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核准追诉问题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宋英辉 刘铃悦 《法治研究》 CSSCI 2022年第3期66-76,共11页
《刑法》第17条第3款在严格限定条件的情况下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了下调,为处理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实施的严重危害案件提供了新途径。在实体上,情节恶劣需要根据案件情况进行全面评价,综合考量其犯罪的动机、目的、手段... 《刑法》第17条第3款在严格限定条件的情况下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了下调,为处理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实施的严重危害案件提供了新途径。在实体上,情节恶劣需要根据案件情况进行全面评价,综合考量其犯罪的动机、目的、手段、过程、后果、犯罪中的作用、对象、案发原因、场所、时间、犯罪后表现等情况,以及其犯罪行为是否冲击社会基本价值观,挑战社会人伦底线等因素,予以判断。在程序要件上,第17条第3款中的核准追诉指的是核准启动刑事追诉程序,与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继续追诉时效不同。“核准追诉”的实质,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该案的走向是作为刑事案件还是保护处分案件,其法律性质为先议制度。在具体程序上,核准追诉应当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检察院受理并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之前,证据收集方式应当根据案发后是否发现行为人而有所区分,对于行为人是低龄未成年人的,可以采取相应的调查和任意侦查措施,并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一定的强制性管束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核准追诉 先议权 情节恶劣 证据收集
下载PDF
文书提出命令制度司法适用研究——以2015年《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解释》和台湾地区立法为中心 被引量:16
2
作者 吴伟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1-187,共7页
文书提出命令是大陆法系国家(地区)当事人书证收集证据的最主要手段,中国台湾地区民诉法中文书提出命令制度,促进了案件的集中审理,提升了裁判的公信力。为提升当事人的举证能力,在2015年《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解释》... 文书提出命令是大陆法系国家(地区)当事人书证收集证据的最主要手段,中国台湾地区民诉法中文书提出命令制度,促进了案件的集中审理,提升了裁判的公信力。为提升当事人的举证能力,在2015年《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解释》设立了书证提出规则,但规定粗疏而不利于司法实践。为避免该书证提出规则沦为具文以及法院滥用自由裁量权,在司法适用中,实务部门可以借鉴中国台湾地区立法例以及类比适用法院依申请调查收集证据程序操作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收集 文书提出命令 司法适用
下载PDF
论中国文书提出命令制度适用范围的扩展——以第三人文书提出义务为视角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如巧 郭成 谢锦添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100,共7页
文书提出命令制度的确立对于提升民事诉讼当事人证据收集能力,保护其合法权益以及保证人民法院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民诉法解释》第112条在借鉴大陆法系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对该项制度作出了规定,但相较大陆法系有关立法例... 文书提出命令制度的确立对于提升民事诉讼当事人证据收集能力,保护其合法权益以及保证人民法院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民诉法解释》第112条在借鉴大陆法系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对该项制度作出了规定,但相较大陆法系有关立法例,中国对于该项制度的设计还存有缺陷,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中国文书提出命令制度的适用范围规定得过于狭窄,仅将当事人纳入了文书提出义务主体的范围,而忽略了对诉讼外第三人的考量。因此,有必要借鉴域外关于第三人文书提出义务的立法经验,以对中国文书提出命令制度的主体范围进行必要的扩展,从而尽快在中国确立案外第三人的文书提出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书提出命令 民事诉讼 证据收集 第三人 协同主义
下载PDF
民事证据客观全面收集原则质疑 被引量:4
4
作者 肖晗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6-90,共5页
一些法学著述把客观全面收集作为民事诉讼证据收集的原则或要求之一,这在人民法院主导证据收集的职权主义时期是不容置疑的。但是随着民事诉讼体制和模式的转型,在当今的我国司法实践中,证据收集已转变成当事人主导型。与此相适应,证据... 一些法学著述把客观全面收集作为民事诉讼证据收集的原则或要求之一,这在人民法院主导证据收集的职权主义时期是不容置疑的。但是随着民事诉讼体制和模式的转型,在当今的我国司法实践中,证据收集已转变成当事人主导型。与此相适应,证据收集的原则也应有所调整,即从客观全面收集转换成收集必要证据的原则。否则,将因与时不合而令人生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证据收集 全面收集 必要证据
原文传递
刑侦工作中手机电子证据取证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殷启新 李龙云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97-100,共4页
利用手机进行的各类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手机电子取证技术的相关研究对于打击与手机相关的各类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手机电子证据在刑侦工作中的作用,并详尽论述了刑侦工作中手机电子证据取证的种类及固定提取的... 利用手机进行的各类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手机电子取证技术的相关研究对于打击与手机相关的各类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手机电子证据在刑侦工作中的作用,并详尽论述了刑侦工作中手机电子证据取证的种类及固定提取的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电子证据 取证 刑侦工作
下载PDF
摸索证明与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开示的协作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如巧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47-56,共10页
我国台湾地区新"民事诉讼法"承认一定范围内的摸索证明为合法,而未采取德国法的摸索证明禁止原则。不负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基于诚信原则就案件事实的解明负有一定的协作义务,但举证人有违诚信原则的摸索证明仍应予以禁止。法院... 我国台湾地区新"民事诉讼法"承认一定范围内的摸索证明为合法,而未采取德国法的摸索证明禁止原则。不负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基于诚信原则就案件事实的解明负有一定的协作义务,但举证人有违诚信原则的摸索证明仍应予以禁止。法院应通过阐明,协同双方当事人就应证事实及证据方法加以具体特定,在举证人不能特定应证事实及证据方法时,应促使对方进行必要的协作,综合考量双方当事人的实体利益与程序利益,以判断证据声明是否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摸索证明 证据收集 开示 协作
下载PDF
民事诉讼法修改应确立诚实信用原则——以证据收集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肖晗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46-48,共3页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建设社会诚信。社会诚信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法制诚信的建设,法制诚信的建设则应落实在每一个具体的法律法规和法律关系当中。在民事证据收集这一领域中,由于诚信的缺失,已然造成诸多消极后果。因此,该领域的诚信建设亟待...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建设社会诚信。社会诚信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法制诚信的建设,法制诚信的建设则应落实在每一个具体的法律法规和法律关系当中。在民事证据收集这一领域中,由于诚信的缺失,已然造成诸多消极后果。因此,该领域的诚信建设亟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 诉讼证据 收集诚实信用原则
下载PDF
证据侦查与证据审查
8
作者 杨佩正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1-14,共4页
在刑事诉讼中,办案人员要从排疑的揣度上搜寻案件中的证据陷阱,注意发现伪证、黑证、孤证、残证,避免证据困惑;从思辨的向度上审查证据,通过正向思辨、多向思辨、逆向思辨、定向思辨来破解疑案、冤案、假案、错案;从证据规范和证据收集... 在刑事诉讼中,办案人员要从排疑的揣度上搜寻案件中的证据陷阱,注意发现伪证、黑证、孤证、残证,避免证据困惑;从思辨的向度上审查证据,通过正向思辨、多向思辨、逆向思辨、定向思辨来破解疑案、冤案、假案、错案;从证据规范和证据收集的维度上把控证据标准和采排证据,注意从证据采集的盲区中寻找有利于被告人的证据、从法律真实中的负面误区中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据、从不计成本的司法特区中选定富含证明价值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收集 证据思辨 证据审查
下载PDF
民事诉讼证据收集与异议制度的比较研究
9
作者 戴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39-344,390,共7页
证据收集是证据得以提出的前提,在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两种模式下,当事人与法院在证据收集过程中的职能分工也有不同。证据收集往往会涉及到诉讼外的第三人,证据异议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诉讼外第三人利益的合理保障,也有利于证据规则的适... 证据收集是证据得以提出的前提,在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两种模式下,当事人与法院在证据收集过程中的职能分工也有不同。证据收集往往会涉及到诉讼外的第三人,证据异议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诉讼外第三人利益的合理保障,也有利于证据规则的适用。我国有关证据收集制度的规定还非常不完备,异议制度也没有建立起来,亟待加强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收集 异议 证据裁定 程序保障
下载PDF
日本民事诉讼当事人照会制度述评 被引量:1
10
作者 包冰锋 《证据科学》 CSSCI 2014年第5期578-587,共10页
在日本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为了准备主张或证明所必要的事项,可以向对方当事人提出书面照会,要求其在指定的适当期限内以书面作出回答,除非存在例外事由。当事人照会制度打破了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之间不经过法院不... 在日本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为了准备主张或证明所必要的事项,可以向对方当事人提出书面照会,要求其在指定的适当期限内以书面作出回答,除非存在例外事由。当事人照会制度打破了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之间不经过法院不能直接向对方收集和了解与案件有关信息的传统做法,而是直接在当事人之间就诉讼上重要的事项交换信息成为可能。对于违反当事人照会法律效果的问题,日本法并未设置制裁措施,这也导致日本多数学者对于当事人照会制度的实效性提出质疑与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民事诉讼 当事人照会 证据收集
原文传递
量刑程序中的证据问题探析
11
作者 许瑶 《辽宁警专学报》 2014年第2期13-17,共5页
我国在量刑规范化的改革中确立了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改变了过去量刑程序与定罪程序合一的状态,使量刑程序与定罪程序出现了相对分离,同时,由于量刑程序与定罪程序相比又有自己的特点,适用于定罪程序的证据规则不一定适用量刑程序。因此... 我国在量刑规范化的改革中确立了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改变了过去量刑程序与定罪程序合一的状态,使量刑程序与定罪程序出现了相对分离,同时,由于量刑程序与定罪程序相比又有自己的特点,适用于定罪程序的证据规则不一定适用量刑程序。因此,为了准确地进行量刑,就有必要对量刑程序中的证据问题进行研究,构建出量刑程序中的证据适用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刑程序 证据能力 证据收集 证明标准
下载PDF
论当事人收集证据的程序保障
12
作者 袁国生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6期76-78,共3页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民事庭审方式改革中引入了举证责任原则,庭审的对抗性由此得以增强,证据的重要地位也逐渐凸现,这就要求加强当事人收集证据的程序保障。但我国关于当事人收集证据的程序保障的法律规定是严重缺失的,这不仅严重影响...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民事庭审方式改革中引入了举证责任原则,庭审的对抗性由此得以增强,证据的重要地位也逐渐凸现,这就要求加强当事人收集证据的程序保障。但我国关于当事人收集证据的程序保障的法律规定是严重缺失的,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诉讼程序效用的发挥,也阻碍了我国诉讼制度的改革进程。因此应通过加快程序保障措施的法律化,构建独立的审前准备程序,扩大律师的调查取证权,设立书证、视听资料、物证提出命令制度及庭外证人证言收集制度等措施加强当事人收集证据的程序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庭审方式 证据收集 程序保障
下载PDF
论民事起诉前之证据收集 被引量:9
13
作者 许少波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4-200,共7页
诉前证据收集的指导理念是实质公正,诉讼程序一体论、诚实信用论、诉讼预防论及诉讼程序促进论则构成了诉前证据收集的基本理由。诉前证据收集是存在风险的,基于对申请人利益与被申请人利益、本案利益与案外利益、当事人利益与法院利益... 诉前证据收集的指导理念是实质公正,诉讼程序一体论、诚实信用论、诉讼预防论及诉讼程序促进论则构成了诉前证据收集的基本理由。诉前证据收集是存在风险的,基于对申请人利益与被申请人利益、本案利益与案外利益、当事人利益与法院利益、当事人私益与社会公益平衡保护的考量,妥适的做法是通过法院在诉前收集证据,并将其条件设定为有利于预防诉讼和减免诉讼,以及裁判案件需要的关键性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诉前证据收集 预防诉讼 诉前证据保全
原文传递
个人信息保护领域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兴亥 《信息安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3-388,共6页
大数据时代,涉众型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事件屡屡发生,个人信息大规模侵权问题严重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成为个人信息保护的新路径.目前,个人信息保护检察民事公益诉讼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该领域相关制度规范过于原则... 大数据时代,涉众型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事件屡屡发生,个人信息大规模侵权问题严重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成为个人信息保护的新路径.目前,个人信息保护检察民事公益诉讼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该领域相关制度规范过于原则,对适用条件、法律责任等尚无明确规定,难以指导司法实践,目前存在损害要件难以界定、法律责任不够明确、调查取证缺乏刚性等难点.应完善检察机关调查核实权,明确侵权人损害赔偿责任,并且与相关行政机关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协作机制,探索个人信息保护领域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以震慑功能预防相关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检察公益诉讼 调查取证 损害赔偿 完善路径
下载PDF
律师持令取证的实践现状与制度构建——以浙江省为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铭 赵青航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8-68,158,共12页
"律师取证难"是困扰民事诉讼司法实践的突出问题。本文以浙江省的裁判文书和律师访谈为样本,对律师取证方式进行实证研究,以便揭示律师取证的实践现状。实证分析显示,律师自行取证和申请取证这两种传统的法定取证方式的效果不... "律师取证难"是困扰民事诉讼司法实践的突出问题。本文以浙江省的裁判文书和律师访谈为样本,对律师取证方式进行实证研究,以便揭示律师取证的实践现状。实证分析显示,律师自行取证和申请取证这两种传统的法定取证方式的效果不佳,而地方自行推行二十余年的律师持令取证展现出强劲的现实需求和实践效果。但调查令制度存在缺乏法律依据、有地域适用限制等问题,导致律师持令取证时常受阻。从立法层面亟需建立一套系统的调查令法律制度,从而适度拓宽律师的取证渠道,助力法院更加准确、全面地查清案件事实,促进司法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取证 申请取证 持令取证 协同主义诉讼模式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刑事司法互助之调查取证研究
16
作者 张郁 王文松 《南海法学》 2023年第4期71-81,共11页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三地交往日趋频繁,跨境犯罪也日益猖獗,通过区际刑事司法互助来增强对跨境犯罪的打击力度已成为必要手段。但实践证明,当前刑事司法互助调查取证仍存在诸多困境,主要体现在粤港澳三地法律制度存在差异、证据适用差异...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三地交往日趋频繁,跨境犯罪也日益猖獗,通过区际刑事司法互助来增强对跨境犯罪的打击力度已成为必要手段。但实践证明,当前刑事司法互助调查取证仍存在诸多困境,主要体现在粤港澳三地法律制度存在差异、证据适用差异化大、情报信息合作滞后等方面。因此,应协调内地与港澳地区法律制度存在的差异、规范内地与港澳地区刑事司法互助调查取证的法律程序、构建内地与港澳地区犯罪情报信息共享机制,从而构建打击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犯罪的刑事司法互助调查取证机制,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刑事司法互助水平,提高共同打击犯罪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刑事司法互助 调查取证
下载PDF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否及于私人 被引量:1
17
作者 步洋洋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62-64,共3页
根据2010年《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3条,辩方取得的相关证据在法庭审理当中也应当参照排除规则进行相关调查。然而此条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相关条文中并未涉及,这就使得我们不得... 根据2010年《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3条,辩方取得的相关证据在法庭审理当中也应当参照排除规则进行相关调查。然而此条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相关条文中并未涉及,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去思考,究竟辩方,即被告人、辩护人以私人取证方式不法获取的证据是否受该排除规则的规制以及如何规制,进而延伸到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大量私人调查取证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私人取证 不法取证 证据排除规则 实体性和程序性制裁
下载PDF
家事审判中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制度功能的异化与回归--以75份婚姻家庭继承纠纷判决书为分析样本
18
作者 王晓桐 蒲业学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6期66-75,共10页
家事案件的身份与人伦属性,决定了家事审判中必须发挥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功能。然而剖析裁判案例发现,在家事审判中,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尚存在认识不一、限度不明、积极性不足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相关立法较为粗疏、当事人主义诉讼... 家事案件的身份与人伦属性,决定了家事审判中必须发挥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功能。然而剖析裁判案例发现,在家事审判中,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尚存在认识不一、限度不明、积极性不足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相关立法较为粗疏、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以及法院“案多人少”审判环境的限制难以契合家事案件的独特性。为更好解决家事纠纷,以“一般规定+特殊情形”方式明确法院依职权调取家事事项的范围,将释明制度与法院调查取证权进行嵌合,明确家事调查员为法官“事实”发现的审判助手,是切实发挥我国家事审判中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制度功能的应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事审判 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 职权探知原则 实质正义
下载PDF
职务犯罪侦查预防非法取证工作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江 张雷 《行政与法》 2016年第7期101-108,共8页
司法实践中,之所以会出现职务犯罪刑事错案,其根源在于侦查阶段的非法取证。非法证据排除规制的施行不仅给现行职务犯罪侦查取证工作机制带来了诸多挑战,也使其面临着有关非法取证方法法律规定的漏洞、取证观念的陈旧、工作衔接的不足... 司法实践中,之所以会出现职务犯罪刑事错案,其根源在于侦查阶段的非法取证。非法证据排除规制的施行不仅给现行职务犯罪侦查取证工作机制带来了诸多挑战,也使其面临着有关非法取证方法法律规定的漏洞、取证观念的陈旧、工作衔接的不足、取证能力的欠缺、监督制约的乏力等诸多困境。唯有从明确界定非法取证方法的排除范围,转变取证观念,实行公诉引导侦查工作方式,强化取证能力,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等方面完善职务犯罪侦查预防非法取证工作机制,方能走出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犯罪侦查 非法证据排除 非法取证 工作机制
下载PDF
试论新的刑事诉讼证据制度实施对侦查取证工作的影响和对策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文军 王道东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24-30,共7页
新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实施,对侦查工作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侦查取证工作受到的影响更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侦查人员、侦查部门应在新的刑事诉讼证据制度下针对新形势、新要求采取侦查取证新对策。
关键词 新刑事诉讼证据制度 侦查取证 影响和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