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炭对环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胡予红 孙欣 +2 位作者 张文波 张斌川 孙庆刚 《中国能源》 2004年第1期32-35,共4页
本文论述了我国煤炭开采、加工、运输和利用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并对燃煤发电排污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初步粗略估算,将此经济损失计入燃煤发电成本,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成本进行了比较。另外,本文还就国家政策对煤炭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影... 本文论述了我国煤炭开采、加工、运输和利用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并对燃煤发电排污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初步粗略估算,将此经济损失计入燃煤发电成本,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成本进行了比较。另外,本文还就国家政策对煤炭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影响,以及未来2010年和2020年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的趋势做了预测,并对改进我国能源政策,加快洁净煤技术的应用,减少燃煤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煤炭利用 燃煤发电 环境污染 能源政策 洁净煤技术
下载PDF
煤炭资源逐级分质综合利用的转化路线思考 被引量:31
2
作者 尚建选 王立杰 +1 位作者 甘建平 时亚民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8-101,共4页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在煤炭资源分质综合利用的煤炭转化思路上,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对资源逐级分质利用既科学又先进的发展理念,并遵循这个理念确立了科学的煤炭资源效益最大化转化路线。详述了分质利用...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在煤炭资源分质综合利用的煤炭转化思路上,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对资源逐级分质利用既科学又先进的发展理念,并遵循这个理念确立了科学的煤炭资源效益最大化转化路线。详述了分质利用转化路线的内容、理论基础及工程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 煤炭利用 综合利用 煤炭转化 分质利用
下载PDF
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途径分析 被引量:32
3
作者 申宝宏 赵路正 《中国能源》 2010年第1期10-13,共4页
煤炭领域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领域,本文主要围绕发电、工业锅炉、煤化工三大用煤领域阐述煤炭提质加工技术、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工业锅炉洁净燃煤技术以及新型煤化工技术等低碳化途径的碳减排潜力和发展态势,为煤炭领域如何依托洁... 煤炭领域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领域,本文主要围绕发电、工业锅炉、煤化工三大用煤领域阐述煤炭提质加工技术、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工业锅炉洁净燃煤技术以及新型煤化工技术等低碳化途径的碳减排潜力和发展态势,为煤炭领域如何依托洁净煤技术实现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高碳能源低碳化 煤炭利用
下载PDF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方式发展方向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樊金璐 《中国能源》 2016年第9期20-22,44,共4页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我国能源消费革命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煤种和煤质着手梳理了我国煤炭资源的特点,结合煤炭利用方式分析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我国煤...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我国能源消费革命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煤种和煤质着手梳理了我国煤炭资源的特点,结合煤炭利用方式分析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向:广泛应用煤炭清洁高效燃烧技术,促进燃烧结构进一步优化;推进煤炭由单一燃料向原料和燃料并重转变;推动煤基多联产,推进煤炭、油气、新能源等行业跨界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利用 清洁 高效 发展方向
下载PDF
煤炭气化发展及应用中的热点问题探讨 被引量:21
5
作者 步学朋 忻仕河 +1 位作者 王鹏 戢绪国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7-41,共5页
简要介绍了中国煤炭气化发展及应用现状,针对不同气化技术的应用热点问题如气化技术选择、煤种对气化技术的影响及适应性、煤炭分级气化及配煤气化等进行了探讨,对多联产发展方向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 煤炭气化 煤化工 煤炭利用 热点问题
下载PDF
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国际竞争力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樊金璐 宋梅 《中国能源》 2018年第2期32-35,共4页
本文围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从煤炭加工、燃煤发电、煤炭深加工等方面总结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发展现状,从技术及其应用方面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技术发展水平,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总体处于... 本文围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从煤炭加工、燃煤发电、煤炭深加工等方面总结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发展现状,从技术及其应用方面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技术发展水平,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总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另外,本文还分析了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走出去"的现状,总结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在国内应用的潜力,提出应继续推广应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及其进一步"走出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利用 清洁高效 国际竞争力 “走出去”战略
下载PDF
能源转型背景下山西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路径与政策 被引量:9
7
作者 王云珠 刘晔 韩芸 《煤炭经济研究》 2017年第12期11-17,共7页
对全国重要煤电基地山西省来说,在能源结构短期内无法调整的现状下,推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是解决山西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核心。阐述了能源转型背景下山西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内涵、进展,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进入清洁能源时代山西煤... 对全国重要煤电基地山西省来说,在能源结构短期内无法调整的现状下,推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是解决山西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核心。阐述了能源转型背景下山西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内涵、进展,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进入清洁能源时代山西煤炭清洁发展的实现路径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利用 清洁高效 洁净煤技术 路径 山西煤炭
原文传递
关于煤炭高效洁净利用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鹏 《洁净煤技术》 CAS 1998年第1期5-7,共3页
阐述了煤高效、洁净利用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介绍了中国煤炭利用的概况,分析了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现状。提出了煤的分子结构、孔结构、煤中有害元素赋存与脱除、煤转化工艺及催化反应中基础研究及煤制高聚物单体和碳材料等6项... 阐述了煤高效、洁净利用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介绍了中国煤炭利用的概况,分析了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现状。提出了煤的分子结构、孔结构、煤中有害元素赋存与脱除、煤转化工艺及催化反应中基础研究及煤制高聚物单体和碳材料等6项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利用 高效 洁净 基础研究 洁净煤
下载PDF
煤基多联产系统(化工过程-动力装置)的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倪维斗 李政 江华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共4页
阐述了在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地区以及大西北地区采用煤基多联产系统的重要性和经济可行性 .文中引述了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对此类系统所进行的技术经济分析 ,这对我国推广多联产系统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
关键词 煤基多联产系统 化工过程 动力装置 煤炭利用 气化
下载PDF
煤炭开发利用产业碳足迹计算方法及减排措施综述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俊博 李鑫 +2 位作者 田继军 韦波 彭诗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63-274,共12页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控制煤炭开发利用产业碳排放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煤炭是我国的主要化石能源,煤炭开发和利用造成的人类生存环境污染不可忽视,降低碳排放是必然趋势。明确碳足迹及其分析计算方法是减排的先决...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控制煤炭开发利用产业碳排放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煤炭是我国的主要化石能源,煤炭开发和利用造成的人类生存环境污染不可忽视,降低碳排放是必然趋势。明确碳足迹及其分析计算方法是减排的先决条件。在对碳足迹计算方法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目前比较普及的碳足迹核算方法,详细归纳计算方法的优劣势与适用层面和在煤炭开发利用产业的适用性,并分别列举出现阶段我国煤炭开发和利用产业的减排措施。其结论如下:①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投入产出法更适用于国家、省市等宏观层面的碳排放计算;过程分析法与排放因子法适用于行业、单一生产过程等微观层面;质量平衡法同时适用于宏观、微观层面。②煤炭开发和利用产业碳排放主要分布于生产环节,生产工艺和燃料种类选择对碳排放量计算结果影响巨大;运输环节等间接排放方式占比虽小,但不能忽视;核算边界的确定缺乏统一标准,主观因素可导致结果存在差异。③基于我国现状,在大力发展洁净煤、CCUS等技术的同时,推动煤炭高效清洁燃烧利用和煤层气抽采利用等减排措施发展是我国煤炭开发利用产业达成低碳愿景的关键。④须正视当下煤炭开发利用产业减排措施的优势和不足,从产业结构等政策角度和生产工艺等技术角度找到相应的减排措施并进一步完善和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计算方法 煤炭利用产业 煤炭开采业 减排措施
下载PDF
煤炭生产开发布局西移对环境的影响及建议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春雨 《能源环境保护》 2018年第5期7-11,共5页
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煤炭开发将压缩东部、限制中部和东北、优化西部,煤炭生产开发布局西移。本文阐述了煤炭开采和利用对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地区的影响,并从煤炭无害化开采、煤炭装备、绿色开采、清洁高效利用、散煤治理等六方面提出了建... 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煤炭开发将压缩东部、限制中部和东北、优化西部,煤炭生产开发布局西移。本文阐述了煤炭开采和利用对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地区的影响,并从煤炭无害化开采、煤炭装备、绿色开采、清洁高效利用、散煤治理等六方面提出了建议,最大限度减轻煤炭生产开发布局西移对我国西部地区环境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煤炭利用 布局 西移 环境 影响 建议
下载PDF
喷吹煤Y在首钢高炉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冬青 马泽军 竺维春 《中国冶金》 CAS 2014年第3期48-51,共4页
通过对Y煤的基础性能研究,完成了其用于首钢高炉的可行性评价。与首钢现用A煤相比,Y煤的灰分接近、发热值高、理论置换比高、挥发分略低、硫分略高、可磨性指数相同一致、燃烧性略高。分析认为,Y煤使用后有利于降低燃料比。2009年9月在... 通过对Y煤的基础性能研究,完成了其用于首钢高炉的可行性评价。与首钢现用A煤相比,Y煤的灰分接近、发热值高、理论置换比高、挥发分略低、硫分略高、可磨性指数相同一致、燃烧性略高。分析认为,Y煤使用后有利于降低燃料比。2009年9月在首钢炼铁厂某高炉进行配喷Y煤的工业试验,Y煤最高配比为35%,试验期间高炉顺行状况良好,校正置换比由0.80升高至0.83,高炉煤粉利用率较高,达到99%以上,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工业试验 煤粉利用
原文传递
现代煤化工用煤技术条件标准体系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5
13
作者 金泽华 胡瑞生 +6 位作者 龚雪 胡佳楠 杜娟 刘树森 傅德慧 李应彤 李强 《煤化工》 CAS 2016年第1期19-22,62,共5页
介绍了我国现代煤化工用煤技术条件标准的基本情况,结合现代煤化工产业链及发展现状,对已实施的标准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的煤炭基础分类标准体系比较完善;已实施的煤化工用煤技术导则、煤直接液化和气化的用煤技术条件标准,内容... 介绍了我国现代煤化工用煤技术条件标准的基本情况,结合现代煤化工产业链及发展现状,对已实施的标准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的煤炭基础分类标准体系比较完善;已实施的煤化工用煤技术导则、煤直接液化和气化的用煤技术条件标准,内容不够全面,尚不能完全覆盖现代煤化工产业链的所有工艺,尤其对煤直接液化和煤气化下游产品的生产工艺标准存在较大的空白,需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煤化工 煤炭分类 煤炭利用 技术条件 标准体系 规范
下载PDF
基于成本竞争力比较的新疆煤炭利用方向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宁成浩 王明华 唐庚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7-31,67,共6页
成本竞争力是决定新疆煤基能源化工产品外送规模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影响新疆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煤基能源化工产品成本竞争力模型及判据,以煤炭、煤电、煤化工产品(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外运... 成本竞争力是决定新疆煤基能源化工产品外送规模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影响新疆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煤基能源化工产品成本竞争力模型及判据,以煤炭、煤电、煤化工产品(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外运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比较了新疆与能源"金三角"地区之间煤基能源化工产品的成本竞争优势。研究表明,新疆煤炭外运竞争优势很小,仅限于兰州以西市场;新疆煤化工产品较宁夏、甘肃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与内蒙古、陕西相比,无竞争优势;新疆煤电直流输送有较明显的竞争优势。综合来看,未来新疆煤炭利用应坚持煤电、煤化工"两翼齐飞"的战略发展方向,进一步扩大新疆煤炭清洁高效转化规模,而不宜扩大煤炭外运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煤炭利用 成本竞争力 能源“金三角”
下载PDF
煤炭利用洁净化度的构建与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吟颖 王淑娟 +2 位作者 冯武军 陈昌和 徐旭常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29-1833,共5页
通过对10种发电技术的单一指标和综合指标的洁净化度的研究,分析和预测了中国2030年和2050年煤炭利用过程中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给出了评价煤炭高效洁净化利用程度的洁净化度的概念并作出了相应的定量判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 通过对10种发电技术的单一指标和综合指标的洁净化度的研究,分析和预测了中国2030年和2050年煤炭利用过程中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给出了评价煤炭高效洁净化利用程度的洁净化度的概念并作出了相应的定量判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电技术采用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CCS)技术后,洁净化度比不采用CCS的大,其中多联产、超超临界发电的综合洁净化度较大;随着煤炭高效洁净化技术路线的实施和大规模利用,总体洁净化度提高,特别是2050年,在能源消费总量增加、煤炭总量略有增加的情况下,如果全国50%的燃煤发电机组采用CCS技术,煤炭利用总洁净化度将从2030年的61%增加到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洁净煤技术 评价指标 洁净化度 煤炭利用 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
原文传递
煤炭消费的碳排放特点与减污降碳措施 被引量:5
16
作者 郝成亮 《煤炭经济研究》 2022年第9期55-59,共5页
煤炭利用过程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也是碳减排的重点领域,煤炭利用过程的碳排放特征、结构和排放现状则是推动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的重要基础。根据煤炭利用过程中碳元素转化方式,采用聚类归纳法将煤炭利用过程碳排放分为作为燃料... 煤炭利用过程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也是碳减排的重点领域,煤炭利用过程的碳排放特征、结构和排放现状则是推动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的重要基础。根据煤炭利用过程中碳元素转化方式,采用聚类归纳法将煤炭利用过程碳排放分为作为燃料和原料排放,分析了煤炭不同利用方式的碳流向和碳利用过程,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了2019年煤炭利用过程的碳排放量,并针对性提出碳减排路径和减碳支撑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煤炭在电力、水泥和钢铁等领域碳排放可以归纳燃烧排碳,煤中碳几乎被全部释放,2019年煤炭作为燃料的碳排放大约为68.96亿t。煤炭作为原料煤应用在煤化工行业具有节碳、固碳作用,以气化为龙头进行煤炭转化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合成气变换和净化单元,煤直接液化制油的碳排放也主要集中在煤制氢的合成气变换和净化单元,2019年煤化工(不含焦化)的碳排放大约为4.23亿t。同时,还从燃煤发电、钢铁用煤、建材用煤、煤化工和煤炭分散利用领域归纳出具体减污降碳路径,并提出具体减污降碳支撑技术,以期为双碳背景下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的绿色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利用 碳排放特点 减污降碳路径 技术支撑
原文传递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焕宇 史晓军 梁霏飞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年第16期167-168,171,共3页
我国化石能源资源的现状是富煤、贫油、少气,如何加强能源及其利用技术的研究是我们急于要解决的问题。详细阐述了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煤炭利用 水煤浆气化技术 发展前景
下载PDF
日本煤炭开发利用战略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冬花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9-112,共4页
分析了煤炭在日本一次能源中的地位和利用状况,研究归纳出日本煤炭开发利用的几项战略措施,提出了对我国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 日本 煤炭开发 煤炭利用 战略 启示
下载PDF
煤炭在中国农村生活能源中的利用与退出路径 被引量:3
19
作者 曹淑艳 徐勤飞 +3 位作者 张东玮 黄岚 龙菲 张卫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68-2681,共14页
碳中和对我国农村能源革命和能源转型提出了加速发展的更紧迫要求,煤炭退出农村生活能源系统是大势所趋,关键在于如何有序、有效、公平、高质量地退出。基于农村生活能源全品类谱系的消费量与碳排放,回顾评估1949年以来煤炭在我国农村... 碳中和对我国农村能源革命和能源转型提出了加速发展的更紧迫要求,煤炭退出农村生活能源系统是大势所趋,关键在于如何有序、有效、公平、高质量地退出。基于农村生活能源全品类谱系的消费量与碳排放,回顾评估1949年以来煤炭在我国农村生活能源系统中的作为、地位与影响;基于北京农村调查分析政策性退出煤炭的问题与挑战;进一步结合有效能需求评价与预测,系统分析农村生活能源系统碳中和转型的韧性、经济性和差异化瓶颈,预判煤炭在未来农村生活能源系统中的地位与贡献,探索煤炭退出机制。主要结论:(1)我国农村人均生活能耗及有效能需求均处于增长通道,全电力模式下未来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峰值预计人均5 000 kW·h。(2)长远看,农村生活能源电气化将是以碳中和、可再生、市场化为核心特征的电气化。煤炭退出机制重在推动农村生活能源系统朝“清洁”能源转型,是“煤炭替代”与“替代煤炭”的有机综合。在农村绿色能源市场还没有充分发展之前,煤炭依然是确保农村能源安全的首选“压舱石”。(3)基于区域差异,提出跨越煤炭、煤炭替代(煤炭替代生物质,清洁煤升级)与替代煤炭(自愿退煤,强制禁煤)3类共5种能源转型路径,分类施策,组合发展。未来我国农村居民生活将享有一个富有韧性与公平性的现代化碳中和能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能源转型路径 农村能源 煤炭利用 碳减排 全周期分析 有效能
下载PDF
The Major Root Causes of Smog in China and Technologies and Solutions to Reduce It 被引量:1
20
作者 Ke Liu 《Frontier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16年第4期343-348,共6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wo major root causes of smog in China.The first one is the distributed coal combustion in many small and medium sized boilers which have no emission control systems installed.To resolve this ...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wo major root causes of smog in China.The first one is the distributed coal combustion in many small and medium sized boilers which have no emission control systems installed.To resolve this problem,there are several ways,such as increasing the centralized coal combustion for heat and power cogeneration;or converting coal to SNG in areas where there is enough water resource and removing the pollutants of the coal in the centralized coal to SNG plant,or refining the coal and making it cleaner first before combustion.The second major cause of smog is the low quality diesel and outdated diesel engines used in China.To solve this problem,there are some ways,such as improving the diesel quality to meet the national V standard,and meanwhile,enhancing the law enforcement to eliminate these outdated diesel engines that do not meet the national emission standards;in addition,combusting cleaner and cheaper fuel such as methanol or DME in the diesel engines is also an option for certain areas where there are abundant alternative fuels such as methanol to replace dies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OG emissions coal refining coal utilization SOLUTIO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