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计数与凝血功能指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
作者 汤磊 彭蕾 +2 位作者 郜玉峰 叶珺 邹桂舟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4期101-103,共3页
目的分析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指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血凝仪检测112例肝硬化患者和78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进行分析;... 目的分析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指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血凝仪检测112例肝硬化患者和78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肝硬化患者中38例消化道出血者与74例无出血者以上指标的差异。结果与78例健康对照组比较,11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PLT显著下降(P=0.0062),而PT、APTT显著延长(P=0093、P=0.0088);肝硬化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患者的PLT、PT、APTT也存在显著差异(P=0.0098、P=0.048、P=0.016)。结论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指标对肝硬化患者出血倾向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 凝血指标 乙型肝炎肝硬化
下载PDF
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硬化诊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存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3期301-302,共2页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含量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57例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并与12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相比较。结果 (1)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小板(PLT)、血小板比容...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含量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57例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并与12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相比较。结果 (1)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小板(PLT)、血小板比容(PCT)显著下降,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显著增高;肝功能B、C级组与A级组比较,C级PLT、PCT下降显著,MPV、PDW显著升高。(2)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FIB)显著下降。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可以反映肝病患者的肝损伤程度,为临床对病情判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血小板参数 凝血指标
下载PDF
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检测在肝硬化诊疗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霍洁茹 常敏凤 《医学综述》 2011年第21期3358-3359,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血凝仪测定72例肝硬化患者和72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及其参数: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容(... 目的分析研究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血凝仪测定72例肝硬化患者和72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及其参数: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容(PCT)和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LT、PCT显著下降,MPV、PDW显著增高(P<0.05);肝硬化组患者PT、TT、APTT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FIB较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可作为衡量肝硬化患者出血倾向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对临床病情判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参数 凝血指标 肝硬化 血细胞分析仪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和凝血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汪辉 周正平 +1 位作者 沈冬明 张甜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1年第3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与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收治的90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与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收治的90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的108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D-D、FIB、PLT、APTT,并探讨研究组患者CTC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D-D、FIB、PLT受患者性别因素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指标和年龄有一定关系,≥60岁的患者PLT水平高于<60岁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上,D-D、FIB、PL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CTC阳性46例,阴性44例。CTC阳性肺癌患者D-D、FIB和PLT水平均高于CTC阴性患者,APTT水平低于CTC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D和PLT对CTC阳性率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CTC与D-D、FIB、PLT和APTT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外周循环肿瘤细胞 凝血指标
原文传递
血栓弹力图及凝血指标在DIC患者血制品输注中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胡晓婧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第5期593-594,共2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及凝血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血制品输注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63例DIC患者,分为研究组(采用血栓弹力图,33例)和对照组(采用凝血指标,30例)。比较两组患者24 h血制品输注...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及凝血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血制品输注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63例DIC患者,分为研究组(采用血栓弹力图,33例)和对照组(采用凝血指标,30例)。比较两组患者24 h血制品输注量、肝素使用率、DIC临床症状改善率及病死率。结果研究组的血浆、冷沉淀、血小板输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肝素使用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DIC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凝血指标比较,血栓弹力图在DIC患者血制品输注中的指导更准确,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凝血指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血制品输注
下载PDF
糖代谢异常患者凝血状态变化及二甲双胍干预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中英 马丽洁 +1 位作者 董春霞 姚晓非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16年第12期881-884,共4页
目的研究糖代谢异常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凝血状态的变化及二甲双胍的干预作用,为糖代谢异常患者的有效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选取新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耐量受损(IGT)患者各60例及正常对照30例... 目的研究糖代谢异常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凝血状态的变化及二甲双胍的干预作用,为糖代谢异常患者的有效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选取新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耐量受损(IGT)患者各60例及正常对照30例作为研究对象,计算体质指数(BMI),测定血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Hcy、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因子Ⅶ、Ⅷ水平及活性等。两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12周,再次测定以上指标,观察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对照组未做处理。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T2DM、IGT组经二甲双胍治疗后,FPG及2 h PG、Hb A1C、Hcy、PT、凝血因子Ⅶ、Ⅷ活性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2DM组经二甲双胍治疗后APTT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2DM组Hcy水平与凝血因子Ⅶ、Ⅷ活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0.39,P〈0.05),与PT、APTT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8、-0.26,P〈0.05)。凝血因子Ⅶ、Ⅷ活性升高是Hcy的危险因子[OR值分别为1.72(95%CI:1.12~2.54)、1.66(95%CI:1.11~2.47)],PT、APTT升高是Hcy的保护因子[OR值分别为0.68(95%CI:0.46~0.94)、0.66(95%CI:0.43~0.98)]。结论 T2DM、IGT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糖代谢紊乱和凝血功能异常,二甲双胍可改善糖代谢并影响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代谢异常 凝血功能 凝血因子 二甲双胍
原文传递
凝血四项及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乙型肝炎相关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7
作者 林玲 俞善春 刘从瑶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665-670,共6页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及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乙型肝炎相关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乙型肝炎相关肝癌(肝癌组)20例、肝硬化(肝硬化组)35例、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组)7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3组基线资料、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指标、凝血四...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及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乙型肝炎相关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乙型肝炎相关肝癌(肝癌组)20例、肝硬化(肝硬化组)35例、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组)7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3组基线资料、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指标、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肝功能[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检测结果,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凝血四项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诊断效能。结果肝癌组HBeAg阳性率、HBV-DNA低于肝硬化组、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HBV-DNA低于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TBIL、ALT、ALP、GGT高于肝硬化组、乙型肝炎组,AST低于肝硬化组、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TBIL、ALT、ALP高于乙型肝炎组,AST低于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PT、APTT、TT短于肝硬化组,长于乙型肝炎组,FIB高于肝硬化组,低于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PT、APTT、TT长于乙型肝炎组,FIB低于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血清AFP、CA199、AFU、TNF-α、VEGF水平均高于肝硬化组、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血清AFP高于乙型肝炎组,CA199、VEGF水平均低于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单项检测中,凝血四项、各项血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乙型肝炎 凝血四项 血清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血塞通注射液辅助应用对断指再植患者术后血凝指标及血栓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韩竹明 丁永虎 《中国药师》 CAS 2015年第12期2087-2089,共3页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辅助应用对断指再植患者术后血凝指标及血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12年3月~2014年3月64例断指再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血塞通...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辅助应用对断指再植患者术后血凝指标及血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12年3月~2014年3月64例断指再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血塞通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7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断指再植成活时间、手术前后血凝指标水平及血栓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8.75%和93.75%,断指再植成活时间分别为(9.44±1.56)d和(6.72±2.2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4,7 d凝血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辅助应用于断指再植患者可有效加快再植成活进程,改善术后血凝指标,并有助于降低血栓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塞通注射液 断指再植 血凝指标 血栓并发症
下载PDF
临产孕妇红细胞参数及凝血四项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向明 池巧珍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0年第6期818-820,共3页
目的 了解临产孕妇的红细胞参数与凝血四项的生理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MindrayBC-3000Plus血细胞分析仪及Sysmex CA500全自动凝血仪对260例临产孕妇和260例健康育龄期非妊娠妇女(对照组)进行红细胞参数以及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结果 ... 目的 了解临产孕妇的红细胞参数与凝血四项的生理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MindrayBC-3000Plus血细胞分析仪及Sysmex CA500全自动凝血仪对260例临产孕妇和260例健康育龄期非妊娠妇女(对照组)进行红细胞参数以及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临产孕妇组的红细胞、血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均比正常对照组减低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则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产孕妇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缩短而纤维蛋白原含量则增高,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临产孕妇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且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主;临产孕妇血液呈高凝状态容易引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产孕妇 红细胞参数 凝血四项 检测与分析
下载PDF
急性创伤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四项及D-D、FDP水平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玉平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四项、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急需输血的患者98例,根据其早期输血量将其中48例急需大量输血的急性创伤患者纳入实验组,50例需少量输血的创伤性患...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四项、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急需输血的患者98例,根据其早期输血量将其中48例急需大量输血的急性创伤患者纳入实验组,50例需少量输血的创伤性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前、输血1 d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D、FDP水平。结果两组输血前凝血四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1 d后实验组PT、APTT、T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前D-D、FD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1 d后实验组DD、FD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创伤患者短期内大量输血后,容易造成凝血功能紊乱,D-D、FDP水平降低,临床应及时监测患者凝血指标,以提高输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急性创伤 凝血四项 D二聚体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下载PDF
妊娠晚期妇女全血细胞参数与凝血指标检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亚红 梅凤琦 《黑龙江医学》 2009年第11期810-813,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妇女全血细胞参数以及凝血4项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XE 2100 5分类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CA6000全自动凝血仪,对180例妊娠晚期妇女和110例健康育龄期妇女进行全血细胞参数以及凝血4项指标的检测。结...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妇女全血细胞参数以及凝血4项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XE 2100 5分类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CA6000全自动凝血仪,对180例妊娠晚期妇女和110例健康育龄期妇女进行全血细胞参数以及凝血4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妊娠晚期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均比正常对照组增高;而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绝对值、红细胞、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平均体积及大血小板比率,均比正常对照组减低,两者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血小板、血小板平均体积以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在两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妊娠晚期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缩短,而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凝血酶时间延长,两者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妊娠晚期妇女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且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多见;白细胞明显增多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妊娠晚期妇女血液呈高凝状态,容易引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全血细胞参数 凝血指标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观察
12
作者 汤素文 曹顺姣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5期13-14,共2页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诊断为HDCP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在治疗后,两组孕妇的平均动脉压和...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诊断为HDCP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在治疗后,两组孕妇的平均动脉压和尿蛋白含量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而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治疗前显著延长(P<0.01),而纤维蛋白原(FIB)则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围产儿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治疗HDCP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丹参注射液 凝血指标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大量输血引起的血清电解质及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2
13
作者 卢春生 林列坤 +1 位作者 曹文平 杨菊红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3期291-292,共2页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后患者血清电解质浓度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对89例大量输血患者输血前、输血后血清电解质浓度及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患者大量输血后血清钾、钙及总二氧化碳(CO2)浓度明显低于输血前;凝血酶原时间、活...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后患者血清电解质浓度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对89例大量输血患者输血前、输血后血清电解质浓度及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患者大量输血后血清钾、钙及总二氧化碳(CO2)浓度明显低于输血前;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显著延长、纤维蛋白原下降。结论大量输血后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低钾、低钙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应密切监测血清电解质尤其是钾、钙及总CO2浓度的变化,尽量避免电解质紊乱的发生;另一方面,大量输血会降低患者的凝血功能,应及时补充血浆和(或)冷沉淀,以改善其凝血功能,减少出血事件的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输血 血清电解质 凝血功能指标
下载PDF
剖宫产围产期护理干预对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28
14
作者 赵新莉 范利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2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产期护理干预对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11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围产期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与实验组(采用围产期护理干预),各55例,比较2组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产...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产期护理干预对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11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围产期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与实验组(采用围产期护理干预),各55例,比较2组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后12 h的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相关凝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可改善其凝血状态,减少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围产期 护理干预 产妇 下肢深静脉血栓 凝血指标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与凝血指标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4
15
作者 张玲玲 王继灵 《临床肺科杂志》 2019年第4期658-661,共4页
目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检测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指标,比较二者对AECOPD患者凝血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我科住院治疗的AECOPD患者92例,根据患者过去一年内是否发生两次或... 目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检测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指标,比较二者对AECOPD患者凝血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我科住院治疗的AECOPD患者92例,根据患者过去一年内是否发生两次或以上急性加重或FEV_1%pred<50%为标准,分为高风险组46例,低风险组46例,记录TEG的各项指标(R值、K值、Angle角度、MA值、CI);行常规凝血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PLT)。回顾性分析高、低风险组AECOPD患者的TEG各指标与常规凝血指标间的差异;观察TEG各指标与常规凝血指标间的相关性,探讨TEG检测在评价AECOPD患者凝血功能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常规凝血各项指标在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AECOPD高风险组中TEG各项指标与低风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与APTT低度相关(r=0.435);K与APTT低度相关(r=0.303),与PLT低度负相关(r=-0.372);MA与PLT中度相关(r=0.538),与FIB低度相关(r=0.462),与FDP低度负相关(r=-0.308),与D-Dimer低度负相关(r=-0.332);Angle角与PLT低度相关(r=0.422);CI与PLT低度相关(r=0.450);其他各参数无直线相关。结论对于高风险组AECOPD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测,TEG较常规凝血指标有一定优势。TEG与常规凝血指标相关性不高,不能相互替代,二者结合更利于掌握AECOPD患者的凝血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血栓弹力图 凝血指标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感染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3
16
作者 李宝娥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8期11-13,17,共4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8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感染,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8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感染,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股静脉血栓形成、肺感染发生率以及凝血4项指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23.26%(P<0.05),肺感染发生率25.58%低于对照组55.81%(P<0.05),病死率2.33%低于对照组11.63%(P>0.05);观察组医学应对问卷(MCMQ)评分中的面对、回避分别为(26.37±3.66)、(26.22±4.21)分,高于对照组的(20.06±4.22)、(18.33±4.08)分(P<0.05),而屈服为(7.23±2.61)分,低于观察组的(10.25±2.94)分(P<0.05);护理前,2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PT、APTT、TT指标均较护理前上升(P<0.05),且FIB指标均较护理前下降(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同时对凝血指标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脑卒中 下肢静脉血栓 肺感染 凝血指标
下载PDF
凝血指标与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莫曼秋 潘玲 +4 位作者 严官强 蒋玲 杨桢华 伍巧源 廖蕴华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58-764,共7页
目的了解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探讨凝血指标与脓毒症相关AKI全因死亡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10日至2018年6月10日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诊治的脓毒症相关AK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d的转归... 目的了解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探讨凝血指标与脓毒症相关AKI全因死亡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10日至2018年6月10日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诊治的脓毒症相关AK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d的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间基线凝血指标水平及一般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脓毒症相关AKI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独立危险因素对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214例脓毒症相关AKI患者,男女比为2.57∶1,年龄(57.90±16.96)岁。74.77%(160/214)的患者在诊断时至少合并一项凝血指标异常,37.38%(80/214)的患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44.86%(96/214)的患者接受过肾脏替代治疗(RRT)。28d全因死亡率为28.04%(60/214)。死亡组(n=60)与存活组(n=154)间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基线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率、凝血酶时间、降钙素原及肺部感染、凝血指标异常、MODS发生率均高于存活组(均P<0.05),而体重、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白蛋白、RRT比例低于存活组(均P<0.05)。Cox回归分析提示,基线APTT延长是脓毒症相关AKI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2.610,95%CI1.077~6.326,P=0.034)。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APTT延长组28d累积生存率低于非APTT延长组(37.1%比70.6%,Log-rankχ^2=16.881,P<0.001),平均生存时间短于非APTT延长组(21.79d比24.73d)。结论脓毒症相关AKI患者普遍存在凝血异常。凝血指标与患者全因死亡密切相关,APTT延长是脓毒症相关AKI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死亡率 危险因素 凝血指标
原文传递
肺癌和肺部感染患者凝血指标和炎症因子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董峰 杨金伟 齐晓伟 《血栓与止血学》 2014年第5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肺癌和肺部感染患者机体炎症反应与凝血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初诊肺部疾病患者168例。分为肺部感染组、非小细胞肺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分别进行凝血常规PT、aPTT、TT、Fbg、D-D和血液常... 目的探讨肺癌和肺部感染患者机体炎症反应与凝血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初诊肺部疾病患者168例。分为肺部感染组、非小细胞肺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分别进行凝血常规PT、aPTT、TT、Fbg、D-D和血液常规及IL-6的检测。结果 1凝血指标与健康组相比,肺部感染组和非小细胞肺癌组PT、TT、Fbg、D-D显著改变;小细胞肺癌组TT、Fbg、D-D显著改变。与肺部感染组相比,非小细胞肺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PT、TT时间缩短,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2血液学指标与健康组相比,肺部感染组WBC、NEU、Mono显著增高,PDW、LYM显著降低;非小细胞肺癌组LYM显著降低,NEU、Mono显著增高;小细胞肺癌组LYM显著降低,Mono显著增高。与肺部感染组相比,非小细胞肺组和小细胞肺癌组WBC显著下降,MPV降低但不显著(P=0.226,P=0.197);3 IL-6指标非小细胞肺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11.29±0.72 ng/L vs.7.28±0.69ng/L,P<0.01);(13.54±1.67 ng/L vs.7.28±0.69 ng/L,P<0.05),而低于肺部感染组(11.29±0.72 ng/L vs.17.72±1.03 ng/L,P<0.01);(13.54±1.67 ng/L vs 17.72±1.03 ng/L,P<0.05);4相关性IL-6与Mono呈线性正相关在健康组中二者R值为0.607,P<0.01;肺部感染组R值为0.740,P<0.01;非小细胞肺癌组R值为0.722,P<0.01;小细胞肺癌组R值为0.642,P=0.045。IL-6与PT呈线性负相关在健康组中二者R值为-0.381,P=0.018;肺部感染组R值为-0.650,P<0.01;非小细胞肺癌组R值为-0.538,P<0.01;小细胞肺癌组R值为0.468,P=0.042。结论肺癌和肺部感染患者体内均存在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紊乱,并且其凝血指标和炎症因子之间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部感染 炎症因子 凝血指标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影响及预测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刘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5期1836-1839,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IP)的病情对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影响以及产前D-二聚体和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检测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110例在该院就诊的患不同程度HIP并在该院进行分娩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高血...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IP)的病情对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影响以及产前D-二聚体和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检测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110例在该院就诊的患不同程度HIP并在该院进行分娩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将上述人群分为HIP组(59例)、轻度子痫前期组(28例)、重度子痫前期组(17例)、子痫组(20例),观察各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在分娩前1d检测D-二聚体及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析这些指标与产后出血的关系。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与HIP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Y=10.032X-9.705,R2=0.9336)。PT和APTT与HIP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关系。Fib和D-二聚体水平与HIP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随着HIP严重程度的增加,产后出血发生率也有所提高,应当积极的采取措施预防产后出血,加强孕期保健,及时纠正贫血和蛋白血症;同时,HIP患者应当进行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和D-二聚体水平的检查,以采取合适措施积极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 产后出血 凝血指标 子痫 D-二聚体
下载PDF
以中药制剂蛇伤凉血合剂为主治疗竹叶青蛇咬伤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燕 刘强 +2 位作者 黄培颖 刘林华 曾仲意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4期675-677,共3页
目的观察以中药为主治疗竹叶青蛇咬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1至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急诊门诊以中药制剂蛇伤凉血合剂为主治疗的竹叶青蛇咬伤患者66例(中药组),并与同期以抗蝮蛇毒血清为主治疗的竹叶青蛇咬伤患者54例(血清组)进行对比... 目的观察以中药为主治疗竹叶青蛇咬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1至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急诊门诊以中药制剂蛇伤凉血合剂为主治疗的竹叶青蛇咬伤患者66例(中药组),并与同期以抗蝮蛇毒血清为主治疗的竹叶青蛇咬伤患者54例(血清组)进行对比分析。血清组采用包含注射抗蝮蛇毒血清的常规治疗,中药组因抗蛇毒血清短缺而未用血清,加用蛇伤凉血合剂,其余治疗同血清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第3日的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等凝血指标,同时比较两组治疗的疗程、总诊疗费用情况。结果两组治疗第3日的凝血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疗程、总诊疗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院内制剂蛇伤凉血合剂与抗蝮蛇毒血清治疗竹叶青蛇咬伤的疗效及疗程、诊疗费用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咬伤 蛇伤凉血合剂 抗蝮蛇毒血清 凝血指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