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转移瘤的DR、CT、MRI影像学方法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20
1
作者 胡晓云 庄振燕 +1 位作者 周和平 李小民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5期833-835,共3页
目的探讨DR、CT、MRI在诊断脊柱转移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95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分别采用DR、CT、MRI 3种方法进行检查。对比3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各种病变例数、受累椎骨节数、压缩椎骨节数、椎管及... 目的探讨DR、CT、MRI在诊断脊柱转移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95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分别采用DR、CT、MRI 3种方法进行检查。对比3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各种病变例数、受累椎骨节数、压缩椎骨节数、椎管及椎旁软组织肿块数等指标,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1MRI检查临床诊断敏感性明显高于DR、CT,且DR检查诊断敏感性最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RI检查受累骨节数和椎管及椎旁软组织肿块数均高于CT及DR检查,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T、MRI检查压缩椎骨节数均高于DR检查,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CT和MRI检查在诊断压缩椎骨节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检查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成像速度快但早期极易漏诊,可作为脊柱转移瘤的初步筛查工具;CT对骨密度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清楚显示椎体内部及附件的细微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范围、碎骨片移位及椎管受累情况,但对脊柱整体的检查较为受限,误诊率较高;MRI能够对骨髓早期变化做出诊断,且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在疑似脊柱转移瘤时可首选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数字X线摄影系统(DR)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磁共振成像(MRI)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核磁共振与CT用于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价值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蕴丹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28期123-123,125,共2页
目的:对比急性颅脑损伤采用核磁共振与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CT诊断,试验组给予核磁共振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MRI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 目的:对比急性颅脑损伤采用核磁共振与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CT诊断,试验组给予核磁共振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MRI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CT 急性颅脑损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CT扫描在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刘辉安 左玉江 +2 位作者 张豫 王甄 李志刚 《罕少疾病杂志》 2007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CT扫描在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肺隔离症。全部病例均作CT平扫加增强扫描,其中6例行螺旋动态增强扫描。结果8例肺隔离症均为肺叶内型,在两肺下叶后基底段,囊肿型5例、实质型2例、囊实型1例,7例可见... 目的探讨CT扫描在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肺隔离症。全部病例均作CT平扫加增强扫描,其中6例行螺旋动态增强扫描。结果8例肺隔离症均为肺叶内型,在两肺下叶后基底段,囊肿型5例、实质型2例、囊实型1例,7例可见特征性供血动脉。结论CT检查能很好显示病灶部位、形态及异常供血动脉,是诊断肺隔离症最有价值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隔离症 CT 价值
下载PDF
比较核磁共振与CT检查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赵永利 王新南 《临床研究》 2023年第1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NMR)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濮阳市油田总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79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NMR、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NMR)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濮阳市油田总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79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NMR、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病灶检出数、阳性率及对不同大小病灶的检出率。结果NMR检查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87%、92.50%、92.50%、94.87%,CT检查分别为79.49%、75.00%、75.61%、78.95%,NMR检查与CT检查相比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R检查与CT检查相比肝内病灶、肝外病灶、病灶检出数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R检查与CT检查相比肝内病灶阳性率、肝外病灶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R检查与CT检查相比对直径≤3 cm病灶的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诊断中应用NMR检查,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能够增加病灶检出数,提高阳性率,可更准确地检出直径≤3 cm的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核磁共振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病灶大小及密度与PET/CT标准摄取值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建南 冯洪波 +1 位作者 蔡博文 张延军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PET/CT显像中病灶径长(最大径、最小径)、密度与标准摄取值(SUV)之间的相关性;并比较将影响因素扣除后,不同组织学类型、不同分期肺癌标准摄取值(SUV)间的差异。[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6月—2011年4月行PE...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PET/CT显像中病灶径长(最大径、最小径)、密度与标准摄取值(SUV)之间的相关性;并比较将影响因素扣除后,不同组织学类型、不同分期肺癌标准摄取值(SUV)间的差异。[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6月—2011年4月行PET/CT检查疑诊肺癌,后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为原发性鳞癌无转移患者9例,鳞癌有转移患者13例(和/或淋巴结及远处病灶转移),腺癌无转移患者13例,腺癌有转移患者16例(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对病灶径长及病灶密度与SUVmax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相关分析。对肺癌各组织学类型及不同分期间SUV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最大径、最小径及密度与SUVmax之间的单因素相关分析P值均<0.001,R分别为0.600、0.666、0.452,即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三个变量与SUV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P值<0.05;R为0.692,得到回归方程Y=1.353+0.537×最大径+3.036×最小径+0.024×密度。四组间协方差分析结果为:P值>0.05。[结论]病灶最大径、最小径及病灶密度均与SUV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将各影响因素扣除后,不同组织学类型及不同分期非小细胞肺癌SUVmax间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SUV CT值 最大径 最小径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PET/CT、CT和MRI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石珍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18期69-72,共4页
目的比较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PET)/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CT)、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疾病诊断中的I陆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8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8中心医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 目的比较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PET)/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CT)、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疾病诊断中的I陆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8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8中心医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评估后选出100例临床确诊的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试验。分别使用PET/CT、CT和MRI对所有患者进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并将诊断结果分别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不同影像学诊断方法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①病理结果表明,阳性组和阴性组的淋巴结数目分别为205例和105例,不同解剖部位出现阳性结果的概率与该部位总淋巴结数目成正比。②不同解剖区域淋巴结转移的PET/CT、CT和MRI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方法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总体敏感度和准确度分另q为83.97%、70.84%,66.15%、51.83%,77.48%、65.01%。结论PET/CT是三种影像学诊断方法中应用价值最高的一种诊断方法,兼顾了cr的形态学成像和PET的功能成像的优点,对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均高于(=.I.和Mi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 核磁共振成像 宫颈癌淋巴结转移 临床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的价值
7
作者 王善阳 高彦妍 唐坚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5期157-159,163,共4页
目的 研究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诊断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江苏省兴化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疑似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 目的 研究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诊断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江苏省兴化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疑似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1.5T MRCP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及不同直径结石检出率。结果1.5T MRCP灵敏度为89.47%(51/57)、准确度为87.88%(58/66),均高于CT检查[73.68%(42/57)、71.21%(4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8、5.634,P均<0.05),两种检查方法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T MRCP诊断结石直径<0.8 cm的符合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T MRCP诊断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 胆囊结石 肝外胆总管结石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康鑫崴 李祥哲 刘杰 《癌症进展》 2020年第21期2187-2190,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胰腺癌患者95例及肿块型胰腺炎患者70例,均给予CT检查,并检测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和癌胚抗原(CEA)水平,比较胰腺癌和肿块型胰腺炎患者CT征象、CA1...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胰腺癌患者95例及肿块型胰腺炎患者70例,均给予CT检查,并检测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和癌胚抗原(CEA)水平,比较胰腺癌和肿块型胰腺炎患者CT征象、CA19-9和CEA水平,并分析CT及CT联合CA19-9和CEA诊断胰腺癌的价值。结果胰腺癌患者胰管扩张、血管受累和胰源性门静脉高压比例明显高于肿块型胰腺炎患者,胰管贯穿征比例明显低于肿块型胰腺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腺癌患者病灶动脉期CT值明显低于肿块型胰腺炎患者,血清CA19-9和CEA水平均明显高于肿块型胰腺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T联合CA19-9、CEA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联合CA19-9、CEA诊断胰腺癌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胰腺癌 糖类抗原19-9 癌胚抗原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高分辨率MSCT扫描定性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姜微 刘海博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9期1235-1238,共4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MSCT)对孤立性肺结节(SPN)定性诊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本院60例有明确病理结果SP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节直径均<3 cm。所选患者先行常规MSCT平扫,发现结节后对病变区域行高分辨率MSCT扫描,从结节的大小、...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MSCT)对孤立性肺结节(SPN)定性诊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本院60例有明确病理结果SP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节直径均<3 cm。所选患者先行常规MSCT平扫,发现结节后对病变区域行高分辨率MSCT扫描,从结节的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关系及强化特点等方面分析良恶性结节的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组共60例SPN,包括良性结节23例,恶性结节37例;SPN结节直径<1 cm者共8例,均为良性;1 cm≤直径≤2 cm者共18例,其中良性14例,恶性4例;直径>2 cm者34例,其中良性1例,恶性33例。恶性结节肺外带发生率(77.14%)高于肺内带和肺中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性结节分叶征(91.89%)、毛刺征(81.08%)、胸膜凹陷征(67.57%)、空泡征及空气支气管征(67.57%)、血管集束征(51.35%)的发生率高于良性结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性结节增强后多强化明显,CT值增幅>20 Hu;良性结节除血管瘤外增强后多呈周边强化,CT值增幅<15 Hu。结论高分辨率MSCT可以准确判断SPN的大小、形态及强化等特征,对良恶性SPN具有较高的定性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 高分辨率 孤立性肺结节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床旁超声心动图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影 王明侠 张萍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565-570,共6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心动图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怀柔医院就诊的67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床旁超声心动图、CTA、数...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心动图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怀柔医院就诊的67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床旁超声心动图、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床旁超声心动图、CTA及两者联合检测主动脉夹层的准确度以及主动脉夹层破裂口、血栓、心包积液检出情况。结果67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中,47例经DSA确诊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阳性),其他20例为阴性。两者联合检测主动脉夹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纯床旁超声心动图、CTA检查。床旁超声心动图、CTA及两者联合诊断主动脉夹层分型的准确度分别为82.09%、94.03%、100%,两者联合诊断主动脉夹层分型的准确度均高于单纯床旁超声心动图及CT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SA检查示主动脉夹层破裂口67例,血栓35例,心包积液21例,床旁超声心动图联合CTA对主动脉夹层破裂口、血栓、心包积液的检出率均高于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67例患者中死亡15例,生存52例。床旁超声心动图、CTA及两者联合检查中死亡患者的主动脉受累率、主动脉瓣重度反流率均高于生存患者,死亡患者的主动脉根部直径均大于生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心动图联合CTA能够及时准确地诊断主动脉夹层,为临床上及时制定治疗方法、把握手术时机提供参考,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心动图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主动脉夹层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基线血肿平均CT值和血肿形状规则指数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增大 被引量:1
11
作者 樊新慧 王小翻 +3 位作者 张妮妮 黄永锋 冯丙东 张伟靖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1期830-835,共6页
目的探讨基线血肿平均CT值和血肿形状规则指数(shape regularity,SR)对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血肿增大(hemorrhage enlargement,H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ICH... 目的探讨基线血肿平均CT值和血肿形状规则指数(shape regularity,SR)对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血肿增大(hemorrhage enlargement,H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ICH患者。在发病后24 h内进行首次头颅CT扫描,在首次扫描后72 h内复查头颅CT。HE定义为复查CT血肿体积较首次CT增加至少6 ml或33%。利用3D Slicer软件重建三维图像,并计算SR。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HE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基线血肿平均CT值对HE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249例ICH患者,男性134例(53.8%),年龄(62.2±12.1)岁,中位基线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为12分,中位发病至首次CT扫描时间为3.1 h,中位基线血肿体积为10.9 ml,58例(23.3%)出现HE。HE组基线血肿平均CT值[(58.5±3.2)HU对(60.3±3.3)HU;P<0.01]和基线SR(0.615±0.146对0.688±0.100;P<0.001)显著低于非HE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发病至首次CT时间[优势比(odds ratio,OR)0.86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86~0.957;P=0.004]、基线血肿体积(OR 1.050,95%CI 1.028~1.073;P<0.001)、基线血肿平均CT值(OR 0.809,95%CI 0.725~0.902;P<0.001)是HE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基线SR与HE无显著独立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表明,基线血肿平均CT值预测HE的曲线下面积为0.652(95%CI 0.573~0.731;P<0.001),最佳截断值为57.97 HU,预测H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0%和75.9%。结论基线血肿平均CT值是ICH患者HE的独立影响因素,对HE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肿 疾病恶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试验预期值
原文传递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纹理分析联合螺旋CT靶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永钢 薛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12期2005-2007,共3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计算机体层摄影(CT)纹理分析联合螺旋CT靶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1年8月在本院诊治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CT纹理分析联合螺旋CT靶扫描,记录影像学特... 目的:探讨与分析计算机体层摄影(CT)纹理分析联合螺旋CT靶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1年8月在本院诊治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CT纹理分析联合螺旋CT靶扫描,记录影像学特征并判断诊断价值。结果:在88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恶性结节38例(恶性组),良性结节50例(良性组)。恶性组CT平扫期、动脉期与门静脉期的错判率分别10.5%、7.9%、5.3%,低于良性组的36.0%、28.0%、24.0%(P<0.05)。恶性组CT图像直方图均值、方差都高于良性组(P<0.05),两组偏度与峰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88例患者中,CT纹理分析联合螺旋CT靶扫描诊断为恶性孤立性肺结节37例,良性孤立性肺结节51例,CT纹理分析联合螺旋CT靶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4.7%和98.0%。结论:CT纹理分析联合螺旋CT靶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能反映结节内部CT纹理分析联合螺旋CT靶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能反映结节内部的组织结构异质性,是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一个有效手段,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 纹理分析 螺旋CT 孤立性肺结节 诊断价值
下载PDF
CT与MRI在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海峰 《中国实用医刊》 2017年第7期81-83,共3页
目的 探讨CT与MRI在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抽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53例,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检查,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确诊.统计CT及MRI脑梗死不同时间检出率,分析老年出血性脑梗... 目的 探讨CT与MRI在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抽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53例,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检查,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确诊.统计CT及MRI脑梗死不同时间检出率,分析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脑CT及MRI表现,并对比CT及MRI检查指标相关情况(最小病灶面积、病灶数量).结果 MRI在〈24 h、24-72 h及≥72 h时脑梗死检出率与CT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总检出率(92.45%)明显高于CT(7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出的最小病灶面积明显小于CT、病灶数量显著多于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及MRI在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均具有重要价值,临床可联合两种检测方式,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老年出血性脑梗死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脑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筛查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冬云 朱海峰 +2 位作者 张菊 谢静波 王丽君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480-483,496,共5页
目的 探讨脑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筛查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7月于民航总医院接受脑CTA检查的160例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病史、入... 目的 探讨脑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筛查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7月于民航总医院接受脑CTA检查的160例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病史、入院时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发病信息等。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脑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同时分析其对罪犯血管的评估价值。结果 住院期间经进一步临床综合检查发现,160例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最终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127例,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3例。脑CTA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灵敏度为97.6%(124/127),特异度为93.9%(31/33),漏诊率为2.4%(3/127),误诊率为6.1%(2/33),约登指数为0.916,阳性预测值为0.984,阴性预测值为0.912,Kappa指数为0.906(P﹤0.01)。结论 脑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仅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能够提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动脉阻塞信息,还具有检查方便、安全、用时较短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筛查 诊断价值
下载PDF
CT、MRI在骨肉瘤浸润侵犯范围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建保 潘小磊 《中国实用医刊》 2023年第3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CT与磁共振成像(MRI)诊断骨肉瘤的效果及其评估浸润侵犯范围的价值。方法抽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肉瘤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CT与MRI检查,比较二者的检查结果。结果34例骨肉瘤... 目的探讨CT与磁共振成像(MRI)诊断骨肉瘤的效果及其评估浸润侵犯范围的价值。方法抽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肉瘤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CT与MRI检查,比较二者的检查结果。结果34例骨肉瘤患者中,MRI与CT诊断骨肉瘤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式骨肉瘤征象(骨质破坏、骨膜反应、骨膜三角、软组织肿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CT肿瘤骨检出率(100%,34/34)高于MRI(0,0/34),P<0.05;两种方法在骨肉瘤浸润侵犯范围(骨皮质、外骨膜、骨骼肌间筋膜)的诊断结果中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在骨骼肌的检出率(70.59%,24/34)高于CT(47.06%,16/34),P<0.05。结论骨肉瘤采取CT与MRI诊断均有较好的价值,诊断符合率都较高,但CT可更好地检出骨肉瘤征象情况,MRI则可更好地检出浸润侵犯范围,临床上可结合二者进行联合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浸润侵犯范围 征象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探讨计算机体层成像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价值及特点分析
16
作者 洪鸿图 刘伟煌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第23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体层成像(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价值及特点分析。方法:纳入2020年6月1日~2023年6月30日在南安市海都医院接受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 目的:探讨计算机体层成像(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价值及特点分析。方法:纳入2020年6月1日~2023年6月30日在南安市海都医院接受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诊断价值以及特点。结果:CT对骶髂关节病变分级判定准确率较高,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CT对骶髂关节病变状况的检出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CT对髋关节病变状况的检出发现,关节囊积液、股骨近端坏死骨髓水肿、髋臼坏死骨髓水肿、股骨头脂肪沉积、髋臼脂肪沉积、髋臼囊变为典型临床表现。结论: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通过三维重建对血管、骨骼、解剖结构有效观察,提高疾病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成像 强直性脊柱炎 临床价值
下载PDF
CT与B超在上腹部创伤检查中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甘斌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31期105-106,共2页
目的 探讨CT与B超在上腹部创伤检查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35例上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CT、B超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与术后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B超对脾脏损伤诊断的符合率高于CT... 目的 探讨CT与B超在上腹部创伤检查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35例上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CT、B超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与术后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B超对脾脏损伤诊断的符合率高于CT,而CT对肾脏、肠系膜损伤及胃穿孔诊断的符合率高于B超(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肝脏和胰腺损伤诊断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CT检查对于上腹部闭合性损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CT对腹部空腔脏器和肠系膜损伤的诊断优于B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B超 上腹部创伤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联合应用CT与MRI对前交叉韧带损伤分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瑞 宋琼 +1 位作者 杨敬媛 周金亮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CT与MRI对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分级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关节镜检查结果将ACL损伤情况分为正常、损伤和断裂三级,比较CT、MRI及CT+MRI检查对ACL损伤分级的诊断准确率、敏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CT与MRI对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分级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关节镜检查结果将ACL损伤情况分为正常、损伤和断裂三级,比较CT、MRI及CT+MRI检查对ACL损伤分级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结果120例患者中,经关节镜证实,ACL正常者64例,损伤者28例,断裂者28例。CT、MRI及CT+MRI诊断ACL损伤情况总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7.5%(81/120)、89.2%(107/120)、94.2%(113/12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19,P<0.001),其中CT与MRI、CT+MRI总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60,P<0.001;χ^(2)=13.54,P<0.001),MRI与CT+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6,P=0.242)。CT、MRI及CT+MRI对ACL正常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9.7%(51/64)、93.8%(60/64)、95.3%(6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6,P=0.008),其中CT与MRI、CT+M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9,P=0.035;χ^(2)=7.14,P=0.014),MRI与CT+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1.0)。CT、MRI及CT+MRI对ACL损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46.4%(13/28)、82.1%(23/28)、92.9%(2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01)。其中CT与MRI、CT+M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11;P<0.001),MRI与CT+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422)。CT、MRI及CT+MRI对ACL断裂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0.7%(17/28)、85.7%(24/28)、92.9%(2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11),其中CT与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68),CT与CT+M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10),MRI与CT+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669)。MRI、CT+MRI诊断ACL损伤的敏感性分别为96.4%、98.2%,均高于CT(66.1%);特异性分别为93.8%、95.3%,亦高于CT(79.7%)。结论MRI诊断ACL各级损伤的准确率均较高,CT+MRI联合诊断ACL断裂的准确率高于CT。CT诊断ACL正常、断裂具有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CT技术联合CTCs、AFP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晨光 窦文广 +2 位作者 付义彬 吴清武 岳军艳 《肝脏》 2021年第10期1112-1114,1122,共4页
目的研究CT技术联合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血清甲胎蛋白(AFP)对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河南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92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HCC患者,经过术后检测是否存在MVI分为MVI组(34例)和非MVI组(58例... 目的研究CT技术联合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血清甲胎蛋白(AFP)对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河南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92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HCC患者,经过术后检测是否存在MVI分为MVI组(34例)和非MVI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对患者进行CT扫描,对两组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判断和分析;术前对两组患者进行CTCs、AFP检测,对HCC患者发生MVI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MVI组的肿瘤直径≥5 cm、多结节型、CTCs阳性、血清AFP>400μg/L占比人数显著高于非MVI组,肿瘤包膜完整的占比人数显著低于非MVI组(P<0.05);肿瘤直径、结节类型、肿瘤包膜、CTCs、血清AFP是HCC患者发生MV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直径、结节类型、肿瘤包膜、CTCs、血清AFP是HCC患者发生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上可以通过术前使用CT技术联合CTCs、AFP对肝癌患者术后是否存在MVI进行预测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技术 CTCS AFP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单侧肺动脉起源异常的双源螺旋CT造影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熊青峰 马小静 +4 位作者 陈艳 陈鑫 王黎 陈浩 彭志远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5年第6期345-348,共4页
目的 评价双源螺旋CT造影(DSCTA)诊断单侧肺动脉起源异常的影像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DSCTA诊断单侧肺动脉起源异常患儿临床资料,男7例,女6例;年龄1月龄~18岁,中位年龄1.83岁.复习DSCTA图像特征,并对照超声心动图结果.CTA检查... 目的 评价双源螺旋CT造影(DSCTA)诊断单侧肺动脉起源异常的影像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DSCTA诊断单侧肺动脉起源异常患儿临床资料,男7例,女6例;年龄1月龄~18岁,中位年龄1.83岁.复习DSCTA图像特征,并对照超声心动图结果.CTA检查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结果 13例均经CTA明确诊断为右肺动脉起源异常,11例起自升主动脉近段,2例起自升主动脉远段.1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7例合并主肺动脉间隔缺损、主动脉弓离断(A型)及动脉导管未闭,1例合并主动脉弓部发育不良,1例合并法洛四联症(TOF),5例合并主动脉右弓右降,1例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1例仅为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起源异常8例,3例疑似右肺动脉走行异常,2例漏诊异常起源的右肺动脉.1例合并TOF,10例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反流,5例合并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及主动脉弓离断.7例手术,术中所见与DSCTA一致,行肺动脉起源异常矫治及三尖瓣成形术,其中3例术中同时行主动脉弓离断和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并动脉导管未闭修复术;1例术后合并严重肺部感染死亡.结论 DSCTA影像检查在评价肺动脉起源异常疾病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畸形 肺动脉 计算机断层 造影 影像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