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6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田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群落组成与结构 被引量:213
1
作者 祝燕 赵谷风 +8 位作者 张俪文 沈国春 米湘成 任海保 于明坚 陈建华 陈声文 方腾 马克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2-273,共12页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世界上主要植被类型之一,集中分布于我国,其中以中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最为典型。为了更好地研究常绿阔叶林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机理,按照CTFS(Centre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样地建设的标准,于2004年11月...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世界上主要植被类型之一,集中分布于我国,其中以中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最为典型。为了更好地研究常绿阔叶林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机理,按照CTFS(Centre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样地建设的标准,于2004年11月~2005年9月在浙江开化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常绿阔叶林24hm^2永久样地。该文对样地内胸径≥1cm的木本植物进行了统计,初步分析了古田山森林样地(Gutianshan(GTS)forest plot)的群落组成与空间结构。群落的区系类型以热带成分比较多,在属的水平上53个是热带分布,44个是温带分布。共有159种,隶属于49科103属,总计140700株,以常绿树种为主(91个物种,占总优势度的90.6%,重要值为85.6%,占样地总个体数的85.9%);样地群落有明显的优势物种和大量稀有种(Rare species,每hm^2个体数小于1)。甜槠(Castanopsis eyrei)、木荷(Schima superba)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在群落中占有主要优势;稀有种占总物种数的37.1%(59/159);具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和热带雨林的相关特征,较好地代表了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垂直结构由林冠层(63个种)、亚乔木层(70个种)和灌木层(26个种)组成。样地所有木本植物物种总径级分布呈倒“J”形,群落更新良好。几个优势种空间分布随着径级增大,聚集程度降低;并且它们的分布表现出与生境紧密关联,不同的物种表现出对生境不同的偏好。该文最后系统地比较了大样地方法与传统取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古田山 区系分析 物种组成 垂直结构 径级结构 空间分布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样地(CBS):群落组成与结构 被引量:122
2
作者 郝占庆 李步杭 +3 位作者 张健 王绪高 叶吉 姚晓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8-250,共13页
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地带性植被,长白山区是阔叶红松林的核心分布区。参照巴拿马Barro Colorado Island (BCI) 50hm2热带雨林样地的技术规范,于2004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阔叶红松林内建立了一块25hm2的固定... 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地带性植被,长白山区是阔叶红松林的核心分布区。参照巴拿马Barro Colorado Island (BCI) 50hm2热带雨林样地的技术规范,于2004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阔叶红松林内建立了一块25hm2的固定样地(简称CBS),这是目前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中国森林多样性动态研究网络中最北端的一块,也是全球温带地区最大的一块森林样地。2004年夏的第一次调查结果表明,样地内胸径≥1cm的木本植物有52种,隶属于18科32属。总的独立个体数为38902,包括分枝的总个体数为59121。植物组成上属典型的长白山植物区系,同时混有一些亚热带和亚寒带成分。群落优势种明显,个体数最多的前3个种的个体数占到总个体数的60%,前14个种占到95%,而其余38个种只占到5%。从物种多度、胸高断面积、平均胸径和重要值来看,群落成层现象显著,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种。主要树种的径级结构近似于正态分布或双峰分布,而次林层和林下层树种则表现出倒"J"形或"L"形。红松、紫椴(Tilia amurensis)、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色木槭(Acermono)和春榆(Ulmus japonica)几个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随物种、径级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分布格局,其它一些树种的分布格局也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动态 空间格局 生物多样性 阔叶红松林 长白山
下载PDF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出路研究 被引量:95
3
作者 俞贺楠 王敏 李振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205,219,共4页
为城乡老年人提供社会化的服务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正在成为现实,我国的养老模式正朝着社区居家养老迈进。对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等概念的分析和界定,可以帮助我们还原一个全面满足老年人需求、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 为城乡老年人提供社会化的服务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正在成为现实,我国的养老模式正朝着社区居家养老迈进。对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等概念的分析和界定,可以帮助我们还原一个全面满足老年人需求、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养老模式,即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其具体内容包括针对不同类型老年人提供相应居家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功能,促进社区养老福利设施多样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居家养老 社会养老 养老模式
下载PDF
香溪河流域河岸带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格局 被引量:74
4
作者 江明喜 邓红兵 +1 位作者 唐涛 蔡庆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9-635,共7页
通过不同海拔高度的样带调查来研究香溪河流域河岸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格局 ,并探讨河岸带中生物多样性维持的生态学机制。结果表明 :河岸植物群落总的物种丰富度、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均表现出相似的格局特征 ... 通过不同海拔高度的样带调查来研究香溪河流域河岸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格局 ,并探讨河岸带中生物多样性维持的生态学机制。结果表明 :河岸植物群落总的物种丰富度、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均表现出相似的格局特征 ,利用抛物线方程进行拟合 ,物种丰富度与海拔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和藤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格局特征不明显 ,且物种丰富度与坡度相关。在流域尺度上 ,海拔对物种丰富度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在局部尺度上 ,季节性洪水干扰导致的空间异质性和小地形对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支持关于总的物种多样性在原始河流的中间河段将达到最大值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神农架 香溪河流域 河岸带 植物群落 物种丰富度
下载PDF
短期增温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和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86
5
作者 李娜 王根绪 +3 位作者 杨燕 高永恒 柳林安 刘光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95-905,共11页
采用增温棚模拟增温的方法,对比研究了青藏高原腹地典型高寒草甸和沼泽草甸在两种增温梯度条件下植物群落结构及植物生长对温度升高的初期响应。由于开顶式生长室(OTC)的增温作用,在整个生长季内,沼泽草甸月平均气温分别较对照提高2.98... 采用增温棚模拟增温的方法,对比研究了青藏高原腹地典型高寒草甸和沼泽草甸在两种增温梯度条件下植物群落结构及植物生长对温度升高的初期响应。由于开顶式生长室(OTC)的增温作用,在整个生长季内,沼泽草甸月平均气温分别较对照提高2.98℃(OTC1)和5.52℃((OTC2),20cm处土壤水分分别减少了2.45%(OTC1)和3.44%(OTC2);高寒草甸月平均气温分别比对照升高了2.59℃(OTC1)和5.16℃(OTC2)。20cm处土壤水分分别减少了1.83%(OTC1)和7.71%(OTC2)。受温度升高及土壤含水量减少的影响,模拟增温2个生长季后,与对照样地相比,群落种群高度、密度、盖度、频度和重要值发生变化,群落结构也发生一定变化。增温处理使高寒草甸禾草和莎草盖度减少,杂草盖度增加,而使沼泽草甸中禾草和莎草盖度增加,杂草盖度减少。增温后,两种草甸总生物量均增加,但大幅度的增温条件抑制了高寒草甸的这种促进作用,而促进了沼泽草甸的这种促进作用。两种草甸的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模拟增温使得高寒草甸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向深层转移,但不明显;而使沼泽草甸生物量明显的趋向深层土壤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开顶式生长室 温度升高 群落结构 分配格局 青藏高原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草地植被恢复演替进程中群落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62
6
作者 张继义 赵哈林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共6页
通过对处于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等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群落的取样调查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草地植被恢复进程中群落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运用扩散系数、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Green指数、聚集强度... 通过对处于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等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群落的取样调查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草地植被恢复进程中群落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运用扩散系数、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Green指数、聚集强度、Poisso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的 χ2 拟合检验等 7项指标 ,对群落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大多数物种的空间分布呈显著的聚集分布。在演替进程中种群格局强度的变化和群落总体聚集程度的变化与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构的空间异质性相对应 ,较高的聚集程度是种群分布斑块化和群落结构的空间异质性的反映 ,随着演替进展 ,优势种的种群数量扩展 ,但种群分布的聚集强度下降 ,群落结构的空间异质性降低。在 7种测定分布格局的指标中 ,聚块性指数、Green指数和聚集强度是无量纲的指标 ,其大小不受种群大小的影响 ,其变化可以较好地指示格局强度本身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恢复演替 草地 群落 空间格局
下载PDF
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自然恢复灌丛阶段主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73
7
作者 杨宁 邹冬生 李建国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96-1001,共6页
运用植被生态学与恢复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在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以受干扰而退化,经封育后自然恢复至灌丛阶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其中设置400个5m×5m共计1hm2的相邻网格样方,对其进行群落学调查。应用聚集指数、平均... 运用植被生态学与恢复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在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以受干扰而退化,经封育后自然恢复至灌丛阶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其中设置400个5m×5m共计1hm2的相邻网格样方,对其进行群落学调查。应用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格林指数、聚集强度、Cassie指标、方差均值比的t检验等方法,研究了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自然恢复灌丛阶段群落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所有种群的空间分布呈显著的聚集分布,同时,各种群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也呈聚集分布,且随发育阶段的进展聚集程度逐渐减小。这主要与物种本身的生态学与生物学特性有关,以及与物种的竞争排斥作用有密切联系。聚集程度的大小在一定的程度上可用来表征植物群落的恢复程度,随着恢复过程的向前发展,种群聚集程度将下降。这将丰富该地区植被生态学与恢复生态学的内容,为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群落 分布格局 衡阳盆地
下载PDF
木论喀斯特峰丛洼地森林群落空间格局及环境解释 被引量:67
8
作者 宋同清 彭晚霞 +6 位作者 曾馥平 王克林 覃文更 谭卫宁 刘璐 杜虎 鹿士杨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8-308,共11页
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峰丛洼地景观尺度内不同微生境条件和植物群落类型50个样地(20m×20m)的系统取样调查,用二元物种指示方法(TWINSPAN)对样地内胸径(DBH)≥1cm的木本植物进行分类,选择10个土壤环境因子和... 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峰丛洼地景观尺度内不同微生境条件和植物群落类型50个样地(20m×20m)的系统取样调查,用二元物种指示方法(TWINSPAN)对样地内胸径(DBH)≥1cm的木本植物进行分类,选择10个土壤环境因子和5个空间因子,利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研究了森林群落分布的土壤环境与空间格局,并给予定量化的合理解释。结果如下:1)TWINSPAN将森林群落划分为11组,在三级水平上分为4类生态群落类型。2)DCCA第一排序轴集中了排序的大部分信息,突出反映了各森林群落所在的坡向和土壤主要养分梯度,沿第一轴从左到右,坡向由阴转阳,岩石裸露率越来越高,土壤主要养分逐渐降低,森林群落分别出现了由原生性和耐阴性强逐步向阳性先锋树种为主的次生林和人工林变化的格局。3)因子分离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环境因子对森林群落分布格局的解释能力为39.16%,其中21.02%单纯由土壤环境因子所引起,空间因子的解释能力为31.34%,其中13.16%独立于土壤环境的变化,18.15%是土壤环境和空间因子相互耦合作用的结果,不可解释部分达47.66%,表明喀斯特峰丛洼地森林群落的物种共存受生态位分化理论和中性理论双重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 森林群落 木论喀斯特峰丛洼地 空间格局 二元物种指示方法
下载PDF
浙江天台山七子花群落研究 被引量:63
9
作者 金则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6-132,共7页
七子花(Heptacodiummiconioides)为优良的观花树种,此种珍贵、罕见,已临近濒危境地。本文以分布在浙江天台山的七子花林为对象,分析了群落的特征和性质。七子花群落垂直结构较复杂,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 七子花(Heptacodiummiconioides)为优良的观花树种,此种珍贵、罕见,已临近濒危境地。本文以分布在浙江天台山的七子花林为对象,分析了群落的特征和性质。七子花群落垂直结构较复杂,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亦有数量较多的层间植物。群落的优势种显著,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各样地间的植物种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七子花种群年龄处于衰退型阶段,天然更新不佳。种群的分布格局呈集群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台山 七子花 群落特征 种群结构 分布格局
下载PDF
东灵山暖温带落叶阔叶次生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 被引量:63
10
作者 刘海丰 李亮 桑卫国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2-242,共11页
群落结构状态是植被演替进程中的重要体现之一,同时也是下一步演替过程发生的基础。暖温带落叶阔叶次生林是中国暖温带森林植被的主要类型。为了更好地研究其演替动态、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我们参照巴拿马Barro Colorado Island(BCI)50h... 群落结构状态是植被演替进程中的重要体现之一,同时也是下一步演替过程发生的基础。暖温带落叶阔叶次生林是中国暖温带森林植被的主要类型。为了更好地研究其演替动态、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我们参照巴拿马Barro Colorado Island(BCI)50ha热带雨林样地的技术规范,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9月在北京门头沟区小龙门森林公园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次生林内建立了一块20ha的固定样地(简称DLS),对样地内胸径≥1cm的所有木本植物进行了鉴定、调查及定位,分析了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样地内木本植物有58种,隶属于18科33属。独立个体的总数为52,136,包括独立个体分枝的总数为103,284,全部为落叶树种。群落的区系类型以北温带成分居多,同时混有一些亚热带和热带成分,属典型的温带森林类型。群落优势种明显,个体数最多的前5个种的个体数占到总个体数的61%,前20个种占到92%,而其余38个种只占8%。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垂直结构由主林层(19个种)、次林层(18个种)和灌木层(21个种)组成。样地所有木本植物个体总径级分布呈倒"J"型,群落更新良好。主林层树种的径级结构近似于双峰或正态分布,而次林层和灌木层树种则表现出倒"J"型或"L"型。几个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表现出不同的分布格局,随着径级增大,聚集程度降低。空间分布格局显示主要优势种自身个体在其径级大小的空间分布上互补,不同径级的个体占据了样地内不同的空间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组成 空间格局 生物多样性 演替动态 天然次生林 东灵山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组织管理体制:模式分析与改革探索 被引量:38
11
作者 张立荣 李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19,共6页
如何构建适应城市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需要的社区组织管理体制新模式 ,已经成为一项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客观评价和分析城市社区组织管理体制旧有模式及现行模式的基础上 ,探索性地提出了推进城市社区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模式构... 如何构建适应城市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需要的社区组织管理体制新模式 ,已经成为一项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客观评价和分析城市社区组织管理体制旧有模式及现行模式的基础上 ,探索性地提出了推进城市社区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模式构想及其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 社区组织 管理体制 改革 中国 社区组织结构 功能 党建工作
下载PDF
论社区居家养老:中国城市养老模式的新选择 被引量:52
12
作者 阎安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07年第2期86-89,93,共5页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实行社区居家养老与中国的传统和国情国力比较符合,是适合中国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新方式。近几年广州...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实行社区居家养老与中国的传统和国情国力比较符合,是适合中国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新方式。近几年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事业取得显著成绩,成为全国的样板。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走政府、社会、家庭相结合的养老保障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居家养老 模式
下载PDF
试论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 被引量:43
13
作者 吴小敏 徐海根 +1 位作者 蒋明康 刘鲁君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13,共4页
概括了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统一性和矛盾 ,分析了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总结了一些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的有效模式 ,包括政区合署模式、协调机构模式、保护与扶贫相结... 概括了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统一性和矛盾 ,分析了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总结了一些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的有效模式 ,包括政区合署模式、协调机构模式、保护与扶贫相结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社区 协调发展 对策 有效模式
下载PDF
我国智慧社区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52
14
作者 李国青 李毅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2期67-71,共5页
智慧社区的理念源于西方发达国家,随着智慧城市的理念一同传入我国。在我国,智慧社区既被看作智慧城市的缩影,又被看作是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和构成模块。当前我国智慧社区建设在建设理念、规划协调、基础设施、运营模式以及专业人才等... 智慧社区的理念源于西方发达国家,随着智慧城市的理念一同传入我国。在我国,智慧社区既被看作智慧城市的缩影,又被看作是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和构成模块。当前我国智慧社区建设在建设理念、规划协调、基础设施、运营模式以及专业人才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困境。只有明确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基础设施,将智慧社区有效嵌入智慧城市体系,创新运营模式,培养专业人才,我国的智慧社区建设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社区 智慧城市 运营模式 大数据
下载PDF
浙江天童灌丛群落中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和分布格局 被引量:33
15
作者 张光富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33-240,共8页
采用每木调查法、时空互代法和相邻格子样方法研究浙江天童地区灌丛群落中 4个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和分布格局。结果表明 :从年龄结构上看 ,山矾为稳定型种群 ,木为衰退型种群 ,苦槠、白栎为增长型种群 ;从分布格局上看 ,木为随机分... 采用每木调查法、时空互代法和相邻格子样方法研究浙江天童地区灌丛群落中 4个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和分布格局。结果表明 :从年龄结构上看 ,山矾为稳定型种群 ,木为衰退型种群 ,苦槠、白栎为增长型种群 ;从分布格局上看 ,木为随机分布 ,其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群落 年龄结构 分布格局 天童 浙江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多样性特征及优势种群分布格局 被引量:43
16
作者 周洪华 陈亚宁 李卫红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88-696,共9页
结合10个断面的30个样地野外调查结果,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物种均匀度指数(JSW)、Whittaker指数、Cody指数、扩散系数(C)、负二项参数(K)、平均拥挤度(m*)、丛生指标(I)、聚块性指标(... 结合10个断面的30个样地野外调查结果,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物种均匀度指数(JSW)、Whittaker指数、Cody指数、扩散系数(C)、负二项参数(K)、平均拥挤度(m*)、丛生指标(I)、聚块性指标(PI)、Green指数(CA)、Cassie指标(GI)综合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群落多样性及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绿洲-荒漠过渡带优势种群为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柽柳(Tamarixspp.)、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罗布麻(Apocynum hendersonii),受生境中水分条件的影响,各种群均呈聚集分布格局;各群落α-多样性指数低,物种多样性呈梯度变化,受环境水土资源条件限制,物种丰富度变化为:绿洲内>交错区>荒漠区;受地下水埋深的影响,群落结构呈规律性变化:乔-灌-草结构—灌-草结构—单一灌木结构—灌-草结构—乔-灌-草结构;Whittaker指数、Cody指数显示群落β-多样性随着地下水埋深梯度发生变化,过渡带是绿洲和荒漠物种分布变化的分界地带。因此,地下水埋深是决定塔里木河下游绿洲-荒漠过渡带物种多样性和种群分布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下游 绿洲-荒漠过渡带 群落多样性 分布格局 优势种群
原文传递
不同种植模式花椒园昆虫群落的结构及稳定性 被引量:42
17
作者 张晓明 李强 +3 位作者 陈国华 杨洁 高鑫 宋家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986-1991,共6页
对云南昭通市4种不同种植模式花椒园(花椒-玉米-大豆园、花椒-大豆园、花椒-玉米园、花椒园)昆虫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调查,采用群落特征指数和主分量分析法对不同种植模式花椒园昆虫群落特征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花椒... 对云南昭通市4种不同种植模式花椒园(花椒-玉米-大豆园、花椒-大豆园、花椒-玉米园、花椒园)昆虫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调查,采用群落特征指数和主分量分析法对不同种植模式花椒园昆虫群落特征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花椒园共发现326种昆虫;与单一种植花椒园相比,间作套种作物花椒园昆虫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高,而优势度指数较低;不同种植模式花椒园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值大小依次为花椒玉米大豆园>花椒大豆园>花椒玉米园>花椒园.花椒、玉米、大豆间作套种系统中昆虫群落的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昆虫群落 生物多样性 种植模式 主分量分析
原文传递
高原湿地纳帕海水生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变化 被引量:40
18
作者 肖德荣 田昆 +3 位作者 袁华 杨宇明 李宁云 徐守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624-3630,共7页
采用3S技术与植物群落研究法,对高原湿地纳帕海24a来的湿地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与24a前水生植物群落相比较,纳帕海水生植物群落类型、数量改变,原生群落不断减少或消失,耐污、喜富营养类群如水葱群落(Com.Scirpus tab... 采用3S技术与植物群落研究法,对高原湿地纳帕海24a来的湿地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与24a前水生植物群落相比较,纳帕海水生植物群落类型、数量改变,原生群落不断减少或消失,耐污、喜富营养类群如水葱群落(Com.Scirpus tabernaemontani)、茭草群落(Com.Zizania caduciflora)、穗状狐尾藻群落(Com.Myriophyllum spicatum)、满江红(Com.Azollaimbricata)群落等大量出现;群落总数由24a前的9个增至当前的12个,其中挺水植物群落增加2个,浮叶植物群落增加1个,挺水植物群落增幅最大。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纳帕海水生植物群落分布大致呈现出浮叶群落、挺水群落、沉水群落斑块状依次配置的水平格局规律。挺水植物群落分布面积最大,达528.42hm2,其次是沉水植物群落,分布面积为362.50 hm2,浮叶植物群落分布面积最小,为70.23 hm2。随沉水群落、浮叶群落向挺水群落的演替,群落伴生种数量增加、优势种优势度减小、层次类型改变,群落结构变得更为复杂。纳帕海湿地水生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变化是对湿地环境变化的响应,表明了在人为干扰作用影响下,纳帕海湖岸线内移、水量减少、水质恶化等湿地水文条件的改变,致使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不断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湿地 植物群落 分布格局 变化趋势 纳帕海
下载PDF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优势、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40
19
作者 赵小兰 孟艳春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9-95,共7页
'嵌入式'养老作为社区养老服务的新模式,不仅克服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局限性,又集三种模式的优势于一身,在居家和社区之间形成有效的服务传送和服务闭环,是我国未来养老服务发展的趋势。但该模式在运行中由于遇到... '嵌入式'养老作为社区养老服务的新模式,不仅克服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局限性,又集三种模式的优势于一身,在居家和社区之间形成有效的服务传送和服务闭环,是我国未来养老服务发展的趋势。但该模式在运行中由于遇到了功能定位不精准、投资回收期长、利润率低、易引发邻避冲突等瓶颈问题而陷入发展困境。只有对嵌入机构功能进行精准定位,有效提高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合理构建多元化邻避冲突解决机制,才能使'嵌入式'养老摆脱困局,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嵌入式”养老 社区养老 居家养老 机构养老
下载PDF
不同空间配置的湿地植物群落对生活污水的净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40
20
作者 李莎莎 田昆 +2 位作者 刘云根 周耀华 杨红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51-1955,共5页
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湿地湖滨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空间格局对湿地水体净化功能具有重要作用。选择茭草(Zizania caduciflora)、野菱(Trapa incisa)、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和蓖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等4... 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湿地湖滨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空间格局对湿地水体净化功能具有重要作用。选择茭草(Zizania caduciflora)、野菱(Trapa incisa)、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和蓖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等4种云南高原湿地常见湖滨带植物物种,以不同配置方式分别构建4种不同植物群落:茭草-金鱼藻-金鱼藻(Z-C-C)、茭草-野菱-金鱼藻(Z-T-C)、茭草-蓖齿眼子菜-蓖齿眼子菜(Z-P-P)、和茭草-蓖齿眼子菜-金鱼藻(Z-P-C),对不同植物群落净化污水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植物群落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不同,经过Z-C-C群落处理后水体的COD降低率为(50.56±1.98)%,显著低于Z-T-C群落(69.66±4.15)%、Z-P-P群落(64.29±1.05)%,Z-P-C群落(66.67±1.13)%,(P<0.05);经过Z-T-C群落处理后水体TN降低率为(24.69±4.64)%,显著低于Z-C-C群落(53.29±0.71)%、Z-P-P群落(53.36±2.04)%、Z-P-C群落(54.44±0.29)%,(P<0.05);各群落对NH4+-N去除率有显著差异(P<0.05),分别为(71.77±0.37)%,(67.22±0.53)%,(69.22±0.13)%,(80.85±0.31)%。研究表明:3种植物配置模式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比2种植物配置模式的好;适当增加沉水植物的配置比例,可提高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效果;根系发达的植物具有更强的净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空间配置 生活污水 净化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