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7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态图像编码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相海 张福炎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315-1326,共12页
多媒体及 Internet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对图像编码技术更高的要求 .首先以波形编码、第二代编码技术和分形编码技术为线索对静态图像编码技术的发展及编码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并从图像编解码的观点讨论了图像在有噪信道上... 多媒体及 Internet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对图像编码技术更高的要求 .首先以波形编码、第二代编码技术和分形编码技术为线索对静态图像编码技术的发展及编码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并从图像编解码的观点讨论了图像在有噪信道上传输的误码率情况和适应于网上传输的一些图像编码技术 ;同时对即将成为新的静态图像编码标准的 JPEG- 2 0 0 0的目标、编码机制、ROI编码的 Maxshift方法以及对码流的直接操作等情况进行了讨论 .尽管压缩效果一直是任何编码方案所追求的目标 ,但其它特性 ,像基于内容的编码、可分级性编码以及鲁棒性编码等也是选择一个好的编码方案时应该考虑的 ,据此最后对图像编码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码率 JPEG-2000 静态图像编码 多媒体 波形编码 INTERNET
下载PDF
RS码频域编译码的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11
2
作者 韩作生 袁东风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04-112,共9页
频域编译码是近年来由Blahut等人提出来的纠错码编译方法。本文介绍了在时域和频域编译RS码的基本方法,并给出了在移动信道的简单分群Markov模型下频域编译码的计算机模拟方法和结果。
关键词 编译码 时域 频域 计算机模拟 RS码
下载PDF
传感器网络中的分布式信息编码 被引量:8
3
作者 胡琳 姚庆栋 刘云海 《信息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6-224,共9页
分布式编码是传感器网络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介绍了传感器网络中分布式编码的概念和意义,回顾了分布式信源编码的理论基础,综述了分布式信源编码的主要方法.给出了分布式编码方法在传感器阵列中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 传感器阵列 分布式编码 信源编码 信道编码
下载PDF
Two Schemes of Blind MMSE Multiuser Receiver for Space-Time Coded CDMA Systems 被引量:8
4
作者 LUMin XUChang-jiang FENGGuang-zeng 《Th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EI CSCD 2004年第1期45-51,共7页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 (MMSE) multiuser detection yields the highest output SINR among all linear detectors. The blind MMSE linear detector can be implemented with batch processes or sequential processes. In this p...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 (MMSE) multiuser detection yields the highest output SINR among all linear detectors. The blind MMSE linear detector can be implemented with batch processes or sequential processes.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implementations of blind detectors, the authors analyze two schemes of the blind MMSE multiuser receiver for space-time coded CDMA Systems and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both schemes by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nel estimation CDMA MMSE multiuser receiver space-time block coding transmit diversity.
原文传递
实现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的一种策略 被引量:3
5
作者 周辉 朱仁峰 喻文芳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9-22,共4页
在传统通信系统中,信源压缩(信源编码)与传输中抵抗信道损耗的保护技术(信道编码)是分别考虑的.但是,在实际中发现,用某种"特定”方法连接起来的最优信源编码器和信道编码器,并不一定能构成最佳通信系统.因此出现了实现通信系统整... 在传统通信系统中,信源压缩(信源编码)与传输中抵抗信道损耗的保护技术(信道编码)是分别考虑的.但是,在实际中发现,用某种"特定”方法连接起来的最优信源编码器和信道编码器,并不一定能构成最佳通信系统.因此出现了实现通信系统整体优化的"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理论.本文给出的实现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的策略是:编码部分采用类似于DPCM预测编码方式的联合编码器,而译码部分是一个类似于Viterbi译码方式的联合编译码器.实验结果证明,在高噪信道条件下,使用这种方法进行图像传输,性能改善效果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源信道联合编码 信源编码 信道编码
下载PDF
DRM中波数字调幅广播系统建设方案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萍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24年第2期83-87,共5页
在推进无线数字广播的大背景下,地面数字调幅广播迎来发展契机,DRM标准也在国内得到广泛的试验、推广和应用。本文介绍了DRM的国内外应用、产业发展情况和关键技术,结合常州中波发射台自身优势,通过配置DRM相关设备,实现了中波广播的DR... 在推进无线数字广播的大背景下,地面数字调幅广播迎来发展契机,DRM标准也在国内得到广泛的试验、推广和应用。本文介绍了DRM的国内外应用、产业发展情况和关键技术,结合常州中波发射台自身优势,通过配置DRM相关设备,实现了中波广播的DRM数字单播和数模同播,并预留DRM应急广播功能,为中波数字广播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源编码 信道编码 内容服务器 调制器 应急广播
下载PDF
体全息数据存储系统中的几项关键技术 被引量:4
7
作者 谢长生 陈端荣 裴先登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113-1119,共7页
面对日益增长的信息存储容量需求 ,体全息数据存储由于同时具有巨大的存储容量、高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短暂的访问响应时间等 3大特点 ,它能够满足今后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辅存需求 .围绕实现这 3大特点 ,从体全息存储技术商业化的角度介绍... 面对日益增长的信息存储容量需求 ,体全息数据存储由于同时具有巨大的存储容量、高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短暂的访问响应时间等 3大特点 ,它能够满足今后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辅存需求 .围绕实现这 3大特点 ,从体全息存储技术商业化的角度介绍了光电器件、记录材料、记录技术、复用技术、编码技术和光纤通道等几项关键技术 ,并展示了一种盘式体全息数据存储系统 (volum e holographic data storage system ,VHDSS)商品化的框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全息数据存储系统 光电器件 光折变材料 编码 光纤通道 存储器 计算机
下载PDF
5G通信中Polar码的编译码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高洁 《电子科技》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为了优化第五代通信技术的实现复杂度和信息传输速度,基于信道极化现象的Polar码逐渐受到了关注与研究,并产生了诸多行业标准以及研究成果。近年来,Polar码编译码技术的发展与优化促进了第五代通信技术的普及,而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应... 为了优化第五代通信技术的实现复杂度和信息传输速度,基于信道极化现象的Polar码逐渐受到了关注与研究,并产生了诸多行业标准以及研究成果。近年来,Polar码编译码技术的发展与优化促进了第五代通信技术的普及,而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应用也推动了底层编译码技术的进一步更新。文中通过回顾Polar码编译码技术的研究历史,总结了第五代通信中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脉络,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和讨论了当前编译码理论的问题与需求,提出了未来通信技术中底层编译码理论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通信 Polar码 编码理论 译码算法 香农极限 计算复杂度 信源编码 信道编码
下载PDF
Network Coding Cooperation Performance Analysis in Wireless Network over a Lossy Channel, M Users and a Destination Scenario 被引量:7
9
作者 Mohamed El-Hihi Hani Attar +1 位作者 Ahmed A. A. Solyman Lina Stankovic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 2016年第4期257-280,共24页
Network coding (NC), introduced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enables nodes in a network to combine data algebraically before either sending or forwarding them. Random network coding has gained popularity over the years... Network coding (NC), introduced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enables nodes in a network to combine data algebraically before either sending or forwarding them. Random network coding has gained popularity over the years by combining the received packet randomly before forwarding them, resulting in a complex Jordan Gaussian Elimination (JGE) decoding proc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random NC is through cooperation among node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simple, low-complexity cooperative protocol that exploits NC in a deterministic manner resulting in improved diversity, data rate, and less complex JGE decoding process. The proposed system is applied over a lossy wireless network. The scenario under investigation is as follows: M users must send their information to a common destination D and to exchange the information between each others, over erasure channels;typically the channels between the users and the destination are worse than the channels between users. It is possible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traffic among users and destination, achieving significant bandwidth savings, by combining packets from different users in simple, deterministic ways without resorting to extensive header information before being forwarded to the destination and the M users. The key problem we try to address is how to efficiently combine the packets at each user while exploiting user cooperation and the probability of successfully recovering information from all users at D with k < 2M unique linear equations, accounting for the fact that the remaining packets will be lost in the network and there are two transmission stage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behaviour for two and three transmission stages. Our results show that applying NC protocols in two or three stages decreases the traffic significantly, beside the fact that the proposed protocols enable the system to retrieve the lost packets rather than asking for ARQ, resulting in improved data flow, and less power consumption. In fact, in some protocols the ARQ dropped from the 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 coding Cooperative System Erasure channel Diversity
下载PDF
一种因特网上视频数据的分层编码和传输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京民 熊璋 龚声蓉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6,9,共4页
分层的视频编码和传输在因特网广播/多播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生成多个互补的压缩编码层次,其中每个层次可以分别利用因特网的一个多播通道传送。用户在其中可以做出一定的选择,接收其中的一个、几个,或全部的子流。这... 分层的视频编码和传输在因特网广播/多播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生成多个互补的压缩编码层次,其中每个层次可以分别利用因特网的一个多播通道传送。用户在其中可以做出一定的选择,接收其中的一个、几个,或全部的子流。这些编码层次能够组合成为具有不同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视频,以满足不同接收端的处理能力限制、带宽限制或其它的用户要求,并同时保持网络的传输效率。该文改进了现在MBone上的PVH算法,利用3D-DCT来构造时间频率层次,以在保持实时处理的同时,提高PVH算法的帧间压缩能力,并使编码所产生的视频层次组合具有时间和空间双重可调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编码 多播通道 视频数据 Intenret网
下载PDF
“无线通信原理”实践课程设计
11
作者 陈平平 苏宠宠 郭里婷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4期59-65,共7页
针对现有教学以课堂授课为主要形式的状况,该文对“无线通信原理”的实践课程设计进行了讨论。该课程以二维图像为输入输出的通信系统作为实验对象,该系统涵盖信源编码、信道编码、调制解调和信道等模块。通过学生自主设计,深化对信息... 针对现有教学以课堂授课为主要形式的状况,该文对“无线通信原理”的实践课程设计进行了讨论。该课程以二维图像为输入输出的通信系统作为实验对象,该系统涵盖信源编码、信道编码、调制解调和信道等模块。通过学生自主设计,深化对信息传输基本流程和不同信道影响的理解,同时提高实践能力。相对于传统实践课程,该实践课程更注重整个通信系统的设计,并引入5G时代先进的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技术,加深学生对通信系统的理解,并对传输性能有直观的体验,为无线通信实践型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实践课程 学生自主设计 信源编码 信道编码
下载PDF
无线通信工程中的 MIMO 系统应用与性能分析
12
作者 马远航 《通信电源技术》 2024年第5期213-215,共3页
文章深入分析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MIMO)系统在无线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及其性能,重点探讨其关键技术和应用场景。MIMO系统通过空间复用和阵列增益提升通信系统的容量和可靠性,尤其在空间复用方面,通过向量偏转传... 文章深入分析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MIMO)系统在无线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及其性能,重点探讨其关键技术和应用场景。MIMO系统通过空间复用和阵列增益提升通信系统的容量和可靠性,尤其在空间复用方面,通过向量偏转传输技术实现在同一时频资源上传输多个独立数据流,从而大幅提高频谱效率。此外,文章讨论了信道编码与交织技术在提高MIMO系统可靠性和抗衰落能力上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基于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算法的信道估计与均衡技术在保证系统性能上的关键应用。仿真结果显示,MIMO系统在信噪比较高时实现了显著的吞吐量提升,验证了其在无线通信领域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 空间复用 信道编码 信道估计 无线通信
下载PDF
物联网通信中的Polar信道编码技术优化研究
13
作者 李真真 黄钧露 《通信电源技术》 2024年第16期143-145,共3页
文章针对物联网通信中的Polar码研究了一种可变步长的编码方法,并探讨了固定码长与可变码长两种不同编码方法的性能比较。通过对比两种方法在不同信噪比条件下的误码率表现,结果显示可变码长Polar码在各个信噪比条件下均优于固定码长Po... 文章针对物联网通信中的Polar码研究了一种可变步长的编码方法,并探讨了固定码长与可变码长两种不同编码方法的性能比较。通过对比两种方法在不同信噪比条件下的误码率表现,结果显示可变码长Polar码在各个信噪比条件下均优于固定码长Polar码。这一研究为极化码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对于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道编码 Polar码 可变步长 信道状态
下载PDF
泥浆信道数据压缩和纠错联合编码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婷 史晓锋 《电子测量技术》 2016年第4期133-135,144,共4页
泥浆脉冲通信是无线随钻测井系统中主用通信方式,泥浆信道本身衰减较大,且信道噪声复杂。针对泥浆信道及噪声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泥浆脉冲信号的联合编码方法,其在对信号进行无损压缩的同时可针对突发错误和随机错误进行纠正... 泥浆脉冲通信是无线随钻测井系统中主用通信方式,泥浆信道本身衰减较大,且信道噪声复杂。针对泥浆信道及噪声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泥浆脉冲信号的联合编码方法,其在对信号进行无损压缩的同时可针对突发错误和随机错误进行纠正,保证传输效率的同时降低系统误码率,且不会增加设备复杂度。最后以现场测井数据为基础,表明LZW的最大压缩比可达3:1,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该联合编码方法具有良好的抗噪声性能,能较好地重构测井数据,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浆信道 RS编码 LZW压缩 信源编码 信道编码
下载PDF
加权CCA多信息融合的步态表征方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吕卓纹 王一斌 +1 位作者 邢向磊 王科俊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9-454,共6页
为了解决步态识别中步态表征不完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步态表征方法。该方法是在步态流图的基础上,将能够表征时序信息的步宽特征编码到颜色空间,得到三通道的彩色类能量图,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将多通道信息融合成单通道,同时去除了特... 为了解决步态识别中步态表征不完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步态表征方法。该方法是在步态流图的基础上,将能够表征时序信息的步宽特征编码到颜色空间,得到三通道的彩色类能量图,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将多通道信息融合成单通道,同时去除了特征间的冗余信息,得到了更丰富的有益识别的步态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新方法能够有效提取步态特征,步态识别率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表征 步态流图 时序信息 信息编码 颜色空间 类能量图 典型相关分析 单通道
下载PDF
Problems and solutions regarding generalized functional safety in cyberspace 被引量:5
16
作者 JiangXing Wu 《Security and Safety》 2022年第1期90-102,共13页
The common endogenous security problems in cyberspace and related attack threats have posed subversive challenges to conventional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functional safety.In the current design of the cyber physical s... The common endogenous security problems in cyberspace and related attack threats have posed subversive challenges to conventional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functional safety.In the current design of the cyber physical system(CPS),functional safety and cyber security are increasingly intertwined and inseparable,which evolve into the generalized functional safety(S&S)problem.The conventional reliability and cybersecurity technologies are unable to provide security assurance with quanti able design and veri cation metrics in response to the cyberattacks in hardware and software with common endogenous security problems,and the functional safety of CPS facilities or device has become a frightening ghost.The dynamic heterogeneity redundancy(DHR)architecture and coding channel theory(CCT)proposed by the cyberspace endogenous security paradigm could handle random failures and uncertain network attacks in an integrated manner,and its generalized robust control mechanism can solve the universal problem of quantitative design for functional safety under probability or improbability perturbation.As a generalized functional safety enabling structure,DHR opens up a new direction to solve the common endogenous security problems in the cross-disciplinary elds of cybersp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on endogenous security problem Generalized functional safety(S&S) Dynamic heterogeneity redundancy(DHR)architecture General robust control mechanism coding channel theory Common cross-disciplinary eld problems
原文传递
差分编码与神经网络辅助的OFDM系统信道估计方法
17
作者 卿朝进 凌国伟 +2 位作者 王莉 胡文权 陈金良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52-1861,共10页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用于信道估计的导引占用宝贵的传输资源且消耗用户设备发射机能量.为应对这一困境,提出差分检测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信道估计方法.在发射端,将发送数据进行差分编码.在接收端,将差分译码后的数据视为发射的导引,借助...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用于信道估计的导引占用宝贵的传输资源且消耗用户设备发射机能量.为应对这一困境,提出差分检测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信道估计方法.在发射端,将发送数据进行差分编码.在接收端,将差分译码后的数据视为发射的导引,借助面向判决信道估计思想,捕获信道估计的初始特征;在捕获到的初始特征的辅助下,构建增强信道估计网络(Enhanced Channel Estimation Network,En-CENet),融合差分与神经网络捕获的信道特征,改进信道估计精度.仿真结果表明,相对导引辅助信道估计和机器学习叠加信道估计方法,本文方法在提高系统频谱效率、节省发射机能量消耗、降低接收机计算复杂度和运行时间的同时,改善了信道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编码 神经网络 信道估计 带宽资源 能量消耗
下载PDF
基于差分编码的OFDM系统ICI消除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解华 杨东凯 +1 位作者 常青 张其善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529-1532,共4页
在高速移动通信环境下,OFDM系统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的多普勒频移和收发两端本地振荡器之间的频率偏差,形成子载波间干扰(ICI)并造成系统性能降低。该文在分析子载波间干扰机制的基础上,从信道估计的角度提出了一种高效的ICI自消除差分编... 在高速移动通信环境下,OFDM系统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的多普勒频移和收发两端本地振荡器之间的频率偏差,形成子载波间干扰(ICI)并造成系统性能降低。该文在分析子载波间干扰机制的基础上,从信道估计的角度提出了一种高效的ICI自消除差分编码方案。该方案提高了传统ICI自消除方案频谱利用率。仿真表明,在系统归一化频率偏差大于0.1时,该方案具有4dB的信道估计增益,消除了因ICI带来的地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频分复用 移动通信 子载波间干扰 差分编码 信道估计
下载PDF
卫星通信中的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珊 沈永言 《数字通信世界》 2016年第5期1-4,共4页
本文首先研究了卫星通信中的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并对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的DVB-S系列标准中的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提出了卫星通信采用更高级信道编码和调制技术的必然性。
关键词 卫星通信 信道编码 信道调制 DVB-S DVB-S2 DVB-S2X
下载PDF
Channel Coding at Finite Blocklength and Its Application in 6G URLLC
20
作者 Siyu Huang Bin Sheng Chen Ji 《Journal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2023年第9期132-142,共11页
To support mission-critical applications, such as factory automation and autonomous driving, the 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URLLC) is adopted in the fifth generation (5G)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To support mission-critical applications, such as factory automation and autonomous driving, the 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URLLC) is adopted in the fifth generation (5G)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which requires high level of reliability and low latency. Naturally, URLLC in the future 6G is expected to have a better capability than its 5G version which poses an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to us. Fortunately, the potential solution can still be found in the well-known classical Shannon information theory. Since the latency constraint can be represented equivalently by blocklength, channel coding at finite blocklengt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heoretic analysis of URLLC. Applying these achievements in rapidly development of massive MIMO techniques gives rise to a new theory on space time exchanging. It tells us that channel coding can also be performed in space domain, since it is capable of providing the same coding rate as that in time domain. This space time exchanging theory points out an exciting and feasible direction for us to further reduce latency in 6G URLLC.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nel coding Finite Blocklength MIMO Space Time Exchanging URLL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