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_2O_3和K_2CO_3对高灰分煤催化燃烧影响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徐建 章祥林 靳廷甲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41-1846,共6页
为提高淮北矿区高灰分煤的燃烧效率,采用热重分析实验对比分析了Fe_2O_3和K2CO3对煤粉着火与燃尽温度、燃烧特性指数、放热面积的影响。结果发现Fe_2O_3和K2CO3可分别将煤粉的着火温度由480.3℃降低470.4℃和397.3℃,燃尽温度由628.4℃... 为提高淮北矿区高灰分煤的燃烧效率,采用热重分析实验对比分析了Fe_2O_3和K2CO3对煤粉着火与燃尽温度、燃烧特性指数、放热面积的影响。结果发现Fe_2O_3和K2CO3可分别将煤粉的着火温度由480.3℃降低470.4℃和397.3℃,燃尽温度由628.4℃降到609.7℃和547.7℃,燃烧特性指数提高,放热量增大。利用SEM、XRD和FTIR测试技术对煤粉燃烧残余物的微观结构、物相组成及官能团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燃煤催化剂在燃烧反应中的作用机理;通过BET方程计算燃烧煤焦的比表面积,分析其孔隙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Fe_2O_3和K2CO3的主要作用机理是促进燃烧反应过程中挥发分的析出,增强煤粉的吸附性能,加快燃烧反应过程中固定碳的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灰分煤 燃烧性能 催化机理 物相组成 比表面积
下载PDF
基于水平集方法和最小距离函数法的复杂装药燃面退移问题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革 韩万之 +1 位作者 李冬冬 郜冶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0-291,共12页
利用水平集(Level-set)方法和最小距离函数(MDF)方法,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燃面退移问题进行研究。基于Level-set方法和MDF方法的相互耦合,建立了一种可以准确预测固体推进剂装药燃烧表面退移的方法;对不同几何药型、不同燃速组合推进... 利用水平集(Level-set)方法和最小距离函数(MDF)方法,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燃面退移问题进行研究。基于Level-set方法和MDF方法的相互耦合,建立了一种可以准确预测固体推进剂装药燃烧表面退移的方法;对不同几何药型、不同燃速组合推进剂装药及带侵蚀效应的装药进行计算分析,其结果表明,该组合方法及所采用的网格界面分割和几何重构计算燃面面积的思想,在预测固体推进剂装药燃面瞬态退移问题上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较高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装药燃面退移 燃面面积 水平集方法 最小距离函数方法
下载PDF
镁/聚四氟乙烯红外诱饵剂燃烧速度的计算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明华 焦清介 刘礼斌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8,共4页
分析了镁/聚四氟乙烯红外诱饵剂燃烧的过程与控制步骤,建立了燃烧模型,确定了燃烧速度的计算方法;根据分析结果可知,聚四氟乙烯气化分解和分解产物向熔化的镁内部扩散决定着药柱的燃烧速度;根据计算结果可知,在聚四氟乙烯粒度远小于镁... 分析了镁/聚四氟乙烯红外诱饵剂燃烧的过程与控制步骤,建立了燃烧模型,确定了燃烧速度的计算方法;根据分析结果可知,聚四氟乙烯气化分解和分解产物向熔化的镁内部扩散决定着药柱的燃烧速度;根据计算结果可知,在聚四氟乙烯粒度远小于镁粒度的条件下,燃烧速度随着镁粒度的减小和比表面积的增大而提高;最后利用实验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诱饵剂 燃烧速度 燃烧效率 比表面积
下载PDF
粒径对松散煤体自燃影响的试验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春 题正义 李宗翔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6-411,共6页
为了研究粒径对松散煤体自燃的影响,利用自制试验装置对松散煤体进行了绝热低温氧化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对煤样的温度及试验装置出口氧体积分数进行监测,得到了各煤样的氧化升温及耗氧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煤样的平均氧化升温速率和... 为了研究粒径对松散煤体自燃的影响,利用自制试验装置对松散煤体进行了绝热低温氧化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对煤样的温度及试验装置出口氧体积分数进行监测,得到了各煤样的氧化升温及耗氧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煤样的平均氧化升温速率和在同一温度下的耗氧速率随煤样粒径的增加而减小,耗氧及温升拐点出现也较晚;煤样粒径与拐点温度近似呈对数函数关系,与拐点出现时间近似呈二次抛物线函数关系;混合煤样的氧化升温过程受其比表面积和空隙率的共同影响,粒径越小,空隙率对混合煤样氧化升温的影响比重越大;混合煤样加权粒径越小,各粒径煤样间的相互影响越强;混合煤样中各煤样间的粒径差距越大,煤样间的相互影响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粒径 煤炭自燃 试验 空隙率 比表面积
下载PDF
浸水风干烟煤微观结构及自燃升温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牛会永 刘轶康 +4 位作者 王海燕 步允川 杨雁晓 李硕鹏 李石林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24,共8页
为研究浸水风干烟煤的微观结构及自燃升温特性,选取陕西省某煤矿烟煤煤样,利用低温液氮吸附仪与热重分析仪,对浸泡30、60、90 d后25℃恒温干燥72 h的煤样和原煤样进行比表面积、孔体积和热重-微商热重的试验测试,探索长期浸水风干作用... 为研究浸水风干烟煤的微观结构及自燃升温特性,选取陕西省某煤矿烟煤煤样,利用低温液氮吸附仪与热重分析仪,对浸泡30、60、90 d后25℃恒温干燥72 h的煤样和原煤样进行比表面积、孔体积和热重-微商热重的试验测试,探索长期浸水风干作用对烟煤物理特性变化及自燃升温过程活化能变化特征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浸水时间的增加,煤样的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发生了变化;浸泡90 d干燥后,微孔对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的贡献占比最大,且贡献占比大于其他孔径段,推测该煤样浸水90 d干燥后,煤氧反应速率越快,煤自燃倾向性更大;升温过程中,不同浸水时间煤样的特征阶段温度差和特征温度点变化不同;在燃烧失重阶段,煤体内部所蓄积的能量释放,使得活化能随着浸水时间的增加越来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煤 煤自燃 水浸煤 比表面积 活化能 热重-微商热重试验
下载PDF
石油焦燃烧过程中孔隙结构变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杨荣清 吴新 赵长遂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4-137,共4页
应用氮气等温吸附/脱附法分析了2种石油焦在燃烧过程中孔隙结构的变化.采用BET法和t法测定不同燃尽率的石油焦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并用FHH模型求得各样品的表面分形维数.实验结果表明:石油焦的孔隙结构在燃烧过程中变得发达,比表面积和... 应用氮气等温吸附/脱附法分析了2种石油焦在燃烧过程中孔隙结构的变化.采用BET法和t法测定不同燃尽率的石油焦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并用FHH模型求得各样品的表面分形维数.实验结果表明:石油焦的孔隙结构在燃烧过程中变得发达,比表面积和孔容积较原样明显增大且变化基本趋势一致;石油焦的燃烧具有分形动力学的行为特征,且表面分形维数的变化趋势和比表面积和孔容积不同.燃烧时分形维数接近3,表明石油焦的燃烧反应在空间网格结构的内、外部同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燃烧 比表面积 孔容积 分形
下载PDF
火成岩侵入条件下煤体微观结构变化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唐辉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49,共4页
为了深入研究火成岩侵入对煤体氧化的影响规律,应用电子扫描镜、比表面积测定仪以及压汞仪对火成岩侵入前后的煤样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火成岩侵入前后煤样的扫描电镜图、比表面积以及孔容,研究火成岩侵入前后煤的微观结构变化和... 为了深入研究火成岩侵入对煤体氧化的影响规律,应用电子扫描镜、比表面积测定仪以及压汞仪对火成岩侵入前后的煤样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火成岩侵入前后煤样的扫描电镜图、比表面积以及孔容,研究火成岩侵入前后煤的微观结构变化和孔隙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火成岩侵入后煤样表面孔隙结构发生变化,孔隙率增大,吸附氧气的能力增强;煤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导致了火成岩侵入后的变质煤更容易被氧化,并且变质程度越大,氧化越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煤自燃 微观结构 孔隙 比表面积
下载PDF
Novel Salt-Assisted Combustion Synthesis of High Surface Area Ceria Nanopowders by An Ethylene Glycol-Nitrate Combustion Process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伟凡 李凤生 +1 位作者 于吉义 李永绣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34-439,共6页
A novel salt-assisted combustion process with ethylene glycol as a fuel and nitrate as an oxidant to synthesize high surface area celia nanopowders was reported. The effects of various tunable conditions, such as fuel... A novel salt-assisted combustion process with ethylene glycol as a fuel and nitrate as an oxidant to synthesize high surface area celia nanopowders was reported. The effects of various tunable conditions, such as fuel-to-oxidant ratio, type of salts, and amount of added salt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s-prepared powders were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BET surface area measurement. A mechanism scheme was proposed to illustrate the possible formation processes of well-dispersed ceria nanoparticles in the salt-assisted combustion synthesis. It was verified that the simple introduction of leachable inert inorganic salts as an excellent agglomeration inhibitor into the redox mixture precursor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well-dispersed ceria particles with particle size in the range of 4 ~6 nm and a drastic increase in the surface area. The presence of KCl results in an over ten-fold increment in specific surface area from 14.10 m^2·g^-1 for the produced ceria powders via the conventional combustion synthesis process to 156.74 m^2·g^-1 for the product by the salt-assisted combustion synthesis process at the same molar ratio of ethylene glycol-nit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t-assisted combustion synthesis CERIA NANOPOWDERS ethylene glycol high surface area rare earths
下载PDF
新型高比表面积ε-MnO_(2)基化合物的制备及其用于甲苯催化燃烧性能研究
9
作者 张超 敬方梨 +2 位作者 康辉 李学东 储伟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5-132,共8页
Mn基氧化物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催化材料中,然而低温高效锰基氧化物催化剂的开发仍然存在较大的困难。通过用酸处理由氧化还原-共沉淀法快速合成的LaMnO_(3)钙钛矿(Bulk LaMnO_(3))制得y-MnO_(2)/LaMnO_(3)催化剂(y为... Mn基氧化物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催化材料中,然而低温高效锰基氧化物催化剂的开发仍然存在较大的困难。通过用酸处理由氧化还原-共沉淀法快速合成的LaMnO_(3)钙钛矿(Bulk LaMnO_(3))制得y-MnO_(2)/LaMnO_(3)催化剂(y为酸处理时间),并研究了催化剂的甲苯催化燃烧性能。结果表明,酸处理可选择性溶解Bulk LaMnO_(3)中的A-位点(La^(3+)),暴露出更多B-位点(Mn3+)并氧化生成Mn^(4+)。其中,1-MnO_(2)/LaMnO_(3)催化剂的比表面积(279.2 m^(2)/g)较Bulk LaMnO_(3)(30.61 m^(2)/g)增大9倍左右。此外,酸处理使催化剂的活性晶格氧及Mn3+含量提高,进而使催化性能增强,1-MnO_(2)/LaMnO_(3)催化剂的甲苯转化率达到90%的温度降低至2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基催化剂 甲苯催化燃烧 氧化还原-共沉淀 比表面积
下载PDF
非冲击点火反应驱动的吉帕级缓前沿斜波加载技术
10
作者 杨天昊 种涛 +2 位作者 李涛 傅华 胡海波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0-157,共8页
为研究在吉帕、十微秒级缓前沿斜波作用下压装PBX炸药基体中微介观热点点火行为,设计了一种强约束压装PBX炸药非冲击点火反应驱动的斜波加载装置,基于炸药层流燃烧的燃速模型和自编的二维轴对称有限差分程序对装置输出的压力波形特性进... 为研究在吉帕、十微秒级缓前沿斜波作用下压装PBX炸药基体中微介观热点点火行为,设计了一种强约束压装PBX炸药非冲击点火反应驱动的斜波加载装置,基于炸药层流燃烧的燃速模型和自编的二维轴对称有限差分程序对装置输出的压力波形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燃烧过程中加载炸药破碎程度和装置结构参数(壳体和隔层厚度)对输出波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加载炸药破碎形成的燃烧比表面积大小是影响非冲击点火反应压力演化的关键因素,燃烧比表面积越大,输出的斜波压力越大,峰值压力可达吉帕以上,对应的压力上升前沿可从数十微秒降至数微秒。加载炸药外部壳体厚度即约束强度对非冲击点火反应产生的压力大小影响显著,壳体越厚输出的斜波压力越大。加载炸药与受试炸药之间的隔层厚度直接关系到输出至受试炸药处的斜波压力大小,随着隔层厚度的增大,输出的斜波压力以近似指数的关系衰减。参考计算结果完成了装置的结构设计,对受试PBX炸药进行了斜波加载实验,采用PVDF测得受试炸药入射界面处的压力为1.6 GPa、前沿宽度为25µs,初步证明了采用强约束压装PBX炸药非冲击点火反应实现吉帕、十微秒级斜波压力输出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装PBX 强约束 非冲击点火反应 层流燃烧 燃烧表面积 斜波加载
下载PDF
预氧化对煤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勇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2-207,212,共7页
为探讨煤氧化后煤样的微观物理结构变化特征,采用液氮吸附实验分别对六家褐煤、四台褐煤、同忻烟煤和白芨沟无烟煤进行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测试,得出煤样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及孔体积等随预氧化温度和预氧化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 为探讨煤氧化后煤样的微观物理结构变化特征,采用液氮吸附实验分别对六家褐煤、四台褐煤、同忻烟煤和白芨沟无烟煤进行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测试,得出煤样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及孔体积等随预氧化温度和预氧化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煤矿预氧化煤样比表面积值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50℃预氧化煤样>原始煤样>120℃预氧化煤样>200℃预氧化煤样,且预氧化温度一定时,预氧化时间越长,煤样比表面积越小;各煤矿预氧化煤样孔径均集中分布于2~10 nm范围内,煤样50-6(在50℃下预氧化6 h)具有最高的累计孔体积终值,而煤样200-24(在200℃下预氧化24 h)累计孔体积终值最低;煤样50-6内部孔隙网络最为发达,同条件下更易与氧气结合发生煤氧复合反应,自燃危险性最高,煤样200-24则相反,自燃危险性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预氧化 比表面 孔径分布 累计孔体积
下载PDF
压力对热解煤焦结构及其燃烧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闫华青 张先炼 +7 位作者 许凯 李寒剑 徐俊 汪一 江龙 苏胜 胡松 向军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76,共9页
加压富氧燃烧被认为是一种更加高效清洁的第2代富氧燃烧技术而备受关注。热解作为煤燃烧的第1步,不同的热解条件(压力、气氛、升温速率等)将直接影响煤焦的物理和化学结构,导致其燃烧反应性的差异,目前加压富氧燃烧条件下,煤焦反应性与... 加压富氧燃烧被认为是一种更加高效清洁的第2代富氧燃烧技术而备受关注。热解作为煤燃烧的第1步,不同的热解条件(压力、气氛、升温速率等)将直接影响煤焦的物理和化学结构,导致其燃烧反应性的差异,目前加压富氧燃烧条件下,煤焦反应性与结构性质之间的关联研究鲜见报道。自主设计并建立了一套加压聚光光热快速升温试验平台,最大升温速率可达80℃/s,选用红沙泉(HSQ)和五彩湾(WCW)2种准东煤,制备了不同压力(常压~1.5 MPa)及热解气氛(N_(2)、CO_(2))下的煤焦,采用比表面积分析仪、拉曼分析仪、热重分析仪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压力及热解气氛对煤焦的结构特性及其燃烧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惰性N_(2)气氛下,HSQ和WCW煤在压力1.5 MPa时的煤焦产率较常压下分别增加了3.54%和10.49%;在CO_(2)气氛下,HSQ煤在压力1.5 MPa时的煤焦产率较常压下降低了16.40%,煤焦产率在2种气氛下随压力的改变呈相反趋势。N_(2)气氛下,随着压力从常压增至0.4 MPa,HSQ/WCW煤焦的比表面积增加,从24.20/14.85 m^(2)/g增至26.27/46.19 m^(2)/g,但压力继续增至1.5 MPa时,HSQ/WCW煤焦的比表面积呈下降趋势,从26.27/46.19 m^(2)/g降至21.21/39.46 m^(2)/g;相同压力下,CO_(2)气氛下制备的煤焦孔隙结构更发达,常压和1.5 MPa压力时,CO_(2)气氛下制备的HSQ煤焦比表面积分别为N_(2)气氛制备煤焦的6.46和9.03倍,这也是CO_(2)气氛下制备的HSQ煤焦燃烧反应性优于N_(2)气氛煤焦的主要原因。随着压力增加,2种气氛下,2种煤焦拉曼光谱分峰拟合计算得到的I(GR+VL+VR)/I D值均逐渐下降,煤焦的化学结构趋于更加稳定,这也使得高压下制备煤焦的燃烧反应性下降。但相同压力下,CO_(2)气氛下制备的HSQ煤焦I_((GR+VL+VR))/I_(D)值低于N_(2)气氛制备的HSQ煤焦,高压下由于CO_(2)与焦炭的气化反应增强,消耗更多的无定形碳,2种气氛的I_((GR+VL+VR))/I_(D)差异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燃烧 热解 压力 煤焦 CO_(2) 比表面积 化学结构 燃烧反应性
下载PDF
复合粒径松散煤体自燃过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春 题正义 李宗翔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48,共5页
为了研究复合粒径对松散煤体自燃的影响,利用自制试验装置对复合粒径松散煤体进行了绝热低温氧化试验。采用破碎机制出粒径分别为1-3 mm、3-5 mm、5-7 mm、7-9 mm、9-11 mm及11-13 mm的6种基础煤样。依据基础煤样进行煤炭自燃试验,试... 为了研究复合粒径对松散煤体自燃的影响,利用自制试验装置对复合粒径松散煤体进行了绝热低温氧化试验。采用破碎机制出粒径分别为1-3 mm、3-5 mm、5-7 mm、7-9 mm、9-11 mm及11-13 mm的6种基础煤样。依据基础煤样进行煤炭自燃试验,试验共分为三大组:第一组为各基础煤样的单独氧化试验;第二组为某两基础煤样按1:1、1:2、1:3、2:1和3:1比例混合制成复合煤样的氧化试验;第三组为基础煤样1与其他各基础煤样分别按1:1混合制成复合煤样的氧化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对煤样的温度及试验装置出口氧气体积分数进行监测,得到了各类煤样温度及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随煤样加权粒径的增加,煤样的平均氧化升温速率和在同一温度下的耗氧速率减小,耗氧及温升拐点出现的温度也逐渐升高;复合煤样的氧化升温过程受其比表面积和孔隙率的共同影响,当加权粒径小于6.35 mm时,孔隙率的影响较大,当加权粒径大于6.53 mm时,比表面积的影响较大;复合煤样加权粒径越小,各粒径煤样间的相互影响越强;复合煤样中各煤样间的粒径差距越大,煤样间的相互影响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复合粒径 煤炭自燃 孔隙率 比表面积 耗氧速率 氧化温升速率
下载PDF
中低变质程度煤孔隙结构对煤自燃标志性气体产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福生 张志明 董宪伟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0年第7期1-3,7,共4页
利用易发生自燃反应导致煤矿安全事故的中低变质程度煤进行程序升温-气相色谱联机实验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从煤的微观孔隙结构分析煤自燃标志性气体的产出规律。结果表明:中低变质程度煤中,随着变质程度的升高,煤体中大孔减少而中小孔增... 利用易发生自燃反应导致煤矿安全事故的中低变质程度煤进行程序升温-气相色谱联机实验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从煤的微观孔隙结构分析煤自燃标志性气体的产出规律。结果表明:中低变质程度煤中,随着变质程度的升高,煤体中大孔减少而中小孔增多,不易气体流通,致使煤自燃标志性气体CO和C2H4出现的温度点推迟,煤越不易自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程度 煤自燃 比表面积 孔径
下载PDF
基于等效氧化暴露时间理论的褐煤自燃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河猛 张晓明 +2 位作者 王永军 王继仁 佐佐木久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58-1364,共7页
为研究堆积褐煤自燃特性,通过开放式恒温实验获得不同体积立方体褐煤(边长分别为0.05,0.1,0.15和0.25 m)内部升温曲线、临界自燃着火点温度(Tc)和表观活化能等特征参数。基于等效氧化暴露时间(EOET)理论,针对实验条件建立均质多孔介质... 为研究堆积褐煤自燃特性,通过开放式恒温实验获得不同体积立方体褐煤(边长分别为0.05,0.1,0.15和0.25 m)内部升温曲线、临界自燃着火点温度(Tc)和表观活化能等特征参数。基于等效氧化暴露时间(EOET)理论,针对实验条件建立均质多孔介质的多场耦合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合理性,从而掌握了实验无法获得的温度场、氧浓度场和渗流场的动态分布。通过实验将褐煤升温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结合实验及数值模拟明确了煤体热量产生与传递、水分蒸发与运移、氧气消耗与运移、自然对流等多种因素的耦合关系,探讨了升温过程中相对EOET与产热加速率的负相关关系。进而对大型煤堆自燃状态进行模拟,验证了煤堆临界自燃着火点温度实验式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自燃 开放式恒温法 临界自燃着火点温度 等效氧化暴露时间 表面积体积比
下载PDF
煤焦燃烧反应性与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景旭亮 王志青 +2 位作者 房倚天 周三 汪国庆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7-33,共7页
利用热重技术考查八种不同煤焦的燃烧反应性,研究了不同煤焦的燃烧反应性与其灰分碱指数、比表面积、微孔表面积、石墨化程度和化学吸附量等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煤焦的燃烧反应性随煤阶的升高而降低,影响煤焦燃烧反应... 利用热重技术考查八种不同煤焦的燃烧反应性,研究了不同煤焦的燃烧反应性与其灰分碱指数、比表面积、微孔表面积、石墨化程度和化学吸附量等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煤焦的燃烧反应性随煤阶的升高而降低,影响煤焦燃烧反应性的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化学吸附量、石墨化程度、比表面积、微孔表面积、灰分碱指数.其中,化学吸附量可用来表征活性位点的数量;灰分碱指数、比表面积以及微孔表面积越大,石墨化程度越低,煤焦的化学吸附量越大,燃烧反应性越好.不同煤种煤焦的燃烧反应性与化学吸附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最高达0.94,这说明化学吸附量是影响煤焦燃烧反应性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吸附量 活性位点 燃烧反应性 比表面积 石墨化 碱指数
下载PDF
污泥与煤混烧的孔隙结构特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亮 王鲁杰 倪鲲鹏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68-74,共7页
用N2气体吸附/脱附法对污泥与煤的孔隙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燃烧的进行,燃料颗粒的比表面积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污泥比例为30%时比表面积变化最快;不同混合比例试样的吸附等温线均为Ⅱ型等温线或包含Ⅱ型等温线... 用N2气体吸附/脱附法对污泥与煤的孔隙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燃烧的进行,燃料颗粒的比表面积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污泥比例为30%时比表面积变化最快;不同混合比例试样的吸附等温线均为Ⅱ型等温线或包含Ⅱ型等温线,各试样均具有小至分子级、大至无上限孔(相对而言)的较连续的完整孔系统;污泥的孔径较大,微孔及小孔不发达,中孔及大孔发达,而煤粉恰好相反;污泥与煤混合之后(α=0%)的BJH中孔吸附平均孔直径急剧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污泥 混烧 等温吸附/脱附法 比表面积 孔隙结构
下载PDF
盐助溶液燃烧法制备高比表面氧化铈纳米粉体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伟凡 李凤生 +1 位作者 于吉义 李永绣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8-413,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快速制备高比表面氧化铈纳米粉体的方法——盐助溶液燃烧法,通过XRD、TEM和比表面积分析,研究了燃料,氧化剂的比率、不同盐的种类和用量对产物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传统的溶液燃烧法中简单的引入KCl导致产物比...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快速制备高比表面氧化铈纳米粉体的方法——盐助溶液燃烧法,通过XRD、TEM和比表面积分析,研究了燃料,氧化剂的比率、不同盐的种类和用量对产物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传统的溶液燃烧法中简单的引入KCl导致产物比表面积由14.10m^2·g^-1剧增到156.74m^2·g^-1,得到了4-6nm高分散性的纳米氧化铈粒子。通过示意图初步讨论了盐助溶液燃烧合成过程高分散纳米氧化铈粒子形成的可能机制,认为由于自蔓延溶液燃烧反应快速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使反应体系产生瞬间高温,盐会迅速在新形成的纳米晶的表面原位析出形成薄盐层,当快速冷却后,氧化铈纳米晶就被镶嵌在凝固的盐基质中,阻止了新生成纳米粒子的重新团聚和烧结,从而得到氧化铈单分散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助 溶液燃烧法 纳米氧化铈 乙二醇 高比表面积 稀土
下载PDF
煤低温物理吸附氧以及水分对吸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亮 路长 +2 位作者 余明高 林棉金 贾海林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8年第5期88-90,共3页
利用ZRJ-1型煤自燃性测定仪测出煤在低温恒压时的吸氧量,比较不同温度下吸氧量的变化;同时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煤样吸氧量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煤在低温时物理吸附量随环境温度升高而下降;褐煤相对于其它三种煤样吸氧量... 利用ZRJ-1型煤自燃性测定仪测出煤在低温恒压时的吸氧量,比较不同温度下吸氧量的变化;同时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煤样吸氧量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煤在低温时物理吸附量随环境温度升高而下降;褐煤相对于其它三种煤样吸氧量偏大,是由于煤中水分蒸发造成比表面积增大造成的,同时,煤的结构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吸附 吸氧量 煤自燃 比表面积
下载PDF
不同变质程度烟煤的自燃特性研究
20
作者 贾廷贵 张智超 郝长胜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8,共12页
为了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烟煤的自燃特性变化,根据变质程度由低到高顺序,选用4种不同变质程度烟煤:宁夏灵武不黏煤、宁夏灵武气煤、山西霍州1/3焦煤以及辽宁沈阳瘦煤,分别开展液氮吸附实验、傅里叶红外光谱实验以及TG-DSC同步热分析实验。... 为了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烟煤的自燃特性变化,根据变质程度由低到高顺序,选用4种不同变质程度烟煤:宁夏灵武不黏煤、宁夏灵武气煤、山西霍州1/3焦煤以及辽宁沈阳瘦煤,分别开展液氮吸附实验、傅里叶红外光谱实验以及TG-DSC同步热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变质程度的升高,烟煤的内部孔隙的比表面积逐渐增加,孔容积变化趋势与之相同;煤样中的活性官能团比重逐渐减小,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的官能团比重逐渐增加;烟煤的临界温度T1与着火点温度T4随着变质程度的加深而逐渐升高,煤样燃烧阶段的放热量逐渐减小。综上所述,随着变质程度的升高,烟煤化学性质趋于稳定,愈发难以自燃;煤样中的活性官能团的影响程度要比孔隙结构的影响程度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TG-DSC 自燃特性 BET比表面积 放热特性 含氧官能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