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纳米管/炭黑并用导电橡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玉刚 黄英 +1 位作者 廉超 葛运建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52-1456,共5页
文章基于溶液共混法,制成了一种新型的碳纳米管/炭黑/硅胶多相复合材料。实验利用TEM、压阻测试平台等手段表征和分析了碳纳米管的功能化、添加比例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功能化可以有效改善碳纳米管的表面特性,进而改善... 文章基于溶液共混法,制成了一种新型的碳纳米管/炭黑/硅胶多相复合材料。实验利用TEM、压阻测试平台等手段表征和分析了碳纳米管的功能化、添加比例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功能化可以有效改善碳纳米管的表面特性,进而改善其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不同维度纳米材料(碳纳米管/炭黑)的并用会在橡胶体系中形成"葡萄串"结构,远程导电网络和近程导电网络相互补充,有助于增强导电网络的稳定性,提高复合材料的电学和热学稳定性。功能化碳纳米管与炭黑的体积比为4∶21时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学和温度稳定性,压阻线性较好,可以满足柔性触觉传感器的制作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炭黑 并用 导电橡胶 触觉传感器
下载PDF
Ca和Sm双原子共填充方钴矿化合物的制备及热电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桃香 唐新峰 +2 位作者 邓书康 宋晨 张清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0-714,共5页
用熔融法结合放电等离子快速烧结技术(SPS)制备了单相的Ca和Sm共填充的方钴矿化合物Ca_mSm_nFe_xCo_(4-x)Sb_(12),研究了两种原子共填充总量及填充分量对其热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Ca和Sm双原子共填充总量的增加,p型Ca_mSm_nFe... 用熔融法结合放电等离子快速烧结技术(SPS)制备了单相的Ca和Sm共填充的方钴矿化合物Ca_mSm_nFe_xCo_(4-x)Sb_(12),研究了两种原子共填充总量及填充分量对其热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Ca和Sm双原子共填充总量的增加,p型Ca_mSm_nFe_xCo_(4-x)Sb_(12)化合物的Seebeck系数增大、电导率和热导率降低.当共填充总量相近时,Ca原子填充分量较大的方钴矿化合物。其电性能较好;而Sm原子填充分量较大的方钴矿化合物,其热导率较低、Seebeck系数较高.Ca_(0.15)Sm_(0.24)Fe_(1.51)Co_(2.48)Sb_(12)化合物的最大热电性能指数ZT_(max)值在775K时为0.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填充 方钴矿 热电性能
下载PDF
微米/纳米二氧化硅共填充制备天然橡胶/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及其性能
3
作者 江帆 刘新玉 +1 位作者 田庆丰 丁涛 《合成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1期33-40,共8页
采用湿法混炼工艺制备了二氧化硅分散粒径为100 nm的天然橡胶/二氧化硅复合材料胶母粒,结合传统干法混炼技术制备了二氧化硅总填充量为60份(质量)的微米/纳米共填充天然橡胶/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结果显示,湿法混炼过程中填充的小粒径二... 采用湿法混炼工艺制备了二氧化硅分散粒径为100 nm的天然橡胶/二氧化硅复合材料胶母粒,结合传统干法混炼技术制备了二氧化硅总填充量为60份(质量)的微米/纳米共填充天然橡胶/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结果显示,湿法混炼过程中填充的小粒径二氧化硅仍然以小粒径分散,与橡胶分子链更倾向于形成紧密结合层。湿法混炼技术的使用提升了二氧化硅的分散性,复合材料的Payne效应更弱。与干法混炼技术并用制备的小粒径与大粒径二氧化硅比例为50/10时,填料形成了较宽的粒径分布,形成了适中的填料-橡胶结合强度,进一步提升了天然橡胶/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天然橡胶 微米/纳米共填充 紧密结合胶层 湿法混炼 PAYNE效应 拉伸性能
下载PDF
计算机控制高精度CO_2灌装设备的研究
4
作者 武蕴馥 董文达 郭温贤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6-87,共2页
针对传统CO2灌装设备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计算机控制高精度CO2灌装设备的原理、特点及主要部件设计研究过程;本设备具有结构紧凑,运行平稳,节约能源,灌装准确,用途广泛的特点,是传统CO2灭火器灌装设备最理想的更新换代产品。
关键词 计算机控制 高精度 co2灌装设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