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光学资料的广州塔附近下行地闪特征 被引量:16
1
作者 吴姗姗 吕伟涛 +5 位作者 齐奇 武斌 陈绿文 宿志国 姜睿娇 张长秀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3-210,共8页
利用2009—2014年广州高建筑物雷电观测站的光学观测资料,结合雷声和电磁场变化波形,对广州塔(高度为600 m)西北部60°扇形区域3 km范围内的119次下行地闪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3. 7%(52/119)的地闪发生在区域内4个最高... 利用2009—2014年广州高建筑物雷电观测站的光学观测资料,结合雷声和电磁场变化波形,对广州塔(高度为600 m)西北部60°扇形区域3 km范围内的119次下行地闪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3. 7%(52/119)的地闪发生在区域内4个最高的建筑物上;除了直接击中广州塔的20次地闪(16. 8%),距离广州塔附近0~1 km的区域未观测到地闪,观测到的距广州塔最近的地闪离广州塔约1. 2 km;距广州塔1~2 km的区域共观测到35次地闪(29. 4%),其中每个高度低于300 m的建筑物被击中的次数不超过1次;距离广州塔2~3 km区域共观测到64次地闪(53. 8%),其中有些高度低于300 m的建筑物被地闪击中1次以上,最多达5次。广州塔对附近区域下行地闪的吸引作用使其附近1 km左右范围内未观测到地闪,且1~3 km范围内随距离增加下行地闪密度(扣除击中其他高度不低于300 m的建筑物的地闪)有逐渐增加趋势,说明高建筑物对下行地闪的吸引作用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行地闪 高建筑物 相对地闪密度
下载PDF
雷电定位系统统计数据在输电线路绝缘耐雷性能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林盛强 王巨丰 +1 位作者 李明贵 石振江 《电瓷避雷器》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1-35,共5页
由于雷电活动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用规程DL/T 620-1997推荐的雷电参数对输电线路绝缘的耐雷性能进行分析时,得出的结果往往与运行实际相差甚远。以广西110 kV竹防-竹石同塔双回输电线路为例,利用雷电定位系统统计的雷电参数和规程DL... 由于雷电活动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用规程DL/T 620-1997推荐的雷电参数对输电线路绝缘的耐雷性能进行分析时,得出的结果往往与运行实际相差甚远。以广西110 kV竹防-竹石同塔双回输电线路为例,利用雷电定位系统统计的雷电参数和规程DL/T 620-1997推荐的雷电参数,对线路绝缘的耐雷性能分别进行计算分析,证明用雷电定位系统统计的雷电参数算出的线路雷击跳闸次数与实际更为吻合,并针对引起该线路频繁跳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雷改造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定位系统 雷电参数 地闪密度 输电线路 防雷措施
原文传递
鲁西南地区云地闪密度历史平均值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程萌 陈楠 侯旭东 《干旱气象》 2017年第4期604-610,共7页
为了计算鲁西南地区年云地闪密度的历史平均值,选取雷暴日数据及闪电日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将雷暴日与可闻范围内云地闪密度进行拟合,并进一步进行分组拟合,分析相对误差,最后绘制出鲁西南地区云地闪密度历史平均值分布图。结果表明:在... 为了计算鲁西南地区年云地闪密度的历史平均值,选取雷暴日数据及闪电日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将雷暴日与可闻范围内云地闪密度进行拟合,并进一步进行分组拟合,分析相对误差,最后绘制出鲁西南地区云地闪密度历史平均值分布图。结果表明:在距离观测台站6~22 km范围内,雷暴日与闪电日密切相关,两者的相关系数在距离观测站不同半径范围内呈单峰状分布,确定雷声可闻距离为14 km;雷暴日与云地闪密度拟合得出的关系式优于规范公式,更能代表云地闪密度历史平均值,且具有相同成雷机制的邻近区域,由雷暴日通过拟合公式计算得到的云地闪密度与实际发生的云地闪密度一致性更好;云地闪密度历史平均值总体呈现出西南、东北大,中间小的漏斗形,区域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日 云地闪密度 相关系数 历史平均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