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金属陶瓷Ni-AlN复合层的超声-电沉积制备 被引量:21
1
作者 吴蒙华 李智 +1 位作者 夏法锋 傅欣欣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8-551,共4页
采用超声-电沉积方法制备纳米金属陶瓷Ni—AlN复合层.研究了超声波机械扰动效用对电解液传质过程的作用,超声波空化效应对纳米粒子团聚的抑制作用,脉冲电参数对控制晶粒成核及生长的作用.采用优选工艺参数,在常用金属表面获得了由... 采用超声-电沉积方法制备纳米金属陶瓷Ni—AlN复合层.研究了超声波机械扰动效用对电解液传质过程的作用,超声波空化效应对纳米粒子团聚的抑制作用,脉冲电参数对控制晶粒成核及生长的作用.采用优选工艺参数,在常用金属表面获得了由镍晶(20~60nm)和纳米粒子AlN构成的纳米级Ni—AlN复合镀层.镀层与基体结合比较牢固,结合力达到89N,厚度11~12μm,平均表面硬度达到HV6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属陶瓷 Ni—AlN复合层 超声波 脉冲电沉积 复合作用
下载PDF
破拆机器人负载敏感系统多臂复合动作能量回收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秦国栋 岑豫皖 +1 位作者 叶小华 黄建中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9-64,共6页
破拆机器人臂系负载敏感系统具有功率自适应节能降耗、结构紧凑等特点,应用十分广泛。然而负载敏感系统中负载敏感泵流量压力仅与系统最大负载相适应,导致多臂复合动作时小负载回路上压力补偿阀能量损失较大。为进一步降低能耗,利用液... 破拆机器人臂系负载敏感系统具有功率自适应节能降耗、结构紧凑等特点,应用十分广泛。然而负载敏感系统中负载敏感泵流量压力仅与系统最大负载相适应,导致多臂复合动作时小负载回路上压力补偿阀能量损失较大。为进一步降低能耗,利用液压马达回收小负载回路压力补偿阀的能量损失,并带动液压泵将回收能量储存在蓄能器中,蓄能器回收能量通过扭矩耦合的方式回馈至主泵实现能量回收。通过AMESim建模仿真结果表明,增加能量回收系统可使复合动作能量回收利用率提升20%以上,系统阶跃响应与未安装能量回收的系统响应基本一致,且速度振荡减小改善了瞬态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敏感 复合动作 AMESIM 能量回收
下载PDF
基于电液协调式液压挖掘机复合动作工况下能量回收系统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姚明星 吴文海 +1 位作者 秦剑 孙磊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4-59,共6页
为实现液压挖掘机动臂与转台复合动作时的能量回收,提出一种基于蓄能器-液压马达-发电机的液压挖掘机电液协调式能量回收系统。在标准工况下的单个工作周期内对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关键参数对系统节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参... 为实现液压挖掘机动臂与转台复合动作时的能量回收,提出一种基于蓄能器-液压马达-发电机的液压挖掘机电液协调式能量回收系统。在标准工况下的单个工作周期内对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关键参数对系统节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参数合理匹配的情况下,此系统回转制动能量回收率为61.08%,动臂下降能量回收率为27.23%,综合能量回收率达到了44.79%,综合能量再利用率达到了47.37%,节能效果良好;在合理的范围内,选择初始容积小的蓄能器和排量小的回收马达能提高系统的能量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挖掘机 动臂 转台 复合动作 节能 蓄能器
下载PDF
基于电液协调式挖掘机复合动作能量回收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吴文海 姚明星 +1 位作者 孙磊 秦剑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8-104,共7页
为了更好地实现液压挖掘机动臂与转台复合动作时的能量回收,对比了不同回收方式下的能量回收系统方案。在AMESim软件中分别建立液压式、电力式以及电液协调式能量回收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综合比较,提出了一种基于蓄能器-液压马... 为了更好地实现液压挖掘机动臂与转台复合动作时的能量回收,对比了不同回收方式下的能量回收系统方案。在AMESim软件中分别建立液压式、电力式以及电液协调式能量回收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综合比较,提出了一种基于蓄能器-液压马达-发电机的液压挖掘机电液协调式能量回收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能量回收率达到了45.47%,能量再利用率达到了47.37%;能耗小,能量回收及再利用效率高,能更好地实现动臂与转台复合动作时的能量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挖掘机 动臂 转台 复合动作 能量回收
下载PDF
LUDV多路阀复合动作流量分配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邓力 翟立奎 +1 位作者 李林岩 卢肖肖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117,共7页
以某阀后补偿流量共享型多路换向阀为对象,在不饱和流量状态下分析了复合动作中补偿阀芯的压力补偿功能,探明了补偿阀芯的补偿压力随负载动态变化的特性。通过分析不同过流面积下主阀芯和补偿阀芯对各动作流量的影响,提出了考虑补偿阀... 以某阀后补偿流量共享型多路换向阀为对象,在不饱和流量状态下分析了复合动作中补偿阀芯的压力补偿功能,探明了补偿阀芯的补偿压力随负载动态变化的特性。通过分析不同过流面积下主阀芯和补偿阀芯对各动作流量的影响,提出了考虑补偿阀芯最小开口与主阀芯过流面积影响下的复合动作流量随负载变化理论计算公式。并通过多路阀复合动作试验进行了验证,通过误差分析确立了其具有一定准确性,为实际应用中多路阀流量分配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DV多路阀 过流面积 复合动作 补偿阀芯 流量分配
下载PDF
大型矿用液压挖掘机动臂势能回收与再利用仿真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郭勇 倪秀衡 +2 位作者 郝鹏 李林岩 吴钪 《矿山机械》 2017年第5期20-25,共6页
为了提高大型矿用液压挖掘机的能量利用率,基于液压挖掘机三泵系统的设计思路,提出了一种新的动臂势能回收与再利用系统。该系统的蓄能器回收动臂下放时释放的重力势能,用于上车回转的驱动。对该系统主要元件进行建模,并搭建系统的AMESi... 为了提高大型矿用液压挖掘机的能量利用率,基于液压挖掘机三泵系统的设计思路,提出了一种新的动臂势能回收与再利用系统。该系统的蓄能器回收动臂下放时释放的重力势能,用于上车回转的驱动。对该系统主要元件进行建模,并搭建系统的AMESim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搭建系统的试验平台,进行试验测试。试验数据表明:在同等条件下,试验样机同传统液压挖掘机相比,发动机输出功率的波动幅度减小了15%,油耗降低了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液压挖掘机 动臂势能回收 蓄能器 复合动作
原文传递
铝合金熔体处理剂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建新 高爱华 陈昊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 CAS 2007年第1期10-13,共4页
在叙述铝合金熔体处理剂应用现状与细化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稀土添加剂、Al—Ti—B中间合金细化剂以及Re—AlTiB中间合金对铝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接着对复合添加剂稀土铝钛碳中间合金作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稀土铝钛碳的细化效果显著... 在叙述铝合金熔体处理剂应用现状与细化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稀土添加剂、Al—Ti—B中间合金细化剂以及Re—AlTiB中间合金对铝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接着对复合添加剂稀土铝钛碳中间合金作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稀土铝钛碳的细化效果显著、抗衰减能力优越,能合理改善材料的强韧性,是一种高效能新型铝合金处理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处理剂 复合作用 稀土铝钛碳
下载PDF
液压挖掘机举升与回转复合动作实验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浩 许佳音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88-91,共4页
针对挖掘机回转与举升复合动作协调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实验与仿真方法,根据液压系统模型建立AMES-im模型,变量泵、多路阀模型通过HCD库搭建;将实验中提取的数据经过处理输入到仿真模型中,并将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仿真模型... 针对挖掘机回转与举升复合动作协调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实验与仿真方法,根据液压系统模型建立AMES-im模型,变量泵、多路阀模型通过HCD库搭建;将实验中提取的数据经过处理输入到仿真模型中,并将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根据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改进仿真模型,将原始数据输入到改进的仿真模型中,对比改进前与改进后的结果,改进后的仿真结果显示回转与举升协调性有了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挖掘机 复合动作 AMESIM仿真
下载PDF
铝合金晶粒细化剂的研究现状与分析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建新 高爱华 《中国材料科技与设备》 2007年第4期3-5,共3页
文章在叙述铝合金熔体处理剂应用现状与细化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稀土添加剂、Al-Ti-B中间合金细化剂以及Re-Al-TiB中间合金对铝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接着对复合添加剂稀土铝钛碳中间合金作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稀土铝钛碳的细化效果... 文章在叙述铝合金熔体处理剂应用现状与细化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稀土添加剂、Al-Ti-B中间合金细化剂以及Re-Al-TiB中间合金对铝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接着对复合添加剂稀土铝钛碳中间合金作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稀土铝钛碳的细化效果显著、抗衰减能力优越,能合理改善材料的强韧性,是一种高效能新型铝合金处理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处理剂 复合作用 稀土铝钛碳
下载PDF
混凝土路面冻融-磨蚀复合作用机理研究
10
作者 柳俊哲 吕丽华 张振文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9,共3页
研究了冻融与磨耗复合作用下的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先冻后磨混凝土试件冻融次数越大,磨蚀后的磨坑及磨蚀质量损失越大;冻融与磨耗复合作用下的混凝土质量损失比先冻后磨及先磨后冻试件质量损失大很多,这是因为两种作用互为促... 研究了冻融与磨耗复合作用下的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先冻后磨混凝土试件冻融次数越大,磨蚀后的磨坑及磨蚀质量损失越大;冻融与磨耗复合作用下的混凝土质量损失比先冻后磨及先磨后冻试件质量损失大很多,这是因为两种作用互为促进,加速劣化过程。将无机磨耗试验方法引用到混凝土路面的耐磨性评价方法中,明确了无机磨耗试验方法可以用于模拟路面实际三体磨损状态,评价路面混凝土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路面 冻融 磨蚀 复合作用 机理
下载PDF
低强混凝土可泵性的研究与应用
11
作者 谢乃胜 余源 许培柱 《广西土木建筑》 2001年第3期137-141,共5页
在混凝土拌和物中掺入大剂量活性粉煤灰和适量的 FDN- P泵送剂 ,两者的复合作用使混凝土的工作性得以改善 ,耐久性、强度得到提高 。
关键词 低强混凝土 泵送剂 泵送混凝土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者EABR、NRT与ESR检测 被引量:24
12
作者 张道行 张岩昆 +1 位作者 田昊 王亮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10-313,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客观检测方法评价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听觉传导功能并指导术后调试的可行性。方法对39名人工耳蜗植入者分别选取第3、10、20电极,进行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 allyevok edaudito rybrainstem responses,EABR)、神经... 目的探讨应用客观检测方法评价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听觉传导功能并指导术后调试的可行性。方法对39名人工耳蜗植入者分别选取第3、10、20电极,进行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 allyevok edaudito rybrainstem responses,EABR)、神经反应遥测(neuralresponset elemetry,NRT)、电刺激镫骨肌反射(electricall yevokedstap ediusresponses,ESR)检测及主观心理物理测试,测定EABR、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evokedcompoundactionpotentials,ECAP)、ESR阈值、主观阈值(T-levels)和主观最大舒适强度(C-levels),分别对EABR、ECAP阈值与主观阈值,ESR阈值与主观最大舒适强度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EABR平均阈值分别为158.63±10.86、159.71±11.17、152.92±10.82电流级(currentlevel,CL);ECAP平均阈值分别为188.71±15.19、194.61±10.21、185.07±11.52CL;ESR平均阈值分别为210.10±16.16、209.81±14.24、204.55±12.90CL。EABR阈值与主观阈值间、ESR阈值与最大舒适强度间显著相关(P<0.01);ECAP阈值与主观阈值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EABR是判断人工耳蜗植入者听觉传导功能的有效客观方法;EABR和ESR阈值的测定可协助判断人工耳蜗植入者的主观阈值和最大舒适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 神经反应遥测 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 电诱发镫骨肌反射 主观心理物理测试
下载PDF
影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预后的相关指标 被引量:19
13
作者 戴晓蓉 王继华 +3 位作者 陈杰 胡艳辉 郭亚萍 王美红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预后的相关指标。方法对109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行面神经病变定位、House-Brackmann(H-B)分级及神经电生理检查。随访半年,以H-B分级法评估预后,分为预后好组(1∽2级)及预后差组(3∽6级),两组的... 目的探讨影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预后的相关指标。方法对109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行面神经病变定位、House-Brackmann(H-B)分级及神经电生理检查。随访半年,以H-B分级法评估预后,分为预后好组(1∽2级)及预后差组(3∽6级),两组的临床及电生理指标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根据H-B分级法,将患者分为预后好组89例,预后差组20例。与预后好组比较,预后差组年龄及入院时H-B分级4级的比率显著升高,入院时H-B分级3级的比率显著降低(均P〈0.001)。预后好组及预后差组膝状神经节、面神经管镫骨神经以上、面神经管镫骨神经以下、茎乳孔以外病变比率依次增高和降低,且预后差组膝状神经节病变比率显著高于,茎乳孔以外病变显著低于预后好组(均P〈0.001)。预后差组患侧面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MAP)潜伏期、波幅下降比及F波消失率显著高于,波幅显著低于预后好组(均P〈0.001)。年龄(OR=2.545,95%CI:1.155∽5.608,P〈0.05)、面神经病变部位(OR=0.178,95%CI:0.075∽0.426,P〈0.01)、患侧面神经CMAP潜伏期(OR=1.843,95%CI:1.574∽9.271,P〈0.05)及波幅下降比(OR=2.447,95%CI:0.577∽5.631,P〈0.05)是预后差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年龄、面神经病变部位、患侧面神经CMAP潜伏期及波幅下降比是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预后 复合肌肉电位动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阿霉素眶下神经注射后对兔三叉神经节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云生 王智强 +2 位作者 郭丽华 张廷国 孙善珍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47-452,共6页
目的观察阿霉素对兔眶下神经及三叉神经节的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阿霉素20μl注入眶下神经。从三叉神经复合动作电位、阿霉素自体荧光和形态学3个方面分不同时期对眶下神经、三叉神经节的病理生理改变予以观察。结果在适当浓度阿霉素... 目的观察阿霉素对兔眶下神经及三叉神经节的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阿霉素20μl注入眶下神经。从三叉神经复合动作电位、阿霉素自体荧光和形态学3个方面分不同时期对眶下神经、三叉神经节的病理生理改变予以观察。结果在适当浓度阿霉素作用下,阿霉素自体荧光于注射后10h出现,20h后达到高峰。复合动作电位振幅10h后开始降低,20h后基本消失。6个月后观察无恢复。术后15d始,可观察到病理改变,随时间延长而加重。6个月后无神经细胞再生表现。坏死神经和三叉神经节周围组织未见形态学改变。结论阿霉素可引起神经轴突和与其对应的神经元的永久损害。其作用有高度的选择性和自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节 阿霉素 自杀性传导 动作电位 自体荧光
下载PDF
倡议树立方剂“主效应”研究的新思路——对中药复方作用机制与配伍机制研究的新思考 被引量:16
15
作者 翁小刚 李玉洁 +5 位作者 陈颖 杨庆 王娅杰 李琦 蔡维艳 朱晓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3782-3786,共5页
中药对机体的调节杂泛性和机体处置中药的复杂差异性,仍是科学阐释中药作用机制和提高疗效的障碍,新近"多成分单靶点叠加作用"假说,认为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网络中局部靶点可存在相似多成分的药效叠加作用。该文作者进... 中药对机体的调节杂泛性和机体处置中药的复杂差异性,仍是科学阐释中药作用机制和提高疗效的障碍,新近"多成分单靶点叠加作用"假说,认为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网络中局部靶点可存在相似多成分的药效叠加作用。该文作者进而认为,中药多成分只能在有限条件/浓度下起叠加作用,由于中药-机体系统杂泛性,在药效单靶点上更多显现的是多成分叠加与竞争/拮抗并存的复杂作用,此复杂作用可能是影响中药多靶点协同作用的关键,理论上,选择和创造单靶点叠加作用,可实现中药的科学配伍、疗效提高与毒性减弱。该文根据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特点,及"叠加作用"假说等,提出方剂"主效应"研究思路--中药(复方)作用多样、复杂,如何更好地研究中药复方配伍机制和提高疗效?应该从中药复杂多样的作用中筛选与临床具体病证相关的某一或某几个"作用效应"作为方剂"主效应",方剂"主效应"是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宏观体现,方剂"主效应"研究至少可以包含2个方面,一是方剂"主效应"的药动学应用研究,二是方剂"主效应"的药效作用研究:在某一具体临床使用中,仅仅是应用方剂治疗某一临床病证的作用,那么这一作用可视为当下该方剂的主效应,此时,如能研究得出该"主效应"的药动学规律(如主效应时间曲线,主效应-剂量相关性等),可制定此方剂治疗该病证的临床优化用药方案;主效应的作用研究上,主要有2个要素,其一,机体的哪些药物靶点与"主效应"直接相关,也即找出"主效应"的靶点网络,其二,"主效应"靶点网络中单个靶点受哪些药物成分调控(正相关、负相关),调控的成分浓度或数量变化会引起单靶点药效的何种变化,进而会引起多靶点协同作用的何种变化。此两要素将是最终阐释中药作用机制和配伍机制的研究关键。通过对方剂"主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主效应 中药配伍 作用机制 叠加作用 复杂作用
原文传递
游泳训练与大鼠骨骼肌细胞膜电位及Na~+,K~+-ATP酶活性之间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0
16
作者 马强 李文选 窦兰君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SCD 1995年第3期221-224,共4页
大鼠腓肠肌在10Hz电刺激持续收缩运动中,肌细胞膜电位表现为静息电位(RP)和复合动作电位(CAP)幅值呈下降的趋势,且CAP的时程展宽。经过9周的游泳训练后,训练组动物整体的运动耐力明显提高;在相同的持续收缩运动时... 大鼠腓肠肌在10Hz电刺激持续收缩运动中,肌细胞膜电位表现为静息电位(RP)和复合动作电位(CAP)幅值呈下降的趋势,且CAP的时程展宽。经过9周的游泳训练后,训练组动物整体的运动耐力明显提高;在相同的持续收缩运动时间内,训练组的RP和CAP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并发现训练组NAa ̄+,K ̄+-ATP酶活性明显提高(P<0.01)。结果提示,体力训练使肌细胞膜的功能产生了适应性变化,提高了对运动的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 游泳训练 骨骼肌 腺苷三磷酸酶
下载PDF
一种异向复动抽芯机构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孙雪娇 张如华 +1 位作者 萧辉 熊勇勇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4-56,共3页
应用斜面原理,设计了一种大滑块内置小滑块的机构,实现了先完成小孔型芯正向抽芯,再进行侧型芯抽芯的顺序动作。阐述了倾斜角和导滑长度设计要点,及该机构的工作过程。该机构避免了产品出现拼缝、毛边,降低了模具制造成本。该机构构造简... 应用斜面原理,设计了一种大滑块内置小滑块的机构,实现了先完成小孔型芯正向抽芯,再进行侧型芯抽芯的顺序动作。阐述了倾斜角和导滑长度设计要点,及该机构的工作过程。该机构避免了产品出现拼缝、毛边,降低了模具制造成本。该机构构造简单,工作可靠,已在实际生产中稳定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 复动抽芯 机构设计
下载PDF
油菜蚜虫混合种群损失当量与复合防治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侯有明 刘绍友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7-51,共5页
采用自然开放式大田系统调查,对油菜蚜虫混合种群为害损失进行研究,提出一个新的混合蚜群特征的综合度量指标——“累积蚜量为害指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油菜蚜虫混合种群损失当量及其模似模型,得三类蚜虫的为害当量。即:①苗期,桃蚜:... 采用自然开放式大田系统调查,对油菜蚜虫混合种群为害损失进行研究,提出一个新的混合蚜群特征的综合度量指标——“累积蚜量为害指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油菜蚜虫混合种群损失当量及其模似模型,得三类蚜虫的为害当量。即:①苗期,桃蚜:萝卜蚜=1:0.8834;②苔花期,桃蚜:萝卜蚜:甘蓝蚜=1:1.1282:1.3725;③荚果期,桃蚜:萝卜蚜:甘蓝蚜=1:1.7394:2.5298。并组建了混合种群损失(?)量模型与多元回归模型,制订了油菜蚜虫混合种群的复合防治指标。通过对1991—1992年田间实际应用(?)表明,二模型的决策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与田间实际状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蚜虫 混合种群 损失当量 防治
原文传递
氯胺酮对外周神经传导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宋学军 张剑峰 +1 位作者 曾因明 赵志奇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446-449,共4页
12只戊巴比妥钠麻醉的猫,观察了神经干局部和静脉使用氯胺酮(ketamine,KET)对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显示:(1)局部施加较高浓度的KET(3.6、7.2、36、72和180mmol)对Aβ,A和C波... 12只戊巴比妥钠麻醉的猫,观察了神经干局部和静脉使用氯胺酮(ketamine,KET)对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显示:(1)局部施加较高浓度的KET(3.6、7.2、36、72和180mmol)对Aβ,A和C波具非选择性可逆性抑制作用,且与剂量呈正相关。而较低浓度的KET(0.9和1.8mmol)对动作电位不仅不抑制,反而有兴奋效应;(2)静脉注射 KETS和 10mg/kg对约半数的 Aβ,A和 C波有兴奋作用,而无抑制效应。上述结果表明,KET可以通过非突触作用直接影响外周神经冲动的传导,而较高浓度和较低浓度的KET则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分别对神经冲动的传导产生抑制和兴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复合动作电位 外周神经 神经传导
原文传递
谷氨酸对豚鼠耳蜗传入神经元的兴奋毒性损害 被引量:8
20
作者 蒋明 孙虹 +1 位作者 张永全 贺广湘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谷氨酸导致豚鼠耳蜗传入神经元兴奋性损伤性质及耳蜗形态、电生理改变。方法 :经耳蜗鼓阶灌注高浓度谷氨酸 (Glu H ,2 0mmol/L ,1 0 μl)、低浓度谷氨酸 (Glu L ,1 0mmol/L ,1 0 μl)后检测不同时点复合动作电位 (CAP...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谷氨酸导致豚鼠耳蜗传入神经元兴奋性损伤性质及耳蜗形态、电生理改变。方法 :经耳蜗鼓阶灌注高浓度谷氨酸 (Glu H ,2 0mmol/L ,1 0 μl)、低浓度谷氨酸 (Glu L ,1 0mmol/L ,1 0 μl)后检测不同时点复合动作电位 (CAP)反应阈 ,并观察耳蜗显微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①Glu L组 (≤ 1d)及Glu H组CAP反应阈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 (P <0 .0 0 1 ) ;Glu L组 (≥ 1周 )CAP反应阈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②两给药组 (Glu H ,Glu L)蜗轴半薄切片Ⅰ型螺旋神经节细胞部分出现空泡样变化 ,胞浆变淡 ,胞核皱缩 ;正常对照组与给药组 (Glu H)之间螺旋神经节细胞病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③两给药组电镜下耳蜗传入神经树突末梢、有髓神经纤维、Ⅰ型螺旋神经节细胞有变性坏死 ,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Glu L组的神经元病变 4周内可基本恢复 ,而Glu H组进行性加重 ,由变性发展到坏死。结论 :谷氨酸鼓阶灌注可导致豚鼠耳蜗传入神经元形态和功能的损害。小剂量 (1 0mmol/L)的谷氨酸可导致耳蜗传入神经系统的可逆性损害 ,而大剂量 (2 0mmol/L)的则可导致不可逆的神经元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兴奋性毒性 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传入神经元 复合动作电位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