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太平洋1787柱碎屑组分组合与沉积环境 被引量:1
1
作者 韩喜球 沈华悌 +2 位作者 张富元 金翔龙 杨树锋 《东海海洋》 1999年第3期15-21,共7页
对太平洋 1787 柱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碎屑组分、分布、来源及组合的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碎屑组分主要是生物来源、海洋自生来源和岩源。重组分以铁锰微结核、生物磷灰石、褐铁矿、磁铁矿、辉石类为主, 轻组分主要是生物蛋白石... 对太平洋 1787 柱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碎屑组分、分布、来源及组合的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碎屑组分主要是生物来源、海洋自生来源和岩源。重组分以铁锰微结核、生物磷灰石、褐铁矿、磁铁矿、辉石类为主, 轻组分主要是生物蛋白石 (放射虫、海绵骨针等硅质生物壳体或骨骼)、粘土团集物和火山玻璃。根据各碎屑组分在整个柱芯的分布特点及其组合类型的不同, 把 1787 柱分为 6 层, 并大致反映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火山活动特点及底层流活动状况。研究结果能与磁性地层资料、地球化学资料和沉积物构造相互印证, 表明碎屑组分及其组合研究能为恢复沉积环境提供矿物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太平洋 碎屑组分 组合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四川广元利州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碎屑组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郑霖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10期21-23,共3页
当下,关于龙门山前陆盆地早期发育的争论主要集中三叠世诺利期,以及须家河系统下部的沉淀物的物质来源和基础结构。本文通过薄片鉴定等传统手段,结合野外剖面观察和前人资料,系统统计砂岩碎屑组分并定量分析其变化特征,对研究区须家河... 当下,关于龙门山前陆盆地早期发育的争论主要集中三叠世诺利期,以及须家河系统下部的沉淀物的物质来源和基础结构。本文通过薄片鉴定等传统手段,结合野外剖面观察和前人资料,系统统计砂岩碎屑组分并定量分析其变化特征,对研究区须家河组砂岩碎屑组分特征、源区构造背景进行研究。通过研究表明,须1段主要为深灰色粉砂岩、泥岩夹薄煤层,厚度有自西向东减薄趋势。须2段主要为灰黄色巨厚层中粒、粗粒石英砂岩,须3段主要由灰色—深灰色粉砂岩、泥岩、细砂岩夹煤层组成,植物化石丰富,须4段主要为巨厚层砂岩且夹透镜状砾岩。研究区须家河组物源来自再旋回造山带的碎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碎屑组分 源区构造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改则地区木嘎岗日群物源特征和形成环境
3
作者 刘升武 王自剑 +5 位作者 杨文光 朱利东 童馗 华天 李轲 李智武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4-289,共16页
中生代木嘎岗日群作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标志性构造-地层单元,其形成环境与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的消亡过程密切相关;但由于后期遭受强烈的构造剪切,对其原始沉积环境和构造属性的认识分歧较大。本文针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改则... 中生代木嘎岗日群作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标志性构造-地层单元,其形成环境与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的消亡过程密切相关;但由于后期遭受强烈的构造剪切,对其原始沉积环境和构造属性的认识分歧较大。本文针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改则地区的木嘎岗日群,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砂岩薄片分析和碎屑组分统计,对其基本组成和碎屑物质来源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形成环境。木嘎岗日群主要由基质和岩块两部分构成,其中基质为一套深海复理石沉积,岩块主要为中基性火山岩岩块、大理岩化灰岩岩块以及由二者砾石构成的砾岩岩块。基质与岩块通常为构造接触,局部亦可见沉积接触关系。基质砂岩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类和岩屑长石砂岩类。岩屑石英砂岩类的碎屑组分以石英为主,磨圆度中等或中等偏差,分选性差,杂基的体积分数为2%~15%,表明其成分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较低;岩屑长石砂岩类的碎屑组分以长石和岩浆岩碎屑为主,分选性中等,磨圆度差,杂基的体积分数约10%,表明其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较低。碎屑组分Dickinson三角图解显示岩屑石英砂岩类在Qm-F-Lt图中主要落入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在Qp-Lv-Lsm图中主要落入碰撞缝合线及褶皱-逆冲带物源区,少量位于混合造山带物源区;岩屑长石砂岩类在Qm-F-Lt图中主要落入过渡弧物源区,在Qp-Lv-Lsm图中主要落入火山弧造山带物源区,少量位于混合造山带物源区。砂岩成分、结构和物源区构造背景判别一致表明,研究区木嘎岗日群基质砂岩的碎屑物质具有双物源供给的特点:岩屑石英砂岩类主要来自羌塘地体,岩屑长石砂岩类主要来自洋岛。综合前人研究结果,认为研究区木嘎岗日群是一套总体无序、局部有序且遭受强烈剪切变形的沉积混杂岩,形成于海沟外侧的大洋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木嘎岗日群 砂岩 碎屑组分 物源 沉积环境 大洋盆地
下载PDF
库车坳陷侏罗系砂岩碎屑组分及物源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申延平 吴朝东 +1 位作者 岳来群 谢小建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5-240,共6页
库车坳陷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北部,其侏罗系发育良好,为一套陆相含煤沉积,可分为中、下部的煤系地层和上部的杂色碎屑沉积两部分。侏罗系包括阿合组、阳霞组、克孜勒努尔组、恰克马克组、齐古组和喀拉扎组。该区砂岩碎屑成分以石英为主,其... 库车坳陷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北部,其侏罗系发育良好,为一套陆相含煤沉积,可分为中、下部的煤系地层和上部的杂色碎屑沉积两部分。侏罗系包括阿合组、阳霞组、克孜勒努尔组、恰克马克组、齐古组和喀拉扎组。该区砂岩碎屑成分以石英为主,其次是长石及各种岩屑,有时含少量云母及绿泥石等碎屑矿物。砂岩结构不一,粗砂、中砂和细砂状结构均有,很少一部分为含砾结构。砂岩分选性以中等为主,少量分选好或分选差。砂粒的磨圆度各层位有所差异。本文对库车坳陷侏罗纪地层的砂岩进行了骨架矿物统计分析,通过碎屑岩矿物成分与结构的变化研究了库车坳陷侏罗系沉积岩石学特征,并应用Dickinson的分析理论及结果,对库车坳陷的碎屑岩进行物源与板块构造关系的分析与探讨,重点对库车河剖面的砂岩作了系统采样和测定,显微镜下观察了砂岩的碎屑组分,并对各组分采用点记法进行整个全视域薄片的砂岩的骨架矿物成分统计工作,根据碎屑组分特征与重矿物组合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沉积古地貌及盆地演化史,对库车坳陷的物源进行了探讨。认为侏罗系下部的碎屑岩物源区以再旋回造山带为主,已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化开始隆升,遭受强烈剥蚀,反映了前陆盆地形成时的早期旋回阶段的特征,来自三叠纪古前隆的物源较少,母岩以沉积岩为主;侏罗系中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碎屑组分 侏罗系 砂岩 物源分析 矿物成分 盆地边缘 塔里木盆地 岩石学特征 分析与探讨 泥砾沉积物 碎屑岩 含煤沉积 碎屑沉积 煤系地层 碎屑矿物 统计分析 骨架矿物 分析理论 构造关系 镜下观察 统计工作 组合特征
下载PDF
东太平洋1787站柱芯碎屑组分的分布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5
作者 韩喜球 沈华悌 +2 位作者 张富元 金翔龙 杨树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04-208,共5页
对太平洋1787站柱状沉积物进行了碎屑组分分布和来源的研究,并根据碎屑组分的分布特征对火山活动和南极底流活动状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碎屑组分主要是生物来源、海洋自生来源和火山源,并推测本柱芯沉积期曾有11次... 对太平洋1787站柱状沉积物进行了碎屑组分分布和来源的研究,并根据碎屑组分的分布特征对火山活动和南极底流活动状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碎屑组分主要是生物来源、海洋自生来源和火山源,并推测本柱芯沉积期曾有11次火山活动期和9次南极底流入侵。在火山活动期,沉积物中火山来源矿物含量显著增加;在南极底流活动期,沉积物中褐铁矿和微结核等形成于氧化环境的矿物含量较高,生物扰动构造发育。所推测的底流活动期在氧同位素曲线上均有明显反映,并与古地磁资料得出的沉积间断基本吻合,表明沉积物的碎屑组分分布特征能间接指示古海洋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碎屑组分 古海洋学 柱芯 沉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