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季风沙区晚更新世以来环境及其变化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保生 吴正 +8 位作者 David Dian ZHANG 范安康 阎满存 孙武 靳鹤龄 董光荣 祝一志 高全洲 张甲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7-137,共11页
本文以对毛乌素沙漠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地层剖面晚更新世—全新世砂丘与河湖相、古土壤互为叠覆的高分辨率的气候地层记录的认识出发,同时基于对中国北方现代冬春季节风沙、尘霾活动发生的区域性气候—地质过程的理解,将今释古,反... 本文以对毛乌素沙漠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地层剖面晚更新世—全新世砂丘与河湖相、古土壤互为叠覆的高分辨率的气候地层记录的认识出发,同时基于对中国北方现代冬春季节风沙、尘霾活动发生的区域性气候—地质过程的理解,将今释古,反演了该时期中国季风区沙漠沙地曾经历的27个沙漠扩缩的周期性变化,并认为该剖面风砂沉积是过去地质时代季风沙区乃至整个中国沙区类似由现代这种冬春季西伯利亚—蒙古反气旋风系即冬季风向南伸展导致的若干风沙风尘动态过程的结果,而河湖相和古土壤的发育则主要与季风沙区受惠于东亚夏季风的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季风区 晚更新世-全新世 湾地层剖面 沙漠期 气候波动 季风沙区 沉积环境
下载PDF
青藏高原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的冰川、冰缘和湖泊沉积记录 被引量:9
2
作者 李世杰 陈炜 +4 位作者 姜永见 金传芳 李翠翠 罗荣琴 王晓丹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157,共7页
全新世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间冰期,历时已有一万余年。期间,伴随着气候与环境的快速变化,人类文明也呈现出快速的演化,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变化已引起全球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广泛而深刻的关注和研究。然而,全新... 全新世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间冰期,历时已有一万余年。期间,伴随着气候与环境的快速变化,人类文明也呈现出快速的演化,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变化已引起全球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广泛而深刻的关注和研究。然而,全新世期间曾多次出现气候波动阶段,对全新世这一间冰期气候与环境变化过程和机制的研究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为现代气候变暖及其影响提供科学借鉴。地处中低纬度的青藏高原这一高耸的巨大地块,堪称"地球第三极",是一个集冰川、多年冻土、湖泊同时共存的特殊区域,受人类活动直接影响较弱,其冰川进退变化、多年冻土形成与消融、湖泊扩张与萎缩的变化过程则敏感地记录着气候与环境的自然变化。在多年对青藏高原冰川、冰缘和湖泊沉积与地貌的考察研究资料基础上,把冰川进退、冰缘地貌的发育和湖泊连续沉积的记录进行综合分析、相互对比印证,指出青藏高原全新世间冰期气候与环境变化的不稳定性,期间明显存在着千年和百年的波动变化,在距今8000~8500年、6000~5500年、4000~4500年左右、3000~2000年左右以及600~100年都存在明显的冷期。因此,在青藏高原,全新世气候存在着较大幅度的波动,从冰川前进幅度所需零平衡线下降值和多年冻土下界下降幅度来大致估算,温度的波动幅度至少也在3.5~5.0℃左右,甚至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气候波动 冰进事件 冰缘地貌 湖泊沉积记录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地表能量平衡分量年际变化及其对气候波动的响应 被引量:7
3
作者 夏露 张强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24-434,共11页
本文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站)2006—2012年陆面过程观测资料和榆中站气象资料,分析了7年间榆中气温降水的气候变化背景,讨论了陆面地表能量平衡分量的年际变化,研究了波文比、能量闭合度的年际波动,探讨了地表能量... 本文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站)2006—2012年陆面过程观测资料和榆中站气象资料,分析了7年间榆中气温降水的气候变化背景,讨论了陆面地表能量平衡分量的年际变化,研究了波文比、能量闭合度的年际波动,探讨了地表能量平衡分量以及各陆面过程参数对黄土高原气温、降水年际波动的反馈.结果显示,地表各能量分量都对气候背景的波动做出响应,但敏感性各有不同,净辐射与气温相关性最强,感热潜热与降水相关性较好.分为冬夏半年讨论后得出,冬半年地表平衡分量与气候波动的相关性更好.冬半年中,各分量又与气温有着较高的相关,可见该地区地表能量各分量对冬半年气温波动的响应更为敏感.波文比的上升趋势与该地区降水量减少的背景响应,说明干旱程度的加深.能量闭合度的波动变化显示了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该地区陆面能量不闭合程度的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平衡分量 气候波动 气候响应
原文传递
How Does the Agricultural Ecosystem Productivity Respond to Climate Fluctuations in the Northern Farming-pastoral Region?
4
作者 Tesheng SUN Bo LI Xinshi ZH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年第12期65-72,共8页
Using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alysis,we take Jungar Banner in the northern farming-pastoral region of China for example,to analyze the fluctuations in the precipitation and average temperatur... Using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alysis,we take Jungar Banner in the northern farming-pastoral region of China for example,to analyze the fluctuations in the precipitation and average temperature in Jungar Banner during the period 1961-2009.We calculate the NPP of agricultural ecosystem and climatic yield of the main crops in the region during the period 1961-2009,and expound the response of agricultural ecosystem productivity to climate fluctuations in Jungar Banner.Indubitably the climate changes impose great effects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regional ecosystem,and there is a need to take a number of measures to minimize the detrimental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s on climatic yield of the main cro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AL ECOSYSTEM PRODUCTIVITY climatIC yield
下载PDF
甘肃天水市西部全新世古泥流沉积事件研究
5
作者 李洋 査小春 +2 位作者 黄春长 庞奖励 刘俊余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2-138,共7页
经过广泛的野外考察,在甘肃省天水市西部发现含有古泥流沉积层的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通过进行系统采样,并在室内进行粒度组成的测试分析以及> 0. 1mm颗粒的筛选和观测。结果显示:全新世剖面中含有3期古泥流沉积事件,与野外宏观观... 经过广泛的野外考察,在甘肃省天水市西部发现含有古泥流沉积层的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通过进行系统采样,并在室内进行粒度组成的测试分析以及> 0. 1mm颗粒的筛选和观测。结果显示:全新世剖面中含有3期古泥流沉积事件,与野外宏观观察判定的次数一致。通过地层对比、光释光测年及古人类文化遗物比对等技术手段,确定这3期古泥流沉积事件分别发生在7000~6000a B. P.、5500~4800a B. P.和4200~4000a B. P.。气候变化背景分析表明,发生在7000~6000a B. P.、5500~4800a B. P.和4200~4000a B. P.的3期古泥流沉积事件,正是对全新世气候波动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气候波动 古泥流沉积事件 甘肃省天水市
原文传递
天然气水合物释放甲烷对晚第四纪气候影响的古环境记录
6
作者 葛倩 初凤友 +1 位作者 方银霞 孟宪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7-94,共8页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全球碳循环中最大的碳储库,在全球变暖或海平面变化导致压力减小的情况下将分解释放大量甲烷进入水体和大气,对气候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自从1995年Dickens等提出形成晚古新世温度峰值事件(LPTM)的主要原因是海底天...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全球碳循环中最大的碳储库,在全球变暖或海平面变化导致压力减小的情况下将分解释放大量甲烷进入水体和大气,对气候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自从1995年Dickens等提出形成晚古新世温度峰值事件(LPTM)的主要原因是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大规模分解释放甲烷这一假说以来,地质历史时期天然气水合物演化的研究蓬勃发展。而晚第四纪以来经历了一系列气候变化过程,在加利福尼亚的圣巴巴拉盆地、瓜伊马斯盆地、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格陵兰海、秘鲁、东格陵兰陆架、巴布亚新几内亚以及南海等地都记录了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而形成的碳同位素负偏的古环境信息。主要针对这些古环境记录进行整理总结,为进一步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的动态演化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甲烷 气候变化 动态演化 晚第四纪
下载PDF
末次冰期东亚季风快速波动的模式与成因 被引量:8
7
作者 管清玉 潘保田 +3 位作者 邬光剑 高红山 李琼 苏怀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9-436,共8页
通过对位于东亚季风区中东部与西部边缘的两个高分辨率黄土剖面记录的对比研究,发现它们不仅捕捉到了20个Dansgaard-Oeschger事件与6个Heinrich事件,而且黄土记录与GRIP冰芯记录的这些快速气候波动基本上是同步的。暗示在整个末次冰期,... 通过对位于东亚季风区中东部与西部边缘的两个高分辨率黄土剖面记录的对比研究,发现它们不仅捕捉到了20个Dansgaard-Oeschger事件与6个Heinrich事件,而且黄土记录与GRIP冰芯记录的这些快速气候波动基本上是同步的。暗示在整个末次冰期,东亚季风气候同样存在千年—百年尺度上的快速波动。所不同的是,西面的沙沟剖面对这些快速气候波动的反应比东面的王官剖面敏感。结合末次冰期中国黄土记录的先前研究结果,我们发现,自西向东Dansgaard-Oeschger旋回的幅度逐渐变小,推测这主要是由西风与东亚夏季风共同作用所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冰期 东亚季风 气候波动 Dansgaard-Oeschger事件 HEINRICH事件
下载PDF
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记录的全新世快速气候波动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小艳 翦知湣 +5 位作者 石学法 刘升发 曹鹏 乔淑卿 朱志伟 王旭晨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1-419,共9页
以东海内陆架泥质区中部MZ02孔岩芯沉积物为材料,挑选底栖有孔虫单种Ammonia compressiuscula进行了壳体氧碳稳定同位素和镁钙比值分析,并结合沉积物粒度、磁化率和地球化学等古环境替代指标,讨论了MZ02孔沉积记录所反映的若干气候和海... 以东海内陆架泥质区中部MZ02孔岩芯沉积物为材料,挑选底栖有孔虫单种Ammonia compressiuscula进行了壳体氧碳稳定同位素和镁钙比值分析,并结合沉积物粒度、磁化率和地球化学等古环境替代指标,讨论了MZ02孔沉积记录所反映的若干气候和海洋环境变化,识别出发生在8.4,7.2和6.2 ka BP的3次千年事件,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发生在8.4 ka BP的降温事件.本研究揭示的中全新世大暖期内气候波动特征,与相邻陆地的季风记录、热带太平洋的古海洋记录相一致,具有百年尺度的太阳活动周期,其中以200 a周期最为显著,推测太阳活动可能是研究区全新世快速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气候波动 全新世 东海内陆架 泥质区 古海洋学事件
原文传递
气候变暖及大尺度气候波动对全球林火与森林碳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胡源 赵凤君 +1 位作者 陈锋 舒立福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1年第1期75-81,共7页
森林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火是干扰森林的重要因子。随着全球变暖日益显著、极端气候事件增加,热浪、干旱以及大尺度气候波动等造成的森林火灾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对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气候变暖... 森林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火是干扰森林的重要因子。随着全球变暖日益显著、极端气候事件增加,热浪、干旱以及大尺度气候波动等造成的森林火灾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对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气候变暖对林火和碳排放的影响,对提高生态环境的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文中简述气候变暖对林火动态和森林碳循环的影响,以及火灾造成的损失,分析大尺度气候波动与林火发生的关系,最后,预测和讨论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火灾发展趋势,主要结论如下:1)气候变暖和干旱会导致林火发生频率和过火面积增加、强度增强;北半球和温带地区火险期提前、火险季节长度延长;森林碳排放量增加;森林火灾不仅直接造成森林面积锐减、污染大气环境、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甚至还给国家和人民来带巨大的经济和生命损失。2)大尺度气候波动与林火动态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相关的太平洋海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异常的空间分布可能受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调控,它通过与ENSO同相(重叠)或异相(抵消)来调节ENSO的影响。ENSO和PDO都与降水、温度和干旱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极大增加了火灾的风险、频率和过火面积;北大西洋年代际涛动(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AMO)主要影响北半球的温度和降水,温暖的AMO将导致更高的温度、森林火灾次数和年林火面积;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AO)主要影响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的气温和降水,AO处于正相位时,气温升高,环境干燥,会增加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火灾发生频率。3)未来气候情景下,不仅北半球会变得更加干旱和温暖,全球的森林火险指数和火灾数量也都有增加趋势。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林火 大尺度气候波动 碳排放
下载PDF
中国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0
作者 徐海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2001年第2期9-16,共8页
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是古气候研究的一个重点。中国全新世气候变化的研究也是全球变化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恢复中国全新世气候做了重大贡献。中国地形地貌复杂 ,又处在具有复杂时空变率的东亚季风控制范围内 ,这使得不... 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是古气候研究的一个重点。中国全新世气候变化的研究也是全球变化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恢复中国全新世气候做了重大贡献。中国地形地貌复杂 ,又处在具有复杂时空变率的东亚季风控制范围内 ,这使得不同的研究工作者在一些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比较统一的意见是 :中国全新世始于约 10 .5kaBP ;在约 9~ 8kaBP左右为一段降温期 ;7~ 4kaBP为一段温暖期 ,通常称之为全新世大暖期 ;大约 3kaBP左右开始降温 ,至近代才又升温 ;约 130 0aA .D .左右进入小冰期 ,到 185 0aA .D .左右结束 ,其间又有几次比较明显的温度振荡。 185 0aA .D .至今为温度的上升期。对于气候变动的驱动因素 ,不同的学者看法不一 ;从长时间尺度看 ,太阳辐射变化是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气候适宜期 大暖期 中世纪温暖期 小冰期 气候波动 太阳辐射 中国
下载PDF
太湖流域水库型水源地硅藻水华发生特征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54
11
作者 朱广伟 金颖薇 +5 位作者 任杰 夏明芳 许海 朱梦圆 费国松 陈伟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21,共13页
基于溧阳市天目湖沙河水库2009—2014年的硅藻群落结构及水质调查,以及宜兴横山水库等硅藻水华期藻类和水质调查数据,分析了太湖流域水库中硅藻水华群落结构特征及受气温、水位、营养盐等环境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湖流域硅藻水华的主... 基于溧阳市天目湖沙河水库2009—2014年的硅藻群落结构及水质调查,以及宜兴横山水库等硅藻水华期藻类和水质调查数据,分析了太湖流域水库中硅藻水华群落结构特征及受气温、水位、营养盐等环境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湖流域硅藻水华的主要发生期为5—7月,快速生长期发生在气温为16-26℃期间,当气温超过26℃时,硅藻的生物量开始下降.硅藻的优势属包括针杆藻、曲壳藻、小环藻和颗粒直链藻.其中沙河水库和横山水库中针杆藻是主要危害,其生物量主导了硅藻总生物量.大溪水库有时以针杆藻为主,有时以颗粒直链藻为主.当总氮浓度低于1.0 mg/L的Ⅲ类水上限时,水体氮浓度能大大限制硅藻生物量,当总磷浓度低于0.025 mg/L的Ⅱ类水上限时,也可能对硅藻生物量产生限制.高于此营养水平,硅藻水华的严重程度主要受气温、降雨等因素影响.研究表明,对于处于中营养水平的太湖流域水库而言,硅藻生物量既受气温、降雨、水位等气象水文条件的控制,又受氮、磷、硅等营养盐供给的影响.硅藻水华的防控既要关注气候和气象条件,也要尽量削减氮、磷营养盐入湖通量,维持较低营养盐水平是确保硅藻水华不形成危害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 水华 水源地 富营养化 气候波动 天目湖 沙河水库 横山水库 太湖流域
下载PDF
梭磨河流域气候波动和土地覆被变化对径流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陈军锋 张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3-78,共6页
利用一个集总式水文模型 (CHARM ) ,模拟了不同的气候与土地覆被条件下长江上游梭磨河流域的水量平衡 ,定量区分气候波动和土地覆被变化对水文影响的“贡献率”。模型模拟的初步结果表明 ,从 2 0世纪 6 0年代到 80年代 ,径流深增加了 4 ... 利用一个集总式水文模型 (CHARM ) ,模拟了不同的气候与土地覆被条件下长江上游梭磨河流域的水量平衡 ,定量区分气候波动和土地覆被变化对水文影响的“贡献率”。模型模拟的初步结果表明 ,从 2 0世纪 6 0年代到 80年代 ,径流深增加了 4 5 .7mm ,其中 ,由气候波动所引起的年平均径流深的增加占 6 3.9% ,由土地覆被变化所引起的径流深的增加占 2 0 .8% ,其他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的径流深的增加占 15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被变化 气候波动 水文模型 降水量 梭磨河流域
下载PDF
New evidence for the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as a pilot region of climatic fluctuation in China 被引量:35
13
作者 Song Feng Maocang Tang Dongmei W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8年第20期1745-1749,共5页
Over 40 a observed temperature data in 172 stations in China and historical proxy data were analyzed. Evidence suggested that during 1980-1994, the warmest year appeared first in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Qinghai_Xizan... Over 40 a observed temperature data in 172 stations in China and historical proxy data were analyzed. Evidence suggested that during 1980-1994, the warmest year appeared first in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Qinghai_Xizang (Tibet) Plateau (henceforth SETP) and then gradually spread northwards and eastwards to eastern China. The climatic change on century time scale in recent 600 a shows 3 relatively warm and clod stages in China. Each warm and cold stage appeared first in Tibet Plateau (henceforth TP) and then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then in the eastern parts of China. The warm and cold stages in TP were 10-60 a earlier than in the eastern China. The facts show that TP is a pilot region of climatic fluctuation in China on the time scale shorter than 10\+3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_Xizang (Tibet) PLATEAU PILOT REGION climatIC fluctuation.
全文增补中
气候与地表覆被变化对梭磨河流域水文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27
14
作者 邓慧平 李秀彬 +2 位作者 张明 陈军锋 张镱锂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3-497,共5页
分析了1960~1990年长江上游梭磨河流域气候和地表覆被变化及其对流域水文的影响.30年来,流域降水有所增加,有林地面积1957~1974年大幅下降,以后有所回升.有林地每公顷蓄积量由1957年的423 m3下降到1998年的177m3,40年来林分质量不断下... 分析了1960~1990年长江上游梭磨河流域气候和地表覆被变化及其对流域水文的影响.30年来,流域降水有所增加,有林地面积1957~1974年大幅下降,以后有所回升.有林地每公顷蓄积量由1957年的423 m3下降到1998年的177m3,40年来林分质量不断下降.流域水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年均流量自1972年以来不断上升,洪水频率、洪峰流量和土壤侵蚀模数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地表覆被变化 水文效应 林地 梭磨河流域 气温 降水 洪水 洪峰流量 土壤侵蚀模数
下载PDF
近期气候波动与LUCC过程对东北农田生产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30
15
作者 徐新良 刘纪远 +1 位作者 曹明奎 张树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8-324,共7页
利用1991~2000年逐日气象资料以及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土地利用数据,估算了东北地区气候波动和LUCC过程对农田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显示:90年代东北地区由于作物生长季内气候变暖和降水减少,生产潜力普遍降低6.45%,其中降... 利用1991~2000年逐日气象资料以及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土地利用数据,估算了东北地区气候波动和LUCC过程对农田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显示:90年代东北地区由于作物生长季内气候变暖和降水减少,生产潜力普遍降低6.45%,其中降水量变化的区域差异是导致生产潜力变化区域分异的主要原因。在LUCC过程的影响下,东北地区生产潜力总量净增加2402.79×10^4t。从气候波动和LUCC过程对生产潜力的影响程度看,气候波动要低于LUCC过程的作用,LUCC过程所导致的生产潜力的增长趋势抵消了气候波动所带来的降低趋势,10年间东北地区农田生产潜力总量净增加992.23×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产潜力 光合生产潜力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气候波动
下载PDF
中国粮食主产区生产潜力对气候波动响应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韩荣青 郑度 +2 位作者 戴尔阜 吴绍洪 赵明华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611-2623,共13页
粮食生产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是目前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且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潜力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问题。本文对逐级递减的机制法模型进行了改进,主要是修正计算太阳辐射的系数a和b,并划分不同土壤有... 粮食生产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是目前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且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潜力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问题。本文对逐级递减的机制法模型进行了改进,主要是修正计算太阳辐射的系数a和b,并划分不同土壤有效系数指标区来构建各自的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了1995年和2005年的光合、光温、气候和土地等4个逐级递减层次的生产潜力,并分析1995-2005气候变化对光合、光温、气候和土地四个层次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绝大部分区域的作物有效生育期增加,并且有效生育期初日时间逐渐提前,而终日时间相应推迟;同时生育期时段内的日照时数增加;而作物有效生育期内有效降水量总体减少,且大部分地区降水多集中在有效生育期内。降水减少是整个研究区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各气象因子的变化整体上有利于生产潜力的增长。气候波动使得光合、光温、土地3个层次的生产潜力增长,使得气候生产潜力降低。对光合、光温、气候和土地4个层次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小。从对水田和旱地的影响看,气候波动导致水田光合生产潜力比旱地的增加更多;而气候波动使旱地的光温生产潜力比水田的增加更多;气候波动导致旱地的气候生产潜力比水田的减少更多;气候波动导致旱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增加,但水田的土地生产潜力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法模型 粮食生产潜力 气候波动 粮食主产区 中国
原文传递
长江中游荆南三口断流时间演变特征及其影响机制 被引量:24
17
作者 李景保 何霞 +3 位作者 杨波 王丹阳 王李娜 刘雯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13-1725,共13页
研究河道断流演变特征对认识区域水文过程及人类活动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依据1951—2014年水文气候实测数据,运用Mann-Kendall检验法,以及蒸散发-断流天数和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统计模型等方法分析了长江中游荆南三口断流时间演变特征及... 研究河道断流演变特征对认识区域水文过程及人类活动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依据1951—2014年水文气候实测数据,运用Mann-Kendall检验法,以及蒸散发-断流天数和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统计模型等方法分析了长江中游荆南三口断流时间演变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对各时期荆南三口平均断流天数而言,1951—2014年呈逐期増加趋势,且趋势性变化显著,而在2003—2014年间,断流天数虽也增加,但趋势性变化不显著,即增加趋势逐渐减缓;2)影响荆南三口断流天数增减変化的是径流变化过程,而导致径流变化的又是以降水和蒸散发为代表的气候因素和以水利工程、各行业(农业)用水为标志的人类活动;3)影响荆南三口断流天数持续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类活动,以各自时段前一时段为基准期,1959—1966、1967—1972、1973—1980、1981—2002、2003—2014年的5个变异期中,气候波动对荆南三口断流天数增加的贡献率依次为24.93%、19.05%、6.36%、10.38%、7.56%;人类活动影响的贡献率分别为75.07%、80.95%、93.64%、89.62%、92.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流 时间演变 水利工程 气候波动 荆南三口
原文传递
21世纪初期气候波动下浑善达克沙地荒漠化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李春兰 朝鲁门 +6 位作者 包玉海 银山 张继权 阿拉腾图雅 包刚 胡日查 罗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6-564,共9页
基于EOS-MODIS遥感数据,利用GIS计算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指数(PV),计算得到荒漠化指数(DI)对浑善达克沙地荒漠化进行识别,根据像元数统计不同荒漠化类型的面积及其变化数据,再分析荒漠化面积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进而得出近... 基于EOS-MODIS遥感数据,利用GIS计算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指数(PV),计算得到荒漠化指数(DI)对浑善达克沙地荒漠化进行识别,根据像元数统计不同荒漠化类型的面积及其变化数据,再分析荒漠化面积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进而得出近13 a在气候波动下浑善达克沙地荒漠化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年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年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且平均降水量对荒漠化动态变化的影响比平均气温对荒漠化动态变化的影响大。在气候波动影响下浑善达克沙地以荒漠化面积缩小为主,中度荒漠化,重度荒漠化和极重度荒漠化对荒漠化的演替贡献较大,表现为高程度荒漠化向低程度荒漠化转换。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西部极重度荒漠化面积明显减少,主要转化为重度荒漠化类型,东中部重度荒漠化明显减少,主要转化为未荒漠化和轻度荒漠化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波动 浑善达克沙地 荒漠化指数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四川50年来气候变化分析及未来趋势预测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国平 贺文彬 《成都气象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72-78,共7页
根据四川地区十几个气象站日本世纪40年代以来的温度、降水观测记录,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四川地区气温、降水的时间的演变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两种气候预测方案(基于均生函数的正交筛选方案和基于均生函数的主成分方案)建... 根据四川地区十几个气象站日本世纪40年代以来的温度、降水观测记录,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四川地区气温、降水的时间的演变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两种气候预测方案(基于均生函数的正交筛选方案和基于均生函数的主成分方案)建模,在对方历史资料拟合的基础上,对四川未来气温和降水趋势做出了长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分析 预测方案
下载PDF
兰州河谷盆地近1万年的孢粉组合及气候变迁 被引量:15
20
作者 汪世兰 陈发虎 曹继秀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07-314,共8页
兰州河谷盆地南岸的一级阶地孢粉分析,首次揭示了这里近10000年以来孢粉组合特征。全剖面以干旱和半干旱的灌木草本花粉占优势,主要有藜科(Chenopodiaceae)、蒿属(Artemisia sp.)、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麻黄属(Ephedra sp.)和... 兰州河谷盆地南岸的一级阶地孢粉分析,首次揭示了这里近10000年以来孢粉组合特征。全剖面以干旱和半干旱的灌木草本花粉占优势,主要有藜科(Chenopodiaceae)、蒿属(Artemisia sp.)、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麻黄属(Ephedra sp.)和禾本科(Gramineae),属荒漠草原型植被。据孢粉组合中各成分的消长和出没,反映了全新世时期,兰州河谷盆地气候经历了较为“温干→暖湿→暖干→温湿→温干→凉湿”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 盆地 孢粉组合 气候 变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