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地轨道空间碎片清除成本与控制策略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欣 宋英华 罗熹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8-102,共5页
为解决空间碎片完全清除成本估算问题,文中提出将空间碎片清除技术分成地基清除技术和基于航天器的清除技术。通过对不同种类的清除方法进行成本核算,得到了仅发射航天器、使用地基清除LEO,发射航天器仅清除MEO和GEO以及使用地基清除LE... 为解决空间碎片完全清除成本估算问题,文中提出将空间碎片清除技术分成地基清除技术和基于航天器的清除技术。通过对不同种类的清除方法进行成本核算,得到了仅发射航天器、使用地基清除LEO,发射航天器仅清除MEO和GEO以及使用地基清除LEO后发射航天器清除剩余碎片这3种情况下的总费用,并得到了在成本受限的情况下将航天器发射至赤纬角度为±60°的GEO上为优先清除策略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碎片 完全清除 成本与收益 策略 控制
原文传递
儿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潜在恶性表现及其临床处理 被引量:10
2
作者 肖元宏 刘洲禄 +2 位作者 郭爱桃 王政 彭少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70-974,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潜在恶性袁现及其临床处理方式.方法:结合文献归纳比较4例伴有周围脏器浸润的儿童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手术处理方法,术后恢复及随访情况.结果:3例肿瘤占据胰体尾部并浸润脾静脉,术中... 目的:探讨儿童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潜在恶性袁现及其临床处理方式.方法:结合文献归纳比较4例伴有周围脏器浸润的儿童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手术处理方法,术后恢复及随访情况.结果:3例肿瘤占据胰体尾部并浸润脾静脉,术中分离困难,行肿瘤完整切除的同时一并切除脾脏.另1例肿瘤位于胰头,因肿瘤包裹并浸润肠系膜上动静脉、十二指肠等,无法分离,仅行部分肿瘤切除术.前3例患儿就诊时均未发现远隔转移,随访16-53 mo,患儿均存活,无局部复发及远隔转移.后1例行减体积手术者随访29mo,未见肿瘤局部明显增大及远隔转移.结论:儿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浸润周围重要组织器官,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该肿瘤具有潜在恶性的生物学行为.在保留临近脏器的情况下完整切除肿瘤是最佳选择,同时脾切除或减体积手术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完整切除 脾切除 减体积手术
下载PDF
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1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文裕 冯珂珂 +2 位作者 汪寿生 梁恩和 杨玉山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0-302,共3页
目的 探讨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4例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进行临床分析.其中室管膜瘤10例,恶性室管膜瘤4例.肿瘤位于额叶4例,顶叶8例,枕叶2例.肿瘤呈完全实质性者3例,囊... 目的 探讨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4例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进行临床分析.其中室管膜瘤10例,恶性室管膜瘤4例.肿瘤位于额叶4例,顶叶8例,枕叶2例.肿瘤呈完全实质性者3例,囊性变者11例.结果 全部病例均手术切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4例.随访时间3个月-4年.3例患者复发后行二次手术,其中1例患者手术后4个月死亡;1例患者复发后拒绝再次手术后6个月死亡,12例患者目前仍存活.结论 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术前诊断较困难,应注意与其他肿瘤相鉴别.手术全切除效果良好,神经导航辅助下的显微手术有助于手术全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实质 室管膜瘤 外科手术 全切除
原文传递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与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吕培标 李兴华 +3 位作者 王志发 李祥兴 刘洁 李俊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9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分析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组30例和内镜下黏膜剥...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分析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组30例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创面直径、手术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病变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出血、穿孔、复发率、残留率情况。结果ESD组患者创面直径、手术时间高于EMR组,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EMR组,ESD组患者病变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均高于EM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患者复发率、残留率低于EM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病灶切除彻底,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早期胃癌 整块切除 完整切除 复发 残留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乳房肿块的微创完全切除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宏亮 丁昂 +5 位作者 孙建 王懋莉 殷初阳 金玉春 孙太明 张征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3-288,297,共7页
目的探讨及评价超声引导下微创手术(Mammotome微创旋切术)手术完全切除乳房肿块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期间666例患者于我院乳腺外科门诊行B超引导下乳房肿块Mammotome微创完全切除手术,共切除917枚肿块,术后... 目的探讨及评价超声引导下微创手术(Mammotome微创旋切术)手术完全切除乳房肿块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期间666例患者于我院乳腺外科门诊行B超引导下乳房肿块Mammotome微创完全切除手术,共切除917枚肿块,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评估术后并发症、术后残留或复发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比较和分析影响术后残留或复发的各项相关因素。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主要的术后并发症为术后疼痛、皮肤瘀斑和局部血肿,发生率分别为1.7%、10.9%、7.6%,术后6个月内均消失,患者满意率达98.1%。术后病理证实有3例为浸润性导管癌,其余均为良性乳房肿块。随访1年时,有13例发现残留或复发,手术的完全切除率达98.6%。残留的病例均为良性乳房肿块,残留病灶直径2~4 mm。比较发现肿块较大、多发性肿块、术中活动性出血及肿块靠近乳晕易发生残留或复发。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肿块直径较大、术中活动性出血以及肿块靠近乳晕等因素与肿块残留或复发呈正相关。结论对于合适的病例,掌握好手术技巧,超声引导下Mammatome手术完全可以做到乳房肿块的完全切除,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肿块 微创 完全切除 超声
下载PDF
刑法罪名“僵尸化”的现象、机理及对策 被引量:3
6
作者 莫晓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1-171,共11页
刑法中长期处于未用、罕用、弃用状态的“僵尸”罪名现象由来已久。其生成机理既有风险社会降临后预防性、象征性立法观引领等总体原因,也有社会变迁引发个别犯罪自然消亡、一次法重大调整导致若干罪名适用对象被“强制清空”、仓促入... 刑法中长期处于未用、罕用、弃用状态的“僵尸”罪名现象由来已久。其生成机理既有风险社会降临后预防性、象征性立法观引领等总体原因,也有社会变迁引发个别犯罪自然消亡、一次法重大调整导致若干罪名适用对象被“强制清空”、仓促入刑造成新罪名难以适用、常见罪名广泛适用促使个别罪名被“架空”等具体成因。该现象的存续,对刑法权威的有效彰显、刑法功能的正确认知、社会治理的合理安排、刑法文本的集约利用均造成不良后果。对此,可考虑采用对“僵而应灭”型罪名彻底移除、对“僵而可替”型罪名替换适用、对“僵而待复”型罪名有效激活等手段解决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尸”罪名 彻底移除 替换适用 有效激活
下载PDF
基于显微外科技术的穿支皮瓣修复体表恶性肿瘤切除后继发创面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力 庞远翔 +2 位作者 薛君荣 蒋鹏 蔡斌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8期856-862,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显微外科技术的穿支皮瓣修复体表恶性肿瘤切除后继发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各类体表恶性肿瘤患者,完善检查行多学科会诊初步诊断,根据术前拟定诊断采用相应彻底切除原... 目的探讨基于显微外科技术的穿支皮瓣修复体表恶性肿瘤切除后继发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各类体表恶性肿瘤患者,完善检查行多学科会诊初步诊断,根据术前拟定诊断采用相应彻底切除原则,联合术中切缘快速病理检查进行肿瘤切除,或采取减瘤姑息切除后,遗留创面采用基于显微外科技术的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根据手术体位需要、缺损面积及需组织量大小、血管口径及长度等实际情况,分别选择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观察患者术后情况。结果共纳入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28~69岁。肿瘤位于头面部13例、上肢4例、下肢6例、胸部6例。鳞状细胞癌12例、基底细胞癌4例、软组织肉瘤9例、晚期乳腺癌4例。切除肿瘤后遗留创面9.0 cm×7.5 cm~22.0 cm×17.0 cm。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创面20例,胸背动脉穿支皮瓣4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4例,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1例。皮瓣大小10.0 cm×9.0 cm~24.0 cm×18.0 cm。术后1例出现静脉回流障碍,探查桥接静脉后成活,1例动脉危象患者不同意探查,皮瓣坏死后改植皮修复。其余病例皮瓣均顺利成活。25例患者达到R0切除,随访时间半年至2年,肿瘤均无复发,局部外观平整。4例晚期乳腺癌患者行减瘤姑息切除,创面修复局部无再发,生存期内生活质量改善。供区直接缝合关闭13例,余16例收拢创面后移植头部刃厚皮片修复,供区未遗留功能障碍。结论基于显微外科技术的穿支皮瓣能较好地解决体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遗留的较大的复杂创面,是体表恶性肿瘤外科治疗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 恶性肿瘤 穿支皮瓣 彻底切除
原文传递
草酸铜-氧化石墨烯-丙烯酸水凝胶彻底去除水中低浓度氨氮
8
作者 郑凯 王郅 +3 位作者 贾翔宇 杨世骄 陈思佳 刘嘉璇 《广州化工》 CAS 2022年第22期59-61,共3页
草酸铜溶解于丙烯酸中,在引发剂、交联剂和致孔剂作用下,333 K聚合反应40 min,得水凝胶。元素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N、C、H和O原子百分含量分别16.22、23.61、8.6和51.48;复合材料骨架键连羟基和C=C等官能团。选择波长697 nm,依据标准曲... 草酸铜溶解于丙烯酸中,在引发剂、交联剂和致孔剂作用下,333 K聚合反应40 min,得水凝胶。元素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N、C、H和O原子百分含量分别16.22、23.61、8.6和51.48;复合材料骨架键连羟基和C=C等官能团。选择波长697 nm,依据标准曲线计算吸附后的氨氮浓度并可求出去除率。实验结果表明:经过22 h,80 mg复合水凝胶对5 mg/L 40 mL氯化铵溶液去除率达到100%。吸附饱和的复合水凝胶可以用0.15 mol/L的氯化钠溶液浸泡30 min进行彻底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铜 水凝胶 氨氮 彻底去除
下载PDF
溶解氧及曝停比对单级自养脱氮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秦宇 郭劲松 +1 位作者 方芳 杨国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93-498,共6页
为研究溶解氧及曝停比对单级自养脱氮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从不同溶解氧水平及曝停比条件下的SBBR单级自养脱氮反应器中采集活性污泥及生物膜样品,进行PCR-DGGE及条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经过1.5a稳定运行,该系统内微生物群落结构... 为研究溶解氧及曝停比对单级自养脱氮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从不同溶解氧水平及曝停比条件下的SBBR单级自养脱氮反应器中采集活性污泥及生物膜样品,进行PCR-DGGE及条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经过1.5a稳定运行,该系统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接种污泥相比已变得简单且较稳定.曝停比为2h∶2h的条件下,中高低3种溶解氧水平中,生物膜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值均高于活性污泥.DO在(曝气)2.0mg/L(停曝)0.4mg/L时系统运行效能最佳,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值最高,生物膜和活性污泥样品中条带数分别约为14条和10条,微生物的多样性及相互协同代谢过程是维持单级自养脱氮系统具有较高运行效能的一个关键因素.此外,曝停比对单级自养脱氮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有较大影响.3h∶5h的较长曝停周期下,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微生物组成接近,相似性为100%,各类细菌虽在活性污泥与生物膜中均能生存但活性较低,系统运行效能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级自养脱氮 DO 曝停比 PCR—DGGE 微生物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全程自养脱氮(CANON)系统不同脱氮效能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22
10
作者 闫媛 黎力 +3 位作者 王亚宜 林喜茂 马骁 陈玉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85-1492,共8页
从微生物优势菌群构成角度揭示一体式全程自养脱氮反应器(completely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overnitrite,CANON)启动、稳态运行及崩溃的微观机理,有助于优化调控微生物种群、增强CANON的脱氮效能.试验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eque... 从微生物优势菌群构成角度揭示一体式全程自养脱氮反应器(completely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overnitrite,CANON)启动、稳态运行及崩溃的微观机理,有助于优化调控微生物种群、增强CANON的脱氮效能.试验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以间歇曝气方式启动CANON系统(35益依1益),考察了CANON系统从启动、稳定到恶化过程的氮素转化率和微生物活性;同时对污泥样品采用16S r DNA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考察种泥和不同脱氮效能时期的微生物种群结构.试验结果表明:本CANON系统的厌氧氨氧化菌(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bacteria,An AOB)为Candidatus Kuenenia,氨氧化菌(ammonium oxidation bacteria,AOB)和硝化菌(nitrite oxidation bacteria,NOB)分别为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和UnculturedNitrospinaceae;系统启动时,An AOB丰度达到0.44%,AOB和NOB分别占总菌的27.61%和1.33%,脱氮效果最佳时的总氮容积去除率达到218.0 mg/(L·d);由于系统溶解氧质量浓度较低(0.15~0.25 mg/L),好氧段发生厌氧氨氧化反应,好氧段结束时亚硝氮积累量持续下降,导致缺氧段亚硝酸盐基质不足,An AOB受到抑制;长期运行条件下,反应器内生物多样性及An AOB丰度均有所下降.反应末期,Nitrosomonas占总菌群数量的62%,成为优势菌种,而An AOB仅占0.13%,与此时较低的总氮容积去除率(19.3 mg/(L·d))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自养脱氮(CANON) 16S rDNA宏基因组测序 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细菌在生物膜系统中起主要脱氮作用的模拟预测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郝晓地 曹秀芹 +1 位作者 曹亚莉 Mark van Loosdrecht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07-1013,共7页
废水有机物对亚硝化 厌氧氨氧化(ANAMMOX)生物膜系统的影响借助已建立的自养生物膜模型(CANON)与活性污泥3号模型结合进行了理论模拟.被结合的数学模型可以模拟生物膜中自养菌与异养菌活性以及所涉及的全部内在反应(碳氧化、硝化、反硝... 废水有机物对亚硝化 厌氧氨氧化(ANAMMOX)生物膜系统的影响借助已建立的自养生物膜模型(CANON)与活性污泥3号模型结合进行了理论模拟.被结合的数学模型可以模拟生物膜中自养菌与异养菌活性以及所涉及的全部内在反应(碳氧化、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模拟显示,废水有机物对亚硝化 厌氧氨氧化生物膜系统影响不大;生长稳定的生物膜系统中异养菌反硝化不是脱氮的主反应(最大脱氮作用20%);厌氧氨氧化左右着脱氮功能.除废水中有机物可被全部去除外,当溶解氧最佳时,系统总氮去除率亦可高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废水 反硝化 有机物 活性污泥 去除率 脱氮作用 生物膜系统 ANAMMOX 自养
下载PDF
主流厌氧氨氧化工艺的运行优化及其微生物的群落变迁 被引量:14
12
作者 付昆明 付巢 +3 位作者 李慧 姜姗 仇付国 曹秀芹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596-5604,共9页
通过高氨氮污水驯化成熟的CANON生物膜反应器处理低氨氮污水,试验分为3个阶段:(1)连续曝气无机配水阶段(0~59 d),曝气量30 m L·min-1,调整氨氮浓度为80 mg·L^(-1),厌氧氨氧化脱氮效率较低,第56 d时,TN去除负荷仅为0. 13kg... 通过高氨氮污水驯化成熟的CANON生物膜反应器处理低氨氮污水,试验分为3个阶段:(1)连续曝气无机配水阶段(0~59 d),曝气量30 m L·min-1,调整氨氮浓度为80 mg·L^(-1),厌氧氨氧化脱氮效率较低,第56 d时,TN去除负荷仅为0. 13kg·(m^3·d)^(-1).(2)连续曝气生活污水阶段(60~110 d),有机碳源的进入使得CANON反应器在79 d时TN去除负荷提升至0. 22 kg·(m^3·d)^(-1).(3)由于DO浓度较低,其氨氮去除率仅为75%,为进一步提高氨氮和TN的去除效果,第110 d时,进入间歇曝气生活污水阶段(110~160 d),提高曝气量为50 m L·min-1,曝气30 min,停曝30 min,第131 d时,氨氮去除率提高至86. 34%,TN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达到85. 87%和0. 30 kg·(m^3·d)^(-1),这说明间歇曝气策略可以提升CANON反应器的脱氮性能.同时在试验开始前(0d)、连续曝气无机配水阶段(56 d)和间歇曝气生活污水阶段(152 d)时分别取样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阶段的微生物群落变化,结果表明:(1)Candidatus Brocadia相比Candidatus Kuenenia在低氨氮无机配水和生活污水阶段中受影响较小;(2)Nitrosomonas和Nitrospira分别为AOB和NOB的优势菌种,生活污水阶段对Nitrosomonas影响较大,对Nitrospira影响较小;(3)反硝化菌属始终存在CANON反应器中,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副球菌属(Paracoccus)适应性最强,但各阶段相对丰度均不超过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自养脱氮(CANON) 生活污水 间歇曝气 厌氧氨氧化(ANAMMOX) 反硝化菌
原文传递
Performance of a completely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over nitrite process for treating wastewater with different substrates at ambient temperature 被引量:12
13
作者 Xiaoyan Chang Dong Li +5 位作者 Yuhai Liang Zhuo Yang Shaoming Cui Tao Liu Huiping Zeng Jie Zh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4期688-697,共10页
The stability and parameters of a bio-ceramic filter for completely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were investigated. The completely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over nitrite (CANON) reactor was fed with different con... The stability and parameters of a bio-ceramic filter for completely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were investigated. The completely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over nitrite (CANON) reactor was f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mmonia (400, 300, and 200 mg N/L) but constant influent ammonia loa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NON system can achieve good treatment performance at ambient temperature (15-23℃). The average removal rate and removal loading of NH4+-N and TN was 83.90%, 1.26 kg N/(m3.day), and 70.14%, 1.09 kg N/(m3.day), respectively. Amo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like pH, dissolved oxygen and alkalinity, it was indicated that the pH was the key parameter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ANON system. Observing the variation of pH would contribute to better control of the CANON system in an intuitive and fast way.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 of microorganisms further revealed that there were som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ammonium oxidizing bacteria, which had low diversity in different stages, while the species of anaerobic ammonium oxidizing (anammox) bacteria were fewer and the community composition was relatively stable. These observations showed that 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 was more stable than the 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 which could explain that why the CANON system maintained a good removal efficiency under the changing substrate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tely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over nitrite bio-filter ANAMMOX pH dissolved oxygen ALKALINITY
原文传递
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全程自养脱氮的启动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郭劲松 杨琳 +2 位作者 陈猷鹏 方芳 唐金晶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42-1347,共6页
采用人工配制氨氮废水,对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进行全程自养脱氮的启动研究.反应器中阳极采用钌涂层钛棒,在阳极区电解水产氧供硝化菌进行硝化反应;阴极采用活性炭纤维毡,并在阴极区填充活性炭颗粒构建三维电极,在阴极区电解水产氢供反... 采用人工配制氨氮废水,对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进行全程自养脱氮的启动研究.反应器中阳极采用钌涂层钛棒,在阳极区电解水产氧供硝化菌进行硝化反应;阴极采用活性炭纤维毡,并在阴极区填充活性炭颗粒构建三维电极,在阴极区电解水产氢供反硝化菌完成反硝化过程.在进水NH4+-N浓度30mg.L-1、温度30℃、HRT为24h的试验条件下,通过调节DO和pH实现对硝化和反硝化反应的控制.结果表明,经过挂膜、驯化、稳定这3个较为典型的阶段后,反应器对NH4+-N去除率达到了97.8%,TN的去除率为92.4%,成功实现了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全程自养脱氮的启动.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阴极活性炭纤维毡表面的细菌主要为短杆状假单胞菌,活性碳颗粒表面的细菌为微球反硝化细菌,同属氢自养反硝化细菌,反应器中稳定的自养脱氮系统逐步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电极生物膜 全程自养脱氮 启动
原文传递
厌氧氨氧化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志宏 李小明 +2 位作者 廖德祥 曾光明 杨麒 《净水技术》 CAS 2006年第5期47-52,共6页
该文综述了厌氧氨氧化的机理、微生物基础和反应的影响因素,并介绍了厌氧氨氧化在废水生物脱氮方面的应用前景。着重提出了厌氧氨氧化在污泥颗粒化技术中的实现的可能机理。
关键词 生物脱氮 厌氧氨氧化 全程自养脱氮 厌氧颗粒污泥
下载PDF
低温对CANON型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脱氮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振 朱振华 +3 位作者 丁亚男 吴少贤 李苏青 刘晓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33-1541,共9页
探究了4种低温水平下基于亚硝化的全程自养脱氮(CANON)型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的运行效果及其氮素转化机制.结果表明,当CANON型SBBR在不同的低温水平下稳定运行后,其脱氮微生物优势菌群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随之改变了系统的氮素... 探究了4种低温水平下基于亚硝化的全程自养脱氮(CANON)型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的运行效果及其氮素转化机制.结果表明,当CANON型SBBR在不同的低温水平下稳定运行后,其脱氮微生物优势菌群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随之改变了系统的氮素转化途径及其脱氮性能.当温度>15℃时,SBBR中AOB和anammox菌的丰度与活性未受到明显抑制,CANON作用始终是系统脱氮的主要途径,SBBR对TN的平均去除率亦较为理想;而当温度<15℃时,anammox菌的丰度与活性在10,5℃下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进而改变了SBBR的氮素转化途径,使其脱氮性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化.在10℃时,NOB的增殖及其活性的提高使硝化/反硝化作用取代CANON作用成为SBBR脱氮的主要途径,此时系统对TN的去除率骤降至(16.87±4.79)%;在5℃时,反硝化过程中第1步还原反应的停滞与反硝化菌对NO_2^--N利用率的提高使SBBR中氮素的去除依赖于CANON作用和短程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协同,系统对TN的去除率为(54.83±3.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 低温 基于亚硝化的全程自养脱氮(CANON) 厌氧氨氧化 氮素转化
下载PDF
生物脱氮研究的新进展——全程自养脱氮工艺 被引量:7
17
作者 郭劲松 罗本福 方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2-105,共4页
介绍了生物脱氮研究的最新进展———全程自养脱氮工艺,并全面、系统地论述和分析了全程自养脱氮工艺的机理、自养脱氮工艺实现方式及其特点与技术关键,并指出了今后应着重研究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 全程自养脱氮 SHARON工艺 ANAMMOX工艺 CANON工艺.
下载PDF
EGSB反应器中实现完全自营养脱氮与运行优化 被引量:10
18
作者 任宏洋 张代钧 丛丽影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54-1460,共7页
同时接种好氧氨氧化污泥和厌氧氨氧化污泥启动EGSB反应器,培养完全自营养脱氮颗粒污泥,总氮去除速率达0.101kg.(m3.d)-1.基于边界层假设模拟颗粒污泥与液相主体间的传质过程,并将其与颗粒污泥内传质过程以及好氧氨氧化、厌氧氨氧化和亚... 同时接种好氧氨氧化污泥和厌氧氨氧化污泥启动EGSB反应器,培养完全自营养脱氮颗粒污泥,总氮去除速率达0.101kg.(m3.d)-1.基于边界层假设模拟颗粒污泥与液相主体间的传质过程,并将其与颗粒污泥内传质过程以及好氧氨氧化、厌氧氨氧化和亚硝酸盐氧化过程相耦合,建立了颗粒污泥完全自营养脱氮模型,应用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根据模拟结果对EGSB反应器运行条件进行优化,总氮平均去除效率由52%提高到61%,平均去除速率由0.103 kg.(m3.d)-1提高到0.114kg.(m3.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自营养脱氮 好氧氨氧化 厌氧氨氧化 颗粒污泥
原文传递
启动炭管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实现全程自养脱氮 被引量:10
19
作者 宫正 刘思彤 +2 位作者 杨凤林 张捍民 孟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21-1226,共6页
启动包裹无纺布的多微孔炭管为膜组件的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实现基于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的完全自养脱氮.首先接种普通硝化污泥启动反应器,在温度35℃,pH为7.9条件下,通过对膜内腔压力的适当控制逐步降低反应器溶解氧浓度,实现... 启动包裹无纺布的多微孔炭管为膜组件的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实现基于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的完全自养脱氮.首先接种普通硝化污泥启动反应器,在温度35℃,pH为7.9条件下,通过对膜内腔压力的适当控制逐步降低反应器溶解氧浓度,实现亚硝酸盐的积累.然后再次接种厌氧氨氧化污泥,使无纺布上形成好氧氨氧化菌与厌氧氨氧化菌稳定共存的膜曝气生物膜,从而实现全程自养脱氮.结果表明,经过120 d连续运行,在膜内压力为0.015 MPa,水力停留时间6 h,进水NH4+-N为200 mg/L±10 mg/L条件下,NH4+-N转化率达到88.7%,出水总氮平均为48.65 mg/L,总氮去除率达到83.77%.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分析表明,好氧氨氧化菌(AOB)和厌氧氨氧化菌作为主要功能菌群分别控制着靠近炭管膜/生物膜界面区域和靠近生物膜/液体界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 全程自养脱氮 厌氧氨氧化 生物膜 短程硝化
下载PDF
颗粒+絮体污泥 CANON 工艺的启动与 SRT 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孙延芳 韩晓宇 +2 位作者 张树军 李星 曹相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72-678,共7页
为缩短工程应用中CANON工艺的启动时间及指导实际工程排泥控制,利用两个相同规格的SBR反应器接种不同比例厌氧氨氧化(anaer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颗粒污泥,研究了CANNON工艺启动规律与不同絮体SRT对工艺运行的影响.试验过程中... 为缩短工程应用中CANON工艺的启动时间及指导实际工程排泥控制,利用两个相同规格的SBR反应器接种不同比例厌氧氨氧化(anaer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颗粒污泥,研究了CANNON工艺启动规律与不同絮体SRT对工艺运行的影响.试验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1℃,pH 7~8.结果表明,接种5%和10%ANAMMOX颗粒污泥的两反应器在初始FA浓度大于44 mg·L^(-1)条件下,不利于工艺的快速启动.接种15%和20%ANAMMOX颗粒污泥的两反应器,分别在运行的第46 d和35 d成功启动了CANON工艺.当絮体SRT分别为30 d、90 d和不主动排泥时,系统总氮去除负荷均能维持在0.35kg·(m3·d)-1;定量PCR数据显示,随污泥龄的延长,AOB丰度相对稳定,ANAMMOX菌丰度略有增加,但是NOB丰度显著增加.因此,选择性地排出絮体有利于NOB的淘洗和系统的长期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自养脱氮 启动 颗粒污泥 污泥龄 定量PC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