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透岩石三轴压缩过程中的渗透性研究 被引量:56
1
作者 王伟 徐卫亚 +3 位作者 王如宾 曹亚军 王环玲 冯树荣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A01期40-47,共8页
采用岩石全自动三轴伺服仪,对低渗透花岗岩进行考虑渗透水压作用的三轴渗流–应力耦合试验。基于试验结果,研究花岗岩在不同围压和渗压下的渗透特性,分析岩石应力、应变变化过程中渗透率随围压、渗压和体积应变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岩石全自动三轴伺服仪,对低渗透花岗岩进行考虑渗透水压作用的三轴渗流–应力耦合试验。基于试验结果,研究花岗岩在不同围压和渗压下的渗透特性,分析岩石应力、应变变化过程中渗透率随围压、渗压和体积应变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具有典型的脆性特征,渗压相同围压不同时,岩石强度随围压增大而增加;围压相同渗压不同时,较低的渗压对低渗透岩石强度影响不明显。岩样体积应变经过压密和扩展2个阶段,最大体积压缩应变随着围压的增加而增加,而岩样渗透率最小值并未出现在最大压密处,而是出现在体积应变拐点前,约在最大压密体积应变的95%处,并给出渗透率与体积应变的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花岗岩 渗压 环向应变 体积应变 渗透率 三轴试验
原文传递
强夯动应力的量测及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44
2
作者 何长明 邹金锋 李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8-632,共5页
结合常吉高速公路强夯补强加固路基工程,做了大型的现场试验。在试验路段布置了43个土压力盒,运用动态应变仪记录了强夯动应力的传播和衰减过程,并尝试用动应力的传播与衰减曲线说明冲击波在土体中的传播。试验结果表明:强夯对红砂岩填... 结合常吉高速公路强夯补强加固路基工程,做了大型的现场试验。在试验路段布置了43个土压力盒,运用动态应变仪记录了强夯动应力的传播和衰减过程,并尝试用动应力的传播与衰减曲线说明冲击波在土体中的传播。试验结果表明:强夯对红砂岩填土路基的加固效果明显,强夯动应力也相当明显,强夯动应力在水平方向的衰减速度比竖直方向快,竖直方向的影响范围比水平方向大;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影响深度远大于有效深度;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有效加固范围内的动应力增加明显,但在3~5击后基本稳定;从动应力等值线图上也可分析出强夯作用时压缩波、剪切波、瑞利波的作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夯 动应力 量测 传播与衰减 现场试验研究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界异常高压:分布、成因及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0
3
作者 郭泽清 刘卫红 +3 位作者 钟建华 杨和山 饶孟余 肖红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6-389,i0001,共15页
如同世界上其它新生代沉积盆地那样,柴达木盆地在一定深度,区域上普遍存在异常高压。异常高压出现在快速沉积的厚层泥质岩中,水热增压效应明显,而且在上新世末至今发生了强烈的以水平挤压为主的构造运动,因此异常高压的形成是由于不均... 如同世界上其它新生代沉积盆地那样,柴达木盆地在一定深度,区域上普遍存在异常高压。异常高压出现在快速沉积的厚层泥质岩中,水热增压效应明显,而且在上新世末至今发生了强烈的以水平挤压为主的构造运动,因此异常高压的形成是由于不均衡压实作用和构造挤压作用所引起的压应力增大以及热液压力引起流体体积的变化。异常高压是油气运聚的一种重要动力来源:在油气运移中,可以使上覆封隔层产生大量微裂缝,油气向上运移到在较低压储集层中,也可以使封闭性断层开启,通过断层进行侧向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 不均衡压实 构造应力 水热增压 油气运移 柴达木盆地西部
下载PDF
库车前陆盆地构造压实作用及其对储集层的影响 被引量:33
4
作者 李军 张超谟 +2 位作者 李进福 肖承文 袁仕俊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1,共5页
库车地区存在强烈的构造压实作用,对储集层分布及品质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分析构造压实测井响应基础上,建立了古构造应力定量评价模型,然后依据测井信息确定古地应力分布,分析构造压实作用对储集层的影响。构造压实作用对储集层物性的影... 库车地区存在强烈的构造压实作用,对储集层分布及品质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分析构造压实测井响应基础上,建立了古构造应力定量评价模型,然后依据测井信息确定古地应力分布,分析构造压实作用对储集层的影响。构造压实作用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随着构造应力增大,构造压实作用和构造成岩作用加强,储集层孔隙度、渗透率降低,尤其是渗透率下降显著;另一方面随着构造挤压作用增强,砂岩致密化程度增强,砂岩中易于发育裂缝,从而形成渗滤性能良好的裂缝性储集层。此外,封闭构造压实作用形成了本区高压—超高压流体压力,这种高异常流体压力的存在抵消了部分压实作用对储集层的影响,使储集层承载的有效应力降低,从而为储集层保持较高孔渗性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盆地 构造压实 古地应力 储集层 异常压力 测井评价
下载PDF
路面基层振动压实作用下的底基层应力 被引量:25
5
作者 支喜兰 江晓霞 沙爱民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36,共4页
将振动压路机对被压实层施加的作用力简化为圆形均布荷载 ,利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 ,对基层振动压实作用下的底基层压应力和拉应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 ,对基层进行振动压实时存在着半刚性底基层发生弯拉强度破坏的可能。
关键词 路面基层 振动压实 底基层应力 振动压路机 弯拉强度破坏 公路
下载PDF
强夯作用下接触应力与土体竖向位移计算 被引量:30
6
作者 刘汉龙 高有斌 +1 位作者 曹建建 徐士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93-1497,共5页
针对钱家欢加卸载弹性模型中强夯冲击应力在加荷阶段应力偏大,卸荷阶段应力函数形式复杂的不足,对应力峰值进行修正和对应力函数进行改进,即将复杂的分段函数形式转化为标准的正弦函数形式。而且,根据动力分析中应力边界与速度边界之间... 针对钱家欢加卸载弹性模型中强夯冲击应力在加荷阶段应力偏大,卸荷阶段应力函数形式复杂的不足,对应力峰值进行修正和对应力函数进行改进,即将复杂的分段函数形式转化为标准的正弦函数形式。而且,根据动力分析中应力边界与速度边界之间的关系,将应力边界时程转化为速度边界时程,并将正弦荷载函数引入,推导出一种计算土体竖向位移的简化计算方法。工程实例表明,该法形式简单、使用方便,计算结果很接近实测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夯法 地基处理 动应力 竖向位移
下载PDF
力学可以为农业现代化作贡献 被引量:20
7
作者 华云龙 张伟 董务民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89-298,共10页
农业现代化提出了许多与力学各个分支都有密切关系的问题.从农田耕作、农业物料性质、农产品烘干、水果和蔬菜生产、农业生物环境、节水灌溉、农业水土资源合理利用和作物生长等方面,介绍了有关的力学问题和目前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农业土壤力学 农业物料力学 植物生物力学
下载PDF
风积沙的压实特性与循环荷载下变形性状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杨振茂 侯永峰 +1 位作者 孔恒 李亮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10,共3页
在对风积沙压实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探讨了含水量对风积沙压实影响的机理。通过动三轴试验 ,得到了影响循环荷载下风积沙变形特性的主要因素为压实含水量。
关键词 压实特性 变形性状 试验研究 风积沙 路基 循环荷载 围压 循环应力比
下载PDF
强夯加固地基的土体竖向位移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高有斌 刘汉龙 +1 位作者 张敏霞 王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671-2676,共6页
根据动力分析中应力边界与速度边界之间的关系,将应力边界时程转化为速度边界时程,提出计算土体竖向位移的新方法,并进行了简化和多角度对比性研究。在钱家欢加卸载模型应力和竖向位移计算的基础上,提出将正弦荷载形式和三角形荷载形式... 根据动力分析中应力边界与速度边界之间的关系,将应力边界时程转化为速度边界时程,提出计算土体竖向位移的新方法,并进行了简化和多角度对比性研究。在钱家欢加卸载模型应力和竖向位移计算的基础上,提出将正弦荷载形式和三角形荷载形式分别引入,推导出竖向位移的两种简化计算方法。两种方法概念清楚、物理意义明确,形式简单且相同,区别仅在于系数不同。工程实例表明,两种方法计算出的竖向位移均接近于实测位移,但正弦荷载形式下的位移计算方法更能反映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处理 强夯 动应力 竖向位移
下载PDF
轮式和履带式车辆行走对农田土壤的压实作用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丁肇 李耀明 唐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18,共9页
由履带式行走机构代替轮胎被认为是减缓大型农业车辆对土壤压实的有效手段之一。与轮胎相比,履带具有更大的接地面积,能够有效减小车辆对土壤的平均压力。然而履带与土壤接触面间的应力分布极不均匀,应力主要集中在各承重轮下方,履带减... 由履带式行走机构代替轮胎被认为是减缓大型农业车辆对土壤压实的有效手段之一。与轮胎相比,履带具有更大的接地面积,能够有效减小车辆对土壤的平均压力。然而履带与土壤接触面间的应力分布极不均匀,应力主要集中在各承重轮下方,履带减缓土壤压实的能力是目前有待研究的问题。该研究通过在土壤内埋设压力传感器,测试比较了相近载质量的轮胎和履带式车辆作用下,0.15和0.35 m深度土壤内的最大垂直及水平应力,同时研究了车辆行驶速度对土壤内垂直及水平应力大小的影响。基于土壤压实分析模型计算了轮胎和履带压实的0.1~0.7m深度土壤内的最大垂直及水平应力分布。通过对0.15和0.35 m深度的土样进行室内测试,比较了轮胎和履带式车辆压实对土壤透气率、先期固结压力及干容重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履带相比较于轮胎,能够减小土壤内的垂直及水平应力,但垂直应力的减小量比水平应力大;轮胎对0.15和0.35m深度土壤作用的平均最大垂直应力分别约为履带的2.2及2.0倍,而平均最大水平应力仅分别约为履带的1.2及1.1倍。轮胎作用下的最大垂直及水平应力在表层土壤内明显大于履带,但两者的应力差值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分别在0.7和0.4 m深度时无明显差别。轮胎和履带压实作用下,0.15和0.35 m深度土壤内的垂直及水平应力均随车辆行驶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履带作用下的应力减小速度大于轮胎。履带作用下0.15和0.35 m深度内土壤的透气率均明显小于轮胎,但土壤的先期固结压力及干容重无显著区别。研究结果为可为农业车辆行走机构的选择及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车辆 行走机构 土壤压实 土壤应力 轮胎 履带
下载PDF
粉末高速压制技术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19
11
作者 曲选辉 尹海清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0年第2期45-49,共5页
粉末高速压制成形(HVC)技术在2001年由瑞典HganasAB公司提出,并在瑞典Hydro-pulsor公司生产的HVC设备上实现了速度≤10m.s-1的压制成形。高速压制成形原理是通过应力波在粉体中的传播使粉末致密,该技术具有压制生坯密度高、密度分布均... 粉末高速压制成形(HVC)技术在2001年由瑞典HganasAB公司提出,并在瑞典Hydro-pulsor公司生产的HVC设备上实现了速度≤10m.s-1的压制成形。高速压制成形原理是通过应力波在粉体中的传播使粉末致密,该技术具有压制生坯密度高、密度分布均匀、产品综合性能优异的特点,可以通过连续多次压制实现小设备压制大零件等,所以备受青睐。多个国家的研究者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工作,材料涉及铁、铜、钛及其合金、磁性材料、陶瓷材料等。高速压制的粉末致密化机理不同于传统压制,今后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高速压制 压制速度 生坯密度 多次压制 应力波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非线性弹塑性接触模型的免耕土壤参数标定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宪良 钟晓康 +4 位作者 耿元乐 魏忠彩 胡红 耿端阳 张祥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00-107,共8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基于离散元法对免耕作业机具与土壤互作关系研究的准确性,以华北麦玉两熟区免耕壤土为研究对象,基于离散元软件(Discrete Element Modeling,DEM)扩展的The Edinburgh Elasto-Plastic Adhesion非线性弹塑性接触模型开展常... 为了进一步提升基于离散元法对免耕作业机具与土壤互作关系研究的准确性,以华北麦玉两熟区免耕壤土为研究对象,基于离散元软件(Discrete Element Modeling,DEM)扩展的The Edinburgh Elasto-Plastic Adhesion非线性弹塑性接触模型开展常年免耕农田土壤离散元仿真模型参数标定研究。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敏感性分析试验,选择对土壤压板试验沉陷量影响显著的关键参数(即土壤颗粒恢复系数、土壤颗粒-颗粒静摩擦系数、土壤颗粒表面能和土壤颗粒-颗粒塑性变形比),以土壤压板试验沉陷量为评价指标,应用Box-Behnken试验建立了沉陷量与4个显著性参数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以物理试验得到的实际沉陷量6.2 mm为目标值,对显著性参数进行寻优,得到最优组合为:土壤颗粒恢复系数为0.47,土壤颗粒-颗粒间静摩擦系数为0.62,土壤颗粒表面能为6.12 J/m^(2),土壤颗粒塑性变形比为0.41。最后通过标定优化的参数进行土壤颗粒应力传递试验,与室内试验结果对比发现,仿真的土壤颗粒接触传力特性与实际土壤压实过程中应力传递差别较小,误差范围在9.21%以内,并对比分析仿真和实测的土壤应力传递特性曲线的拟合情况,两者之间的决定系数R^(2)为0.91,表明两条曲线的拟合相似度较高,验证了免耕土壤参数标定的准确可靠,参数标定后的离散元免耕土壤模型精确度高。研究可为快速构建免耕模式下的土壤离散元模型及免耕农机装备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离散元 模型 免耕 压实 参数标定 应力传递
下载PDF
红砂岩碎石土高填方路基强夯加固时的动应力扩散及土体变形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罗恒 邹金锋 +4 位作者 李亮 杨小礼 郭乃正 何长明 赵炼恒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2701-2706,共6页
利用4种不同的夯击能量(840,960,1 080,1 200 kN.m)对红砂岩填土路基分别进行动应力扩散和夯后路基的沉降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强夯对红砂岩填土路基的加固效果明显,动应力在水平方向上的有效加固宽度从2~3 m变化至3~4 m,在竖直方... 利用4种不同的夯击能量(840,960,1 080,1 200 kN.m)对红砂岩填土路基分别进行动应力扩散和夯后路基的沉降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强夯对红砂岩填土路基的加固效果明显,动应力在水平方向上的有效加固宽度从2~3 m变化至3~4 m,在竖直方向上的有效加固深度从3.5~4.0 m变化至5.0~6.0 m;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动应力在有效加固范围内的增加亦更加明显,但在3~5击后基本稳定;4种夯击能量在土体中产生的变形为4.0~6.0 m的变化比较显著,但当深度超过6.0 m的之后,产生的沉降量就几乎相等,而且在不同夯击能量以及在不同夯击次数下,其最终的下沉位移在5.5 m处都为5.0~7.0 cm,因此这4种夯击能量在红砂岩碎石土高填方路基中的有效加固深度基本上都在4.0~6.0 m之间。这些试验成果可为以后同种条件下的山区公路加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大颗粒 红砂岩 强夯 动应力 夯沉量
下载PDF
土与结构物的接触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建华 祝方才 廖新贵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1-4,14,共5页
土与结构的接触特性受土的类型、密实度、含水量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为研究株洲地区典型红土与混凝土结构物的接触特性,设计了9种不同含水量和密实度的土样,并对每种土样分别加上50kPa、100kPa、200kPa、400kPa4级不同的法向应力,进行改... 土与结构的接触特性受土的类型、密实度、含水量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为研究株洲地区典型红土与混凝土结构物的接触特性,设计了9种不同含水量和密实度的土样,并对每种土样分别加上50kPa、100kPa、200kPa、400kPa4级不同的法向应力,进行改进的直剪试验。试验数据表明:土与混凝土块接触面抗剪强度随土体密实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土体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界面粘聚力随土体含水量的增大先增大后迅速减小,在塑性状态含水量附近时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量 密实度 剪应力 接触面 抗剪强度
下载PDF
压实对土壤应力分布的影响仿真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赵振家 邹猛 +2 位作者 薛龙 魏灿刚 李建桥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11-313,338,共4页
机械土壤压实是保护性耕作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了解压实土壤内部应力分布是减轻机械土壤压实的关键研究之一。采用离散单元法对车轮土壤压实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压实后不同耕深的土壤硬度增大,随深度变化明显,且随着土壤压实... 机械土壤压实是保护性耕作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了解压实土壤内部应力分布是减轻机械土壤压实的关键研究之一。采用离散单元法对车轮土壤压实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压实后不同耕深的土壤硬度增大,随深度变化明显,且随着土壤压实次数增多,土壤颗粒接触力增大,纵向影响域加深;车轮前3次通过,土壤硬度增加趋势明显,超过3次后土壤硬度虽有增加,但是增加程度不明显,层深为15 cm时,压实3次的土壤硬度相比没压实的增加了155.2%,而压实6次比压实3次仅增加了22.9%。研究成果对田间耕作管理措施的制定以及行走机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压实 硬度 应力分布 仿真
下载PDF
帽子模型在强夯动应力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雨明 高广运 +1 位作者 邱畅 梁涛 《地下空间》 CSCD 2003年第2期147-152,共6页
采用帽子模型对强夯时非饱和湿陷性黄土中的动应力分布进行了计算 ,计算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一致 ,证明帽子模型可作为非饱和黄土强夯动应力计算模型。通过对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的分析对比 ,对强夯法的加固机理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最后得... 采用帽子模型对强夯时非饱和湿陷性黄土中的动应力分布进行了计算 ,计算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一致 ,证明帽子模型可作为非饱和黄土强夯动应力计算模型。通过对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的分析对比 ,对强夯法的加固机理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最后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帽子模型 强夯 动应力 加固 非饱和湿陷性黄土
下载PDF
对湿陷性黄土在强夯作用下冲击应力的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水伟厚 王铁宏 王亚凌 《建筑科学》 2003年第1期33-36,共4页
从动力平衡方程式出发,对土体的屈服滞后现象运用碰撞理论,并考虑参振土体对夯锤速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其边界条件中的初速度应为形变过程初速度,导出了强夯冲击应力时程关系的解析式,明确了恢复系数及速度效应在强夯冲击应力中... 从动力平衡方程式出发,对土体的屈服滞后现象运用碰撞理论,并考虑参振土体对夯锤速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其边界条件中的初速度应为形变过程初速度,导出了强夯冲击应力时程关系的解析式,明确了恢复系数及速度效应在强夯冲击应力中的显著作用。并与某湿陷性黄土强夯加固工程的实测冲击应力结果对比,所得结论对强夯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夯法 碰撞理论 冲击应力 恢复系数
原文传递
强夯法加固煤矸石地基动应力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清峰 王东权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42-1147,共6页
通过强夯法加固煤矸石地基物理模型试验,用DH5939动态应变仪完整地记录了强夯每一击作用下煤矸石地基中的动应力,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夯击能和夯击次数作用下不同深度煤矸石地基动应力的分布特征及其衰减规律。结果表明,在强夯冲击荷载作用... 通过强夯法加固煤矸石地基物理模型试验,用DH5939动态应变仪完整地记录了强夯每一击作用下煤矸石地基中的动应力,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夯击能和夯击次数作用下不同深度煤矸石地基动应力的分布特征及其衰减规律。结果表明,在强夯冲击荷载作用下,动应力为单一的波峰,沿夯锤不同深度的动应力达到峰值具有明显的时滞性。强夯动应力在水平方向的衰减速度比竖直方向快,竖直方向的影响范围比平方向大。在相同的夯击能作用下,动应力峰值随深度衰减很快,近似呈负幂指数规律衰减。另外,对不同的测点,在夯击能一定的条件下,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有效加固范围内的动应力增加明显,但在3~6击后基本稳定。研究为精确模拟分析强夯加固机理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夯法 煤矸石地基 动应力 模型试验
下载PDF
煤矸石地基在强夯冲击荷载作用下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清峰 王东权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49-1056,共8页
为了研究强夯法加固煤矸石地基的加固效果,了解强夯过程中不同深度处动应力分布规律,测定不同夯击能的有效加固深度,进行室内模型试验研究。用DH5939动态应变仪采集不同夯击能、不同击数、不同测点位置煤矸石地基中的动应力。试验结果表... 为了研究强夯法加固煤矸石地基的加固效果,了解强夯过程中不同深度处动应力分布规律,测定不同夯击能的有效加固深度,进行室内模型试验研究。用DH5939动态应变仪采集不同夯击能、不同击数、不同测点位置煤矸石地基中的动应力。试验结果表明:单击夯沉量随夯击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在夯击次数相同情况下,单击夯击能越大,夯沉量也越大。在强夯作用下,动应力主要为单一的波峰,没有明显的第二波峰,作用时间极短,动应力达到峰值所需的时间明显小于衰减时间。沿夯锤不同深度的动应力达到峰值具有明显的时滞性,在同一深度,随着夯击能、夯击次数的增加,动应力也相应增加。另外,强夯后煤矸石地基的物理力学特性指标如压实度、黏聚力等较夯前有较大提高,夯击能越大,提高幅度越明显,夯击能相同时,距夯点位置越近,提高幅度越明显。满足实际工程需要的最佳夯击能约为3 000 kN.m,最佳夯击击数为7~9击。该成果不仅适用于强夯法处理煤矸石地基,对其他松散易碎介质如建筑渣土的强夯地基加固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工程 强夯法 冲击荷载 煤矸石地基 夯沉量 动应力 物理模型试验
下载PDF
干砂强夯动力特性的细观颗粒流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贾敏才 王磊 周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71-878,共8页
通过引进和开发二维颗粒流程序,基于相似理论建立了可以模拟砂土地基强夯加固的细观颗粒流模型,结合小比尺室内细观模型试验,从颗粒细观力学角度入手对干砂在强夯冲击加固过程中的动力反应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 通过引进和开发二维颗粒流程序,基于相似理论建立了可以模拟砂土地基强夯加固的细观颗粒流模型,结合小比尺室内细观模型试验,从颗粒细观力学角度入手对干砂在强夯冲击加固过程中的动力反应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颗粒流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干砂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锤底动接触应力、颗粒间动接触应力和颗粒位移场分布情况,并可以实时跟踪颗粒的变位及接触应力变化,实现从细观角度揭示干砂强夯动力响应特性,研究工作为今后砂土强夯加固宏细观机制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夯 干砂 颗粒流 动应力 位移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