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本构关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6
1
作者 赵羽习 金伟良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2-37,共6页
在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分析研究中,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本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正确揭示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本构关系,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推导了钢筋应力σs、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应力τ以及钢筋与混凝土的相对滑移s的解析表达式,并... 在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分析研究中,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本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正确揭示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本构关系,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推导了钢筋应力σs、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应力τ以及钢筋与混凝土的相对滑移s的解析表达式,并根据拔出试验数据,给出了随不同位置变化的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应力和相对滑移关系,推导了反应这种变化规律的位置函数。本文还通过不同锈蚀量的光面钢筋和变形钢筋的拔出试验,得到了两种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随着不同钢筋锈蚀量的变化规律,根据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给出了两种钢筋锈蚀后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计算公式。最后,本文给出了随时间和位置变化的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本构关系,可较全面地反映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粘结本构关系 位置函数 拔出试验 锈蚀
原文传递
混凝土碳化与氯离子侵蚀共同作用研究 被引量:72
2
作者 牛荻涛 孙丛涛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94-1099,共6页
处于除冰盐环境和海洋大气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将受到碳化和氯离子侵蚀的共同作用。通过盐溶液浸泡与碳化交替方式,研究了碳化作用对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作用加快了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速度,提高了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 处于除冰盐环境和海洋大气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将受到碳化和氯离子侵蚀的共同作用。通过盐溶液浸泡与碳化交替方式,研究了碳化作用对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作用加快了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速度,提高了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相对于混凝土碳化对结合氯离子的释放作用,碳化导致的混凝土微观结构重分布对氯离子扩散的加速作用占主导地位。分析了碳化混凝土中的碳化钙分布和碳化深度,结果表明,用化学试剂法测试混凝土碳化深度时,碳化与未碳化交界处位于混凝土部分碳化区,交界处碳酸钙含量变化范围为5.4%~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碳化 氯离子 耦合作用 扩散
原文传递
动能深侵彻弹的力学设计(I):侵彻/穿甲理论和弹体壁厚分析 被引量:51
3
作者 陈小伟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99-505,共7页
在作者先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适合于动能深侵彻弹的撞击函数和弹体几何函数的有效范围,可用于相关弹体结构的力学设计。同时从理论上研究了弹体的抗压/拉和抗弯能力,分别从抗压/拉和抗弯两方面来确定动能深侵彻弹弹体的极限壁... 在作者先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适合于动能深侵彻弹的撞击函数和弹体几何函数的有效范围,可用于相关弹体结构的力学设计。同时从理论上研究了弹体的抗压/拉和抗弯能力,分别从抗压/拉和抗弯两方面来确定动能深侵彻弹弹体的极限壁厚。针对不同撞击速度的细长中空弹体斜侵彻混凝土靶,分析得到不出现弯曲破坏的弹体最大临界斜角和壳体壁厚下限,并给出弹体抗弯能力的最薄弱位置。对弹体的壳体厚度、局部加固和焊接位置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壁厚 侵彻/穿甲 动能深侵彻弹 刚性弹 混凝土 撞击函数 弹体几何函数
下载PDF
混凝土的损伤模型 被引量:14
4
作者 何明 符晓陵 徐道远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09-114,共6页
在已有的混凝土损伤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一个比较符合高强混凝土材料特性的幂函数损伤模型。
关键词 混凝土 损伤力学 高强混凝土
原文传递
论混凝土材料的高功能化 被引量:20
5
作者 唐明 陈勇 《混凝土》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4-18,共5页
本文论述了混凝土的高性能化和高功能化 ,指出了 2 1世纪该材料的发展方向 ,介绍了特殊功能的混凝土、特殊环境中的高功能混凝土以及特殊的与环境共存的混凝土材料。
关键词 高功能 混凝土材料 幕墙 高弹性模量
下载PDF
混凝土徐变分析的双功能函数表达 被引量:9
6
作者 高政国 赵国藩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50-254,共5页
在叠加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混凝土徐变恢复函数 ,并利用恢复函数与徐变度函数建立了基于等效历史应力假定的双功能徐变函数 .在各种变荷载情况下 ,对双功能徐变函数曲线与叠加原理意义下的典型徐变曲线进行了数值比较 ,结果发现它们的差... 在叠加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混凝土徐变恢复函数 ,并利用恢复函数与徐变度函数建立了基于等效历史应力假定的双功能徐变函数 .在各种变荷载情况下 ,对双功能徐变函数曲线与叠加原理意义下的典型徐变曲线进行了数值比较 ,结果发现它们的差异很小 ,能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徐变恢复 等效历史应力 双功能徐变函数
下载PDF
混凝土发泡剂功能的探讨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巨松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34-35,共2页
本文在讨论了国内混凝土发泡剂现状的基础之上 ,提出了关于混凝土发泡剂的功能目前尚没有统一的问题 ,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混凝土发泡剂 功能
下载PDF
混凝土在硫酸盐-氯盐环境下的损伤失效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金祖权 孙伟 +1 位作者 赵铁军 蒋金洋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200-204,共5页
研究了水胶比为0.37,0.45普通混凝土在3种单一硫酸盐溶液(2.5%,5.0%,10%Na2SO4溶液),3种复合溶液(10%Na2SO4+(0,7%,13%)NaCl溶液)中浸烘循环,其相对动弹性模量Erd演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土损伤演化过程包括初始劣化段,性能改善段和... 研究了水胶比为0.37,0.45普通混凝土在3种单一硫酸盐溶液(2.5%,5.0%,10%Na2SO4溶液),3种复合溶液(10%Na2SO4+(0,7%,13%)NaCl溶液)中浸烘循环,其相对动弹性模量Erd演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土损伤演化过程包括初始劣化段,性能改善段和性能劣化段.其损伤演化方程由线性函数和二次函数构成的分段函数描述,二次项系数改变反映了腐蚀溶液中硫酸盐浓度和氯盐浓度的影响.随硫酸盐浓度增加,混凝土损伤劣化速度加快;复合溶液中氯盐存在,延缓了混凝土损伤劣化速度.为阐明该结果,用TG-DSC-XRD分析了相同W/B水泥静浆在不同腐蚀龄期、腐蚀溶液中的腐蚀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硫酸盐 氯盐 损伤演化方程 微观
下载PDF
混凝土硫酸盐腐蚀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闫宏生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83-1088,共6页
目的研究混凝土发生硫酸盐腐蚀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其规律,为混凝土耐久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40 mm×40 mm×160 mm棱柱体试件,在室温条件下放入Na2SO4溶液中浸泡16 h,取出晾干1 h,然后在80℃烘箱中烘干6 h,冷却1 h... 目的研究混凝土发生硫酸盐腐蚀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其规律,为混凝土耐久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40 mm×40 mm×160 mm棱柱体试件,在室温条件下放入Na2SO4溶液中浸泡16 h,取出晾干1 h,然后在80℃烘箱中烘干6 h,冷却1 h后测其抗压强度.在干湿循环试验的基础上,分析硫酸盐腐蚀环境、混凝土自身材料组成等因素对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在同一条件下(80次干湿循环),水胶质量比W/B由0.45增加至0.55,抗压强度的抗蚀系数Kn值由1.12降至0.89;侵蚀溶液SO24-质量浓度由0.5%增加至20%,Kn值由1.1降至0.79;粉煤灰掺量由0增加至30%,Kn值由1.2提高至1.28.结论降低水胶质量比、掺加粉煤灰,不仅改善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结构,也使石膏与钙矾石结晶的速度和数量明显减小,抗硫酸盐腐蚀能力显著得到增强;在结构物表面增设保护层或降低侵蚀溶液的质量浓度和温度,能有效地防止SO24-渗入混凝土内部,提高混凝土的抗硫酸盐腐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硫酸盐腐蚀 膨胀 性能
下载PDF
再生混凝土-钢筋黏结滑移本构关系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杨海峰 邓志恒 +1 位作者 李雪良 胡岳峰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9-436,共8页
采用钢筋开槽内贴片试验方法,完成6组钢筋再生混凝土试件的拉拔试验,获得不同强度、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下混凝土与钢筋的荷载-滑移曲线以及不同锚固位置处钢筋应变.基于试验结果,研究了再生骨料取代率对钢筋-再生混凝土黏结锚固强度及... 采用钢筋开槽内贴片试验方法,完成6组钢筋再生混凝土试件的拉拔试验,获得不同强度、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下混凝土与钢筋的荷载-滑移曲线以及不同锚固位置处钢筋应变.基于试验结果,研究了再生骨料取代率对钢筋-再生混凝土黏结锚固强度及黏结滑移曲线的影响,并采用二次分布矩阵插值函数法及沿锚长积分法分别计算不同锚固位置处钢筋与再生混凝土的黏结应力和相对滑移,得到不同锚固位置处黏结滑移关系及位置函数.最后建立再生混凝土与钢筋考虑黏结滑移位置函数的τ-s本构关系,为再生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黏结滑移 内贴片 位置函数 本构关系
下载PDF
废弃石粉及其复合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林可 胡红梅 《福建建材》 2005年第3期4-7,共4页
采用物理研磨的方法,对废弃石粉进行了再加工处理。研究了废弃石粉及其复合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抗渗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利用废弃石粉制备高性能混凝土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混凝土 矿物掺和料 废弃石粉 工作性能 抗渗性能 混凝土性能 矿物掺合料 石粉 废弃 复合
下载PDF
低品质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孔亚宁 谢国帅 +1 位作者 徐旭 刘数华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76,共3页
国标将粉煤灰划分为三个等级,其中I、II级粉煤灰在混凝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而III级及等外灰,即低品质粉煤灰,由于其颗粒粗、含碳量大、活性低等缺点使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对粉煤灰的碱性、硫酸盐和氯盐改性的机理作了分析,并... 国标将粉煤灰划分为三个等级,其中I、II级粉煤灰在混凝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而III级及等外灰,即低品质粉煤灰,由于其颗粒粗、含碳量大、活性低等缺点使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对粉煤灰的碱性、硫酸盐和氯盐改性的机理作了分析,并简要论述了目前低品质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主要应用形式:作为掺合料和细骨料等。为低品质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质粉煤灰 混凝土 等级划分 改性 作用机理 应用形式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关系建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郑晓燕 吴胜兴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21,共4页
基于研究锈蚀钢筋混凝土动态粘结性能的需要,对前人建立粘结—滑移关系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方法。该法在确定界面处混凝土变形时引入界面混凝土等效应变cεie和修正系数ηi等参数,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实测资料... 基于研究锈蚀钢筋混凝土动态粘结性能的需要,对前人建立粘结—滑移关系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方法。该法在确定界面处混凝土变形时引入界面混凝土等效应变cεie和修正系数ηi等参数,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实测资料,增加了公式建立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粘结滑移 位置函数 应变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机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茂军 赵艳林 吕海波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6-58,共3页
首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荷载作用、温度作用、干湿作用以及基础位移等作用下,各种裂缝产生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各种作用下裂缝的特点进行了描述。然后,根据各种情况下裂缝的成因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裂缝 作用 体积安定性
下载PDF
基于Copula函数的现场暴露混凝土寿命预测方法 被引量:12
15
作者 乔宏霞 朱彬荣 路承功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1-197,共7页
针对基础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在现场暴露环境下的寿命预测问题,提出了1种基于Copula函数的多退化因素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先选取质量损失和超声声速作为关键退化因素,针对其不同退化轨迹,对实际采集数据进行退化建模,得到混凝土剩余寿命的边... 针对基础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在现场暴露环境下的寿命预测问题,提出了1种基于Copula函数的多退化因素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先选取质量损失和超声声速作为关键退化因素,针对其不同退化轨迹,对实际采集数据进行退化建模,得到混凝土剩余寿命的边缘分布函数;再通过Copula函数建立各退化因素间的相关关系,将混凝土剩余寿命的边缘分布进行融合,得到其联合分布函数.结果表明:选择质量损失和超声声速这2个退化因素有助于建立混凝土在现场暴露环境下的退化模型,并得到其剩余寿命的边缘分布函数;基于Copula函数预测西宁市现场暴露环境下的混凝土使用寿命约225个月,损伤发展始于第180个月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寿命预测 现场暴露 COPULA函数 多退化因素 可靠度
下载PDF
脱硫石膏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谭平 王海云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10年第1期46-48,共3页
研究了脱硫石膏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石膏掺量在30%以内时,混凝土工作性和强度均符合C30混凝土标准。脱硫石膏掺量在15%以内时,能改善混凝土流动性;而当掺量增加到20%后,混凝土需水量增加,流动性下降。随着脱硫石膏掺... 研究了脱硫石膏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石膏掺量在30%以内时,混凝土工作性和强度均符合C30混凝土标准。脱硫石膏掺量在15%以内时,能改善混凝土流动性;而当掺量增加到20%后,混凝土需水量增加,流动性下降。随着脱硫石膏掺量增加,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较快,后期强度增长缓慢,混凝土各龄期强度相对减小。脱硫石膏掺量在30%以内的混凝土可以用于一般建筑工程和道路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石膏 混凝土 性能
下载PDF
多功能喷涂聚脲材料的施工技术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吕平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23-525,共3页
多功能喷涂聚脲(SPUA)材料可用于混凝土保护、建筑防腐、防水、装饰、防滑和耐磨等领域,并已成功应用于多项工程。SPUA材料体系与厚度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工程特点确定。施工时应在节点和裂纹处理后,采用专用设备进行SPUA材料... 多功能喷涂聚脲(SPUA)材料可用于混凝土保护、建筑防腐、防水、装饰、防滑和耐磨等领域,并已成功应用于多项工程。SPUA材料体系与厚度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工程特点确定。施工时应在节点和裂纹处理后,采用专用设备进行SPUA材料喷涂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脲材料 喷涂 防水 混凝土保护 多功能
下载PDF
混凝土桥梁全寿命设计方法和例证 被引量:11
18
作者 彭建新 邵旭东 张建仁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1-109,共9页
针对传统桥梁设计方法存在后期维护成本过高、维修资源分配不合理和服役期性能缺乏预见性等不足,提出基于寿命成本和性能的混凝土桥梁全寿命设计方法。建立混凝土桥梁全寿命成本模型作为优化目标函数,并将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和服役期... 针对传统桥梁设计方法存在后期维护成本过高、维修资源分配不合理和服役期性能缺乏预见性等不足,提出基于寿命成本和性能的混凝土桥梁全寿命设计方法。建立混凝土桥梁全寿命成本模型作为优化目标函数,并将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和服役期维修时机处理作为设计变量,从结构应力、几何参数和材料参数出发构造约束条件,构建了服役期劣化桥梁性能与维护对策的关系模型,从而验证混凝土桥梁全寿命设计方法优化模型和设计流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全寿命成本和性能的混凝土桥梁全寿命设计方法合理,能够在设计阶段考虑服役期性能、维护方案及维修成本,平衡初始造价和后期维护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混凝土桥梁 全寿命设计方法 维护成本 目标函数
原文传递
锈蚀钢筋再生混凝土黏结滑移梁式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曹芙波 王宇 +2 位作者 王健 吴瑾 王晨霞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97-305,共9页
通过再生混凝土梁式试验,得到了不同钢筋锈蚀率下再生混凝土与钢筋的平均黏结应力-滑移曲线,分析了钢筋锈蚀率对不同直径钢筋与再生混凝土之间黏结滑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筋锈蚀率为0%和1%时,试验梁发生劈裂破坏;锈蚀率为9%时... 通过再生混凝土梁式试验,得到了不同钢筋锈蚀率下再生混凝土与钢筋的平均黏结应力-滑移曲线,分析了钢筋锈蚀率对不同直径钢筋与再生混凝土之间黏结滑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筋锈蚀率为0%和1%时,试验梁发生劈裂破坏;锈蚀率为9%时,发生钢筋拔出破坏;锈蚀率为3%和6%时,试件钢筋拔出和混凝土劈裂破坏共同发生;锈蚀钢筋与再生混凝土间黏结应力随钢筋锈蚀率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锈蚀率为1%时黏结应力为最大;锈蚀率为0%和1%时,黏结应力峰值集中在加载端附近,随锈蚀率增大,黏结应力峰值靠近自由端;随锈蚀率的增加,滑移增幅变大;依据试验结果,拟合了黏结应力沿锚固区分布规律的位置函数,结合平均黏结应力-滑移本构方程,建立了可反映不同位置锈蚀钢筋再生混凝土黏结滑移的本构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锈蚀钢筋 梁式试验 黏结滑移 位置函数 本构关系
原文传递
高重力坝抗滑稳定安全度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苏怀智 刘红萍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23,共4页
为了确保高重力坝的稳定安全,针对高重力坝坝基存在抗剪强度与正应力呈非线性关系的特点,重点研究了二次抛物线形的抗剪强度包络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二次抛物线形抗剪强度包络线的功能函数。结合改进的JC法,提出了高坝坝基失稳可... 为了确保高重力坝的稳定安全,针对高重力坝坝基存在抗剪强度与正应力呈非线性关系的特点,重点研究了二次抛物线形的抗剪强度包络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二次抛物线形抗剪强度包络线的功能函数。结合改进的JC法,提出了高坝坝基失稳可靠度的计算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程序。将上述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某高坝工程除险加固后的稳定安全度校核,分析结果表明该坝经过除险加固处理后坝体具备一定的稳定安全储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坝 高坝 重力坝 稳定安全度 非线性关系 功能函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