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焦炉气共热解特性的研究Ⅰ.固定床热解反应特性 被引量:25
1
作者 廖洪强 孙成功 +1 位作者 李保庆 刘泽常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在10g固定床反应器中对先锋褐煤在焦炉气气氛下的热解特性及有关工艺参数,如反应压力、升温速率等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考察,并与其同等条件下的加氢热解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5MPa、升温速率5K/min... 在10g固定床反应器中对先锋褐煤在焦炉气气氛下的热解特性及有关工艺参数,如反应压力、升温速率等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考察,并与其同等条件下的加氢热解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5MPa、升温速率5K/min,终态温度923K条件下,先锋褐煤在焦炉气气氛下的热解转化率为59.0%(daf),焦油收率达35.8%(daf)。与同等条件下的纯氢气氛(3MPa)相比,转化率降低了约7%(daf),而焦油收率提高了约7%(daf)。这说明焦炉气中的诸如甲烷等其它组分的存在对煤的热解行为有重要作用。由于煤加氢热解受传质影响,因此不同工艺参数对热解反应影响很大,较高压力下的慢速升温有利于提高转化率和油品收率;升温速率对油品收率影响较为明显,慢速升温有利于提高油品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焦炉气 共热解 固定床反应器
下载PDF
富氢气氛下煤热解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廖洪强 孙成功 +1 位作者 李保庆 刘泽常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4-118,共5页
选用云南先锋褐煤在10g固定床反应器中分别与总压(3MPa)和氢分压(3MPa)下的氢气,氮气,合成气以及焦炉煤气共热解,通过比较它们的热解特性来考察合成气和焦炉煤气替代纯氢作加氢热解反应气氛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 选用云南先锋褐煤在10g固定床反应器中分别与总压(3MPa)和氢分压(3MPa)下的氢气,氮气,合成气以及焦炉煤气共热解,通过比较它们的热解特性来考察合成气和焦炉煤气替代纯氢作加氢热解反应气氛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与相同总压的加氢热解相比,焦炉气与合成气气氛下煤热解总转化率及焦油收率均略有降低且水分有所增加,煤焦炉气共热解焦油中BTX和萘的收率与之相当;与相同氢分压下的加氢热解相比,煤焦炉气(合成气)共热解半焦和焦油收率以及焦油中BTX,PCX和萘的收率及含量均明显增加,但同时水分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热解 焦炉气 合成气 热解
下载PDF
煤-焦炉气共热解特性研究Ⅳ.甲烷和一氧化碳对热解的影响 被引量:28
3
作者 廖洪强 李保庆 +1 位作者 张碧江 刘泽常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3-17,共5页
分别在具有不同H2、CH4、CO等气体组成的热解反应气气氛下,采用10g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先锋褐煤热解产品收率的变化规律,并利用日本SHIMADZUGC17A/QP5000MS对焦油进行色质联检。结果表明:焦炉气中甲... 分别在具有不同H2、CH4、CO等气体组成的热解反应气气氛下,采用10g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先锋褐煤热解产品收率的变化规律,并利用日本SHIMADZUGC17A/QP5000MS对焦油进行色质联检。结果表明:焦炉气中甲烷和一氧化碳对加氢热解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热解结果。其中甲烷对加氢热解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能提高焦油收率(特别是在较高压力下),同时能明显增加焦油中苯、甲苯、二甲苯(BTX)和萘的相对含量,实现焦油轻质化;另一方面它又降低热解总转化率(半焦收率增加)并生成更多的热解水分。焦炉煤气中的一氧化碳也有利于提高热解总转化率、焦油收率并主要通过增加酚、甲酚、二甲酚(PCX)的含量以改善焦油质量,但它却促进了水的生成。相比较而言,焦炉煤气中甲烷对增加热解焦油产率和改善焦油质量比一氧化碳具有更为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焦炉气 共热解 加氢热解 焦油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焦炉煤气中硫化氢 被引量:16
4
作者 宁艳 王纯园 吴威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04年第6期33-34,共2页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焦炉煤气中的硫化氢含量。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等优点 ,准确度、精密度都较高 ,不受干扰物质二氧化硫的影响 。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焦炉煤气 硫化氢
下载PDF
煤-焦炉气共热解特性研究 Ⅲ.热解焦油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廖洪强 孙成功 +1 位作者 李保庆 刘泽常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12,共6页
采用色质联用技术分析先锋褐煤在焦炉气气氛下热解油品的组成及其相对含量,主要考察了不同热解压力和升温速率对油品组成的影响并与相当氢分压下的加氢热解油品分析结果比较。结果表明,煤焦炉气共热解焦油中含有非常丰富的苯、甲苯、... 采用色质联用技术分析先锋褐煤在焦炉气气氛下热解油品的组成及其相对含量,主要考察了不同热解压力和升温速率对油品组成的影响并与相当氢分压下的加氢热解油品分析结果比较。结果表明,煤焦炉气共热解焦油中含有非常丰富的苯、甲苯、二甲苯(BTX),酚、甲酚、二甲酚(PCX)以及萘。热解压力和升温速率对油品的组成及其相对含量有较大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压力升高和升温速率降低均有利于焦油中BTX、PCX和萘实际收率的增加,从而增加焦油中的轻质组分。与相当氢分压(3MPa)下的加氢热解相比,煤焦炉气共热解焦油总收率增加约1.2倍,焦油中BTX收率增加约1.6倍(其中苯增加约2.4倍),PCX增加约1.3倍,萘增加约1.6倍,而且相同总压(均为3MPa)下的煤焦炉气共热解焦油中BTX和萘的收率能与加氢热解相当。说明与相当氢分压下的加氢热解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油 共热解 焦炉煤气 焦炉气 煤焦油 加氢热解
下载PDF
煤-焦炉气共热解特性研究Ⅱ.热解半焦燃烧反应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廖洪强 孙成功 +1 位作者 李保庆 刘泽常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7-212,共6页
实验采用TG151型高压热天平对不同热解压力和热解升温速率下煤焦炉气共热解半焦燃烧反应性进行了考察。主要考察半焦燃烧的特征参数如着火温度(Ti)、最大燃烧速率峰温(TM)和燃尽温度(Tf),最大燃烧速率(RM)以及燃... 实验采用TG151型高压热天平对不同热解压力和热解升温速率下煤焦炉气共热解半焦燃烧反应性进行了考察。主要考察半焦燃烧的特征参数如着火温度(Ti)、最大燃烧速率峰温(TM)和燃尽温度(Tf),最大燃烧速率(RM)以及燃尽时间(t),通过燃烧特征参数(燃尽时间t)和TG及DTG数据的相关动力学分析(Rf图)来描述半焦燃烧反应性能。结果表明,热解压力越高,其半焦燃烧反应性越差,在慢速升温情况下尤为明显;热解升温速率越快其半焦燃烧反应性越好,在较高压力下更为明显。先锋褐煤与焦炉气共热解半焦的反应活性与其加氢热解半焦的反应活性相当,但两者均略低于氮气氛下热解半焦的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半焦 燃烧 焦炉煤气
下载PDF
利用焦炉煤气制备冶金还原气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殷志群 《湖南冶金》 2000年第3期14-16,共3页
用圆形的刚玉管作反应器 ,分别进行不用催化剂和用 1Cr18Ni9Ti不锈钢屑作催化剂进行焦炉煤气制备冶金还原气的气体转化实验 ,测相应温度和压力下的动力学数据 ,分别回归出 CH4 的转化方程 ,加以分析和比较 ,研究各自对转化反应的催化效... 用圆形的刚玉管作反应器 ,分别进行不用催化剂和用 1Cr18Ni9Ti不锈钢屑作催化剂进行焦炉煤气制备冶金还原气的气体转化实验 ,测相应温度和压力下的动力学数据 ,分别回归出 CH4 的转化方程 ,加以分析和比较 ,研究各自对转化反应的催化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炉煤气 冶金还原气 动力学 制备
下载PDF
煤-焦炉气共热解热重研究Ⅱ.热解半焦燃烧反应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廖洪强 孙成功 +1 位作者 李保庆 刘泽常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44-548,共5页
采用高压热天平在终态温度为800℃,压力为0.1~5MPa,升温速率为5~25℃/min的实验条件下,对先锋、黄县褐煤和兖州烟煤在真实焦炉气气氛中共热解特性进行了系统的TG/DTG研究,主要考察了反应压力、升温速率对... 采用高压热天平在终态温度为800℃,压力为0.1~5MPa,升温速率为5~25℃/min的实验条件下,对先锋、黄县褐煤和兖州烟煤在真实焦炉气气氛中共热解特性进行了系统的TG/DTG研究,主要考察了反应压力、升温速率对热解特性的影响,并与可比条件下加氢热解作比较。结果表明,压力和升温速率对热解有较大影响,压力升高热解总失重量增加,升温速率减慢有利于提高热解总转化率;压力与升温速率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共同影响热解特性。在给定较高压力下,减慢升温速率能明显提高热解总转化率;在慢速升温条件下,提高压力也能明显提高热解总转化率,通过降低升温速率可以实现在较低压力下达到甚至超过高压下的热解效果。与可比条件下的加氢热解相比,煤焦炉气共热解具有相近的热解特性,但总转化率略有降低且失重峰温向高温区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炉气 热解 TGA 共热解
下载PDF
煤-焦炉气共热解特性的研究──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廖洪强 李保庆 张碧江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0-274,共5页
利用高压热天平和10g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温度对兖州烟煤与焦炉气共热解的失重行为、热解产物分布以及脱硫脱氮的影响。随热解温度升高共热解在300~550℃和600~700℃间出现明显失重峰。煤焦炉气共热解与加氢热解失重行... 利用高压热天平和10g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温度对兖州烟煤与焦炉气共热解的失重行为、热解产物分布以及脱硫脱氮的影响。随热解温度升高共热解在300~550℃和600~700℃间出现明显失重峰。煤焦炉气共热解与加氢热解失重行为相似,均发生热分解反应和加氢反应。在实验温度范围(450~650℃)内,温度升高有利于提高焦油收率、热解水含量以及脱硫脱氮率,同时半焦收率降低。相同热解条件(压力为3MPa,终温为650℃)下,与煤在氮气气氛下热解相比,煤焦炉气共热解和加氢热解所得半焦收率均降低,焦油收率、热解水及脱硫脱氮率明显增加。与相同总压的加氢热解相比,煤焦炉气共热解半焦和热解水收率增加,焦油收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热解 焦炉气 温度 共热解 热解
下载PDF
对焦炉气合成甲醇工艺中转化工段的模拟和废热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银生 林立 +1 位作者 徐念椿 李甫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22-25,8,共4页
采用Aspen Plus工程软件对焦炉煤气生产甲醇过程中的焦炉气转化工段进行了模拟计算。根据焦炉气组成及转化工段的操作条件,采用RK-ASPEN物性方法进行了模拟计算。用绝热反应器模型RSTOIC模拟转化炉上部的燃烧过程,用绝热反应器模型REQUI... 采用Aspen Plus工程软件对焦炉煤气生产甲醇过程中的焦炉气转化工段进行了模拟计算。根据焦炉气组成及转化工段的操作条件,采用RK-ASPEN物性方法进行了模拟计算。用绝热反应器模型RSTOIC模拟转化炉上部的燃烧过程,用绝热反应器模型REQUIL模拟转化炉下部的转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焦炉气中甲烷转化率大于98%,出转化炉的转化气中甲烷含量低于0.4%,满足甲醇合成需要。出转化炉的转化气温度约980℃,与实际操作温度吻合。高温废热可以副产转化过程需要的中压蒸汽、预热和加热粗焦炉气、副产甲醇精馏需要的低压蒸汽、作为甲醇精馏加压塔再沸器热源以及加热脱盐水和预热冷凝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EN Plus工程软件 焦炉气 转化 甲醇生产 废热利用 模拟计算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reformed coke oven gas in direct reduction iron production with a mathematical model 被引量:1
11
作者 Juan Wu Shu-Qiang Guo Wei-Zhong Ding 《Advances in Manufacturing》 SCIE CAS 2013年第3期276-283,共8页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reformed coke oven gas (COG) in producing the direct reduction iron (DRI), we simulated a countercurrent gas solid moving bed reactor in which the iron ore pellet was reduced by r...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reformed coke oven gas (COG) in producing the direct reduction iron (DRI), we simulated a countercurrent gas solid moving bed reactor in which the iron ore pellet was reduced by reformed COG. An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 (ODE) was set based on the unreacted shrinking core model considering both mass and energy balances of the reactor. The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profiles of all species within the reactor were obtained by solving the ODE sys tem. The solid conversion and gas utilization were studied by changing gas flow rate, solid flow rate, reactor length, and the ratio of O/CHa to guid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COG in DRI production. Model results showed that COG was suitable for the DRI produc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the minimum gas flow rate was set as 130,000 Nm3/h, and the maximum production was 90 t/h. The reactor length and the mole ratio x(O): x(CH4) were depended on the actual industrial situ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hematical simulation - Reformed cokeoven gas gas solid reactor - Direct redu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