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三角洲海岸强侵蚀机理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66
1
作者 陈沈良 张国安 谷国传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6,13,共7页
黄河三角洲从挑河湾到孤东临海堤北端是黄河刁口河和神仙沟行水期间发育形成的年轻海岸,为强蚀型岸段。经初步计算,1976~1988年,每公里年均泥沙侵蚀率为320万t,现已建有桩西海堤和孤东海堤进行防护,但侵蚀仍在继续。本文分析了侵蚀的... 黄河三角洲从挑河湾到孤东临海堤北端是黄河刁口河和神仙沟行水期间发育形成的年轻海岸,为强蚀型岸段。经初步计算,1976~1988年,每公里年均泥沙侵蚀率为320万t,现已建有桩西海堤和孤东海堤进行防护,但侵蚀仍在继续。本文分析了侵蚀的主要原因:一是流路停行初期,波状岸滩地形在涨落潮流往复作用下侵蚀;二是波浪能对底沙起作用的水深区位于强潮流区,波、流结合加剧了侵蚀作用。为此,单一的海岸防护工程,不能消除该岸段的泥沙流失,应同时通过调沙措施使其达到动态稳定。建议采用"二级分汊、多汊并存、人工控制、按需排放"的治理对策,避免海岸侵蚀,同时消除陆域洪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海岸侵蚀 海洋动力 调沙措施 治理对策
下载PDF
近岸海域底质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初步研究 被引量:56
2
作者 甘居利 贾晓平 +6 位作者 林钦 李纯厚 王增焕 周国君 王小平 蔡文贵 吕晓瑜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33-538,共6页
根据金属元素在地壳、海水、近海沉积物和海洋生物体内的丰度,吸收金属毒性实验研究成果,也考虑了沉积物内金属赋存形态对生物体吸收金属的影响,以及海洋生态系统对金属毒性的敏感程度,初步建立了近岸渔业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风... 根据金属元素在地壳、海水、近海沉积物和海洋生物体内的丰度,吸收金属毒性实验研究成果,也考虑了沉积物内金属赋存形态对生物体吸收金属的影响,以及海洋生态系统对金属毒性的敏感程度,初步建立了近岸渔业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该体系对南海东北部红海湾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性作试评价,所得结论同其它研究结果互为补充和借鉴,并能为南海区半封闭型海湾规模化养殖的环境容量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近岸沉积物 生态风险评价 海洋渔业
下载PDF
海岸工程泥沙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31
3
作者 刘家驹 喻国华 《水利水运科学研究》 CSCD 1995年第3期221-233,共13页
对淤泥质海岸航道、港池回淤计算及其拓宽应用进行了探讨。对淤泥质海岸促淤工程、促淤效果的计算和应用,以及沙质海岸突堤工程中的泥沙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均取得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海岸工程 泥沙
下载PDF
遥感在近岸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4
作者 汪小钦 陈崇成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2-76,共5页
简要介绍了遥感在近岸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重点介绍了悬浮物质、叶绿素等水环境要素遥感监测及国内外进展 。
关键词 近岸海洋环境 遥感 环境监测 悬浮物质 叶绿素
下载PDF
海岸盐沼泥沙过程现场实验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时钟 杨世伦 缪莘 《泥沙研究》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8-35,共8页
在长江口南汇东滩进行了现场水文泥沙观测取样,以探讨海岸盐沼植物的存在对潮间带细颗粒泥沙运动的影响。分别对光滩、海三棱草和互花米草亚环境近底层流速、瞬时水位和悬沙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盐沼及相邻光滩近底流速通常小... 在长江口南汇东滩进行了现场水文泥沙观测取样,以探讨海岸盐沼植物的存在对潮间带细颗粒泥沙运动的影响。分别对光滩、海三棱草和互花米草亚环境近底层流速、瞬时水位和悬沙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盐沼及相邻光滩近底流速通常小于50cm/s;盐沼内,植被的摩擦使近底流速减少16%~71%;波浪传入盐沼后能量迅速降低;盐沼中悬沙浓度较相邻光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 海岸 悬沙浓度 流速 波浪 观测 泥沙运动 水文泥沙 水位 长江口
下载PDF
近百年来珠江口淇澳岛滨海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累积及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33
6
作者 王爱军 叶翔 +1 位作者 李团结 黄财宾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06-1314,共9页
河口地区细颗粒沉积物在输运和沉积过程中记录了人类活动的信息.对珠江口淇澳岛滨海湿地柱状沉积物进行粒度和测年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沉积物以黏土质粉砂为主,沉积物黏土和粉砂含量及平均粒径均表现为由底向表逐渐增大的趋势,59 cm以... 河口地区细颗粒沉积物在输运和沉积过程中记录了人类活动的信息.对珠江口淇澳岛滨海湿地柱状沉积物进行粒度和测年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沉积物以黏土质粉砂为主,沉积物黏土和粉砂含量及平均粒径均表现为由底向表逐渐增大的趋势,59 cm以上的沉积速率为4.15 cm.a-1,59 cm以下的沉积速率为0.97 cm.a-1.沉积物重金属测试结果表明,1966年以前各类重金属含量缓慢上升,为轻微的潜在生态危害强度;1966~1992年之间由于珠江口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迅速增加;各类重金属污染危害程度排序为:Cd>Ni>Pb>Cu>Cr>Zn.Cd的潜在生态危害最为严重,其危害程度在1966年以前为轻微生态危害,在1966~1984年之间快速上升为中等生态危害,到1992年以后又上升为强生态危害,2001年以后又下降为中等生态危害.其余5个重金属元素的危害程度均属轻微生态危害.整个剖面的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属轻微生态危害.淇澳岛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生态危害较好地反映了珠江口周边地区及流域内人类活动对滨海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影响过程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危害 珠江口淇澳岛
原文传递
泉州湾海岸湿地沉积物C、N的空间变化 被引量:25
7
作者 王爱军 陈坚 +1 位作者 李东义 卓志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361-2368,共8页
在泉州湾不同类型海岸湿地采集了6根短柱状样,利用激光粒度仪分析了沉积物的粒度并计算了中值粒径,利用元素分析仪分析了沉积物中的总有机碳(TOC)、总无机碳(TIC)和总氮(TN)含量.结果显示,泉州湾海岸湿地的沉积物以粉砂和粘土质... 在泉州湾不同类型海岸湿地采集了6根短柱状样,利用激光粒度仪分析了沉积物的粒度并计算了中值粒径,利用元素分析仪分析了沉积物中的总有机碳(TOC)、总无机碳(TIC)和总氮(TN)含量.结果显示,泉州湾海岸湿地的沉积物以粉砂和粘土质粉砂为主,中值粒径介于9.2~18.5 μm之间;水头光滩湿地沉积物TIC含量约为0.137%,高于附近互花米草湿地的含量(0.014%~0.038%),TIC主要集中在粗颗粒部分.沉积物TOC、TN含量分别介于0.939%~2.057%和0.163%~0.260%之间,互花米草对C、N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红树林对C、N的富集能力很弱;周边的排污活动使水头地区的TOC含量明显高于洛阳江河口地区.沉积物TOC、TN含量与中值粒径之间的相关性很弱,TOC与TN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互花米草湿地TN含量与C/N、互花米草湿地和光滩湿地的TOC与C/N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这些初步说明泉州湾海岸湿地沉积物的TOC主要来源于周边污染物的排放及植被自身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湿地 沉积物 总有机碳(TOC) 总无机碳(TIC) 总氮(TN) 泉州湾
下载PDF
图解法和矩值法估计海岸带沉积物粒度参数的差异 被引量:22
8
作者 徐兴永 易亮 +2 位作者 于洪军 李乃胜 石学法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0-86,共7页
粒度参数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图解法和矩值法两种,为了比较不同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利用新近在莱州湾南岸获取的LZ908孔岩心,在粒度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从参数计算过程、沉积物粒度分布形态(多... 粒度参数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图解法和矩值法两种,为了比较不同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利用新近在莱州湾南岸获取的LZ908孔岩心,在粒度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从参数计算过程、沉积物粒度分布形态(多峰态粒度特征)等方面讨论了两种参数估计方法对计算结果的可能影响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平均粒径、标准偏差相互替代的程度高,而偏度、峰度相互替代的程度低,或者不可替代;两者的差异是由各自本身的计算过程引起的,是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的一种反映,并且与沉积水动力条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参数 图解法 矩值法 海岸带 莱州湾
下载PDF
青岛近岸表层海水和潮滩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9
作者 尹诗琪 贾芳丽 +1 位作者 刘筱因 李锋民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10-1418,共9页
微塑料(<5 mm)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兴污染物.目前微塑料在山东近岸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尚不明确.本文选取青岛市红岛水产养殖区海域、李村河口附近海域、团岛污水处理厂海域、麦岛沙滩附近海域的表层海水和潮滩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 微塑料(<5 mm)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兴污染物.目前微塑料在山东近岸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尚不明确.本文选取青岛市红岛水产养殖区海域、李村河口附近海域、团岛污水处理厂海域、麦岛沙滩附近海域的表层海水和潮滩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采样、密度浮选分离、显微镜观察、傅里叶红外测定等方法,揭示青岛近岸表层海水和潮滩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个区域表层海水中微塑料丰度从小到大为麦岛(1439个·m^(-3))<李村河口(7209个·m^(-3))<团岛(12785个·m^(-3))<红岛(16869个·m^(-3)),潮滩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从小到大为麦岛(1517个·m^(-2))<团岛(1794个·m^(-2))<红岛(2244个·m^(-2))<李村河口(2789个·m^(-2)).分析表明,青岛近岸小粒径微塑料(<1 mm)的含量最多;白色是青岛近岸微塑料的主要颜色;纤维在海水和潮滩沉积物中的含量最高,分别占海水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62.76%和59.92%;表层海水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塑料的比例最大,主要来自于海洋渔业和海洋运输业,潮滩沉积物中聚丙烯的比例最大,主要来自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不同采样区域的主要人类活动的种类和强度不同,影响了微塑料的丰度和种类;不同环境介质(海水、潮滩沉积物)的自然条件不同(紫外线照射时间和强度、风化作用等),影响了微塑料的颜色、粒径、形状和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分布特征 近岸环境 沉积物 人类活动
原文传递
中国近岸海区沿岸流和海岸流对沉积物的搬运 被引量:16
10
作者 薛春汀 张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共7页
中国近岸海区存在两种海流:沿岸流和海岸流。前者是波浪产生的,主要搬运破波带以内的沉积物。后者是中国边缘海环流系统的一部分,位于破波带外,主要搬运粉砂和黏土细粒沉积物。在一些中文文献中两者都称作"沿岸流"。这容易形... 中国近岸海区存在两种海流:沿岸流和海岸流。前者是波浪产生的,主要搬运破波带以内的沉积物。后者是中国边缘海环流系统的一部分,位于破波带外,主要搬运粉砂和黏土细粒沉积物。在一些中文文献中两者都称作"沿岸流"。这容易形成概念上的混乱和分析问题上的错误。为了避免混淆,属于边缘海环流系统一部分的"沿岸流"应该称作海岸流,对于具体的"沿岸流"如"渤莱沿岸流"可以直接称呼为渤莱海流。两种海流的方向可以相同、相反或者呈一定角度。山东北部海岸沉积物的空间分布明显地受波浪、近岸环流系统(沿岸流、裂流)及海岸流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 沿岸流 海岸流 沉积物搬运 中国近岸海区
下载PDF
海滩平衡剖面形态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志强 陈子燊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2-89,共8页
海滩剖面形态是近岸过程与海岸工程环境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 Bruun-Dean 剖面模式的基础上,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新的海滩剖面形态模式。作者对近年来提出的各种平衡剖面模式进行了总结,认为... 海滩剖面形态是近岸过程与海岸工程环境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 Bruun-Dean 剖面模式的基础上,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新的海滩剖面形态模式。作者对近年来提出的各种平衡剖面模式进行了总结,认为加强泥沙动力学研究是解决理论模式与实际剖面形态偏离的关键。最后作者指出了研究我国岬湾间海滩剖面具有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滩 平衡剖面 剖面形态 海岸环境 泥沙动力学
下载PDF
秦皇岛近海养殖对潮间带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佳霖 汪光义 秦松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20-926,共7页
潮间带微生物群落在驱动海岸带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近海养殖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但其对潮间带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还缺乏研究。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潮间带微生物群落在驱动海岸带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近海养殖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但其对潮间带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还缺乏研究。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秦皇岛养殖区与旅游区潮间带沉积物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分析养殖区微生物的16S rRNA基因文库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养殖区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旅游区形成较大的差异,DGGE图谱中养殖区的特有条带主要集中于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还分布于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影响潮间带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温度、盐度、pH和NO3-浓度,影响率达55.2%。对差异最大的洋河大桥南养殖区(Q1站)的微生物样品建立克隆文库分析群落结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群,占总群落的60%,其中γ-变形菌纲是主要存在的微生物纲,其余菌群包括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的微生物。养殖区海岸带微生物群落中出现了与环境污染和赤潮密切相关的菌群,如拟杆菌门、肠杆菌属(Enterobacteriaceae)和α-变形细菌红细菌目(Roseovarius)的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养殖 潮间带沉积物 微生物群落结构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16S rRNA基因文库
下载PDF
琼州海峡南岸海岸动力地貌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沈良 《热带海洋》 CSCD 1998年第3期34-42,共9页
岬湾相间的琼州海峡南岸在海岸动力条件作用下,岸滩发生侵蚀或堆积,特别是南岸中部的南渡江三角洲沿岸岸滩演变剧烈。该文从海岸动力地貌的角度,对琼州海峡南岸的海岸动力特征、泥沙运动以及岸滩演变进行分析。根据海峡南部三维潮流... 岬湾相间的琼州海峡南岸在海岸动力条件作用下,岸滩发生侵蚀或堆积,特别是南岸中部的南渡江三角洲沿岸岸滩演变剧烈。该文从海岸动力地貌的角度,对琼州海峡南岸的海岸动力特征、泥沙运动以及岸滩演变进行分析。根据海峡南部三维潮流场数值模拟结果,结合经验公式初步分析潮流引起的泥沙运移速率和方向,得到岸外水域总的泥沙运移趋势为从西向东。根据波浪动力计算分析沿岸泥沙运移,探讨沙质岸滩的动态与地貌演变之间的关系,得出海峡南岸海岸地貌演变与盛行的NE和NNE向风浪有密切关系,岸滩的演变过程主要受制于这两个方向的风浪及其引起的泥沙沿岸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运移 岸滩演变 动力地貌 海岸地貌 琼州海峡
下载PDF
生物作用对海岸带泥沙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龚政 陈欣迪 +4 位作者 周曾 葛冉 陈雪 余锡平 张长宽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3-62,共10页
海岸带泥沙运动输移及海岸地貌演变规律是海岸带海陆相互作用研究中重要的科学问题.海岸带地区丰富而活跃的生物因子与泥沙颗粒相互影响,赋予了泥沙颗粒“生物特性”,深化了对传统海岸泥沙运动力学的认知,相关研究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海岸带泥沙运动输移及海岸地貌演变规律是海岸带海陆相互作用研究中重要的科学问题.海岸带地区丰富而活跃的生物因子与泥沙颗粒相互影响,赋予了泥沙颗粒“生物特性”,深化了对传统海岸泥沙运动力学的认知,相关研究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针对海岸带泥沙运动中的生物作用,结合国内外文献,综述了植物、底栖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因子在海岸带地区的分布特征、对海岸泥沙运动的贡献及其作用方式.目前,生物作用对海岸泥沙运动影响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大多为宏观层面的定性成果,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海岸泥沙与生物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泥沙运动及地貌演变预测模型的建立应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泥沙的生物稳定性 海岸植被 底栖动物 潮滩微生物
原文传递
青岛市典型海岸带表层沉积物中邻苯二甲酸酯的组成、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道来 刘娜 +5 位作者 朱志刚 路晶芳 林学辉 张媛媛 侯国华 印萍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2-657,共6页
在青岛市典型海岸带区域采集2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对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优先控制的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化合物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分布特征、污染水平进行研究,同时展开了生态风险评价。青岛周边典型海岸带表层沉积物中6种PAEs中仅... 在青岛市典型海岸带区域采集2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对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优先控制的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化合物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分布特征、污染水平进行研究,同时展开了生态风险评价。青岛周边典型海岸带表层沉积物中6种PAEs中仅测定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3种,3种PAEs总量为17.10×10-9~3446.49×10-9,各检出物质含量范围由高到低依次为:DEHP(ND^3209.83×10-9),DBP(ND^2744.35×10-9),DMP(1.70×10-9~95.45×10-9)。其中个别海岸带样品中PAEs污染较严重,但与国内外海洋沉积物中PAEs含量水平相比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生态风险评价显示,除少数站点外,青岛市典型海岸带表层沉积物中PAEs污染物对环境危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市 海岸带 沉积物 邻苯二甲酸酯 分布 生态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岸滩侵蚀的环境工程观念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我华 蔡袁强 吴昌灿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8-12,共5页
本文从环境工程的角度讨论了岸滩侵蚀问题中建立分析模型的基本框架。讨论了岸滩岩土介质在风浪潮作用下 ,根据不同的侵蚀准则所建立的岸滩沉积物在近海迁移和传输的模型。得出了岸滩的侵蚀、演变过程由三相组成的结论 ,第一相是与饱和... 本文从环境工程的角度讨论了岸滩侵蚀问题中建立分析模型的基本框架。讨论了岸滩岩土介质在风浪潮作用下 ,根据不同的侵蚀准则所建立的岸滩沉积物在近海迁移和传输的模型。得出了岸滩的侵蚀、演变过程由三相组成的结论 ,第一相是与饱和多孔介质经受动力载荷变形和损伤相联系的固态相 ;第二相是关于介质侵蚀和剥离的流 -固态混合相 ;第三相是流动和沉积物运输的流体相。从分析讨论还可以看出 ,岸滩侵蚀演化的模拟分析可在岸滩介质的动力固结、悬浮介质扩散漂移及海浪流体动力学理论相互交叉的基础上 ,针对海岸环境工程问题中的观念和现象来建模并完成。研究表明 ,在分析海滩侵蚀和海岸演化过程的机理时 ,采用海洋环境工程学中的相关方法可以得到更符合实际状况的结果。用损伤力学方法建摸研究岸滩介质的侵蚀和沙化过程 ,可以将海岸沉积物的迁移速率描述为海床面上的等效摩擦剪应力、损伤状态、侵蚀参数及介质的孔隙冲蚀率的函数。在岸滩侵蚀和演化机理研究中将海岸沉积物的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理论相结合的模型有一定的优越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海滩侵蚀 海岸演变 沉积物迁移 海浪 风暴潮 环境工程 环境海洋学
下载PDF
海南岛全新世海岸演化过程与沉积记录 被引量:10
17
作者 高抒 周亮 +7 位作者 李高聪 王丹丹 杨阳 戴晨 韩卓尘 王辉 屠佳雨 杨保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7,共17页
本文在总结海南岛海岸全新世环境演化及其沉积记录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基于海岸沉积的过程与产物关系,提出了新的科学问题和基础研究建议.全新世时期,海南岛海岸及邻近海域形成了多样化的沉积体系,如砂质海滩沉积、海湾潟湖泥质沉积、珊... 本文在总结海南岛海岸全新世环境演化及其沉积记录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基于海岸沉积的过程与产物关系,提出了新的科学问题和基础研究建议.全新世时期,海南岛海岸及邻近海域形成了多样化的沉积体系,如砂质海滩沉积、海湾潟湖泥质沉积、珊瑚礁生物沉积、红树林湿地沉积、火山灰沉积、陆架与陆坡沉积等.由于陆源沉积物供给相对较少、潮汐作用较弱,海南岛海岸在全新世高海面之后的较长时期内形成了海洋动力作用信号较弱的“混杂堆积”,只是到2000a B.P.之后才形成了在海洋作用主导和频繁台风事件的共同影响下的典型海岸和陆架沉积.通过分析多种现代过程,如全新世海面变化、河流入海通量变化、波浪与台风作用、海岸带涌升、潮汐汊道均衡态过程、海岸带人类活动等,可望以正演方式重现全新世沉积的形成、时空分布、规模及未来演化趋势.为有效提取海南岛全新世沉积体系蕴含的丰富信息,以便应用于气候、环境和生态系统变化研究,除获取沉积物粒度、地球化学、微体古生物、年代等指标或参数外,还应结合海洋沉积动力过程研究,获得沉积记录形成时的物质来源及输运、组分含量或总量特征值、台风事件强度-频率关系、地貌演化等相关过程和机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地貌 沉积物分布 全新世沉积层序 环境演化记录 海南岛
原文传递
碳酸盐含量对莱州湾南岸钻孔沉积物粒度测试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易亮 于洪军 +3 位作者 徐兴永 刘焱光 姚菁 赵娜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5-331,共7页
采用2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对莱州湾南岸钻孔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测量。通过比较沉积物粒度的粒级组成发现,未去除碳酸盐颗粒的测量结果,黏土粒级含量显著增加,粉砂粒级的变化主要受到黏土粒级含量增加的影响而降低,砂粒级未见明显的变化... 采用2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对莱州湾南岸钻孔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测量。通过比较沉积物粒度的粒级组成发现,未去除碳酸盐颗粒的测量结果,黏土粒级含量显著增加,粉砂粒级的变化主要受到黏土粒级含量增加的影响而降低,砂粒级未见明显的变化规律。应用2参数Weibull分布,对沉积物粒度分布进行拟合,发现测量样品的粒度分布以3峰态和4峰态为主,是否去除碳酸盐不改变粒度分布的基本形态,但对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影响明显。通过实验对比,我们认为,粒度测量的前处理过程中去除碳酸盐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海岸带 沉积物 粒度 前处理方法 Weibull函数
下载PDF
环渤海芦苇湿地磷的吸附容量及释放风险评估 被引量:10
19
作者 宋佳伟 徐刚 +1 位作者 张扬 吕迎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28-733,共6页
滨海湿地地处陆海交汇的关键带,是磷的"汇"、"源"和"转化器",在全球磷循环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对水体磷素的截留能力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以环渤海地区芦苇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批处理实验... 滨海湿地地处陆海交汇的关键带,是磷的"汇"、"源"和"转化器",在全球磷循环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对水体磷素的截留能力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以环渤海地区芦苇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批处理实验研究了湿地磷的吸附容量和释放风险.结果表明,湿地沉积物磷的最大吸附容量(Qmax)为693.7~2117.2 mg·kg^-1,平均值为1468.6 mg·kg^-1,Qmax的大小顺序为七里海湿地>北大港湿地>南大港湿地>辽河三角洲湿地>寿光滨海湿地>黄河三角洲湿地.环渤海湿地沉积物磷吸附主要受Ca、Mg和TOC含量的影响.环渤海湿地磷吸附饱和度(DPS)和释放风险指数(ERI)分别为0.28%~4.50%和0.53%~10.10%,结果表明除寿光滨海湿地磷释放风险为中度风险外,其它湿地磷释放风险较低.总之,环渤海地区芦苇湿地沉积物具有较强磷吸附能力,沉积物为水体磷的"汇",沉积物释磷风险较低.建议在环渤海污染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滨海湿地对磷的净化拦截作用,以降低陆源污染对近海水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湿地 表层沉积物 磷吸附容量 磷吸附饱和度 释放风险指数
原文传递
浙江沿海海域泥沙变化及其对滩涂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胡春宏 王延贵 +1 位作者 陈森美 何青 《浙江水利科技》 2012年第6期1-4,共4页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等方法深入探讨浙江沿海泥沙量变化及其对滩涂的影响。分析表明浙江沿海滩涂塑造的泥沙来源包括长江口来沙和浙江沿海主要河流输沙量等,长江口来沙是其主要沙源,近20 a来具有明显减少的趋势。长江口来沙、长...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等方法深入探讨浙江沿海泥沙量变化及其对滩涂的影响。分析表明浙江沿海滩涂塑造的泥沙来源包括长江口来沙和浙江沿海主要河流输沙量等,长江口来沙是其主要沙源,近20 a来具有明显减少的趋势。长江口来沙、长江口三角洲和浙东海域大量的沉积泥沙对维持浙江滩涂的塑造与可持续性具有重要作用。长江来沙量的持续减少,将会影响浙江沿海滩涂自然淤涨速率和人工塑造的规模,但将有30余年的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输沙量 沿海海域 泥沙来源 滩涂塑造 浙江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