宁 +2 位作者 罗永明 王红梅 孙亚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55-857,共3页
贵州省关岭县新铺乡附近的晚三叠世早期地层瓦窑组底部产具重大科学意义的关岭生物群。关岭生物群产出地层中伴有大量大型碳酸盐岩结核。这些结核中部都有植物茎干,结核内的海百合、双壳、菊石、牙形刺等生物化石含量明显高于结核周围... 贵州省关岭县新铺乡附近的晚三叠世早期地层瓦窑组底部产具重大科学意义的关岭生物群。关岭生物群产出地层中伴有大量大型碳酸盐岩结核。这些结核中部都有植物茎干,结核内的海百合、双壳、菊石、牙形刺等生物化石含量明显高于结核周围的岩石,且有许多生物化石直接附着在植物茎干上。这类结核的形成,除化学沉积作用外,还有生物作用的影响。海百合、双壳类和菊石类栖息在植物茎干上营假浮游生活,随着栖息生物量和化学沉积物灰泥的增加,逐渐沉积在海底形成结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岭生物群 结核 生物作用 贵州
下载PDF
Growth mechanisms and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f carbonate concretions from the ~ 1.4Ga Xiamaling Formation, North China 被引量:6
11
作者 An-Qi Liu Dong-Jie Tang +5 位作者 Xiao-Ying Shi Li-Min Zhou Xi-Qiang Zhou Mo-Han Shang Yang Li Hu-Yue Song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SCIE CSCD 2019年第3期285-300,共16页
Carbonate concretions provide unique records of ancient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in marine sediments, and have the potential to reflect seawater chemistry indirectly. In fine-siliciclastic settings, they preferentiall... Carbonate concretions provide unique records of ancient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in marine sediments, and have the potential to reflect seawater chemistry indirectly. In fine-siliciclastic settings, they preferentially form in organicrich mudstones, owing to a significant fraction of the bicarbonate required for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resulted from the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sediments. In the Member IV of the Xiamaling Formation(ca. 1.40–1.35 Ga), North China, however, carbonate concretions occur in organic-poor green silty shales(avg. TOC = ~ 0.1 wt%).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the concretion formation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a thorough study on the petrographic and geo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concretions and their host rocks was conducted.Macro-to microscopic fabrics, including deformed shale laminae surrounding the concretions, "cardhouse"structures of clay minerals and calcite geodes in the concretions, indicate that these concretions are of early diagenetic origin prior to the significant compaction of clay minerals. The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the concretions(-1.7‰ to + 1.5‰) are stable and close to or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emporaneous seawater, indicating that the bicarbonates required for the concretion formation were mainly sourced from seawater by diffusion rather than produced by methanogenesis or anoxic oxidation of methane(AOM); the rare occurrence of authigenic pyrite grains in the concretions likely indicates that bacterial sulfate reduction(BSR) did not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ir formation either. Almost all the calcite in the concretions has low Mn–Fe in nuclei but high Mn–Fe in rims with average Mn/Fe ratio close to 3.3. The calcite shows positive Ce anomalies(avg. 1.43)and low Y/Ho ratios(avg. 31). This evidence suggests that Mn reduction is the dominant process responsi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calcite rims while nitrate reduction probably triggered the precipitation of calcite nuclei.Prominence of Mn reduction in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d-Proterozoic CARBONATE concretion Early DIAGENESIS Manganese reduction BICARBONATE
原文传递
中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结核体发育特征及沉积环境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玉满 沈均均 +4 位作者 邱振 李新景 张磊夫 张琴 王灿辉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08-1323,共16页
以四川盆地及周缘露头和钻井资料为基础,系统研究了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结核体发育特征及沉积环境意义,得到3点认识:①筇竹寺组结核体产出层位与岩相特征区域差异大。在川东—鄂西—湘黔和川南坳陷区,结核体主要发育于SQ1段,并以钙质硅质... 以四川盆地及周缘露头和钻井资料为基础,系统研究了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结核体发育特征及沉积环境意义,得到3点认识:①筇竹寺组结核体产出层位与岩相特征区域差异大。在川东—鄂西—湘黔和川南坳陷区,结核体主要发育于SQ1段,并以钙质硅质混合页岩相、硅质页岩相、云质页岩相和白云岩相为主,黏土含量普遍在25%以下且明显低于围岩,TOC含量为下部核体高、上部核体低。在川中—川北坳陷区,结核体在SQ1段和SQ2段均发育,且以钙质页岩相和泥灰岩相为主,钙质明显高于围岩,黏土质较围岩显著降低,TOC含量普遍在1.50%以下。结核体内岩石矿物成分差异明显,钙质、硅质等脆性矿物主要富集于结核体中心区,黏土质和有机质则富集于结核体边缘,GR值大多表现为在核体中央区为相对低值响应、在核体边缘响应值明显升高的显著特征。②结核层普遍赋存于TOC含量在0.7%以上的炭质页岩、粉砂质页岩和硅质页岩中,在SQ1段TOC>2.0%的炭质页岩和硅质页岩中尤其发育,在TOC>0.2%深灰色粉砂质页岩中也偶尔产出,显示结核体与深色页岩(尤其优质页岩)具有共生关系。③结核体为扬子海盆裂陷活动的重要沉积响应,根据筇竹寺组结核体分布特征及其与黑色页岩的配置关系,将筇竹寺期扬子海盆的裂陷活动划分为发展期(SQ1时期)、调整期(SQ2时期)和萎缩期(SQ3时期)3个期次。受SQ1时期大规模裂陷作用和上升洋流活动共同控制,扬子海盆结核体和富有机质页岩广泛发育于筇竹寺组下部。在裂陷调整期和萎缩期,随着裂陷活动减弱和萎缩,构造活动以区域抬升为主,水体变浅,洋流活动向东南方向退却,结核体和富有机质页岩仅在少部分裂陷区呈小规模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扬子地区 下寒武统 筇竹寺组 结核体 裂陷期 快速沉积 富有机质页岩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结核体发育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玉满 李新景 +4 位作者 王皓 陈波 蒋珊 马杰 代兵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21,共12页
目前,对于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结核体发育特征及其对黑色页岩段沉积环境指示意义的研究甚少。为此,以该盆地川南—川东坳陷及周缘的露头和钻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自然伽马、岩石矿物、薄片、地球化学等资料,并结合围岩岩相、地球... 目前,对于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结核体发育特征及其对黑色页岩段沉积环境指示意义的研究甚少。为此,以该盆地川南—川东坳陷及周缘的露头和钻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自然伽马、岩石矿物、薄片、地球化学等资料,并结合围岩岩相、地球化学、电性等地质特征的研究结果,探究龙马溪组结核体的发育特征,揭示其对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龙马溪组结核体产出层位与岩相特征区域差异大,结核体层在川南—川东南坳陷区发育于Coronograptus cyphus、Demirastrites triangulatus笔石带中,以钙质硅质混合页岩相、钙质黏土质混合页岩相、黏土质硅质混合页岩相和钙质页岩相为主,在川东—鄂西坳陷区发育于Demirastrites triangulatus、Lituigrapatus convolutus笔石带中,以黏土质硅质混合页岩相、硅质页岩相和钙质硅质混合页岩相为主;②结核体层自然伽马曲线呈低谷响应特征,核体中心富集钙质或硅质,边缘富集黏土质和有机质;③结核体层多赋存于TOC介于0.8%~2.4%、黏土含量超过40%、脆性指数低于50%的碳质页岩和黏土质页岩中,与优质页岩不共生;④鲁丹阶结核体层可作为川南坳陷腹部Coronograptus cyphus带中段对比标志层,埃隆阶结核体层不能单独作为区域对比标志层;⑤结核体主要形成于同沉积—早期成岩阶段,发育于前陆挠曲初期和前陆挠曲发展期,是前陆期深水—半深水陆棚相快速沉积的产物,结核体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反映出前陆挠曲坳陷自南向北迁移。结论认为,结核体层与笔石、斑脱岩密集段相结合,对于笔石带分层和优质页岩分布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早志留世 龙马溪期 结核体 笔石带 斑脱岩 前陆坳陷 快速沉积 优质页岩
下载PDF
正交实验法优化粉煤灰处理造纸废水实验条件初探 被引量:6
14
作者 于晓彩 贾颂今 孙伶 《沈阳化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对以改性粉煤灰处理造纸废水的实验条件进行优化选择,研究改性粉煤灰处理造纸废水的一般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粉煤灰处理造纸废水的优化实验条件为:选择HCl∶H2SO4=1∶3的混合液为改性剂,pH=10,水灰比为4∶1,搅拌...  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对以改性粉煤灰处理造纸废水的实验条件进行优化选择,研究改性粉煤灰处理造纸废水的一般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粉煤灰处理造纸废水的优化实验条件为:选择HCl∶H2SO4=1∶3的混合液为改性剂,pH=10,水灰比为4∶1,搅拌时间为50min,粉煤灰的颗粒度为160~200目,沉降时间为50min.在此实验条件下,造纸废水中COD、BOD、悬浮物、色度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1.5%、80.8%、99.1%、9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正交实验 吸附作用 混凝作用 造纸废水
下载PDF
浙江红壤中结核的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章明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129-131,共3页
根据颜色和氧化物组成 ,红壤结核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红色结核 ,其铁活化度低 ,晶态氧化铁由赤铁矿和针铁矿组成 ;第二类为黄色结核 ,其晶态氧化铁以针铁矿为主 ;第三类为黑褐色结核 ,铁活化度高 ,铁矿物以针铁矿为主。前二者含锰氧化... 根据颜色和氧化物组成 ,红壤结核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红色结核 ,其铁活化度低 ,晶态氧化铁由赤铁矿和针铁矿组成 ;第二类为黄色结核 ,其晶态氧化铁以针铁矿为主 ;第三类为黑褐色结核 ,铁活化度高 ,铁矿物以针铁矿为主。前二者含锰氧化物量很低 ,形成时间较早 ;后者含较高量的氧化锰 ,是新近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红壤 氧化铁 氧化锰 铁活化度 颜色特征
下载PDF
海洋出水石质文物表面凝结物的清洗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治国 刘婕 +2 位作者 田兴玲 李乃胜 包春磊 《石材》 2013年第12期38-42,共5页
西沙群岛海域出水大量清代中晚期的石雕像和建筑石构件。本文对西沙群岛珊瑚岛附近出水石雕像和建筑石构件等石质文物表面凝结物进行了分析和去除技术研究。发现致密坚硬的凝结物主要由碳酸钙和碳酸镁钙构成,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络合剂结... 西沙群岛海域出水大量清代中晚期的石雕像和建筑石构件。本文对西沙群岛珊瑚岛附近出水石雕像和建筑石构件等石质文物表面凝结物进行了分析和去除技术研究。发现致密坚硬的凝结物主要由碳酸钙和碳酸镁钙构成,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络合剂结合纸浆贴敷法可以去除碳酸钙为主的凝结物,但对碳酸镁钙为主的凝结物去除效果有限。便携式喷砂机配合混合砂料可以高效地清洗大面积的钙质凝结物,又可有效地避免对石质文物基体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水文物保护 石质文物 凝结物 清洗技术
下载PDF
页岩中结核类型及成因研究
17
作者 秦凤蕊 季少聪 巴俊杰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31-633,共3页
结核是页岩中十分常见又复杂的一种沉积构造,其成分、结构、颜色等与围岩截然不同,在揭示构造活动、古环境、古物源和成岩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对结核的概念、页岩中结核类型、成因及地质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为页岩成因研... 结核是页岩中十分常见又复杂的一种沉积构造,其成分、结构、颜色等与围岩截然不同,在揭示构造活动、古环境、古物源和成岩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对结核的概念、页岩中结核类型、成因及地质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为页岩成因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页岩 结核 成因
下载PDF
“华光礁Ⅰ号”沉船出水青白瓷表面沉积物的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包春磊 贾世杰 +1 位作者 符燕 刘爱虹 《化学研究》 CAS 2014年第1期76-81,共6页
为探讨"华光礁Ⅰ号"沉船出水陶瓷器表面沉积物的成分及物相,以青白瓷为例,利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联用、X射线荧光(XRF)、X射线衍射分析(XRD)三种分析方法,对青白瓷表面不同颜色的沉积物进行了结构和化学组成的测试.... 为探讨"华光礁Ⅰ号"沉船出水陶瓷器表面沉积物的成分及物相,以青白瓷为例,利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联用、X射线荧光(XRF)、X射线衍射分析(XRD)三种分析方法,对青白瓷表面不同颜色的沉积物进行了结构和化学组成的测试.结果表明,沉积物主要以碳酸盐类的文石、方解石以及含铁类的磁铁矿、针铁矿为主.本研究可为南海海域出水陶瓷器的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光礁I号 出水陶瓷器 沉积物 分析
下载PDF
广东“南澳Ⅰ号”明代沉船出水铜器表面凝结物分析与去除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恒 田兴玲 +1 位作者 李秀辉 马清林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2年第2期81-86,共6页
海洋出水铜器及其合金表面常常会覆盖一层凝结物,掩盖器物原始表面。本文以"南澳I号"明代沉船出水的22件铜器残片为研究对象,运用X-射线荧光分析(XRF)、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等方法分析表面凝结物成分,... 海洋出水铜器及其合金表面常常会覆盖一层凝结物,掩盖器物原始表面。本文以"南澳I号"明代沉船出水的22件铜器残片为研究对象,运用X-射线荧光分析(XRF)、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等方法分析表面凝结物成分,发现其主要是钙质凝结物,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机械法去除表面凝结物,为脱盐保护准备条件。本研究成果可为中国南海海域出水铜器的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 “南澳Ⅰ号”沉船 铜器 凝结物 分析及去除
原文传递
爆破清除大型窑炉炉膛内高温凝结物 被引量:5
20
作者 宋文学 吕小师 陈彦波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4-46,共3页
文章介绍1种清除高温凝结物的爆破方法——隔热法,并给出实例。
关键词 高温爆破 隔热法 凝结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