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夯法处理路基的加固效果 被引量:26
1
作者 乔兰 丁余慧 于德水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9-661,共3页
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中,为了及时掌握和了解强夯加固深度,并对加固效果进行正确评估,利用测振仪进行现场测振,通过对测得的振动波参数进行数值分析,获得强夯法有效加固深度计算公式,同时利用重力触探方法对强夯后路基... 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中,为了及时掌握和了解强夯加固深度,并对加固效果进行正确评估,利用测振仪进行现场测振,通过对测得的振动波参数进行数值分析,获得强夯法有效加固深度计算公式,同时利用重力触探方法对强夯后路基承载力进行平行检验.结果表明,有效加固深度计算公式与经验公式有较好的一致性,采用测振仪测控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加固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夯法 湿陷性黄土路基 测振仪 加固深度
下载PDF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控制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明 金畅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9-20,共2页
针对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详细阐述了在钻孔过程中及成桩灌注过程中如何加强质量控制,避免出现各种质量事故。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 质量控制 坍落度 埋置深度
下载PDF
影响煤层气水平井井壁稳定性的地质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健 倪元勇 +3 位作者 王生维 秦义 刘伟 胡奇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共5页
通过煤矿井下实测,直观描述了煤层水平孔的失稳、垮塌特征,统计分析了煤层水平孔稳定性与埋深、煤坚固性之间的关系,并应用晋城地区现有煤层气水平井的实际排采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认识到影响煤层气水平井井壁稳定性的主要地质因素是:... 通过煤矿井下实测,直观描述了煤层水平孔的失稳、垮塌特征,统计分析了煤层水平孔稳定性与埋深、煤坚固性之间的关系,并应用晋城地区现有煤层气水平井的实际排采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认识到影响煤层气水平井井壁稳定性的主要地质因素是:小微构造、地应力、埋藏深度,其中小微构造导致水平井眼易穿过构造软煤区,地应力、埋藏深度会增加井壁的受力导致井壁失稳垮塌。研究结果为从地质方面预防井壁失稳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水平井 失稳垮塌 小微构造 埋藏深度 地应力
下载PDF
南方极端冰雪灾害条件下边坡崩塌机理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艳霞 祝艳波 +1 位作者 李才 余宏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6-49,共4页
针对2008年初我国南方罕见的极端冰雪条件下的岩土坡体崩塌问题,运用岩土体的水分场、温度场及应力场三场耦合基本理论,采用FLAC3D模拟软件,对饱和状态下的岩质边坡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从冻结深度及冻胀变形两个方面揭示了南方极端冰雪灾... 针对2008年初我国南方罕见的极端冰雪条件下的岩土坡体崩塌问题,运用岩土体的水分场、温度场及应力场三场耦合基本理论,采用FLAC3D模拟软件,对饱和状态下的岩质边坡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从冻结深度及冻胀变形两个方面揭示了南方极端冰雪灾害条件下崩塌形成机理。计算结果表明,短时间内冻结仅仅发生在岩土体表层;在冻结过程中,边坡表层质点发生了向自由边界的位移,随着冻结时间的延长,冻胀位移有增大的趋势。边坡岩土体的冻融损伤只发生在边坡表层,因此南方极端冰雪环境下边坡多发生浅层崩滑破坏,并给出了相应崩塌形成的过程示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冰雪灾害 崩塌 数值模拟 冻结深度 冻胀变形
下载PDF
考虑磨损的弯曲套管抗挤强度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贾宗文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共7页
为避免异常高压造斜井段套管挤毁和变形等复杂情况,针对该井段套管抗挤强度开展了研究,建立了弯曲套管抗挤受力模型及套管磨损量化理论模型,研究了套管抗挤强度随井眼曲率、轴向载荷及磨损深度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套管抗挤强度随... 为避免异常高压造斜井段套管挤毁和变形等复杂情况,针对该井段套管抗挤强度开展了研究,建立了弯曲套管抗挤受力模型及套管磨损量化理论模型,研究了套管抗挤强度随井眼曲率、轴向载荷及磨损深度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套管抗挤强度随井眼曲率、轴向载荷的增加逐渐下降,且服从良好的二次函数关系;综合考虑轴向载荷及弯曲作用下,套管抗挤强与磨损深度服从良好的线性下降关系。针对目标井所用的244. 5 mm技术套管,在设计的每100 m井段10°造斜率下校核了不同磅级与不同钢级下的套管抗挤强度,推荐了满足强度要求的套管规格。综合考虑轴向载荷及磨损,在设计的10°造斜率下,计算得到剩余套管抗挤强度最低为54. 106 MPa,较套管API名义抗挤强度降低约7. 194 MPa,降幅11. 74%,剩余抗挤安全系数为1. 312(>1. 125),满足标准设计要求,同时计算了推荐套管所能承受的最大曲率范围。指出弯曲载荷下的套管抗挤强度受弯曲率及磨损深度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于造斜井段的套管抗挤强度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 造斜井段 弯曲套管 抗挤强度 井眼曲率 轴向载荷 磨损深度
下载PDF
加拿大杨木皱缩特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火欣 薛振华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83-86,共4页
 本文采用产于呼市地区的加拿大杨木做试材,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干燥试验,运用皱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树干纵向上、中、下3个部位,从下到上的皱缩深度和体积收缩率及皱缩因子(心材的)逐渐减小;边材、心边交界材...  本文采用产于呼市地区的加拿大杨木做试材,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干燥试验,运用皱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树干纵向上、中、下3个部位,从下到上的皱缩深度和体积收缩率及皱缩因子(心材的)逐渐减小;边材、心边交界材及髓心材的皱缩因子中部较大;心材的体积收缩率、心边交界材的皱缩因子和皱缩深度变化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 杨木 皱缩特性 皱缩深度 皱缩因子 体积收缩率
下载PDF
基于井眼坍塌角度和坍塌深度预测模型的泥岩水平段井壁稳定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徐声驰 刘锐 +5 位作者 孟鑫 刘博文 孙志高 付基友 翟晓鹏 张军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6-142,共7页
在水平井钻进过程中,泥岩水化会导致岩石强度逐渐降低。目前依据临界坍塌压力确定的钻井液密度只能维持初始阶段井眼平衡,难以保持整个钻进过程中水平井井壁稳定。为此,根据线弹性岩石力学理论,结合Mohr-Coulomb准则,建立了泥岩水化后... 在水平井钻进过程中,泥岩水化会导致岩石强度逐渐降低。目前依据临界坍塌压力确定的钻井液密度只能维持初始阶段井眼平衡,难以保持整个钻进过程中水平井井壁稳定。为此,根据线弹性岩石力学理论,结合Mohr-Coulomb准则,建立了泥岩水化后的井眼坍塌角度和坍塌深度模型,分析不同地应力作用下井眼的破坏程度和扩径率。结果表明,井眼坍塌深度随着岩石强度衰减而增大,总体坍塌面积增大;随着岩石浸泡时间增加,岩石强度和弹性模量逐渐减小,岩石泊松比和内摩擦角逐渐增大,适时调整钻井液密度才能减少岩石强度衰减造成的井眼坍塌。在一口水平井案例应用中,利用建立的岩石强度衰减井眼扩径率模型,设计了井眼扩径率与合理钻井液密度匹配图版,根据该图版适时定量调整钻井液密度,可有效改善井眼坍塌风险。该方法可为水平井地层强度衰减的井壁稳定评价及合理钻井液密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水化作用 井壁稳定 坍塌深度 坍塌角度 坍塌压力
下载PDF
煤峪口矿地表移动变形量计算及规律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曹慧敏 《山东煤炭科技》 2023年第3期157-159,163,共4页
为充分掌握煤峪口矿地表移动变形量和变形规律,通过实地考察调研掌握其切实存在的地表变形现象,通过数值模拟得出初采最大垂直和水平位移为568 mm和183 mm,复采最大垂直和水平位移为2660 mm和740 mm,计算结果低于基于经验公式所得结论,... 为充分掌握煤峪口矿地表移动变形量和变形规律,通过实地考察调研掌握其切实存在的地表变形现象,通过数值模拟得出初采最大垂直和水平位移为568 mm和183 mm,复采最大垂直和水平位移为2660 mm和740 mm,计算结果低于基于经验公式所得结论,得出煤柱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地表的移动变形,并且煤层埋藏深度对地表变形的影响大于煤层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变形 概率积分法 全部垮落 覆岩岩性 埋藏深度
下载PDF
含腐蚀缺陷海底管道压溃压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陈严飞 侯富恒 +4 位作者 郎一鸣 高莫狄 张晔 夏通璟 张恩勇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2-188,共7页
腐蚀是海底管道最常见的缺陷形式,明确腐蚀缺陷对海底管道压溃压力的影响规律,建立可靠的压溃压力计算方法对评估海底管道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建立了含腐蚀缺陷的海底管道数值仿真模型,通过与文献试验... 腐蚀是海底管道最常见的缺陷形式,明确腐蚀缺陷对海底管道压溃压力的影响规律,建立可靠的压溃压力计算方法对评估海底管道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建立了含腐蚀缺陷的海底管道数值仿真模型,通过与文献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其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腐蚀参数敏感性分析,得到了腐蚀深度、长度和宽度对海底管道压溃压力的影响规律:腐蚀长度、宽度和深度对海底管道的压溃压力影响效果依次递增,相对于轴向短腐蚀管道,腐蚀深度和腐蚀宽度对长腐蚀管道压溃压力的影响更大。基于敏感性分析和大量数值计算结果,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得到了含腐蚀缺陷海底管道压溃压力的计算公式,将该公式计算结果与文献试验结果和现有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本文回归公式与试验值的误差小于10%,与现有计算方法的误差小于3%,证明本文回归公式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含腐蚀缺陷海底管道的压溃压力。相关成果为含腐蚀缺陷海底管道的完整性评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管道 腐蚀缺陷 压溃压力 计算方法 腐蚀深度 腐蚀宽度 腐蚀长度
下载PDF
橡胶坝下消力池的断面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奚斌 周济人 +1 位作者 成立 陆林广 《灌溉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6-69,77,共5页
橡胶坝下消力池的设计涉及的影响因数很多 ,目前尚无成熟的理论方法解决这一问题。结合总沭河王庄闸加固工程断面模型试验对橡胶坝下消力池的相关要素进行了试验研究 ,提出了研究该问题的一种可行方法 ,并得到可供工程应用的研究结果。... 橡胶坝下消力池的设计涉及的影响因数很多 ,目前尚无成熟的理论方法解决这一问题。结合总沭河王庄闸加固工程断面模型试验对橡胶坝下消力池的相关要素进行了试验研究 ,提出了研究该问题的一种可行方法 ,并得到可供工程应用的研究结果。该成果不仅为总沭河王庄闸加固工程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同时对开展同类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坝 消力池 塌落度 断面模型试验 溢流面压力分布 上游水位 流量 坎向
下载PDF
双差法在江苏及邻域地震事件重新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霍祝青 王俊 +2 位作者 朱凤梅 秦磊 缪发军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4年第1期75-78,共4页
通过双差定位法,对江苏及邻域1990—2012年地震事件进行重新定位,其中包括部分人工爆破和塌陷事件。结果显示,重新定位后的爆破和塌陷事件震源深度均有明显改善;地震在空间分布上更加集中,部分地震有向构造带趋近的变化,较多地震呈丛集... 通过双差定位法,对江苏及邻域1990—2012年地震事件进行重新定位,其中包括部分人工爆破和塌陷事件。结果显示,重新定位后的爆破和塌陷事件震源深度均有明显改善;地震在空间分布上更加集中,部分地震有向构造带趋近的变化,较多地震呈丛集状出现,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5—25km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定位法 人工爆破 塌陷 震源深度
下载PDF
陷落柱和采深对综采工作面瓦斯涌出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翟新献 李林 +2 位作者 涂兴子 李如波 付永刚 《煤炭技术》 CAS 2018年第12期115-118,共4页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段王煤矿矿井瓦斯涌出量增大;井田内岩溶陷落柱发育,陷落柱附近采掘工作面时常出现瓦斯涌出异常现象.矿井由低瓦斯矿井转化为高瓦斯矿井。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方法,研究陷落柱和采深对综采工作面瓦斯涌出的影响...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段王煤矿矿井瓦斯涌出量增大;井田内岩溶陷落柱发育,陷落柱附近采掘工作面时常出现瓦斯涌出异常现象.矿井由低瓦斯矿井转化为高瓦斯矿井。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方法,研究陷落柱和采深对综采工作面瓦斯涌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岩溶陷落柱对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影响明显。采面瓦斯涌出量与采深之间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采面瓦斯涌出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陷落柱 采深 综采面 瓦斯涌出量
下载PDF
海上油田易坍塌-压力衰竭地层钻井液储层保护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双政 张耀元 +3 位作者 王冠翔 南源 陈金定 陈诚 《化学工程师》 CAS 2018年第12期39-41,共3页
海上NH油田二期调整钻井面临易坍塌和压力衰竭地层形成高压差带来的储层保护难题,本文用复合盐加重技术,提高钻井液密度和抑制性,结合储层孔喉的D90暂堵剂粒径优选规则,优化了暂堵剂粒径分布和比例,降低了高温高压滤失量等实验参数;现... 海上NH油田二期调整钻井面临易坍塌和压力衰竭地层形成高压差带来的储层保护难题,本文用复合盐加重技术,提高钻井液密度和抑制性,结合储层孔喉的D90暂堵剂粒径优选规则,优化了暂堵剂粒径分布和比例,降低了高温高压滤失量等实验参数;现场应用的效果验证了钻井液体系封堵效果和与低渗地层岩心适应性。优化后的有机盐无固相体系对高压差地层,渗透率恢复值≥90%,达到了很好的储层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坍塌 压力衰竭 高压差 粒径优选 侵入深度
下载PDF
地下管道断裂引起的土体侵蚀透明土模型试验分析
14
作者 刘皓昀 段园煜 +1 位作者 柏奥 方梅香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8-42,共5页
为研究地下管道断裂引起的土体侵蚀内部发展过程,利用透明土材料技术进行土体侵蚀模型试验。使用摄像设备记录透明土模型内部试验全过程,对试验过程的图像进行定量测量,分析塌陷坑尺寸随时间变化情况;利用差分法对试验图像进行对比,分... 为研究地下管道断裂引起的土体侵蚀内部发展过程,利用透明土材料技术进行土体侵蚀模型试验。使用摄像设备记录透明土模型内部试验全过程,对试验过程的图像进行定量测量,分析塌陷坑尺寸随时间变化情况;利用差分法对试验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土体内部颗粒运动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无压管道内,因管道断裂而产生的土体塌陷,塌陷坑呈圆锥柱状,侵斜角为78°。塌陷深度在140 s之前塌陷较快,随后逐渐缓慢,直至因土体在管道断裂内堆积堵塞而停止,最终塌陷深度为62.1 mm。根据颗粒运动的程度不同,可将土体内部区域分为塌陷区、松动区和稳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塌陷 透明土技术 土体侵蚀 颗粒运动 塌陷深度
下载PDF
黄土湿陷性研究与场平设计
15
作者 陈清华 冉少庭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8年第2期232-234,共3页
根据山西某电厂黄土场地湿陷性研究资料,结合强夯试验结果,分析评价场地平整设计的合理性,为确定合理的场平设计标高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湿陷性 湿陷深度 场平设计
下载PDF
桥体爆破拆除塌落冲击对土体影响深度的计算方法
16
作者 杨宾 林从谋 +2 位作者 殷榕鹏 温智捷 张帆 《工程爆破》 2016年第6期18-22,共5页
为确保建筑物拆除爆破时地下各类管线的安全,以漳州东立交桥整体爆破拆除工程为背景,将桥体爆破拆除时的塌落对土体的作用过程类比为强夯,基于强夯理论提出建筑物塌落冲击对土体的影响深度以及土体沉降值的计算方法。采用PLAXIS和ANSYS/... 为确保建筑物拆除爆破时地下各类管线的安全,以漳州东立交桥整体爆破拆除工程为背景,将桥体爆破拆除时的塌落对土体的作用过程类比为强夯,基于强夯理论提出建筑物塌落冲击对土体的影响深度以及土体沉降值的计算方法。采用PLAXIS和ANSYS/LSDYNA分别对漳州市东立交桥逐跨塌落进行数值模拟,根据塑性区的范围和土体的位移大小判断影响深度。最后将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数据与建立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证明计算方法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以为类似工程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拆除 塌落冲击 土体变形 计算方法 影响深度 桥体拆除
下载PDF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深度和湿陷性评价试验研究 被引量:107
17
作者 杨校辉 黄雪峰 +2 位作者 朱彦鹏 姚志华 张世径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63-1074,共12页
为解决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深度和湿陷性评价等难题,在湿陷性黄土厚度大于36.5 m的场地进行以下浸水试验:不同深度的挤密桩处理地基深层浸水载荷试验,不同深度的孔内深层强夯处理地基载荷浸水试验,不打注水孔、埋设TD... 为解决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深度和湿陷性评价等难题,在湿陷性黄土厚度大于36.5 m的场地进行以下浸水试验:不同深度的挤密桩处理地基深层浸水载荷试验,不同深度的孔内深层强夯处理地基载荷浸水试验,不打注水孔、埋设TDR水分计的原位浸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6~12 m、深层浸水时,发生显著地基下沉;15~20 m时,地基沉降较小;处理深度大于20 m时,地基沉降基本可忽略。(2)浸水试坑22.5~25.0 m 以上土体含水率增加较快,甚至达到饱和,以下土体含水率增加缓慢,基本没有发生湿陷。建议22.5~25.0 m 作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和湿陷性评价的临界深度。(3)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在采取有效的综合处理措施之后,甲类建筑可以不全部消除湿陷量,乙、丙类建筑可以根据控制建议适当放宽对剩余湿陷量的要求。(4)不同地区、不同微结构类型土的湿陷性应当采用不同的湿陷系数 sδ来判定,即“湿陷系数 sδ=0.015”在自基础底面至基底下15 m的范围内可继续使用;15 m以下适当放宽,按不同深度对δzs进行修正,可使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性评价趋于合理,有效节约大量地基处理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 地基处理深度 浸水试验 剩余湿陷量 湿陷变形规律 湿陷系数
原文传递
关于黄土湿陷性评价和剩余湿陷量的新认识 被引量:39
18
作者 姚志华 黄雪峰 +3 位作者 陈正汉 方祥位 苗强强 张江水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98-1006,共9页
在总结诸多大型浸水现场试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关于湿陷性评价方法和剩余湿陷量合理控制等问题的新认识,目的是为了修正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自重湿陷量计算值与其实测值之间的差异,并减小地基处理深度。在获取自重湿陷量的计... 在总结诸多大型浸水现场试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关于湿陷性评价方法和剩余湿陷量合理控制等问题的新认识,目的是为了修正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自重湿陷量计算值与其实测值之间的差异,并减小地基处理深度。在获取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时,引进了一个深度修正系数ξ,使自重湿陷量和湿陷量的计算值接近实测值,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较深部位黄土的剩余湿陷量。在获取湿陷量计算值时,提出了扩大湿陷系数阈值(0.015)的方案,并与深度修正系数ξ联合使用,达到了扩大湿陷量的计算值和降低较深土层的剩余湿陷量的目的。提出了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临界深度的概念,通过若干资料将其初步确定为20-25m之间,结合深度修正系数和扩大湿陷系数阈值方法,使用湿陷临界深度概念,可以更为有效地降低较深土层的剩余湿陷量。新的研究思路可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类似工程和黄土规范的修订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 湿陷量的计算值 剩余湿陷量 深度修正系数 湿陷系数阈值
下载PDF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深度和剩余湿陷量问题的合理控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世径 黄雪峰 +2 位作者 朱彦鹏 杨校辉 姚志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344-350,共7页
为研究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深度与剩余湿陷量的合理控制关键技术难题,对采用不同处理深度的挤密地基进行了大面积深层浸水载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采用挤密地基处理在6~12 m深度以下进行深层浸水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地基... 为研究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深度与剩余湿陷量的合理控制关键技术难题,对采用不同处理深度的挤密地基进行了大面积深层浸水载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采用挤密地基处理在6~12 m深度以下进行深层浸水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地基湿陷下沉,而地基处理在15 m深度时(剩余湿陷量远大于200 mm)地基整体实际下沉量相对较小,说明现行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对乙、丙类建筑地基关于最小处理深度的规定过于严格,不符合现有的经济技术水平,建议在采取一定措施的情况下将12~15 m作为乙、丙类建筑在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的合理深度。并针对现行规范中对乙、丙类建筑剩余湿陷量控制的不合理之处,提出了'剩余湿陷量折减系数'这个概念,并提出了该折减系数的建议值,可为同类工程建设和规范修订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 挤密地基 深层浸水 剩余湿陷量 合理处理深度 剩余湿陷量折减系数
下载PDF
岩溶气爆塌陷的数学模型探讨 被引量:9
20
作者 程星 黄润秋 徐佩华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6-689,共4页
通过对已有岩溶气爆塌陷实例的分析 ,提出了气爆塌陷的三个发育阶段 ,分别为正压形成阶段、土层破坏阶段、气压快速释放及塌陷阶段。根据岩溶空腔的发育特征 ,用波马气体方程式对水位恢复时气爆效应中所产生的附加力进行了描述 ,并提出... 通过对已有岩溶气爆塌陷实例的分析 ,提出了气爆塌陷的三个发育阶段 ,分别为正压形成阶段、土层破坏阶段、气压快速释放及塌陷阶段。根据岩溶空腔的发育特征 ,用波马气体方程式对水位恢复时气爆效应中所产生的附加力进行了描述 ,并提出了气爆塌陷的发育条件 ,还对正压气爆中土层的最大安全厚度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气爆塌陷 数学模型 安全厚度 地下水 水位 塌陷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