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29
1
作者 隋智慧 林冠发 +2 位作者 朱友益 王国房 卢寿慈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5-360,共6页
主要介绍和概述了三次采油 (EOR)用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性能、应用特点及其最新进展。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应用最为普遍 ,它们主要包括石油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石油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等 ,而其中以磺酸盐型最多。三次采... 主要介绍和概述了三次采油 (EOR)用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性能、应用特点及其最新进展。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应用最为普遍 ,它们主要包括石油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石油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等 ,而其中以磺酸盐型最多。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趋向主要是耐高含盐量、耐高温、吸附损失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采油 阴离子型 表面活性剂 制备 石油磺酸盐 烷基苯磺酸盐 石油羧酸盐 木质素磺酸盐
下载PDF
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的制备与应用及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隋智慧 林冠发 +2 位作者 朱友益 王国房 卢寿慈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5-109,共5页
概述了石油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石油羧酸盐和木质素磺酸盐等的制备方法。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用于各种表面活性剂驱中,在三次采油中应用最为普遍,其中以磺酸盐型最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也大量用于三次采油中,其优点是抗盐能力强,耐... 概述了石油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石油羧酸盐和木质素磺酸盐等的制备方法。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用于各种表面活性剂驱中,在三次采油中应用最为普遍,其中以磺酸盐型最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也大量用于三次采油中,其优点是抗盐能力强,耐多价阳离子的性能好。但其在地层中的稳定性差,吸附量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高等缺点限制了其使用。两性表面活性剂可用于高矿化度、较高温度的油层驱油,但价格高。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趋向主要是耐高含盐量、耐高温、吸附损失低及成本低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复合驱 采收率 制备 应用
下载PDF
孤东油田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驱油先导试验效果反动态特点 被引量:12
3
作者 宋万超 张以根 +1 位作者 王友启 赵俊斗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1994年第2期8-12,共5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在弧东油田小井距试验区馆上5 ̄(2+3)层进行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驱油先导试验的方案及其实施情况,着重对矿场试验中所获得的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揭示了复合驱过程中注采能力、原油性质等变化规律及复合驱... 本文简要介绍了在弧东油田小井距试验区馆上5 ̄(2+3)层进行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驱油先导试验的方案及其实施情况,着重对矿场试验中所获得的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揭示了复合驱过程中注采能力、原油性质等变化规律及复合驱油的动态变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驱油 高聚物 表面活性剂 注碱水 化学驱油
下载PDF
石油羧酸盐和磺酸盐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 被引量:33
4
作者 黄宏度 吴一慧 +2 位作者 王尤富 董先智 程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9-72,共4页
研究了用石油馏分液相氧化产物制得的石油羧酸盐与不同磺酸盐 (ORS 41、B 10 0、MS 45等 )的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结果表明 ,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优于单一的石油羧酸盐或磺酸盐体系。将少量磺酸盐与石油羧酸盐复配 ,可使体系达到超低界... 研究了用石油馏分液相氧化产物制得的石油羧酸盐与不同磺酸盐 (ORS 41、B 10 0、MS 45等 )的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结果表明 ,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优于单一的石油羧酸盐或磺酸盐体系。将少量磺酸盐与石油羧酸盐复配 ,可使体系达到超低界面张力所需的矿化度大大降低 ,碱度范围大为拓宽 ,达到超低界面张力值所需的时间大为缩短 ,初始界面张力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羧酸盐 磺酸盐 表面活性剂 化学驱油剂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油液各组分在大庆油砂上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41
5
作者 李道山 侯吉瑞 徐瑞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8-361,共4页
实验测定了ASP驱油液各组分在大庆油田矿场试验区油砂上的静态吸附量和油藏岩心内的动态滞留量 ,考察了 3种有机牺牲剂减少吸附量的效能。实验温度 45℃。油砂由岩心制得 ,其岩石和粘土矿物组成已测。当溶液含 12 g/L碱 (NaOH或Na2 CO3 ... 实验测定了ASP驱油液各组分在大庆油田矿场试验区油砂上的静态吸附量和油藏岩心内的动态滞留量 ,考察了 3种有机牺牲剂减少吸附量的效能。实验温度 45℃。油砂由岩心制得 ,其岩石和粘土矿物组成已测。当溶液含 12 g/L碱 (NaOH或Na2 CO3 )、12 0 0mg/LHPAM时 ,表面活性剂ORS41(Witco)和B(Stepan)在油砂上的吸附等温线均经过最大值 ,出现最大值时的平衡浓度分别为 3.1和 2 .1mmol/L ,预吸附牺牲剂生物表面活性剂RH(1.5g/L)、石油羧酸钠 (5g/L)、木质素磺酸钠 (10 g/L)不改变吸附等温线的形状 ,但使表面活性剂吸附最大值降低6 0 %— 30 %。ASP驱油液中 ,两种碱和HPAM在油砂上的吸附等温线均为Langmuir型 ,碱耗达到平衡需要 2 0— 30小时 ,NaOH的碱耗约为Na2 CO3 的 2倍 ,HPAM的最大吸附量为 0 .4mg/g油砂。在不使用牺牲剂时 ,表面活性剂、碱 (NaOH)、HPAM在岩心内的滞留量分别为 0 .0 81、0 .2 10、0 .0 5 7mg/ g岩心 (注入 0 .6PVASP驱油液 ,再水驱到 4PV) ,流出液中初见HPAM、NaOH和表面活性剂时的注入量分别为 0 .2、0 .2 3、0 .3PV ,相对浓度达到最大时的注入量分别为 0 .9、0 .9、1.0PV ,各组分在岩心内的相对滞留量大小依次为表面活性剂、碱、聚合物。 3种牺牲剂降低各组分滞留量的效果 ,在作为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油液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 牺牲剂 油藏岩心 静态吸附 动态滞留 大庆油田
下载PDF
重烷基苯磺酸盐在大庆油砂上的静态吸附损失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崔正刚 刘世霞 何江莲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9-363,共5页
研究了在地层温度 (4 5℃ )下 ,重烷基苯磺酸盐 (HABS)以及以其为主表面活性剂的配方物在大庆油砂上的静态吸附损失。结果表明 ,HABS由于具有较大分子截面积和含有对电解质敏感的高摩尔质量成分 ,自纯水溶液中的吸附量较小 ,而自NaOH溶... 研究了在地层温度 (4 5℃ )下 ,重烷基苯磺酸盐 (HABS)以及以其为主表面活性剂的配方物在大庆油砂上的静态吸附损失。结果表明 ,HABS由于具有较大分子截面积和含有对电解质敏感的高摩尔质量成分 ,自纯水溶液中的吸附量较小 ,而自NaOH溶液中的吸附量显著增加。HABS自 0 .8g/dLNaOH溶液中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 ,饱和吸附量为 2 .39mg/ g油砂。HABS自 0 .6— 1.2 g/dLNa3PO4 和Na2 SiO3 溶液中的吸附量为 0 .5— 0 .9mg/ g油砂 ,约为自NaOH和Na2 CO3 溶液中的吸附量的三分之一。加入少量耐盐性表面活性剂如AES以及采用NaOH/Na3PO4 复合碱有利于降低HABS的吸附量。以HABS为主表面活性剂的配方物自纯水溶液、1.0 g/dLNaOH溶液和 1.0 g/dLNa3PO4 溶液中的吸附量分别小于、相当于以及小于表面活性剂ORS 41的相应吸附量。溶液中含有聚合物有利于降低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烷基苯磺酸盐 驱油 表面活性剂 储层油砂 吸附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粘弹性及界面活性对驱油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夏惠芬 刘春泽 +3 位作者 侯吉瑞 岳湘安 宋文玲 刘中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64,93,共5页
实验研究了大庆油田所用ASP三元复合驱替液的驱油效率与碱浓度之间的关系。在45℃(大庆油藏温度)下,随碱浓度增大(0~1.5×104mg/L),NaOH/ORS 41/HPAM蒸馏水溶液在全部实验剪切速率范围内的粘度及在全部实验剪切振荡频率范围内的损... 实验研究了大庆油田所用ASP三元复合驱替液的驱油效率与碱浓度之间的关系。在45℃(大庆油藏温度)下,随碱浓度增大(0~1.5×104mg/L),NaOH/ORS 41/HPAM蒸馏水溶液在全部实验剪切速率范围内的粘度及在全部实验剪切振荡频率范围内的损耗模量、储能模量、松弛时间均不断下降,表明溶液粘弹性不断减小;溶液与原油间的动态界面张力(60min稳定值)基本上不受聚合物浓度的影响,而随碱浓度的增大而下降,在碱浓度≥8.0×103mg/L时达到超低值(10-3mN/m)。用注入水(矿化度3.7×103mg/L)配制的相同ORS 41和HPAM浓度、不同碱浓度(0、3.0×103、6.0×103、1.2×104mg/L)的ASP溶液在不同岩心上的驱油效率变化规律有很大不同,水驱后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在人造非均质岩心上在碱浓度3.0×103和6.0×103mg/L时达到高峰值,在标准长度和加长至两倍长度的两组天然均质岩心上随碱浓度增大而逐步提高,在碱浓度增大至1.2×104mg/L时略有降低。高碱浓度ASP溶液尽管具有超低界面张力,但由于粘度低、粘弹性低,驱油效率也低;油水界面张力在10-1~10-2mN/m、粘弹性(和粘度)较高的ASP溶液在岩心上驱油效率最高;超低界面张力不是绝对必要的。图4表2参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三元复合驱油体系 粘弹性 界面张力 粘度 驱油效率 浓度 界面活性 氢氧化钠
下载PDF
磺酸盐系列孪连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驱油性能 被引量:19
8
作者 赵田红 胡星琪 +1 位作者 王忠信 赵法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8-271,280,共5页
由二元胺、2-溴乙基磺酸钠、月桂酰氯等合成了N,N’-烷撑双[N-乙磺酸-十二酰胺]钠盐,[简记为DTM(12-s-12)]或12-s-12,s=2,4,6。介绍了实验室合成程序。以12-4-12为例,指认了合成产物的红外特征吸收。12—2—12、12—4—12、12—... 由二元胺、2-溴乙基磺酸钠、月桂酰氯等合成了N,N’-烷撑双[N-乙磺酸-十二酰胺]钠盐,[简记为DTM(12-s-12)]或12-s-12,s=2,4,6。介绍了实验室合成程序。以12-4-12为例,指认了合成产物的红外特征吸收。12—2—12、12—4—12、12—6—12 25℃时的临界胶束浓度Cm,cr从表面张力曲线求得的值分别为4.81×10^-4、5.67×10^-4、6.75X10^-4 mol/L。12-s-12可使亲水玻璃表面接触角(41°)变小,表面更亲水,使亲油玻璃表面接触角(120°)变小,变亲水,改变表面润湿性的能力强于普通表面活性剂TLS和DTAB,且以12—2—12为最强。在60℃测定了12-s-12/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2g/L)SP体系、Na2CO3(10g/L)/12-s-12/AP-P4(2g/L)ASP体系与黏度12.89mPa·s的模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SP体系在12一s-12浓度高于C。。以后界面张力趋于稳定,维持10^-2mN/m,ASP体系有较宽的超低界面张力区,最低值在Cm.cr附近,按界面活性排列顺序为:12—2—12〉12-4-12〉12—6—12。配制P体系(2g/L)及12-2-12浓度为0.35g/L的SP和ASP体系,在60℃以0.3PV的段塞注入水驱后的填砂管(长34cm,水测渗透率1.3~1.4时),采收率分别提高19.75%,31.64%,37.21%。图4表3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孪连表面活性剂 双磺酸盐 驱油表面活性剂 合成 界面活性 润湿性能 低界面张力体系 复合驱油体系
下载PDF
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于涛 刘娜 丁伟 《化学工程师》 CAS 2004年第10期52-54,共3页
介绍了三次采油中应用的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的种类、性能、发展现状 ,总结了其复配体系的协同效应 。
关键词 磺酸盐 表面活性剂 复配体系 盐类 开发前景 性能 协同效应 三次采油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硅酸盐垢的影响因素及结垢机理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陈园园 王宝辉 隋欣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9-452,共4页
在三元复合驱驱油过程中,碱剂使地层及采出系统中形成硅酸盐垢,不仅对地层造成伤害,还给生产带来不便。本文模拟现场采出液,研究了单一硅体系、钙/镁/硅共存体系、钙/镁/铝/硅共存体系、钙/镁/硅/聚丙烯酰胺体系等4个体系,得到相应的硅... 在三元复合驱驱油过程中,碱剂使地层及采出系统中形成硅酸盐垢,不仅对地层造成伤害,还给生产带来不便。本文模拟现场采出液,研究了单一硅体系、钙/镁/硅共存体系、钙/镁/铝/硅共存体系、钙/镁/硅/聚丙烯酰胺体系等4个体系,得到相应的硅结垢相图。结果表明:硅结垢的形态和过程受其他离子影响,在所考察范围内,温度越低,pH值越低,硅越易成垢;硅酸盐垢吸附在碳酸盐垢表面上,形成混合垢;铝离子与硅形成硅铝酸盐;聚丙烯酰胺将碳酸盐和硅酸盐缠绕在其内部,共同聚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硅垢 结垢机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适合低渗透砂岩油层的新型磺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高明 宋考平 +1 位作者 陈涛平 刘春德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5-267,244,共4页
报道了以中部有芳环的长链烷基为亲油基的一种新的驱油用磺基甜菜碱SLB-13,给出了化学结构,讨论了亲油基最佳结构。45℃时该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在0.05~3.0g/L宽浓度范围可产生超低(10^-3mN/m)油水界面张力。在尺寸4.5×4.5... 报道了以中部有芳环的长链烷基为亲油基的一种新的驱油用磺基甜菜碱SLB-13,给出了化学结构,讨论了亲油基最佳结构。45℃时该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在0.05~3.0g/L宽浓度范围可产生超低(10^-3mN/m)油水界面张力。在尺寸4.5×4.5×3.0(cm)、纵向渗透率变异系数0.72、平均渗透率29×10^-3~45×10^-3μm^2的石英砂胶结岩心上,使用黏度10mPa·s的模拟油,在45℃考察了水驱之后注入0.3PV化学剂段塞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及段塞注入性和提高波及体积能力(通过Ps/Pw值即注剂注水最大压差比),结果如下。1.0和3.0(g/L)SLB-13段塞仅提高采收率4.62%和3.41%,Ps/Pw值为0.37和0.43,注入性好但不能提高波及体积;0.4HPAM(M=4.8×10^6)段塞提高采收率7.22%,Ps/Pw=1.05;3.0+0.4、1.0+0.4、1.0+0.8SLB-13+HPAM复合段塞分别提高采收率8.68%、11.74%、16.20%,Ps/Pw值分别为1.04、1.37、2.30,最佳段塞为1.0+0.4S阻13+HPAM。SLB-13可用于大庆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表3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基甜菜碱 驱油表面活性驱 超低界面张力体系 磺基甜菜碱/聚合物复合体系 注入性 驱油效率 非均质人造岩心 低渗透砂岩油藏 大庆油田
下载PDF
新疆砾岩油藏三元复合驱色谱分离现象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郭英 刘卫东 +3 位作者 孙灵辉 陈权生 董玲 修建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2-365,共4页
采用充填克拉玛依七中区克下组砾岩油藏去油砂、渗透率0.92~1.26μm^2、直径1.8cm、长120和90crn的6个物理模型,在常温下注入0.4、0.6、0.8Pv三元复合驱替液(12g/L碳酸钠+3.0g/L石油磺酸盐KPS+1.2g/L抗盐聚合物KY2500... 采用充填克拉玛依七中区克下组砾岩油藏去油砂、渗透率0.92~1.26μm^2、直径1.8cm、长120和90crn的6个物理模型,在常温下注入0.4、0.6、0.8Pv三元复合驱替液(12g/L碳酸钠+3.0g/L石油磺酸盐KPS+1.2g/L抗盐聚合物KY2500),再注水5PV,定时测定流出液中碱、石油磺酸盐、聚合物浓度,绘制3种化学剂产出相对浓度C/C0~注入量曲线,列表给出3种化学剂的突破时间和C/Cn=0.1时聚-碱、碱-表、聚-表产出时间差(均以流出液体积PV为单位)。结果表明该三元驱替液在填砂管中渗流时发生了色谱分离,聚合物先突破,碱随后突破,表面活性剂最后突破,产出时间差表明石油磺酸盐与聚合物、碱的色谱分离程度较严重,因此降低石油磺酸盐在地层中的损耗是减缓三元复合驱替液色谱分离的主要途径。在较长的填砂管中,渗流距离较长,色谱分离程度较严重;增大注入段塞尺寸可减小色谱分离程度。图6表2参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替液 色谱分离 石油磺酸盐 碳酸钠 聚合物 岩心渗流 砾岩油藏 克拉玛依油田
下载PDF
低碱三元复合体系用于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孙灵辉 代素娟 吴文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8-91,共4页
在室内实验研究了大庆油田条件下,水驱、聚合物驱之后低碱(NaOH)浓度的ASP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果。所用聚合物为M^-=1.6×10^7,HD=26%的HPAM;表面活性剂为Witco公司的烷基苯磺酸盐ORS-41和国产月桂酰二乙醇胺NNR,用矿化度3... 在室内实验研究了大庆油田条件下,水驱、聚合物驱之后低碱(NaOH)浓度的ASP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果。所用聚合物为M^-=1.6×10^7,HD=26%的HPAM;表面活性剂为Witco公司的烷基苯磺酸盐ORS-41和国产月桂酰二乙醇胺NNR,用矿化度3.7g/L的模拟注入水配液,模拟油黏度9.56mPa·S,实验温度45℃。NaOH/0.3%ORS-41/1.2g/L HPAM溶液的黏度~剪切速率曲线和储能模量~振荡频率曲线,随碱浓度减小(1.5%或1.2%~0.1%)而整体上移,即溶液黏度和黏弹性增大。在Kw≈1μm^2、VK=0.72的三层段非均质人造岩心上,水驱、聚合物驱(1000mg/L,0.57PV)后注入0.3%NaOH/0.3%ORS-41或NNR/1600或1800mg/LHPAM溶液(0.30Pv),采收率增值为13.5%~16.0%。最终采收率为66.4%-70.5%,含水曲线表明聚驱和复合驱过程中有油墙产生;NNR体系界面张力为10^-2mN/m,ORS-41体系为10^-1mN/m。在不同直径、连接有不同直径盲端的平行流道微观模型上。直接观察到水驱、聚驱后复合驱的波及区域明显大于水驱后聚驱的波及区域,聚驱后水驱油藏实施低碱三元复合驱可进一步增大波及体积。图5表1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驱替液 低碱浓度 流变性 黏弹性 物理模型驱油 驱油效果 波及体积 聚合物驱后 大庆油田
下载PDF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水岩反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贤君 王庆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0-253,共4页
为了探寻大庆三元复合驱油田结垢的原因 ,实验测定了储层所含各种矿物和储层岩心与 6 .0 g/L表面活性剂(S)ORS 4 1溶液、1.5 g/L聚合物 (P)HPAM溶液、12、5 0、10 0g/L碱 (NaOH ,A)溶液及ASP三元复合驱油溶液 (A、S、P浓度分别为 12、6... 为了探寻大庆三元复合驱油田结垢的原因 ,实验测定了储层所含各种矿物和储层岩心与 6 .0 g/L表面活性剂(S)ORS 4 1溶液、1.5 g/L聚合物 (P)HPAM溶液、12、5 0、10 0g/L碱 (NaOH ,A)溶液及ASP三元复合驱油溶液 (A、S、P浓度分别为 12、6 .0、1.5mg/L)在 4 5℃、0 .1MPa压力下密闭振荡反应 16 8h后 ,各溶液中K、Al、Fe、Si、Ca、Mg、Na离子浓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详列表中。粘土矿物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蒙脱石 ,骨架矿物石英、钾长石、钠长石及储层岩样基本上不与S、P溶液发生作用 ,与A溶液作用较强烈 ,溶出的矿物离子量随A溶液浓度增大而增大。ASP溶液与岩样作用后溶出大量Si、Al离子 ,其中Si离子量较空白溶液中的量 (3.0mg/L)增大 4 0~ 70倍 ;在压力不变、温度由 4 5℃升至 80℃时 ,ASP溶液溶出的Si、Al离子量分别由 172 .2和 6 .0mg/L增至 82 6 .5和 2 7.9mg/L ,但不受压力增大的影响 ,随温度升高Ca离子溶出量增大 ,Mg离子溶出量不变 ;在 4 5℃下压力由 0 .1MPa升至 1.4MPa时 ,溶出的Ca、Mg离子量分别由 0 .4和 0 .6mg/L增至 11.9和 7.9mg/L。表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反应 粘土矿物 骨架矿物 储层岩心 聚合物溶液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 碱溶液 ASP三元复合溶液 大庆砂岩油藏
下载PDF
一种研究和评价复合化学驱采出液破乳剂的方法 被引量:12
15
作者 毕只初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34-336,共3页
比较了一种常规破乳剂与一种专门研制的复合驱破乳剂在模拟化学复合驱条件下的动态界面张力 ,运用Gibbs公式求出每种破乳剂在油水界面的吸附量以及每个破乳剂分子在界面所占的平均面积 ,从而研究破乳剂分子在油水界面的吸附对界面膜稳... 比较了一种常规破乳剂与一种专门研制的复合驱破乳剂在模拟化学复合驱条件下的动态界面张力 ,运用Gibbs公式求出每种破乳剂在油水界面的吸附量以及每个破乳剂分子在界面所占的平均面积 ,从而研究破乳剂分子在油水界面的吸附对界面膜稳定性的影响。初步发现 ,易于在油水界面吸附的破乳剂由于形成的界面膜稳定性差 ,使得乳状液易于破乳。这为破乳剂的研制与筛选提供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乳剂 原油乳状液 采出液 化学复合驱 油藏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对克拉玛依复合驱采出液破乳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吴晶 曾红霞 +2 位作者 李之平 文中新 赵波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2-275,共4页
实验发现聚丙烯酰胺的存在有利于新疆克拉玛依复合驱采出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本文详细介绍了新疆克拉玛依复合驱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实验及其破乳过程中聚丙烯酰胺所起的作用。三元复合驱中由于碱、高聚物的加入 ,影响破乳过程的因素十分复... 实验发现聚丙烯酰胺的存在有利于新疆克拉玛依复合驱采出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本文详细介绍了新疆克拉玛依复合驱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实验及其破乳过程中聚丙烯酰胺所起的作用。三元复合驱中由于碱、高聚物的加入 ,影响破乳过程的因素十分复杂 ,本文尝试从不同剂对乳状液界面性质影响的角度出发 ,通过微量量热法及界面张力的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液 高含水原油 脱水 复合驱油藏 聚丙烯酰胺
下载PDF
适合渤海绥中361油田二元复合驱体系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新民 郭拥军 +4 位作者 冯茹森 柳建新 张健 吕鑫 曹旭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2-325,361,共5页
本文在渤海绥中361海上油藏条件下,测定了由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为主的表面活性剂(辛基酚基聚氧乙烯醚TX100与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按质量比1∶4)与疏水缔合聚合物组成的SP二元复合驱体系的黏度及其与渤海绥中361脱气原油间的界面... 本文在渤海绥中361海上油藏条件下,测定了由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为主的表面活性剂(辛基酚基聚氧乙烯醚TX100与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按质量比1∶4)与疏水缔合聚合物组成的SP二元复合驱体系的黏度及其与渤海绥中361脱气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并考察该体系的抗温性、耐盐性、吸附性及老化稳定性等,测定了该驱油体系在不同渗透率岩心中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在三层非均质岩心上进行了表面活性剂浓度不同的6个室内驱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配方为3000 mg/L表面活性剂+1750 mg/L聚合物的SP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具有良好的抗温、抗盐、抗剪切性及老化稳定性;该二元复合驱油体系黏度达40 mPa.s以上,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0-3mN/m数量级,同时该体系在不同渗透率岩心中均能建立较高的阻力系数与残余阻力系数;室内驱油实验表明,在三层非均质岩心中,聚合物浓度为1750 mg/L,二元体系与原油界面张力由100mN/m(表面活性剂0 mg/L)降至10-2mN/m(表面活性剂750 mg/L)数量级时提高采收幅度很大;当界面张力由10-2mN/m(表面活性剂750 mg/L)降至10-3mN/m(表面活性剂1000 3000 mg/L),复合驱采收率增加幅度很小;总体上,该SP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具有良好的提高采收率能力,可提高采收率3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 疏水缔合聚合物 黏度 界面张力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高温高盐油藏S/P二元复合驱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华斌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6-339,共4页
针对高温(98℃)、高盐(矿化度122.4 g/L)、不宜使用含碱驱油剂的中原胡12块砂岩油藏,实验考察了S/P二元复合驱替液的配方和性能.实验温度98℃,实验溶液用矿化度122.4 g/L、Ca2++Mg2+ 1.0 g/L的油田污水配制,实验原油地下密度0.8236 g/c... 针对高温(98℃)、高盐(矿化度122.4 g/L)、不宜使用含碱驱油剂的中原胡12块砂岩油藏,实验考察了S/P二元复合驱替液的配方和性能.实验温度98℃,实验溶液用矿化度122.4 g/L、Ca2++Mg2+ 1.0 g/L的油田污水配制,实验原油地下密度0.8236 g/cm3,地下粘度9.11 mPa·s.从11种商品表面活性剂中筛选出的石油磺酸盐MJ2和DQ,0.4%溶液的界面张力平衡值达10-3 mN/m超低值.=1.7×107、2.4×107的商品HPAM Y1、Y2与MJ2、DQ(0.3%)的二元体系粘度(7.34 s-1,下同)很低,<4 mPa·s,疏水基摩尔分数为0.20%、0.25%的商品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AP-P5的二元体系粘度高,当聚合物浓度为1.5 g/L时MJ2/AP-P5体系的粘度>50 mPa·s.1.5 g/L AP-P5/MJ2和DQ体系在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0.1%~0.3%时出现宽的高粘度峰.AP-P5/MJ2和DQ体系在11000 r/min剪切0.5分钟后静置时,60分钟粘度恢复率为80%,10小时为85%.在天然岩心中注入0.25 PV 0.05%~0.50% MJ2/1.5 g/L AP-P5体系,采收率随MJ2质量分数增大而提高,MJ2为0.25%时采收率比水驱提高20%.图5表2参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复合驱油体系 石油磺酸盐偷水缔合聚合物复合体系 配方研究 应用性能 高温高盐砂岩油藏 中原胡状油田
下载PDF
孤东二元驱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复配增效作用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红艳 曹绪龙 +2 位作者 张继超 李秀兰 张爱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6-361,共6页
报道了孤东PS二元复合驱先导试验中所用胜利石油磺酸盐SLPS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间的复配增效作用研究结果。等摩尔比的磺酸盐AS与非离子剂LS54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能迅速达到平衡且平衡值σe低。AS/LS45混合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随LS45加入... 报道了孤东PS二元复合驱先导试验中所用胜利石油磺酸盐SLPS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间的复配增效作用研究结果。等摩尔比的磺酸盐AS与非离子剂LS54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能迅速达到平衡且平衡值σe低。AS/LS45混合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随LS45加入比例的增大不断降低,σe值则迅速降低并维持低值。当油相为正辛烷、甲苯、甲苯+正辛烷(1∶2)时,在磺酸盐SDBS中加入非离子剂LS45、TX、Tween、AES后,油水界面张力均大幅降低;在正辛烷中加入甲苯,可以降低与水相间的界面张力。用介观尺寸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方法模拟,求得SDBS+TX在油水界面的分布密度较SDBS大大增加,导致界面张力大幅下降。按以上原理复配的3 g/L SLPS+1g/L非离子剂+1.7 g/L聚合物超低界面张力体系,室内物模实验中提高采收率18.1%。在孤乐七区西南Ng54-61层10注16采试验区,从2004年6月起注入SP二元体系(4.5 g/L SLPS+1.5 g/L非离子剂+1.7 g/L聚合物),降水增油效果显著,截止2008年3月,试验区提高采收率5.7%,中心井区提高采收率12.7%且采出程度达到54%。图7表2参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油体系 混合表面活性剂 石油磺酸盐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协同效应 表面张力 界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 胜利孤东油田
下载PDF
大庆原油馏分与复合体系界面活性及乳化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康万利 李俊刚 +2 位作者 单希林 杨润梅 祁宝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5-347,共3页
为考察原油成分对复合体系界面活性的影响,将原油通过实沸点蒸馏法切割成不同的馏分,对各馏分与三元体系的动态界面张力进行了测定。还探讨了馏分油的乳化液稳定性及重组分对乳化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三元体系的界面张力... 为考察原油成分对复合体系界面活性的影响,将原油通过实沸点蒸馏法切割成不同的馏分,对各馏分与三元体系的动态界面张力进行了测定。还探讨了馏分油的乳化液稳定性及重组分对乳化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三元体系的界面张力,轻馏分最低,其次是重组分,再次是沸点依次升高的中间馏分;在轻馏分中加入重组分可以进一步降低界面张力;馏分油与二元( A/S) 体系形成的乳状液,其稳定性随馏分沸点升高而降低,加入重组分可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馏分 复合驱油体系 界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