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精炮制前后成分及药效变化初步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钟凌云 张莹 +1 位作者 霍慧君 龚千锋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08-1511,共4页
目的:探讨黄精炮制前后成分及药效变化,从成分与药效变化关联性角度探讨黄精炮制机制。方法:制备得到黄精生、制品,比较生、制品不同溶剂提取部位HPLC图谱,并对炮制前后差异较大的二氯甲烷部位进行成分分析和药效试验。结果:通过比对,... 目的:探讨黄精炮制前后成分及药效变化,从成分与药效变化关联性角度探讨黄精炮制机制。方法:制备得到黄精生、制品,比较生、制品不同溶剂提取部位HPLC图谱,并对炮制前后差异较大的二氯甲烷部位进行成分分析和药效试验。结果:通过比对,黄精炮制前后二氯甲烷部位主要变化成分之一为5-羟甲基糠醛,经炮制后其含量显著增加;与生品组相比,制黄精二氯甲烷部位能显著提高小鼠碳粒廓清指数(P<0.05)和吞噬系数(P<0.05),提示其能明显提高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结论:制黄精增强免疫功能可能与炮制后5-羟甲基糠醛含量变化相关,本实验为阐明黄精炮制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炮制 成分变化 药效变化
下载PDF
铁皮石斛发酵酒品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任运红 徐雅囡 +2 位作者 钟淳菲 杨子银 杜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2-96,共5页
以铁皮石斛为原料,研究了产乳酸芽孢杆菌(Bacillus sp.)DU-106和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171发酵铁皮石斛酒的理化性质,并测定了发酵前后的活性成分、有机酸组成及含量、发酵酒体组成成分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芽... 以铁皮石斛为原料,研究了产乳酸芽孢杆菌(Bacillus sp.)DU-106和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171发酵铁皮石斛酒的理化性质,并测定了发酵前后的活性成分、有机酸组成及含量、发酵酒体组成成分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芽孢杆菌∶酿酒酵母=1∶10(V/V),接种2%菌种活化液,30℃发酵7 d。此优化条件下,铁皮石斛酒的p H值为3.75,总酸含量为0.98%,酒精度为5.2%vo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发酵后多糖含量增加至4.99 g/L,花色苷含量增加至16.82 mg/L,有机酸含量发生明显变化,其中酒石酸、乳酸、乙酸、柠檬酸含量分别升高至280.39 mg/L、126.28 mg/L、55.19 mg/L、16.78 mg/L,苹果酸含量由53.01 mg/L降低至33.86 mg/L,且发酵前后组分差异显著,发酵后产生了2,5-二羟基-3-噻吩羧酸等化合物。混合菌发酵促进了铁皮石斛中有益物质的溶出,提高了铁皮石斛酒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产乳酸芽孢杆菌 酿酒酵母 发酵酒 理化性质 成分变化
下载PDF
黑豆发芽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15
3
作者 鲍会梅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共4页
探究黑豆在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在20℃发芽7 d对黑豆中各营养成分发芽前后含量进行测定。未发芽前黑豆中几乎不含VC,发芽后VC逐渐增加;黑豆干种子中不含有叶绿素,发芽5 d后叶绿素急剧增加;异黄酮在发芽过程中逐渐增加,在发芽第6... 探究黑豆在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在20℃发芽7 d对黑豆中各营养成分发芽前后含量进行测定。未发芽前黑豆中几乎不含VC,发芽后VC逐渐增加;黑豆干种子中不含有叶绿素,发芽5 d后叶绿素急剧增加;异黄酮在发芽过程中逐渐增加,在发芽第6天达到最大值为0.39 g/100 g;蛋白质的含量由发芽前36 g/100 g先下降至34.56g/100 g,后又上升至39.56 g/100 g;多酚的含量出现2个峰值,第4天达到最大值182 mg/100 g,必需氨基酸总量不断增加;黑豆在发芽过程中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呈持续上升的趋势。黑豆经过发芽培育在发芽5~6 d食用对人体更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发芽 成分变化 营养特性
原文传递
复发性尿路结石成分变化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伟 马凤宁 +4 位作者 彭瑞鲜 林志远 施国伟 丁强 何家扬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52-756,共5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尿路结石成分发生改变的比例、危险因素和变化趋势。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复发性尿路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8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61例,女24例,上尿路68例,下尿路17例,首次发病中位年龄为5... 目的:探讨复发性尿路结石成分发生改变的比例、危险因素和变化趋势。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复发性尿路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8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61例,女24例,上尿路68例,下尿路17例,首次发病中位年龄为51岁,发病2次者70例,3次者12例,>3次者3例。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测定结石成分,分析复发前后结石成分发生改变的情况。预测变量为结石类型、复发时间和复发次数,结果变量为结石成分改变。探讨复发结石成分变化的危险因素时,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结石复发时成分发生改变者26例(30.6%)。单因素分析发现,复发时间为1~5年患者结石成分改变的RR为复发时间<1年或>5年患者的0.518(95%CI0.277~0.967,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复发时间1~5年的OR为0.231(95%CI0.075~0.707,P=0.010)。结石类型和发病次数不是复发结石成分改变的危险因素。在结石成分的变化趋势中,感染性结石和草酸钙结石间的互相转变现象最常见。草酸钙结石患者复发时有20.0%演变为感染性结石,而感染性结石有29.2%变为草酸钙结石。结论复发性尿路结石患者中,结石成分发生改变的比例约占1/3。感染性结石和草酸钙结石之间的互相转变现象最常见。复发时间是预测结石成分发生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时间<1年或>5年的患者应重复行结石成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结石症 复发 结石分析 成分改变 复发时间
原文传递
Mechanism of Slag Composition Change During Electroslag Remelting Process 被引量:12
5
作者 ZHAO Jun-xue CHEN Yan-mei LI Xiao-ming CUI Ya-ru LU Xiao-tao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24-28,53,共6页
The mass loss rate of CaF2-CaO-Al2O3-SiO2-MgO slag system originated from ANF-6 was studied with CaF2, CaO, Al2O3, SiO2 or MgO content as variables. The method of quadratic regression orthogonal design was used for th... The mass loss rate of CaF2-CaO-Al2O3-SiO2-MgO slag system originated from ANF-6 was studied with CaF2, CaO, Al2O3, SiO2 or MgO content as variables. The method of quadratic regression orthogonal design was used for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ass loss rate of slag can be increased by 6% with CaF2 changing from 50%to 65%. Mass loss increases with SiO2 , Al2O3 and MgO adding and decreases with CaO content increasing. Because of the reaction between oxide and fluoride in the slag pool, apparent mass loss of CaF2-Al2O3 CaO-SiO2 MgO slag system appears at melting point. This will cause obvious composition change of electroslag. In addition, the segregation occurs in the slag skin forming process. This is another reason causing the composition change of electrosl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SLAG DSC-TG analysis quadratic regression orthogonal design composition change
原文传递
化学预处理提高酒糟生物质酶解糖化效果 被引量:12
6
作者 任海伟 徐娜 +6 位作者 李金平 张轶 李志忠 王永刚 刘晓风 张涛 孙永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39-246,共8页
为促进酒糟生物质的酶解糖化,筛选适宜的预处理方法,以脱除木质素,提高综纤维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之和)保留率为目标,研究比较了酸-超声波耦合(ultrasound-assisted acid pretreatment,UAAP)、液氨(pretreatment by soaking in aqueous ... 为促进酒糟生物质的酶解糖化,筛选适宜的预处理方法,以脱除木质素,提高综纤维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之和)保留率为目标,研究比较了酸-超声波耦合(ultrasound-assisted acid pretreatment,UAAP)、液氨(pretreatment by soaking in aqueous ammonia,PSAA)、碱性双氧水(alkaline hydrogen peroxide pretreatment,AHPP)和酸性亚硫酸氢盐(bisulfite pretreatment,BP)4种预处理法对酒糟化学组分、结构特性和酶解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余3种方法相比,BP法处理后酒糟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保留率最高,分别为84.59%和84.87%,即综纤维素保留率为84.68%。与未处理酒糟(unpretreatment,UP)相比,4种方法预处理后酒糟的综纤维素酶解得率分别提高了49.12%(酸-超声波,UAAP)、55.48%(液氨,PASS)、92.79%(碱性双氧水,AHPP)和99.15%(酸性亚硫酸氢盐,BP),其中BP法对酒糟酶解糖化的促进作用最有效。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X-衍射(X-ray differaction,XRD)结果显示,酒糟经不同方法预处理后表观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木质纤维网络结构遭到破坏,表面呈现无规则或形状各异的膨松状态,沟壑明显,孔隙率增加,比表面积增大,有利于提高水解酶的可及性。化学组分和结构特性的变化说明酒糟的酶解得率与综纤维素的保留、木质素的去除、表面微观形貌变化以及纤维素结晶度等因素直接相关。总之,酸性亚硫酸氢盐(BP)法是适用于酒糟生物质糖化预处理的一种有效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纤维素 酒糟 预处理 酶解糖化 组分变化 结构特性
下载PDF
热处理对硅脱氧304不锈钢内氧化物夹杂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雪良 杨树峰 +1 位作者 李京社 翟俊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2-38,共7页
为阐明热处理对固态钢中夹杂物特性的影响,利用电阻炉对硅脱氧304不锈钢在1 250℃下进行了热处理,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热处理前后试样内氧化物夹杂的形貌、尺寸和成分等特性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热处理前,试样内夹杂物主要为球形... 为阐明热处理对固态钢中夹杂物特性的影响,利用电阻炉对硅脱氧304不锈钢在1 250℃下进行了热处理,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热处理前后试样内氧化物夹杂的形貌、尺寸和成分等特性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热处理前,试样内夹杂物主要为球形的单相CaO-SiO2-Al2O3-MnO-(Cr2O3),部分夹杂物边缘伴有少量Mn S。在1 250℃下热处理1 h后,部分尺寸小于4μm的夹杂物表面析出棱角状的MnO-Al2O3-Cr2O3相。随着热处理时间增加至2.5 h,能够析出MnO-Al2O3-Cr2O3相的夹杂物尺寸增加,且新析出相在夹杂物表面逐渐长大。对于热处理后仍以单相CaO-SiO2-Al2O3-MnO-(Cr2O3)形式存在的夹杂物,CaO组元减少,MnO组元增加,Cr2O3,SiO2和Al2O3组元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脱氧304不锈钢 热处理 氧化物夹杂 成分变化
原文传递
基于AHP-CRITIC复合加权法优选厚朴姜炙工艺及姜炙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祁玉芳 范星晨 +4 位作者 汪思晨 苏雨桉 张科卫 毛春芹 陆兔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806-3814,共9页
以外观性状、标准汤剂出膏率及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比较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基于指标相关性的权重确定方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CRITIC)、AHP-CRITIC复... 以外观性状、标准汤剂出膏率及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比较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基于指标相关性的权重确定方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CRITIC)、AHP-CRITIC复合加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并计算多指标综合评分,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姜汁用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对姜厚朴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到厚朴姜炙的最佳工艺参数,再以水代替姜汁,比较分析厚朴、姜厚朴、水厚朴三者差异,初步探讨厚朴姜炙的炮制机制。结果显示采用AHP-CRITIC复合加权法确定外观性状、标准汤剂出膏率及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含量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134、0.287、0.579。厚朴姜炙的最佳工艺为姜汁用量8%、闷润时间120 min、炒制温度100℃、炒制时间7 min。厚朴经姜炙后紫丁香酚苷和木兰花碱含量均降低,厚朴、姜厚朴及水厚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姜厚朴>厚朴>水厚朴,推测厚朴姜炙后临床疗效发生变化与内在成分变化相关。优化所得的厚朴姜炙工艺稳定、可行,可以为其现代化生产加工过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 姜炙 工艺优化 AHP-CRITIC复合加权法 Box-Behnken响应面法 含量测定 成分变化
原文传递
带油环凝析气藏注气吞吐采出流体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彬 杜建芬 +3 位作者 刘奇 张艺 李道清 王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8-51,共4页
凝析气藏注气吞吐可提高采收率,但凝析气藏注气吞吐实验一般多研究注气量、注气速度及采收率的变化,而缺乏对注气后采出流体组分变化规律的研究。在建立带油环凝析气藏多次注气吞吐室内物理模拟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了带油环凝析气藏... 凝析气藏注气吞吐可提高采收率,但凝析气藏注气吞吐实验一般多研究注气量、注气速度及采收率的变化,而缺乏对注气后采出流体组分变化规律的研究。在建立带油环凝析气藏多次注气吞吐室内物理模拟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了带油环凝析气藏衰竭式开采后注气吞吐开采实验。结果表明:凝析气注气吞吐开采过程中,随注气吞吐次数增多,产出流体N_(2)+C_(1)含量降低,C_(2)—C_(4)和C_(5)^(+)含量升高;随着注气吞吐次数增加,采出流体组成变化越来越小,至第4次注气吞吐后流体组成基本不变。油环油注气吞吐过程中,产出流体N_(2)+C_(1)含量高,而C_(2)—C_(6)和C_(7)^(+)含量低;随着注气吞吐次数增加,采出流体N_(2)+C_(1)在初始几次注气吞吐中升高较明显,C_(2)—C_(6)和C_(7)^(+)含量明显降低,注气吞吐达到9次时,采出流体组成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注气吞吐 油环 衰竭式开采 采收率 采出流体 组分变化
下载PDF
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动物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国良 黄忠良 +1 位作者 欧阳学军 彭闪江 《四川动物》 CSCD 2002年第2期72-75,共4页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特殊的地理环境 ,使之在生物进化史上一直是物种的繁育、演化中心之一。据初步调查 ,本区计有各类动物 6 8目 (亚目 ) ,34 7科 ,110 3种 ,其中有许多原始物种。本区动物具很强的热带亚热带特色 ,它的形成与本区地质、...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特殊的地理环境 ,使之在生物进化史上一直是物种的繁育、演化中心之一。据初步调查 ,本区计有各类动物 6 8目 (亚目 ) ,34 7科 ,110 3种 ,其中有许多原始物种。本区动物具很强的热带亚热带特色 ,它的形成与本区地质、生物进化史和植被类型密切相关。在多种因素作用下 ,该区的动物群落处于不断变化中。为了保护好这一珍贵的动物种质资源库 ,有必要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动物 物种多样性 组成变化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主要组分的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瑞 郑永战 +3 位作者 李晨曦 刘艳阳 梅鸿献 汪学德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4-39,共6页
对不同萌发时间芝麻种子的主要组分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主要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芝麻芽苗菜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依据。结果表明: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长度、胚轴长度、鲜质量增加,轴径无明显变化;驻... 对不同萌发时间芝麻种子的主要组分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主要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芝麻芽苗菜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依据。结果表明: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长度、胚轴长度、鲜质量增加,轴径无明显变化;驻芝19号、赣芝10号、郑芝HL05在萌发过程中粗纤维含量分别由3. 42%、3. 45%、3. 02%增加到8. 10%、9. 14%、8. 12%;总糖含量分别由12. 09%、10. 82%、10. 77%增加至30. 45%、30. 03%、23. 20%;粗脂肪含量均下降50%左右;总酚含量分别由1. 74、2. 28、6. 24 mg/g上升至13. 80、14. 15、13. 49 mg/g。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亚油酸含量减少,亚麻酸含量增加。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总糖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粗纤维含量、胚轴长度、胚根长度、轴径极显著正相关;粗纤维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胚轴长度、胚根长度、轴径呈显著正相关;粗脂肪含量与胚轴长度、胚根长度、轴径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主要组分含量变化的转折点是萌发24 h,萌发0~72 h,总糖、粗纤维、总酚含量增加,粗脂肪含量下降,主要脂肪酸组成无明显变化,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萌发 组分变化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AHP-熵权法优选黑顺片炮制工艺及生物碱类成分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宫静雯 季德 +9 位作者 徐瑞杰 李昱 薛蓉 屈凌芸 毛春芹 高波 郭志俊 胡雨 陆兔林 张科卫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7686-7695,共10页
目的采用主观评价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熵权法优选黑顺片炮制工艺,探究炮制过程中生物碱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外观性状、水溶性浸出物、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含量、苯甲酰乌头原碱含量、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含... 目的采用主观评价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熵权法优选黑顺片炮制工艺,探究炮制过程中生物碱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外观性状、水溶性浸出物、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含量、苯甲酰乌头原碱含量、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含量、双酯型生物碱总量作为评价指标,基于单因素考察结果,以煮制时间、水漂次数、蒸制时间、干燥温度为主要因素建立正交实验,通过AHP-熵权法优选黑顺片最佳炮制工艺参数。采用HPLC法对各炮制环节的附子进行含量测定,分析比较6种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变化。结果在质量分数20%以上的胆巴溶液中浸泡能达到防腐的目的,且浸泡20 d以上附子的质量相对稳定。黑顺片炮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煮制时间8 min,水漂次数4次,蒸制时间3 h,干燥温度60℃;炮制过程中双酯型生物碱总量逐渐降低,泡胆和漂洗过程单酯型生物碱含量降低,煮制和蒸制过程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升高。结论实验优化所得的黑顺片炮制工艺合理、稳定、可行,炮制过程中各环节对酯型生物碱类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为进一步探讨黑顺片的现代炮制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顺片 主观评价层次分析-熵权法 炮制工艺 含量测定 成分变化 苯甲酰新乌头原碱 苯甲酰乌头原碱 苯甲酰次乌头原碱 新乌头碱 次乌头碱 乌头碱
原文传递
不同乳酸菌对椰子水饮料的发酵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邵璐滢 刘四新 +3 位作者 刘晓兰 蔡坤 李从发 邓健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1-46,148,共7页
以椰子水为原料,利用6株乳酸菌:发酵乳杆菌L20、面包乳杆菌32-2-2、短乳杆菌64-1、植物乳杆菌A33、嗜热链球菌IFFI6038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CICC6045发酵椰子水制备饮料,分析测定发酵椰子水主要成分、抑菌活性和感官评价的变化。试... 以椰子水为原料,利用6株乳酸菌:发酵乳杆菌L20、面包乳杆菌32-2-2、短乳杆菌64-1、植物乳杆菌A33、嗜热链球菌IFFI6038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CICC6045发酵椰子水制备饮料,分析测定发酵椰子水主要成分、抑菌活性和感官评价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发酵48 h时,面包乳杆菌32-2-2发酵椰子水饮料总酸含量最高,达10.85 g/L;植物乳杆菌A33发酵椰子水饮料pH值最低为3.1;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CICC6045发酵椰子水饮料还原糖含量最低为0.03 g/L;植物乳杆菌A33的抑菌谱最广;抑菌活性与pH值和乳酸含量呈显著相关性。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发酵椰子水感官评分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椰子水 发酵 成分变化 抑菌活性
下载PDF
生姜调味料酒沉淀分析及控制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苏蓝田 毛健 周志磊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54-1058,共5页
对生姜调味料酒的沉淀进行分离与分析,结合料酒酒液中的成分变化探究料酒沉淀的原因,并以姜辣素添加量、p H、乙醇体积分数、食盐添加量为试验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考察调配工艺对料酒的稳定性的影响,为生姜调味料酒的开... 对生姜调味料酒的沉淀进行分离与分析,结合料酒酒液中的成分变化探究料酒沉淀的原因,并以姜辣素添加量、p H、乙醇体积分数、食盐添加量为试验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考察调配工艺对料酒的稳定性的影响,为生姜调味料酒的开发提供参考。研究表明,蛋白质,多酚,多糖和铁是生姜调味料酒沉淀中的主要成分,它们在沉淀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4.58%,5.45%,15.56%,2.23%;生姜调味料酒的最佳调配工艺为:生姜提取添加量(以姜辣素含量计)为72 mg/L,料酒p H为3.6,调配用黄酒中乙醇体积分数为10%,食用盐添加量10 g/L,此条件下生姜调味料酒储藏6个月后平均透光率达94.4%,有良好的储藏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调味料酒 沉淀分析 成分变化 调配工艺
下载PDF
蜂蜜成熟过程中主要成分和抑菌特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欧爱群 郭娜娜 +3 位作者 刘富海 刘然 彭文君 李江红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1-106,共6页
为探究蜂蜜在自然成熟过程中其主要成分和抑菌特性变化,为生产成熟蜂蜜提供理论基础,以低、高浓度和封盖蜂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淀粉酶值、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对蜂蜜进行成分分析,以及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试3种蜂蜜对大... 为探究蜂蜜在自然成熟过程中其主要成分和抑菌特性变化,为生产成熟蜂蜜提供理论基础,以低、高浓度和封盖蜂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淀粉酶值、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对蜂蜜进行成分分析,以及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试3种蜂蜜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低浓度蜂蜜的水分含量为(241.12±11.02)mg·g^-1,显著高于高浓度蜂蜜和封盖蜂蜜(P<0.05)。随着蜜蜂成熟度的升高,其脯氨酸、果糖的含量以及淀粉酶活性显著上升(P<0.05),蔗糖含量显著下降(P<0.05)。体外抑菌结果显示,3种蜂蜜样品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产生强烈的抑菌效果,抑菌率达到85%以上,且高浓度蜂蜜和封盖蜂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显著优于低浓度蜂蜜(P<0.05)。综上所述,水分含量、淀粉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蜂蜜的成熟度;蜂蜜普遍具有较强的抑菌能力,且随着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蜂蜜 成分变化 淀粉酶值 脯氨酸 抑菌能力
下载PDF
减氧空气与轻质原油低温氧化反应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云飞 魏建光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7-213,共7页
塔河北区块轻质原油与减氧空气在温度和压力作用下,探究其组分变化情况和耗氧量规律。在室内使用高温高压反应釜开展原油静态氧化实验,较为系统地研究不同含氧量及不同注气量的减氧空气对原油的氧化作用;并利用色谱分析对烃类分析,收集... 塔河北区块轻质原油与减氧空气在温度和压力作用下,探究其组分变化情况和耗氧量规律。在室内使用高温高压反应釜开展原油静态氧化实验,较为系统地研究不同含氧量及不同注气量的减氧空气对原油的氧化作用;并利用色谱分析对烃类分析,收集反应气体进行气体分析,气体组分和原油组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原油样本与减氧空气发生低温氧化反应,重质组分C_(21)以上的组分均下降,低于C_(13)的轻质组分含量均上升;②原油氧化效果随着含氧量上升而增强,反应过程组分对应“拐点”靠前;③含氧量一定时,改变油气比,反应对应的“拐点”不变;含氧量为下降趋势后趋于平缓;④低温氧化过程生成的CO_(2)含量为上升趋势后趋于平缓;⑤在油藏温度(160℃)下,原油主要涉及2个反应热裂解和加氧反应。热裂解反应与含氧量无关,和温度有关,主要反应温度是160~200℃。高碳组分沥青质等重质组分会分解成饱和烃。加氧反应主要是芳香烃,胶质加氧反应也会生成沥青质。当2种反应同时存在时,沥青质参与热裂解的含量大于加氧反应芳香烃等生成的沥青质量,会导致沥青质含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氧空气 含氧量 低温氧化 轻质原油 组分变化
下载PDF
杜仲炮制历史沿革及近20年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贺亚男 刘昱 +2 位作者 王芳 张定堃 杨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4期593-598,共6页
对杜仲近20年的炮制工艺进展进行梳理,分析与讨论了杜仲新炮制工艺的发展前景、炮制过程中成分转化规律及不同炮制品药效作用,以期推动杜仲炮制工艺的现代化与智能化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中药炮制产业与临床用药。
关键词 杜仲 炮制 盐炙 成分变化 药效研究
下载PDF
三峡水库典型暴雨过程径流泥沙来源组成变化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思璇 袁晶 +1 位作者 朱玲玲 吕超楠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8-43,共6页
近年来,受上游干支流水库拦沙、降雨变化和水土保持等因素的影响,三峡入库泥沙锐减,支流来沙占比增大且局地暴雨集中输沙等新现象逐步显现。基于长时间序列资料,分析了近40年来10场典型暴雨过程中径流和泥沙的来源,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上... 近年来,受上游干支流水库拦沙、降雨变化和水土保持等因素的影响,三峡入库泥沙锐减,支流来沙占比增大且局地暴雨集中输沙等新现象逐步显现。基于长时间序列资料,分析了近40年来10场典型暴雨过程中径流和泥沙的来源,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上游主降雨带常位于嘉陵江、岷江和沱江流域,暴雨洪水的主要产流产沙区与主要降雨区基本一致。典型暴雨期间三峡入库径流地区组成变化不大,主要来自于金沙江、岷江和嘉陵江。在溪洛渡和向家坝水库建成前,三峡入库泥沙以金沙江流域占比最大,在溪洛渡和向家坝水库蓄水运用后,在场次暴雨中金沙江向家坝站输沙总量的占比不足1%,岷江、沱江和嘉陵江的占比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水沙来源 典型暴雨 组成变化
下载PDF
304不锈钢激光深熔焊元素蒸发及焊缝合金含量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桐 杨立军 +2 位作者 邱文聪 杨瑞霞 李桓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9,129,共6页
通过模拟和试验的方法对激光深熔焊304不锈钢焊缝合金成分变化进行了研究.利用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对母材及焊缝中的Fe,Cr,Mn,Ni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基于对焊接熔池温度场和流场的计算,建立了深熔激光焊元素蒸发和焊缝合金含量变化的模... 通过模拟和试验的方法对激光深熔焊304不锈钢焊缝合金成分变化进行了研究.利用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对母材及焊缝中的Fe,Cr,Mn,Ni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基于对焊接熔池温度场和流场的计算,建立了深熔激光焊元素蒸发和焊缝合金含量变化的模型.结果表明,深熔激光焊元素蒸发主要发生在小孔及熔池表面,其中小孔内金属蒸发强烈,而小孔外的熔池表面蒸发量较小.与母材相比,焊缝中Mn,Cr元素含量减少,而Ni,Fe元素含量增加.焊缝合金含量变化随焊接功率增大而减小,但对于焊接速度的改变不敏感.计算结果与试验检测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熔激光焊 元素蒸发 合金含量变化 不锈钢
下载PDF
红外光谱法分析加热对食用油成分变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爱娟 王少卿 贺韶亚 《中国食品添加剂》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7-90,共4页
以绿珍珠牌特级初榨橄榄油、鲁花压榨葵花籽油、金龙鱼食用调和油和鲁花5S一级压榨花生油等四种具有代表性的食用油为研究对象,将其用恒温磁力搅拌器分别加热到100℃、120℃、150℃和180℃并保持1小时,冷至室温后在4000~400cm^(-1)范围... 以绿珍珠牌特级初榨橄榄油、鲁花压榨葵花籽油、金龙鱼食用调和油和鲁花5S一级压榨花生油等四种具有代表性的食用油为研究对象,将其用恒温磁力搅拌器分别加热到100℃、120℃、150℃和180℃并保持1小时,冷至室温后在4000~400cm^(-1)范围内进行红外扫描。结果表明:常温时四种食用油主要成分差别不大;加热后四种食用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都降低,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增加,甘油三酯、碳骨架等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金龙鱼食用调和油,加热至120℃时其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开始降低,继续加热至180℃时含量剧烈下降至不足常温的四分之一,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则迅速上升。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建议人们烹饪时,尽量不要长时间高温加热食用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食用油 加热 成分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