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结合三关节有限截骨矫正成年人重度马蹄内翻足 被引量:53
1
作者 秦泗河 陈建文 +3 位作者 郑学建 夏和桃 彭爱民 王振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用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结合三关节有限截骨术矫正成年人重度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疗效。方法1996年1月~2003年2月,应用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结合三关节有限截骨一期矫正成年人重度马蹄内翻足患者12例13个足,男9例,女3例;年龄20... 目的探讨用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结合三关节有限截骨术矫正成年人重度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疗效。方法1996年1月~2003年2月,应用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结合三关节有限截骨一期矫正成年人重度马蹄内翻足患者12例13个足,男9例,女3例;年龄20~36岁,平均26岁;左足4例,右足7例,双足1例。病因先天性马蹄内翻足3例,小儿麻痹后遗足畸形6例,外伤1例,脑性瘫痪后遗足畸形1例,小腿海绵状血管瘤施行放射治疗后遗马蹄内翻足畸形1例。根据病情,术前组装Ilizarov踝足关节牵伸器,术中先实施足的后内侧软组织有限松解和三关节切骨术,依照Ilizarov的穿针固定原则,安装具有三维矫形功能的踝足关节牵伸器。术后7d旋转螺纹牵伸杆,逐渐矫正足内翻、内收和前足下垂畸形,在牵伸矫形过程中患足可负重行走。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个月~4年,平均15个月,畸形未复发,足持重行走功能良好。术后平均牵伸71d。10例11个足达到0°位全足持重,2例保留15°~20°足下垂角(因合并下肢短缩)。术后无一例发生切口和针道感染、皮瓣坏死、血管神经损伤、骨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结合三关节有限截骨矫正成年人重度马蹄内翻足是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 三关节有限截骨矫正 成年人 马蹄内翻足 治疗
原文传递
超声诊断胎儿足内翻 被引量:33
2
作者 陈琮瑛 李胜利 +3 位作者 刘菊玲 高英 欧阳琼 欧阳玉容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 探讨胎儿足内翻的声像图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30 0 0例妊娠12~ 40周的胎儿。诊断足内翻畸形的标准为足底拇趾球和腓胫骨长轴切面在同一平面显示 ,不随胎儿下肢运动而改变。并将产前超声检查与胎儿尸体检... 目的 探讨胎儿足内翻的声像图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30 0 0例妊娠12~ 40周的胎儿。诊断足内翻畸形的标准为足底拇趾球和腓胫骨长轴切面在同一平面显示 ,不随胎儿下肢运动而改变。并将产前超声检查与胎儿尸体检查或分娩后新生儿科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产前超声检查发现17例足内翻畸形 ,其中 14例合并其他复杂畸形 ,3例单纯足内翻畸形。 14例引产后尸体检查证实产前超声诊断 ,其中包括 1例胎死宫内后引产证实 ,1例产前诊断为双足内翻 ,引产后尸检为单足内翻 ;3例足月产后新生儿科检查证实 ,其中 2例假阳性。结论 胎儿足内翻畸形的声像图具有一定特征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胎儿 足内翻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病因学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吉士俊 陈秋 +2 位作者 张成普 周永德 刘卫东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108-111,共4页
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神经肌肉病变学说提供科学依据。对手术后随访的92例摄腰骶部X线片,77例作直肠肛门测压检查,并对23例患肢腓肠肌、胫前肌和腓骨肌42个标本进行了运动神经支配的观察,测量了轴突终末支配比率,观察了运... 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神经肌肉病变学说提供科学依据。对手术后随访的92例摄腰骶部X线片,77例作直肠肛门测压检查,并对23例患肢腓肠肌、胫前肌和腓骨肌42个标本进行了运动神经支配的观察,测量了轴突终末支配比率,观察了运动终板形态,还通过琥珀酸脱氢酶组化染色检查了48个标本不同肌群的组化分型变化。另外还对14个标本进行了肌肉超微结构的研究。结果:92例中发现78.3%合并隐性能椎裂;肛管静息压和直肠肛管压差明显高于对照组;三组肌群中运动终板存在着退变或再生者占42.9%~54.6%;轴突终末支配比率(TIR)增高者占62%;组化分型提示有红肌纤维增高与集聚,肌纤维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尤以腓肠肌和胫前肌突出,其超微结构也呈现去神经肌萎缩改变。这些改变提示本病病因系神经肌肉病变使三组肌力不平衡而产生马蹄内翻足,但是脊髓神经病变尚不清楚,肌肉改变是否为继发性病变也难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翻足 先天马蹄内翻足 病因学
原文传递
Ilizarov技术矫治马蹄足畸形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30
4
作者 陈建文 秦泗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3-57,共5页
严重的马蹄足畸形临床表现多较复杂,传统的外科手段很难获得满意的疗效,且创伤较大,使本已变小的足变得更小。本文复习了Ilizarov技术在治疗马蹄足畸形方面的应用,结合作者单位的经验,较为详细地论述了马蹄足畸形的特点,相关的评价标准,... 严重的马蹄足畸形临床表现多较复杂,传统的外科手段很难获得满意的疗效,且创伤较大,使本已变小的足变得更小。本文复习了Ilizarov技术在治疗马蹄足畸形方面的应用,结合作者单位的经验,较为详细地论述了马蹄足畸形的特点,相关的评价标准,Ilizarov技术的优势及原理,器械的设计安装及矫治程序,与传统手术方式的结合及合理的截骨方式选择,以及有关的并发症防治。以最大限度发挥Ilizarov技术的优势,保证最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足畸形 ILIZAROV技术 组织牵伸 外固定 矫正
原文传递
早期手法矫正系列石膏固定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被引量:23
5
作者 杨建平 李德达 +5 位作者 龚仁钰 任秀智 孙永胜 刘振英 董梅 周雅媛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 评价早期应用手法矫正系列石膏固定 (Ponseti方法 )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效果。方法 从 1997年 5月~ 2 0 0 1年 12月保守治疗出生后 3个月内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2 2例共30个足。患儿的平均年龄为生后第 2 3d ,方法采用Ponset... 目的 评价早期应用手法矫正系列石膏固定 (Ponseti方法 )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效果。方法 从 1997年 5月~ 2 0 0 1年 12月保守治疗出生后 3个月内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2 2例共30个足。患儿的平均年龄为生后第 2 3d ,方法采用Ponseti的手法矫正和连续长腿石膏固定 ,每周更换石膏一次。在石膏固定结束后 ,患儿穿戴矫形支具至少 1年。结果 本组平均治疗时间 10 .5周 ,平均随访 2年 4个月。 2 7个足 (90 % )的畸形获得满意矫正 ,3个足因支具穿戴欠配合 ,随访时仍有残余畸形 ,需广泛软组织松解术矫正。结论 Ponseti的“旋后外展”手法矫正方法和连续长腿石膏固定 ,可使不同畸形程度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在早期获得充分的矫正 ,石膏固定结束后应佩戴矫形支具至少 1年 ,以防畸形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手法矫正 石膏固定 PONSETI方法
原文传递
Ilizarov技术结合有限手术治疗青少年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畸形 被引量:22
6
作者 高纯志 吴晗 +1 位作者 肖鹏 吴学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2-186,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Ilizarov技术结合软组织松解肌力平衡术治疗青少年脑瘫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6年9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29例(33足)青少年脑瘫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20足),... 目的探讨采用Ilizarov技术结合软组织松解肌力平衡术治疗青少年脑瘫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6年9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29例(33足)青少年脑瘫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20足),女12例(13足);年龄13~28岁,平均17.6岁。依据Diméglio分级:Ⅱ级19足,Ⅲ级14足。给予软组织松解肌力平衡术,同时用Ilizarov技术纠正内翻畸形;术后5~7 d开始调节外固定架至达满意足踝形态为止,拆除外固定架后佩戴矫形支具,并逐渐减少佩戴时间至完全弃用。结果 29例(33足)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2个月,平均18个月。拆除外固定架后均恢复跖行足,无钉道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发生。1足于拆除外固定架后6个月畸形轻度复发,经对症处理后,患者步态恢复正常。其余32足随访期内均无畸形复发。末次随访时,根据国际马蹄足畸形研究学组(ICFSG)评分为(5.21±3.91)分,与术前(36.73±4.8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27,P=0.000);获优27足、良3足、中3足,优良率达90.91%。患者自评疗效27足非常满意,6足满意。结论 Ilizarov技术治疗马蹄内翻足疗效确切,同时根据症状体征结合适当软组织手术可有效治疗青少年脑瘫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马蹄内翻足 脑瘫 青少年
原文传递
Ilizarov技术治疗烧伤后马蹄内翻足畸形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子阳 臧建成 秦泗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总结应用Ilizarov技术矫正烧伤后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疗效。方法 2012年3月—2017年2月,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12例(17足)烧伤后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男10例(14足),女2例(3足);年龄18~52岁,平均38岁。左足3例,右足4例;双足5例。根据秦... 目的总结应用Ilizarov技术矫正烧伤后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疗效。方法 2012年3月—2017年2月,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12例(17足)烧伤后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男10例(14足),女2例(3足);年龄18~52岁,平均38岁。左足3例,右足4例;双足5例。根据秦氏马蹄内翻足畸形分度方法:Ⅰ度5足、Ⅱ度9足、Ⅲ度3足。结果患者马蹄内翻足畸形均获得完全矫正,可足底负重行走,无局部皮肤坏死、针道感染、肢端感觉麻木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3年,平均10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国际马蹄足畸形研究学组(ICFSG)评分系统,获优7足、良7足、可3足,优良率82.4%。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马蹄内翻足畸形具有微创、安全、操作简便的优点,可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马蹄内翻足 功能重建 烧伤
原文传递
跟腱延长及胫骨肌与肌腱移植修复脑瘫致马蹄内翻足:恢复踝关节及足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19
8
作者 郭景泉 罗毅 +2 位作者 高宇 任尚立 郑紫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1-245,共5页
背景:国内对于脑瘫致痉挛性马蹄内翻足治疗的方式有多种,包括物理治疗、矫形器治疗、全身性抗痉挛药物治疗、局部肌肉注射A型肉毒毒素以及各种外科手术治疗,针对不同的患儿畸形程度及年龄段,效果各有千秋。目的:探讨跟腱"Z"... 背景:国内对于脑瘫致痉挛性马蹄内翻足治疗的方式有多种,包括物理治疗、矫形器治疗、全身性抗痉挛药物治疗、局部肌肉注射A型肉毒毒素以及各种外科手术治疗,针对不同的患儿畸形程度及年龄段,效果各有千秋。目的:探讨跟腱"Z"型延长胫骨前后肌联合肌腱转位移植修复脑瘫致痉挛性马蹄内翻足评价其改善外观,修复踝关节及足功能的作用。方法:于2012至2014年集中收治了22例脑瘫致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患儿,均采用跟腱"Z"型延长胫骨前后肌联合肌腱转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术后行石膏外固定6周后,给予康复功能锻炼。结果与结论: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平均时间为1至2年,依据秦泗河对足部畸形矫正程度及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价,均获得满意疗效。结果表明,跟腱"Z"型延长胫骨前后肌联合肌腱转位治疗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是治疗脑瘫致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一种较好方法,具有良好的改善外观,踝关节及足的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痉挛性脑瘫 马蹄内翻足 跟腱“Z”型延长 胫骨前后肌联合肌腱转位术
下载PDF
Ilizarov外固定架联合跟骨截骨矫正痉挛性马蹄内翻足 被引量:19
9
作者 董震 王林涛 +4 位作者 齐鹏 李友 齐克飞 李帅 王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0-84,共5页
目的探究Ilizarov外固定架和跟骨外侧柱短缩截骨矫正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骨科2011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合并跟骨内翻畸形患儿30例,共42足。住院期间均行手术治疗,术中采用跟骨外侧柱矩... 目的探究Ilizarov外固定架和跟骨外侧柱短缩截骨矫正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骨科2011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合并跟骨内翻畸形患儿30例,共42足。住院期间均行手术治疗,术中采用跟骨外侧柱矩形截骨,跟腱延长,胫前肌外移,伊式架外固定手术,充分解决跟骨内翻畸形。术后随访观察患儿患足形态特征、功能状况及X线情况,应用国际马蹄足畸形研究学组(ICFSG)评分系统评分,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的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78.6±42.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74.8±26.3)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7±1.5)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3.5±3.0)个月。至末次随访未见严重感染、截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外形及行走功能明显改善,患足背伸肌力良好。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拆除伊氏架外固定和末次随访时患足背伸角度增加,ICFSG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改善更加显著。结论跟骨外侧柱矩形短缩截骨术可有效减少足外侧柱长度,使中足、前足内翻得到矫正,减轻跟骨内翻,增大了距下复合体的间隙,使距骨下沉,改善高弓足,达到弹性生理负重状态从而改善患儿的行走步态,是治疗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临床效果满意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痉挛 马蹄内翻足 跟骨截骨术 儿童
下载PDF
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胫骨骨折术中远端是否存在内外翻的判断 被引量:18
10
作者 马腾 王谦 +6 位作者 路遥 孙亮 卢代刚 李明 薛汉中 李忠 张堃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53-557,共5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术中判断胫骨远端是否存在内外翻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27例胫骨骨折患者资料,男19例,女8例;年龄22~76岁,平均44.6岁。术前对患者...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术中判断胫骨远端是否存在内外翻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27例胫骨骨折患者资料,男19例,女8例;年龄22~76岁,平均44.6岁。术前对患者进行正、侧位x线片检查,术中在标准进钉点插入胫骨髓内钉后,利用远端水平位交锁钉与踝关节面在前后位X线片上的夹角判断骨折远端是否存在内外翻。结果27例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8.3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3.2~6.7个月(平均4.5个月)。术中测量27例患者,其中19例正常,6例发生外翻,2例发生内翻,发生内、外翻患者在术中均得到矫正。术后2d健侧胫骨远端外侧角为87.4°-89.2°(平均88.3°±0.9°),患侧胫骨远端外侧角为87.6°-90.2°(平均88.9°±1.3°),健侧与患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一后足评分:优18例,良6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9%。结论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胫骨骨折术中,在标准进钉点插入胫骨髓内钉后,利用远端水平位交锁钉与踝关节面在前后位x线片上的夹角能够很好地判断骨折远端是否存在内外翻,并在术中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畸形足 内翻 外翻
原文传递
Ilizarov技术结合跗骨V形截骨治疗创伤性马蹄内翻足 被引量:17
11
作者 董长红 蒋守海 +3 位作者 徐明亮 胡敬男 彭爱民 郑学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74-1477,共4页
目的 探讨Ilizarov技术结合跗骨v形截骨治疗创伤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14例创伤性马蹄内翻足患者。男10例,女4例;年龄13~61岁,平均31岁。胫骨、踝关节开放性骨折11例,踝关节闭合性骨折3例。手术距受伤时... 目的 探讨Ilizarov技术结合跗骨v形截骨治疗创伤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14例创伤性马蹄内翻足患者。男10例,女4例;年龄13~61岁,平均31岁。胫骨、踝关节开放性骨折11例,踝关节闭合性骨折3例。手术距受伤时间7~78个月,平均36个月。踝关节固定于跖屈位44~89°,平均57°。足软组织微创松解和跗骨v形截骨后,将带有弹性牵伸杆的Ilizarov外固定支架安装在肢体设定位置并穿针固定;术后通过旋转螺母矫正马蹄内翻畸形,5~12周恢复踝关节中立位后继续维持固定8~12周,然后去除外固定支架佩戴支具8~12周,患足逐渐增加负重行走。结果术后9例针道出现轻度感染,对症处理后感染消失。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15个月。治疗结束后踝关节外形正常,X线片检查踝穴关系正常。其中9例踝关节背伸达10°,恢复正常行走功能;4例背伸5。,但不影响正常行走;1例不能背伸,影响上下楼梯。1例矫正过程中出现疼痛,耐受性较差,给予延缓牵引,治疗结束去除外固定后出现反弹,经积极康复训练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根据国际马蹄足畸形研究学组(ICFSG)评分标准:优9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2.9%。结论Ilizarov技术结合跗骨v形截骨创伤小,固定可靠,畸形矫正效果确切,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创伤性马蹄内翻足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内翻足 ILIZAROV技术 跗骨V形截骨
原文传递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术后远期足底压应力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金祥 黄耀添 王军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112-114,共3页
对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早期肌力平衡手术后远期足底压应力进行测试,旨在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和评价手术疗效。采用自行设计的足底压应力分布测试系统,测试术后6年6个月~28年6个月(平均15年1个月),年龄13~32岁(平均16... 对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早期肌力平衡手术后远期足底压应力进行测试,旨在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和评价手术疗效。采用自行设计的足底压应力分布测试系统,测试术后6年6个月~28年6个月(平均15年1个月),年龄13~32岁(平均16.9岁)的33例(42足)的足底压应力,并与正常足相比较。结果:临床疗效优良者35足的足底压应力分布接近正常,但部分指标仍有异常。全足着地期延长,足跟离地期缩短(P<0.05),动态第5跖骨头部位和拇趾部位压应力峰值减小(P<0.05,P<0.01),拇趾部位压应力。时间积分减小(P<0.05)。临床疗效可和差者7足的足底压应力分布所有指标均显著异常(P<0.05及P<0.01)。结论:足底压应力分布测试可作为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和评价足部手术疗效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翻足 先天马蹄内翻足 足畸形 手术后 足底压应
原文传递
应用Ilizarov与Orthofix外固定架行胫骨截骨延长后发生的足下垂 被引量:16
13
作者 依力哈木江.吾斯曼 买买提明.赛依提 +1 位作者 阿不地哈比尔.阿不拉 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279-3286,共8页
背景:胫骨截骨延长具有创伤程度轻,痛苦小、所延长骨质愈合速度快、延长幅度大等优点,但常伴有一些术后并发症。其中以足下垂较为常见,同时其是在临床上较难处理的并发症之一。目的:比较应用Ilizarov与Orthofix外固定架行胫骨截骨延长... 背景:胫骨截骨延长具有创伤程度轻,痛苦小、所延长骨质愈合速度快、延长幅度大等优点,但常伴有一些术后并发症。其中以足下垂较为常见,同时其是在临床上较难处理的并发症之一。目的:比较应用Ilizarov与Orthofix外固定架行胫骨截骨延长后足下垂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由新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显微修复外科行胫骨近端截骨延长修复胫骨缺损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应用的外固定架种类分为2组,其中Ilizarov外固定架组72例,Orthofix外固定架组76例。比较2组患者胫骨近端截骨延长后足下垂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1随访1-1.3年,所有患者胫骨缺损处均获得修复;237例患者出现足下垂并发症,其中Ilizarov外固定架组26例,Orthofix外固定架组11例,Ilizarov外固架组患者足下垂发生率显著高于Orthofix外固架组(36%,15%,P<0.05);337例患者中28例足下垂症状得以改善;余9例患者因失去随访出现严重足下垂症状,患者自我功能锻炼和踝关节关节松动术等措施无法纠正患肢足下垂症状,此9例患者最终行跟腱延长术后患肢足下垂症状才得以改善;4结果提示,采用Ilizarov外固架行胫骨近端截骨延长患者足下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采用Orthofix外固架的患者。同时作者认为胫骨截骨延长后足下垂的发生与患者本身、外固定架等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因此严格掌握手术技能,术前认真设计、术中精细操作、术后严密随访及时处理是减少胫骨截骨延长后足下垂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外固定器 畸形足 随访研究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骨植入物 胫骨缺损 胫骨截骨延长 ILIZAROV外固定架 Orthofix外固定架 足下垂
下载PDF
大白菜根系分泌物的GC-MS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照然 范黎明 +2 位作者 吴毅歆 毛自朝 何月秋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75-77,80,共4页
利用循环水式根系分泌物收集系统收集大白菜根系分泌物,经甲醇洗脱和正己烷萃取旋蒸制样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收集到的样品。结果共检测出50种化合物,主要有脂肪烃、芳香烃、酯类、羧酸和含有卤素及硫的化合物等。其中脂肪烃... 利用循环水式根系分泌物收集系统收集大白菜根系分泌物,经甲醇洗脱和正己烷萃取旋蒸制样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收集到的样品。结果共检测出50种化合物,主要有脂肪烃、芳香烃、酯类、羧酸和含有卤素及硫的化合物等。其中脂肪烃的相对含量为38.980%,1-甲基-1-苯基-2-环丙烯占总含量的6.2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根系分泌物 GC—MS 根肿病
下载PDF
伊氏外固定器治疗小儿马蹄内翻足 被引量:14
15
作者 邓京城 潘少川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1995年第6期326-327,共2页
采用伊氏外固定器结合手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4例,神经麻痹性马蹄足2例,马蹄足术后复发2例,外伤后马蹄足1例。年龄4~13岁。经1~4年随访,足外形、足负重力线达到或接近正常足,Kite角改变>50%,无严重并发症。... 采用伊氏外固定器结合手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4例,神经麻痹性马蹄足2例,马蹄足术后复发2例,外伤后马蹄足1例。年龄4~13岁。经1~4年随访,足外形、足负重力线达到或接近正常足,Kite角改变>50%,无严重并发症。其特点是通过对伊氏外固定器调整,能够三维地延长、压缩、扭转各部件间距,从而矫正畸形足的内翻、内收、下垂及小足畸形。具有缓慢持续的逐渐矫形,不影响生长中足的发育,有延长足的效应,且操作简便。治疗期间可随时下地负重、走路、进行功能锻炼。此法更适应于大年龄儿童或其它手术方法失败的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内翻足 外固定器 外科手术 治疗 儿童
原文传递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马蹄足内翻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郭乔丽 符芳 +7 位作者 李茹 景象一 雷婷缨 韩瑾 杨昕 甄理 潘敏 廖灿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84-490,共7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在马蹄足内翻(TE)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6月经产前超声检查提示为TE、伴或不伴有其他结构畸形并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的54例胎儿,根据是否合并其他结构异常分成单纯TE...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在马蹄足内翻(TE)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6月经产前超声检查提示为TE、伴或不伴有其他结构畸形并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的54例胎儿,根据是否合并其他结构异常分成单纯TE组及复杂TE组。所有胎儿均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核型正常者再进一步行全基因组高分辨率CMA检测,并应用CHAS软件及相关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CMA检测结果。对所有胎儿进行随访,了解妊娠结局及产后诊治情况。结果54例TE胎儿中,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1例核型异常,为18三体,核型异常比例为2%(1/54)。核型正常的53例胎儿中单纯TE组38例、复杂TE组15例,进一步行CMA检测,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检出率为11%(6/53),单纯TE组和复杂TE组的致病性CNV检出率分别为5%(2/38)及4/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对53例胎儿进行随访,51例随访成功,其中11例出生时无足内翻表现,产前超声诊断为TE的假阳性率为22%(11/51)。结论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TE伴或不伴其他结构畸形的胎儿的异常核型检出率为2%,CMA技术对核型正常的TE胎儿的致病性CNV的检出率提高至11%。结合产前超声诊断TE的假阳性率及两组致病性CNV的检出率,建议核型正常的TE合并其他畸形的胎儿进一步行全基因组高分辨率CMA检测,以排除染色体微缺失或微重复的可能性;单纯TE胎儿建议行连续超声复查,如复查结果仍提示为TE,则建议行CMA检测,以降低侵入性产前诊断率及假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足 染色体 微阵列分析 超声检查 产前 DNA拷贝数变异 核型分析
原文传递
内侧壁复位不良对跟骨骨折术后内翻畸形的影响及内翻畸形的其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么贵军 尚剑 王威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65-469,共5页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内侧壁复位不良对跟骨骨折术后内翻畸形的影响,及内翻畸形的其他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60例涉及内侧壁的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51例,女9例;年龄18-55岁,平均38.4岁;骨折按照San...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内侧壁复位不良对跟骨骨折术后内翻畸形的影响,及内翻畸形的其他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60例涉及内侧壁的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51例,女9例;年龄18-55岁,平均38.4岁;骨折按照Sanders分型:Ⅱ型24例,Ⅲ型30例,Ⅳ型6例。测量术前、术后内、外侧壁完整度,术后内、外侧壁恢复程序,术前、术后跟骨高度及宽度,术前、术后Bohler角、跟骨内翻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内侧壁高度恢复较外侧壁高度恢复对术后内翻角正常率的影响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内侧壁完整度越高,术后跟骨内翻角正常率越高。术后跟骨内翻角的正常率随着Sanders分型的加重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高度及宽度恢复程度越好、术前及术后内侧壁完整度越高术后内翻角在正常范围内的几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内侧壁越完整,术后内侧壁解剖复位并内固定牢固,术后内翻角正常率越高;术后内、外侧壁高度均恢复时内翻角正常率最高,内侧壁复位不良、外侧壁复位良好时术后内翻角正常率最低。Sanders分型、术后跟骨高度、宽度恢复程度也对术后内翻角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畸形足
原文传递
Ponseti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万梓鸣 李明 吴永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409-1412,共4页
[目的]评价采用Ponseti法治疗1岁以内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2005年4月~2008年10月,本院骨科共收治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病例125例138足,男98例106足,女27例32足,年龄7 d^12个月。按年龄分为新生儿期(7~28 d)、小婴儿期(29 d^6个月... [目的]评价采用Ponseti法治疗1岁以内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2005年4月~2008年10月,本院骨科共收治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病例125例138足,男98例106足,女27例32足,年龄7 d^12个月。按年龄分为新生儿期(7~28 d)、小婴儿期(29 d^6个月)、婴儿期(6~12个月)三组,均按D im eglio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应用Ponseti法(手法矫正+石膏固定+经皮跟腱切断+足外展支具)治疗。[结果]病例随访13~42个月,平均25.3个月。按D im eglio评分系统评价疗效,120例132足矫形效果满意,5例6足残余部分畸形行手术治疗。各年龄组治疗优良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onseti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疗效确切,是一种很好的保守治疗方法。对于1岁以内先天性马蹄足均可取得优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nseti法 先天性 马蹄内翻足
原文传递
距下完全松解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被引量:12
19
作者 梅海波 刘昆 刘宏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7期1183-1184,共2页
目的 :分析距下完全松解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距下完全松解术治疗 3 2例的儿童 44只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其中男 15例 19足 ,女 17例 2 5足。单侧发病者 2 0例 ,双侧发病者 12例 (男 4例 ,女 8例 )。术时平... 目的 :分析距下完全松解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距下完全松解术治疗 3 2例的儿童 44只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其中男 15例 19足 ,女 17例 2 5足。单侧发病者 2 0例 ,双侧发病者 12例 (男 4例 ,女 8例 )。术时平均年龄 13个月 (年龄范围 8~ 18个月 ) ,平均足长度为 11.5cm (长度范围 8.5~ 13cm )。平均随访时间为 19个月 ,最短 11个月 ,最长 3年。用Garceau评定标准来评定疗效。结果 :本组无一例伤口感染 ,未出现过度矫正 ,无距骨坏死 ,足畸形矫正总优良率 97.7%。结论 :距下完全松解术对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马蹄内翻足 距下完全松解术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矫治复杂僵硬性马蹄内翻足 被引量:12
20
作者 常峰 陈斌 +8 位作者 荆志振 高刚 李利军 蔚晋斌 秦德安 王小健 余建平 宋洁富 苏云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2-228,共7页
的探讨Ilizarov技术矫治复杂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1年7月28例(41足)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患者的病例,男18例(26足),女10例(15足);年龄3--45岁,平均15-3岁;左足8例,右足7例,双足13例。根据... 的探讨Ilizarov技术矫治复杂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1年7月28例(41足)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患者的病例,男18例(26足),女10例(15足);年龄3--45岁,平均15-3岁;左足8例,右足7例,双足13例。根据Dim6glio畸形分级:Ⅲ级31足,Ⅳ级10足。23足采用有限软组织松解、18足配合有限截骨后均安装Ilizarov外固定牵伸器。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踝关节跖屈及背伸角度、踝关节活动度、正侧位X线片上患足距跟角的变化。结果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38个月,平均25个月。术后外固定支架佩戴2-14个月,平均5.1个月;去除支架后所有患足均获跖行步态,外形接近正常,无足短缩。足背伸角度:术前-45.0°±12.0°,末次随访9.5°±5.5°;跖屈角度:术前67.0°±14.0°,末次随访45.5°±7.8°;正、侧位x线片距跟角:术前分别为6.5°±4.5°和5.5°±11.0°,末次随访分别为22.5°±5.5°和40.6°±8.5°。1足术后发生急性血管痉挛性缺血,予减缓牵伸速度后缓解;5足发生针道感染,予更换针道及换药后感染控制。去支架后3个月,1足出现畸形复发,予二次矫形;3足畸形残留,5足趾屈曲挛缩,均给予二次软组织矫形术,未再复发。结论Ilizarov技术矫治复杂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疗效确切,能最大程度保留足外形和功能,避免足短缩,不影响足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扎罗夫技术I夕h固定器 畸形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