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莫言时代对诺贝尔奖与中国议题的再审视
1
作者 张泉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30-37,共8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对于诺贝尔文学奖以及诺贝尔奖与中国等问题,学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构成了新时期文艺思潮的内容之一。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成为第一位得到文学界以及国家体制认可的中国在地诺贝尔奖得主。莫言获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对于诺贝尔文学奖以及诺贝尔奖与中国等问题,学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构成了新时期文艺思潮的内容之一。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成为第一位得到文学界以及国家体制认可的中国在地诺贝尔奖得主。莫言获奖后,有关莫言获奖本身以及中国语境中的诺奖等问题的评价,褒贬不一,形成了后莫言时代的新的诺贝尔奖焦虑。文章引入近代世界史上与殖民相关的制度殖民、新殖民和后殖民三个阶段的方法或背景,来阐释这一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 文化交流逆差 殖民理论
下载PDF
后殖民视角下《我的位置》解读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良存 《湘南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53-56,共4页
已有200多年殖民史的澳大利亚,在殖民主义文化霸权下,土著文化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和同化,土著居民的民族意识逐渐淡化。具有很强民族自尊心的土著作家萨利·摩根在她的作品《我的位置》中从土著人的视角重新讲述殖民地的真实情况,... 已有200多年殖民史的澳大利亚,在殖民主义文化霸权下,土著文化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和同化,土著居民的民族意识逐渐淡化。具有很强民族自尊心的土著作家萨利·摩根在她的作品《我的位置》中从土著人的视角重新讲述殖民地的真实情况,颠覆了霸权话语下虚假歪曲的历史,使得土著人在长期沉默之后找寻原有的文化身份,重新树立自我意识和民族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文化霸权 民族意识
下载PDF
后藤新平满州经营论试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冯佼敏 昌根花 《新余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39-41,共3页
以日本殖民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后藤新平为切入点,从移民政策、满铁经营论、文装的武备论三大方面对其"满洲经营论"展开论述和分析。
关键词 后藤新平 满洲经营论 殖民理论
下载PDF
后殖民理论:谁是“他者”? 被引量:27
4
作者 宋明炜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2年第4期67-84,共18页
本文探讨了后殖民对于重新思考东西方关系所具有的启示.萨伊德在<东方学>中从殖民历史的角度对西方现代知识和文化体制进行批判,认为现代西方的主体身份是在以殖民地东方作为他者的基础上形成的.后殖民理论对现代西方文化的整体... 本文探讨了后殖民对于重新思考东西方关系所具有的启示.萨伊德在<东方学>中从殖民历史的角度对西方现代知识和文化体制进行批判,认为现代西方的主体身份是在以殖民地东方作为他者的基础上形成的.后殖民理论对现代西方文化的整体性反思,同时启发了剥离西方影响之后探索东方主体(包括不同于西方的现代性经验)的思路.但本文从中国的特殊境遇出发,认为后一方面的研究必须超越后殖民理论以"西方作为主体,东方作为他者"的知识框架,只有在摆脱了"影响-接受"的单向东西交流模式之后,才可能具有真正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 后殖民理论 现代西方 东西 境遇 东方 现代性 批判 主体 超越
原文传递
后殖民语境与翻译中的民族身份构建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景华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99-104,共6页
20世纪80年代末期兴起的后殖民理论,以其鲜明的政治色彩契合了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和翻译研究的文化范式,因而推进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给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翻译是文化身份的再现,以后殖民理论解析翻译的政治、翻... 20世纪80年代末期兴起的后殖民理论,以其鲜明的政治色彩契合了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和翻译研究的文化范式,因而推进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给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翻译是文化身份的再现,以后殖民理论解析翻译的政治、翻译的典律和翻译的伦理,以及它们与构建民族文化身份的关系,指出它们对居于弱势文化的译者避免自我殖民和重新书写民族文化身份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民族身份 翻译政治 翻译典律 翻译伦理 自我殖民
下载PDF
质疑“国民性神话”理论——兼评刘禾对鲁迅形象的扭曲 被引量:19
6
作者 杨曾宪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59-66,共8页
2 0 0 0年冯骥才对鲁迅的批评并非空穴来风 ,而是来源于刘禾的国民性神话理论。刘禾认为鲁迅的国民性理论是受蔽于美国传教士明恩溥的殖民霸权话语 ,进而全盘否定中国国民劣根性的客观存在。文章对刘禾的后现代方法、后殖民观点给予系... 2 0 0 0年冯骥才对鲁迅的批评并非空穴来风 ,而是来源于刘禾的国民性神话理论。刘禾认为鲁迅的国民性理论是受蔽于美国传教士明恩溥的殖民霸权话语 ,进而全盘否定中国国民劣根性的客观存在。文章对刘禾的后现代方法、后殖民观点给予系统驳析 ,正面阐述了明恩溥著述的历史合理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后殖民话语 国民性 面子 阿Q主义
下载PDF
“第三空间”的构建——论后殖民理论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新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65-68,共4页
作为后殖民理论领军人物的霍米·巴巴,不仅形成了具有强烈自我风格的后殖民研究理论,而且详细提出了文化差异的概念,认为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着一个"第三空间",巴巴文化差异概念的提出对于后殖民理论跟翻译研究的结合起到了... 作为后殖民理论领军人物的霍米·巴巴,不仅形成了具有强烈自我风格的后殖民研究理论,而且详细提出了文化差异的概念,认为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着一个"第三空间",巴巴文化差异概念的提出对于后殖民理论跟翻译研究的结合起到了推动作用,对翻译研究向着纵深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试图从建构"第三空间"的视角对近代中国翻译理念和翻译策略的演化,以及归化异化之争进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第三空间” 翻译策略
下载PDF
走出白人文化霸权的藩篱——对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的后殖民解读 被引量:12
8
作者 程静 郭庭军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85-88,共4页
 文章运用后殖民理论对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进行剖析。认为该文以一个黑人少女的精神崩溃和另两位黑人少女的幸存为对比,解密了美国国内帝国主义和白人文化霸权的实施过程及其对黑人心灵的戕害,力图唤醒非裔美国人...  文章运用后殖民理论对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进行剖析。认为该文以一个黑人少女的精神崩溃和另两位黑人少女的幸存为对比,解密了美国国内帝国主义和白人文化霸权的实施过程及其对黑人心灵的戕害,力图唤醒非裔美国人的自我意识和形成对白人文化糟粕的抵抗,以此走出白人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藩篱,建构积极坚定的黑人文化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美国国内帝国主义 白人文化霸权 黑人文化身份
下载PDF
略论教育研究国际传播中的后殖民主义倾向问题 被引量:11
9
作者 孙振东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2-16,共5页
教育研究领域对文化殖民主义理论反应滞后的原因在于研究方法论上对教育研究文化特征的忽视。教育研究国际传播中存在着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后殖民”倾向,文化殖民主义理论有助于提高对这种殖民主义倾向的认识。但是,文化殖民主义... 教育研究领域对文化殖民主义理论反应滞后的原因在于研究方法论上对教育研究文化特征的忽视。教育研究国际传播中存在着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后殖民”倾向,文化殖民主义理论有助于提高对这种殖民主义倾向的认识。但是,文化殖民主义理论中也存在着将“殖民主义概念泛化和滥用的倾向。正确处理教育研究国际传播中向发达国家学习与反对殖民主义倾向的关系,有助于我国教育和教育研究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研究国际传播 教育研究方法论 文化殖民主义 文化殖民主义理论
下载PDF
翻译研究中的新历史主义话语 被引量:9
10
作者 朱安博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3,共4页
在米歇尔·福柯权力话语影响之下,翻译已经不再是单纯语言转换的游戏,而已经开始强调翻译文本的权力与政治功能。由于后殖民理论渗入到翻译研究之中,为具有强烈的权力意识的新历史主义的介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话语空间。在新历史主... 在米歇尔·福柯权力话语影响之下,翻译已经不再是单纯语言转换的游戏,而已经开始强调翻译文本的权力与政治功能。由于后殖民理论渗入到翻译研究之中,为具有强烈的权力意识的新历史主义的介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话语空间。在新历史主义的影响下,权力与政治在翻译研究中体现着抵抗的历史,蕴涵着一种由边缘走向中心的谋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翻译研究 后殖民理论 权力话语
原文传递
抵抗的文化政治: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 被引量:10
11
作者 章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9,共8页
巴巴通过分析殖民主义意图与其实际后果之间的错位,呈现殖民话语文化旅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颠覆殖民话语的霸权,并在殖民和被殖民的历史交错中开辟新的文化空间,重构被殖民者的主体性。
关键词 霍米·巴巴 后殖民理论 文化混杂 文化抵抗 流亡诗学
下载PDF
《最蓝的眼睛》后殖民解读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赵娜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17-120,共4页
托妮.莫里森在小说《最蓝的眼睛》中通过描写黑人女孩佩克拉的遭遇,批判了白人文化霸权对黑人的侵蚀,揭示了在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的重压下黑人的人性被扭曲,谴责了殖民主义的种种摧残性的行为,力图唤醒黑人民族的自我意识,抵抗白人文化... 托妮.莫里森在小说《最蓝的眼睛》中通过描写黑人女孩佩克拉的遭遇,批判了白人文化霸权对黑人的侵蚀,揭示了在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的重压下黑人的人性被扭曲,谴责了殖民主义的种种摧残性的行为,力图唤醒黑人民族的自我意识,抵抗白人文化霸权的糟粕,建立黑人民族的自尊与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蓝的眼睛》 后殖民理论 白人文化霸权 种族主义
下载PDF
后殖民语境与翻译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何绍斌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1-15,共5页
当代翻译研究范式的“文化转向”要求把政治、权力和意识形态等影响翻译活动的外部因素纳入研究轨道。兴起于 2 0世纪 80年代的后殖民理论以其鲜明的政治批判色彩契合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范式。本文拟将揭示后殖民批判理论投射到翻译研究... 当代翻译研究范式的“文化转向”要求把政治、权力和意识形态等影响翻译活动的外部因素纳入研究轨道。兴起于 2 0世纪 80年代的后殖民理论以其鲜明的政治批判色彩契合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范式。本文拟将揭示后殖民批判理论投射到翻译研究上的影响及其对传统翻译的颠覆 ,并指出新的视角将大大有裨于正在形成的翻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 翻译研究 后殖民理论 翻译学
下载PDF
多民族国家民族分离主义治理战略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润忠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4,共6页
本文首先对民族自决论、仅有补救权论等民族分离运动规范性政治学理论和霍尔维兹的民族和区域相对地位理论、巴特科斯的理论、现代化理论、内部殖民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以及社会心理理论等民族分离运动实证性政治学理论进行了总结、介... 本文首先对民族自决论、仅有补救权论等民族分离运动规范性政治学理论和霍尔维兹的民族和区域相对地位理论、巴特科斯的理论、现代化理论、内部殖民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以及社会心理理论等民族分离运动实证性政治学理论进行了总结、介绍和评价。论文认为上述实证性理论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主观因素类、客观因素类和行动者因素类。不同理论之间往往存在相互补充的关系,综合起来才能对某类社会现象作出接近全面而正确的解释。最后论文在前文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多民族国家治理民族分离主义的战略设想:廓清其理论依据,促进各民族经济的相互依存和均衡发展,参考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借鉴协和式民主模式,主权国家通过协商否定民族分离对国家主权进行挑战的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自决论 内部殖民理论 协和式民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后殖民理论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莉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0-76,共7页
后殖民理论家赛义德、霍米.芭芭和斯皮瓦克借鉴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来批判西方对东方的文化霸权。那么后殖民理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有着什么关系?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来解读后殖民理论,一方面,解读出后殖民理论有何... 后殖民理论家赛义德、霍米.芭芭和斯皮瓦克借鉴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来批判西方对东方的文化霸权。那么后殖民理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有着什么关系?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来解读后殖民理论,一方面,解读出后殖民理论有何理论上的缺陷,另一方面,解读出后殖民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有何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文化霸权 葛兰西 马克思主义
原文传递
谈“后殖民主义”理论与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被引量:4
16
作者 蓝国华 《中州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10-12,共3页
后殖民主义理论是原先被殖民的国家在获得军事和政治上的独立之后,殖民国家不得不换用一种更为隐蔽的殖民方式以达到采用原先"殖民主义"不再能顺畅达到目的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的逻辑起点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 后殖民主义理论是原先被殖民的国家在获得军事和政治上的独立之后,殖民国家不得不换用一种更为隐蔽的殖民方式以达到采用原先"殖民主义"不再能顺畅达到目的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的逻辑起点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其内部指向的生产关系的压迫性。从其理论产生的出发点考虑,它加深了我们对西方文化霸权和资本主义利欲本质的认识,从而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本质上,它是不适用于我国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理论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下载PDF
全球化视阈下食人翻译理论在中国译坛适应性再探
17
作者 朱曼 马沛虹 齐艳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103-105,共3页
作为后殖民翻译理论下的重要分支之一,食人翻译理论一直是国内翻译研究的热点。但国内对其的早期研究多半集中在“弱势文化”对抗“强势文化”这个议题上,对相关翻译活动的研究也集中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早已摆脱了文... 作为后殖民翻译理论下的重要分支之一,食人翻译理论一直是国内翻译研究的热点。但国内对其的早期研究多半集中在“弱势文化”对抗“强势文化”这个议题上,对相关翻译活动的研究也集中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早已摆脱了文化上的“他者凝视”,食人翻译理论的相关研究也应与时俱进。探讨食人翻译理论在全球化的今日适用于中国译坛的可能性,需要与当前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变化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的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人翻译理论 他者凝视 全球化 后殖民主义
下载PDF
文化冲突视野中的“和而不同”观与后殖民主义理论 被引量:5
18
作者 蒋萍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78-84,共7页
文化冲突已成为当今世界冲突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受到社会冲突正负功能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文化冲突在后殖民主义理论与中国本土传统中呈现多义性的理解。"和"与"不同"各自拥有正负面效应。中国文化传统中"和而... 文化冲突已成为当今世界冲突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受到社会冲突正负功能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文化冲突在后殖民主义理论与中国本土传统中呈现多义性的理解。"和"与"不同"各自拥有正负面效应。中国文化传统中"和而不同"理论与后殖民主义理论之差异性理论看似相似,实乃解决文化冲突的两种不同的思路。文章通过对"和而不同"论的先决条件、"义""利"之辨与解决思路的辨析,审视"和而不同"之"和"与后殖民主义理论之差异性语境下多元共生的区别。在"和"融入现代文化的基础之上,探讨如何结合两种理论的优点、避其不足,借助差异性理论推动"和而不同"等本土传统理论的创造性转化的可能,帮助本土传统在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隐性文化殖民战场上发挥积极功能,克服、缓解甚至解决文化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冲突 和而不同 现代性 后殖民主义理论 差异性
下载PDF
神话的解构与自我解剖——再论库切对后殖民理论的贡献 被引量:5
19
作者 蔡圣勤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9-35,共7页
库切从帝国流散群的白人知识分子的视角出发,通过对西方中心文化及经典概念本身的解构,对帝国文学神话的解构,以及对帝国内部意识的自我解剖,建构起他的后殖民语境下的文学思想:殖民主义不仅伤害了殖民地的被殖民者,对殖民者后裔,即帝... 库切从帝国流散群的白人知识分子的视角出发,通过对西方中心文化及经典概念本身的解构,对帝国文学神话的解构,以及对帝国内部意识的自我解剖,建构起他的后殖民语境下的文学思想:殖民主义不仅伤害了殖民地的被殖民者,对殖民者后裔,即帝国流散群体(夹缝人)也带来了不可挽回的伤害,两者共同处在文化的选择与困惑之中。以"白人"与"非白人"的种族对立的研究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库切发现了后殖民理论的空白——即生存在殖民地和后殖民地的帝国流散群体的白人后裔的生存状况和文学书写,这一领域是现代性批判中的另一个新的"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切 文论 帝国流散群 孤岛意识 后殖民理论
原文传递
后殖民主义语境中思翻译 被引量:3
20
作者 银河 文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63-66,共4页
后殖民研究是近年来在中国人文科学领域兴起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知识体系,涵盖了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多个范畴。而后殖民主义理论也以其文化政治的批判策略引导翻译研究走向更广的社会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语境... 后殖民研究是近年来在中国人文科学领域兴起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知识体系,涵盖了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多个范畴。而后殖民主义理论也以其文化政治的批判策略引导翻译研究走向更广的社会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语境,由此给予翻译深刻的现实意义。与丰富多彩的后殖民研究文献相比,后殖民翻译才刚开启了冰山一角。文章通过分析后殖民理论投射到翻译研究上的影响,指出中国的翻译事业应当走出一条既植根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兼收并蓄西方先进思想的特色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后殖民翻译 归化 异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