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荀子》校勘注释源流考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王天海
-
机构
贵州民族学院法学院
-
出处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99-103,共5页
-
文摘
本文对历史名著《荀子》自唐人杨倞第一次整理校注以来至现代各家的校勘注释文献,首次进行了宏观的清理和精要的评述。文中对当世通行而影响很大的王先谦《荀子集解》、梁启雄《荀子简释》等,都有客观而中肯的批评;对世人少见的明、清校释成果,民国以来诸国学大师、台湾、日本诸学者对《荀子》的整理研究文献,也都首次集中地考其源流得失。
-
关键词
荀子
校勘注释
文献考评
-
Keywords
Xun Zi
collations and notes
research of documents
-
分类号
I2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戴明扬对《嵇康集》目录编次的考证
- 2
-
-
作者
叶当前
-
机构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
出处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58-62,共5页
-
基金
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AHSKF09-10D61)
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1BZW019)
-
文摘
《嵇康集》屡经辗转,诗文目录在不同版本及著录称引中各有同异,编次也缠夹混乱,在鲁迅《嵇康集考》及辑校本的基础上,戴明扬充分利用吴宽丛书堂抄本,细致考证了《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等诗文称题;要言不烦地考证了吴抄本称题讹误、刻本称题讹误、吴抄本抄写错乱、题目与内容不一致等版本上的目录编次问题;旁搜博采,校释了著录称引出现的不同意见。综而言之,戴氏《嵇康集校注》通过题注的方式对《嵇康集》目录编次的考证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
关键词
戴明扬
鲁迅
《嵇康集考》
《嵇康集校注》
-
Keywords
Dai Mingyang
Lu Xun
"Research to the Collected Works of Ji Kang", "collations and notes to the Collected Works of Ji Kang"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朝花夕拾,含英咀华——《陆士衡文集校注》评述
- 3
-
-
作者
史晶晶
-
机构
皖西学院中文系
-
出处
《皖西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03-105,共3页
-
文摘
刘运好教授的《陆士衡文集校注》是迄今为止辑佚最为完备、校注最为精审、资料最为丰富的陆机别集校注本。与其他别集校注本不同的是,该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文献整理,其研究还广泛涉及文学批评、文献考证、美学研究等领域,是目前陆机研究的一部集大成的著作,也代表了刘运好教授的最新学术成就。明确的目标意识、深厚的文献功底、广泛的研究范围是该书的三个主要特点。因此,该书的出版必将推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文献研究、美学研究,乃至于文化研究的向前发展。
-
关键词
刘运好
陆士衡文集校注
评述
-
Keywords
LiuYunhao
Lu Shiheng's Works collation and notes
reviews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两个版本系统
被引量:5
- 4
-
-
作者
钱宗武
陈树
-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4-28,共5页
-
基金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重点项目(0649)
-
文摘
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对十三经注疏作了一次较为全面系统的正本清源工作,故阮刻《十三经注疏》成为诸本中较善之册。追溯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的成书过程,辨述版本流变,考证阮校实有两个版本系统:一是嘉庆十三年文选楼单刻本,一是嘉庆二十一年南昌府学合刻本。两本相校,互有异同。现流传较广的中华书局本《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的底本是南昌府学本,有待于参用文选楼本重加整理。
-
关键词
《校勘记》
文选楼本
南昌府学本
中华书局本
-
Keywords
collating notes
edition of Wenxuanlou
edition of prefecture school of Nanchang
the version by China Publishing House
-
分类号
G256.2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毛诗注疏》版本流变考略
被引量:5
- 5
-
-
作者
曹诣珍
-
机构
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
-
出处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6年第3期70-72,39,共4页
-
文摘
《毛诗注疏》为儒家经典之一,汇集了汉、唐两代学者为解读《毛诗》而作的重要注释。本文对它的版本流变作了全面的考察和清晰的梳理,并指出了后世学者在相关问题上的部分失误。
-
关键词
《毛诗注疏》
版本
流变
-
Keywords
the collating notes on Mao Shi
edition
circulation
-
分类号
G256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释名疏证补》“苏舆曰”探析
被引量:1
- 6
-
-
作者
魏宇文
-
机构
嘉应学院文学院
-
出处
《嘉应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93-96,共4页
-
文摘
清代学者王先谦的《释名疏证补》中收集了毕沅、王启原、叶德炯、苏舆、皮锡瑞、王先慎等人的校语,其中“苏舆曰”校语有342条.这些校语有苏舆直接在《释名疏证补》词条后面加注的,也有在毕沅等人的校语后面加以补充的,这些校语涉及音韵、文字和词汇等内容.对“苏舆曰”校语进行全面探析,挖掘其在文字校勘等方面的价值,有助于读者对《释名》的学习和研究.
-
关键词
《释名疏证补》
苏舆曰
校语
探析
-
Keywords
“Academic Research”
collation notes of Su Yu
collation notes
analysis
-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如何认识武英殿本《周易注疏》的价值
被引量:2
- 7
-
-
作者
孙蕴
-
机构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
出处
《周易研究》
CSSCI
2016年第3期57-63,共7页
-
文摘
《周易》注疏史上堪称里程碑的重要版本有:王弼、韩康伯的经注本,孔颖达的《周易正义》,南宋越八行本,闽坊刻十行本以及乾隆时期的武英殿重刻本。其中武英殿本的《周易注疏》实现了很多创举,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其一,内容直接来源于南宋八行本;其二,将《经典释文》散入经注之后,成为《周易》注疏系统中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经注疏释文合刻本;其三,首次将《周易经传原目》与《周易注解传述人》合入卷首;其四,首次附入校勘记——《周易注疏考证》;其五,首次出现具有现代意义的句读。
-
关键词
武英殿
周易注疏
特殊性
校勘记
句读
-
Keywords
Wuyingdian Palace
Commentary and Sub-commentary on the Zhou Changes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collating note
punctuation
-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G256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刻之成就与不足
- 8
-
-
作者
卢翠琬
-
机构
闽江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处
《钦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5-19,共5页
-
文摘
作为清代著名经学家的阮元,著述繁多,但其最有功于后学的莫过于他所主持校勘的《十三经注疏》。迄今为止,阮刻本《十三经注疏》仍为读经者首选的读本,其所附之《校勘记》,仍为研经者不可不看之作。然而该书虽为善本,也仍有一些不足之处,读者不可不明。
-
关键词
阮元
《十三经注疏》
校勘
-
Keywords
Ruan Yuan
Thirteen classics Explanatory notes and Commentaries
collating notes
-
分类号
G256.22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戈载佚著《词律订》考论
被引量:2
- 9
-
-
作者
刘宏辉
-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36-41,共6页
-
文摘
《词律订》是戈载的论律之作,惜已散佚。《词律订》一书是否完成在清代即存有不少争议。秦巘《词系》引录不少《词律订》内容,依据《词系凡例》推断《词律订》业已完成。《词律订》以订定万树《词律》为主要内容,间论及韵,与《词林正韵》可参互考订。《宋七家词选》是戈载撰写《词律订》过程中编订的,两书可互为补充。对戈载校定《词律》之评价应避免偏颇,既要认识到其贡献,也要察觉其不足。
-
关键词
《词律订》
戈载
《词系》
《宋七家词选》
《词律校勘记》
-
Keywords
Ci Lv Ding(词律订 )
Ge Zai (戈载)
Selected of Sezjezx Dynasty Poets(宋七家词选 )
collating notes on Ci Poetry(词律校勘记)
-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隋书》校议
- 10
-
-
作者
李铭
-
机构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教育研究所
-
出处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3期105-108,共4页
-
文摘
《隋书》修订本中的校勘记列举了《北史》《册府元龟》《通志》等书中的相关异文。其中有些异文可以从辞例的角度予以排除。这一类异文是《北史》等著作对《隋书》原文改动的结果,不宜作为参校材料使用。
-
关键词
《隋书》
校勘记
异文
-
Keywords
The Book of Sui
collation notes
different text
-
分类号
G256.3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郑良树《国语校证》补笺
- 11
-
-
作者
郭万青
-
机构
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0-16,共7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5YJA770004)
-
文摘
自郑良树《国语校证》三篇近600条中撷取19条,依其论文次序,复广引类书等相关材料、参照今传《国语》多本,一一为之疏解,以有益于郑氏《国语校证》之研读与《国语》之研究。
-
关键词
郑良树
《国语校证》
补笺
-
Keywords
Zheng Liangshu
Guoyu Jiaozheng
collated notes
-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元史·祭祀志》校勘记纠误及献疑
- 12
-
-
作者
阎宁
-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20-124,共5页
-
文摘
笔者悉心研读中华书局本《元史.祭祀志》后,发现校勘记中有3处校改不当,有两处较明显的错误,此外,原文存在疑误8条,点校本标点有5处欠妥当。
-
关键词
《元史·祭祀志》
校勘记
研究
-
Keywords
History of the Yuan Dynasty
Sacrifice Records
collating notes
study
-
分类号
K204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帆足万里《国语标注·郑语》笺补
- 13
-
-
作者
郭万青
-
机构
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0-13,共4页
-
基金
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7YY041)
-
文摘
帆足万里《国语标注》378条,注释简要,在日本《国语》研究史上影响较小,但其间不乏胜义。其中标注《郑语》14条,今杂引中外成果以为笺补,俾有益于帆足氏《国语标注》的全面整理与研究。
-
关键词
帆足万里
《国语标注》
《郑语》
笺补
-
Keywords
Hoashi banri
Guoyu Biaozhu
ZhengYu
collated notes
-
分类号
I109.2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刘承幹刻单疏本《春秋正义》所附《校勘记》得失考述
- 14
-
-
作者
樊宁
谷玲玲
-
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
出处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8年第9期88-92,共5页
-
文摘
单疏本《春秋正义》具有极高的文献校勘价值,清末刘承幹嘉业堂曾据日本抄本刻十二卷,并附有《校勘记》上下卷。文章从创新、继承与不足三个方面的分析考述,认为刘氏校勘之得有六:首次以单疏本《春秋正义》校阮刻十行本;记录单疏本《春秋正义》另一传本异文;暗示单疏本《春秋正义》与阮校所据八行本之关系;未全采阮校之考订结论;赞同单疏本《春秋正义》与阮校文字相同者;即使二者不同,亦择善而从。其失亦有三:所参阮校本是后刊合刻本,而非初刻单行本;摘录阮本校记时多有错误;单疏本与阮本异文出校多有遗漏,尚不足体现单疏本蕴藏之价值。
-
关键词
刘承幹
《春秋正义》
《校勘记》
-
Keywords
Liu Chenggan
Justice in spring and Autumn
collating notes
-
分类号
G256.3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论南昌本《周易注疏校勘记》的失校问题
- 15
-
-
作者
陈俊谕
-
机构
北京大学人文学部
-
出处
《铜仁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8,共8页
-
文摘
《十三经注疏》中《周易注疏校勘记》传世的两种《易校记》文选楼本《校勘记》和南昌本《校勘记》,各自存在不同的失校情况,在毛本异文上存在截然不同的正反态度:前者虽宣称是为举正毛本《十三经》而作,但从后出的南昌本看来,文选楼本漏校了大量的毛本异文,而这些异文多有补正阮本的价值;南昌本的校补也存在阮元父子诟病的“任意去取”问题,在以文选楼本为底本进行“勘误”过程中,删除了诸多毛本讹误异文的校例,这使得版本信息残缺不全。今又以诸十行本《周易兼义》为底本对阮本进行校读,依然可以发现南昌本《易校记》存在许多漏校异文。南昌本《易校记》失校问题的确定,可以厘清其前后相承、增删去取的真实情况。
-
关键词
《十三经注疏》
十行本
《校勘记》
校勘异文
阮校失校
-
Keywords
Thirteen Classics
ten-line version
collating notes
Revisions
shortcomings in the Ruan version
-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金史》边疆史地校勘问题献疑
- 16
-
-
作者
陈晓伟
-
机构
复旦大学历史系
-
出处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1-202,F0003,共13页
-
文摘
《金史》所见“胜州”“陇州”“保靖军刺史”“盤安军”“泾州”记载正确,2020年出版的修订本校勘意见不妥。此外,修订本关于仆散奴失不坐诛原因、宗叙北巡时间、郭药师籍属、仆散浑坦官职、任得敬被诛时间等史文也存在误校情况。校勘《金史》应该关注本纪、列传间史料的同源关系,还要注重地理沿革和行政制度的变化。
-
关键词
修订本《金史》
《地理志》
校勘记
-
Keywords
the Revised Edition of Jin-Shih
Geographical Records
collating notes
-
分类号
K246.4
[历史地理—历史学]
K928.6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阮元、段玉裁与《十三经注疏校勘记》
- 17
-
-
作者
唐光荣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
出处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7-29,共3页
-
文摘
本文结合《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一书中的某些校勘记 ,讨论阮元、段玉裁与这部清代校勘学大著的关系 ,对此书的成书过程进行了再思考。
-
关键词
阮元
段玉裁
校勘记
-
Keywords
Ruan Yuan
Duan Yucai
collation notes and commentaries
-
分类号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邛须”辨正
- 18
-
-
作者
曹天晓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8年第3期88-92,共5页
-
文摘
明清以来的诗文中常见"邛须"一词,其实,"邛须"是"卬须"之形讹,典出《诗经·匏有苦叶》篇。"卬"字与"邛"字不可相通,包括阮刻本《毛诗注疏》在内的多种《诗经》古本将"卬"字误刻作"卭(邛)"字,后世学者皆失校。部分当代学者不明二字之别,误引或误释"邛须"一词,应予纠正。
-
关键词
邛须
卬须
《毛诗注疏》
形讹
校勘
-
Keywords
Qiongxu
Angxu
the collating notes on Mao Shi
shape error of words
proofread
-
分类号
G256.3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东观汉记校注》拾遗
- 19
-
-
作者
曹珍
段晓春
-
机构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31-132,135,共3页
-
文摘
吴树平的《东观汉记校注》虽为《东观汉记》现今最好的辑本,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这里仅就一些辑佚漏收略加阐述考证。
-
关键词
《东观汉记校注》
《北堂书钞》
辑佚
增补
-
Keywords
collating and Annotating notes of Dong Guan Han Ji
Bei Tang Shu Chao
collection of the losing literature
supplement
-
分类号
G256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阮元校勘《礼记正义》存在的问题
- 20
-
-
作者
曾晓梅
毛远明
-
机构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
出处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35-139,共5页
-
文摘
阮元校《十三经注疏》,于《礼记正义》大量采用南宋卫湜《礼记集说》的材料,由于版本的判定和使用犯了重要错误,使得大量校勘记条目与卫湜《礼记集说》原文事实不符,所采材料不可靠。通过对卫湜《礼记集说》版本源流的清理,比勘宋郡斋本、明影钞宋本、清通志堂经解本、《四库全书》本各版本,发现阮元所用《礼记集说》的版本非宋本,而是经过重大改动的通志堂经解本。
-
关键词
阮元
《十三经注疏校勘记》
《礼记集说》
版本
-
Keywords
Ruan Yuan collation of the notes and Commentaries on the Thirteen Classics Lift Jishuo version
-
分类号
G256.22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