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道内预混气体爆燃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喻健良 周崇 刘润杰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3-455,466,共4页
对预混气体在圆形管道内的爆燃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 ,根据实验结果将超压的变化过程分为前驱冲击波、升压、降压、余压四个阶段 ,将气体燃烧的变化过程分为未燃、燃烧、已燃三个阶段 ,并对各阶段中超压和火焰传播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实... 对预混气体在圆形管道内的爆燃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 ,根据实验结果将超压的变化过程分为前驱冲击波、升压、降压、余压四个阶段 ,将气体燃烧的变化过程分为未燃、燃烧、已燃三个阶段 ,并对各阶段中超压和火焰传播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得到了燃烧时间与火焰传播速度之间成直线关系 ,以及实验中反应区的宽度要远大于湍流燃烧理论中的反应区宽度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超压 火焰传播 燃烧时间 反应区厚度
下载PDF
辐射强度对建筑典型外保温材料燃烧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苗 刘幸娜 +1 位作者 陈阵 宋文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2-47,共6页
为检验辐射强度对建筑外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的影响,采用锥形量热仪对岩棉、胶粉聚苯颗粒、酚醛树脂、模塑聚苯乙烯(EPS)、挤塑聚苯乙烯(XPS)和硬质聚氨酯泡沫(RPU)的燃烧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不同热流强度下,不同保温材料的表观特征变... 为检验辐射强度对建筑外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的影响,采用锥形量热仪对岩棉、胶粉聚苯颗粒、酚醛树脂、模塑聚苯乙烯(EPS)、挤塑聚苯乙烯(XPS)和硬质聚氨酯泡沫(RPU)的燃烧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不同热流强度下,不同保温材料的表观特征变化和燃烧性能的对比情况。结果表明:这6种典型外保温材料的火灾危险性排序为:XPS>RPU>EPS>胶粉聚苯颗粒>酚醛>岩棉;随着辐射强度的增加,RPU的热释放速率呈线性递增,引燃时间和到达热释放速率峰值的时间缩短,熄灭时间延长;B2级RPU的热释放速率峰值约为B1级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保温材料 锥形量热仪 燃烧特性 热释放速率 引燃时间
下载PDF
基于20L球形爆炸装置的微米级铝粉爆炸特性实验 被引量:14
3
作者 林柏泉 梅晓凝 +1 位作者 王可 李庆钊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61-667,共7页
采用20L球形爆炸装置,对6种不同粒径分布的微米铝粉在不同浓度下的爆炸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浓度和粒径对铝粉爆炸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其爆炸产物的表面特征.结果表明,铝粉的最大爆炸压力、压力上升速率和爆炸指数随铝粉浓度... 采用20L球形爆炸装置,对6种不同粒径分布的微米铝粉在不同浓度下的爆炸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浓度和粒径对铝粉爆炸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其爆炸产物的表面特征.结果表明,铝粉的最大爆炸压力、压力上升速率和爆炸指数随铝粉浓度的增加呈抛物线变化,在最适爆炸浓度(copt=500g/m3)时三者均达到峰值.随着铝粉粒径的减小时,最大爆炸压力、压力上升速率呈指数增加趋势,且在铝粉粒径小于10μm时,其增幅更为显著.爆炸过程中的铝粉粉尘云的燃烧时间随铝粉浓度的增大呈指数规律衰减并趋于平缓,同时随着铝粉粒径的减小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铝粉 最大爆炸压力 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 燃烧时间
下载PDF
水蒸气对煤粉燃烧生成NO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苟湘 周俊虎 +3 位作者 周志军 杨卫娟 刘建忠 岑可法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8,22,共6页
分别在不同温度(600℃-1 300℃)、不同氧气浓度(3%-21%)以及不同水蒸气量(0-12%)条件下,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煤粉燃烧试验,研究水蒸气对煤粉燃烧生成NO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4%的水蒸气加入空气中,当温度低于950℃时能抑... 分别在不同温度(600℃-1 300℃)、不同氧气浓度(3%-21%)以及不同水蒸气量(0-12%)条件下,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煤粉燃烧试验,研究水蒸气对煤粉燃烧生成NO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4%的水蒸气加入空气中,当温度低于950℃时能抑制NO的生成,但会延长燃尽时间;当温度高于950℃时虽促进NO的生成,但能缩短燃尽时间。(2)在1 200℃条件下,4%的水蒸气加入混合气体中,当氧气浓度低于8.5%时既能抑制NO的生成,又能缩短燃尽时间;当氧气浓度高于8.5%时虽促进NO的生成,但能缩短燃尽时间。(3)在1 200℃和氧气浓度为3%条件下,NO生成量随水蒸气量的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在水蒸气量为6%时NO生成量达到最低,各水蒸气量下都能缩短燃尽时间。因此,在高温低氧条件下,加入一定量的水蒸气能起到既抑制NO的生成又能加速煤粉燃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 水蒸气 煤粉 NO 燃尽时间
下载PDF
贫燃预混燃烧室中的分布式火焰传递函数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于丹 郭志辉 杨甫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10-2218,共9页
为了深入研究贫油预混燃烧室中的燃烧不稳定机理,采用实验方法测量火焰沿轴向的热释放分布,研究了不同当量比以及空气流量对自激振荡模态下的分布式火焰传递函数尤其是相位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焰传递函数的相位所对应的迟滞时间主... 为了深入研究贫油预混燃烧室中的燃烧不稳定机理,采用实验方法测量火焰沿轴向的热释放分布,研究了不同当量比以及空气流量对自激振荡模态下的分布式火焰传递函数尤其是相位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焰传递函数的相位所对应的迟滞时间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扰动从燃料喷注点传播至头部所需的输运时间、靠近头部出口突扩面处涡环形成的迟滞时间、涡环输运至火焰锋面的输运时间;而其中漩涡环涡环形成所造成的相位增量是研究燃烧不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当量比由0.6增加到0.73的过程中相位增量相应从0.5增加到1.0。自激振荡较强的两个模态中,进气段模态频率为233Hz具有锁频特性,而输运模态频率为180Hz会随着相位增量的变化而变化,由180Hz增加到207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不稳定性 自激振荡模态 火焰传递函数 迟滞时间 漩涡环
下载PDF
不同含水率煤的燃烧特性实验 被引量:9
6
作者 高鹏永 石必明 +3 位作者 张雷林 薛创 钟珍 刘义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0-124,共5页
为研究水分含量对煤燃烧特性的影响,以朱集西煤矿烟煤为研究对象,利用锥形量热仪测试了不同含水率煤样点燃时间、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烟气生成速率、总烟释放量、CO生成速率等参数,并分析了煤样燃烧效率。实验结果表明:①煤样点燃... 为研究水分含量对煤燃烧特性的影响,以朱集西煤矿烟煤为研究对象,利用锥形量热仪测试了不同含水率煤样点燃时间、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烟气生成速率、总烟释放量、CO生成速率等参数,并分析了煤样燃烧效率。实验结果表明:①煤样点燃时间随着含水率增大先减少后增加,煤样点燃时间从长到短对应的含水率排序为17.82%>13.82%>1.82%>5.82%>9.82%;煤样热释放速率峰值随含水率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煤样热释放速率峰值从大到小对应的含水率排序为9.82%>1.82%>5.82%>13.82%>17.82%;煤样总热释放量、烟气生成率和总烟释放量随含水率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其从大到小对应的含水率排序为1.82%>9.82%>5.82%>13.82%>17.82%;在燃烧后期,含水率5.82%的煤样CO生成速率最低,含水率17.82%的煤样CO生成速率最高,高水分含量会增大CO产率;煤样燃烧效率从大到小对应的含水率排序为9.82%>5.82%>1.82%>13.82%>17.82%。②适当的水分含量可提高煤的燃烧性能,应选择含水率为5.82%~9.82%的煤,可缩短煤点燃时间,减小烟气生成率、总烟释放量和CO生成速率,提高热释放速率和燃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燃烧特性 含水率 点燃时间 热释放速率 总热释放量 烟气生成速率 总烟释放量 CO生成速率 燃烧效率
下载PDF
钝头体激波诱导振荡燃烧现象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世杰 孙明波 +1 位作者 林志勇 刘卫东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7-606,共10页
采用一种改进的化学非平衡流解耦方法对轴对称Euler反应流方程解耦处理,对流项采用五阶WENO格式离散,化学反应源项的刚性采用简化的隐式方法处理,时间步进采用二阶精度的Runge-Kutta方法,对H_2/Air预混气在来流Ma=4.48和Ma=4.79时的激... 采用一种改进的化学非平衡流解耦方法对轴对称Euler反应流方程解耦处理,对流项采用五阶WENO格式离散,化学反应源项的刚性采用简化的隐式方法处理,时间步进采用二阶精度的Runge-Kutta方法,对H_2/Air预混气在来流Ma=4.48和Ma=4.79时的激波诱导振荡燃烧现象进行了数值研究.对比分析了网格尺度的影响,发现计算结果对法向网格尺度比较敏感,流向网格密度的变化对结果影响不大;Ma=4.48时,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对各反应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J和B-W模型在实验所处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能够比较准确的预测诱导时间,所得的振荡频率与实验结果相符,所揭示的振荡机理与McVey和Toong振荡机理吻合,而JM模型预测的诱导时间偏长,其振荡频率低于实验观测值;Ma=4.79时,J模型所得的振荡频率与实验值吻合,而B-W模型释热时间短,且对流场波动比较敏感,流场扰动引起了瞬时局部爆震现象,破坏了振荡的规律性;五阶WENO空间离散格式的应用使计算结果精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燃烧 非平衡流解耦方法 化学反应机理 诱导时间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柴油发动机气缸压力和燃烧始点的辨识 被引量:7
8
作者 沈希忠 史习智 +1 位作者 杜海平 张亮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2002年第3期317-320,共4页
在柴油发动机气缸压力的识别过程中 ,针对缸盖振动信噪比较低的问题 ,提出了对 RBF网络训练样本进行时域统计平均降噪的方法 ,同时在对燃烧始点的辨识中应用了 Kaiser差分器。时域统计平均有效提高了信号的信噪比 ,对柴油发动机气缸压... 在柴油发动机气缸压力的识别过程中 ,针对缸盖振动信噪比较低的问题 ,提出了对 RBF网络训练样本进行时域统计平均降噪的方法 ,同时在对燃烧始点的辨识中应用了 Kaiser差分器。时域统计平均有效提高了信号的信噪比 ,对柴油发动机气缸压力的恢复获得了很好的结果 ;Kaiser差分器有效提高了对燃烧始点的辨识。通过实践证明 ,该计算方法可以有效地从柴油发动机缸盖振动信号恢复气缸压力 ,并进一步辩识燃烧始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发动机 气缸压力 燃烧始点 辨识 径向基函数网络 时域平均方法 信噪比
下载PDF
昆明西山林场5种可燃物的火行为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闫想想 王秋华 +2 位作者 缪秀丽 韩永涛 龙腾腾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7-204,共8页
【目的】通过估测西山林场内主要可燃物特征,预测潜在的火行为大小,为西山林场的防火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外业调查,对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华山松(P.armandii)... 【目的】通过估测西山林场内主要可燃物特征,预测潜在的火行为大小,为西山林场的防火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外业调查,对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华山松(P.armandii)和麻栎(Quercus acutissima)5种可燃物采样,估算西山林场内主要可燃物载量大小,并在实验室内进行燃烧模拟试验,量化火行为特征,包括引燃时间、火焰维持时间、无焰燃烧维持时间、蔓延时间、火焰高度、火焰温度、无焰燃烧温度、火焰热辐射、无焰燃烧热辐射等。【结果】云南松林内的载量达到2.35 kg/m^(2)、燃烧火焰最高温度628℃、燃烧火焰最大高度70 cm、最大热辐射为6.92 kW/m^(2)、燃烧后无焰燃烧的最高温度266℃,均与每年进行计划烧除时云南松纯林内的载量1.15 kg/m^(2)、火焰最高温度697.6℃、火焰最大高度44.5 cm、最大热辐射8.02 kW/m^(2),无焰燃烧的最高温度194.3℃有差异。不同林种可燃物的火强度大小依次为:云南松(786.07 kW/m)>麻栎(564.39 kW/m)>华山松(275.30 kW/m)>柏木(6.26 kW/m),其中云南松的火强度(786.07 kW/m,中强度火)与云南松纯林计划烧除时的火强度403.60 kW/m(低强度火)有差异。【结论】森林可燃物的载量对火强度影响较大,麻栎和华山松属于低强度火,柏木的火强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森林抚育更新等人为干预措施,可对林内可燃物进行有效调控,减少和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焰燃烧 无焰燃烧 火强度 阻滞时间 地表可燃物 昆明市西山林场
原文传递
单颗粒流化床富氧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卜昌盛 庄亚明 +1 位作者 刘道银 陈晓平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43-1147,共5页
在二维热态可视化流化床实验平台上深入研究了O<sub>2</sub>/N<sub>2</sub>和O<sub>2</sub>/CO<sub>2</sub>气氛下单个煤颗粒燃烧特性。实验中流化床床温为1088 K,O<sub>2</s... 在二维热态可视化流化床实验平台上深入研究了O<sub>2</sub>/N<sub>2</sub>和O<sub>2</sub>/CO<sub>2</sub>气氛下单个煤颗粒燃烧特性。实验中流化床床温为1088 K,O<sub>2</sub>浓度为10%<sup>4</sup>0%,拟球形煤颗粒粒径为6 mm,两根热电偶分别记录煤燃烧过程中颗粒中心及表面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O<sub>2</sub>/CO<sub>2</sub>气氛下O<sub>2</sub>扩散速率低于O<sub>2</sub>/N<sub>2</sub>气氛,使得煤颗粒的平均表观燃烧速率、升温速率及温度峰值降低,燃尽时间延长;提高O<sub>2</sub>浓度后燃烧特性得以改善。为获得与空气气氛相近的燃尽时间,O<sub>2</sub>/CO<sub>2</sub>气氛下O<sub>2</sub>浓度约需25%,但O<sub>2</sub>浓度需30%才可达到和空气气氛相近的燃烧温度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燃烧 流化床 煤颗粒 燃烧温度 燃尽时间
原文传递
火灾环境下航空地毯的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艳英 李禄超 +1 位作者 王志 陈健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7,25,共5页
采用锥形量热仪研究不同火灾环境下航空地毯的燃烧特性,并与普通地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热辐射强度的增加,航空/普通地毯热释放速率峰值、前300s内均值增大,峰值出现时间提前,平均点燃时间缩短;普通地毯CO峰值、300s内均值增大,... 采用锥形量热仪研究不同火灾环境下航空地毯的燃烧特性,并与普通地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热辐射强度的增加,航空/普通地毯热释放速率峰值、前300s内均值增大,峰值出现时间提前,平均点燃时间缩短;普通地毯CO峰值、300s内均值增大,峰值出现时间提前,航空地毯变化不大;航空地毯SO2、NOx峰值出现时间提前,前300s内均值增大,NOx峰值增大,普通地毯变化不大。相同热辐射强度下,航空地毯的平均点燃时间较长,但当热辐射强度增加到一定值时,与普通地毯接近;热释放速率峰值较低,峰值出现时间较晚,但前300s内均值较大;CO峰值和前300s内均值较小,峰值出现时间延后,但CO持续释放时间较长;SO2、NOx峰值和前300s内均值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特性 锥形量热仪 点燃时间 热释放速率
下载PDF
基于PLC的生物质锅炉燃烧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南江 陈罡 +1 位作者 连坤宙 汤伟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0-123,共4页
为了提高生物质锅炉燃烧效率、降低烟气污染,以燃烧控制系统为对象,针对某自备电厂生物质锅炉控制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鲁棒性差、精度低等问题,通过分析生物质燃烧过程,基于PLC设计了生物质锅炉燃烧控制系统。应用表明,该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为了提高生物质锅炉燃烧效率、降低烟气污染,以燃烧控制系统为对象,针对某自备电厂生物质锅炉控制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鲁棒性差、精度低等问题,通过分析生物质燃烧过程,基于PLC设计了生物质锅炉燃烧控制系统。应用表明,该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调节速度均较好,蒸汽压力最大超调量为0.5%,响应时间为65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锅炉 燃烧控制 PLC 蒸汽压力 响应时间
下载PDF
提取时间对硝基油漆稀料燃烧产物鉴定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峰 张健 申小兵 《武警学院学报》 2014年第10期91-93,共3页
油漆稀料是一种常见的助燃剂,提取时间对其燃烧产物的鉴定会有一定的影响。选取了纯毛织品作为实验载体,以硝基油漆稀料为研究对象,对燃烧残留物及燃烧烟尘进行了系统的GC-MS分析,找出了纯样和加载油漆稀料后燃烧产物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 油漆稀料是一种常见的助燃剂,提取时间对其燃烧产物的鉴定会有一定的影响。选取了纯毛织品作为实验载体,以硝基油漆稀料为研究对象,对燃烧残留物及燃烧烟尘进行了系统的GC-MS分析,找出了纯样和加载油漆稀料后燃烧产物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对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相对峰面积随燃烧产物提取时间的变化曲线进行了非线性数学分析,初步找出了样品燃烧产物的相对峰面积随硝基油漆稀料燃烧产物提取时间变化的规律,为合理选择物证的提取时间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分析 硝基油漆稀料 燃烧产物 提取时间
下载PDF
弥散式蓄热燃烧系统使用方法研究与试验
14
作者 邓长友 任世瑾 +2 位作者 黄超 蔡大为 刘兵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6期1-4,共4页
传统弥散式蓄热燃烧系统在运行中会出现爆燃现象。本研究针对引起这一问题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之后再通过试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试验新的技术和方法,经过了降低爆燃风险就会引发生产速度的降低等阶段。最终找到了并验证了至少两只... 传统弥散式蓄热燃烧系统在运行中会出现爆燃现象。本研究针对引起这一问题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之后再通过试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试验新的技术和方法,经过了降低爆燃风险就会引发生产速度的降低等阶段。最终找到了并验证了至少两只烧嘴同时工作以便解决爆燃问题的技术方案,同时也解决了弥散式蓄热燃烧系统生产速度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式蓄热燃烧 预混式蓄热燃烧 爆燃 间隔时间 生产速度
下载PDF
Comprehensive modeling of ignition and combustion of multiscale aluminum particles under various pressure conditions
15
作者 Zhenkun HU Ying FENG +5 位作者 Wei DONG Yong TANG Jia LI Lijuan LIAO Majie ZHAO Baolu SHI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88-202,共15页
The ignition and combustion of aluminum particles are crucial to achieve optimal energy release in propulsion and power systems within a limited residence time.This study seeks to develop theoretical ignition and comb... The ignition and combustion of aluminum particles are crucial to achieve optimal energy release in propulsion and power systems within a limited residence time.This study seeks to develop theoretical ignition and combustion models for aluminum particles ranging from 10 nm to 1000μm under wide pressure ranges of normal to beyond 10 MPa.Firstly,a parametric analysis illustrates that the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and heterogeneous surface reaction a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pressure,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ignition process.Accordingly,the ignition delay time can be correlated with pressure through the p^(b)relationship,with b increasing from-1 to-0.1 as the system transitions from the free molecular regime to the continuum regime.Then,the circuit comparison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interpret an empirical formula capable of predicting the ignition delay time of aluminum particles over a wide range of pressures in N_(2),O_(2),H_(2)O,and CO_(2)atmospheres.Secondly,an 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data indicates that the exponents of pressure dependence in the combustion time of large micron-sized particles and nanoparticles are-0.15 and-0.65,respectively.Further,the dominant combustion mechanism of multiscale aluminum particles was quantitatively demonstrated through the Damköhler number(Da)concept.Results have shown that aluminum combustion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diffusion as Da>10,by chemical kinetics when Da≤0.1,and codetermined by both diffusion and chemical kinetics when 0.1<Da≤10.Finally,an empirical formula was proposed to predict the combustion time of multiscale aluminum particles under high pressure,which showed good agreement with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scale aluminum particles Ignition delay time combustion mechanism combustion time PRESSURE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CO_2 Dilution on Methane Ignition in Moderate or Intense Low-oxygen Dilution(MILD) Combustion:A Numerical Study 被引量:5
16
作者 曹甄俊 朱彤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4期701-709,共9页
Homogeneous mixtures of CH4/air under moderate or intense low-oxygen dilution(MILD) combustion conditions were numerically studied to clarify the fundamental effects of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espe-cially C... Homogeneous mixtures of CH4/air under moderate or intense low-oxygen dilution(MILD) combustion conditions were numerically studied to clarify the fundamental effects of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espe-cially CO2 in EGR gases,on ignition characteristics.Specifically,effects of CO2 addition on autoignition delay time were emphasized at temperature between 1200 K and 1600 K for a wide range of the lean-to-rich equivalence ratio(0.2~2).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gnition delay time increased with equivalence ratio or CO2 dilution ratio.Fur-thermore,ignition delay time was seen to be exponentially related with the reciprocal of initial temperature.Special concern was given to the chemical effects of CO2 on the ignition delay time.The enhancement of ignition delay time with CO2 addition can be mainly ascribed to the decrease of H,O and OH radicals.The predictions of tem-perature profiles and mole fractions of CO and CO2 were strongly related to the chemical effects of CO2.A single ignition time correlation was obtained in form of Arrhenius-type for the entire range of conditions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CH4 mole fraction and O2 mole fraction.This correlation could successfully capture the complex be-haviors of ignition of CH4/air/CO2 mixture.The results can be applied to MILD combustion as "reference time",for example,to predict ignition delay time in turbulent reacting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rate or intense low-oxygen dilution combustion ignition delay time autoignition METHANE
下载PDF
基于液滴高压蒸发理论的变时滞燃烧室动力学建模与研究
17
作者 刘新林 龙相州 +2 位作者 李清廉 成鹏 陈兰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6-88,共13页
为实现燃烧室组件的精确建模及其动力学特性的仿真研究,以零维时滞燃烧室模型为基础,考虑燃烧室内喷射、雾化、蒸发、混合、化学反应过程,采用针栓喷注器SMD(Sauter Mean Diameter,索特尔平均直径)经验关联式以及液滴高压蒸发理论对液氧... 为实现燃烧室组件的精确建模及其动力学特性的仿真研究,以零维时滞燃烧室模型为基础,考虑燃烧室内喷射、雾化、蒸发、混合、化学反应过程,采用针栓喷注器SMD(Sauter Mean Diameter,索特尔平均直径)经验关联式以及液滴高压蒸发理论对液氧/甲烷推进剂组合的燃烧时滞进行求解,建立了基于液滴高压蒸发理论的变时滞燃烧室模型。基于1 kg/s级推力室开展热试车验证了变时滞燃烧室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变时滞燃烧室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燃烧室的压力以及温度动态响应过程,与试验结果相比,稳态压力以及温度误差均在6%以内,压力参数动态响应时间的误差在14%以内,仿真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基于变时滞燃烧室模型开展仿真研究,研究发现:液氧液滴初始粒径以及燃烧室温度作为影响液氧液滴寿命的主要因素,主导着液氧时滞的变化;变时滞模型可以根据工况参数动态计算推进剂燃烧时滞,启动初期喷注器雾化效果较差,液滴最大粒径达到800μm,且燃烧室温度低,进而导致燃烧时滞偏大,最大达到了1100 ms,约为稳定工作状态下燃烧时滞的40倍。本文所建立的变时滞燃烧室模型可根据工况参数对燃烧时滞进行动态计算,相较于传统时滞模型,其燃烧时滞的变化趋势更符合发动机实际工作过程,同时其室压的响应时间、稳态值也更接近实验值,该模型未来可为实际发动机时序设计等提供仿真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氧/甲烷发动机 燃烧室动力学模型 喷雾燃烧 液滴高压蒸发理论 时滞
下载PDF
等离子体对氢气-空气混合物燃烧过程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宏亮 何立明 +1 位作者 兰宇丹 赵华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1-143,154,共4页
利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等离子助燃对氢气-空气混合物燃烧的影响,分析了在不同的初始条件(温度、压力、当量比)下的燃烧过程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助燃与传统燃烧相比,可增加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活性中间体,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利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等离子助燃对氢气-空气混合物燃烧的影响,分析了在不同的初始条件(温度、压力、当量比)下的燃烧过程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助燃与传统燃烧相比,可增加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活性中间体,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火焰传播速度在同等条件下增大、最小点火能量下降、特征时间减小,助燃效果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助燃 火焰传播速度 最小点火能量 特征时间
下载PDF
燃煤发电厂储煤场自燃热损失的评估 被引量:4
19
作者 沈家铨 张建华 +2 位作者 郑智扬 陈龙 邓庆林 《发电与空调》 2013年第5期28-33,53,共7页
煤炭周转不合理导致了自燃在燃煤发电厂露天储煤场频频发生,降低了入炉煤的发热量,增加了灰分,直接影响锅炉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了掌握不同存煤阶段煤堆热损失的变化规律,本文以煤场某典型煤种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煤场温度监测试... 煤炭周转不合理导致了自燃在燃煤发电厂露天储煤场频频发生,降低了入炉煤的发热量,增加了灰分,直接影响锅炉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了掌握不同存煤阶段煤堆热损失的变化规律,本文以煤场某典型煤种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煤场温度监测试验,并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自燃热损失评估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存煤初期煤堆热损失以线性函数规律增加,入场存放30d后煤堆热损失以幂指数函数增长的趋势急剧增加,因此应在30~40d内完成入场煤的周转,实现合理存煤、用煤,减少入炉前发热量的损失,为开发燃煤发电厂储煤场自燃热损失评估系统、降低发电成本提供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煤场 自燃 热损失 存煤时间
下载PDF
逆流式催化燃烧反应器冷态流动与阻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夏积恩 陈耿 +1 位作者 池涌 蒋旭光 《能源工程》 2008年第4期22-26,共5页
对逆流式催化燃烧反应器在冷态条件下的流动与阻力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了反应器在不同填料高度、床层表观流速和换向周期下阻力损失特性和动态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反应器流向的周期性变化,阻力特性呈周期性的矩形波形式;压力... 对逆流式催化燃烧反应器在冷态条件下的流动与阻力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了反应器在不同填料高度、床层表观流速和换向周期下阻力损失特性和动态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反应器流向的周期性变化,阻力特性呈周期性的矩形波形式;压力稳定时间随着填料高度、床层表观流速的增加略有上升;填料性质、高度、床层表观流速对阻力损失影响较大;根据Ergun方程,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并得到相应的相关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向变换 催化燃烧 填充床 阻力损失 稳定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