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蚕天然有色茧品种间色素差异及烘茧对茧层色素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席建 梁海丽 +3 位作者 司马杨虎 牛艳山 甘丽萍 徐世清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19,共5页
测定了不同茧色蚕品种的血液、丝腺、内外茧层中色素含量及成分的差异,调查了烘茧处理对茧层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茧品种几乎不含类胡萝卜素,而其血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与丝腺和茧层的不同;黄红茧系品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高出类... 测定了不同茧色蚕品种的血液、丝腺、内外茧层中色素含量及成分的差异,调查了烘茧处理对茧层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茧品种几乎不含类胡萝卜素,而其血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与丝腺和茧层的不同;黄红茧系品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高出类胡萝卜素10倍以上,其成分有异于绿色茧,另外茧层中类胡萝卜素的成分有异于血液和(或)丝腺。烘茧处理对绿茧、黄茧及红茧的色素含量和成分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天然有色茧 色素 烘茧
下载PDF
蚕茧干燥温度对茧丝品质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朱良均 黄国瑞 +2 位作者 姚菊明 闵思佳 李幼禄 《蚕桑通报》 1997年第1期29-31,共3页
通过6种类型的蚕茧干燥温度对蛹体适干率、茧丝品质等的影响的综合调查,认为二冲变温干燥的蛹体适干率、茧丝品质优于恒温干燥,而以头冲温度适中(110℃),二冲变温(100℃→90℃)时的蛹体适干率和茧丝品质略优于其他类型。
关键词 蚕茧 干燥 温度 茧丝品质
下载PDF
热风循环自动烘茧机与江苏83型灶的应用比较
3
作者 徐浩东 鲁斌 +2 位作者 卢鸿 周咏梅 顾光银 《蚕桑通报》 2023年第3期47-50,共4页
鲜茧烘干可有效防止蚕蛹、寄生蚕体的蝇蛆羽化和蛹体腐烂、茧层霉变等现象,有利于保全茧质。本文比较了热风循环自动烘茧机与江苏83型灶的烘茧效果,结果显示,热风循环自动烘茧机的优势明显,有利于提高蚕茧解舒率和净度等指标。
关键词 蚕茧 烘茧 热风循环自动烘茧机 江苏83型灶
下载PDF
过热蒸汽烘茧对茧丝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博雅琴 金先德 《浙江丝绸工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19-24,共6页
本文研究了用过热蒸汽烘茧对茧丝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的烘茧工艺相比,它是一种既节能又能改善茧质提高生丝品质的新工艺。
关键词 烘茧 过热蒸汽 解舒率 茧丝 品质
下载PDF
蚕茧干燥中的杀蛹与预热阶段配温探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陈锦祥 陈时若 陈建勇 《浙江丝绸工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10-14,共5页
本文测定了常规热空气于燥蚕茧时,蚕蛹死亡时间及此时蛹体内的感温。并着重讨论了杀蛹前后鲜茧及鲜裸蛹干燥速度的变化情况。据此认为,蚕茧干燥预热阶段尽快升温,不仅有利于提高工效,而且也有利于改善茧质。
关键词 预热阶段 杀蛹 蚕茧 干燥 配温
下载PDF
家蚕茧干燥配温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邹凤竹 郭玉华 +3 位作者 路海 张惠淄 任兆顺 王承旭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3期341-344,共4页
蚕茧干燥配温工艺,是根据蚕茧干燥规律,遵循前高后低的原则,而关键在于恰当地把握各温度段的持续时间。研究认为:目前条件下,直干工艺总历时在4.5~5.0h为宜,其中各温度段的持续时间比应为:预热升温段占19.3%,10... 蚕茧干燥配温工艺,是根据蚕茧干燥规律,遵循前高后低的原则,而关键在于恰当地把握各温度段的持续时间。研究认为:目前条件下,直干工艺总历时在4.5~5.0h为宜,其中各温度段的持续时间比应为:预热升温段占19.3%,105℃段占22.5%,100℃及每5℃降差后的各段,分别为:13.5%、13.1%、9.8%、10.7%、7.0%和4.1%;二次干配温应按烘次分设,其中头烘总需2.5h左右,又:预热升温段占31.3%,105℃段占36.7%,100℃段占22%,95℃作机动,以半干茧出灶烘率适宜为度,二烘共用3.0~3.5h,预热升温段占25%,90℃段占24.4%,85℃及以下各段分别为12.2%、13.9%、13.9%、6.7%和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茧 干燥 配温工艺 直干 二次干
下载PDF
雄蚕茧不同烘茧方法的试验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肖舟 陈小龙 《蚕桑通报》 1999年第3期26-27,共2页
对于雄蚕茧,常规的烘茧工艺可以达到烘茧的要求。影响解舒率的最主要因子。
关键词 雄蚕茧 烘茧 解舒率
下载PDF
经不同条件干燥后的茧层丝胶物理化学性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明忠 《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 1998年第5期4-8,共5页
研究了经不同温湿度条件干燥后茧质差异的茧层丝胶结构原因,结果说明,经不同条件干燥后蚕茧的解舒率之所以不同,其内在结构原因是丝胶分子构象中无规卷曲向β-折叠结构转化的程度不同,以及丝胶聚集态结晶度提高的程度不同,从而造... 研究了经不同温湿度条件干燥后茧质差异的茧层丝胶结构原因,结果说明,经不同条件干燥后蚕茧的解舒率之所以不同,其内在结构原因是丝胶分子构象中无规卷曲向β-折叠结构转化的程度不同,以及丝胶聚集态结晶度提高的程度不同,从而造成了宏观上茧层丝胶膨润溶解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茧 干燥 茧层丝胶 聚集态结构 丝胶 性质
下载PDF
间歇式与连续式功率控制方式在微波烘茧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吴海涛 梁列峰 +1 位作者 何培祥 吴大洋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6-27,共2页
在对微波干燥试验装置中的功率控制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种功率控制方式进行了试验。结果发现,采用连续式的功率控制方式对于微波烘茧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微波烘茧 功率控制 间歇控制 连续控制
下载PDF
超细纤度蚕茧的烘干、煮茧、缫丝工艺试验
10
作者 钱文春 余荣峰 +4 位作者 杨永健 严海建 邵国昌 楼黎静 时连根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1-955,共5页
为了生产高品质的超细纤度生丝,对单丝纤度约1.1 dtex的超细纤度家蚕原料茧的烘干、煮茧、缫丝工艺进行试验优化。依据缫丝成绩,选择烘茧的主要工艺技术条件为:头冲90℃烘90 min,出灶陇堆回性12 h;二冲从90℃匀速降温到75℃,烘120 min... 为了生产高品质的超细纤度生丝,对单丝纤度约1.1 dtex的超细纤度家蚕原料茧的烘干、煮茧、缫丝工艺进行试验优化。依据缫丝成绩,选择烘茧的主要工艺技术条件为:头冲90℃烘90 min,出灶陇堆回性12 h;二冲从90℃匀速降温到75℃,烘120 min至适干。煮茧的主要工艺技术条件为:高温渗透段温度95℃,低温渗透段温度55℃,蒸煮段温度95℃,调整段温度80~90℃,出口保护段温度50℃;煮茧时间7 min。缫丝的主要工艺技术条件为:调换磁眼孔径60~70μm的集绪器,丝鞘长度约14 cm;索绪温度90℃±3℃;缫丝汤温36℃±3℃,流量700 mL/min±100 mL/min;缫丝车速80~100 r/min;人工定粒添绪。研究结果显示:在偏低温度条件下较长时间烘茧以及在低温条件下短时间煮茧,有利于提高蚕茧的解舒率及茧丝的清洁和洁净;以较低的缫丝车速及高温索绪和偏高温度的缫丝汤缫丝,有利于提高蚕茧的解舒率;将缫丝机自动感知定纤添绪改为人工定粒添绪,调换小孔径磁眼集绪器并定稍长的丝鞘,有利于提高生丝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茧 超细纤度茧丝 烘干 煮茧 缫丝 工艺技术
下载PDF
蚕茧干燥时热空气温湿度与茧质的关系
11
作者 李明忠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16-18,共3页
探讨了蚕茧干燥过程中头冲及二冲温湿度对茧质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指出,头冲采用较低的温度对茧的解舒有利;二冲采用较高的温度对茧的出丝率及洁净成绩有利;蚕茧干燥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或湿度逐渐提高对茧质的提高没有显著效果。最... 探讨了蚕茧干燥过程中头冲及二冲温湿度对茧质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指出,头冲采用较低的温度对茧的解舒有利;二冲采用较高的温度对茧的出丝率及洁净成绩有利;蚕茧干燥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或湿度逐渐提高对茧质的提高没有显著效果。最后分别提出了春茧和夏茧的最佳干燥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茧 干燥 温湿度 茧质 工艺参数
下载PDF
不同烘茧工艺条件下蚕茧性能的检测及其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费万春 李玉英 +1 位作者 乔正波 于靖 《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9-14,共6页
本文在三种不同烘茧工艺条件,相同煮茧条件下,对三种蚕茧的动态粘弹性和解舒张力进行了检测和探讨.这对于完善烘茧理论,评定烘茧工艺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烘茧 蚕茧性能 检测 动态粘弹性
下载PDF
天蚕茧烘茧方法初探
13
作者 杨彦波 王建业 赵桂珍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4-15,共2页
天蚕茧烘茧技术必须以茧丝能保持原来的天然宝石绿色,来确定合理烘率。本文在大批量缫丝试验基础上研究出合理的烘茧工艺。
关键词 野蚕茧 蚕茧 干燥
下载PDF
新型循环式热风烘茧机内温湿度的研究
14
作者 祁宁 陈庆官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34,共3页
采用新型传感器研制了烘茧温湿度连续测量系统,对一种新型循环式热风烘茧机内部温湿度进行测量,从温湿度两个方面对实测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这种烘茧机结构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经过再次温度测量后,发现效果显著。
关键词 烘茧 循环式热风烘茧机 温湿度连续测量系统 传感器
下载PDF
精品原料茧烘茧工艺技术的研究
15
作者 朱良均 徐向宏 +3 位作者 杨明英 章朝凯 帅亚俊 柯红成 《蚕桑通报》 2020年第2期27-30,共4页
对烘茧灶(五通灶等)和烘茧机(川西牌、四川创艺牌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进行了烘茧效率比较试验,提出了优化烘茧工艺,提高烘茧质量和效率,以期保障精品原料茧的质量。
关键词 精品原料茧 烘茧 效能 工艺技术
下载PDF
烘茧最佳温度的测查报告 被引量:1
16
作者 China National Silk Import & Exporr Corp. Nationwide Cocoon Purchase and Drying Technology Experts’ Team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18-21,共4页
在对当前烘茧工艺进行全面测查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烘茧温度对干燥质量及干燥效率的关系,以寻求蚕茧干燥的预热阶段、恒速干燥阶段、减速干燥第一阶段及减速干燥第二阶段等各阶段既保全和补正茧质,又提高烘力节约费用的最佳温度。
关键词 蚕茧 干燥 温度 测查 工艺参数 最佳温度
下载PDF
纺织加工条件对天然绿色蚕丝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婷 马明波 +1 位作者 李娜 周文龙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7-33,共7页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天然绿色蚕丝的抗氧化活性,文章采用2,2-联苯基-1-苦基肼基(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对天然绿色蚕丝的抗氧化性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常规的烘茧、汽蒸、固色及紫外照射处...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天然绿色蚕丝的抗氧化活性,文章采用2,2-联苯基-1-苦基肼基(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对天然绿色蚕丝的抗氧化性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常规的烘茧、汽蒸、固色及紫外照射处理绿色蚕丝后,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估。试验结果显示,烘茧和汽蒸处理后,天然绿色茧丝色素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有一部分发生分解,使绿茧丝的抗氧化活性分别降低约36.5%和35.9%,但仍远优于白色蚕丝;固色处理时,由于长时间的浸渍而导致色素的流失,使其抗氧化性急剧下降,但仍优于白色蚕丝;而天然绿色蚕丝有较好的抗紫外照射能力,照射280 h后其色差变化不明显,抗氧化活性仅下降1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绿色蚕丝 抗氧化性 烘茧 汽蒸 固色 紫外照射
下载PDF
蚕茧的结合水浅析
18
作者 陈锦祥 陈时若 《浙江丝绸工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6-10,共5页
本文通过确定热谱图、换热系数图及干燥速度曲线上的拐点,探讨了蚕茧结合水的情况。经研究表明,鲜蛹中绝大多数为机械结合水;茧层和蛹体的单分子层的吸附水分别为5.8%和13%。
关键词 蚕茧 干燥 干燥速度曲线 结合水
下载PDF
烘茧温湿度连续动态测量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19
作者 李富超 陈庆官 +2 位作者 孟凯 张鑫 魏为柱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23,31,共4页
针对现行烘茧工艺中温度的定点测量及没有湿度测量的问题,自行研制出了烘茧温湿度连续动态测量系统。利用该系统对CL-100型循环式热风烘茧机内部温湿度进行了实际测量,并分析了烘茧机内温湿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系统完全适合于烘... 针对现行烘茧工艺中温度的定点测量及没有湿度测量的问题,自行研制出了烘茧温湿度连续动态测量系统。利用该系统对CL-100型循环式热风烘茧机内部温湿度进行了实际测量,并分析了烘茧机内温湿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系统完全适合于烘茧机内的温湿度测量,系统的应用将有助于烘茧人员制订合适的烘茧工艺,提高烘茧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烘茧 温湿度 动态测量
下载PDF
蚕茧干燥中的换热、扩散系数初探
20
作者 陈锦祥 陈时若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7-18,共2页
本文导出了蚕茧干燥中有关换热系数和扩散系数的方程式,并据实验结果探讨了其特征,换热系数和扩散系数均随干燥温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在与蚕茧含水率等关系上,两者有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 蚕茧 干燥 换热系数 扩散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