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与商品流通协同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娟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160-168,共9页
后金融危机时代,劳动力成本上升、要素边际生产率下降、经济杠杆失衡、国际需求不足、制度短板明显、经济规律作用等因素合力使供给侧改革成为破解中国经济问题的有效途径。要践行改革,必须理顺中国制造与商品流通的关系,以二者的协同... 后金融危机时代,劳动力成本上升、要素边际生产率下降、经济杠杆失衡、国际需求不足、制度短板明显、经济规律作用等因素合力使供给侧改革成为破解中国经济问题的有效途径。要践行改革,必须理顺中国制造与商品流通的关系,以二者的协同发展为起点和终点。考虑到中国经济问题的特殊性,研究认为能够推进中国制造与商品流通协同发展的改革方略是供给侧改革为主导,融入需求侧管理手段。随着侧重源头治理的供给侧改革战略不断深入,中国制造与商品流通逐步回归互为支撑的内生关系,人民币国际化的质与量会同步增加,中国经济新动能会快速集聚,与供给侧匹配的制度体系会趋于完善,最终使中国经济的质可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中国制造 商品流通 协同 需求侧
下载PDF
中国情境下商品流通对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扩展
2
作者 汤二子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9,共11页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具备诠释作用的先决条件是商品流通渠道的顺畅无阻,而某些外部事件所造成的冲击会阻碍人员与商品的正常流通,这会削弱维持经济运行的市场交易动能。当把研究视角放在跨越领土边界的国际贸易时,其所受到的冲击要比国...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具备诠释作用的先决条件是商品流通渠道的顺畅无阻,而某些外部事件所造成的冲击会阻碍人员与商品的正常流通,这会削弱维持经济运行的市场交易动能。当把研究视角放在跨越领土边界的国际贸易时,其所受到的冲击要比国内贸易更加严重,甚至会出现完全阻断国际商品流通渠道的情形。对比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基本观点,中国在特定时期内应对外部冲击所采取的出口产品转内销实践与原理论难以相容。尽管不能因为特殊情况就否定经济理论的贡献,但依托外在冲击所造成的贸易阻断状况以及帮扶性公共政策的实际影响去进一步思考理论的成立条件,会有新的发现并有望扩展原有的理论。通过构建生产者尽力追求盈利、理性消费者想要获得最大满足与政策制定者为民谋利益的三维决策框架,研究发现能和三方最优选择相容的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具体举措,主要体现在如何让国内商品流通渠道变得更为畅通,从而在实践层面指明了利用商品流通顺畅程度拓展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具体方向。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维持本土市场主体需求的安全与稳定具有必要性,这亦是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与商品流通顺畅程度相结合的理论内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商品流通 出口转内销 新发展格局 统一大市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