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from tris(2,2′-bipyridyl) ruthenium (Ⅱ) in the presence of aminocarboxylic acid co-reactants 被引量:2
1
作者 YIN XueBo, SHA BeiBei & HE XiWen Research Centre for Analytical Sciences, College of Chemistry,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09年第9期1394-1401,共8页
Due to the highly sensitive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 tris(2,2′-bipyridyl) ruthenium(II) (Ru(bpy)32+) is often used in the field of bioarrays with the help of co-reactants. However, the generally used co-reacta... Due to the highly sensitive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 tris(2,2′-bipyridyl) ruthenium(II) (Ru(bpy)32+) is often used in the field of bioarrays with the help of co-reactants. However, the generally used co-reactant, tripropylamine (TPA), is toxic, corrosive and volatile. Therefore, the search for safe, sensitive and economical co-reactants is critical. Herein, three aminocarboxylic acids,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EDTA), nitrilotriacetic acid (NTA), and 2-hydroxyethylethylene diaminetriacetic acid (HEDTA),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s potential co-reactants for promoting Ru(bpy)32+ ECL behaviour. A possible ECL mechanism is also presen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co-reactants have a different ECL behaviour compared to TPA, such as different pH- and surfactant-responses. The detection limits of Ru(bpy)32+ using NTA, EDTA and HEDTA as co-reactants are 1, 60 and 680 fmol·L-1,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NTA has a much higher efficiency than TPA to excite Ru(bpy)3 2+ ECL under their own optimal conditions. NTA could be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 because it is less toxic, corrosive and volatile than TPA. Moreover, using Ru(bpy)3 2+ ECL, a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aminocarboxylic acids is also developed. An improvement of four orders of magnitude in detection limits is obtained for EDTA compared to the known Ru(bpy) 3 2+ chemiluminescent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py)32+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co-reactants aminocarboxylic acids
原文传递
共反应试剂增强电致化学发光信号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海军 肖丽娟 +5 位作者 何颖 蒋欣亚 袁亚利 卓颖 柴雅琴 袁若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21,共9页
在电致化学发光(ECL)生物传感器的构建中,利用共反应试剂促进发光基团的发光效率是一种常见、方便且非常有效的方法.然而,如何更好地利用共反应试剂使其更加有效地与发光基团作用是提高该类生物传感器灵敏度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作者课... 在电致化学发光(ECL)生物传感器的构建中,利用共反应试剂促进发光基团的发光效率是一种常见、方便且非常有效的方法.然而,如何更好地利用共反应试剂使其更加有效地与发光基团作用是提高该类生物传感器灵敏度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作者课题组部分工作综述了三种共反应试剂放大ECL信号的构建:共反应试剂内置于检测底液;共反应试剂共存于电极表面;酶促生成共反应试剂,并提出了今后ECL信号放大构建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化学发光 共反应试剂 信号放大 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微晶纤维素的对甲苯磺纤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路金金 王振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23-26,共4页
在纤维素NaOH/urea水溶液体系中,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对甲苯磺酰氯为共反应剂进行反应,获得了溶解性良好的对甲苯磺酰基纤维素。优化了反应条件,对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分析、元素分析。研究了对甲苯磺酰氯(Ts... 在纤维素NaOH/urea水溶液体系中,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对甲苯磺酰氯为共反应剂进行反应,获得了溶解性良好的对甲苯磺酰基纤维素。优化了反应条件,对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分析、元素分析。研究了对甲苯磺酰氯(TsCl)与微晶纤维素葡萄糖单元(AGU)的摩尔比、反应时间、温度对取代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纤维素 对甲苯磺酰氯 取代度 共反应剂
下载PDF
纤维素长链脂肪酸酯的不同合成法制备及其表征
4
作者 赵曾艳 张燕娟 +4 位作者 魏丽萍 胡华宇 黄爱民 黄祖强 沈芳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21-2027,共7页
以正辛酸为酯化剂,乙酸酐为共反应剂,采用机械活化共反应剂法制备纤维素长链脂肪酸酯,并与常规共反应剂法制备的产品进行对比研究。采用~1H-NMR、FTIR、SEM、XRD和TGA对酯化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机械活化、常规共反应剂法制备纤维素... 以正辛酸为酯化剂,乙酸酐为共反应剂,采用机械活化共反应剂法制备纤维素长链脂肪酸酯,并与常规共反应剂法制备的产品进行对比研究。采用~1H-NMR、FTIR、SEM、XRD和TGA对酯化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机械活化、常规共反应剂法制备纤维素乙酸辛酸酯的最优反应时间均为90min,酯化产物总取代度分别为2. 890、2. 592,长链辛酰基取代度分别为0. 683、0. 445;机械活化有效破坏纤维素的结构、降低结晶度、提高反应活性,获得较高取代度、较好热稳定性的纤维素长链脂肪酸酯。机械活化共反应剂法具有不需要预处理、效率高、操作简单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活化 纤维素 长链酯化 共反应剂
下载PDF
CsPbBr_(3)纳米晶的水相阴极电化学发光机理
5
作者 李萌萌 李哲 +1 位作者 黄媛 申大忠 《化学传感器》 CAS 2021年第1期32-38,共7页
使用(NH_(4))_(2)S_(2)O_(8)作为共反应剂,以CsPbBr_(3)纳米晶(NCs)修饰的玻碳电极(GCE)上可产生增强的阴极电化学发光(ECL)信号,相对于未修饰的GCE,阴极ECL信号增强4.1倍,且在连续的电化学激发过程中,ECL强度随着电位扫描圈数的增加进... 使用(NH_(4))_(2)S_(2)O_(8)作为共反应剂,以CsPbBr_(3)纳米晶(NCs)修饰的玻碳电极(GCE)上可产生增强的阴极电化学发光(ECL)信号,相对于未修饰的GCE,阴极ECL信号增强4.1倍,且在连续的电化学激发过程中,ECL强度随着电位扫描圈数的增加进一步增强,至4圈后趋于稳定值,其值相对于起始值增强2.6倍。而GCE|CsPbBr_(3) NCs的阳极ECL强度,却随电位扫描圈数的增多快速衰减,4圈之后已无ECL信号。但使用已无阳极ECL的GCE|CsPbBr_(3) NCs仍可激发出增强的阴极ECL信号。此外,用已分解无荧光的CsPbBr_(3)残渣修饰GCE,也能测量到增强的阴极ECL信号,其强度也随电位扫描圈数的增加而增强。由此推测,CsPbBr_(3) NCs在(NH_(4))_(2)S_(2)O_(8)存在下的阴极ECL增强作用,很可能来自CsPbBr_(3)或其分解产物对S_(2)O_(8)^(2-)本身的阴极ECL的增强,它们是S_(2)O_(8)^(2-)阴极ECL的共反应剂或者共反应促进剂,CsPbBr_(3) NCs本身并不是很强的阴极ECL发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 钙钛矿 发光机制 共反应促进剂
下载PDF
共反应剂TPPD的制备
6
作者 冉红 梁艳霞 +1 位作者 刘娟娟 肖丹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53-1456,共4页
本实验合成了一种共反应剂N,N,N',N'-4-丙基-戊二胺(TPPD),它的分子中含有两个叔氨基,与传统的共反应剂三丙胺(TPA)相比增加了一个氮的活性位点。并且分子中的碳碳长链使得TPPD的疏水性增加,因此能与钌配合物[Ru(bpy)3][4-(Clph... 本实验合成了一种共反应剂N,N,N',N'-4-丙基-戊二胺(TPPD),它的分子中含有两个叔氨基,与传统的共反应剂三丙胺(TPA)相比增加了一个氮的活性位点。并且分子中的碳碳长链使得TPPD的疏水性增加,因此能与钌配合物[Ru(bpy)3][4-(Clph)4B]2同时固定到ITO电极上,减少了ECL过程中的共反应剂的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反应剂 合成 电致化学发光
下载PDF
[Ru(bpy)_3][(4-Clph)_4B]_2/[(CH_3CH_2CH_2)_2N]_2(CH_2)_5纳米颗粒修饰电极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
7
作者 冉红 江平 +3 位作者 郑保战 袁红雁 蔡明发 肖丹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08-1715,共8页
本研究合成了一种疏水性的共反应剂N,N,N',N'-四丙基-戊二胺(TPPD),并将TPPD和疏水型的钌配合物[Ru(bpy)3][4-(Clph)4B]2同时固定在氧化铟锡(ITO)电极表面,构建了一种固相电致化学发光(ECL)传感器。由于TPPD的疏水性,使得它在... 本研究合成了一种疏水性的共反应剂N,N,N',N'-四丙基-戊二胺(TPPD),并将TPPD和疏水型的钌配合物[Ru(bpy)3][4-(Clph)4B]2同时固定在氧化铟锡(ITO)电极表面,构建了一种固相电致化学发光(ECL)传感器。由于TPPD的疏水性,使得它在水相溶液中不容易从ITO电极表面脱落,因此增强了ECL电极的稳定性。该修饰ITO电极显示出较强的、稳定的ECL信号,0.1 mmol/L苯酚对此电极的ECL信号的的猝灭效率达到95.4%,表明其在检测环境中苯酚类化合物的潜在应用价值。还考察了TPPD/[Ru(bpy)3][4-(Clph)4B]2修饰的ITO电极电致化学发光的暂态反应,发现其暂态下的发光寿命明显长于传统TPA溶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化学发光 共反应剂 N N N' N'-四丙基-戊二胺 暂态
下载PDF
反应气CO_2含量对混合醇与电力联产系统物质能量转换的影响
8
作者 王逊 赵丽凤 高峻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60-67,8,共8页
建立了符合合成反应详细机制的固定床反应器模型,并对黑液气化合成混合醇联产电力的系统进行流程模拟与物流能流分析;提出不同反应气CO2含量(YCO2,tot)下,与燃机发电匹配的合成循环比;分析反应气CO2含量对合成、发电、公用工程的影响;... 建立了符合合成反应详细机制的固定床反应器模型,并对黑液气化合成混合醇联产电力的系统进行流程模拟与物流能流分析;提出不同反应气CO2含量(YCO2,tot)下,与燃机发电匹配的合成循环比;分析反应气CO2含量对合成、发电、公用工程的影响;评价反应气CO2含量对系统总能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联产系统的合成循环比随YCO2,tot增大而减小;根据YCO2,tot对总能利用效率及公用工程消耗的影响,适宜的YCO2,tot可选取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产 co2含量 循环比 总能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