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种植模式下砒砂岩与沙复配土氮素淋失特征 被引量:26
1
作者 罗林涛 程杰 +3 位作者 王欢元 韩霁昌 胡延涛 马增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61,66,共5页
为探索砒砂岩与沙的最佳混合比例,使其大规模应用于毛乌素沙地土地整治,发展农业种植,防止地下水污染。本文进行了不同比例的砒砂岩与沙复配土种植玉米的小区试验,在玉米生长期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测其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对不同混合比... 为探索砒砂岩与沙的最佳混合比例,使其大规模应用于毛乌素沙地土地整治,发展农业种植,防止地下水污染。本文进行了不同比例的砒砂岩与沙复配土种植玉米的小区试验,在玉米生长期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测其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对不同混合比例下复配土的氮素淋失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铵态氮含量在各混合比例的复配土中较低,均在2.5mg/kg以下,未出现累积情况;(2)砒砂岩与沙在不同的混合比例下均存在硝态氮淋失;(3)砒砂岩与沙混合比例为1∶2时,硝态氮主要累积在0-40cm,且无机氮累积量最高,其玉米产量高达9 900kg/hm2。对种植玉米而言,推荐采用1∶2的砒砂岩与沙混合比例进行推广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土 砒砂岩 铵态氮 硝态氮
下载PDF
基于拉曼光谱研究砒砂岩与沙复配土的胶结作用力 被引量:14
2
作者 郭航 韩霁昌 +4 位作者 张扬 王欢元 孙婴婴 李修成 张海欧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30-436,共7页
为了研究陕北地区毛乌素沙地中砒砂岩与沙复配土颗粒的胶结作用力,将砒砂岩与沙按不同的体积比配制复配土,采用拉曼光谱仪测试复配土粉末的拉曼光谱;根据复配土中化学成分SiO2在拉曼位移为464cm-1处的特征峰峰位随砒砂岩含量的变化,研... 为了研究陕北地区毛乌素沙地中砒砂岩与沙复配土颗粒的胶结作用力,将砒砂岩与沙按不同的体积比配制复配土,采用拉曼光谱仪测试复配土粉末的拉曼光谱;根据复配土中化学成分SiO2在拉曼位移为464cm-1处的特征峰峰位随砒砂岩含量的变化,研究了土体颗粒胶结作用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沙的峰位为464.5cm-1,随着砒砂岩含量增加,峰位逐渐减小;这是因为沙中砒砂岩的添加使得砒砂岩中的小颗粒占据了沙中部分大颗粒的位置,颗粒间的距离变大,颗粒间相互牵引而产生拉应力,从而导致拉曼特征峰红移;当砒砂岩与沙的体积比为1…1时,峰位减小到463.6cm-1;当砒砂岩与沙的体积比为7…5时,土体结构发生坍塌,变得紧实,土体颗粒之间产生了压应力,导致峰位突然增大到464.2cm-1,之后土体结构趋于稳定;随着砒砂岩含量进一步增加,仍有砒砂岩小颗粒对沙大颗粒的置换作用,导致拉应力逐渐明显,峰位不断减小,当复配土为全砒砂岩时峰位为463.1cm-1。实验结果证实了可将SiO2分子拉曼光谱特征峰峰位的移动用于研究复配土颗粒间的胶结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胶结作用力 拉曼光谱 砒砂岩 复配土
原文传递
不同栽培条件下印度芥菜对重金属的吸收比较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卓 韩德才 李博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5-300,共6页
分别以石英砂(砂培)和潮褐土(土培)为栽培基质,以印度芥菜为供试植物,以巨大芽胞杆菌和胶质芽胞杆菌为强化微生物,开展盆栽模拟试验,探讨印度芥菜在不同栽培基质条件下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规律以及微生物对印度芥菜吸收重金属... 分别以石英砂(砂培)和潮褐土(土培)为栽培基质,以印度芥菜为供试植物,以巨大芽胞杆菌和胶质芽胞杆菌为强化微生物,开展盆栽模拟试验,探讨印度芥菜在不同栽培基质条件下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规律以及微生物对印度芥菜吸收重金属能力的增效.结果表明:砂培条件下印度芥菜对重金属的吸收量远大于土培基质,其中Cd表现最为明显;砂培条件下印度芥菜地上部的(Cd)为土培基质中的10.99倍,W(Ph)为6.19倍,W(Zn)为1.72倍;地下部W(cd)为土培基质中的33.95倍,W(Pb)为28.04倍,w(Zn)为10.61倍.印度芥菜地下部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远高于地上部,约为地上部的1—3倍.经微生物强化处理后,印度芥菜对重金属Cd、Pb、Zn的富集系数分别增加了0.09、0.09和0.12,说明微生物可强化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印度芥菜对重金属吸收潜力较大,但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限制了植物吸收的效率,因此采用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意义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芥菜 复合污染 植物修复 重金属 砂培
下载PDF
振冲碎石桩加固液化土地基的应用与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钱让清 王国强 张天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65-67,共3页
通过对淮北某地基处理实例分析 ,阐明振冲碎石桩加固液化土地基的效果、加固机理和地基强度与变形特征。
关键词 复合地基 砂土液化 地基强度 振冲碎石桩 加固机理 变形特征
下载PDF
α淀粉复合粘结剂在型砂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周霞 高钦 +1 位作者 程骥 曲国珲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4-48,共5页
对使用α淀粉复合粘结剂的型(芯)砂性能进行了试验.实验表明,α淀粉复合粘结剂能有效地提高型(芯)砂的湿强度、干强度和高温强度.确定出该粘结剂的合适配方。
关键词 α淀粉 复合粘结剂 型砂
下载PDF
大型复杂不锈钢叶轮熔模-砂型复合铸造工艺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兵兵 范志康 陈淑惠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7-460,共4页
研究了大型复杂不锈钢叶轮熔模-砂型复合铸造工艺。借助设计的工装,利用熔模铸造涂制出复杂叶片部分的硅酸乙酯-水玻璃复合型壳;利用砂型造型得到简单轮毂轮辐及熔模型壳部分的铸型;将熔模型壳与水玻璃砂型组合后得到了该叶轮的熔模-砂... 研究了大型复杂不锈钢叶轮熔模-砂型复合铸造工艺。借助设计的工装,利用熔模铸造涂制出复杂叶片部分的硅酸乙酯-水玻璃复合型壳;利用砂型造型得到简单轮毂轮辐及熔模型壳部分的铸型;将熔模型壳与水玻璃砂型组合后得到了该叶轮的熔模-砂型复合铸型;通过熔炼、浇注、切割、清理、热处理得到了ZG1Cr18Ni9Ti叶轮铸件。结果表明:采用该复合工艺生产的叶轮铸件表面粗糙度达到Ra3.2-1.6、尺寸精度达到CT4-CT5、力学性能等都满足技术要求,且工艺稳定,生产成本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叶轮 复合铸型 熔模铸造 砂型铸造
下载PDF
Research on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Argillaceous Interlayer in Compound Sand
7
作者 Yue Xie Liqin Gan +2 位作者 Jingfu Deng Zhanhua Zhang Guanshan Yan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CAS 2023年第5期337-344,共8页
For the compound sand body, the interlayer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adjustment of oil production structure and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the origin of argillaceous interlayer, the interlayer... For the compound sand body, the interlayer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adjustment of oil production structure and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the origin of argillaceous interlayer, the interlay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including barriers between two single layers, intercalations between two single sands and intercalations in a single sand. In this study, the upper limit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terlayer was obtained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parameters and production index per-meter. The discriminant index and comprehensive discriminant chart of interlayer were obtained by grey correlation method, which realize the quantitative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interlayer. The intercalations between two single sands in the target area are distributed almost in the whole area,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mining effect of compound sand, so the planar distribution is mainly aimed at it. Firstly, through cross-well comparison, we summarize three interlayer patterns, then establish their forward modeling, so as to obtain the vertical seismic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patterns.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thickness of intercalations between two single sands, we take the top of bottom sand as the baseline, extract the average amplitude attribute from the upper and lower 3 ms, then, according to the seismic section and plana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ell, the interlayer structures represented by different seismic section and planar characteristics are summarized. Finally, starting from the real drilling interlayer of the well, the planar spread of interlay can be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ir variation trend and distrib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und sand INTERLAYER Quantitative Identification The Planar Distribution of Interlay
下载PDF
FS和FP复合掺合料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冷发光 丁威 +5 位作者 张仁瑜 李章建 李昕成 纪宪坤 何更新 王征 《工程质量》 2008年第6期50-55,共6页
研究了120组不同配合比的复合掺合料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发展情况。这些混凝土系采用Ⅲ级粉煤灰、矿渣和磷渣等工业废渣混合共磨所得低品质掺合料,以及机制砂和特细山砂按一定比例混合所得细骨料共同配制而成。研究表明,采用合适的水胶... 研究了120组不同配合比的复合掺合料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发展情况。这些混凝土系采用Ⅲ级粉煤灰、矿渣和磷渣等工业废渣混合共磨所得低品质掺合料,以及机制砂和特细山砂按一定比例混合所得细骨料共同配制而成。研究表明,采用合适的水胶比、低品质复合掺合料和取代率,利用低品质掺合料和机制砂可以配制出满足施工和力学性能要求的C30~C60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掺合料 机制砂 混凝土 抗压强度
下载PDF
复合射孔防砂技术研究及其在锦45块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智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B09期75-76,84,共3页
针对油井在防砂中存在的地层伤害严重,井筒内留有残余物、施工程序复杂,作业成本高,有效期短等问题,采取将射孔和防砂两个工艺过程一次施工完成的一项新技术,即复合射孔防砂技术。经过室内研究、物理模拟、复合射孔器设计研制后,将其应... 针对油井在防砂中存在的地层伤害严重,井筒内留有残余物、施工程序复杂,作业成本高,有效期短等问题,采取将射孔和防砂两个工艺过程一次施工完成的一项新技术,即复合射孔防砂技术。经过室内研究、物理模拟、复合射孔器设计研制后,将其应用于现场,取得了良好的防砂效果。试验表明,复合射孔防砂技术优势明显,是对传统防砂思想的重大突破。其理论基础扎实,施工及设计合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油井防砂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射孔 防砂技术 锦45块 模拟实验
下载PDF
425号水泥配制55MPa高强度混凝土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光泽 张祖棠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77-85,共9页
本文介绍以常用425号水泥配制强度达55MPa高强度混凝土的试验结果及应采取的措施,具有原材料取材方便,制作工艺简单易行的优点.
关键词 水灰比 减水剂 混合砂 水泥混凝土
下载PDF
废弃灰浆在复合砂预拌混凝土中的应用
11
作者 王顺强 佘如春 郝树琴 《粉煤灰》 2009年第3期24-26,31,共4页
研究不同浓度的废弃灰浆对复合砂预拌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的影响,并对生产过程中的合理利用提出了具体的质量控制方案。
关键词 废弃灰浆 预拌混凝土 环保 复合砂
下载PDF
A new production technique for wear resistant ring-hammers
12
作者 Li Shifeng Zhang Dinghua Bu Kun 《China Foundry》 SCIE CAS 2011年第4期407-412,共6页
Based on a great number of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 new technique has been developed for producing wear resistant ring-hammers. In this technology, lost foam casting with iron sand was combined to make mold; a specia... Based on a great number of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 new technique has been developed for producing wear resistant ring-hammers. In this technology, lost foam casting with iron sand was combined to make mold; a special alloy was used to inoculate the molten steel, and proper heat treatment was used to further improv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wear resistant ring-hammers. The influence of this new production technology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wear resistant ring-hammers was studied. Results show that iron sand molding, having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 of sand molding, changes the type of metallic compounds, refines crystal grains and increases the fineness of microstructure. Practical experience verified that the properties of the ring-hammers produced with this new technique are as follows: tensile strength (Rm) 720 MPa, impact toughness (ak) > 210 J·cm-2 and hardness > 200 HB. After water quenching from 1,080℃ (holding for 4 h) and tempering at 320℃ for 3 h, the best wear resistance is obtained, and the wear resistance is 1.6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common high manganese ring-hamm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production technology wear resistant ring-hammer compound modification lost foam casting with iron sand molding
下载PDF
Observed Suspended Sediment Dynamics during a Tidal Cycle above Submerged Asymmetric Compound Sand Waves
13
作者 Ingo Hennings Dagmar Herber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 2016年第7期333-355,共23页
The data from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 (ADCP)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current-field, echo intensity, modulation of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SSC), and related water levels and wind velocities hav... The data from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 (ADCP)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current-field, echo intensity, modulation of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SSC), and related water levels and wind velocities have been analyzed as a function of water depth above submerged asymmetric compound sand waves during a tidal cycle in the Lister Tiefofthe German Bight in the North Sea. Signatures of vertical current component, echo intensities and calculated SSC modulations in the water column depend strongly on wind and current velocity. Bursts of vertical current component and echo intensity are triggered by sand waves itself as well as by superimposed megaripples due to current wave interaction at high current ≥ 1.0 m's1 and wind speeds ≥ 10.0 m·s^-1, preferably of opposite directions, measured at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The magnitude of currents and SSC modulations during ebb and flood tidal current phases are only weakly time dependent, whereas the local magnitudes of these parameters are variable in space above the sand waves. Some hydrodynamic parameters are further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showing a consistence of ADCP measurements in the applied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symmetric compound sand wave dynamic buoyancy density action density.
下载PDF
MD-1膜驱剂在油砂表面的吸附及润湿性研究 被引量:38
14
作者 高芒来 李奇 +1 位作者 王建设 许海洁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0-73,共4页
分子沉积(MD)膜驱油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新方法。在题示实验研究中所用MD膜驱剂MD 1是一种分析纯单分子双季铵盐,油砂未洗油,取自辽河兴隆台109井。介绍了溴百里酚蓝为指示剂测定水溶液中MD 1质量浓度的方法,在10~300mg/L范围内溶... 分子沉积(MD)膜驱油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新方法。在题示实验研究中所用MD膜驱剂MD 1是一种分析纯单分子双季铵盐,油砂未洗油,取自辽河兴隆台109井。介绍了溴百里酚蓝为指示剂测定水溶液中MD 1质量浓度的方法,在10~300mg/L范围内溶液吸光度与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MD 1在油砂上的吸附很快,在25℃下4h即基本达到平衡,吸附量随MD 1溶液pH值升高而增大,pH值在2~4之间时增加快,在4~9之间时增加慢,在9~12之间时又增加快,由此确定吸附主要是静电作用的结果,油砂表面的电荷性质和电荷量是决定吸附的主要因素。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定律,即为单分子层吸附,计算求得25℃和40℃时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3.04和12.68mg/g油砂,吸附热为-15.2kJ/mol。在吸附MD 1后的油砂上汽油的相对接触角由43.68°增大至49.56°,油砂表面亲油性减弱,亲水性增强。在油砂上吸附成膜时放热,成膜表面润湿性改变,是MD膜驱剂提高原油采收率的2个重要因素。图4表1参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1膜驱剂 油砂 研究 表面吸附 分子沉积膜驱剂 双季铵盐化合物 水溶液吸附 表面润湿性
下载PDF
河流相储层构型研究新理论、新方法——海上油田河流相复合砂体构型概念、内容及表征方法 被引量:35
15
作者 胡光义 肖大坤 +4 位作者 范廷恩 宋来明 陈飞 井涌泉 高玉飞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3-159,共17页
基于陆上油田密井网的河流相储层构型研究,经过数十年积累,理论基础及表征方法已比较成熟,然而,将其应用于海上油田稀疏井网条件时,依然面临较大的挑战。笔者团队经过多年探索,基于海上油田开发地质研究方法,形成了井震结合、以"... 基于陆上油田密井网的河流相储层构型研究,经过数十年积累,理论基础及表征方法已比较成熟,然而,将其应用于海上油田稀疏井网条件时,依然面临较大的挑战。笔者团队经过多年探索,基于海上油田开发地质研究方法,形成了井震结合、以"复合砂体"为核心的海上河流相复合砂体构型理论与表征方法,其特点在于运用三维原型建模、地震构型相预测及地震驱动确定性建模等技术,重点表征影响海上油田开发的五、六、七级构型单元(复合河道带、单一河道带、复合点坝),针对开发阶段的小层细分对比及不连续渗流屏障刻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应用这套理论及方法开展精细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依然存在挑战,需要进一步发挥地震资料作用并探索人工智能的地震解释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 复合砂体 储层构型 海上油田 复合点坝 地震属性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固沙效应 被引量:27
16
作者 童伟 韩霁昌 +2 位作者 王欢元 张海欧 赵宣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67-1472,共6页
为研究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的固沙效应,本研究采用试验小区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监测了土壤结皮厚度、土壤冻层深度、土壤水分、地表粗糙度和积雪消融等表征固沙效果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砒砂岩的引入,复配土中黏粉粒含量增... 为研究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的固沙效应,本研究采用试验小区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监测了土壤结皮厚度、土壤冻层深度、土壤水分、地表粗糙度和积雪消融等表征固沙效果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砒砂岩的引入,复配土中黏粉粒含量增加,土壤饱和导水率降低,而土壤含水量、结皮厚度、地表粗糙度和冻层深度都有所增加,复配土抗风蚀能力增强。在冬季,通过发展保护性耕作,农作物残茬、根系以及土地整治之后地形因素的改变等对防止土壤风蚀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研究可为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造田技术的固沙效应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 复配土 固沙效应
原文传递
化学固沙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7
作者 铁生年 姜雄 汪长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75,共5页
综述了无机类化学固沙材料、有机类化学固沙材料、有机-无机复合类化学固沙材料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新型化学固沙材料的必要性。该领域的研究将为沙漠化治理方面开发低成本、高性能、适合植被生长、不污染环境、可降解... 综述了无机类化学固沙材料、有机类化学固沙材料、有机-无机复合类化学固沙材料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新型化学固沙材料的必要性。该领域的研究将为沙漠化治理方面开发低成本、高性能、适合植被生长、不污染环境、可降解、可大规模实施的新型化学固沙材料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沙 无机类化学固沙材料 有机类化学固沙材料 有机-无机复合类化学固沙材料
下载PDF
二元结构河岸崩塌机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岳红艳 姚仕明 +1 位作者 朱勇辉 陈栋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30,共5页
以室内概化模型试验为技术手段,首次尝试采用不同粒径的新型复合塑料沙(细颗粒层通过加入适当比例的黏合剂)模拟了天然二元结构河岸崩塌过程。试验研究表明:二元结构河岸崩塌过程大体可分为5个崩塌阶段:坡脚冲刷变陡阶段→滩面裂缝形成... 以室内概化模型试验为技术手段,首次尝试采用不同粒径的新型复合塑料沙(细颗粒层通过加入适当比例的黏合剂)模拟了天然二元结构河岸崩塌过程。试验研究表明:二元结构河岸崩塌过程大体可分为5个崩塌阶段:坡脚冲刷变陡阶段→滩面裂缝形成发育阶段→坡面渐进侵蚀阶段→河岸崩塌阶段→河岸冲刷趋于稳定阶段;在崩塌发生的过程中首先是下层泥沙受冲变陡,其次是上层河岸泥沙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发生着不同的崩塌形式;在同级流量条件下,水位下降过程中河岸稳定性较水位上涨过程中明显减小。该成果可为研究江河崩岸治理措施和防洪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结构河岸 概化模型试验 崩塌 复合塑料砂
下载PDF
复合砂体中单一河道的识别方法 被引量:16
19
作者 舒志华 张立有 刘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20,共3页
自储层精细地质描述技术在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全面推广应用以来,解决了现阶段油田开发调整中的一些问题,但在北三西葡一组聚驱开采中发现,在大面积分布的河道砂体中,处在河道某些部位的注采井之间原属一类连通,但注入井注入状况不好,油... 自储层精细地质描述技术在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全面推广应用以来,解决了现阶段油田开发调整中的一些问题,但在北三西葡一组聚驱开采中发现,在大面积分布的河道砂体中,处在河道某些部位的注采井之间原属一类连通,但注入井注入状况不好,油井采出状况也不太好。经进一步研究表明,在这些大面积分布的河道砂体中还存在单一河道砂体边界。针对这种情况,在北三西展开了单一河道砂体的追踪。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取两点做法:一是根据砂体切割关系首次对复合砂体进行分类,从而有利于单一河道识别后对复合砂体内部连通关系的认识;二是提出了定量参数与定性参数相结合的单一河道识别方法,从而提高了单一河道识别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描述 复合砂体 单一河道 识别
下载PDF
一种复合型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机理——以武汉市烽火村塌陷为例 被引量:17
20
作者 胡亚波 刘广润 +1 位作者 肖尚德 张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6-100,共5页
以武汉市烽火村岩溶地面塌陷为例,在对大量地质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将岩溶地面塌陷坑的发育形态与其形成机理相结合,借助室内大型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和FLAC3D数值模拟研究结果,从分析砂层中扰动带和土洞发育及其破坏方式入手,通过对单... 以武汉市烽火村岩溶地面塌陷为例,在对大量地质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将岩溶地面塌陷坑的发育形态与其形成机理相结合,借助室内大型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和FLAC3D数值模拟研究结果,从分析砂层中扰动带和土洞发育及其破坏方式入手,通过对单一扰动带和土洞发育形态的分类,以及扰动带和土洞之间相互干扰和联合的分析,综合提出了一种复合型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机理。岩溶地面塌陷分为小型塌陷和大型塌陷两大类,小型塌陷是单个扰动带和土洞发育的结果,大型塌陷是多个扰动带和土洞共同发育、相继失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岩溶地面塌陷 形成机理 物理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扰动带和土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