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三观”现状调查与对策
1
作者 李赵伦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61-163,173,共4页
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到底如何?就这一问题,笔者在所带部分大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指出了当代大学生“三观”的主要特点和现状,分析了原因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性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调研 对策
下载PDF
张君劢政治哲学中的“民族国家本位”
2
作者 欧阳询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6-11,共6页
20世纪30—40年代,作为"中华民国宪法之父"的张君劢构建了一套以民族国家为本位的"建国方案",但时人和后人对这套方案的认识和评价却一直存在着争议,甚至截然对立。对此,需从两个维度进行厘清:一是对张君劢的民族... 20世纪30—40年代,作为"中华民国宪法之父"的张君劢构建了一套以民族国家为本位的"建国方案",但时人和后人对这套方案的认识和评价却一直存在着争议,甚至截然对立。对此,需从两个维度进行厘清:一是对张君劢的民族、国家、民族国家三个概念进行语义学分析,从正面理解与诠释"民族国家本位"的真实意涵;二是对张君劢对中国传统"天下"观念和马克思主义阶级观念的批判进行反思性探究,从侧面考察和辨别"民族国家本位"的是非曲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君劢 民族国家本位 天下观念 阶级观念
下载PDF
朝鲜时期“理气论”背景下的天下观与民族意识——以李退溪与李栗谷为中心
3
作者 陈毅立 袁佳麟 《韩国研究论丛》 2022年第1期33-45,138,139,共15页
“理气论”是朝鲜名儒李退溪与李栗谷探赜的焦点。退溪强调“理”的实体性、整体性及超越性,对内意在批驳佛教,限制朝鲜内部“气”(朋党)的膨胀与扩张,实现“立王权之威”;对外则遵循“事大字小”原理,将朝鲜视为“小中华”,维系中华与... “理气论”是朝鲜名儒李退溪与李栗谷探赜的焦点。退溪强调“理”的实体性、整体性及超越性,对内意在批驳佛教,限制朝鲜内部“气”(朋党)的膨胀与扩张,实现“立王权之威”;对外则遵循“事大字小”原理,将朝鲜视为“小中华”,维系中华与朝鲜之间的等级秩序,力图“固王化之基”。而栗谷强调“气”的个体性、特殊性及流动性,把目光投射在朝鲜民族的固有信仰——“檀君神话”上,倾力构筑朝鲜与中华的对等关系。然而由于檀君神话可资史料有限,不足以支撑朝鲜民族主义的展开,栗谷又竭力从“理”(华夷原理、普遍性)的内部求索朝鲜的殊胜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气论” 李退溪 李栗谷 天下观 民族意识
下载PDF
哈葛德小说在中国:历史吊诡和话语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潘红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8-109,共12页
英国通俗作家哈葛德的小说以探险、神怪和爱情为主要题材,表征了19世纪的西方世界观念秩序,以文学隐喻的方式构筑了西方的现代思想意识和经验。在晚清西洋小说翻译大潮中,哈氏小说主要通过林纾及其口译合作者的译介为广大读者所喜爱,触... 英国通俗作家哈葛德的小说以探险、神怪和爱情为主要题材,表征了19世纪的西方世界观念秩序,以文学隐喻的方式构筑了西方的现代思想意识和经验。在晚清西洋小说翻译大潮中,哈氏小说主要通过林纾及其口译合作者的译介为广大读者所喜爱,触发了晚清文人在社会转型期现代与传统的断裂中,对自我身份认同、现代意识探讨和对现代思想的追求。然而,晚清风行一时的哈氏小说在五四时期却备受贬斥,哈氏及其作品逐渐淡出中国学者的视野。林纾对哈氏小说的翻译,作为晚清西学翻译"宏大叙事"的一个重要部分,以一种体悟和想象,言说西方、建构自我,以小说话语的方式启引了思想文化的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葛德 林译小说 话语意义 观念秩序 现代性
原文传递
中国“世界文学”观念的“逆向发展”与“正向发展” 被引量:8
5
作者 潘正文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9-168,共10页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世界文学”观念发展是非常独特的,它与西方的“世界文学”观念“正向发展”的情形不同,同时还存在着“逆向发展”的情形。因为中国对于外来文学的引进,一直受制于“民族救亡”问题,而“世界文学”观念的发展成熟,...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世界文学”观念发展是非常独特的,它与西方的“世界文学”观念“正向发展”的情形不同,同时还存在着“逆向发展”的情形。因为中国对于外来文学的引进,一直受制于“民族救亡”问题,而“世界文学”观念的发展成熟,需要的是超越于“民族立场”的“人类”眼光。中国的“世界文学”观念发展之所以时顺时逆,正是受制于这一对矛盾因素的交叠变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观 逆向发展 正向发展
下载PDF
上海世博理念、世博精神和世博经验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徐诤 王丹 《科学发展》 CAS 2011年第3期31-36,共6页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全球经济、科技和文化成果集中展示的一次盛会,形成了独特的上海世博理念、世博精神和世博经验。上海世博理念不仅传承世界博览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基本理念,而且凸显了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全球经济、科技和文化成果集中展示的一次盛会,形成了独特的上海世博理念、世博精神和世博经验。上海世博理念不仅传承世界博览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基本理念,而且凸显了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时代诉求和历史使命,将成为引领未来世界城市发展的思想源泉。上海世博精神汇聚全国人民踊跃办博的精神风貌和世界人民热情参与的高尚情怀,展现了中国诚待世界的核心价值和世界信任中国的共同价值。上海世博经验是在世博会申办、筹办和举办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制度、机制以及所创造具有特色的办法、技巧和心得,并在办博实践中不断应用、不断完善的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博理念 世博精神 世博经验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历史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程现昆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共6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时代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对于当前世界治理和未来世界格局的构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这一新的伟大思想,体现了习近平关于"世界历史转变"的深邃洞见,为破解&q...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时代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对于当前世界治理和未来世界格局的构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这一新的伟大思想,体现了习近平关于"世界历史转变"的深邃洞见,为破解"全球问题"提供了伟大的创新理论;体现了习近平关于"中国道路"的世界胸怀,为重构当今世界新秩序提供了中国方案;体现了习近平关于"未来世界历史"的远见卓识,为我们在世界历史整体发展态势下共创人类美好未来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因此,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整体世界史观为指导,正确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走向,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的创新理论内涵和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世界历史 整体世界史观
下载PDF
美国的“世界文学”:文本与概念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文 郭荣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02-108,共7页
美国世界文学研究现已成果显著,并在文学文本和理论建构层面都为世界文学研究带来了有益启示。通过对《作为世界文学的美国文学》的分析,文章指出美国世界文学研究呈现出重文学外部的世界化过程而轻文学内部的世界性表征的研究趋势。在... 美国世界文学研究现已成果显著,并在文学文本和理论建构层面都为世界文学研究带来了有益启示。通过对《作为世界文学的美国文学》的分析,文章指出美国世界文学研究呈现出重文学外部的世界化过程而轻文学内部的世界性表征的研究趋势。在美国“世界文学”的语境下对世界文学概念再辨晰得出:世界文学研究应以文学内部的世界性为本位,兼顾文学外部的世界化过程,并采用远距离阅读和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式对世界文学文本进行合理、公正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世界文学 《作为世界文学的美国文学》 文学内部的世界性 文学外部的世界化 世界文学概念
下载PDF
世界文学观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发展与演变 被引量:1
9
作者 潘正文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共9页
晚清以来,中国虽然翻译和引进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但因借助外国文学来服务于民族救亡的“政治”意识过于强烈,导致了世界文学的名著经典并没有受到国人的应有重视,相反,许多艺术水准不高的外来作品,却因符合中国的民族救亡需求... 晚清以来,中国虽然翻译和引进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但因借助外国文学来服务于民族救亡的“政治”意识过于强烈,导致了世界文学的名著经典并没有受到国人的应有重视,相反,许多艺术水准不高的外来作品,却因符合中国的民族救亡需求而大量涌入。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世界人”的意识兴起之后,中国的世界文学观才走向了成熟,而其后民族危机的加重,使得中国译界的主流再次偏离了世界文学的正轨。对世界文学观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曲折发展历程进行经验总结,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观 民族救亡 普世经典 世界人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世界担当观的重要论述
10
作者 辛亚宁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1-4,58,共5页
中国共产党世界担当观源于中国共产党的使命自觉,是指党积极为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乃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人类的理念、价值和实践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世界担当观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追求、价值目... 中国共产党世界担当观源于中国共产党的使命自觉,是指党积极为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乃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人类的理念、价值和实践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世界担当观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追求、价值目标、全球视野与人类情怀,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和远大目标。中国共产党世界担当观以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理论、世界历史理论和共同体理论为基础,逐步呈现出“应当”“可能”“必将”“应有”“更大”贡献人类的精神风貌和主体面貌。在不同时期,经过提炼、升华形成了比较完备系统的中国共产党世界担当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世界担当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培养世界历史性的个人主体:当代历史教育的追求
11
作者 张红军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78-80,共3页
现代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主体性教育。“世界历史性实践活动”和“世界历史性认识活动”造就出了“世界历史性”的个人。我国的历史教育,应在强调“世界历史性”的同时,必须首先致力于使学生成为个体主体。
关键词 主体性 世界历史性个人主体 世界历史性观念 历史教育追求
下载PDF
接受与影响:晚清以来中国作家世界文学观念的历时性演进
12
作者 曹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81-87,共7页
在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文学"已然成为各民族学者无可规避的课题,晚清以来中国作家从未停止走向世界的脚步,从清末民初对域外文学的认同与发现到现代文学三个十年中郑振铎、鲁迅、张爱玲的世界文学接受,1950-1960年代... 在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文学"已然成为各民族学者无可规避的课题,晚清以来中国作家从未停止走向世界的脚步,从清末民初对域外文学的认同与发现到现代文学三个十年中郑振铎、鲁迅、张爱玲的世界文学接受,1950-1960年代中国文坛总体世界文学倾向的转向,再到新时期莫言等作家对域外文学的借鉴与超越。在接受与影响中,中国作家走出一条明晰的世界文学观念演进历程。梳理世界文学观念引导下的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纵向地了解中国文学的演进脉络;也可以透过中外双重视角横向比较中国文学与域外文学的差异,以探究中国文学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同时也可窥见中国文学的不足,进而探寻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合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以来 中国作家 世界文学观念 中国文学
下载PDF
世界主义对早期基督教的影响
13
作者 伍玉西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43-48,共6页
地中海世界的普遍主义浪潮是基督教产生的最重要激因;文化混合主义思潮使基督教发展成一种世界性宗教;希腊文化中的世界公民思想、希伯来文化中的天下大同观念是早期基督教世界主义的两大思想来源。
关键词 世界主义 早期基督教 普遍主义 文化混合主义 世界公民思想
下载PDF
天下观念与华夷边界:从先秦到秦汉的认识转变 被引量:8
14
作者 尹建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0-93,共4页
"天下观念"与"华夷之辨"是先秦以来以华夏为中心认识和看待华夷地域差异与文化区别的重要思想基础,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当时"天下"秩序的稳定和中原华夏文化的优势地位。秦汉时期,随着王朝"大一统"... "天下观念"与"华夷之辨"是先秦以来以华夏为中心认识和看待华夷地域差异与文化区别的重要思想基础,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当时"天下"秩序的稳定和中原华夏文化的优势地位。秦汉时期,随着王朝"大一统"的实现,"天下"真正变成了由"夏"和"夷"组成的二元结构。在这一背景下,汉代古文及今文学家在先秦天下观的基础上又分别对其做了新的补充和铨释,从而完成了认识上的重大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观念 华夷边界 九州 五服
下载PDF
“天下”与“一统”:认识中国古代国家观的基本维度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克建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7-92,共6页
关于中国古代国家观问题,学界历来颇存争议。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人们评判国家的标准不同所致。毋庸置疑,人们应该摆脱西方国家观念话语霸权的影响,建构符合中华传统国家观的话语体系,按照中华各民族先民共同遵循的政治传统和游戏规则去... 关于中国古代国家观问题,学界历来颇存争议。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人们评判国家的标准不同所致。毋庸置疑,人们应该摆脱西方国家观念话语霸权的影响,建构符合中华传统国家观的话语体系,按照中华各民族先民共同遵循的政治传统和游戏规则去认识历史上的"中国"和"国家"问题,而"天下观"和"大一统"思想则是人们认识古代国家观的基本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观念 “大一统”思想 国家观 国家认同 古代中国
原文传递
五服与九州:建构天下观的两种视野 被引量:4
16
作者 袁宝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56-61,共6页
天下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五服和九州两种思想皆是天下观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视野。相比之下,五服思想是对夷夏分布格局的理想化追求,欲在天下范围内建立严格明晰的夷夏秩序,隔绝夷夏,以保证华夏... 天下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五服和九州两种思想皆是天下观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视野。相比之下,五服思想是对夷夏分布格局的理想化追求,欲在天下范围内建立严格明晰的夷夏秩序,隔绝夷夏,以保证华夏文化的血统的纯正性;九州思想从地理空间的角度来建构天下观理论,托于古义,通过行政区域的设定来实现对天下的区分管理。这两种思想代表了解读和构建天下的两种视野,其产生与发展,促进了天下观理论体系的完善成熟,并且在天下理论体系中以不同的形式长久地保留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服 九州 天下观
下载PDF
“天下观”与“文化中国”的历史建构 被引量:3
17
作者 杜永吉 徐长安 《河北学刊》 2002年第6期140-144,共5页
自中华文明产生之初 ,它就逐步形成了一种融宇宙观、政治观和文化观于一体的“天下思想”。“天”与“礼”是中国古代“天下观”中的两个核心理念。在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 ,“天”被构建成为王朝政权合法性的来源 ,“礼”则成为“夷夏”... 自中华文明产生之初 ,它就逐步形成了一种融宇宙观、政治观和文化观于一体的“天下思想”。“天”与“礼”是中国古代“天下观”中的两个核心理念。在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 ,“天”被构建成为王朝政权合法性的来源 ,“礼”则成为“夷夏”之间相分相融的主要标准。正是对“天”的推崇和对“礼”的主动认同 ,使中原之“中国”和周边之“四夷”都以正统的中华自居 ,从而共同构建了一个“文化中国”。在近代以前 ,“文化中国”真实地反映了不同民族间的交往与融合 ,最终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观 文化中国 历史建构
下载PDF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formal ontology for mine 被引量:2
18
作者 CHENG Gang 1, 2, ZHANG Yin-ling1, 2, WANG Fei 1 ,2, ZHANG Zhen-hui 3, GUO Yu-xiang1, 2 1. Key Laboratory of Mine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f State Bureau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3, China 2. School of Surveying and l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3, China 3. Qingdao Branch of Naval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Qingdao 266041, China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11年第S3期577-582,共6页
Digital mine is the only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ining industry in China. Due to lack of appropriate standards and norms, and different awareness in the field of digital mine among academia and industry insiders, ... Digital mine is the only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ining industry in China. Due to lack of appropriate standards and norms, and different awareness in the field of digital mine among academia and industry insiders, the meaning for digital mine is still unclear. Starting from the nature of mining and removing of views of specialized fields, this paper constructs formal ontology for digital mine and proposes the four levels for it. The ontology clarifies the concept world for digital mine, defines the meaning of concepts and relations clearly,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standard construction for digital mine and provides a unified semantic framework for the integration of heterogeneous mine data. Meanwhile, it can provide formal reasoning knowledge for expert system of digital mine and improve the intelligence and automation while the machine automatically interpreting and processing mine spati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MINE FORMALIZATION ONTOLOGY concept world SEMANTIC SHARE
下载PDF
传统天下观中的公共性理念及其在财政领域的具体实践——挖掘财政基础理论的“中国地气” 被引量:2
19
作者 童光辉 《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2-72,共11页
运用跨学科的视角和方法研究财政问题,总结中华民族的思维传统和中国的实践,挖掘财政基础理论的"中国地气",在"接地气"中推进中国财政学的创新和发展,是当前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以中国古代财政的公共性... 运用跨学科的视角和方法研究财政问题,总结中华民族的思维传统和中国的实践,挖掘财政基础理论的"中国地气",在"接地气"中推进中国财政学的创新和发展,是当前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以中国古代财政的公共性问题为出发点,首先是在思想层面梳理传统天下观中的公共性理念以及由此所建构起来的国家—社会关系。其次是在制度层面探讨上述理念在财政领域的具体实践,分析传统国家治理模式下的"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不患寡而患不均"和"内外有别,以内制外"等财政分配关系的关键和实质。最后是总结历史经验,从中找寻能够丰富和发展财政基础理论的原理性知识,为现代财政制度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基础理论 天下观 公共性 中国财政史 中国地气
原文传递
从“天下观”到“新天下主义”——论天下思想在外交哲学中的历史沿革 被引量:1
20
作者 常笑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9-32,共4页
天下思想是中国外交哲学中的重要内容,这一思想随着历史的演变而不断更新与进步。它始于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反映;它发展于近现代,随着世界格局的转变,"天下"与"国家"的关系逐渐受到学界关注。此后,在... 天下思想是中国外交哲学中的重要内容,这一思想随着历史的演变而不断更新与进步。它始于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反映;它发展于近现代,随着世界格局的转变,"天下"与"国家"的关系逐渐受到学界关注。此后,在新世纪呈现出中国外交哲学的新态势。经过几千年的演进和发展,天下思想代表着中国自古以来的理解自身以及世界的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观 新天下主义 天下思想 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