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b(5P_J)+(Ne、N_2)碰撞能量转移 被引量:1
1
作者 许瑾 王青 +2 位作者 亚森江.吾甫尔 戴康 沈异凡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7-450,共4页
在气体样品池条件下,研究了Rb(5P_J)+(Ne、N_2)碰撞能量转移过程。对于5P_J与Ne的碰撞,电子态能量仅能转移为Ne原子的平动能。在与N_2的碰撞中,向分子振转态的转移是重要的。调频半导体激光器稍微调离共振线,激发Rb原子至Rb(5P_(3/2))态... 在气体样品池条件下,研究了Rb(5P_J)+(Ne、N_2)碰撞能量转移过程。对于5P_J与Ne的碰撞,电子态能量仅能转移为Ne原子的平动能。在与N_2的碰撞中,向分子振转态的转移是重要的。调频半导体激光器稍微调离共振线,激发Rb原子至Rb(5P_(3/2))态,在不同的Ne或N_2气压下,测量了5P_(1/2)→5S_(1/2)与5P_(3/2)→5S_(1/2)荧光强度比。利用速率方程分析,可以得到碰撞转移速率系数,对于Ne,5P_(3/2)→5P_(1/2)转移速率系数为1.53×10^(-12)cm^3s^(-1)。对于N_2,由5P_J+Ne和5P_J+N_2二种情况下5P_(1/2)与5P_(3/2)荧光的相对强度比,利用最小二乘法确定5P_(3/2)→5P_(1/2)转移速率系数为8.83×10^(11)cm^3s^(-1),5P_J态猝灭速率系数为1.25×10^(-10)cm^3s^(-1)。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定性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 碰撞能量转移 荧光 速率系数 RB
下载PDF
分子单重/叁重混合激发态碰撞传能中的量子干涉效应 被引量:5
2
作者 沙国河 张存浩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F08期1010-1016,共7页
量子干涉效应是基于量子力学波粒二象性原理,即微观粒子的运动皆具有波的特性而产生的一种干涉现象,故又称为物质波干涉.近年来,在分子的光激发、光解和光电离及碰撞过程中皆已观察到量子干涉效应,成为分子动态学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我们... 量子干涉效应是基于量子力学波粒二象性原理,即微观粒子的运动皆具有波的特性而产生的一种干涉现象,故又称为物质波干涉.近年来,在分子的光激发、光解和光电离及碰撞过程中皆已观察到量子干涉效应,成为分子动态学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我们小组在国际上首次得到了单重/叁重混合激发态分子碰撞传能中的量子干涉的实验证据,从理论上导出了包括干涉相位角的传能截面公式,从实验上发展了激光双共振多光子电离光谱技术,用以测定了CO(A1Π,v=0/e3Σ-,v=1)与各种原子(He,Ne,Ar)及双原子分子H2,O2,N2,HCl碰撞传能的干涉角.其后又与李丽的小组合作,在热管炉中用激光双共振诱导荧光法观察到Na2(A1Σ+u,v=8/b3Π0u,v=14)-Na碰撞中的量子干涉效应,证明了碰撞干涉效应的普遍性.近年来,在理论方面,我们发展了基于含时微扰的一级波恩近似量子散射方法,计算出了上述碰撞体系的干涉角θST,与实验值符合极好.本文指出虽然气池实验测得的干涉角θST是不同分子碰撞速度及碰撞参数的“平均”结果,但与理论计算的微分干涉角尚比较接近,可提供激发态分子碰撞相互作用势的重要而难得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重-叁重混合态 碰撞传能 量子干涉 光学双共振多光子电离
下载PDF
Na_(2)高振动态与CO_(2)间碰撞转移概率分布的实验测量
3
作者 王淑英 尤德昌 +5 位作者 马文佳 杨若凡 张仰志 於子雷 赵小芳 沈异凡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60-1764,共5页
受激发射泵浦激发Na_(2)至Na_(2)(ν″=30,J″=11)和Na_(2)(ν″=45,J″=11)。Na_(2)(ν″)与CO_(2)碰撞,研究了CO_(2)(00~00)的全态可分辨转动分布及不同的Na_(2)振动能对碰撞猝灭动力学的影响。光学吸收法测量Na_(2)(ν″)与CO_(2)碰... 受激发射泵浦激发Na_(2)至Na_(2)(ν″=30,J″=11)和Na_(2)(ν″=45,J″=11)。Na_(2)(ν″)与CO_(2)碰撞,研究了CO_(2)(00~00)的全态可分辨转动分布及不同的Na_(2)振动能对碰撞猝灭动力学的影响。光学吸收法测量Na_(2)(ν″)与CO_(2)碰撞后的弛豫过程,在一次碰撞的条件下,确定了ν″,ν″-1及ν″-2各振动能级上的转动态分布,而高于ν″的振动能级没有观察到,从而得到碰撞过程中Na_(2)转动能的改变。在碰撞发生1μs后,测量CO_(2)低J态的瞬时线轮廓,利用双Guass函数拟合,得到两个Doppler增宽轮廓,一个是存在于J态粒子的Doppler半宽,一个是被碰撞出J态粒子的Doppler半宽。从存在于J态的Doppler半宽,得到在Na_(2)(ν″)/CO_(2)碰撞中质心平移速度,从而确定平均平移能的增加〈ΔE_(rel)〉。Na_(2)(ν″)振动能的增加与CO_(2)平动能的增加有很大关系,Na_(2)振动能增加35%,而平动能增加56%。从CO_(2)的其他转动态碰到J态的出现速率系数k^(J)_(app)由测量碰撞前和碰撞1μs后的泛频激光感应荧光强度得到总的出现速度系数k_(app)=Σ_(J)k_(app)^(J)=(6.6±1.5)×10^(-10)cm^(3)·molecule^(-1)·s^(-1)[对Na_(2)(ν″=30)]和(5.9±1.3)×10^(-10) cm^(3)·molecule^(-1)·s^(-1)[对Na_(2)(ν″=45)]。因此Na_(2)(ν″)/CO_(2)的碰撞频率对Na_(2)的振动能不是很敏感的。取k_(app)作为参考速率系数,得到了全部能量转移概率分布P(ΔE),这里的ΔE包括了CO_(2)转动能和平动能的变化以及Na_(2)转动能的变化,对于Na_(2)分子振动能的较小增加,会引起P(ΔE)曲线的迅速增宽,在ΔE>500 cm^(-1)以后,Na_(2)(ν″=30)/CO_(2)的P(ΔE)曲线移到了Na_(2)(ν″=45)/CO_(2)的P(ΔE)曲线的下面。P(ΔE)对ΔE在0~3 000 cm^(-1)之间的数值积分给出〈ΔE〉_(trans)=590 cm^(-1)[对Na_(2)(ν″=30)],而对Na_(2)(ν″=45)则给出〈ΔE〉_(trans)=880 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能量转移 激光诱导荧光 瞬时线轮廓 速率系数 能量增加分布函数 Na_(2)高振动激发态 CO_(2)
下载PDF
钠分子高位2~1Ⅱ_g与C^1Ⅱ_u态之间的碰撞能量转移 被引量:4
4
作者 潘永乐 马龙生 +3 位作者 丁良恩 江长宁 孙殿平 施鸿青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25-28,5,共5页
通过双光子激发和探测后向受激辐射光谱的方法观察了钠分子高位单态2~1Π_g与C^1Π-x间的碰撞能量转移过程。理论上计算的C^1Π_x态的布居分布和由C^1Π_x→X^1∑_g^+跃迁产生的紫外受激辐射光谱,均与实验结果相符。还同时采用二台不同... 通过双光子激发和探测后向受激辐射光谱的方法观察了钠分子高位单态2~1Π_g与C^1Π-x间的碰撞能量转移过程。理论上计算的C^1Π_x态的布居分布和由C^1Π_x→X^1∑_g^+跃迁产生的紫外受激辐射光谱,均与实验结果相符。还同时采用二台不同波长的染料激光器分别激发钠分子和钠原子,研究了不同激发态钠原子对钠分子高位激发态能量转移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能量转移 高位激发态 钠分子
下载PDF
Rb(5D-7S)-He,Ar,H_2的碰撞能量转移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岩文 万鸿飞 +4 位作者 崔秀花 戴康 吕磊 王睿 沈异凡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009-2013,共5页
在样品池条件下,利用原子荧光光谱方法,测量了Rb(5D)-He,Ar,H_2碰撞中5D→7S的激发能量转移截面。获得的荧光包括由激发态产生的直接荧光部分和由于碰撞布居态而产生的敏化荧光部分。在不同的猝灭气体压强下,测量丁相关的两部分荧光的... 在样品池条件下,利用原子荧光光谱方法,测量了Rb(5D)-He,Ar,H_2碰撞中5D→7S的激发能量转移截面。获得的荧光包括由激发态产生的直接荧光部分和由于碰撞布居态而产生的敏化荧光部分。在不同的猝灭气体压强下,测量丁相关的两部分荧光的相对荧光强度,得到了Rb(5D)与He,Ar和H_2碰撞的5D→7S转移截面分别为(1.2±0.3)×10^(-17)cm^2,(1.3±0.3)×10^(-18)cm^2和(8.3±2.1)×10^(-17)cm^2。同时确定了Rb(7S)与He,Ar和H_2的碰撞猝灭速率系数。7S态与H_2的碰撞猝灭速率系数1.7×10^(-10)cm^3·s^(-1)比Rb(7S)与He,Ar的大得多,它是反应与非反应速率系数之和,利用实验数据确定Rb(75)与H_2的反应截面为(1.0±0.4)×10^(-16)cm^2,Rb(5D)与H_2反应截面为(7.1±2.9)×10^(-17)cm~。Rb(7S)与H_2的反应活动性大于Rb(5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谱 碰撞能量转移 荧光 截面 Rb—He AR H2
原文传递
Cs(6D_J)+(H_2,H_e)的反应与非反应碰撞能量转移 被引量:3
6
作者 万鸿飞 张岩文 +3 位作者 崔秀花 戴康 郭启存 沈异凡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042-2045,共4页
在样品池条件下,利用原子荧光光谱方法,测量了Cs(6DJ)与H2,He碰撞中的反应与非反应能量转移截面。利用脉冲激光886nm线双光子激发Cs(6S)到Cs(6D3/2)态,原子荧光中除含有6D3/2→6P的直接荧光外,还含有6D5/2→6P的转移荧光。利用三能级模... 在样品池条件下,利用原子荧光光谱方法,测量了Cs(6DJ)与H2,He碰撞中的反应与非反应能量转移截面。利用脉冲激光886nm线双光子激发Cs(6S)到Cs(6D3/2)态,原子荧光中除含有6D3/2→6P的直接荧光外,还含有6D5/2→6P的转移荧光。利用三能级模型的速率方程分析,在不同的He和H2密度下,分别测量直接荧光与转移荧光的时间积分荧光强度比,得到了6D3/2与H2和He碰撞的精细结构转移截面分别为σ=(55±13)×10-16和(16±4)×10-16cm2,同时确定了6D5/2与H2和He的碰撞猝灭速率系数。6D5/2态与H2的碰撞猝灭速率系数比6D5/2与He的大,它是反应与非反应速率系数之和,利用实验数据确定非反应速率系数为6.3×10-10cm3.s-1,得到6D5/2与H2的反应截面为(2.0±0.8)×10-16cm2。利用不同H2(或He)密度下6D5/2→6P3/2时间积分荧光强度,得到6D3/2与H2反应截面为(4.0±1.6)×10-16cm2,6D3/2与H2反应的活性大于6D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谱 碰撞能量转移 荧光 截面 Cs—H2 He
下载PDF
钾蒸气中由能量积聚效应产生的分子扩散带受激辐射 被引量:2
7
作者 肖连团 李昌勇 +2 位作者 郭淑琴 贾锁堂 周国生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927-930,共4页
报道了在钾蒸气中由能量积聚效应产生的分子扩散带辐射。对产生的机制和原子的囚禁效应作了讨论。
关键词 能量积聚效应 扩散带辐射 碰撞能量转移 激光器
原文传递
高振动激发LiCs与CO_2碰撞中的振动-转动能量转移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淑英 范雯萱 +3 位作者 高永明 白雪 戴康 沈异凡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78-683,共6页
受激发射泵浦得到的LiCs高位振动态与CO_2碰撞,研究了LiCs不同能量对碰撞能量转移过程的影响.利用高分辨率瞬时激光感应荧光(LIF)测量得到CO_2(0000,J=2-74)原生转动态分布.转动布居数的半对数描绘给出了一个双指数结构,得到了一个T_a=6... 受激发射泵浦得到的LiCs高位振动态与CO_2碰撞,研究了LiCs不同能量对碰撞能量转移过程的影响.利用高分辨率瞬时激光感应荧光(LIF)测量得到CO_2(0000,J=2-74)原生转动态分布.转动布居数的半对数描绘给出了一个双指数结构,得到了一个T_a=660±73K[对LiCs(E=4300cm^(-1))]和550±61K[对LiCs(E=3700cm^(-1))]的低能分布,一个T_b=2380±261K[对LiCs(E=4300cm^(-1))]和1980±217K[对LiCs(E=3700cm^(-1))]的高能分布,低能分布属于弹性或弱非弹性碰撞,高能分布属于强非弹性碰撞.转动分布对LiCs能量是敏感的.但弹性与非弹性分支比基本是相同的.在一次碰撞的条件下,测量了各J态的出现和倒空速率系数,它们仅弱依赖于LiCs激发能.出现和倒空速率系数对不同LiCs能量基本一致,是振动-转动/平移弛豫轨道的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能量转移 瞬时荧光测量 原生转动态分布 出现和倒空速率系数 高振动激发Li CS CO2
下载PDF
激发态Cs(5D)原子间碰撞能量转移 被引量:3
9
作者 穆保霞 王淑英 +4 位作者 崔秀花 张刚台 袁强华 戴康 沈异凡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114,共4页
用激光二步激发Cs原子至8S态,从谱线的波长及强度可以确定Cs原子的辐射及碰撞过程,5D态主要是由8S→7P→5D跃迁布居的.在1016-1017Cs密度范围内,测量了碰撞能量合并5D+5D→nL+6S(nL=9D,11S,7F)速率系数,因5D→6P(3.0-3.6μm)处于红外本... 用激光二步激发Cs原子至8S态,从谱线的波长及强度可以确定Cs原子的辐射及碰撞过程,5D态主要是由8S→7P→5D跃迁布居的.在1016-1017Cs密度范围内,测量了碰撞能量合并5D+5D→nL+6S(nL=9D,11S,7F)速率系数,因5D→6P(3.0-3.6μm)处于红外本实验不能探测,利用一个已经测量过的过程(即6P+5D→6S+7D)作相对测量,对于9D,11S和7F态,其平均速率系数分别为(8.4±4.2)×10-10,(7.3±3.6)×10-10和(9.7±4.8)×10-10cm3s-1.讨论了碰撞转移过程11S+6S 7F+6S对速率系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能量转移 荧光 速率系数 CS原子
下载PDF
激光激发Rb+H_2系统形成RbH分子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沈晓燕 刘静 +1 位作者 戴康 沈异凡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487-2490,共4页
在Rb-H2混合系统中用激光(泵浦激光)将基态Rb原子激发到Rb(5P3/2)能级,将调谐至5P3/2→7S1/2跃迁的另一激光束(检测激光)与泵浦激光反向平行通过样品池,并在池的直径方向平行移动,利用光学吸收法得到Rb(5P3/2)态的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由... 在Rb-H2混合系统中用激光(泵浦激光)将基态Rb原子激发到Rb(5P3/2)能级,将调谐至5P3/2→7S1/2跃迁的另一激光束(检测激光)与泵浦激光反向平行通过样品池,并在池的直径方向平行移动,利用光学吸收法得到Rb(5P3/2)态的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由于辐射陷获存在,有效辐射率是自然辐射率与透射因子(发射的光子在探测区域内没有被吸收的平均概率,它与吸收截面及激发态原子密度和空间分布有关)的乘积。由5P3/2原子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结合5P3/2←5S1/2跃迁线的碰撞增宽计算了透射因子。能量合并过程5P3/2+5P3/2→5S1/2+5D产生高位态5D原子,猝灭过程Rb(5P3/2)+H2(v=0)→Rb(5S)+H2(v=2)产生H2(v=2)态,H2(v=2)密度由Rb(5P3/2)与H2的碰撞猝灭截面得到。Rb(5D)+H2和Rb(5P3/2)+H2(v=2)发生碰撞反应可生成RbH分子,通过对不同H2密度时5D→5P3/2与5P3/2→5S1/2荧光强度比以及RbH分子X1Σ+→A1Σ+跃迁线吸收光强的测量,首次得到了Rb(5D)+H2→RbH+H和Rb(5P3/2)+H2(v=2)→RbH+H的反应截面分别为4.02×10-17cm2和1.00×10-18cm2。实验表明,Rb(5P3/2)+H2不直接生成RbH分子,而是通过二步反应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化学 碰撞能量转移 荧光 光吸收 RbH分子
下载PDF
产生钾分子扩散带辐射的碰撞传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钢 贾锁堂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99-304,共6页
用三能级瞬态速率方程,建立了钾分子1ΛAg和23∏g态的碰撞能量转移的模型,实验上测量了不同温度的23∏g→α3∑辐射跃迁的荧光寿命,由此给出了1Λg和23∏g态的碰撞截面,理论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钾分子 扩散带辐射 碰撞 能量转移
下载PDF
H2诱导Cs(6DJ→Cs(7PJ′)碰撞转移截面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冬冬 王大贵 +3 位作者 王雪燕 穆尼赛 戴康 沈异凡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29,共2页
Cs蒸气置于十字交叉加热炉中,充入不同气压的H2,激光双光子激发Cs原子至6D3/2态,利用原子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H2诱导6DJ→7PJ,的碰撞能量转移。测量不同氢气密度下直接6D3/2→6P3/2和敏化6D5/2→6P3/2,7P3/2→6S1/2和7P1/2→6S1/2的时... Cs蒸气置于十字交叉加热炉中,充入不同气压的H2,激光双光子激发Cs原子至6D3/2态,利用原子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H2诱导6DJ→7PJ,的碰撞能量转移。测量不同氢气密度下直接6D3/2→6P3/2和敏化6D5/2→6P3/2,7P3/2→6S1/2和7P1/2→6S1/2的时间积分荧光强度,利用四粒子的速率方程分析,得到了6D3/2→7P3/2,6D3/2→7P1/2,6D5/2→7P3/2和6D5/2→7P1/2碰撞转移截面分别为(3.1±0.8)×10-16,(1.7±0.4)×10-16,(1.5±0.4)×10-16,(1.3±0.3)×10-16cm2。7PJ′态的猝灭截面分别为(2.5±0.6)×10-16cm2(对7P3/2)和(4.0±1.0)×10-16cm2(对7P1/2),它们主要是通过Cs(7PJ′)+H2→CsH+H反应产生的,而反应的相对活动性顺序为7P1/2>7P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谱 碰撞能量转移 原子荧光:截面 Cs*+H2
下载PDF
Collisional quantum interference on rotational energy transfer: phys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angle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永庆 李健 马凤才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2920-2927,共8页
Collisional quantum interference (CQI) on the intramolecular rotational energy transfer is observed in an experiment with a static cell, and the integral interference angles are measured. To obtain more accurate inf... Collisional quantum interference (CQI) on the intramolecular rotational energy transfer is observed in an experiment with a static cell, and the integral interference angles are measured. To obtain more accurate information, an experiment with a molecular beam is carried out, and there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angle and the scattering angle is obtained. Based on the first-Born approximation of time-dependent perturbation theory,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CQI is developed in an atom-diatom system in the condition of the molecular beam, with the long-range interaction potential taken into account. The method of measuring correctly the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angle is presented. The tendencies of the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angle changing with the impact parameter and rel- ative velocity are discussed. The theoretical model presented here is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or performing the experiment in the molecular be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isional quantum interference rotational energy transfer interference angle longrange interaction potential
下载PDF
The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angle of ~2Π [Case(a)] diatom on rotational energy transfer in NO (X^2Π ) collision with He,Ne and Ar system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永庆 李健 +2 位作者 赵丽娜 倪艳清 马凤才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3649-3654,共6页
To study theoretic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angle and the scattering angle in collisional quantum interference (CQI),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angle of the... To study theoretic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angle and the scattering angle in collisional quantum interference (CQI),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angle of the atom-diatomic [case(a)] molecule system in detail. For the 2∏ electronic state in Hund's case (a), the degree of the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is also discussed. The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angles of NO(X^2∏) are calculated quantitatively for the rotational energy transfer in Hund's case (a) induced by collision with He, Ne and Ar atoms. The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angle is presented. Sever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angle are investigated. Finally the variation of the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angle with the impact parameter and relative velocity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isional quantum interference rotational energy transfer interference angle longrange interaction potential
下载PDF
Cs(8S-4F)-Ar,H_2的碰撞能量转移 被引量:2
15
作者 姜轶 刘静 +2 位作者 王淑英 戴康 沈异凡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0,共4页
利用脉冲激光器双光子激发Cs-H_2(或Ar)样品池中的Cs原子至8S态,研究了Cs(8S)+M→Cs(4F)+M,(M=H_2,Ar)碰撞能量转移和Cs(4F)+H2→CsH+H反应过程,建立了二能级模型的速率方程组.在不同的Ar密度下测量直接8S→6P与敏化4F→5D积分荧光强度... 利用脉冲激光器双光子激发Cs-H_2(或Ar)样品池中的Cs原子至8S态,研究了Cs(8S)+M→Cs(4F)+M,(M=H_2,Ar)碰撞能量转移和Cs(4F)+H2→CsH+H反应过程,建立了二能级模型的速率方程组.在不同的Ar密度下测量直接8S→6P与敏化4F→5D积分荧光强度比,得到8S→4F转移速率系数5.3×10^(-12)cm^3s^(-1)和4F态的猝灭速率系数4.4×10^(-13)cm^3s^(-1).用相同的方法测得Cs-H_2中8S→4F的转移速率系数为1.0×10^(-9)cm^3s^(-1),而4F态的猝灭速率系数1.3×10^(-10)cm^3s^(-1)比Cs-Ar中大得多,它是反应与非反应速率系数之和.利用实验数据确定非反应速率系数为8.3×10^(-11)cm^3s^(-1),得出Cs(4F)与H2的反应截面为(2.0±0.8)×10^(-16)cm^2.与已有的其它实验结果比较,Cs各激发态与H_2的反应活动性顺序为7P>4F>6D>8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谱 碰撞能量转移 光化学反应 截面 Cs-H2系统
下载PDF
高激发态钠原子与分子碰撞能量转移及分子扩散带辐射的增强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衍亮 李永放 +2 位作者 孙真荣 丁良恩 王祖赓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891-893,共3页
在钠原子分子混合体系中 ,实验研究了加入缓冲气体对高位态原子分子碰撞能量转移和分子扩散带辐射的增强效应 ;运用瞬态碰撞模型作了理论计算 。
关键词 分子扩散带辐射 碰撞能量转移 瞬态碰撞模型 钠原子-分子混合体系 激光光谱
原文传递
Quasiclassical Trajectory Study of Collisional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Highly Excited C_6F_6 and N_2 ,O_2 and Ground State C_6F_6
17
作者 JianHuaZHOU ShaoKunWANG +2 位作者 ZhiJunYU HaiHuiJIANG YueShuGU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1317-1320,共4页
Quasiclassical trajectory calculation (QCT) is used frequently for studying collisional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highly vibrationally excited molecules and bath gases. In this paper, the QCT of the energy transfer bet... Quasiclassical trajectory calculation (QCT) is used frequently for studying collisional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highly vibrationally excited molecules and bath gases. In this paper, the QCT of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highly vibrationally excited C6F6 and N2 ,O2 and ground state C6F6 were perform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ighly vibrationally excited C6F6 transferred vibrational energy to vib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N2, O2 and ground state C6F6, so they are V-V energy transfer. Especially it is mainly V-V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excited C6F6 and ground state C6F6, excited C6F6 transfers more vibrational energy to ground state C6F6 than to N2 and O2 . The values of QCT , -〈DEvib〉of excited C6F6 are smaller than those of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CT calculation highly vibrationally excited state collisional energy transfer.
下载PDF
HCl诱导CO碰撞传能中的微分干涉相位角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红梅 沙国河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6-219,共4页
CO(A_1Π,v=0-e^3Σ-,v=1)-HCl体系中的碰撞诱导量子干涉效应已经在静态池中被观测到,且测量到的干涉相位角分别是101°(J=12)和110°(J=13),此结果实际上是对各种可能碰撞参数和碰撞能量的加权平均.为探知被积分效应掩盖的动... CO(A_1Π,v=0-e^3Σ-,v=1)-HCl体系中的碰撞诱导量子干涉效应已经在静态池中被观测到,且测量到的干涉相位角分别是101°(J=12)和110°(J=13),此结果实际上是对各种可能碰撞参数和碰撞能量的加权平均.为探知被积分效应掩盖的动力学信息,分析微分干涉相位角对于碰撞参数(b)和碰撞相对速度(v)的依赖关系.结果表明,对物理上有意义的b和v,CO-HCl体系的微分干涉相位角分布在93°~116°范围,都是大于90°的钝角,说明不存在正干涉和负干涉相互抵消的问题,平均效应不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量子干涉效应 干涉相位角 微分干涉相位角 单重三重混合态 碰撞传能
下载PDF
CN(X^2Π)分子系统碰撞诱导转动传能实验的理论解释(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健 鞠丽平 +1 位作者 王伟丽 马凤才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4-430,共7页
在以前的研究中,已经对Λ分裂引起的CN(X2Π)与惰性气体碰撞诱导转动传能中的量子干涉效应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讨论了在洪德情况(a)2Π电子态下,微分干涉角.在含时一级波恩近似下,考虑各向异性相互作用势,以及影响干涉角的各... 在以前的研究中,已经对Λ分裂引起的CN(X2Π)与惰性气体碰撞诱导转动传能中的量子干涉效应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讨论了在洪德情况(a)2Π电子态下,微分干涉角.在含时一级波恩近似下,考虑各向异性相互作用势,以及影响干涉角的各个因素(实验温度、碰撞伴、转动量子数等),定量计算了原子-双原子分子系统的微分干涉角.研究了影响微分干涉角的各个因素,讨论了微分干涉角随碰撞伴及速度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量子干涉 转动能量转移 干涉角 各项异性相互作用势
下载PDF
激光激发Cs+H2系统形成CsH分子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雷振宙 刘静 +1 位作者 戴康 沈异凡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9-104,共6页
在Cs-H2混合系统中用激光将Cs原子激发到6P3/2能级,研究了CsH分子的形成机制.利用光学吸收法得到6P3/2态的密度及其空间分布,能量合并过程6P3/2+6P3/2→6D+6S1/2产生6D态原子;猝灭过程Cs(6P3/2)+H2(v=0)→Cs(6S1/2)+H2(v=2)产生H2(v=2)... 在Cs-H2混合系统中用激光将Cs原子激发到6P3/2能级,研究了CsH分子的形成机制.利用光学吸收法得到6P3/2态的密度及其空间分布,能量合并过程6P3/2+6P3/2→6D+6S1/2产生6D态原子;猝灭过程Cs(6P3/2)+H2(v=0)→Cs(6S1/2)+H2(v=2)产生H2(v=2)态.由6P3/2态原子密度及6D→6P3/2与6P3/2→6S1/2的荧光比得到碰撞能量合并速率系数,在不同的H2密度下,测量了转移荧光强度I895,得到了H2(2,J)态的产生速率系数kH2(2,J)=1.1×10-13cm3s-1.Cs(6D)+H2和Cs(6P3/2)+H2(v=2)发生碰撞反应可生成CsH分子.通过不同H2密度时CsH分子对X1∑+→A1∑+的跃迁线吸收光强的测量,得到了Cs(6D)+H2→CsH+H和Cs(6P3/2)+H2(v=2)→CsH+H的反应截面分别为(1.2±0.5)×10-17cm2和(6.5±2.9)×10-19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化学 碰撞能量转移 荧光 光吸收 CsH分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