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应用模式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俊亚 谢颖 +2 位作者 夏燕飞 白梅 王连起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9-691,共3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图像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综合研究方法,在理论分析、编排实践经验总结和专家论证基础上构建出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应用模式。应用模式由主要因素、内容和标准三部分组成。模式标准,既有定量...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图像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综合研究方法,在理论分析、编排实践经验总结和专家论证基础上构建出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应用模式。应用模式由主要因素、内容和标准三部分组成。模式标准,既有定量指标,又具有简明扼要文字说明形式的定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体操 成套动作 编排 应用模式
原文传递
第4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单杠成套动作编排特征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余文禄 赵元吉 《湖北体育科技》 2014年第5期434-439,共6页
通过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第4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单杠决赛8名运动员的成套动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杠上动作选择趋向集中;特卡切夫类动作的连接价值凸显,变化形式多种多样;马凯洛夫类动作发展平缓基本... 通过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第4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单杠决赛8名运动员的成套动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杠上动作选择趋向集中;特卡切夫类动作的连接价值凸显,变化形式多种多样;马凯洛夫类动作发展平缓基本形成规定动作;单个高难度动作和连接加分是运动员获得D分的主要途径,连接形式发展从二连接向三连接甚至四连接发展;中穿前上类接飞行动作的连接依然是成套的主要连接形式;飞行接飞行类动作连接价值突显;科瓦克斯空翻类动作成为飞行动作的主流,并有加难趋势;720°旋下依然是主流下法;教练员应积极适应新规则;尝试沿横轴和复合轴转体空翻类动作;发展更高难动作的直接连接;合理处理难与美的关系;根据运动员身心特点编排个性化动作是夺得冠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体操锦标赛 男子单杠 成套动作 特征
下载PDF
东京奥运周期男子竞技体操双杠成套动作竞技实力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欢 董建国 李瑞 《福建体育科技》 2021年第3期50-54,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东京奥运周期三届世锦赛双杠决赛8名运动员的竞技实力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杠项目四个组别中,Ⅲ类动作深受运动员喜爱,使用比例高达40%,成为运动员成套动作的...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东京奥运周期三届世锦赛双杠决赛8名运动员的竞技实力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杠项目四个组别中,Ⅲ类动作深受运动员喜爱,使用比例高达40%,成为运动员成套动作的首选。Ⅰ类动作使用率仅次于Ⅲ类,希里动作现已成为运动员的规定动作。下法动作使用中前团两周转体180°下已替代后屈两周下动作成为东京奥运周期下法主流动作;东京奥运周期运动员名次与“E”分呈高度相关,因此运动员在确保难度的情况下提高成套动作完成质量是取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锦赛 难度 编排 成套动作
下载PDF
街舞啦啦操成套动作结构探析——以2017年世界啦啦操锦标赛集体街舞前三名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怀蒙 江山 《四川体育科学》 2018年第3期82-85,共4页
本文主要运用视频观察及专家访谈的方法,对街舞啦啦操成套动作进行全面的剖析与研究,致力于帮助编排者寻求新的创作灵感并围绕成套的中心思想对各部分动作做出合理的衔接,完善与丰富街舞啦啦操编排理论体系,促进街舞啦啦操项目更好更快... 本文主要运用视频观察及专家访谈的方法,对街舞啦啦操成套动作进行全面的剖析与研究,致力于帮助编排者寻求新的创作灵感并围绕成套的中心思想对各部分动作做出合理的衔接,完善与丰富街舞啦啦操编排理论体系,促进街舞啦啦操项目更好更快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舞啦啦操 成套动作 动作结构
下载PDF
集体花球啦啦操成套动作空间编排分析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周锡璐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第21期217-221,共5页
我国花球啦啦操发展速度虽快,但与世界强国间的差距依旧较大,随着评分标准的不断细化,编排对花球啦啦操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空间编排与花球啦啦操的队形、操化动作及难度动作等息息相关。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 我国花球啦啦操发展速度虽快,但与世界强国间的差距依旧较大,随着评分标准的不断细化,编排对花球啦啦操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空间编排与花球啦啦操的队形、操化动作及难度动作等息息相关。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18年世界啦啦操锦标赛集体自选花球啦啦操比赛前5名队伍的动作空间编排进行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在花球啦啦操的空间编排中,不可缺少单一的空间的编排;结合地面空间和垂直空间对花球啦啦操的空间要素进行编排,在队形流动变化的过程中增加动作方向或空间层次的变化,利用场地区域的视觉效果进行成套的空间编排;成套动作中托举配合的上法、下法及造型动作需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啦啦操 集体花球 成套动作 空间编排
下载PDF
从第51届体操世锦赛看世界男子单杠动作发展趋势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敦晓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3年第2期8-10,86,共4页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第5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单杠决赛前八名运动员成套动作进行研究,探讨巴黎奥运周期单杠成套动作编排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结果:①Ⅱ、Ⅲ组别动作将是成套动作编排的...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第5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单杠决赛前八名运动员成套动作进行研究,探讨巴黎奥运周期单杠成套动作编排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结果:①Ⅱ、Ⅲ组别动作将是成套动作编排的主体动作,难度动作选择集中在C、D、E三个组别,不同类型动作选用呈现非均衡状态;②第Ⅰ组别动作倾向于向后大回环类,第Ⅱ组别动作形成特卡切夫类、空翻越杠类“平分秋色”发展局面,第Ⅲ组别动作以阿德勒类动作为标配,屈体回环类动作逐渐增多;第Ⅳ组别动作呈现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720度下呈垄断局势;③“特卡切夫类+特卡切夫类”稳步发展、“阿德勒类+飞行动作”日渐增多、“空翻越杠类+空翻越杠类”短暂减少,连接串将由“二连飞”向“三连飞”快速发展;④D分和E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今后的比赛将是难度与质量的双重较量,建议要努力做到“提难度、保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杠 成套动作 发展趋势
下载PDF
里约奥运会中外艺术体操个人成套比较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冰晶 史曙生 《湖北体育科技》 2018年第7期620-623,656,共5页
以2016年里约奥运会艺术体操全能前3名和我国运动员成套动作的比较和分析为基础,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法梳理和统计中外运动员成套动作的得分、完成以及表现情况,分析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成... 以2016年里约奥运会艺术体操全能前3名和我国运动员成套动作的比较和分析为基础,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法梳理和统计中外运动员成套动作的得分、完成以及表现情况,分析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之间存在的差距,进而提出解决当前我国艺术体操动作编排和技术训练方面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以求为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体操 成套动作 比较分析
下载PDF
第4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自由操成套动作的竞技实力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铭炜 《湖北体育科技》 2021年第8期733-737,共5页
目的对第49届体操世锦赛男子自由操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成套动作竞技实力进行分析研究,为我国运动员在自由体操项目上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结果与结论我国运动员肖若腾成套动作... 目的对第49届体操世锦赛男子自由操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成套动作竞技实力进行分析研究,为我国运动员在自由体操项目上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结果与结论我国运动员肖若腾成套动作编排新颖,在难度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凭借高质量喜获一枚铜牌,这对于我国自由操项目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日本手倒立及俄式转体三周已发展成为非技巧动作的主流动作。技巧动作中后直900成为运动员的标配动作,顶尖运动员则将“后直1260”作为自己提升难度的砝码。在自由操比赛中多数运动员只能获得0.3分的连接加分,“保3”仍是多数运动员的选择。完成分与比赛名次成正相关关系,运动员在保证难度的基础上提升完成质量是取胜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锦赛 编排 成套动作 趋势 竞技体育
下载PDF
体育美学视域下啦啦操成套动作编排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春香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4期85-89,共5页
以武夷学院啦啦操比赛套路的编排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对啦啦操的定义和由来进行论述,重点以武夷学院六个部门学院啦啦操编排的要素进行分析,分别为啦啦操的服装和道具、时间和空间要素、... 以武夷学院啦啦操比赛套路的编排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对啦啦操的定义和由来进行论述,重点以武夷学院六个部门学院啦啦操编排的要素进行分析,分别为啦啦操的服装和道具、时间和空间要素、音乐要素、动作要素.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啦啦操动作编排的建议:要体现艺术性和创新性;实现音乐与动作的双向选择和完美融合;编排艺术的多元化;编排的风格化和主题化.体育美学视域下啦啦操成套动作编排的研究,为啦啦操的编排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啦啦操运动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美学 啦啦操 成套动作 编排
下载PDF
基于里约奥运会的体操双杠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君海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01-104,107,共5页
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及数理统计法对2016年第31届里约奥运会男子体操双杠决赛8名运动员成套动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31届里约奥运会男子体操双杠项目决赛前八名选手的成套动作难度平均D分为7.0分,成套难度跟2012年第3... 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及数理统计法对2016年第31届里约奥运会男子体操双杠决赛8名运动员成套动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31届里约奥运会男子体操双杠项目决赛前八名选手的成套动作难度平均D分为7.0分,成套难度跟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双杠决赛相比D分难度分整体提高了0.2分以上,双杠整套动作E组以上难度必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比赛在E分的扣分点中两周挂臂动作评判较严格,而对于杠上支撑动作的扣分偏少,可见挂臂成支撑转体和希里将会成为杠上支撑主流动作。研究认为,随着体操项目技术的更新不断发展,成套动作越发注重动作规范与难度创新从而使成套动作更加全面也更具观赏性。虽然目前我国运动员在D分动作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可在当今世界大赛中获得高起评分,进而获得一定竞争力,但随着国际整体技术水平的发展和难度动作的提升,各国优秀运动员的D分水平不相上下,因此发展更高难度动作,同时加强挂臂加分是保持并提高我国体操双杠项目优势的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约奥运会 体操 男子双杠 成套动作
下载PDF
东京周期世界顶尖吊环选手成套动作编排的研究
11
作者 闫小凡 《四川体育科学》 2023年第6期77-80,84,共5页
通过对东京周期第47、48、49届三届体操世界锦标赛吊环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成套动作进行研究并结合本周期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分析世界顶尖吊环选手动作的编排特征。结果表明:(1)第1组别动作中后摆上成手倒立和悬垂后摆屈体前空翻两周... 通过对东京周期第47、48、49届三届体操世界锦标赛吊环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成套动作进行研究并结合本周期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分析世界顶尖吊环选手动作的编排特征。结果表明:(1)第1组别动作中后摆上成手倒立和悬垂后摆屈体前空翻两周成悬垂,使用率都是百分之百;力量动作和静止动作以及摆动至力量静止动作使用难度主要集中在D、E、F中难度中,后摆上成静止类动作是本周期的主流动作;直体后空翻360°旋下使用人数最多,在规则的导向作用下东京周期下法种类有所增加。(2)动作类型分布更加均衡,规则规定动作组别第2、3组的动作不能连续使用超过3个,使得吊环的动作编排更加的丰富,选择更加多样化。(3)D组难度使用数量最多,动作难度编排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规律。(4)除下法动作外,3个组别的动作相对平均分布,成套编排中3:3:3模式数量最多,是本周期的主流编排模式。(5)优秀选手难度分差距不大,完成分的高低是夺金的关键所在,优美的动作质量和新颖的动作连接编排是获胜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环 体操世锦赛 成套动作 编排特征
下载PDF
表演性啦啦队成套动作创编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梅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33-336,共4页
啦啦队运动是体育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每一套表演性成套动作的诞生均是创编者创作心血的结晶,是创编者认识和理解该项目以及相关创编因素、掌握和运用各种创编方法与技巧的见证.本文通过对创编表演性啦啦队成套动作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揭... 啦啦队运动是体育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每一套表演性成套动作的诞生均是创编者创作心血的结晶,是创编者认识和理解该项目以及相关创编因素、掌握和运用各种创编方法与技巧的见证.本文通过对创编表演性啦啦队成套动作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揭示创编该类成套动作的技巧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啦啦队 表演性成套动作 创编
下载PDF
健美操女子单人项目成套动作编排难度比较研究——以2016年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赟涛 《浙江体育科学》 2018年第3期53-57,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数理分析法等方法,对2016年第14届健美操锦标赛女单成套难度动作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剖析当今世界顶尖女单选手的成套难度编排趋势。研究结果:(1)女单项目成套编排中选取的难度动作价值与难度得分、艺术得分...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数理分析法等方法,对2016年第14届健美操锦标赛女单成套难度动作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剖析当今世界顶尖女单选手的成套难度编排趋势。研究结果:(1)女单项目成套编排中选取的难度动作价值与难度得分、艺术得分、完成得分以及总得分的相关性分析均为高度正相关;(2)我国女单选手难度动作选取虽符合世界态势,但在A、C、D组的难度动作上与世界顶尖选手还有一定的差距,其中C、D组尤其显著,这种差距在于世界顶级女单选手更加善于驾驭C组高价值难度动作以及D组多个根命组的高价值难度动作;(3)我国女单选手选取的难度动作连接次数少,并且没有C+C类型的组合难度,暴露出我国选手连续弹跳能力较差的劣势,同时也降低了视觉冲击力以及观赏性;(4)世界顶尖女单选手难度分布均呈波浪型走势,而中国女单选手走势较为平稳,体现出体能素质存在一定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健美操 成套难度动作 第14届健美操锦标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