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沿革和最新修订 被引量:48
1
作者 王亚勇 戴国莹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6,共10页
在回顾了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沿革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历次版本的主要特点,着重阐述GB50011—2001规范的最新修订情况。这些修订包括:建筑抗震设防水准、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基本要求和概念设计、场地分类... 在回顾了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沿革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历次版本的主要特点,着重阐述GB50011—2001规范的最新修订情况。这些修订包括:建筑抗震设防水准、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基本要求和概念设计、场地分类和评估、地震作用和抗震验算等基础性内容,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规定、计算方法和抗震措施,新增加了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要求以及大跨度空间结构、地下建筑等内容。1976年7.28唐山地震造成未设防或设防能力低的各类房屋建筑严重破坏和倒塌,通过对地震区建筑震害的调查研究,吸取经验教训,对TJ11—78《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时进行了修订。2008年5.12汶川地震全面考验了各类建筑结构,凡按照现行规范设计建造的建筑都能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在震中地区,由于实际地震影响烈度远高于设防烈度,致使具备一定抗震设防能力的建筑结构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破坏。通过对这些震害的研究,对多道抗震防线、强柱弱梁、剪力墙连梁、砌体结构整体性、楼梯间、非结构构件等抗震设计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及时地体现在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中。抗震性能设计方法被明确地编入新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充实了中国特色的"三水准两阶段"抗震设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震害 规范修订
原文传递
关于建筑抗震设计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讨论 被引量:32
2
作者 王亚勇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44,共8页
介绍了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关于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规定的编写背景,及其与其他国家规范的相关规定的区别。论述了结构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剪重比)与设防烈度、场地特征周期、结构周期、振型、阻尼比等参数的关系。列... 介绍了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关于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规定的编写背景,及其与其他国家规范的相关规定的区别。论述了结构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剪重比)与设防烈度、场地特征周期、结构周期、振型、阻尼比等参数的关系。列举了位于不同地区(沿海和内地)、不同高度的超高层建筑设计,说明由于地震作用和风荷载不同,计算的楼层地震剪力系数、层间位移及墙、柱等构件轴压比也会不同。结构对地震作用与风荷载的反应不同,设计应区别对待。只要设计合理,大多数结构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可以满足规范要求。对一幢超高层建筑结构进行全面剖析,综合比较,论证了各类参数之间的关系,证明我国规范关于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规定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抗震设计 最小地震剪力系数 地震作用 抗震设计规范
原文传递
场地类别划分与抗震设计反应谱的讨论 被引量:19
3
作者 郭明珠 陈厚群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3年第2期108-111,共4页
介绍了新的抗震设计规范(2001-07-20发布,2002-01-01实施)中场地类别划分和地震影响系数的有关内容,指出其中一些不相协调之处。最后,针对不同的问题建议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抗震设计规范 场地类别划分 抗震设计反应谱 地震影响系数 建筑抗震设计
下载PDF
基于抗规和隔规的RC框架隔震结构设计对比 被引量:15
4
作者 尹传印 解琳琳 +4 位作者 李爱群 曾德民 陈曦 閤东东 杨参天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7-204,212,共9页
未来我国隔震设计将存在两个依据,包括抗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隔规(《建筑隔震设计标准》),两种规范的设计方法和关键设计指标存在显著差别,而关于两种规范的设计对比研究还相对较少。该文以RC框架隔震结构为基本研究对象,基于两... 未来我国隔震设计将存在两个依据,包括抗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隔规(《建筑隔震设计标准》),两种规范的设计方法和关键设计指标存在显著差别,而关于两种规范的设计对比研究还相对较少。该文以RC框架隔震结构为基本研究对象,基于两种规范设计了具有不同结构高度的3组6个案例,明确了基于隔规设计的控制因素,对比分析了基于两种规范设计的结构的地震响应和经济性差别。该文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隔规设计的控制因素为底部剪力比。相比于抗规,基于隔规设计时上部结构可采用更柔的设计方案,上部结构地震作用存在15%~20%左右的降低,但由于上部结构刚度降低程度大于地震作用降低程度,导致上部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增大。随着结构高度的增加,最大层间位移角增大程度显著增加。在材料用量方面,基于隔规设计时混凝土用量存在7.7%~12.1%的减小,钢筋用量则存在11.02%~26.29%的增加;随着结构高度的增加,混凝土用量减少程度逐渐增大,而钢筋用量增大程度逐渐减小。该文的研究成果可为RC框架隔震结构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隔震结构 隔震规范 抗震规范 设计对比 材料用量
下载PDF
芦山地震楼梯间震害调查及思考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令心 刘琛 刘洁平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28,共8页
楼梯间作为地震中人员疏散和救援通道,其抗震设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2010年实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加强了结构中楼梯间的设计要求,结合该规范的实施,本文总结了芦山地震中各类结构中楼梯间的震害现象。通过对... 楼梯间作为地震中人员疏散和救援通道,其抗震设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2010年实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加强了结构中楼梯间的设计要求,结合该规范的实施,本文总结了芦山地震中各类结构中楼梯间的震害现象。通过对梯板、楼梯间墙体、与楼梯间相连的主体结构等位置的震害分析,指出了规范中关于楼梯间新增条文的必要性;提出了一些抗震设计建议,为规范修订和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梯 芦山地震 震害 抗震规范 抗震设计
下载PDF
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GB 18306—2015《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反应谱对比及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亚勇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共6页
分别介绍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反应谱的异同,包括加速度记录数据样本及分组、数据处理、反应谱的构建和应用,进而讨论了地面峰值加速度(GPA)和有效峰值加速度(EPA)的定义。分析了... 分别介绍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反应谱的异同,包括加速度记录数据样本及分组、数据处理、反应谱的构建和应用,进而讨论了地面峰值加速度(GPA)和有效峰值加速度(EPA)的定义。分析了8组地震动加速度记录的反应谱,结果表明,采用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结构时程分析时,输入地震动加速度值应按EPA调整,计算结果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比才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抗震设计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抗震设计规范 设计反应谱 峰值加速度
原文传递
从欧洲抗震设计规范的一般规定浅谈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被引量:14
7
作者 赵真 谢礼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0-195,共6页
由于地震的作用以及在这种作用下的结构与构件的受力状况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结构抗震设计的计算假定与实际情况存在各种差异,甚至有时还根本无法计算。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为确保抗震结构性能,就不得不依赖结构抗震的概念设计。结构抗震... 由于地震的作用以及在这种作用下的结构与构件的受力状况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结构抗震设计的计算假定与实际情况存在各种差异,甚至有时还根本无法计算。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为确保抗震结构性能,就不得不依赖结构抗震的概念设计。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是指工程师们根据结构地震破坏的形态和长期积累的实际工程经验等总结形成的符合工程师专业知识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本文简述了欧洲抗震设计规范EC8中关于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定,探讨了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目的及其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指出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全面系统的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理论。为切实地做好结构抗震设计工作,确保结构的安全耐久性,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理论的研究将是一项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欧洲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下载PDF
浅析传统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思想形成的一般规律 被引量:8
8
作者 赵真 谢礼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26,共8页
抗震概念设计是抗震设计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抗震设计规范中基于工程实践经验和震害经验的设计内容称之为传统(狭义)的概念设计思想,并对其定义进行了讨论,使之更趋完善。此外,还论述了它的特点,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进一步... 抗震概念设计是抗震设计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抗震设计规范中基于工程实践经验和震害经验的设计内容称之为传统(狭义)的概念设计思想,并对其定义进行了讨论,使之更趋完善。此外,还论述了它的特点,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进一步探索了传统(狭义)的抗震概念设计思想发展和形成的一般规律,即内外结合、刚柔相济、强弱分明、权衡利弊和有备无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传统抗震概念设计 狭义抗震概念设计
下载PDF
从抗震设防类别探讨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选择 被引量:5
9
作者 姜连艳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3-209,共7页
区分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是进行抗震设计的前提和依据。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认定面临的现有建筑的抗震安全性问题,根据不同版本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现有体育、会展、教育建筑等... 区分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是进行抗震设计的前提和依据。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认定面临的现有建筑的抗震安全性问题,根据不同版本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现有体育、会展、教育建筑等设计、施工时依据的抗震设防类别、标准、规范进行分析研究,以为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选择提供参考,从而推动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认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防类别 抗震设计规范 抗震设防要求 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选择
下载PDF
基于抗规和隔规的剪力墙隔震结构设计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曾德民 孙海宁 +5 位作者 陈曦 杜志超 解琳琳 閤东东 尹传印 刘谦敏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36-340,共5页
隔规与现行的抗规在设计方法和隔震设计关键指标上的规定差别显著,而目前关于两种规范的对比研究还相对较少。以RC剪力墙隔震结构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抗规和隔规进行设计,识别了基于隔规进行RC剪力墙隔震结构设计的控制指标,明确了采用... 隔规与现行的抗规在设计方法和隔震设计关键指标上的规定差别显著,而目前关于两种规范的对比研究还相对较少。以RC剪力墙隔震结构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抗规和隔规进行设计,识别了基于隔规进行RC剪力墙隔震结构设计的控制指标,明确了采用两种规范所设计结构的地震响应和经济性差别。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隔规进行隔震结构设计的控制指标是底部剪力比;隔规设计的上部结构地震作用可降低8.86%,上部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在中震和大震下分别增大17.80%和19.58%;基于隔规设计时,混凝土和钢筋用量分别降低25%和10%。研究成果可为RC剪力墙隔震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结构 剪力墙 隔震规范 抗震规范 地震响应 经济性
原文传递
建筑物重要性标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玉宏 赵桂峰 谢礼立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542-548,共7页
在分析我国抗震设计规范、建筑物重要性分类及相应设防标准的发展演变过程,总结国外抗震规范关 于建筑重要性分类及相应的抗震设防方法的基础上,探讨建筑物重要性标定方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在考虑 地震环境影响的同时,对不同重要性类别... 在分析我国抗震设计规范、建筑物重要性分类及相应设防标准的发展演变过程,总结国外抗震规范关 于建筑重要性分类及相应的抗震设防方法的基础上,探讨建筑物重要性标定方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在考虑 地震环境影响的同时,对不同重要性类别的建筑应采用调整设计基准期的方法来提高或降低其设防标准的观 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基准期 重要性系数 抗震设计规范 设防标准
下载PDF
新抗震规范反应谱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加良 施卫星 +1 位作者 何文福 汪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9-84,共6页
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反应谱的阻尼比折减系数、拟相对位移谱等进行研究以说明我国抗震规范反应谱的适用性。基于阻尼减震机理,指出较大的阻尼比除能有效地衰减结构相对位移谱值外,并不能始终如一地衰减反而会放大结构绝对... 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反应谱的阻尼比折减系数、拟相对位移谱等进行研究以说明我国抗震规范反应谱的适用性。基于阻尼减震机理,指出较大的阻尼比除能有效地衰减结构相对位移谱值外,并不能始终如一地衰减反而会放大结构绝对加速度谱值;比较了新旧抗震规范给出的对应于各类场地条件、不同阻尼比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变化规律、阻尼比折减系数及拟相对位移谱;指出在利用人工地震波对长周期、大阻尼比减隔震结构进行时程分析时需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谱 位移谱 阻尼比折减系数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人工地震波 时程分析
下载PDF
基于《隔标》的框架结构隔震设计实践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世茂 《科学技术创新》 2022年第20期193-196,共4页
从抗震设防目标、隔震设计方法、隔震结构地震反应谱、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关键设计指标五个方面,全面总结了《隔标》的主要调整内容。以高烈度区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隔震设计的研究,结果表明:隔震结构周期由0.957s变为2.737s,周期... 从抗震设防目标、隔震设计方法、隔震结构地震反应谱、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关键设计指标五个方面,全面总结了《隔标》的主要调整内容。以高烈度区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隔震设计的研究,结果表明:隔震结构周期由0.957s变为2.737s,周期延长后可有效减少地震作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均小于《隔标》限值,可达到规范的抗震设防目标;结构底部剪力比值的为0.33,可按设防烈度降低1度确定抗震措施;针对《隔标》和《抗规》如何选用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标 抗规 底部剪力比 隔震建筑 层间位移角
下载PDF
基础隔震技术在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祁皑 林于东 《高等建筑教育》 2005年第1期82-84,共3页
本文介绍了将基础隔震结构作为本科毕业设计题目的实施过程 ,总结了实施过程的重点、难点。四轮的毕业设计指导实践证明 ,无论是理论的深度 ,还是具体过程的可操作性 ,将基础隔震技术作为本科毕业设计题目都是可行的 ,更重要的是这个设... 本文介绍了将基础隔震结构作为本科毕业设计题目的实施过程 ,总结了实施过程的重点、难点。四轮的毕业设计指导实践证明 ,无论是理论的深度 ,还是具体过程的可操作性 ,将基础隔震技术作为本科毕业设计题目都是可行的 ,更重要的是这个设计题目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先进的减震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使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结构 毕业设计 规范 地震作用
下载PDF
中美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比 被引量:1
15
作者 屈峣 韩雨和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第17期25-29,共5页
中国、美国和欧洲3大国际主流建筑抗震规范存在较大差异.论文对比分析了3种规范的设计原则、设计原理以及设计参数取值的异同.结果 表明,在分类原则、参数确定方法以及参数取值上存在差异:中国、美国、欧州在抗震设防类别方面均分为4类... 中国、美国和欧洲3大国际主流建筑抗震规范存在较大差异.论文对比分析了3种规范的设计原则、设计原理以及设计参数取值的异同.结果 表明,在分类原则、参数确定方法以及参数取值上存在差异:中国、美国、欧州在抗震设防类别方面均分为4类,但中国、欧州的建筑描述分类与美国存在差异;在层间位移限制要求方面,均提出弹塑性层间位移要求,但针对重点各不相同,且中国规范对小震提出了弹性位移限制;结构基本周期计算3种规范使用不同的公式,但按照中国规范计算的周期最短;关于反应谱折减系数,中国规范直接给出折减系数,欧洲标准采用性能系数q进行折减,美国则采用反应修正系数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抗震设防 场地类别 抗震验算 地震动参数
下载PDF
中美建筑抗震设计方法的对比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卉 王玉东 《唐山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42-43,55,共3页
通过对中美两国有代表性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分析比较,指出中国与美国抗震设计方法的差异,有助于了解中国抗震设计的现状。
关键词 抗震设计规范 抗震理论 设计方法
下载PDF
中日美多层屈曲约束支撑钢框架动力抗震性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付曌宇 黄美玲 包恩和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7-102,115,共7页
根据中日美抗震设计规范建立典型多层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研究模型,通过结构形式、屈曲约束支撑的水平力分担率β和屈曲约束支撑框架首层剪重比CB为模型主要研究参数;并且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层反应值与屈曲约束支撑需求性能,进而比较中国... 根据中日美抗震设计规范建立典型多层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研究模型,通过结构形式、屈曲约束支撑的水平力分担率β和屈曲约束支撑框架首层剪重比CB为模型主要研究参数;并且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层反应值与屈曲约束支撑需求性能,进而比较中国、日本及美国钢框架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结果如下:(1)各模型各层层间位移角反应值R,多遇地震时R<0.75%、设防烈度地震时R<1.0%以及罕遇地震时R<1.5%,屈曲约束支撑钢框架结构具有很强的减震性能。(2)最大层剪力反应值分布形式,多遇地震时跟中日美规范静力推倒分析设计层剪力分布形式比较无明显差异。设防烈度地震、罕遇地震时,β=30%的CJ模型,日本规范Ai分布形式各层剪力计算值,能够较准确的评价强震作用下层剪力分布形式;中国和美国规范计算的各层剪力值分布形式接近强震作用下层剪力分布形式。Β=80%的US模型,最大层剪力地震反应值分布形式跟中日美规范计算的各层剪力值分布形式比较,4层以下无明显差异;4层以上地震反应值远大于静力计算层剪力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结构形式 屈曲约束支撑水平力分担率β 抗震设计规范 弹塑性时程分析
下载PDF
探究新老抗震规范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影响——以新疆奎屯地区为例
18
作者 丁婵 刘晓娟 +1 位作者 刘思远 吾拉木喀迪尔.麦麦提敏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4年第3期45-48,共4页
以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代表的新一批建筑类设计规范自2010年起逐步开始实施。新规范的修订对当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带来诸多影响。其中《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有地震作用计算方面的变化、构件内力调整方面的变化、抗震... 以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代表的新一批建筑类设计规范自2010年起逐步开始实施。新规范的修订对当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带来诸多影响。其中《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有地震作用计算方面的变化、构件内力调整方面的变化、抗震构造措施方面的变化等,本文将从规范条文入手,以新疆奎屯地区为例,详细分析这些变化对该地区框架混凝土结构设计带来的实际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地震作用 内力调整 抗震构造措施
下载PDF
地震参数对风力发电机塔筒地震荷载影响研究
19
作者 伍伟 邹亮 +3 位作者 陈鹏 付瑜 谭笑佚 唐世贵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265-268,291,共5页
文章以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研究塔筒地震荷载影响因素的动力学问题。基于国内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验证了适应风电机组特性的振型分解法的有效性,并基于此方法对某2.5 MW风电机组开展了风场地震烈度、场址类别、地震分组等因素对风... 文章以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研究塔筒地震荷载影响因素的动力学问题。基于国内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验证了适应风电机组特性的振型分解法的有效性,并基于此方法对某2.5 MW风电机组开展了风场地震烈度、场址类别、地震分组等因素对风力发电机组塔筒地震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塔筒最大弯矩与塔筒高度呈线性相关,并随塔筒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塔筒地震荷载受地震烈度影响最大,场址类别次之,地震分组最小。地震烈度每提高一级,塔筒最大合弯矩增大约1倍。场址类别从I0类到Ⅳ类变化时,塔筒地震荷载依次增大。相比地震烈度和场址类别,地震分组对塔筒地震荷载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力发电机 塔筒 地震 振型分解法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原文传递
基于2010抗规采用PKPM计算某地下车库
20
作者 刘政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680-682,共3页
在计算某框架结构地下车库时,新抗震规范GB50010—2010已经执行,但当时所采用的结构计算软件PKPM暂未更新,此时,需要依据新规范对现行软件进行判断验算,并对软件参数做出适当调整,使其满足新抗规要求。
关键词 抗震规范 PKPM08 抗震等级 体积配箍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