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倾角煤层采场顶板运动结构分析 被引量:69
1
作者 黄建功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1-414,共4页
根据大倾角煤层采场矿压显现特点 ,对采场顶板岩层的运动、破坏形式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大倾角条件下老顶岩层在运动中易于形成倾斜砌体结构板大结构 ,直接顶岩层则因上段冒落矸石充填 ,在采场中下段形成砌体梁小结构 ,并探讨了中下段小... 根据大倾角煤层采场矿压显现特点 ,对采场顶板岩层的运动、破坏形式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大倾角条件下老顶岩层在运动中易于形成倾斜砌体结构板大结构 ,直接顶岩层则因上段冒落矸石充填 ,在采场中下段形成砌体梁小结构 ,并探讨了中下段小结构平衡的极限条件和结构失稳形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运动 煤层 直接顶 砌体结构 矿压显现 运动形式
下载PDF
浅埋煤层长壁开采围岩应力场特征研究 被引量:52
2
作者 任艳芳 齐庆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12-1618,共7页
利用数值模拟及现场观测,研究了浅埋深长壁工作面围岩应力场特征,得出上覆岩层中可形成承压拱结构,该结构能否稳定存在直接关系到工作面矿压显现,并提出将承压拱结构能否稳定存在作为判别某一煤层是否为浅埋煤层的方法。分析了采高和工... 利用数值模拟及现场观测,研究了浅埋深长壁工作面围岩应力场特征,得出上覆岩层中可形成承压拱结构,该结构能否稳定存在直接关系到工作面矿压显现,并提出将承压拱结构能否稳定存在作为判别某一煤层是否为浅埋煤层的方法。分析了采高和工作面长度对承压拱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采高对承压拱结构的临界高度及结构稳定性影响十分显著,当采高达到一定值后,上覆岩层中不能形成稳定的承压拱结构;工作面长度对于承压拱结构的稳定性具有很大影响,但当工作面达到一定临界长度时,再加长工作面对覆岩结构稳定性影响程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长壁开采 围岩应力 覆岩结构 承压拱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我国大采高综采技术及围岩控制研究现状 被引量:44
3
作者 尹希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7-45,共9页
在分析大采高综采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大采高综采是我国厚煤层实现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开采的首选采煤方法。分析了国内外大采高综采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认为我国少数矿区大采高综采单产水平、工效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受煤层松软... 在分析大采高综采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大采高综采是我国厚煤层实现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开采的首选采煤方法。分析了国内外大采高综采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认为我国少数矿区大采高综采单产水平、工效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受煤层松软、倾角大、采深大、地质构造发育等复杂地质条件及装备制造水平低的影响,我国大采高综采技术整体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总结了'砌体梁'、'组合悬壁梁-铰接岩梁'、'煤壁压杆模型'等围岩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成果,总结得到了我国大采高综采技术的发展特征,采高不断加大,最大采高8.5 m,工作面宽度不断加大,最宽达420 m,松软、大倾角、浅埋、高瓦斯等不同煤层赋存条件下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已实现安全高效开采。提出了大采高综采技术未来发展方向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认为综采压架事故呈上升趋势,在支架围岩关系及合理支架工作阻力确定方法、煤壁片帮机理及控制措施,矿压和微震综合预警等方面仍需开展精细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大采高综采 围岩控制 顶板结构 煤壁片帮
下载PDF
采动影响下碎裂煤巷注浆加固优化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8
4
作者 何富连 杨增强 魏臻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4,72,共6页
针对某矿采区上山大巷群受回采工作面动压扰动应力影响,致使巷道围岩碎裂难以维护的问题,在围岩强弱结构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锚喷注浆加强支护控制巷道围岩稳定性的方法。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对影响浆液扩散的参数进... 针对某矿采区上山大巷群受回采工作面动压扰动应力影响,致使巷道围岩碎裂难以维护的问题,在围岩强弱结构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锚喷注浆加强支护控制巷道围岩稳定性的方法。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对影响浆液扩散的参数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对注浆水泥浆液性能进行了实验室测试,提出采用水灰比为1.5∶1的超细水泥浆液对巷道围岩进行分层次耦合注浆加固的方法。现场实测钻孔窥视和矿压观测结果表明:受工作面采动扰动影响煤层大巷群围岩的稳定性得到增强,研究成果为类似条件巷道围岩稳定性改善提供了一定的控制理论和借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巷道 注浆 强弱结构 COMSOL MULTIPHYSICS 矿压观测
下载PDF
煤层断层形成的岩性结构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王恩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9-321,共3页
为研究和评价煤层断层的形成及复杂程度,利用岩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系统研究了煤层顶、底板岩性结构与煤层断层的关系.以新安矿为例,合理选择了岩石强度调整系数和岩层效应厚度,计算出岩层强度影响系数,指出该系数低值区为煤层断层... 为研究和评价煤层断层的形成及复杂程度,利用岩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系统研究了煤层顶、底板岩性结构与煤层断层的关系.以新安矿为例,合理选择了岩石强度调整系数和岩层效应厚度,计算出岩层强度影响系数,指出该系数低值区为煤层断层相对发育区,煤层上下岩层效应厚度内的脆性和韧性岩层组合决定了煤层断层往往顶断底不断.煤层顶、底板一定层段内的煤岩层岩性结构(包括岩性、厚度及组合)决定了煤层断层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断层 岩性结构 岩层强度影响系数
下载PDF
浅埋煤层孤岛工作面区段煤柱宽度优化 被引量:23
6
作者 张杰 白文勇 +3 位作者 王斌 吴建军 何义峰 康小杰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88-996,共9页
针对浅埋煤层孤岛工作面区段煤柱宽度优化问题,以南梁煤矿3^(-1)煤层30101-1孤岛工作面区段煤柱为工程背景,建立了孤岛工作面区段煤柱上方覆岩结构在采掘活动影响下的演化特征模型;利用两区约束理论、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得出了该地质条件... 针对浅埋煤层孤岛工作面区段煤柱宽度优化问题,以南梁煤矿3^(-1)煤层30101-1孤岛工作面区段煤柱为工程背景,建立了孤岛工作面区段煤柱上方覆岩结构在采掘活动影响下的演化特征模型;利用两区约束理论、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得出了该地质条件下孤岛工作面区段煤柱塑性区宽度不小于3 m,区段煤柱宽度不小于10 m;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该工作面区段煤柱宽度为15,12,10,8 m时的应力演化规律、塑性区分布规律以及巷道变形规律,结果表明:该区段煤柱宽度小于12 m时,巷道变形量骤然增大,煤柱弹性区急剧缩小,塑性区占比增大,且超过区段煤柱宽度的60%;同时结合相邻工作面区段煤柱留设情况,最终确定南梁煤矿30101-1孤岛工作面区段煤柱优化后的宽度为12 m时,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孤岛工作面 覆岩结构 数值模拟 区段煤柱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薄煤层覆岩移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许力峰 刘珂铭 +3 位作者 张江利 周根立 李艳君 杨维帅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2-55,共4页
为了安全有效的上行开采遗弃的煤炭资源,根据汾西张家庄煤矿煤层赋存条件及开采现状,通过理论分析及UDEC离散元数值软件模拟研究了10#煤层、9#薄煤层分别开采时上覆岩层破坏和移动规律。对比分析了泥岩和石灰岩2种典型岩性结构覆岩运动... 为了安全有效的上行开采遗弃的煤炭资源,根据汾西张家庄煤矿煤层赋存条件及开采现状,通过理论分析及UDEC离散元数值软件模拟研究了10#煤层、9#薄煤层分别开采时上覆岩层破坏和移动规律。对比分析了泥岩和石灰岩2种典型岩性结构覆岩运动变形规律。通过监测煤层开采过程中覆岩随开挖时步位移变化,得出泥岩岩性结构覆岩开采稳定时间要短于石灰岩岩性结构覆岩,与现场情况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群 上行开采 薄煤层 UDEC数值模拟 岩性结构 开采时间
原文传递
沁水盆地南部深煤层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16
8
作者 陆小霞 黄文辉 +3 位作者 陈燕萍 张守仁 吴见 徐延勇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49,3-4,共9页
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已逐步转向埋深大于1 000m的煤层,以沁水盆地南部为研究背景,采集浅部与深部煤样,进行压汞和低温氮吸附实验,对比孔隙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从浅部到深部,煤层微小孔的体积稍增多,中孔和大孔的略减.当煤层埋深小于750m,... 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已逐步转向埋深大于1 000m的煤层,以沁水盆地南部为研究背景,采集浅部与深部煤样,进行压汞和低温氮吸附实验,对比孔隙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从浅部到深部,煤层微小孔的体积稍增多,中孔和大孔的略减.当煤层埋深小于750m,压汞曲线类型以Ⅱ型为主,孔隙形态以Ⅰ类开放孔为主,孔隙结构配置较好.当煤层埋深为750~1 100m,压汞曲线类型包括Ⅱ型和Ⅲ型,孔隙形态以Ⅱ类一端封闭型为主,孔隙结构复杂,存在一个过渡带.当煤层埋深大于1 100m,压汞曲线类型以Ⅲ型为主,孔隙形态主要为Ⅰ类开放孔,含有部分Ⅱ类和Ⅲ类孔,气体储存空间减小,孔隙结构配置较差.地应力是影响孔隙结构的关键因素,随着埋深的增大,地应力的分带性导致孔隙结构由较好,变为复杂的过渡带,最后变为较差.深煤层的过渡带物性参数显示较为复杂的变化特征,为深部煤层气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煤层 孔隙结构 孔隙形态 压汞曲线 低温氮吸附 过渡带
下载PDF
巷道放顶煤法的顶煤破碎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赵伏军 李夕兵 胡柳青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A02期2309-2313,共5页
在总结现场试验效果的基础上,应用断裂力学理论分析了急倾斜煤层巷道放顶煤顶煤破断裂纹的扩展和破碎机理。通过建立力学模型,探讨了急倾斜煤层放顶煤开采的影响因素,并得出了较为理想的开采条件是:煤层倾角为70°左右、厚度大于临... 在总结现场试验效果的基础上,应用断裂力学理论分析了急倾斜煤层巷道放顶煤顶煤破断裂纹的扩展和破碎机理。通过建立力学模型,探讨了急倾斜煤层放顶煤开采的影响因素,并得出了较为理想的开采条件是:煤层倾角为70°左右、厚度大于临界厚度且裂纹发育。该结论对推广这一采煤方法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力学 急倾斜煤层 巷道放顶煤 顶煤破碎 裂隙扩展 板裂结构
下载PDF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过复杂构造带回采技术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胜明 卓军 《煤炭技术》 CAS 2019年第8期14-16,共3页
通过对李子垭煤矿23082工作面断层群分布及工作面影响范围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国内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过断层及矿井综合机械化开采实践经验,制定了针对过大断层群的安全技术措施,总结了过复杂地质构造带的实践经验,减少了煤炭资源浪费,... 通过对李子垭煤矿23082工作面断层群分布及工作面影响范围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国内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过断层及矿井综合机械化开采实践经验,制定了针对过大断层群的安全技术措施,总结了过复杂地质构造带的实践经验,减少了煤炭资源浪费,为类似条件煤层开采积累了宝贵技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煤层 综采工作面 地质构造带 回采技术
下载PDF
大倾角煤层采动裂隙演化规律 被引量:14
11
作者 冯锦艳 刘旭杭 于志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71-1978,共8页
通过离散元UDEC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大倾角煤层开采过程中,扰动岩体裂隙的演化规律,同时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结果验证了数值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大倾角煤层采动岩体裂隙发展初期以平行于工作面倾向的离层裂隙为主,后期离层裂隙的高度基... 通过离散元UDEC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大倾角煤层开采过程中,扰动岩体裂隙的演化规律,同时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结果验证了数值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大倾角煤层采动岩体裂隙发展初期以平行于工作面倾向的离层裂隙为主,后期离层裂隙的高度基本恒定,竖向裂隙扩展加速,直至延伸到地表,形成错断式裂缝和塌陷坑。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大倾角煤层采动裂隙分形维数D和采深的关系式,以及逾渗概率p和采深的关系式,实现了定量描述裂隙的演化规律。通过拟合分形维数D和逾渗概率p的关系式,可求得分形维数的峰值,进而可求得对应的采深,此采深即为破碎覆岩压密沿倾斜方向重新形成稳定结构所需的采深。计算结果可用于预先估算大倾角煤层开采埋深范围内是否可形成基本顶稳定结构,进而可采取不同的措施指导工作面的安全开采以及巷道的合理支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煤层 裂隙 分形维数 逾渗概率 稳定结构
下载PDF
长壁工作面顶板周期下沉量的理论分析与实测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江 任艳芳 齐庆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46-1049,共4页
为了研究长壁工作面顶板周期下沉量对支架支撑高度的影响,本文以某长壁工作面为背景,利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通过分析长壁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对浅埋深长壁工作面顶板破坏特征进行研究,并对顶板所成结构形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 为了研究长壁工作面顶板周期下沉量对支架支撑高度的影响,本文以某长壁工作面为背景,利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通过分析长壁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对浅埋深长壁工作面顶板破坏特征进行研究,并对顶板所成结构形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顶板周期下沉量对支架支撑高度的影响,最后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对所得结论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顶板最大周期下沉量对于确定工作面采高及支架最小可缩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浅埋深长壁工作面顶板结构形式也提出了新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顶板结构 运动规律 顶板下沉
下载PDF
典型浅埋煤层长壁开采覆岩采动响应与控制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汪北方 梁冰 +4 位作者 孙可明 武占超 孙维吉 姜利国 王俊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693-2700,共8页
为了进一步完善典型浅埋煤层长壁开采覆岩运动与控制理论,以神东矿区22616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试验模拟、理论分析与现场应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典型浅埋煤层长壁开采老顶破断特征及地表砂土层载荷传递效应,提出采场支架合理工作阻力... 为了进一步完善典型浅埋煤层长壁开采覆岩运动与控制理论,以神东矿区22616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试验模拟、理论分析与现场应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典型浅埋煤层长壁开采老顶破断特征及地表砂土层载荷传递效应,提出采场支架合理工作阻力计算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研究结果表明:浅埋采场老顶滑落失稳瞬间,动载显现剧烈,覆岩台阶下沉明显,砂土柱间的摩擦作用导致地表砂土层载荷存在一定的传递效应,并非以其全部自重作用于基岩老顶。基于这一特性,引入岩柱法修正老顶结构经典力学模型参数,改进浅埋采场来压顶板支护力数学模型。理论计算采场初次来压控顶支架最大工作阻力为10 506.8 kN/架,周期来压控顶支架最大工作阻力为7 475.26 kN/架,均与现场观测数据较为吻合,采场ZY11000/24/50型液压支架刚好满足控顶要求,保障了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为典型浅埋煤层长壁开采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确定及选型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相似模拟试验 老顶结构 砂土层载荷 支架工作阻力
下载PDF
超化井田煤厚变化的构造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曹代勇 刘钦甫 +3 位作者 彭苏萍 穆宣社 施先忠 傅正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93-397,共5页
构造作用是控制井田范围内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地质因素。超化井田二1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中生代以来三期挤压应力场作用导致煤层厚度展布的分带性和方向性;
关键词 厚度变化 煤层 煤田构造 构造控制 煤田地质
下载PDF
近距煤层群不同层间岩层结构下围岩裂隙演化规律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春雷 李占平 康强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1-95,共5页
为研究近距煤层群开采不同层间岩层结构下围岩裂隙演化规律,以神东某矿近距离煤层群为研究背景,应用关键层理论对其层间结构进行了分类,并依据不同层间距离及亚关键层数建立了2个UDEC数值模型。得到了以下结论:层间含单一亚关键层时,层... 为研究近距煤层群开采不同层间岩层结构下围岩裂隙演化规律,以神东某矿近距离煤层群为研究背景,应用关键层理论对其层间结构进行了分类,并依据不同层间距离及亚关键层数建立了2个UDEC数值模型。得到了以下结论:层间含单一亚关键层时,层间距离增加,对于近距离煤层群覆岩裂隙演化影响不大;亚关键层的位置,层数会影响覆岩裂隙的动态发育和分布规律,但不会影响裂隙发展高度;岩性和厚度相同的两亚关键层对层间裂隙发育有抑制裂隙发育范围增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群 层间结构 UDEC数值模拟 围岩裂隙演化 关键层理论
下载PDF
浅埋深厚基岩综放工作面覆岩结构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任晓东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2-105,共4页
工作面覆岩结构及矿压显现规律受煤层赋存条件影响剧烈,运用理论分析、相似模拟以及现场实测相结合方法,对浅埋厚基岩条件下综放工作面覆岩结构特征及其矿压显现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较低的切向抗拉强度导致厚层基本顶分层垮落... 工作面覆岩结构及矿压显现规律受煤层赋存条件影响剧烈,运用理论分析、相似模拟以及现场实测相结合方法,对浅埋厚基岩条件下综放工作面覆岩结构特征及其矿压显现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较低的切向抗拉强度导致厚层基本顶分层垮落,高低位分层的位移空间及垮落形态存在明显差异;液压支架主要承载冒落带高度范围内岩体的重量载荷。最后通过现场矿压规律实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研究结果为类似地质条件下工作面的支架选型及矿压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厚基岩 覆岩结构 矿压显现规律
下载PDF
基于煤岩结构的煤层含气量测井评价方法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荣芳 王建功 +2 位作者 刘文华 郭森 李智杰 《中国煤层气》 2014年第4期22-25,共4页
本文利用沁水盆地A区的煤心实验数据和测井资料,以煤层结构为基础,分析煤层结构与含气量关系;并进一步利用常规测井对煤层结构评价,结合常规测井曲线与含气量的关系,建立了以煤层结构为基础的多元回归方法的煤层含气量计算模型,并通过... 本文利用沁水盆地A区的煤心实验数据和测井资料,以煤层结构为基础,分析煤层结构与含气量关系;并进一步利用常规测井对煤层结构评价,结合常规测井曲线与含气量的关系,建立了以煤层结构为基础的多元回归方法的煤层含气量计算模型,并通过实际煤储层资料进行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煤层含气量的计算精度,为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可靠的测井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含气量 煤层结构 测井曲线
下载PDF
浅埋深工作面覆岩“悬臂梁-铰接岩梁”结构的提出与验证 被引量:10
18
作者 任艳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8,共8页
浅埋深煤层开采后,受其特殊的地质赋存条件影响,覆岩中无法形成完整“三带”,所形成的承载结构也不能稳定存在,结构失稳后形成浅埋深煤层特殊的顶板来压特征。以浅埋煤层特殊的顶板破断及运动特征为基础,通过相似模拟和离散元模拟2种方... 浅埋深煤层开采后,受其特殊的地质赋存条件影响,覆岩中无法形成完整“三带”,所形成的承载结构也不能稳定存在,结构失稳后形成浅埋深煤层特殊的顶板来压特征。以浅埋煤层特殊的顶板破断及运动特征为基础,通过相似模拟和离散元模拟2种方法探索浅埋深长壁工作面岩层破断运动特征及覆岩结构形式,提出浅埋深工作面覆岩中“悬臂梁-铰接岩梁”组合岩层结构,其中,基本顶破断后形成铰接岩梁结构,承担其自身及“悬臂梁”下方软弱岩层载荷,并受悬臂梁断裂下沉载荷影响,其失稳载荷通过直接顶作用于工作面支架上;基本顶上部岩层形成悬臂梁结构,承担其自身及覆盖松散层载荷,其断裂下沉步距要大于“铰接岩梁”失稳步距;两级岩层结构所处层位不同,其形成与失稳活动共同影响回采空间。结合典型浅埋深工作面的矿压及地表下沉规律实测结果,对所提出的“悬臂梁-铰接岩梁”组合结构进行了验证。通过对“悬臂梁-铰接岩梁”两级岩层结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得到“悬臂梁”断裂下沉而引起“铰接岩梁”结构在煤壁处出现滑落失稳是造成浅埋深长壁工作面顶板沿煤壁切落、形成压架事故的根本原因,是影响工作面安全回采的顶板载荷主要来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浅埋深条件下工作面切顶灾害的控制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悬臂梁-铰接岩梁 岩层结构 支架围岩关系
下载PDF
煤层气成像测井资料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莉莉 蔡文渊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1-574,共4页
利用QS盆地ZZ区块成像测井资料开展区域煤层气测井综合评价,从煤层的顶底板质量、煤层的内部结构、裂缝发育状况、地质构造、区域煤层含气量的变化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到区域变化规律,将区域煤层与顶底板特性综合起来形成一个... 利用QS盆地ZZ区块成像测井资料开展区域煤层气测井综合评价,从煤层的顶底板质量、煤层的内部结构、裂缝发育状况、地质构造、区域煤层含气量的变化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到区域变化规律,将区域煤层与顶底板特性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煤层系统,按其性质优劣划分成3个级别,从而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有利区带的预测。分析结果得到了区域实际煤层气量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测井 煤层气 煤层结构 割理 裂缝 综合评价
下载PDF
贵州地区突出煤层微孔结构及对瓦斯流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希建 薛海腾 +3 位作者 陈刘瑜 沈仲辉 徐明智 许石青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7-74,共8页
煤层瓦斯流动规律与煤的孔隙结构密切相关。为揭示贵州地区突出煤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对其瓦斯流动特性的影响,以贵州地区6个典型矿井突出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压容量法测试了6个煤样的吸附能力。同时,根据高压压汞试验,利用分形方法... 煤层瓦斯流动规律与煤的孔隙结构密切相关。为揭示贵州地区突出煤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对其瓦斯流动特性的影响,以贵州地区6个典型矿井突出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压容量法测试了6个煤样的吸附能力。同时,根据高压压汞试验,利用分形方法获得煤样分形维数,并分析样品的微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及其与煤质参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多尺度孔隙中瓦斯流动规律,分析吸附作用对瓦斯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突出煤层以微孔为主,微孔为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的主要贡献者。同一煤样微孔分形维数D1、小孔分形维数D2和中孔分形维数D3依次增大,且分形特征明显。D1和综合分形维数Dk与水分呈负相关,挥发分与D2、D3呈负相关,灰分和D3呈负相关。突出煤层中瓦斯扩散模式主要为Knudsen型和过渡型。在Knudsen扩散区和过渡扩散区,渗透率受温度和压力影响较小;Fick扩散区,在相同努森数Kn和温度条件下,渗透率随压力增大而减小,随温度增高而降低;压力越高,孔径越小,渗透率受吸附作用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出煤层 瓦斯吸附 孔隙结构 煤层渗透率 煤层分形维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