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联合供暖运行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41
1
作者 杨卫波 施明恒 董华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25-31,共7页
针对青岛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SESHPS)有、无蓄热水箱时各联合供暖运行模式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土壤源热泵相比,联合供暖运行模式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有、无蓄热水箱时的节能率分别为14.5%和10.4%;有蓄热水... 针对青岛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SESHPS)有、无蓄热水箱时各联合供暖运行模式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土壤源热泵相比,联合供暖运行模式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有、无蓄热水箱时的节能率分别为14.5%和10.4%;有蓄热水箱时的联合供暖运行模式二(集热器与埋管串联运行,载热流体先经过埋管后进入集热器)的效果最佳。对SESHPS联合供暖运行模式的优化结果表明,可按能量比例63%与37%或尺寸比例13.8m/m2来设计埋管长度与集热器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 联合供暖运行模式 优化 节能率 运行模式 供暖 蓄热水箱 尺寸比例 集热器 气候条件
下载PDF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开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9
2
作者 宋伟明 《应用能源技术》 2016年第10期9-13,共5页
简述了国内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特点和发展现状,总结了项目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开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包括项目统筹规划、优惠政策争取、负荷准确预测、运行模式选择、系统方案设计、机组... 简述了国内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特点和发展现状,总结了项目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开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包括项目统筹规划、优惠政策争取、负荷准确预测、运行模式选择、系统方案设计、机组选型等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以确保项目开发的效率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 冷热电三联供 运行模式 方案设计 机组选型
下载PDF
基于动态热负荷的太阳能—地源热泵运行模式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素芬 韩伟 代兰花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46-151,共6页
建立了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一体化模型,以大连地区气候条件为基础,计算了供暖季某天内房间热负荷的逐时值。在动态热负荷基础上,对联合供暖系统在不同串联运行模式和并联运行模式不同分流比的运行工况进行了模拟计算,将模拟结果与实验... 建立了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一体化模型,以大连地区气候条件为基础,计算了供暖季某天内房间热负荷的逐时值。在动态热负荷基础上,对联合供暖系统在不同串联运行模式和并联运行模式不同分流比的运行工况进行了模拟计算,将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两者吻合较好。结果表明:房间热负荷的变化可影响热泵机组COP,联合运行模式在地温的恢复和系统节能方面均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 动态热负荷 联合运行模式 节能
下载PDF
楼宇三联供容量配置及运行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洪海 肖荪 +1 位作者 吴利辉 吴植华 《制冷与空调》 2010年第6期85-86,103,共3页
楼宇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只有在合理的配置与运行方式下才能充分发挥节能、环保、综合效率高的优点。结合上海某工程案例,在能耗计算的基础上,对三联供系统不同的配置及运行方式进行比较。根据项目特点,提出"三联供替代应急电源&q... 楼宇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只有在合理的配置与运行方式下才能充分发挥节能、环保、综合效率高的优点。结合上海某工程案例,在能耗计算的基础上,对三联供系统不同的配置及运行方式进行比较。根据项目特点,提出"三联供替代应急电源"的容量配置模式。结果表明,按照上海目前的电价和天然气优惠价格,"以应急电源大小确定燃气机组容量,且全年工作日满负荷运行"方案是最经济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能耗 冷热电三联供 容量配置 运行方式 能耗
下载PDF
采用矩阵建模方式的冷热电联供系统运行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常雨芳 王豪 +2 位作者 谢昊 张力 刘光裕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3-239,共7页
设计一种含风力发电的冷热电联供(CCHP-Wind)系统,建立该系统优化运行模型.设定矩阵建模的优化运行方式,并以综合指标作为衡量标准,与传统的运行方式进行比较.建立系统的优化运行数学模型,采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和遗传算法对系统运行优... 设计一种含风力发电的冷热电联供(CCHP-Wind)系统,建立该系统优化运行模型.设定矩阵建模的优化运行方式,并以综合指标作为衡量标准,与传统的运行方式进行比较.建立系统的优化运行数学模型,采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和遗传算法对系统运行优化模型进行求解,确立系统的最优运行方式.以武汉某宾馆作为研究对象,根据4个季节不同的冷热电需求和风力资源,对CCHP-Wind系统的优化运行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所设定的矩阵建模优化运行方式与传统的运行方式相比,不仅能够合理分配系统的能量流动,满足系统的各项需求,而且能够有效避免能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热电联供 风力发电 矩阵建模 序列二次规划 运行方式
下载PDF
太阳能与浅层地热能联合供暖运行模式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秉成 赵研 +1 位作者 赵大军 吴晓寒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09年第4期19-22,共4页
文章通过太阳能与浅层地热能联合供暖的必要性,介绍了一种太阳能与浅层地热能联合供暖系统,探讨了联合供暖的运行模式,并对其经济性进行了分析,为综合利用太阳能和浅层地热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浅层地热能 太阳能集热器 联合供暖运行模式
下载PDF
大连某宾馆冷热电联供系统设计及运行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少华 陈贵军 覃睿 《节能》 2012年第8期52-55,3,共4页
为大连市某宾馆设计三种冷热电联供方案,对每种方案在冬、夏、春秋季节的三种运行模式进行分析,通过系统经济性、环保性等方面的对比,选出最佳的运行方案和运行模式,并对联供系统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 冷热电联供 运行模式 经济性 可行性
下载PDF
民用建筑冷热电三联供系统配电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文杰 楼云亭 李朋 《建筑电气》 2015年第11期36-40,共5页
某办公楼能源中心有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和空气源热泵系统等多种制冷制热系统形式,而且这种多系统组合的运行模式不固定,能源中心在某些工况下会输出电能,在另外某些工况下又吸收电能;在燃气发电机运行的工况下,其输出的电... 某办公楼能源中心有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和空气源热泵系统等多种制冷制热系统形式,而且这种多系统组合的运行模式不固定,能源中心在某些工况下会输出电能,在另外某些工况下又吸收电能;在燃气发电机运行的工况下,其输出的电能除能源中心自身消耗外,还必须与变压器并网向办公楼供电以消耗多余的电能。针对这些设计难点,比较分析多个电气系统主接线方案,确定了最终的设计方案,并向暖通专业提出能够简化电气系统运行管理环节的能源中心运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用建筑 能源中心 能源系统组合 冷热电三联供 燃气发电机组 地源热泵系统 空气源热泵系统 运行模式
下载PDF
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优化配置与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58
9
作者 胡荣 马杰 +3 位作者 李振坤 吕勤 张代红 钱啸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8-425,共8页
为提高冷热电联供系统在不同负荷结构下的优化配置水平与综合运行效益,对计及蓄能装置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优化配置及运行进行了深入研究。基于以热定电、以电定热和多目标综合效益最优的3种运行模式,建立了综合考虑能源、经济和环境... 为提高冷热电联供系统在不同负荷结构下的优化配置水平与综合运行效益,对计及蓄能装置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优化配置及运行进行了深入研究。基于以热定电、以电定热和多目标综合效益最优的3种运行模式,建立了综合考虑能源、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对系统设备容量和运行模式进行了优化。然后,分析了能源价格与引入蓄能装置对冷热电联供系统综合效益的影响。最后,基于某建筑负荷不同的冷电比和热电比对上述内容进行仿真分析,并以分供系统作为参照对象,给出了不同负荷结构下冷热电联供系统的最佳配置及最佳运行模式。优化结果表明,在大部分负荷结构下,冷热电联供系统采用多目标综合效益最优运行模式时各方面效益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热电联供 负荷结构 蓄能装置 运行模式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燃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合理配置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霖新 《华电技术》 CAS 2014年第9期64-67,80,共4页
为使燃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DES/CCHP)建成后达到预期目标,真正降低一次能耗,较好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获得明显经济效益,对合理配置DES/CCHP及设备,提高节能和经济效益的途径进行分析,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分布式能源 燃气冷热电联供 运行模式 合理配置
下载PDF
炕地组合供暖末端室内热环境及其热均匀性评价实验研究
11
作者 李涛 毛前军 +1 位作者 王登甲 刘艳峰 《暖通空调》 2022年第1期136-142,131,共8页
为满足西北村镇居民冬季室内分时分区热需求,提出了一种炕地组合供暖末端形式,对组合末端4种运行模式下的室内热环境营造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掌握了组合末端不同运行模式下室内热环境昼夜变化特征,对比分析了温度空间不均匀性和辐... 为满足西北村镇居民冬季室内分时分区热需求,提出了一种炕地组合供暖末端形式,对组合末端4种运行模式下的室内热环境营造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掌握了组合末端不同运行模式下室内热环境昼夜变化特征,对比分析了温度空间不均匀性和辐射不均匀性。结果表明:组合末端单独运行时均无法同时满足昼夜室内舒适温度要求,且温度空间均匀性和辐射均匀性均较差;共同运行时室内热环境营造效果最好,但室内空气温度却高于舒适温度,存在一定的热量浪费;交替运行时能较好地满足昼夜室内舒适温度要求,且热均匀性较好,该运行模式具有显著优势。研究发现了组合末端应用的可行性及适宜运行模式,为西北村镇建筑应用组合末端改善室内热环境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炕地组合供暖末端 室内热环境 热均匀性 分时分区热需求 运行模式 温度空间均匀性 辐射均匀性 村镇供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