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4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府东胜矿区采煤塌陷对水环境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75
1
作者 张发旺 赵红梅 +1 位作者 宋亚新 陈立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21-527,共7页
煤矿开采所造成的地面塌陷,已成为我国西部矿区危害范围最广,危害程度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环境地质灾害,其对水环境的影响也最为严重,不仅导致区域水文地质条件遭到破坏,造成水循环模式发生改变,而且引起水资源量急剧减少,水体污染... 煤矿开采所造成的地面塌陷,已成为我国西部矿区危害范围最广,危害程度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环境地质灾害,其对水环境的影响也最为严重,不仅导致区域水文地质条件遭到破坏,造成水循环模式发生改变,而且引起水资源量急剧减少,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极度恶化。本文以西部煤炭能源基地神府东胜矿区为研究区,从地表水、包气带水、地下水及水体污染四方面,进行采煤塌陷对水环境的影响效应研究,为矿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水环境改善以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 水环境 影响 神府东胜
下载PDF
神木北部采煤塌陷区土壤与植被损害过程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76
2
作者 王双明 杜华栋 王生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6,共10页
通过对神木北部矿区塌陷1,2,5,10 a和未塌陷区植物群落调查和土壤因子的测试,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不同塌陷年限下土壤质量和植被群落结构优劣,同时利用冗余和聚类分析研究植物与土壤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演变过程,并基于植被—土壤耦合模... 通过对神木北部矿区塌陷1,2,5,10 a和未塌陷区植物群落调查和土壤因子的测试,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不同塌陷年限下土壤质量和植被群落结构优劣,同时利用冗余和聚类分析研究植物与土壤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演变过程,并基于植被—土壤耦合模型判定不同塌陷年限土壤因子与植物群落耦合协调性。结果表明:1采煤塌陷导致土壤质量与植被群落结构退化,随塌陷时间的推移呈自然恢复趋势,但10 a后植物群落结构和土壤因子仍不能恢复至塌陷前水平;2塌陷区土壤有机质、水分和微生物是决定土壤质量和植物群落特征的关键因素,土壤硬度、速效养分和酶类是影响植物群落生产力和多样性的主要因子,而全效养分影响力相对较小;3塌陷区植物群落和土壤质量大体经过退化、改善和初步恢复3个不同的演化阶段;4植被与土壤的耦合协调性塌陷2 a后逐渐恢复,但至塌陷10 a仍未达到未塌陷地良好的耦合协调水平。神木北部矿区采煤对生态环境损害具有一定延续性,且生态系统自修复能力较弱,因此减少采动损害、实行自然与人工修复相结合应作为该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木北部矿区 采煤塌陷 土壤质量 植被演替 耦合模型
下载PDF
大柳塔采煤塌陷区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分析 被引量:48
3
作者 赵红梅 张发旺 +3 位作者 宋亚新 荆恩春 卫文 韩占涛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53-760,共8页
通过研究采煤塌陷区土壤水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特征,查明了采煤塌陷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这对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塌陷区土地复垦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大柳塔双沟采煤塌陷区为试验区,利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采煤塌陷条件下... 通过研究采煤塌陷区土壤水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特征,查明了采煤塌陷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这对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塌陷区土地复垦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大柳塔双沟采煤塌陷区为试验区,利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采煤塌陷条件下的包气带土壤水空间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采煤塌陷造成塌陷区土壤层位在垂向上倒置、重组,引起土壤粒度、容重、孔隙度等土壤物理特性的改变,使塌陷区土壤含水量比非塌陷区显著降低,在不同深度层(0~60 cm)分别减少14.2%~21.9%;在垂向分布上塌陷区土壤水分也表现出较强的变异性,其离散系数在不同深度(0~60 cm)与非塌陷区的差值在19.2%~50%之间。根据试验区0 cm、20 cm、40 cm、60 cm四个层面土壤含水量的Kriging插值等值线图显示,土壤含水量低值区均位于塌陷区内的塌陷坑部位,证明地表的地裂缝、塌陷坑、塌陷洞等塌陷形态对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颇为显著。采煤塌陷区土壤含水量降低、空间变异性增强直接导致了地表植被生存环境的恶化,地表景观被严重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Kriging法
原文传递
半干旱区采煤沉陷对地表植被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6
4
作者 周莹 贺晓 +1 位作者 徐军 刘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517-4525,共9页
对神府—东胜矿区6个矿3种不同地貌下2个不同沉陷年份及对照区地表植被进行了调查,计算并分析了各样地植物种的重要值、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等。结果表明:(1)神府—东胜矿区植物种类总体上来看较为稀少,生态较为脆弱;在调查区内共出... 对神府—东胜矿区6个矿3种不同地貌下2个不同沉陷年份及对照区地表植被进行了调查,计算并分析了各样地植物种的重要值、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等。结果表明:(1)神府—东胜矿区植物种类总体上来看较为稀少,生态较为脆弱;在调查区内共出现植物30科82属114种。(2)6个矿中以上湾、大柳塔和活鸡兔3矿区植物种类较丰富,补连塔和乌兰木伦矿区物种相对单一。(3)经沉陷干扰后,植物群落主要组成成分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群落的建群种没有改变;除生态十分脆弱的乌兰木伦矿区外,其余矿区地表沉陷后物种多样性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4)沉陷后群落组成成分较沉陷前增多,且沉陷1年区比沉陷当年区物种数多,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 植被特征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我国采动地裂缝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5
作者 陈超 胡振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10-823,共14页
煤矿区采动地裂缝可对岩土工程的稳定及土地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研究其形成机理有助于实现矿区资源与环境协调开发。根据采动地裂缝的力学成因进行分类,系统梳理了不同类型采动地裂缝形成机理研究进展,分析了采动地裂缝的影响因素与... 煤矿区采动地裂缝可对岩土工程的稳定及土地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研究其形成机理有助于实现矿区资源与环境协调开发。根据采动地裂缝的力学成因进行分类,系统梳理了不同类型采动地裂缝形成机理研究进展,分析了采动地裂缝的影响因素与研究方法,讨论了相关的关键科学问题。分析认为,岩层破断与表土层形变过程尤其是基岩与松散层接触面的应力-应变机制、动态地裂缝多周期形成机理、顾及多因素耦合影响效应的力学模型构建、多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深部开采与生态脆弱矿区高强度开采以及煤炭开采新技术引起的地裂缝形成机理等将是未来研究的难点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 地裂缝 形成机理 岩层破断 土体形变
下载PDF
半干旱风沙区采煤后裂缝发育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38
6
作者 张延旭 毕银丽 +3 位作者 陈书琳 王瑾 韩博 冯颜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14,共4页
为探讨采煤沉陷对土壤水资源的影响,针对井工矿采煤产生的沉陷裂缝,研究了采煤裂缝区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并对采煤裂缝宽度、裂缝密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采煤沉陷裂缝造成了土壤含水量的下降,沉陷区内地裂缝处... 为探讨采煤沉陷对土壤水资源的影响,针对井工矿采煤产生的沉陷裂缝,研究了采煤裂缝区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并对采煤裂缝宽度、裂缝密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采煤沉陷裂缝造成了土壤含水量的下降,沉陷区内地裂缝处和无裂缝区土壤含水量均小于未开采区,整体上表现为土壤含水量裂缝区<沉陷无裂缝区<未开采区。裂缝密度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裂缝密度越大,土壤含水量越小。降雨前,裂缝宽度越大,土壤水分损失量越大;降雨后裂缝区土壤水分损失速度大于非裂缝区。短期内裂缝的闭合对土壤水分的恢复影响不大,沉陷后土壤水分的恢复需要较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风沙区 井工矿 采煤沉陷 地裂缝 土壤水分
下载PDF
高潜水位平原采煤沉陷区耕地损毁程度评价 被引量:30
7
作者 李晶 刘喜韬 +3 位作者 胡振琪 苗丽梅 高杨 赵晓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9-216,共8页
中国煤炭与耕地分布复合区面广量大,煤炭开发不可避免地造成耕地减产或绝产。该文针对高潜水位平原型采煤沉陷区,在明确评价单元的目的性和尺度差异性基础上,基于农用地分等理论并兼顾采煤沉陷特点,构建了包括耕地土壤特征、耕地环境变... 中国煤炭与耕地分布复合区面广量大,煤炭开发不可避免地造成耕地减产或绝产。该文针对高潜水位平原型采煤沉陷区,在明确评价单元的目的性和尺度差异性基础上,基于农用地分等理论并兼顾采煤沉陷特点,构建了包括耕地土壤特征、耕地环境变化和耕地配套设施3个准则层、15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最差因子判别法与综合指数法,提出了耕地损毁指数模型。通过案例进行应用与验证,结果表明:沉陷盆地上坡、中坡、下坡及坡底的损毁指数分别为0.081、0.190、0.248和1,耕地损毁程度分别为轻微、轻度、中度和极严重损毁,在全面反映耕地损毁状况的同时,评价结果也能与农用地等级更新有效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分等 开采 耕地 采煤沉陷 损毁程度
下载PDF
煤炭开采沉陷区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化 被引量:29
8
作者 程静霞 聂小军 刘昌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95-2500,共6页
为研究矿区土壤碳动态,以焦作矿区为例,分析了沉陷坡与裂缝区两种破坏地表的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化。结果表明:与未沉陷的矿区土壤相比较,沉陷坡与裂缝区表土(0-10 cm)有机碳含量降低且空间变异性增大,土壤剖面各层次有机碳含量均出现降... 为研究矿区土壤碳动态,以焦作矿区为例,分析了沉陷坡与裂缝区两种破坏地表的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化。结果表明:与未沉陷的矿区土壤相比较,沉陷坡与裂缝区表土(0-10 cm)有机碳含量降低且空间变异性增大,土壤剖面各层次有机碳含量均出现降低,特别是10-30 cm的土壤剖面层有机碳含量降低最明显,降幅为29%-38%;两种破坏地表土壤剖面有机碳库损失高达20.8-47.3 t/hm2。沉陷坡上,表土有机碳含量从上坡到中坡明显的降低,从中坡到坡底逐渐增加;中坡、下坡与坡底有机碳含量沿土壤剖面层次向下表现出一致的线性下降趋势,但上坡在土壤剖面内的波动较大;各坡位土壤剖面有机碳储量均出现损失,尤其是坡底以上的坡位有机碳储量损失最大。矿区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化与土壤侵蚀、土地利用、裂隙渗漏及低生物量输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矿区土壤 土壤侵蚀 采煤沉陷
下载PDF
采煤塌陷影响下土壤含水量变化对柠条气孔导度、蒸腾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28
9
作者 刘英 雷少刚 +2 位作者 程林森 程伟 卞正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069-3077,共9页
采煤塌陷引起的土壤环境因子的变化对矿区植物生长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气孔导度、蒸腾与光合作用作为环境变化响应的敏感因子,研究植物气孔导度、蒸腾与光合作用的变化是揭示荒漠矿区自然环境变化及其规律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 采煤塌陷引起的土壤环境因子的变化对矿区植物生长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气孔导度、蒸腾与光合作用作为环境变化响应的敏感因子,研究植物气孔导度、蒸腾与光合作用的变化是揭示荒漠矿区自然环境变化及其规律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采煤塌陷条件下植物光合生理的变化是探究煤炭开采对植物叶片水分蒸腾散失和CO_2同化速率影响的关键环节,是探讨采煤塌陷影响下植物能量与水分交换动态的基础,而采煤矿区植物叶片气孔导度、蒸腾与光合作用速率对采煤塌陷影响下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响应如何尚不清楚。选取神东煤田大柳塔矿区52302工作面为实验场地,以生态修复物种柠条为研究对象,对采煤塌陷区和对照区柠条叶片气孔导度、蒸腾和光合作用速率以及土壤体积含水量进行监测,分析了采煤塌陷条件下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以及其对柠条叶片气孔导度、蒸腾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煤炭井工开采在地表形成大量裂缝,破坏了土体结构,潜水位埋深降低,土壤含水量均低于沉陷初期,相对于对照区,硬梁和风沙塌陷区土壤含水量分别降低了18.61%、21.12%;(2)柠条叶片气孔导度、蒸腾和光合作用速率均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煤炭开采沉陷增加了地表水分散失,加剧了土壤水分胁迫程度,为了减少蒸腾导致的水分散失,柠条叶片气孔阻力增加,从而气孔导度降低,阻碍了光合作用CO_2的供应,从而导致柠条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降低,蒸腾速率也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采煤塌陷 气孔导度 胞间CO2浓度 干旱胁迫
下载PDF
煤矿开采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梁洪有 陈俊杰 《煤炭技术》 CAS 2006年第6期1-3,共3页
煤矿开采是对土地资源破坏的主要部分之一,不仅使耕地面积减少,而且造成矿区环境的破坏。在分析目前煤矿开采造成土地资源破坏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煤矿开采过程中进行土地复垦的治理措施、减沉开采技术措施,以及煤矿开采应引入“3S”... 煤矿开采是对土地资源破坏的主要部分之一,不仅使耕地面积减少,而且造成矿区环境的破坏。在分析目前煤矿开采造成土地资源破坏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煤矿开采过程中进行土地复垦的治理措施、减沉开采技术措施,以及煤矿开采应引入“3S”理论与技术等一系列对策,使煤炭资源的开采纳入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开采 土地资源 开采沉陷 土地复垦
下载PDF
条带式Wongawilli开采煤柱系统突变失稳机理及工程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谭毅 郭文兵 赵雁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67-1674,共8页
对于条带式Wongawilli新型减沉开采技术,煤柱失稳直接导致地表沉陷,影响建(构)筑物的安全,采用突变理论和损伤本构方程,建立了采硐间狭窄煤柱和条带煤柱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计算分析了条带式Wongawilli开采煤柱系统工程稳定性及突变... 对于条带式Wongawilli新型减沉开采技术,煤柱失稳直接导致地表沉陷,影响建(构)筑物的安全,采用突变理论和损伤本构方程,建立了采硐间狭窄煤柱和条带煤柱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计算分析了条带式Wongawilli开采煤柱系统工程稳定性及突变影响参数,得出了窄煤柱与条带煤柱的突跳压缩量计算公式,通过工程实例计算与数值模拟验证了结果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硐狭窄煤柱满足突变失稳的必要条件,其所受载荷、屈服刚度和峰值载荷压缩量决定着突变的发生;当采高在2~6 m变化时,采留宽度比需控制在0.16~0.75,才可保证系统不产生突变失稳。条带煤柱保持稳定则要求其核区率大于17%,在弹塑性区宽度比小于0.21的情况下,条带煤柱可能发生突变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式Wongawilli 煤柱失稳 突变理论 开采沉陷
下载PDF
采煤塌陷区不同地貌类型植物群落多样性变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琦 全占军 +2 位作者 韩煜 付梦娣 叶瑶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42-1651,共10页
通过对神府-东胜矿区2种不同地貌类型下沉陷样地及对照样地地表植被进行调查,研究不同地貌类型、不同沉陷位置的群落多样性变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哈拉沟矿区(黄土丘陵地貌)植物种类较丰富,大柳塔矿区(风沙地貌... 通过对神府-东胜矿区2种不同地貌类型下沉陷样地及对照样地地表植被进行调查,研究不同地貌类型、不同沉陷位置的群落多样性变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哈拉沟矿区(黄土丘陵地貌)植物种类较丰富,大柳塔矿区(风沙地貌)植被种类较单一;达乌里胡枝子作为风沙地貌沉陷区指示物种,其演替机制符合忍耐作用理论,紫翅猪毛菜作为黄土丘陵沟壑地貌沉陷区指示物种,其演替机制是促进理论和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2)沉陷干扰12a后,2个研究区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增加了54.60%,73.85%,风沙地貌研究区土壤含水量和脲酶活性分别增加了8.64%和57.14%,黄土丘陵沟壑地貌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增加了47.73%。(3)采煤塌陷后,风沙地貌矿区坡中位置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63.50%,土壤体积含水量降低58.70%,植物群落多样性显著降低;坡底位置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植物群落多样性均显著提高,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群落多样性变化协同一致。(4)风沙地貌区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含水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区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 地貌类型区 土壤性质 群落多样性 群落演替
下载PDF
采煤塌陷地复垦方式对土壤理化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焦晓燕 王立革 +3 位作者 卢朝东 郜春花 董二伟 刘鑫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3-125,145,共4页
研究了采煤塌陷区适农土地表土剥离复垦和混推复垦对复垦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复垦前比较,两种方式复垦后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均有所下降;与混推复垦比较,剥离复垦后表土养分含量稍高,但其养分含量变异也较大。由于复垦过程... 研究了采煤塌陷区适农土地表土剥离复垦和混推复垦对复垦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复垦前比较,两种方式复垦后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均有所下降;与混推复垦比较,剥离复垦后表土养分含量稍高,但其养分含量变异也较大。由于复垦过程中机械压实作用,复垦后土壤容重和硬度增大、孔隙度减小;剥离复垦后0~20 cm耕层土壤容重、土壤硬度明显低于混推复垦,前者的土壤孔隙度明显高于后者(p〈0.05)。混推复垦土壤剖面毛管持水量高于剥离复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 复垦方式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煤岩流变模型与地表二次沉陷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吴立新 王金庄 孟顺利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9-35,共7页
通过流变实验研究发现,煤岩流变具有低流变系数和高蠕变门槛值特征,并符合对数型经验公式和修正的伯格斯理论模型。作者以河北峰峰矿区为例,求出了各级应力水平下煤岩流变经验公式的典型参数集,并结合峰峰二矿工业广场建筑物下条带... 通过流变实验研究发现,煤岩流变具有低流变系数和高蠕变门槛值特征,并符合对数型经验公式和修正的伯格斯理论模型。作者以河北峰峰矿区为例,求出了各级应力水平下煤岩流变经验公式的典型参数集,并结合峰峰二矿工业广场建筑物下条带开采地表沉陷实例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 流变模型 地表沉陷 开采沉陷 经验公式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TM/OLI影像的兖州煤田水域面积动态监测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晶 申莹莹 +2 位作者 焦利鹏 杨震 吴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43-250,共8页
为揭示东部高潜水位矿区地表水体的时空演变规律,该文以兖州煤田为研究区,在比较改进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法、单波段阈值法、谱间关系法、K-T变换4种水体提取方法的精度及优缺点基础上,采用基于阈值分割的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法提... 为揭示东部高潜水位矿区地表水体的时空演变规律,该文以兖州煤田为研究区,在比较改进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法、单波段阈值法、谱间关系法、K-T变换4种水体提取方法的精度及优缺点基础上,采用基于阈值分割的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法提取了研究区1990-2014年的水体信息并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1990-2009年,兖州煤田地表水域面积增加了1 696.14 hm^2,且2001-2005年水域面积扩张速度较快,年均增长率达14.0%,2009-2014年水域面积减少,年均下降率为3%;煤炭开采是研究区内水域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该文实现了煤矿区地表水体变化的动态监测,并分析了其变化原因,有助于客观与定量地评估煤炭开采的生态累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遥感 监测 兖州煤田 采煤沉陷 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 水域变化监测
下载PDF
中国东北多煤层老矿区采煤沉陷地损毁特征与复垦规划 被引量:19
16
作者 胡振琪 龙精华 +2 位作者 张瑞娅 肖武 赵艳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38-247,共10页
多煤层老矿区开采时间长,土地损毁程度严重,沉陷地再利用情况复杂。该文通过实地调查和搜集各煤矿地质地形图、采掘图、储量图和采矿历史等资料,借助矿区沉陷预计软件(MSPS),运用概率积分法对鹤岗矿区沉陷地近期(2014-2020年)和远景(202... 多煤层老矿区开采时间长,土地损毁程度严重,沉陷地再利用情况复杂。该文通过实地调查和搜集各煤矿地质地形图、采掘图、储量图和采矿历史等资料,借助矿区沉陷预计软件(MSPS),运用概率积分法对鹤岗矿区沉陷地近期(2014-2020年)和远景(2021年-闭矿)2个阶段进行沉陷预测,并采用ArcGI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有关规程中各地类沉陷地损毁程度判定标准对鹤岗采煤沉陷地损毁程度进行划分。基于鹤岗采煤沉陷地损毁特征,提出鹤岗矿区沉陷地时空复垦的规划模式。结果表明:随着煤炭不断开采,多煤层老矿区沉陷范围不断扩大,土地损毁程度加重,地表最大下沉深度达39.4 m;沉陷地在进行再利用过程中存在阶段性变化特征,可根据特定阶段沉陷地损毁特征制定土地用途。沉陷地区域稳定性特征和损毁程度是进行沉陷地时空复垦规划的重要依据。从时间安排看,应以闭矿沉陷地损毁程度为着眼点,全面考虑,确定各区域稳沉时序,鹤岗采煤沉陷划分为优先永久治理区、优先临时治理区、动态治理区和未来治理区;从空间布局看,前3个治理区功能定位依次为接续替代产业用地、短期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沉陷地 复垦 规划 采煤沉陷 损毁
下载PDF
鹤岗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被引量:19
17
作者 龙精华 张卫 +1 位作者 付艳华 胡振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28-1737,共10页
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有着密切的关系。采用修正后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价值当量因子的方法,对鹤岗矿区不同沉陷时期(1993、2000、2013年)9种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核算。结果表明:(1)1993、2000和2013年鹤岗矿区生态系统的总服务价... 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有着密切的关系。采用修正后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价值当量因子的方法,对鹤岗矿区不同沉陷时期(1993、2000、2013年)9种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核算。结果表明:(1)1993、2000和2013年鹤岗矿区生态系统的总服务价值量分别为2219.21、1025.15和3531.95万元。就生态系统而言,耕地的平均服务价值最高,占平均总价值的189.35%;其次是林地和水域,分别占平均总价值的46.50%和26.83%。(2)就生态系统服务类别而言,支持功能服务价值最高,平均价值量占平均总价值量的186.67%,其次是调节服务,占45.34%,文化服务占5.73%,供给服务占-137.74%。(3)1993—2013年,鹤岗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自西向东递增,这与采煤方向和开采程度差异有关。这种分布趋势主要受由采矿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及质量变化的影响。(4)与无考虑空间异质性因素情况相比,1993、2000年鹤岗矿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分别减少了152.96和580.12万元,2013年增加了781.63万元。随煤炭开采,1993—2013年鹤岗矿区采煤沉陷地自然生态环境状况呈现一个由下降到好转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采煤沉陷 价值当量因子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下载PDF
煤矿微生物复垦区灌木林下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18
18
作者 毕银丽 胡晶晶 刘京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908-2917,共10页
微生物复垦技术近年来已成为矿区土地复垦新的研究方向,微生物复垦多年后,新的人工生态系统已建立,其灌木林下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研究成为关注的重点。选择神东大柳塔采煤沉陷地微生物复垦地为研究区,利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和协同... 微生物复垦技术近年来已成为矿区土地复垦新的研究方向,微生物复垦多年后,新的人工生态系统已建立,其灌木林下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研究成为关注的重点。选择神东大柳塔采煤沉陷地微生物复垦地为研究区,利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和协同克里金插值方法,研究采煤沉陷地微生物复垦区灌木林下土壤全氮、有机质和速效磷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氮、有机质和速效磷的含量均值分别为0.50 g/kg,11.93 g/kg,2.24 mg/kg,均呈现出中等强度变异,存在空间自相关性。选择能表征丛枝菌根真菌特性的关键因子土壤菌丝密度,发现土壤菌丝密度与土壤全氮、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以土壤菌丝密度为协变量的土壤全氮、有机质和速效磷的最优模型分别为高斯模型、球状模型和高斯模型,决定系数分别为0.709,0.757和0.467,均高于单一变量的土壤全氮、有机质和速效磷的决定系数。以菌丝密度为辅助变量的土壤全氮、有机质和速效磷均呈现强空间自相关性,有机质的变程较长,空间连续性较好;土壤全氮空间分布呈块状分布,对空间依赖性较强;土壤速效磷呈不规则斑块状,破碎化程度高。以菌丝密度为辅助变量进行协同克里格插值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全氮、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复垦技术 土壤养分 空间异质性 经典统计学 地统计学 协同克里金插值 采煤沉陷
下载PDF
采煤沉陷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沛沛 余洋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03-209,共7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采煤沉陷坡地土壤结构及其有机碳库的变化特征,以典型的焦煤集团九里山矿采煤沉陷坡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采煤沉陷坡地不同坡位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及其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采煤沉陷坡地大团聚体含量自坡顶至坡... 为了更好地了解采煤沉陷坡地土壤结构及其有机碳库的变化特征,以典型的焦煤集团九里山矿采煤沉陷坡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采煤沉陷坡地不同坡位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及其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采煤沉陷坡地大团聚体含量自坡顶至坡底不断下降,微团聚体含量不断增加,土壤结构和稳定性自坡顶至坡下越来越差,在坡底则有所好转。采煤沉陷坡地不同坡位<0.25 mm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高,各粒级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自坡顶至坡下不断减少,在坡底则有所增加。采煤沉陷坡地土壤有机碳含量自坡顶至坡下不断减少而在坡底显著增加。采煤沉陷减少了不同坡位>5 mm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储量,增加了不同坡位<0.25 mm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储量,但对0.25~2 mm、2~5 mm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储量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性。采煤沉陷坡地坡顶、坡上、坡中、坡下土壤有机碳储量显著低于正常农田,分别比未塌陷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减少了8.19 t/hm^2、8.21 t/hm^2、9.11 t/hm^2、11.34t/hm^2,煤炭开采引起的采煤沉陷对土壤有机碳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温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有机碳储量
下载PDF
采煤塌陷区内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方案 被引量:17
20
作者 秦朝亮 龙建辉 +1 位作者 经明 赵金亮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0-323,共4页
为了探索采煤塌陷区内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的治理恢复方案,以山西榆次北山煤矿采煤塌陷区为例,在全面查清区内地质灾害类型和发育状况及区内生态环境破坏现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地质灾害、山西旅游发展战略及当地社会需求等诸... 为了探索采煤塌陷区内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的治理恢复方案,以山西榆次北山煤矿采煤塌陷区为例,在全面查清区内地质灾害类型和发育状况及区内生态环境破坏现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地质灾害、山西旅游发展战略及当地社会需求等诸多因素,提出了一套综合治理方案。该方案能够消除区内地质灾害的威胁,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恢复,符合山西旅游发展战略的要求,能够满足当地的社会需求,可为同类采煤塌陷区的恢复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地质灾害 采煤塌陷区 治理方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