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审慎对《庄子》进行传播学层面的“本土化”——与邵培仁、姚锦云两位老师商榷 |
尹连根
|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1
|
|
2
|
再论庄子传播思想与“接受主体性”——回应尹连根教授 |
姚锦云
|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9
|
|
3
|
试析新闻传播类专业实验教学理念创新 |
杨晟
|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4
|
基于多元融入思想的“通信原理”教学研究和实践 |
储婉琴
|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
2010 |
8
|
|
5
|
信息化背景下通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探索 |
储婉琴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7
|
|
6
|
视觉传达理念下的高校教学网站设计研究 |
陶化冶
张鑫
高群
|
《高教论坛》
|
2010 |
7
|
|
7
|
高职公共选修课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沟通与演讲”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
胡进
周艳波
|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0 |
5
|
|
8
|
非言语沟通及其作用 |
梁斌
胡京林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
5
|
|
9
|
高校科技类博物馆的科技传播创新——基于上海地区高校的调研 |
黄时进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5
|
|
10
|
中国传媒大学体育科研的发展研究 |
王大中
高敏
杜志红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1
|
新媒体语境下内蒙古地区形象传播策略研究 |
李永凤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4
|
|
12
|
基于X-IDEA算法实现手机通信中图文加密 |
肖四友
|
《计算机系统应用》
|
2011 |
1
|
|
13
|
互联网时代高校《传播学》课程的教学优化探究 |
吴琼
魏国彬
|
《保山学院学报》
|
2016 |
3
|
|
14
|
新“十字路口”:传播学之时间研究及其理想境界 |
卞冬磊
|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2
|
|
15
|
科技类博物馆的科技传播:理念更新与能力提升 |
翟杰全
杨恋洁
周小磊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3
|
|
16
|
《周易》“象喻”传播观念初探 |
刁生虎
王喜英
|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7
|
构建江西电力应急通信系统思路的探讨 |
李健
|
《江西电力》
|
2010 |
2
|
|
18
|
修辞的目标预期问题再思考 |
吴礼权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
2023 |
1
|
|
19
|
面向商品电子交易的一种安全通信平台 |
张志鸿
王桂萍
李恭元
王世卿
刘明业
|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20
|
维新时期陈独秀传播理念初探——以《扬子江形势论略》为文本 |
陈长松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