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功能性状研究进展 被引量:313
1
作者 刘晓娟 马克平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5-339,共15页
植物功能性状是指植物体具有的与其定植、存活、生长和死亡紧密相关的一系列核心植物属性,且这些属性能够显著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并能够反映植被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相比大多数基于植物分类和数量的研究,植物功能性状... 植物功能性状是指植物体具有的与其定植、存活、生长和死亡紧密相关的一系列核心植物属性,且这些属性能够显著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并能够反映植被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相比大多数基于植物分类和数量的研究,植物功能性状在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尺度上,都已成为解决重要生态学问题的可靠途径.本文回顾了植物功能性状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了近10年来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包括功能性状的全球分布格局和内在关联,沿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功能多样性的定义及应用,与群落物种共存机制和群落动态变化的关系,与系统发育的关系,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以及对各类干扰的影响和响应.尽管功能性状研究已经延伸到生态学领域的各个方面,有力推动了各个前沿科学问题的研究发展,仍然有很多值得关注和着重研究的方向.本文也对未来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研究,从性状测量和选取、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方向上提出了展望,并指出,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功能性状也可应用于指导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政策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状 群落构建 群落动态 环境 功能多样性 谱系关系 生态系统功能 干扰
原文传递
不同尺度生态学中植物叶性状研究概述 被引量:95
2
作者 毛伟 李玉霖 +3 位作者 张铜会 赵学勇 黄迎新 宋琳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41,共9页
植物叶性状与植物个体、群落、生态系统功能的基本行为和功能具有密切相关性,可反映植物适应环境变化所形成的生存对策。目前有关叶性状的研究非常多,从不同尺度(个体尺度、功能群尺度、群落尺度和区域及全球尺度)对叶的性状进行了研究... 植物叶性状与植物个体、群落、生态系统功能的基本行为和功能具有密切相关性,可反映植物适应环境变化所形成的生存对策。目前有关叶性状的研究非常多,从不同尺度(个体尺度、功能群尺度、群落尺度和区域及全球尺度)对叶的性状进行了研究。个体尺度叶性状的研究着重于揭示单个或多个植物种叶性状对不同环境因子(如温度、土壤水分等)的响应;不同功能群之间植物性状的分异表明环境因子对功能群而言存在选择压力(如低氮),但在功能群内部,选择压力较弱;随群落结构的改变,群落叶性状平均值和建群种叶性状均存在显著变化;大尺度(区域和全球)的研究有助于定量化阐述叶性状分异规律及其与气候等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目前的研究没有从机理上阐述清楚植物叶性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群落构建过程中植物叶性状的指示作用、叶性状分异的生物地理格局等,在未来的研究中应予以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 叶性状 功能群 群落构建 比叶面积
原文传递
植物群落构建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1
3
作者 柴永福 岳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4557-4572,共16页
群落构建研究对于解释物种共存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论题。尽管近年来关于生态位和中性理论的验证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对于局域群落构建机制的认识仍存在很大争议。随着统计和理论上的进... 群落构建研究对于解释物种共存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论题。尽管近年来关于生态位和中性理论的验证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对于局域群落构建机制的认识仍存在很大争议。随着统计和理论上的进步使得用功能性状和群落谱系结构解释群落构建机制变为可能,主要是通过验证共存物种的性状和谱系距离分布模式来实现。然而,谱系和功能性状不能相互替代,多种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同时控制着群落构建,基于中性理论的扩散限制、基于生态位的环境过滤和竞争排斥等多个过程可能同时影响着群落的构建。所以,综合考虑多种方法和影响因素探讨植物群落的构建机制,对于预测和解释植被对干扰的响应,理解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有重要意义。试图在简要回顾群落构建理论及研究方法发展的基础上,梳理其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整合功能性状及群落谱系结构的研究方法,解释群落构建和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的可能途径。在结合功能性状和谱系结构研究群落构建时,除了考虑空间尺度、环境因子、植被类型外,还应该关注时间尺度、选择性状的种类和数量、性状的种内变异、以及人为干扰等因素对群落构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构建 功能性状 谱系结构 环境过滤 相似性限制
下载PDF
Beta多样性分解:方法、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54
4
作者 斯幸峰 赵郁豪 +4 位作者 陈传武 任鹏 曾頔 吴玲兵 丁平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4-480,共17页
Beta多样性是指不同群落间物种组成的差异,由物种周转(或物种替换)和嵌套(或丰富度差异)这两种过程决定。Beta多样性分解是将这两种过程对总体beta多样性的作用进行拆分,然后分别探讨这两种过程对群落间物种组成差异的影响。2010年之后... Beta多样性是指不同群落间物种组成的差异,由物种周转(或物种替换)和嵌套(或丰富度差异)这两种过程决定。Beta多样性分解是将这两种过程对总体beta多样性的作用进行拆分,然后分别探讨这两种过程对群落间物种组成差异的影响。2010年之后,人们提出了beta多样性分解的方法,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由Andrés Baselga于2010年提出的BAS法(总体beta多样性分解为物种周转和嵌套组分)和由János Podani和Dénes Schmera于2011年以及JoséC.Carvalho等于2012年提出的POD法(总体beta多样性分解为物种替换和丰富度差异组分)。这两种分解方法引起了持续的争论,促进了该领域的快速发展。作者归纳分析了2010年后有关beta多样性分解的文献后发现,使用BAS法的论文无论在发表量和引用次数上都多于POD法(75%vs.20%)。Beta多样性分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45%),研究类群则以动物(64%)为主。本文在回顾beta多样性分解方法的提出及其发展过程的基础上,从时空维度(纬度梯度、海拔梯度、生境片断化过程以及季节和年际动态)、多样性的不同方面(物种、功能和谱系多样性)和不同生物类群之间的比较等研究角度出发,进一步阐述了beta多样性分解方法在探讨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以及形成机制中的应用。对于beta多样性分解的研究,我们认为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有:(1)beta多样性分解方法的比较分析和整合;(2)结合物种多度信息探讨beta多样性及其组分的分布格局;(3)对大尺度下beta多样性分解的结果进行普适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屿生物地理学 生物多样性保护 群落构建 嵌套 周转 功能多样性 谱系多样性 生境片断化
原文传递
坡向因子对黄土高原草地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52
5
作者 朱云云 王孝安 +1 位作者 王贤 邓美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6823-6833,共11页
研究群落水平上的植物功能性状特征及功能多样性随坡向的变化规律,对认识不同坡向上的植物群落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高原不同坡向上的自然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植物功能性状(株高和比叶面积)和功能多样性测度指标(功... 研究群落水平上的植物功能性状特征及功能多样性随坡向的变化规律,对认识不同坡向上的植物群落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高原不同坡向上的自然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植物功能性状(株高和比叶面积)和功能多样性测度指标(功能丰富度、功能均匀度和功能离散度)随坡向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1)阴坡的株高和比叶面积显著高于其他坡向;(2)一元性状的功能丰富度在不同坡向间均无显著差异;阴坡和半阴坡的多元性状功能丰富度显著高于阳坡;(3)阴坡的株高功能均匀度显著高于半阳坡,而比叶面积功能均匀度在各坡向的差异并不显著;多元性状功能均匀度在不同坡向差异显著,阴坡最高,半阳坡最低;(4)阴坡和半阴坡的株高功能离散度显著高于阳坡和半阳坡,而半阴坡的比叶面积功能离散度显著高于阳坡;半阴坡的多元性状功能离散度Rao指数显著高于阳坡。研究结果暗示了,在阴坡和半阴坡上,植物对群落内的生态位空间和资源利用更充分,种间竞争强度较低,不同物种之间生态位高度分化;而在阳坡和半阳坡上,由于水分等条件的限制植物可占据的生态位空间有限,导致其对占据的生态位空间使用不足,物种间资源竞争较强烈。在群落水平上,研究地区的植物功能性状及功能多样性随坡向的规律性变化,反映了黄土高原植被群落构建过程中坡向因子对功能性状的筛选效应。该研究结果对该区的植被恢复重建的物种选择及植被布局规划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向 群落构建 功能性状 功能丰富度 功能均匀度 功能离散度
下载PDF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垂直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44
6
作者 桂旭君 练琚愉 +4 位作者 张入匀 李艳朋 沈浩 倪云龙 叶万辉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9-629,共11页
群落结构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构建机制一直是森林生态学的研究核心。群落结构不仅包括水平方向上的物种分布格局,还包括垂直方向上的物种分层结构。本文基于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塔吊样地,利用林冠塔吊和测高杆精准测... 群落结构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构建机制一直是森林生态学的研究核心。群落结构不仅包括水平方向上的物种分布格局,还包括垂直方向上的物种分层结构。本文基于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塔吊样地,利用林冠塔吊和测高杆精准测量样地内每个个体(胸径大于1cm)的树高,并划分群落的垂直层次,研究了每层的群落多样性特征(α多样性)和林层间的群落多样性变化特征(β多样性)。结果表明:(1)样地群落垂直层次由下至上分为5层:灌木层、亚冠层、林冠下层、林冠中层和林冠上层。(2)随林层向上,物种丰富度、多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下降,Pielou均匀度指数在林冠下层最大。(3)利用POD法计算并分解β多样性,发现随林层向上,β多样性在灌木层与其他各层间呈递增趋势,在相邻林层间呈单峰型,不同林层间的物种组成差异主要由丰富度差异造成。但在林冠下层与林冠中层间丰富度差异较小,物种替换组分增大,可能与林冠下层所处特殊位置有关。(4)各林层内微环境从灌木层向上,趋于高温、强光照和低空气相对湿度,但林冠下层平均日光强最低。综上,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冠下层可能存在强烈的环境筛选作用,且光照可能是影响群落垂直结构形成的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结构 垂直结构 Β多样性 β多样性分解 生物多样性 分层 群落构建
原文传递
生境过滤和扩散限制作用对古田山森林物种和系统发育β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7
作者 饶米德 冯刚 +2 位作者 张金龙 米湘成 陈建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204-1212,共9页
系统发育β多样性包含了物种间的系统发育信息,为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系统发育β多样性与传统的物种β多样性的结合,有利于全面了解群落构建机制.本研究以古田山24hm2森林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模型模拟不同生态学过程下的群... 系统发育β多样性包含了物种间的系统发育信息,为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系统发育β多样性与传统的物种β多样性的结合,有利于全面了解群落构建机制.本研究以古田山24hm2森林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模型模拟不同生态学过程下的群落,分析不同尺度下物种和系统发育β多样性指数的距离衰减效应,揭示古田山样地植物群落的构建机制.结果表明:(1)古田山样地群落的物种及系统发育多样性,存在明显的距离衰减格局;(2)生境过滤和扩散限制共同作用,可以更好地解释物种β多样性维持机制;(3)系统发育β多样性维持机制运用不同指数,得到不同的结果,根据最近邻体指数(Dnn)的结果,推断生境过滤和扩散限制共同作用在维持古田山样地群落系统发育β多样性中起主要作用,根据平均成对指数(Dpw)表明,在20m×20m尺度上,生境过滤和扩散限制共同作用对群落系统发育β多样性解释得最好,但随尺度增大,即在40m×40m和50m×50m尺度上,生境过滤是解释群落系统发育结构的主要过程.系统发育β多样性与物种β多样性的格局都表明了生境过滤和扩散限制在古田山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维持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β多样性 系统发育β多样性 距离衰减效应 群落构建
原文传递
古田山10种主要森林群落类型的α和β多样性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5
8
作者 翁昌露 张田田 +5 位作者 巫东豪 陈声文 金毅 任海保 于明坚 罗媛媛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3-41,共9页
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地形复杂,森林群落类型丰富。我们在保护区内10种主要森林群落类型中网格化布置并调查了79个20 m×20 m样地,分析了不同群落类型内及相互间的α(Shannon-Wiener指数)、β(Horn-Morisita相异性指... 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地形复杂,森林群落类型丰富。我们在保护区内10种主要森林群落类型中网格化布置并调查了79个20 m×20 m样地,分析了不同群落类型内及相互间的α(Shannon-Wiener指数)、β(Horn-Morisita相异性指数)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α多样性主要受到群落类型、海拔和坡向的影响。α多样性在不同群落类型间差异显著,并且随海拔升高、坡向从南到北,α多样性增大。(2)β多样性主要受到群落类型和海拔的影响,受空间距离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群落类型间的β多样性显著大于同一群落类型内部,并且随海拔升高β多样性增大。总体而言,群落类型和海拔是古田山森林群落α和β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子,表明生境过滤等机制对该区域的森林物种多样性格局起着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构建 亚热带森林 Α多样性 Β多样性 海拔 坡向 森林群落类型
原文传递
生态位分化与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研究展望 被引量:24
9
作者 陈磊 米湘成 马克平 《生命科学》 CSCD 2014年第2期112-117,共6页
一直以来,生态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对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格局及其形成机制持有不同的观点。虽然Robert Ricklefs将进化和生态过程整合的观点已经被群落生态学家广泛接受,但是区域物种进化历史以及局域群落微进化过程是否能够影响群落生态... 一直以来,生态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对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格局及其形成机制持有不同的观点。虽然Robert Ricklefs将进化和生态过程整合的观点已经被群落生态学家广泛接受,但是区域物种进化历史以及局域群落微进化过程是否能够影响群落生态学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群落结构和动态还有待商榷。经典的生态位理论同时强调了种间和种内生态位分化对群落多样性维持的影响。但是生态学家普遍认为种间差异足以代表群落内个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且由于进化过程导致的种内分化往往涉及较长的时间尺度,因此,虽然种内差异是自然选择的重要材料,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进化过程所导致的种内分化对群落构建的影响往往被生态学家所忽视。为此,通过回顾种间和个体生态位分化的研究历史,对两类研究分别进行简要阐述,强调在今后的群落生态学研究中需要考虑个体分化对局域群落构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共存 生态位分化 密度制约 群落构建 局域适应 个体分化
原文传递
动态生态位:构建群落生态学理论的新框架 被引量:21
10
作者 牛克昌 储诚进 王志恒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3-417,共15页
生态学研究的宗旨是澄清有机体与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生态学研究的基石,生态位概念的提出用以刻画物种的生态学意义,量化其对环境的需求及影响,从而揭示调控物种分布、群落构建、食物网动态等生态学过程的机理.生态位概念... 生态学研究的宗旨是澄清有机体与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生态学研究的基石,生态位概念的提出用以刻画物种的生态学意义,量化其对环境的需求及影响,从而揭示调控物种分布、群落构建、食物网动态等生态学过程的机理.生态位概念发展已有百年历史,但人们对其内涵、外延等依然不甚了解,不知如何量化,生态位相关理论面临严峻考验.为此,本文简要追溯生态位概念发展的主要历程和脉络,梳理生态位概念与竞争排除、物种共存和群落构建等群落生态学核心理论之间的关系;从生物与环境互馈演化的视角,再思生态位何以能解释几乎所有的生态学现象,却又难预测任何机理和模式.本文认为生态位不仅是物种生态学作用和影响的体现、是群落动态的驱动因素,更是有机体适应群落环境的结果;是理解生态学规律的必要概念框架,却难以成为解析方法.进而提出动态生态位(dynamic niche)概念框架,以整合有机体属性变化、生态-演化互馈以及随机过程对物种适合度动态和群落构建的重要影响,更新生态位概念,为重构群落生态学理论铺垫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 群落构建 生物多样性 物种共存 中性理论
原文传递
功能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对热带云雾林群落构建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程毅康 张辉 +5 位作者 王旭 龙文兴 李超 方燕山 符明期 朱孔新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7-226,共10页
近年来,功能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为探究群落构建机制提供了新方法。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海南岛高海拔热带云雾林群落构建机制,该研究以海南岛霸王岭热带云雾林为对象,测定7个环境因子和13个植物功能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筛选环境因子,... 近年来,功能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为探究群落构建机制提供了新方法。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海南岛高海拔热带云雾林群落构建机制,该研究以海南岛霸王岭热带云雾林为对象,测定7个环境因子和13个植物功能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筛选环境因子,以霸王岭、尖峰岭和黎母山热带云雾林分布物种建立区域物种库,结合模型,分析Rao二次熵(RaoQ)和平均成对谱系距离(MPD)变化对植物群落构建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冠开阔度、土壤全磷含量和坡度是影响植物群落构建的关键环境因子。多数功能性状的系统发育信号很低且不显著,说明热带云雾林群落的系统发育关系与功能性状随历史进程变化不一致。RaoQ和MPD的实际观测值都显著低于期望值,且其标准效应值与土壤磷含量显著相关,说明生境过滤是驱动热带云雾林群落构建的关键因子,土壤磷含量是群落构建的关键环境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构建 功能多样性 谱系多样性 环境因子 热带云雾林
原文传递
地理距离及环境差异对云南元江干热河谷植物群落beta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新辉 刘延虹 +3 位作者 刘晔 许玥 杨阳 沈泽昊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9-406,共8页
beta多样性反映了群落间物种组成的差异,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通过对云南元江干热河谷41个植物群落样方进行调查,用Jaccard相异系数表征物种beta多样性,用样方之间的最近谱系距离(mean nearest taxon distance,MNTD)及平... beta多样性反映了群落间物种组成的差异,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通过对云南元江干热河谷41个植物群落样方进行调查,用Jaccard相异系数表征物种beta多样性,用样方之间的最近谱系距离(mean nearest taxon distance,MNTD)及平均谱系距离(mean pairwise distance,MPD)表征谱系beta多样性,采用基于距离矩阵的多元回归和方差分解方法,探讨了该区域干热河谷典型植物群落的物种beta多样性和谱系beta多样性与样方间环境差异(主要是气候)及地理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群落间的地理距离和年平均温度差异对干热河谷植物群落的物种beta多样性和谱系beta多样性有显著影响;(2)地理距离对物种beta多样性和MNTD的影响最大;地理距离和年平均温度差异对MPD的影响均较大;(3)样方间年平均温度与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和地理距离能够解释群落间beta多样性及谱系beta多样性11–13%的变异。以上结果表明,生态位分化和扩散限制对该地区植物群落的beta多样性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扩散限制的影响可能更大。此外,人类活动等其他因素也很可能对元江干热河谷的群落组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构建 谱系beta多样性 生态位 扩散限制 人类干扰
原文传递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成熟度群落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18
13
作者 练琚愉 陈灿 +2 位作者 黄忠良 曹洪麟 叶万辉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4-182,共9页
研究不同成熟度群落物种的共存状态,了解群落演替过程中结构的动态变化,对揭示森林不同发育时期的群落构建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0 ha固定监测样地(以下简称鼎湖山大样地)2010年植被调查的数据,根据径... 研究不同成熟度群落物种的共存状态,了解群落演替过程中结构的动态变化,对揭示森林不同发育时期的群落构建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0 ha固定监测样地(以下简称鼎湖山大样地)2010年植被调查的数据,根据径级与林龄将鼎湖山大样地划分为成熟林和过熟林两个斑块,对其群落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及径级结构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发现:(1)成熟林和过熟林种类组成的群落相似性系数高、物种多样性指数相近,以及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重要值相似,但物种数、密度、总胸高断面积、物种重要值等有所不同;(2)热带区系成分在两个斑块均占优势,但以过熟林的比例较高;(3)两个斑块虽然所有活立木径级结构分布均呈倒"J"型,但在同径级个体群重要值比较中,成熟林中径级个体群重要值较高,而过熟林则是大径级个体群重要值较高。由此可见,鼎湖山大样地的成熟林与过熟林虽属于同一类群落的演替顶极阶段,但群落结构上却存在差异,推测在林窗作用下不同发育时期的群落存在不同的构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大样地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群落构建 林窗
原文传递
秦岭西部森林群落相似性递减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14
作者 赵鸣飞 王国义 +4 位作者 邢开雄 王宇航 薛峰 康慕谊 罗开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0,共8页
群落间物种组成的相似性递减格局与生境过滤、空间过程密切相关,探索其成因涉及到群落构建机制等生态学核心问题。本研究以秦岭西部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运用Mantel检验和基于距离矩阵的多元回归方法,探究了不同生态因子对群落相似性变... 群落间物种组成的相似性递减格局与生境过滤、空间过程密切相关,探索其成因涉及到群落构建机制等生态学核心问题。本研究以秦岭西部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运用Mantel检验和基于距离矩阵的多元回归方法,探究了不同生态因子对群落相似性变异的贡献,并通过置换检验比较不同生活型之间相似性的空间递减率差异。结果显示:(1)3种生活型物种组成相似性与地理距离、海拔距离、局地生境异质性差异均呈显著递减趋势;(2)地理距离与生境差异作为主导因子,分别共同解释乔木、灌木和草本群落相似性变异的41.1%、59.0%和47.4%,且地理距离的单独解释率均大于生境过滤的单独解释率;(3)不同生活型相似性在空间上的递减率大小关系为:乔木>灌木>草本,表明物种因扩散能力的不同而对空间阻隔效应的响应存在差异。本研究初步确定扩散限制与生境过滤共同主导了秦岭西部森林群落的构建过程,且扩散限制所起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限制 生境过滤 生境异质性 海拔梯度 群落构建 物种周转率
原文传递
基于功能性状及系统发育的亚高寒草甸群落构建 被引量:18
15
作者 车应弟 刘旻霞 +2 位作者 李俐蓉 焦骄 肖卫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57-1167,共11页
为了解甘南藏族自治州亚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在坡向梯度上的构建机制,该文选取5个坡向的样地,构建了植物群落系统发育树,测定了各坡向土壤环境因子和植物叶片的功能性状,检验了叶片功能性状的系统发育信号。结果表明:坡向变化对土壤含水量... 为了解甘南藏族自治州亚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在坡向梯度上的构建机制,该文选取5个坡向的样地,构建了植物群落系统发育树,测定了各坡向土壤环境因子和植物叶片的功能性状,检验了叶片功能性状的系统发育信号。结果表明:坡向变化对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显著。大部分植物的叶片特征在不同坡向的差异显著,叶片干物质含量在南坡、西南坡较高,比叶面积和叶片氮、磷含量在北坡和西北坡较高。叶片的磷含量具有微弱的系统发育信号,而叶片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叶片的氮含量均没表现出显著的系统发育信号。从南坡到北坡,群落的系统发育结构由发散到聚集。生境过滤作用是南坡、西南坡群落构建的驱动因素,种间竞争是北坡和西北坡群落构建的主要驱动力。西坡系统发育指数相反,其构建机制比较复杂,可能是几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构建 系统发育 功能性状 坡向 亚高寒草甸
原文传递
中国大陆北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樟科、壳斗科物种多样性及其生物地理格局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郑维艳 曾文豪 +2 位作者 唐一思 石慰 曹坤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8676-8687,共12页
以中国大陆北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优势科樟科、壳斗科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专著发表大量的样方数据和物种分布数据,分析樟科、壳斗科与群落构建的关系、它们各大属的地理分布格局,探讨影响其分布的可能历史原因。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北热带及... 以中国大陆北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优势科樟科、壳斗科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专著发表大量的样方数据和物种分布数据,分析樟科、壳斗科与群落构建的关系、它们各大属的地理分布格局,探讨影响其分布的可能历史原因。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北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森林乔木层优势科为樟科、壳斗科、山茶科、杜鹃花科。樟科、壳斗科物种丰富度均与其所在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樟科对群落构建的贡献较大。樟科、壳斗科植物种的空间多样性分布中心均出现在我国亚热带中部偏南地区。樟科的厚壳桂属、琼楠属以及壳斗科的锥属物种多样性分布中心主要在南亚热带及北热带区域,以广西、云南省份的南部为主。樟科的樟属、新木姜子属、润楠属、木姜子属及壳斗科的柯属、青冈属主要分布在我国大陆北热带及亚热带中部偏南的地区,其多样性分布中心与樟科、壳斗科科水平的物种多样性分布中心极为相似。樟科的山胡椒属、楠属、黄肉楠属,壳斗科的栎属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中部以西的地区。研究结果佐证物种的生态学特性以及生物地理学历史综合作用导致目前樟科和壳斗科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北热带 中国大陆亚热带 樟科 壳斗科 物种多样性 群落构建 生物地理格局
下载PDF
华北地区主要灌丛群落物种组成及系统发育结构特征 被引量:18
17
作者 柴永福 许金石 +10 位作者 刘鸿雁 刘全儒 郑成洋 康慕谊 梁存柱 王仁卿 高贤明 张峰 石福臣 刘晓 岳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93-805,共13页
灌丛在中国北方广泛分布,研究其物种组成特征及构建机制对植被恢复有重要意义。群落系统发育结构能有效反映群落组成的生态过程,对揭示群落构建机制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利用华北地区自然植物群落资源综合考察数据库的灌丛数据,分析了... 灌丛在中国北方广泛分布,研究其物种组成特征及构建机制对植被恢复有重要意义。群落系统发育结构能有效反映群落组成的生态过程,对揭示群落构建机制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利用华北地区自然植物群落资源综合考察数据库的灌丛数据,分析了中国华北地区主要灌丛群落的分布情况、物种组成及其系统发育结构特征。同时,结合WorldClim数据库中的气候因子利用逐步回归和一般线性模型分析了气温和降水对灌丛不同垂直结构层物种系统发育结构特征的影响。经统计,共调查木本植物75科207属570种;草本植物99科491属1221种。按植被型和群系类型分类后,共有5种植被型,195个群系,其中分布最多的群系类型为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灌丛、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灌丛、荆条+酸枣(Ziziphus jujuba)灌丛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灌丛。整体上,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高于灌木层。草本层的系统发育结构表现为发散模式,而灌木层的系统发育结构表现为聚集模式,且不同植被型灌丛的系统发育结构不同。气候因子的变化对灌木层和草本层系统发育结构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影响,但对灌木层的影响要强于对草本层的影响,且气候因子和植被型、群系类型都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尺度上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会影响灌丛群落不同结构层的系统发育结构特征,且对不同的植被型和群系类型的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灌丛 系统发育结构 群落构建 环境过滤
原文传递
环境筛选、扩散限制和生物间相互作用在温带落叶阔叶林土壤跳虫群落构建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18
作者 高梅香 何萍 +2 位作者 孙新 张雪萍 吴东辉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426-2438,共13页
群落构建机制是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学的重点内容之一.相关研究证明,扩散限制、环境筛选和生物间相互作用可能是土壤动物群落构建的重要调控机制,但少有基于小尺度的系统研究.本文在黑龙江省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内,于... 群落构建机制是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学的重点内容之一.相关研究证明,扩散限制、环境筛选和生物间相互作用可能是土壤动物群落构建的重要调控机制,但少有基于小尺度的系统研究.本文在黑龙江省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内,于2012年8月设置3个5 m×5 m的样地,探讨扩散限制、环境筛选和生物间相互作用在小尺度土壤跳虫群落构建中的作用.基于环境主分量因子(PCs)和Moran特征向量图(MEMs),用变差分解的方法来区分环境筛选和扩散限制的调控作用,并基于偏Mantel检验进一步分析环境变量和空间变量的调控作用.用零模型模拟的方法来说明土壤跳虫群落物种的共存格局、识别群落水平的显著物种对,同时计算环境生态位重叠度指标和体型大小比例来说明生物间相互作用和环境筛选在跳虫群落构建中的作用.变差分解结果表明,扩散限制对土壤跳虫群落具有较大的显著方差解释量,而环境筛选和空间环境结构的解释量相对较小且不显著;偏Mantel检验进一步表明,扩散限制对样地Ⅰ跳虫群落具有重要的贡献;RDA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土壤含水量、凋落物干重等环境变量对土壤跳虫群落具有显著的影响,表明环境变量对跳虫群落的重要作用.群落水平零模型分析表明,土壤跳虫群落表现为非随机的共存格局;群落中发现较少的显著物种对,且显著负相互作用的物种对群落构建可能没有显著的作用;体型大小比例和环境生态位重叠度指标表明,土壤跳虫不是竞争性的群落结构,说明环境筛选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表明温带落叶阔叶林小尺度土壤跳虫群落主要受到扩散限制和环境筛选的共同调控,生物间相互作用的驱动作用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筛选 扩散限制 生物间相互作用 土壤跳虫群落 群落构建 温带落叶阔叶林 帽儿山
原文传递
Phyllosphere microbiota:Community dynamics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plant hosts 被引量:16
19
作者 Tianyu Gong Xiu-Fang X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2期297-304,共8页
Plants are colonized by various microorganisms in natural environments.While many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key roles of the rhizosphere microbiota in regulating b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nutrient acquisition and r... Plants are colonized by various microorganisms in natural environments.While many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key roles of the rhizosphere microbiota in regulating b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nutrient acquisition and resistance against abiotic and biotic challenges,less is known about the role of the phyllosphere microbiota and how it is established and maintained.This review provides an update on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phyllosphere community assembly and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plants and microbes establish the phyllosphere microbiota for plant heal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unity assembly DYSBIOSIS phyllosphere microbiota plant immunity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
原文传递
东部平原矿区复垦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组装过程 被引量:14
20
作者 马静 董文雪 +2 位作者 朱燕峰 肖栋 陈浮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844-3853,共10页
复垦对恢复矿区土壤生产力极为重要,但复垦土壤生产力重建的微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晰.为此,采集复垦8 a、复垦11 a、复垦14 a和复垦17 a这4个复垦时长和1个未复垦对照共75个表层土样进行16S rR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分析微生物群落组成、潜... 复垦对恢复矿区土壤生产力极为重要,但复垦土壤生产力重建的微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晰.为此,采集复垦8 a、复垦11 a、复垦14 a和复垦17 a这4个复垦时长和1个未复垦对照共75个表层土样进行16S rR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分析微生物群落组成、潜在功能及其组装机制.结果表明:(1)群落丰富度随复垦时间增加而增加,且高于对照样.但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却随复垦时间增加而降低(P<0.05);(2)复垦土壤中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占主导地位,且前两者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样(P<0.05),后两者则相反(P<0.05);(3)复垦土壤中辅酶转运与代谢、翻译、核糖体结构与生物发生等8种功能呈正向演替,随复垦时长不断增强;(4)平原矿区微生物群落生态网络模块性良好,且关键类群多属酸杆菌门和拟杆菌门.群落组装以确定性过程为主导,同质性选择贡献最大,主要受当地特殊环境操控.这些发现为改善复垦土壤生产力和生态服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微生物群落 生态网络 关键类群 群落组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