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树轮资料重建长白山区过去气候变化 被引量:133
1
作者 邵雪梅 吴祥定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6-85,共10页
本文以树轮气候学中常用的树轮宽指数资料作为过去气候的代用资料,重建了长白山区1655年以来1~4月月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重建中的校准方程稳定性较好,并可解释重建变量方差的57.4%。在1833年以来重建可靠性较高的时段中,1974~1... 本文以树轮气候学中常用的树轮宽指数资料作为过去气候的代用资料,重建了长白山区1655年以来1~4月月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重建中的校准方程稳定性较好,并可解释重建变量方差的57.4%。在1833年以来重建可靠性较高的时段中,1974~1979年为低温期,1951~1963年为高温期。而结束于1861和结束于1897年的两个高温期持续时间最长。本文的研究结果展示了利用树轮资料重建我国长白山区过去气候变化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轮资料 气候重建 长白山区 气候变化 古气候
下载PDF
树轮宽资料所指示的川西过去气候变化 被引量:129
2
作者 邵雪梅 范金梅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1-89,共9页
本文利用采自我国川西高原4个地点的树轮资料,在建立树轮宽指数序列和分析所建序列与气候要素间关系的基础上,重建了川西地区1650~1994年冬季平均最低气温距平序列,并分析了其高频、低频和周期变化的特征。结果指出,在重建的345年... 本文利用采自我国川西高原4个地点的树轮资料,在建立树轮宽指数序列和分析所建序列与气候要素间关系的基础上,重建了川西地区1650~1994年冬季平均最低气温距平序列,并分析了其高频、低频和周期变化的特征。结果指出,在重建的345年中,冷冬发生过22年,暖冬发生过26年;有过5个变冷、5个变暖和1个稳定阶段;19世纪前半叶为暖冬期,并变幅最小;本世纪的后半叶为冷冬期,但自60年代以来的增温显著;重建序列中存在着60a左右的长周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轮宽指数序列 川西高原 气候变化 古气候
下载PDF
利用树木年轮资料重建新疆东天山300多年来干旱日数的变化 被引量:67
3
作者 张志华 吴祥定 李骥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3-60,共8页
采用东天山6个相邻地点的云杉年轮序列求得该区域平均树木年轮年表(1665~1988年).通过响应面函数的计算,发现树木生长对温度和降水有明显的非线性响应,表明用该年表序列重建单个温度要素存在一定片面性.利用森林干旱模... 采用东天山6个相邻地点的云杉年轮序列求得该区域平均树木年轮年表(1665~1988年).通过响应面函数的计算,发现树木生长对温度和降水有明显的非线性响应,表明用该年表序列重建单个温度要素存在一定片面性.利用森林干旱模式计算的树木生长期干早日数,含有温度、降水、土壤性质等诸因子,且与年轮生长明显相关.进而利用树木年轮资料重建了该地区过去300年来干旱日数,与实际旱涝情况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函数 干旱日数 气候重建 干旱 树木年轮
下载PDF
祁连山中部树木年轮宽度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及气候重建 被引量:57
4
作者 王亚军 陈发虎 +1 位作者 勾晓华 杜淑英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5-140,共6页
研究了祁连山中部不同海拔高度青海云杉的树轮宽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重建了祁连山中部 230 a以来春季3~5月的降水和 170 a以来夏季6~8月的气温序列。结果分析发现,不同高度的云杉树轮生长对春季降水极为敏感,呈现显著... 研究了祁连山中部不同海拔高度青海云杉的树轮宽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重建了祁连山中部 230 a以来春季3~5月的降水和 170 a以来夏季6~8月的气温序列。结果分析发现,不同高度的云杉树轮生长对春季降水极为敏感,呈现显著正相关;对夏季气温的响应程度,各海拔高度却不相同,夏季气温对上、下限云杉生长有显著影响,但对于森林中部云杉作用并不明显,总体表现为负相关,夏季高温对树木生长不利。气候重建结果发现,祁连山中部的春季230 a以来经历了大幅度长阶段的干湿变化,存在明显的 69 a和 21a周期;170 a以来夏季气温变化频繁,存在明显的2~4a周期。目前,祁连山中部正处于相对干旱和温暖时期,呈现出向暖干方向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树木年轮年表 响应关系 气候重建 树轮宽度 降水 气温
下载PDF
利用树木年轮资料重建祁连山中段春季降水的变化 被引量:39
5
作者 王亚军 陈发虎 勾晓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3-377,共5页
春季降水是祁连山中段树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利用树木年轮宽度指标重建了祁连山中段 2 30年的春季降水序列 ,发现祁连山中段 2 30年来经历了大幅度长阶段的干湿变化 ,干湿时段与西北实际的旱涝情况比较吻合 ,而且与横断山区、华山的... 春季降水是祁连山中段树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利用树木年轮宽度指标重建了祁连山中段 2 30年的春季降水序列 ,发现祁连山中段 2 30年来经历了大幅度长阶段的干湿变化 ,干湿时段与西北实际的旱涝情况比较吻合 ,而且与横断山区、华山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祁连山中段春季降水 ,特别是异常的干湿变化 ,具有较大范围的代表性 ,至少记录了西北地区的干湿变化历史 ,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重建序列的可靠。另外 ,2 0世纪初期到 40年代的少雨以及 2 0世纪 40年代中期到 6 0年代的多雨与我国东部地区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 ,说明祁连山中段的春季降水可能和北半球或更大范围的气候背景有密切的关系。奇异谱分析结果表明 ,祁连山中段 2 30年来的春季降水具有明显的 6 9年长周期和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树木年轮 春季降水 气候重建 奇异谱分析 树轮宽度
下载PDF
采用树木年轮资料重建山东沂山地区200多年来的湿润指数 被引量:27
6
作者 沈长泗 陈金敏 +3 位作者 张志华 吴祥定 张佩云 王桂岩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0-156,共7页
在中国,尤其在中国西北部地区,树轮年表是古气候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由于某种原因,中国东部地区少有树轮研究工作。该文通过运引ARSTAN程序,建立并研究了山东境内沂山地区的树轮主年表(1750~1992)。树轮和气候要... 在中国,尤其在中国西北部地区,树轮年表是古气候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由于某种原因,中国东部地区少有树轮研究工作。该文通过运引ARSTAN程序,建立并研究了山东境内沂山地区的树轮主年表(1750~1992)。树轮和气候要素的响应面分析得出沂山地区的树轮生长和温度降水呈非线性相关,因此使用传统方法重建单个气候因子是不合理的。通过响应函数和回归分析,5月至8月份的湿润指数(P/T)被确定为重建对象,该湿润指数值代表了温度和降水对树轮生长的共同影响,且相关性很高,远超过信度检验。利用线性回归方法,获得重建湿润指数的预报方程,用树木年轮年表重建了自1750年以来的沂山地区逐年5月~8月湿润指数的变化。分析了沂山地区湿润指数重建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山 树轮 湿润指数 气候重建 古气候
下载PDF
利用树木车轮资料重建西藏中部过去气候的初步尝试 被引量:31
7
作者 吴祥定 孙力 湛绪志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34-342,共9页
为较可靠地利用年轮气候学方法重建过去气候,本文依据西藏中部,四个经过合适取样和精确定年的树木年轮年表,首先确立了它们各自生长状况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函数,进一步明确年轮宽度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接着,选择可被重建的气候因子,... 为较可靠地利用年轮气候学方法重建过去气候,本文依据西藏中部,四个经过合适取样和精确定年的树木年轮年表,首先确立了它们各自生长状况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函数,进一步明确年轮宽度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接着,选择可被重建的气候因子,并建立包括前期生长在内的、经过正交变换的转换函数,达到重建过去气温和降水的目的。此外,还划出不同的校准期和验证期,采用统计方法和其它类型代用资料进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 气候重建 年轮气候学 西藏
下载PDF
中国及其邻区现代孢粉数据:空间分布特征和定量古环境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8
作者 郑卓 黄康有 +17 位作者 魏金辉 乐远福 万秋池 许清海 吕厚远 罗运利 罗传秀 郑艳伟 李春海 杨士雄 李杰 潘安定 邓韫 魏海成 C. Beaudouin P. Tarasov T. Nakagawa R. Cheddadi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37-1053,共17页
现代孢粉数据及其关联的古环境信息是第四纪孢粉定量气候重建的基础,本研究对中国及其邻近区域现代孢粉进行了补充采样与分析鉴定和数据收集,初步建立了较大尺度的东亚地区孢粉数据库。该数据库现拥有2858个现代样点和孢粉谱数据,覆盖... 现代孢粉数据及其关联的古环境信息是第四纪孢粉定量气候重建的基础,本研究对中国及其邻近区域现代孢粉进行了补充采样与分析鉴定和数据收集,初步建立了较大尺度的东亚地区孢粉数据库。该数据库现拥有2858个现代样点和孢粉谱数据,覆盖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蒙古、日本、越南、柬埔寨、泰国、印度、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以及东海和南中国海海域。数据库的孢粉种类数为729个,本文对48个代表性的孢粉类型进行了等值线作图,其结果清晰显示出绝大部分孢粉的地理分布范围明确,与相关植被和气候具有紧密的关系。本研究对该数据集进行了最佳类比法重建气候可行性的验证,结果表明无论年降雨和年平均温度,重建结果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均达到0.9以上。该研究首次展示覆盖东亚区域的大陆尺度孢粉空间分布特征,并检验了数据资料用于气候重建的可行性,本研究提供的现代孢粉数据将有利于提高第四纪孢粉定量气候解释的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孢粉谱 中国 数据库 气候重建 植被
原文传递
树轮记录的自公元1200年以来强火山喷发事件与高亚洲南部河流源区气候水文变化的关联 被引量:22
9
作者 陈友平 陈峰 +4 位作者 张合理 胡茂 王世杰 Hadad Martín ARIEL Roig Junent Fidel ALEJANDRO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3-333,共11页
强火山喷发作为气候变化重要的外强迫因素,其所造成的气候环境效应一直是气候变化研究热点,而其对于流域水循环影响较少受关注。本文利用采自高亚洲南部河流源区麦吊云杉(Picea brachytyla)树轮样本,研制出一个长达885 a的树木年轮标准... 强火山喷发作为气候变化重要的外强迫因素,其所造成的气候环境效应一直是气候变化研究热点,而其对于流域水循环影响较少受关注。本文利用采自高亚洲南部河流源区麦吊云杉(Picea brachytyla)树轮样本,研制出一个长达885 a的树木年轮标准宽度年表。基于树轮气候响应分析结果,利用线性回归模型重建研究区自公元1200年上年11月至当年2月平均最低气温变化,重建方程方差解释量47.1%。该气温重建序列显示,研究区自公元1200年经历了8个冷期和9个暖期,包含有10个极冷年和23个极暖年。同时,该气温重建序列验证了自公元1200年来27次强火山喷发(VEI≥5)对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河流源区气候的影响,包括1257年Samalas和1815年Tambora等强火山喷发事件。该气温重建序列与相关河流径流数据对比结果表明强火山喷发在引起高亚洲南部河流源区气温出现明显下降的同时,也可能会进一步导致水循环减缓,使得高亚洲南部河流径流量出现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轮 气温重建 火山喷发 水文效应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物候学方法在历史气候变化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0
作者 刘亚辰 王焕炯 +3 位作者 戴君虎 李同昇 王红丽 陶泽兴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3-613,共11页
利用历史物候记录重建的气候变化结果,显著地增进了人类对过去气候变化特征的认识。但现有研究在历史物候记录的提取与处理、重建方法的选择、重建结果的精度评估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总结梳理。通过归纳历史物候记录的资料源以及在历史物... 利用历史物候记录重建的气候变化结果,显著地增进了人类对过去气候变化特征的认识。但现有研究在历史物候记录的提取与处理、重建方法的选择、重建结果的精度评估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总结梳理。通过归纳历史物候记录的资料源以及在历史物候记录预处理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物种鉴别和物候期确定问题,对现有重建方法进行总结,发现较早的研究采用了古今对比法,而近年来的研究多采用更为复杂的回归和过程模型法。上述物候学方法的重建结果对认识中世纪暖期、小冰期和近百年等典型时段的历史气候变化特征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物候学方法重建结果与其他代用资料重建结果往往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未来研究可在历史物候记录的整编与利用、重建方法的准确性评估与改进以及不同重建结果比对等方面,进一步深入开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 历史气候变化 气候重建
原文传递
安图红松树轮稳定δ^(13)C、δ^(18)O序列记录的气候变化信息 被引量:17
11
作者 徐海 洪业汤 +1 位作者 朱咏煊 刘广深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2002年第2期59-65,共7页
测定了安图红松树轮稳定碳、氧同位素组成。选取与安图县毗邻的敦化市气象记录 ,分析了气象记录与树轮稳定碳、氧同位素的相关关系 ,发现红松树轮碳、氧同位素对气候变化均有显著的响应。合成了复合温湿指标 (TH) ,相关分析表明树轮碳... 测定了安图红松树轮稳定碳、氧同位素组成。选取与安图县毗邻的敦化市气象记录 ,分析了气象记录与树轮稳定碳、氧同位素的相关关系 ,发现红松树轮碳、氧同位素对气候变化均有显著的响应。合成了复合温湿指标 (TH) ,相关分析表明树轮碳、氧同位素对复合温湿指标的响应更加灵敏 ,而且碳同位素和氧同位素均对 5~ 8月的平均复合温湿指标有显著的响应。建立了碳、氧同位素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函数 ,重建了安图地区近 2 0 0年来的气候变化。功率谱分析发现碳、氧同位素组成在 95 %的置信水平上存有准 2 0 0年、准 11年、准 4年和准 2年的变化周期。前两个周期变化基本上与太阳活动周期变化一致 ,后两个周期分别对应于“厄尔尼诺现象”和东亚夏季风的“准 2年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树轮 气候变化信息 氧同位素 厄尔尼诺 准两年振荡 气候重建 碳同位素 安图县 吉林
下载PDF
RECONSTRUCTION OF TEMPERATURE SERIES OF NORTH CHINA FROM 1380s TO 1980s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绍武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91年第6期751-759,共9页
The decade mean temperature anomaly series was re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recorded in substantive local gazetteers. Firstly, the severity of the cold weath-er events such as snowing and severe... The decade mean temperature anomaly series was re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recorded in substantive local gazetteers. Firstly, the severity of the cold weath-er events such as snowing and severe frost, which were frequently described in gazetteers,was estimated by using modern instrumental temperature observations. Secondly, the assort-ed cold eve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classes according to the severity. the severity indexof them being --0.5, -- 1.0 and --2.0 respectively. The severity index was found fot eachseason since 1380 AD while there were somc descriptions of cold events. Finally,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decade sum of severity index and decade mean seasonal tem-perature anomalies was calculated. It shows that the severity index of--1 is equal to --0.2℃of the temperature anomaly. Then the decade mean seasonal temperature anomaly serieswas reconstructed from the 1380s (1380--1389 AD) to the 1980s. The series shows that therewere two cold periods; one between the 1550s and 1690s, another during the 1800s--1860s. Thelowest decade mean temperature anomaly reacked -- 1.8℃ in winter and varicd from 1--1.1to --1.4℃ for other seasons. In spring and summer series, the first cold period was mani-fested well. In autumn tbe second cold period was prominent. But in winter both the firstand the second cold periods were clearly observed. The timing of the cold periods found inthe present paper was earlier by 70 and 40 years respectively than that found by Chu Kochen(1973), which was mainly based on winter temperature documents in South China. It sug-gests that the timing of the cold period in the Litt1e Ice Age varied from place to placeeven within the Chinese terri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PALEOclimate LITTLE ICE Age climate reconstruction
原文传递
科尔沁沙地榆树生长与水文气象因子的关系及气候重建 被引量:16
13
作者 马龙 刘廷玺 +1 位作者 寇志强 康春凤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02-807,共6页
利用科尔沁沙地通辽市扎鲁特旗鲁北镇附近榆树树木年轮资料,建立了长度为97 a的榆树标准年表,通过标准年表和鲁北地区水文气象资料相关,分析了榆树生长与水文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年轮指数与7月份降水量、年降水量、8月和9月蒸发量... 利用科尔沁沙地通辽市扎鲁特旗鲁北镇附近榆树树木年轮资料,建立了长度为97 a的榆树标准年表,通过标准年表和鲁北地区水文气象资料相关,分析了榆树生长与水文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年轮指数与7月份降水量、年降水量、8月和9月蒸发量之和的相关系数最大,由此,通过标准年表重建了该地区1906—1951年46 a的7月份降水量、年降水量、8月和9月蒸发量之和序列,经验证,重建序列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对比发现,树木年轮指数均值随年降水量均值的增大而增大,沙尘暴发生日数总数随降水量均值的增大而减少,间接说明沙尘暴的发生对榆树的生长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榆树年轮 水文气象因子 关系 气候重建
下载PDF
祁连山东部地区高分辨率气候记录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勾晓华 陈发虎 +1 位作者 李金豹 杨梅学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5-110,共6页
利用采自祁连山东部的祁连圆柏树芯样本 ,建立标准化年表 ,并将标准年表的树轮指数与采样点附近的天祝乌鞘岭气象站的温度和降水进行响应函数和相关函数分析 .结果表明 ,树轮标准年表序列与当地 3~ 4月份降水成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达 ... 利用采自祁连山东部的祁连圆柏树芯样本 ,建立标准化年表 ,并将标准年表的树轮指数与采样点附近的天祝乌鞘岭气象站的温度和降水进行响应函数和相关函数分析 .结果表明 ,树轮标准年表序列与当地 3~ 4月份降水成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达 0 .5 2 5 ,不同检验分析方法均说明 ,祁连圆柏树轮宽度年表可以用来重建这一地区近 2 80年来的春季降水变化 .重建的近 2 80年来研究区少雨春季与毗邻的河西走廊干旱区旱灾的历史记录相吻合 ;研究还发现 ,祁连山东部地区春季降水对近 10 0年来全球变暖出现明显的相反响应 ,春季降水有明显的减少趋势 .奇异谱和功率谱分析表明 ,近 30 0年来研究区春季降水主要有准 19a和 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树气候学 秦季降水 气候重建 标准化年表 树轮指数 高分辨率气候记录
下载PDF
基于油松树轮重建陕西省镇安县165年以来3—4月平均最高气温 被引量:13
15
作者 华亚伟 张红娟 刘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1-387,共7页
采集木王国家森林公园的油松树轮样芯,建立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STD),与镇安气象站的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利用线性回归分析重建了镇安县1853-2017年(165年)3-4月平均最高气温。结果表明:树轮序列与3-4月平均最高气温相关性最大(r=0.596... 采集木王国家森林公园的油松树轮样芯,建立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STD),与镇安气象站的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利用线性回归分析重建了镇安县1853-2017年(165年)3-4月平均最高气温。结果表明:树轮序列与3-4月平均最高气温相关性最大(r=0.596,n=60,P<0.01)。3-4月平均最高气温重建方程的方差解释量为33.2%,重建方程稳定可靠,结果可信。重建序列中偏暖年份出现25次,偏冷年份出现29次,偏暖年份较多地伴随着洪涝事件,偏冷年份较多地伴随着干旱事件。重建序列存在明显的冷暖变化,存在2个偏冷时期(1902-1917年、1953-2000年)、4个偏暖时期(1868-1892年、1917-1937年、1941-1953年、2001-2012年)。重建序列有明显的2~7、8~15、18~28、75~96、100~125年周期变化特征,其中准113、88、22年的周期变化分别为时段内的第一、第二及第三主周期,这些周期性变化可能与太阳活动、季风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气候变化 树木年轮宽度 气候响应 气候重建
原文传递
Reconstruction of the climate in the Tianmu Mountain area,Zhejiang Province, in the last 160 years by δ^(13)C sequence of tree ring α-cellulose 被引量:13
16
作者 钱君龙 王苏民 +1 位作者 吕军 屠其璞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2年第5期409-419,共11页
Based on cross-dating tree rings from the Tianmu Mounta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tree rings α-cellulose δ13C time series was measured. By spectrum analysis, the variation of tree-ring δ13C sequence shows a quasi p... Based on cross-dating tree rings from the Tianmu Mounta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tree rings α-cellulose δ13C time series was measured. By spectrum analysis, the variation of tree-ring δ13C sequence shows a quasi periodicity of 4.4 years, which is coincident with the standard cycle of El Nino. After removing the long-term decrease trend of the δ13C variation related to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the response of the δ13C to climate elements was analyzed using meteorology data from a nearby weather sta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is a distinct relativity between high-frequency variation of tree ring δ13C series and seasonal climate parameters, e.g.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with a significant time-lag effect. In addition, the high frequency also reflects the strength change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method was employed to reconstruct the historical climate, and to analyze the climate change and trend in the last 160 years in the northern Zhejiang Provi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e ring δ13C climate reconstruction East Asian Monsoon.
原文传递
器测和树轮资料对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13
17
作者 方克艳 周非飞 +5 位作者 董志鹏 刘秀铭 吴海斌 李颖俊 曹新光 郭正堂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64-1076,共13页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是影响全球年际(1~10年)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海气因子,是现代气候和古气候的热点研究对象。目前有多个指数能够刻画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特征与演化,树轮资料是重建其过去千年以来演化历史所使用的最为广泛的代用资料...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是影响全球年际(1~10年)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海气因子,是现代气候和古气候的热点研究对象。目前有多个指数能够刻画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特征与演化,树轮资料是重建其过去千年以来演化历史所使用的最为广泛的代用资料,然而系统对这些指数与器测温度、降水和树轮资料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关联的研究尚未开展。本文研究了东亚和北美的器测与树轮资料对6种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的响应差异,发现器测和树轮资料对描述多气候变量耦合变化的多变量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MEI)的响应均最高。厄尔尼诺-南方涛动Modoki指数(EMI)与器测资料的相关偏低,但是该指数与树轮资料的相关偏高,这可能是由于该指数和树轮所关联的多个气候因子的协同变化相似。不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与东南亚和印度次大陆以及加拿大中西部的温度相关显著,在年际尺度上更明显;这些指数与中亚和美国西北部的降水的相关最显著,但在年际尺度上的相关提升不明显。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除了与上述区域的树轮资料显著相关以外,该指数还与部分湿润地区(如喜马拉雅南麓)的树轮资料显著相关,这可能是这些湿热地区的树轮往往受到多个气候因子共同影响,而这些气候因子的协同变化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的关联显著。研究指出,进行厄尔尼诺一南方涛动指数重建时,不仅要考虑指数与树轮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详细建立树轮、区域气候因子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这三者之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轮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气候重建 年际
原文传递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近千年来沙漠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3
18
作者 花婷 王训明 +2 位作者 次珍 张彩霞 郎丽丽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8-624,共7页
过去近千年来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沙漠化对气候变化有明显的响应,但响应的时间和幅度均存在区域差异。在中世纪温暖期,西部沙区温暖干旱,沙漠化表现为正过程;青藏高原地区沙漠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则不统一;中东部沙区为暖湿气候,发生... 过去近千年来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沙漠化对气候变化有明显的响应,但响应的时间和幅度均存在区域差异。在中世纪温暖期,西部沙区温暖干旱,沙漠化表现为正过程;青藏高原地区沙漠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则不统一;中东部沙区为暖湿气候,发生逆过程。在小冰期,西部沙区寒冷且相对湿润,沙漠化发生逆转;青藏高原区沙漠化的响应并不明显;中东部沙区气候寒冷干燥,沙漠化加速。在20世纪暖期,西部沙区和青藏高原区总体上气候呈现暖干化特征,沙漠化发展;而中东部沙区沙漠化则在逆转,但在末期沙漠化有发展的趋势。总体上,西部沙区在暖期沙漠化发生明显的正过程,冷期逆过程明显;东部沙区在暖期沙漠化发生逆转,冷期正过程加速;青藏高原区沙漠化正逆过程主要表现为振荡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重建 干旱、半干旱区 沙漠化 响应
原文传递
青海民和官亭盆地青铜时代遗址木炭遗存指示的生态环境与木材利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崔红庆 王树芝 +3 位作者 张小虎 金和天 焦延静 夏正楷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8-171,共14页
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人地关系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官亭盆地(35°49′~35°54′N,102°36′~102°56′E)不仅是东西方交流的关键节点地区,还是探究气候变化与生业经济、古文化兴衰关系的重点区域。然而,已经开展的... 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人地关系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官亭盆地(35°49′~35°54′N,102°36′~102°56′E)不仅是东西方交流的关键节点地区,还是探究气候变化与生业经济、古文化兴衰关系的重点区域。然而,已经开展的木炭分析工作主要集中于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北部、陇东和陇西等地区,官亭盆地的木炭分析工作则为空白。齐家文化时期(2200~1600 BC)至辛店文化时期(1400~700 BC)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环境背景以及先民为适应环境变化所采取的策略尚不清晰。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利用剖面采样法在青海民和官亭盆地的鄂家、辛家、清泉旱台等8个考古遗址中采集了12份齐家文化时期和8份辛店文化时期的木炭样品,对其中大于4 mm的1544块木炭进行了鉴定。木炭样品中包括松属(Pinus L.)、云杉属(Picea Dietr.)、冷杉属(Abies Mill.)、杨属(Populus L.)、柳属(Salix L.)、桦属(Betula L.)、榆属(Ulmus L.)等37种木本植物,以及1种疑似竹科(Bambusoideae)的炭化植物遗存。研究表明官亭盆地及其附近地区分布着杏、桃、梨等果树,河岸阔叶落叶林,栎属(Quercas L.)、榆属(Ulmus L.)等温带落叶阔叶林、山地杨桦林,松属、鹅耳枥属(Carpinus L.)和桤木属(Alnus Mill.)等组成的温性针阔混交林,云杉属、冷杉属、松属等寒温性针叶林,灌木林;辛店文化时期,灌木类树种所占比重增加明显,增加至39.25%,针叶树种所占比重略有下降,下降至21.30%。利用共存生态因子法进行气候重建的结果表明,齐家文化时期年均温为2.2~12.3℃,年降水量为502~1023 mm,湿润指数为-13.0~101.4;辛店文化时期年均温为2.5~9.1℃,年降水量为502~678 mm,湿润指数为-13.0~61.8。显示了齐家文化时期的气候条件要优于辛店文化时期。研究还表明,官亭盆地先民对林木资源的利用主要集中于薪柴、食用方面。官亭盆地先民通过引入更加耐旱耐寒的麦类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亭盆地 青铜时代 木炭分析 气候重建 木材利用
原文传递
基于孢粉记录的中国西南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楠 钟静 +2 位作者 李勇 包浪 卢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15-1022,共8页
研究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特征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古气候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中国西南地区地貌类型复杂,其气候变化不仅受全球性气候因素驱动,也显著受其他区域性因素的影响,更加具有复杂性.在对中国西南地区全新世以... 研究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特征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古气候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中国西南地区地貌类型复杂,其气候变化不仅受全球性气候因素驱动,也显著受其他区域性因素的影响,更加具有复杂性.在对中国西南地区全新世以来孢粉重建古气候相关研究整合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该区百年时间尺度上全新世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主要通过综述西南地区典型地理单元全新世以来的气候演替特征,进而围绕区域性和全球性的气候突变事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全新世以来总体呈现湿润的气候特征,即早期(11.5—8kaBP)气候从干冷向暖湿转变,中期(8-3.5kaBP)温暖湿润,晚期(3.5kaBP至今)气候向减湿方向发展;该区气候对于8.2kaBP冷事件的响应不如5.5kaBP冷事件明显,表明该区具有相对独特的区域性气候特征.最后鉴于西南地区全新世古气候研究相对滞后的现状,指出未来不仅需要加快区域孢粉数据集成,也要积极引入新方法、新指标进行对比验证,从而实现对区域气候变化的深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孢粉分析 气候重建 气候变化 中国西南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