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日中比较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琢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68-72,共5页
20世纪的日中比较文学研究经历了战前战中、战后与和汉比较文学3个阶段,取得了极大的成就。21世纪的日中比较文学研究,要在传统的出典考据研究方法的基础之上,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关注日中历时性或共时性"文化语境... 20世纪的日中比较文学研究经历了战前战中、战后与和汉比较文学3个阶段,取得了极大的成就。21世纪的日中比较文学研究,要在传统的出典考据研究方法的基础之上,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关注日中历时性或共时性"文化语境"中的文学现象,寻求两国间乃至人类的共同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比较文学 出典论 引喻论 比较诗学 中国 日本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21世纪 展望 共时性 历时性 文化
下载PDF
论比较诗学的“比较”内涵 被引量:1
2
作者 蒋艳萍 郑方超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600-604,共5页
比较诗学的"比较"不仅仅是一种存同辨异的方法应用,而更多地凝结成一个整体的、理念的概念,它不仅仅代表一种比较的思维,更内化成一种人类的普遍心理倾向,一种高智慧的理论集成。
关键词 比较诗学 比较 整体观
下载PDF
建构诗学巴比伦塔——评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研究
3
作者 孙辉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30-32,共3页
厄尔·迈纳率先开展了比较诗学的研究 ,他的《比较诗学》是世界“比较诗学”研究的第一个成果。他从文类展开比较 ,进而提出“原创性诗学” ,以此来观照世界各大文明形态的诗学 ,找出各自的洞见及盲点 ,从而揭示出了跨文化研究的必... 厄尔·迈纳率先开展了比较诗学的研究 ,他的《比较诗学》是世界“比较诗学”研究的第一个成果。他从文类展开比较 ,进而提出“原创性诗学” ,以此来观照世界各大文明形态的诗学 ,找出各自的洞见及盲点 ,从而揭示出了跨文化研究的必要性。但他又努力驱除由此引发的相对主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研究 厄尔·迈纳 比较诗学 原创性诗学 相对主义
下载PDF
曹顺庆比较诗学思想发展略论
4
作者 周晓风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11-116,共6页
曹顺庆先生一直致力于比较诗学建设,成为公认的比较诗学大家。其比较诗学研究也经历了从古代文论到比较诗学、再到跨文化总体诗学的发展历程,不但对于中国当代比较诗学有开拓之功,其丰富的比较诗学学术思想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学术印痕,... 曹顺庆先生一直致力于比较诗学建设,成为公认的比较诗学大家。其比较诗学研究也经历了从古代文论到比较诗学、再到跨文化总体诗学的发展历程,不但对于中国当代比较诗学有开拓之功,其丰富的比较诗学学术思想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学术印痕,带给我们许多值得重视的启示和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顺庆 比较诗学 比较文学 外国文学 中国文学理论
下载PDF
从中西比较的层面看中国古代文论的特点 被引量:2
5
作者 邓新华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30-34,共5页
本文从中西比较的层面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特点进行考察。文章认为 ,中国古代文论在理论体系上 ,不像西方文论那样侧重再现而是侧重表现 ;在理论形态上 ,不像西方文论那样注重分析性和系统性而是注重直观性和经验性 ;在理论发展上 ,不像西... 本文从中西比较的层面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特点进行考察。文章认为 ,中国古代文论在理论体系上 ,不像西方文论那样侧重再现而是侧重表现 ;在理论形态上 ,不像西方文论那样注重分析性和系统性而是注重直观性和经验性 ;在理论发展上 ,不像西方文论那样走彻底反叛的路子而是采取圆融折中的方法。文章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差异的比较凸现出中国古代文论独特的理论品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方文论 民族特点 古代文学理论 理论体系 理论形态 中西比较
下载PDF
对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中文本完整性和文论史体例的探讨
6
作者 王昱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73-78,共6页
比较诗学群体的崛起在于敏感地意识到,中国诗学迫切需要主动将自身整合入世界文学理论的话语系统,通过与西方诗学的沟通和交流改变边缘的国际学术处境。比较诗学在推进过程中有得有失,其中刘若愚在《中国文学理论》中借鉴《镜与灯》的... 比较诗学群体的崛起在于敏感地意识到,中国诗学迫切需要主动将自身整合入世界文学理论的话语系统,通过与西方诗学的沟通和交流改变边缘的国际学术处境。比较诗学在推进过程中有得有失,其中刘若愚在《中国文学理论》中借鉴《镜与灯》的理论框架而构建的循环系统和六种理论,无论在出发点、成功处还是存在的缺欠都具有典型意义。本文在简要勾勒刘若愚的理论体系并说明其正面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刘若愚和艾布拉姆斯在历史语境下各自面临的中西诗学的学理背景,对比两人的理论分类方法及其实际运作情况,试探讨刘若愚以他山之石攻玉的若干失当之处,作为对中国诗学进入世界性文学理论视野路径的方法论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诗学 刘若愚 中国文学理论 整体性 专题史
下载PDF
打通:寻找中西共同的诗心文心——对钱钟书中西比较诗学观的梳理和研究方法的剖析
7
作者 袁仕萍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年第2期241-243,共3页
钱钟书中西比较诗学观的形成标志着中国传统诗话的终结和现代诗话的开端,其宏大的创作格局形成了充满活力的话语空间。本文梳理了钱钟书中西比较诗学观,即"邻壁之光,堪可借焉"、寻找中西共同的诗心文心;剖析了钱钟书中西比较... 钱钟书中西比较诗学观的形成标志着中国传统诗话的终结和现代诗话的开端,其宏大的创作格局形成了充满活力的话语空间。本文梳理了钱钟书中西比较诗学观,即"邻壁之光,堪可借焉"、寻找中西共同的诗心文心;剖析了钱钟书中西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即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钱钟书的话语空间在对人类文化本质的认识与阐释方面获得一种哲学突破,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一代学术宗师和文化大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 中西比较诗学观 研究方法
下载PDF
厄尔·迈纳的跨文化阐释 被引量:1
8
作者 涂昊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00-103,共4页
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从跨文化的角度对诗学作比较探讨 ,他以基础文类形成原创诗学为理论基础 ,以基础文类的分析作为跨文化阐释的切入点 ,以基础文类同异关系的把握作为诗学比较的可比性的基础 ,以一种宽容平等的对话精神作为... 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从跨文化的角度对诗学作比较探讨 ,他以基础文类形成原创诗学为理论基础 ,以基础文类的分析作为跨文化阐释的切入点 ,以基础文类同异关系的把握作为诗学比较的可比性的基础 ,以一种宽容平等的对话精神作为跨文化阐释的态度 ,显示了比较诗学发展的一个必然的成熟过程。但科学的相对主义态度 ,注定了从事比较诗学面临着“诗学”“跨文化”“阐释”等因素的制约 ,这也同时为比较诗学的开拓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诗学》 跨文化 阐释
下载PDF
冯至与穆旦抒情诗风格比较
9
作者 史红华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64-66,共3页
分析指出,冯至与穆旦虽然同是40年代智性抒情诗的代表诗人,但诗歌风格有比较明显的不同。以文本细读为基础,试图从艺术风格方面入手,通过系统的梳理与全面的总结对冯至穆旦的抒情诗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探讨冯至穆旦智性抒情诗各自独特的... 分析指出,冯至与穆旦虽然同是40年代智性抒情诗的代表诗人,但诗歌风格有比较明显的不同。以文本细读为基础,试图从艺术风格方面入手,通过系统的梳理与全面的总结对冯至穆旦的抒情诗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探讨冯至穆旦智性抒情诗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至 穆旦 诗歌风格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