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物的损坏与精神损害赔偿的关联——一种功能主义的诠释 被引量:31
1
作者 常鹏翱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2-27,共6页
在“物”具有情感寄托功能和人身象征功能的基础上 ,精神损害赔偿机制仅仅适用于人身权受侵害的情形显然不当 ,为了保持民法制度功能的协调 ,为了实现民法最大化保护人之利益的功能 ,民法应当在物的损坏与精神损害赔偿之间建立关联。不... 在“物”具有情感寄托功能和人身象征功能的基础上 ,精神损害赔偿机制仅仅适用于人身权受侵害的情形显然不当 ,为了保持民法制度功能的协调 ,为了实现民法最大化保护人之利益的功能 ,民法应当在物的损坏与精神损害赔偿之间建立关联。不过 ,出于法律确定性的需要 ,此处的“物”应当是所有权的客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损害赔偿 物的损坏 侵权行为法 民法
下载PDF
试论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救济功能的兼顾和冲突解决 被引量:14
2
作者 邵世星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刑事责任旨在对犯罪客体进行救济;对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受害人的民事权利进行直接救济的,是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对受害人的间接安慰代替不了精神损害赔偿之民事责任对受害人的直接救济。在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救济功能不能同时发挥的情... 刑事责任旨在对犯罪客体进行救济;对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受害人的民事权利进行直接救济的,是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对受害人的间接安慰代替不了精神损害赔偿之民事责任对受害人的直接救济。在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救济功能不能同时发挥的情况下,应通过国家补偿制度来救济受害人,解决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 精神损害赔偿 国家补偿
原文传递
“第三者”侵权民事责任论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成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7-9,共3页
婚姻家庭关系中的“第三者”是指由于过错而与有配偶者进行性行为,侵害了对方的配偶的合法权益,且造成了损害后果的人。第三者的行为具有违法性,侵害了受害人的合法民事权益,特别是侵害了他人的配偶身份权,为了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人,保护... 婚姻家庭关系中的“第三者”是指由于过错而与有配偶者进行性行为,侵害了对方的配偶的合法权益,且造成了损害后果的人。第三者的行为具有违法性,侵害了受害人的合法民事权益,特别是侵害了他人的配偶身份权,为了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人,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应追究第三者的侵权责任。第三者与行为相对人属于共同侵权行为人,应共同承担侵权责任,主要是对受害人的精神损害予以精神损害赔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者 侵权民事责任 精神损害赔偿
下载PDF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研究——理论反思与制度建构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廷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37-141,共5页
对于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基于精神损害专属于侵权法、防止滥诉、难以量化、违反可预见性以及带有惩罚性等理由,目前的通说仍持反对意见。但以上理由无一成立。相反,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完全符合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也是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 对于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基于精神损害专属于侵权法、防止滥诉、难以量化、违反可预见性以及带有惩罚性等理由,目前的通说仍持反对意见。但以上理由无一成立。相反,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完全符合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也是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然要求,它能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鼓励交易;而且,英、美、德、法等很多国家的立法例都在一定范围内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予以承认。因此,我国也应允许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损害赔偿 侵权行为 侵权责任 违约责任 合同法 侵权法 归责原则
下载PDF
著作权侵权之精神损害赔偿探讨
5
作者 刘蜜 林颖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3-160,共8页
作品体现作者的思想和人格,故著作权包含了著作人格权。而根据侵权法基本原理,侵犯人格权,给被侵权人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可以诉请精神损害赔偿。在我国,在以下情形下,法院应该判处精神损害赔偿:一是侵犯作者人格权,导致其姓名权、名誉... 作品体现作者的思想和人格,故著作权包含了著作人格权。而根据侵权法基本原理,侵犯人格权,给被侵权人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可以诉请精神损害赔偿。在我国,在以下情形下,法院应该判处精神损害赔偿:一是侵犯作者人格权,导致其姓名权、名誉权、隐私权损害的,后果严重时,法院应该判处精神损害赔偿,以保护作者的人格权。二是行为人“故意”或“屡次”侵犯同一作者的著作财产权时,法院也应该判处精神损害赔偿,以惩罚侵权人,威慑其下次再犯。三是毁损作品之载体(孤稿),导致作品无法再现的,侵犯发表权的,法院也应该判处精神损害赔偿,以抚慰作者受损的心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人格权 精神损害赔偿 故意 作品载体
下载PDF
性侵未成年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构研究
6
作者 刘煜宇 董晋 丛林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4-83,共10页
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路径之下,未成年人受到性侵是否应当以及如何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面临法律层面规定欠缺、认定标准模糊不清、赔偿金额难以确定等困境。从精神损害赔偿与侵权责任理论的内在一致性、与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原... 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路径之下,未成年人受到性侵是否应当以及如何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面临法律层面规定欠缺、认定标准模糊不清、赔偿金额难以确定等困境。从精神损害赔偿与侵权责任理论的内在一致性、与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原则的高度契合性出发,结合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发生后,未成年人普遍受到严重精神损害的事实,未成年人遭受性侵获得精神损害赔偿具有理论根基与实践需求。基于此,应当构建和完善性侵未成年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立法层面上,赋予遭受性侵的未成年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在制度构建上,参照我国民事纠纷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和相关司法实践,建立以精神损害事实为主、社会评价为辅的精神损害赔偿认定标准,同时规范性侵未成年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侵未成年人犯罪 精神损害赔偿 请求权 认定标准
下载PDF
侵害财产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理论基础之修正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长勇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30-34,共5页
侵权责任的理论基础应该以人身权、财产权、混合型权利三种权利类型作为支撑;当前的司法实践确立纪念物品的毁损可以获得精神损害赔偿,是在人格性财产权的涉他性客体和非涉他性客体这两类上探索成果的一个综合概括,而不是在某一类上的... 侵权责任的理论基础应该以人身权、财产权、混合型权利三种权利类型作为支撑;当前的司法实践确立纪念物品的毁损可以获得精神损害赔偿,是在人格性财产权的涉他性客体和非涉他性客体这两类上探索成果的一个综合概括,而不是在某一类上的单独探索;学者在研究精神损害赔偿的实践时,应该将这两类分开,这样才能将研究推向全面、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损害赔偿 混合型的权利 物质的人 理性(精神)的人
下载PDF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新探 被引量:2
8
作者 吕明辉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42-55,共14页
新《刑诉法解释》第175条的修改,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不予受理”增改为“一般不予受理”,引起刑事诉讼格局的微调。通过对最高人民法院相关文件的规范解读及对典型司法案例的检视,可以揭示司法机关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 新《刑诉法解释》第175条的修改,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不予受理”增改为“一般不予受理”,引起刑事诉讼格局的微调。通过对最高人民法院相关文件的规范解读及对典型司法案例的检视,可以揭示司法机关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从全面排斥到初步接受的态度转变。对司法数据加以解析可知,此种态度转变的实质原因在于犯罪类型的结构性变化——侵犯人身权利犯罪的比重大幅下降。在此契机下,可以德国、法国等国的法治经验为镜鉴,探索我国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优化路径:通过实体类型标准、严重损害标准与严格例外标准这“三重标准”对受理范围加以规范,尤其以强奸案、侮辱诽谤案、侵犯未成年人身权利犯罪三类案件为突破点,细化“一般不予受理”的范围。同时,通过执行机制、财产保全机制和国家补偿机制等配套保障机制为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精神损害赔偿 一般不予受理 犯罪类型的结构性变化
下载PDF
走出精神损害赔偿的误区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小宁 徐生明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29-31,共3页
精神损害赔偿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大的实践问题。广大的“法律消费者”在精神损害赔偿的性质与赔偿数额的决定因素、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方式等方面均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从理论上弄清... 精神损害赔偿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大的实践问题。广大的“法律消费者”在精神损害赔偿的性质与赔偿数额的决定因素、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方式等方面均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从理论上弄清陷入误区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损害赔偿 请求权 性质 赔偿数额 适用范围 赔偿方式
下载PDF
浅析第三者破坏他人婚姻家庭的民事责任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振芳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56-58,63,共4页
第三者插足合法婚姻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引起法学界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司法实践中,更多的是依靠道德规范和行政手段来进行调整。修订后的婚姻法对第三者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仍没有明确规定。因此,通过对第三者行为性... 第三者插足合法婚姻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引起法学界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司法实践中,更多的是依靠道德规范和行政手段来进行调整。修订后的婚姻法对第三者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仍没有明确规定。因此,通过对第三者行为性质的界定,明确第三者侵权的法律责任,完善追究第三者侵权责任的理论依据,使受害配偶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者 配偶权 精神损害赔偿 侵权民事责任
下载PDF
民法典视域下性侵未成年人的民事责任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巍 邓思瑜 《法治现代化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145-157,共13页
性侵行为的构成应当考虑对性侵行为的具体界定和对未成年人意愿的规范评价,其侵害对象是未成年人的性自主权及身体权、健康权。未成年受害人有权诉请侵权人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赔偿损失的范围包括人身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民法典第... 性侵行为的构成应当考虑对性侵行为的具体界定和对未成年人意愿的规范评价,其侵害对象是未成年人的性自主权及身体权、健康权。未成年受害人有权诉请侵权人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赔偿损失的范围包括人身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民法典第191条规定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的特殊时效起算点,应解释为延后至未成年人年满22周岁之日。第191条属于时效起算的特别条件,其不排除第188条的适用。第191条与第190条构成部分竞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侵未成年人 民事责任 性自主权 精神损害赔偿 诉讼时效
下载PDF
重婚罪管窥
12
作者 朱卫东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52-56,共5页
我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了重婚罪 ,重婚是指“有配偶而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对“有配偶”应理解为不仅包括法律上的配偶 ,也包括事实上的配偶 ,即欠缺形式要件但已形成事实上的婚姻关系中的事实丈夫和... 我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了重婚罪 ,重婚是指“有配偶而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对“有配偶”应理解为不仅包括法律上的配偶 ,也包括事实上的配偶 ,即欠缺形式要件但已形成事实上的婚姻关系中的事实丈夫和妻子。事实婚姻是是我国特有的法律概念 ,基于从我国的实情出发 ,前婚是法律婚 ,后婚是事实婚的自然构成重婚罪 ;前婚是事实婚 ,后婚是法律婚或事实婚的也构成重婚罪。在认定重婚罪时 ,要正确把握重婚罪的罪与非罪 ,才能在既有规范的限度内 ,更有效地保护婚姻关系。对重婚案件的审理中应注意审判管辖问题、职能管辖问题和证明责任的分担问题。重婚者在承担刑事责任的同时 ,还应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 ,主要是因重婚行为而产生的侵害配偶权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婚 配偶 管辖 精神损害赔偿
下载PDF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条款司法适用分析——以《民法典》生效后364个合同纠纷案件为例
13
作者 桑雨婷 阿依加马丽·苏皮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8-23,28,共7页
《民法典》第996条规定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该条款规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一方未履行或未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致使对方在除经济利益外的方面遭受精神上的伤害和困扰时,守约方可在违约之诉中主张... 《民法典》第996条规定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该条款规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一方未履行或未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致使对方在除经济利益外的方面遭受精神上的伤害和困扰时,守约方可在违约之诉中主张精神损害赔偿,无需再另行提起侵权之诉。与侵权精神损害赔偿不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不以守约方人格权受到侵害为前提条件,并且可以适用于其他可能导致合同当事人精神利益受损的情形。相关合同是否适用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条款,应从合同目的与当事人精神利益紧密相关、合同标的物具有情感价值等维度进行评价。具体而言,当事人应根据合同性质、目的以及交易习惯来预见违约可能导致的精神损害,只有当合同中存在以上因素时,才能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目前,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条款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法官在司法裁判时会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约责任 精神损害赔偿 司法实践
下载PDF
论人身伤害的精神损害赔偿
14
作者 于京珍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72-74,共3页
本文论述了我国现行法律对精神损害赔偿之规定的不足 ,提出我国应建立人身伤害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并在适用范围。
关键词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人身伤害 赔偿原则 赔偿标准 中国 适用范围 法律 规定
下载PDF
“焦某某诉江苏A、B旅行社侵权纠纷案”研究报告
15
作者 郑伊然 《贸大法律评论》 2016年第1期185-197,共13页
'焦某某诉江苏A和B旅行社旅游侵权纠纷案',反映出实践中存在的旅行社将人数不足的旅行团转团给其他旅行社来提高利润这一行业惯例所产生的纠纷。旅游服务本身的特性决定了旅游者一旦跟团出发便处在弱势地位,旅游者的权益在转团... '焦某某诉江苏A和B旅行社旅游侵权纠纷案',反映出实践中存在的旅行社将人数不足的旅行团转团给其他旅行社来提高利润这一行业惯例所产生的纠纷。旅游服务本身的特性决定了旅游者一旦跟团出发便处在弱势地位,旅游者的权益在转团关系中遭受侵害的现象屡见不鲜。应当具体分析转团关系下旅游经营者、旅游者、履行辅助人的法律地位,旅游者权益遭受损害后的法律关系和责任承担,以及在旅游纠纷中法官应如何判定精神损害赔偿和如何确定具体赔偿数额等问题,从而促进旅客提高法律意识,同时,使我国旅游行业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团 旅行社 履行辅助人 侵权纠纷 精神损害赔偿
原文传递
论出版社遗失作者手稿的法律后果
16
作者 饶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7年第4期139-142,共4页
出版社遗失作者手稿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是司法实践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时至今日,许多法官和学者对这一问题仍然存在疑惑。从著作权法的角度来看,作为物质载体的手稿与手稿上载有的信息是两种不同的财产权客体,出版社遗失手稿同时侵犯了作... 出版社遗失作者手稿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是司法实践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时至今日,许多法官和学者对这一问题仍然存在疑惑。从著作权法的角度来看,作为物质载体的手稿与手稿上载有的信息是两种不同的财产权客体,出版社遗失手稿同时侵犯了作者的财产所有权和著作权。著作权是知识产权权利之一,由著作人身权与财产财产权两部分组成。出版社遗失手稿既侵犯了著作财产权也侵犯了著作人身权,不仅要赔偿作者的经济损失还要对作者的著作人身权精神损害做出赔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 客体 著作人身权 精神损害赔偿
下载PDF
智能家居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保护
17
作者 曾真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63-72,共10页
智能家居设备在获取、储存、联网传输甚至分析、利用与人类生活各方面密切相关的信息时,可能与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需要相冲突。物联网使家居智能化增大了消费者在注册使用环节、信息存储环节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和较为隐秘的间接隐私... 智能家居设备在获取、储存、联网传输甚至分析、利用与人类生活各方面密切相关的信息时,可能与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需要相冲突。物联网使家居智能化增大了消费者在注册使用环节、信息存储环节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和较为隐秘的间接隐私泄露的风险。欧盟GDPR对用户的个人隐私进行了全方位保护,为我国智能家居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参考。我国应当重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经营者对消费者负有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如消费者因隐私泄露而面临个人人身、财产安全的威胁,则须考虑消费者个人信息受保护权与安全权的竞合及偶发的价值冲突,在实践中需要做出更有利于消费者的解释,如消费者因隐私泄露遭受精神上的重大伤害,应当赋予其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家居 物联网 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 侵权责任 精神损害赔偿
下载PDF
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探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董臻静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5期103-106,共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修正案首次以"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形式对国家精神损害赔偿作了明确规定,但是缺乏相关的具体配套实施细则,这将导致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实施陷入无序的境地。以"精神损害抚慰金"为切入点,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修正案首次以"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形式对国家精神损害赔偿作了明确规定,但是缺乏相关的具体配套实施细则,这将导致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实施陷入无序的境地。以"精神损害抚慰金"为切入点,从"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计算标准、适用标准、追偿制度等方面,就完善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抚慰金 标准
下载PDF
《民法典》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条款的司法适用——基于《民法典》生效后202个案例的实证考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许素敏 《财经法学》 CSSCI 2023年第1期92-105,共14页
《民法典》第996条系真正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条款,该条规定的精神损害赔偿属于违约责任,守约方可直接在违约之诉中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而无需再绕道侵权之诉。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不以守约方的人格权遭受侵害为前提条件,也适用于其他可能导... 《民法典》第996条系真正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条款,该条规定的精神损害赔偿属于违约责任,守约方可直接在违约之诉中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而无需再绕道侵权之诉。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不以守约方的人格权遭受侵害为前提条件,也适用于其他可能导致合同当事人精神利益受损的情形。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适用的合同类型应以可预见性规则作为判断标准,从“合同目的与当事人精神利益紧密相关”“合同标的物具有情感价值”“合同与人身安全密切相关”三个维度判断具体合同纠纷是否可以适用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违约责任 精神利益 人格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